称象教学设计

时间:2021-08-26 15:14:54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称象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设计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称象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称象教学设计

称象教学设计1

  一、谈话导入,课题处质疑

  常话说得好: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教学中,我一向都很重视导入的教学,特别对于一年级的学生,能吸引人的导入,可以很快抓住学生的心,引起学生的注意。会很快进入到教学中来。另外精心设计导入语,也会使教师自己充满自信心,能很快进入教学正题,不至于东拉西扯,避免课堂随意性。这节课我是这样设计导入语的:“同学们,在现代社会,科学技术有了很大的发展,要称一头活着的大象甚至更重的东西是不成什么问题的,但是,要是在古时候,这却是一件很难的事,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古时候的故事——《称象》。”接着我板书课题,这个导入,很快抓住了学生的心,我很快就提出问题:“读了这个课题,你想了解些什么?”学生很踊跃,他们纷纷发言:“我想知道这个故事中讲谁要称象,为什么要称象?用什么方法来称?最后真的称出来了吗?”因为我前面已讲过,这是一个发生在古时候的故事,所以学生很想了解在科技不发达的时候,人们是怎么来称一头活着的象的,对这件事很感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的导语也就成了学生的质疑的前提条件。从这个教学环节来看,我是成功的,我达到了激发学生兴趣,开启学生思维的目标。

  二、识字与课文紧密结合,字不离文,游戏中学,创新中学

  一年级孩子的主要任务是识字,我班孩子在生本书中学过很多字,经过培养,学生有一定的自学生字能力。这课书对我班学生来讲,认识其中的生字不是本文的难点,所以我设计学生在读文中来学,不逐个分析,不花太多时间,我先指名一名学生来范读全文,这是个优等生,让她起一个示范作用,其他学生认真听,听清字音,并弄清故事的概貌,再让学生试着小声自读,不会认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接着我开始检查:“我们跟字宝宝来打个招呼!”学生认一个,组一个词。再去掉拼音来认几个难字“艘、腿、沉”,让孩子来说一说你是怎么记住这个字的,把你的好办法告诉大家,学生这时进行创新记字,有的说:“沉,沉下去,一般指物品在水中沉下,所以记住它有个三点水旁。”有的说:“腿,每个人都有腿,腿用来走路,它与人的身体有关,要记住月字旁。”总之,学生思维很活跃,使你想像不到,他(她)有那么多可爱的记法,但这就是孩子,他有他的思维,他说的方法就是他很好的记忆法,联系他自己的生活体验,根据他自己的感受。只要是他动脑想过的,就是最好的方法,我坚信。然后,我和孩子们玩了一个游戏,就是“对口型”,这是我针对一年级的孩子上课很喜欢喊叫、吵闹特意安排的,实践中我感到教学效果很好,学生参与积极性很高,很好地巩固了本课的生字。

  三、学生读文质疑,自读解疑,多读精练,课件突破难点。

  阅读课的教学是语文科教学的重点,而每篇课文都有各自的特点,怎么样来教,每个老师又有各自的风格,《称象》这篇课文就是让学生感悟曹冲是个遇事爱动脑筋,能找出解决问题办法的聪明孩子,这一课,我设计让学生读书提出问题,再沿着学生的问题来组织教学,学生先默读课文,问:“你有什么问题吗?”学生在充分读书的基础上,提出了很多问题:“曹操为什么要称象?官员们用什么办法来称象?曹冲用的是什么办法?还有没有更好的办法?”然后,老师梳理学生的问题,调整自己的教法,循着学生的问题来安排教学思路,逐个解答学生的问题。

  曹冲称象这一段是本文的重点,我先让学生找到这一段读出来,看课件演示,理解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称象的步骤,再试着背诵这一段,进行填空练习,给学生一个台阶,让学生再看称象录相,做小小解说员,强化理解,通过这几个环节,学生对这一难点基本上突破了,而且还训练了学生的分析背诵能力,增加了课堂的有效性。

  (课堂实录)

  提问:官员们想出了哪些称象方法?(用“有的……有的……也有的……句说)

  提问:曹操听了态度怎么样?“直摇头”什么意思?(做个动作看看)

  讨论:为什么直摇头呢?

  提问:曹操认为曹冲的办法好不好?从课文中哪句话看出来?这种方法好在哪儿?(曹操微笑着点点头,用船代秤,解决“提不动”的问题,用石代象解决宰象的问题,既称出大象的重量,又不伤害大象,是一种科学的称象方法,与官员们笨拙的称象方法形成鲜明对比)提问:结果怎样?“果然”一词什么意思?曹冲当时几岁?“才”什么意思?

  师:现在称象是件轻而易举的事,可是在古时候要想知道大象的重量就困难了。曹冲7岁就想出了科学的称象方法,是很了不起的。

  讨论:我们应该向曹冲学习什么?

  生:动脑筋、想办法

  提问:曹冲为什么能想出科学的称象方法?(其一,认真观察事物,善于动脑思考。其二,从官员们的议论中得到启发)

称象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3个生字,会辨析“象”与“像”、“称”与“秤”的使用,初步学会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理解10上新词语的意思。

  2、会仿照课文例句“……又……又……”和按“谁带着什么人一同去干什么”写一句话;会按照课文内容,把句子补充完整。

  3、能带着课文后的思考题材边看边想,默读课文;能复述出曹冲设想的称象的好办法,是因为他善于把平时已经知道的一些常识联系起来进行思考,并灵活地加以运用;感受我们祖先的聪明才智。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课文第四自然段,知道曹冲称象的简单科学道理,知道曹冲能想出好办法的原因。

  教学准备;

  电脑课件 生字卡片 实验仪器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3个生字,辨析“象”与“像”、“称”与“秤”的使用,初步学会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理解10个新词语的意思,知道“直”“才”在特定的语句中的作用。

  2、能带着课文后的思考题边看边想,默读课文;能复述出曹冲设想的称象的好办法的具体操作步骤;能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教学重点:

  学习13个生字,理解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教学难点:

  曹冲称象的具体方法和步骤。

  教学准备:

  卡片 电脑课件 实验工具一套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设计问题、激发学习兴趣。

  1、谈话:同学们你们谁见过秤?它有什么用?

  2、揭题:

  ①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6课《称象》

  ②出示课题《称象》质疑。

  看了这个题目你想知道那些问题?

  3、检查预见情况。

  ①认读生字 ②完成作业题1

  二、导向自学

  同学们根据预习情况,你能告诉大家画中谁是曹冲、曹操。

  1、出示电脑课件画面

  2、指名学生介绍两个人物

  小结:介绍人物时,我们可以根据人物的衣着、长相、姿态、动作来介绍,

  并把他运用于我们平常的生活和写作。

  三、学习第三、四自然段

  过渡:同学们看了图,想知道官员们想出什么办法称象。曹冲又想出什么办

  法称象呢?请在家一起来看课文的第三、四自然段。

  1、自由读第三、四自然段,划出有关的句子。

  2、选把学习内容,你最想知道谁想出的称象方法?(曹冲的称象办法。)

  3、选学第四自然段。

  ①指名读曹冲说的方法。思考:曹冲一共说了几句话?第一句和后面三句话

  是什么关系?

  ②出示电脑课件,第四自然段。

  ③想想曹冲称象的过程分为几步?用“ ”线划出表示序号的词,并用

  “。”标出称象的动作词。

  ④反馈、填表、完成板书。

  曹冲 先 赶 画

  再 赶 装

  然后 搬 称

  ⑤根据板书说称象的办法,并校对表格中的内容。

  曹冲用什么办法称出了大象的重量?说说称象的经过。

  人 物顺 序 怎 么 做

  曹冲先赶象上船 画线

  再赶象上岸 装石头

  然后搬石头 称石头

  ⑥深究讨论,这个办法行吗?为什么?

  ⑦演示,复述称象的过程,学做小曹冲。

  过渡:官员们想出的称象办法又是怎样的呢?

  4、自学第三自然

  思考:官员们提出了哪几种称象的办法?

  曹操听了以后,为什么直摇头。

  ①学生自由读课文,讨论。

  ②指句回答,完成板书。

  官员:造大秤

  宰大象

  ③用因为……所以……回答,曹操为什么直摇头。

  ④分角色朗读第三自然段。

  5、指导朗读课文第四自然段。

  ①曹冲想出这个办法是才几岁?“才”说明了什么?

  ②齐读曹冲想出的办法,完成作业第6题。

  小结:同学们,曹冲之所以能想出称象的好办法,是因为他善于把平时已经

  知道的一此常识联系起来进行思考,并灵活地加以运用的结果。

  四、设计智力题,培养创造性思维习惯。

  有一个老农挑着一百斤重的西瓜过一条只能载重一百斤的小桥,那天河水正

  好漫过了小桥。请你帮助老农顺利过桥。

  ①用“先……再……然后……”的顺序说说过桥的办法。

  ②讨论、发言。

  ③延伸到课外。

  板书设计:

  称 象

  官员 造大秤

  宰大象

  曹冲 先 赶 画

  画 赶- 装

  然后 搬 称

  教后感:

  1、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2、学生自由先择训练内容,突出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

  3、利用课文插图,形象主动的再现课文内容,初步了解介绍人物的方法。

  4、利用实物演示,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动手能力。

  5、智力练习,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

称象教学设计3

  1。通过官员们的称象方法和曹冲称象方法的对比,理解曹冲称象方法的科学性。

  2。掌握本课12个生字,理解由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分析比较课后习题2中三对句子间的不同意思。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讲述这个故事。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曹冲称象的方法。

  教学思路:

  在通读课文,整体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引出课文的教学重点,然后通过实物演示和分析联想,落实教学重点。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引出课题。教课前,教师先讲有关曹冲的故事,使学生对曹冲的聪明才智有初步的了解,以此激发学生急于知晓曹冲小时候的故事的兴趣,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来,并在最短的时间内进入最佳状态。接着板书课题,在引导学生审题中,向学生说明今天我们要学习有关曹冲的另一个故事——称象。然后启发学生:“象又高又大,身子像堵墙,腿像四根柱子,这么大的象怎么称呢?我们读课文时,就要弄明白曹冲怎么称象的,他称象的方法好不好,好在哪里?”

  二、展开学习目标。

  1。通读课文后复述故事情节。

  2。学会本课12个生字。

  3。联系课文内容讲讲“又高又大”、“谁有办法把这头大象称一称”等词、句的意思。

  三、学生自读课文,教师因人而导。

  四、学生分小组相互交流学习情况,复述故事。

  五、练习填空:

  1。官员们想出来的办法一共有两个,一个是( ),一个是( )。第一个办法别的官员认为( ),第二个办法曹操( )。

  2。曹冲称象的办法是( )。

  第二课时

  一、对比分析,突出教学重点。先指导学生把曹冲的称象和官员们的称象进行对比分析,在比较分析中使学生了解曹冲称象的高明之处。要求学生读课文思考:

  1。官员们想的第一个称象办法是什么?(砍一棵大树做秤杆称)这个办法好不好?(这个办法不好,因为有了大秤也不成啊,谁有那么大的力气提得起这杆大秤呢。)

  2。官员们想的第二个称象的办法是什么?(把大象宰了,割成一块一块的再称。)这个办法好不好?为什么?(这个办法也不好,因为把大象宰了,割成一块一块,大象活不成了。)

  3。曹冲用什么办法称象?曹冲称象的办法与官员们称象的办法相比较,谁称象的办法好?(曹冲称象的办法好,曹冲称象既不需要造大秤,又不宰大象,这个称象的方法很科学。)

  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认真阅读曹冲称象的段落,仔细分析曹冲称象的方法。

  二、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把曹冲称象的步骤讲出来。(第一步,大象上船,人在船舷上画线;第二步,大象下船,船上装石头;第三步,石头装到齐线的地方,然后分几次称石头;第四步,把石头的分量加起来。)

  三、实物演示,让学生按曹冲的称象方法操作。

  1。指导学生反复阅读这几句话:“把大象赶到一艘大船上,看船身下沉多少,就沿着水面,在船舷上画一条线,再把大象赶上岸,往船上装石头。等船下沉到画线的地方,称一称船上的石头。”读后要求学生讲讲这几句话的意思,把理解课文的重点内容与词句训练结合起来。

  2。在学生理解以上句子意思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演示的程序是:先把小象放到船上,沿水面在船舷上“画一条线”,接着把小象拿出来,把石头往船里装,船下沉到画线的地方时,停止装石头,石头有多重,小象就有多重。

  四、分析联想,深化教学重点。

  1。读课文,联系演示操作,想想曹冲在称象中联系了哪些实物?(船、石头、水)

  2。请同学们根据这些实物想想,曹冲称象的科学道理在哪里?(水能载船,船上放了石头,船就会下沉,东西越重,下沉得就越多。石头是一块一块的,可以一块一块的称。大象在船上时,沿船舷画一条水平线,然后用石头代替大象,等船下沉到画线的地方,这时称船上的石头,船上石头的重量就是大象的重量。)

  3。请学生根据这个科学道理,讲讲怎样解决生活中类似的问题,促使学生把理解的原理运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去。

  4。完成课后作业2、3题。

  附:板书

称象教学设计4

  「教材简析」

  本文讲的是一个七岁的孩子,想出称象的办法比官员强,比官员妙,这实在难能可贵。曹冲称象的故事,因此广为流传;曹冲爱动脑子,善于观察,富于联想的品质,值得我们认真借鉴。本课重点介绍了曹冲称象的具体方法和步骤。

  「教学设计思路」

  学习本课无需分析课文。要通过朗读,让学生感悟曹冲是个遇事爱动脑子,能找出解决问题办法的聪明孩子。利用课文的问题,给学生创设拓展思路的氛围,可以让学生留下时间和空间,进行讨论。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并会写六个生字。

  2、能用“一边……一边……”说句子。

  3、学习课文,了解课文的内容,能从的故事中受到启发。

  4、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愿意把本文的故事讲给他人听。

  「教学重难点」

  1、了解课文的内容,从中受到启发,鼓励学生做个爱动脑筋,善于观察的人。

  2、学习生字、新词,能用“一边……一边……”说句子。

  「教学方法」

  游戏法 自主探究法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看录像,激趣导入

  1、观看动画片《曹冲称象》,思考:这是一个什么故事?

  2、板书课题,简介曹冲的资料。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1、自己轻声朗读课文,标画出自然段的序号。

  2、分自然段朗读课文,用简单的话概括出课文的大意。

  3、认读生字:

  ⑴ 出示“我会认”生字卡片。

  ⑵ 出示“我会写”生字卡片。

  三、再读课文,了解课文中称象的方法

  1、自由朗读课文,想想课文中介绍了称象的几种方法?哪种方法是最好的?

  2、学生汇报。

  3、前两种方法为什么行不通呢?请读课文,画出有关的语句。

  4、用“因为……所以”的句式,练习说话。

  5、观看录相(两种方法)的录相,增强学生的理解。

  四、巧用实验抓住重点,突破难点

  1、请学生朗读第4自然段,思考:曹冲答象的具体办法是什么呢?把有关的语句画在书上。

  2、反复朗读找到的句子。设问:老师为同学们准备了一些简易的器材,谁愿意为大家演示称象的过程呢?

  3、播放录相《称象》中的片断,了解称象的过程。

  4、再读书中文字,思考:要称出大象的重量应该分几个步骤呢?学生讨论。

  5、汇报。

  6、与官员提出的方法作比较,曹冲的办法好在哪里?

  7、按上述步骤,作这个实验。思考:从这个办法中,你有什么体会?

  8、此时此刻,你能用称赞的口气,对曹冲说句话吗?

  9、教师小结:曹冲称象的方法很有创造性,造不出称象的大秤,可以用船;不能把大象杀了,就用石头替代。他想出了一个别人想不出的办法。其实,他是利用了水的浮力。

  10、用称赞的口气再读课文,练习背诵。

  11、指导背诵。

  投影出示背诵提示语:

  首先……然后……接着……最后……

  五、鼓励学生创新思维

  1、曹冲的办法在当时来讲是很好的,符合当时的情况。请你动脑筋想一想,有没有更好的办法。

  2、学生发言,评议。

  3、请把这个故事讲给你的家人听。

  六、课堂练习

  1、我会组词:

  称( ) 住( ) 像( ) 再( )

  秤( ) 柱( ) 象( ) 在( )

  止( ) 照( ) 点( ) 办( )

  正( ) 找( ) 热( ) 力( )

  2、选词填空:

  再 在

  ⑴ 小明把作业放( )李老师的办事桌上。

  ⑵ 这个话题,没有( )说的必要了。

  ⑶ 李玲( )次见到了音乐大师。

  ⑷ 我( )路上摔倒了。

称象教学设计5

  第二课时

  【导学流程】

  一、导入:

  1、小朋友,昨天我们上课时同学们都做了实验,很多同学都能想出曹冲的这个办法,用它来用小秤称大物件。小朋友们想不想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呢?

  2、这一节课我们就来继续读这个故事,争取能讲给别人听。

  二、朗读感悟:

  1、请小朋友一边听课文,一边想课文中写了一件什么事?先小组讲,指名讲主要故事。

  2、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

  3、把你读得最好的一个自然段读给大家听,其他同学评,重点指导第四自然段。组织学生反复读,弄清:要称出大象的重量,第一步怎么做?(赶象上船,在船身下沉处画条线)第二步怎么做?(赶象上岸,装石头,装到画线处为止)第三步再怎么做?(称船上石头的重量)第四步怎么做?(把石头的重量加起来,就知道大象有多重了。)

  4、学生再读三、四自段,比较一下,官员们提出的方法与曹冲的办法相比,有什么不同,曹冲的办法好在哪里?(可以称出大象的重量,又不杀大象。)

  5、在读课文的同时,引导学生认识其余的四个二类字,“倒、艘、沉、止、微”。使学生结合课文理解。

  三、实践创新:

  1、鼓励学生创新,启发学和动脑子想一想:曹冲的办法在当时的情况下是很好的,你还有什么比曹冲更好的办法?请你大胆地说一说。

  2、学习讲这个故事,讲出比曹冲更好的办法。先在小组内讲,再派代表在全班讲。

  第三课时

  【导学流程】

  一、导入:

  1、小朋友们,我们知道,我们不但要读故事,讲故事,还要从故事中学会认字,那么上节课小朋友们们学的字都还记得吗?出示生字,如果大家全部认识,老师会奖给大家一个故事。

  2、师讲故事:聪明的徐文长。

  3、说说你从这个故事中知道了什么?启发学生遇事要动脑子。

  二、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组织学生进行观看,说出自已认为难写的、易错的地方进行汇报。

  2、重点指导:“点、照”二字的四点底。“象、像”二字,指导下面的弯钩,要写正。“再”字要下横长,后三笔是:竖、横、横。并注意“在”与“再”二字的不同。

  3、学生自已练写。师检查,并单个指导。

称象教学设计6

  学情简析:

  《称象》是一个民间方为流传的历史故事。课文通过对曹冲称象的具体方法和步骤的介绍以及与大臣们方法的对比,表现了曹冲爱动脑筋,善于观察,富于联想的品质。故事情节曲折生动,引人入胜,语言通俗易懂。教学时,要避免分析,而应该结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启发思考,鼓励学生创新,训练学生的思维和表达能力。 低年级的小学生喜欢听故事,爱动手,好奇心强。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引导学生在掌握字词,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进行充分的讨论交流,动手实践,拓展学生思维的空间。

  教学目标:

  1.认读本课的13个生字,学写8个生字。

  2.了解曹冲称象的办法,并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3.培养学生做事有信心。相信自己的能力。

  4.遇事动脑筋想办法的良好习惯,做事时注意采纳合理的意见,借鉴合理的部分。

  教学重点:

  学习生字;复述称象的过程。

  教学难点:

  了解曹冲是怎样动脑筋想办法称象的。

  教具: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你觉得怎样才能成功地做好一件事?

  师:只要有信心,通过自己的努力,一定可以成功的。我们的口号是:“我自信,我能行!”

  有信心和老师一起完成这节课的学习吗?

  2.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称象”。(板书)

  3.齐读课题;

  看到这个题目,你最想知道什么?

  二、新授:

  1.相信你们一定会从课文中找到答案的。

  赶快打开书P35,自己读一读课文,想办法解决生字;并把自然段标出来。

  2.学得那么认真,愿意接受老师的挑战吗?我们一起挑战第一关。

  出示课件,自己读一读词语,红色的生字多读几遍,也可以读给同桌听听。(指名读词语)

  考考你们记住没有?如果你认识就站起来大声读。

  那么快就认识这些生字了,相信你们也一定能写好。看田字格里的字,你认为哪个最难写,描一描体会字的结构。你认为哪个字你能写好;直接写在田格里,写完后让同桌检查检查是否正确。

  愿意向大家展示你的朗读吗?愿意怎么读?(学生自己选读法)

  3.第一关我们顺利通过,想到第二关看一看吗?

  (激发学生的兴趣)

  好,下面我们挑战第二关。

  用你喜欢的方式再读课文,边读边体会,怎样把这几句话读好?(出示问句)指名读,评读。

  4.刚才一上课时,有的同学就想了解是怎样称象的,现在就默读课文,哪一段是写称象的?曹冲是怎样称象的?

  5.和同桌说说曹冲是怎样称象的。

  6.出示课件,看一看曹冲是怎样称的。

  7.用上这些词语,在小组内说说曹冲是怎样称的,推荐一名最好的给大家说说。(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同伴交流的能力)

  8.到了第三关就更难了,还闯吗?为自己鼓劲,我们的口号是:“我自信,我能行!”

  9.再读课文,读后小组讨论:曹冲的好办法是怎样想出来的?(指名说)引导学生说出曹冲受到了哪些启发。

  师小结:我们动脑筋想办法的同时,也要注意听取别人的意见,借鉴其中合理的部分。

  10.如果你当时在场,你会有哪些好办法称这头大象?

  11.通过今天学习这个小故事,你有什么收获?

  12.试着自己设计一张称象流程图,设计好后和同学交流。

  教学反思:

  对一些有难度的文章来说,教师有效地激活学生的思维,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互动讨论,通过读文解惑,是极好的教法和学法。在这种平等、互动、积极的学习气氛中,既能让学生的思维活跃大胆的表现自己。使表达不够流畅的学生得到锻炼。我组织学生和同桌说一说,说给大家听听。然后通过看幻灯片看一看称象的过程。再换一些连词说一说称象的过程推选最好的说给大家听。使学生从文字到图片,再从图片到文字,最后消化成为自己的语言。在整个的过程中学生都积极参与其中,表达自己。收到良好的效果。在复述课文之后,让学生评一评,使学生更好的认识自己,看到优点,更有自信。找到与别人的差距,更好的提高自己。

  不足之处,在学生认识生字之后,应注意生字的巩固理解,不应该学字是学字,读文是读文。生字与学文脱节。

  学生质疑时,遇到课文中没有涉及到的问题,应给学生及时解决或让学生自己想办法解决。如:一生提出来大象有多重时课文中没有涉及到。老师应随即补充一句“哪个同学知道?请你告诉他”或者鼓励大家查资料解决这个问题。而不是老师置之不理。我觉得上课时还应加强自己课上应变的能力。下次就不会出现这种现象了。

  教学点评

  一堂课的教学就是诸多要素的有机组合体。相同的要素可以组成不同的结构,其功能却不一样。这就是说。“系统的结构不同,系统的功能也往往不同”。这给我们以启示:不改变课堂教学的要素,只对这些要素进行科学排列组合,使之成为优化的结构,可以提高教学的整体功能。刘老师在这一点上是有她独到之处的,《称象》的教学正体现了她这一教学特色。

  从这课书的识字教学来看,教者十分注意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建立生字的音、义、形的统一联系,但对音、义、形又是分步侧重处理的。即,初读课文时侧重字音,理解课文时侧重字义,复习巩固时侧重字形。这就改变了过去的“先教字,后阅读”和识字时音、义、形一次解决的教学结构。这样处理,体现了寓识字于阅读教学之中,既分散了识字的难点,又使生字的音、义、形分步得到落实。如教“议论”的“议”。初读课文时,只要求学生借助拼音读准字音;分析课文时,联系语言环境理解字义,“议论”一词本来出现在第二自然段,而官员们议论的具体内容则在第三自然段,教者便把二、三两个自然段结合在一起学习,学生不仅从具体语言环境里懂得了词义,还理解了有关句子的意思,同时还朦胧知道了一点段与段之间的关系;在学完课文后进一步进行基础训练时,用“义”和“议”作比较,让学生有意识地识记字形,并指导书写。从这一教例我们不难看出,刘老师对阅读教学中生字的音、义、形的处理以及识字教

称象教学设计7

  课文特点:

  这篇课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了七岁的曹冲想出称象的好办法,称出大象重量的事,从中可以看出曹冲是个聪明。爱动脑筋的孩子。

  教学目标:

  1、通过曹冲称象的故事,使学生了解曹冲是个怎样的孩子,懂得遇到问题要善于动脑筋。。

  2、继续学习预习课文,边读边电教,并练学生有语气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边读边思考,提出不懂问题。

  教学难点:

  理解曹冲想出的称象办法及官员们想出的称象办法和曹冲的办法之间的联系。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现在,随着时代的进步,科技的发展,要称一头活着的大象的重量是不成问题的,可在古时候,这却是件很难的事,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9课:称象,让我们看看曹冲想出一个什么好办法称得大象的重量的。

  二、范读课文

  思考:围绕着称象,课文却写了什么?

  你们有什么不懂的问题试着提出来。

  三、出示目标

  通过学生的质疑导入目标。

  四、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自由读第一自然段。

  思考: 从这一段中你知道了些什么?

  A: 称象这件事的时间: 古时候。

  B: 大象的来历: 人家送给曹操的。

  C: 人物: 曹操,曹冲,官员们。

  2、当时曹操什么心情?谁能试着读出这种语气?

  过渡:曹操看到的那头象是什么样子呢?

  五 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1 指名读第二自然段

  思考:这头大象是什么样子的?(用––––画出来)

  默读画–––––句,这句话是个什么句?

  把什么比作什么?说明什么?

  2 课文写的是称象的事,可为什么介绍这头大象的样子呢?

  3 谁能试着读出大象的高大?

  4 官员们看着这头象,发出了议论,议论在课文中是什么意思?

  5 官员们议论什么问题?

  6 谁能把议论的语气读出来?

  过渡: 大家都在认真地看,都在不停地议论,曹操却提出了问题,官员们是怎样回答的呢?

  六 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

  1 默读第三自然段

  思考:官员们想出哪几种称象方法?用(–––––)画出来。

  2 曹操听了他们的话怎么样子,为什么会这样?

  3 比较下面两个句子的意思有什么不同?(体会直的意思)

  曹操听了摇头

  曹操听了直摇头

  4 谁能试着读读这段,看谁体会得最好?

  指名读–––评议––––分角色读

  过渡:曹操听了官员们的话都不满意,这时七岁的曹冲站出来说”我有个办法”?曹冲的称象的办法是怎样的呢?

  七 学习课文第四自然段

  1 自由读第四自然段

  说一说:曹冲所说的办法,要先干什么,再干什么,最后还干什么?

  2 做实验突破难点

  让学生一边说称象的步骤,老师一边演示。

  然后对学生提出的不懂问题展开讨论。

  (1) 大象上船后,船为什么下沉?

  (2) 象上船后,为什么沿着水面在,船舷耻面一条线。

  (3) 象上岸后,往船上装石头,为什么要装到画线的地方。

  (4) 再读这一段,说说曹冲想出的办法比官员们提办法好在哪儿?(通过比较,体会曹冲正是从官员人的办法中得到启发)。

  3 指名朗读课文,其他民学看插图。

  过渡:曹冲这样做对吗?他到底称出大象的重量没有?

  八 学习课文第五自然段

  1 齐读第五自然段

  思考:从这一自然段中,你从哪儿可以看出曹冲称象的办法好?

  你还从哪个词当中得知他的办法好?谁能读出来?

  2 称象这件事发生在曹冲几岁时?试比较下列句子的意思

  曹操的儿子曹冲七岁

  曹操的儿子曹冲才七岁

  九 总结全文

  1 我们应该向曹冲学习什么?

  2 有语气地朗读课文。

  称 象

  ↙ ↘

  官员们 曹冲

  造大秤 象上船, 画线, 象上岸

  宰大象 装石头。 齐线, 称石头

  ↓ ↓

  直摇头 ← 曹操 →点头微笑

  一、看拼音写词语。

  Guan yuan yi lun chuan xian

  ( ) ( ) ( )

  cheng gan zai ge yi du qiang

  ( ) ( ) ( )

  二、选择带点字的正确读音或意思,在括号里画∨。

  1 有的说,得造一杆大枰。

  (1) de ( ) (2) de ( ) (3) dei ( )

  2 曹操听了直摇头。

  (1) 不弯由( ) (2) 把弯由的伸开( )

  (3) 爽快( ) (4) 一个劲儿地( )

  3 曹操听了儿子曹冲才七岁。

  (1) 能力。( ) (2) 一个劲儿地。( )

  三、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词。

  一( )象 一( )秤 一( )船

  四( )柱子 两( )树 一( )线

  四、组词语

  官( ) 沿( ) 柱( )

  宫( ) 船( ) 住( )

称象教学设计8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学会本课称、曹、议、论、秤、砍、块、沉、线、止、然、量12个生字及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曹冲称象的办法,学习曹冲遇事开动脑筋。

  3.朗读课文,复述故事。

  (二)能力训练点:

  培养学生遇事要开动脑筋,平时多观察,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教育学生学习曹冲,平时多观察,遇事要开动脑筋想办法。

  二、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曹冲称象的办法以及他和官员称象的办法之间的联系

  解决办法:教师启发学生把官员们提出的称象办法与曹冲提出的称象办法进行对比。

  难点:曹冲想出称象办法的原因。

  解决办法:通过实验使学生知道用船代替秤,解决了提不动的难题,用石头代替大象,化整为零,找到了称大象的巧办法,实验过程就是突破难点的过程。

  三、课时安排:

  2课时。

  四、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引入新课,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新课文《称象》(板书课题),象就是我们在公园、电视中看到的大象。称象就是称大象的重量,看了这个题目你们想知道什么呢?(谁称象,为什么要称象,怎样称的,称出来了吗等)这些问题,同学们学了课文就知道了。

  (二)初读课文:

  1.了解课文内容。

  2.动笔勾画出本课的生字新词。

  3.分组,联系上下文理解字义。

  4.分段朗读,纠正字音,分析字形。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自由读课文,思考:本文主要写的是谁称象的事?(曹冲)

  曹冲是曹操的儿子。曹操是什么人?(古时候的大官)

  2.学习课文第一段。

  (1)指名读,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这段主要讲的是谁?讲了他什么事?引导学生感知这段的主要内容。

  (2)读第1句话,回答曹操是什么时候的人?理解古时候指三国时期,离现在大约有一千七百多年。

  (3)读第2、3句,回答:人家送给他一头大象,他心情怎样?是怎样做的?(他很高兴,所以就带着官员和儿子去看象)

  (4)指导朗读。

  3.学习第二段

  (1)指名读第2段,思考并回答:象是什么样子?官员们怎么做的?(使学生了解本段主要写了象又高又大,官员们边看边议论象的重量)。

  (2)读第1句,看图回答:从哪地方看出象又高又大?

  理解身子像堵墙,腿像四根柱子的意思,具体认识象的高大。

  (3)再读课文,从中体会象很大。

  (4)读第2句话,举例说说议论的意思,再回答:从官员们议论的话里你知道了什么?(象很重,官员们很想知道象有多重)。

  再读这句话,读出官员们疑问语气。

  (5)朗读第2段。

  第二课时

  (一)朗读全文。

  (二)回顾第1、2自然段。

  (三)学习第3段。

  1.朗读第3段,思考官员们想出哪些称象的办法。引导学生抓住这段的主要内容。

  2.曹操问:谁有办法把这头大象的重量称一称?官员们是怎样说的?这个办法行吗?

  (先引导学生把第一种办法概括为造大秤,再让学生理解第3句话,了解这个办法不行的原因是因为谁也没有那么大的力气提起这杆大秤。)

  3.读第4句,说说第二种办法是什么?为什么也不成。

  (联系曹操得到象时高兴的心情,认识把象割成几块称的办法更不成。)

  4.读最后一句,说一说摇头和直摇头有什么不同。(直摇头的意思是不住地摇头,表明曹操对官员们提出的称象办法持坚决反对的态度)。

  再读一读课文体会曹操的态度。

  (四)学习第4段。

  1.朗读第4段,思考曹冲想出了什么样的称象办法。

  (1)从才七岁体会出曹冲的年龄怎样。(年龄太小了)

  (2)这么小的年龄就能想出称象的好办法。谁能分步说说曹冲称象的办法呢?

  (3)教师根据学生说的内容演示称象过程的前两步。

  第一步:把演示用的船放在装水的大玻璃缸里,再把大象放进船里,船身下沉,沿水面在船舷上画一条线。

  第二步:把象拿出,往船上装演示用的小石子,装到船下沉到画线的地方为止。

  (通过演示帮助学生理解这两句话的意思及下沉沿着水面船舷为止等词语的意思。)

  第三步:称一称船上石头。着重理解石头可以一部分一部分地称。第四步:知道石头有多重,就知道大象有多重,着重理解知道石头的总重量就等于知道大象的重量。因为石头和大象使船下沉的深度是一样的。

  2.朗读第5段,思考:用曹冲想出的办法称象,结果怎样?

  (1)曹操微笑着点点头,说明什么?(对这个办法很满意)。

  (2)果然说明结果和预想的一样称出了大象的重量。

  3.曹冲是怎样想出称象的办法的?

  讨论:(分成小组或同桌)

  (1)曹冲听了官员们议论造大秤的办法,想到了什么?

  (曹冲想:大秤没有人能提得起来,船却能装得很重很重的东西,可以用船做秤。)

  (2)曹冲听了官员们议论宰象、称象块的办法又想到了什么?(用石头代替象块。称出石头的重量就可知道象的重量)

  4.你向曹冲学习什么?(启发学生从两方面学习)。

  (1)曹冲用心听别人的议论,积极动脑筋想办法。

  (2)曹冲善于观察和学习,知识丰富,知道船在水里下沉的程度与重量有关系。通过学习课文认识到必须有丰富的知识,肯动脑筋思考问题,就会变得聪明起来。

  (五)分析识记字形,完成本课作业。

  1.读生字卡片,分析字形组词语。

  (1)比较称和秤字音字形相近,字义不同。

  (2)曹和线的笔画笔顺。

  曹:上半部分的笔顺为,下半部分是日字,共11画。

  线:左边是绞纟旁,右边的笔顺为:共8画。

  (3)块、议论、砍、沉止等字利用熟字识记。

  2.完成课后第2题,会用直才到底造句。

  3.完成课后第3题,读这段话,再抄写。

  4.把这篇课文内容讲给别人听。

称象教学设计9

  教学目标:

  1、学会11个生字(其中“杆”和“量”为多音字)及新词,认读3个字,结合句子理解“直”和“才”的意思。

  2、认识冒号和引号,体会它们的用法。

  3、学习边读边思考提出不懂的问题。

  4、了解曹冲称象的办法,知道曹冲是个聪明、爱动脑筋的孩子,懂得遇到问题要善于动脑筋。

  教学重点:学习边读边思考,提出不懂的问题;知道曹冲是个聪明、爱动脑筋的孩子,懂得遇到问题要善于动脑筋。

  教学难点:了解曹冲说的称象办法,知道这个办法好在哪儿。

  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重点课时)

  教学目标:

  1、初识生字,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字义,把握文章内容。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默读课文,学习边读边思考提出不懂的问题。

  4、认识冒号和引号,体会用法。

  5、了解曹冲称象的办法,知道曹冲是个聪明、爱动脑筋的孩子,懂得遇到问题要善于动脑筋。

  教学重点:

  学习边读边思考,提出不懂的问题;知道曹冲是个聪明、爱动脑筋的孩子,懂得遇到问题要善于动脑筋。

  教学难点:了解曹冲说的称象办法,知道这个办法好在哪儿。

  教学过程:

  一、导入:在你日常生活中都知道有哪些秤呢?(结合实际说一说)(困)

  问:你们知道这么多啊,那要是想秤大象应该用什么秤呢?我们一起看看古代的曹冲是怎么做的?

  二、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读后标上自然段的序号,并同桌互查生字。检查读词,了解大意。(生字带音节)

  曹操、曹冲(你对他们有哪些了解)[曹操,即魏武帝,字孟德,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曹冲是曹操的儿子,自幼聪明好学,深得曹操宠爱]

  秤杆(指一指,“杆”是多音字,读准音)、船舷(读准“舷”的音)、像堵墙(有些夸张)

  2、指名朗读课文,大家评议是否正确,并提出不懂的问题。

  三、精读课文:

  1、大家提出了几种称象的办法?(3种。官员们的办法有2种:造大秤、宰大象。曹冲的办法是:(课文第4自然段))

  指名读读曹冲的办法,并进行课件演示。

  2、你认为谁的办法好,为什么?(曹冲的办法好,既能称出大象的重量,又能保全大象。)

  3、比较: 曹操听了摇头。 曹操听了直摇头。(结合课文说一说。)

  4、果然是什么意思?(按照曹冲的办法真的秤出了大象的重量。)

  5、曹冲怎么想出这么好的办法来的?

  四、拓展延伸:如果你也生活在那个时代,你还有比曹冲更好的办法吗?

  五、课堂小结:科技发展到今天,称量一头大象的重量已经不是什么难事,可我们从曹冲称象这件事中应该的到什么启示呢?

  板书: 5、称 象

  曹操——大象(多重?)

  官员——1、造大秤

  2、宰大象

  曹冲——象上船 划线 象下船 装石头到划线处

  (七岁) 称石头

  反思:学生的学习兴趣很高。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11个生字(其中“杆”和“量”为多音字)及新词,认读3个字。

  2、结合句子理解“直”和“才”的意思。

  3、认识冒号和引号,体会它们的用法。

  4、培养认真书写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学会11个生字及新词,完成课后习题。

  教学难点:能够把字写好。

  教学过程:

  一、朗读课文:指名朗读课文,大家评议。(复习课文,检查朗读课文情况。)

  二、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读,读准字音,识记字形。(带音节)

  曹 操 官 堵 重 杆

  秤 砍 割 沿 舷(注意舷的读音。)

  2、说说你怎样记生字。

  ①左右结构:操 堵 杆

  ②秤 砍 割 沿 舷等字可以按部件记,可以用熟字加偏旁、熟字换偏旁的方法识记。

  ③曹 官 重,要注意笔画。如重,要先写千。

  3、给每个生字组词,辨析“割”“砍”,可做做动作。

  4、写生字:

  要求:先整体观察每个字,记好每一笔的位置,然后一气呵成。(困)

  (先观察,再比较,然后把字写规范。)

  三、完成课后习题:

  1、比较句子:

  (1)曹操听了摇头。 (2)曹操的儿子曹冲七岁.

  曹操听了直摇头。 曹操的儿子曹冲才七岁。

  指导:朗读句子,比较异同。

  A、第一组的“直”,是“一个劲的”的意思,说明曹操对他们的提出的办法很不满意。

  B、第二组加上“才”,强调了曹冲的年龄很小,却能想出这么好的称象的办法,可见他是多么的聪明,多么爱动脑筋。

  2、认识冒号和引号,体会用法。

  (1)冒号和引号我们早就接触过了,读读句子(P16),说说用法。

  (2)以后在写话的时候要注意正确应用。

  (冒号用在谁谁说的后面谁说的话用引号引起来)

  四、课堂小结:本节课学习了生字,体会了词语的意思,认识了冒号和引号的用法,希望大家在今后的学习中正确应用。

  五、作业:抄写生字。朗读课文。

  六、板书

  5、称 象

  曹操——大象(多重?)

  官员——1、造大秤

  2、宰大象

  曹冲——象上船 划线 象下船 装石头到划线处

  (七岁) 称石头

  七、反思:学生通过老师帮助进行语文课的预习方法的训练,通过课题和思考题进行思考,学生问题意识较强,学生基本掌握了预习方法。预习之后,学生很容易理解课文

称象教学设计10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中有几种称象的方法,体会曹冲的聪明。

  2、培养学生通过朗读课文,展开合理想像,理解“直”“才”的.意思。

  3、培养学生收集资料、整理资料、运用资料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师:同学们,知道曹冲么?你对他有哪些了解呀?

  二、师:你们看他了解的可真多,你是从哪知道的这些知识呀?(书中)俗话说,书中自有黄金屋,老师希望你们都能养成阅读课外书的好习惯。

  师: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讲的就是曹冲小时候的一个故事,请大家一起读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师:打开书,自己读读课文,注意要把字音读准,标好自然段。

  师:课文有几个自然段?(5个)课文中的词语你们都认识了么?快看他们来了。

  出示:称象秤杆

  师:秤和称有什么不同?今天老师也带来一杆秤,你们见过么,在哪见过?你真是个认真观察的孩子。那你还知道那些秤啊?(出示图片)看看这幅图,你知道那里是秤杆吗?当秤杆保持水平时,这个秤砣的重量加上秤杆上的标度就是你称东西的重量了。

  出示:又高又大又()又()

  师:谁来读读?这个词语有什么特点呀?你能再说几个这样的词语么?(又大又圆,又黑又亮,又细又长)

  评:你们积累的词语可真多。

  师:我如果说“又胖又瘦”行么?意思是不能矛盾的。

  出示:一()墙一()秤四()柱子一()大象一()船

  师:很好,课文中的细节你们都注意到了,老师想告诉你们括号里的词语叫量词,以前我们学过很多,比如,一双鞋,一张桌子。希望你们能用心记住他们。谁再来读读这些词语?要把括号里的词语读清楚。

  三、细读课文:

  质疑

  师:看来,字词你们已经掌握的很熟练了,那么,请你再读读课题,有什么问题要问么?(用的什么办法?为什么称象?)

  师:你们问的问题很好,老师相信,只要你认真听讲,问题一定会解决的。

  (一)什么样、哪来的:师:谁来说说?

  (二)这头大象又高又大,身子像堵墙,腿像四根柱子。

  师:能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么?你能看着书上的图说说么?

  你能把大象又高又大的样子读出来么?

  自己练习一下。(指名读)

  师:这么大的一头象到底是哪来的呀?课文中有介绍么?谁来读读?

  过度:看来,一千多年前,要想称出这头大象的重量可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那么,我们一起看看课文中讲述了怎样的称象方法,快看看课文,找找哪些人提出了称象的办法?

  (官员们、曹冲)

  (二)官员的办法:

  师:官员们提出了怎样的办法呢?快读读课文的第三自然段。

  师:好了,我们来交流一下。谁来说说?

  师:官员们有的这样说,有的那样说,那他们在干什么呢,你能用书上的一个词语说说么?(议论)

  师:那你们用几个字概括一下官员们提出来的办法么?(造大秤、宰大象)

  师:这两种办法好么?为什么?

  (造大秤根本就不现实,因为大象那么大,根本就没有人能把大秤提起来;宰大象就更不现实了,大象都死了,知道重量也没有用了。)

  师:我听出来了,你们不同意官员们想出的办法,那曹操同意么?你是从哪看出来的?

  师:那我想把这句话改改,谁来读读,哪句话写的好呀?为什么?

  (直摇头表示曹操很不同意,如果改了意思就没有这么深了)

称象教学设计11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能从《曹冲称象》的故事中受到启发。

  2.能够正确人生生字,书写生字。

  3.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够把课文所讲的故事讲给他人听。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课文,从中受到启发,鼓励学生做个爱动脑筋、善于观察的人。

  2.正确读写生字、词。

  课前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引入,板书课题:

  出示动画片《曹冲称象》,学生仔细观察、思考:这是一个什么故事?

  师:那么我们今天就来学习曹冲称象的故事,板书课题21.《称象》。

  比一比哪个同学学得最好!好不好?

  二、学习、理解课文:

  1.出示课件,听课文朗读,学生边听边标出自然段序号。

  2.学习第一、二自然段。

  a.学生自由读课文第一、二自然段。

  b.想一想为什么要称象呢?

  同桌讨论、交流、汇报

  c.教师小结:官员们都想知道大象有多重。

  3.学习第3、4自然段:

  a、自由朗读第3自然段,思考:课文共介绍了几种称象的方法?这些方法都是谁想出来的?

  学生分小组讨论、交流、汇报

  教师小结:

  第一种方法:造一杆打称,称出大象的重量———有的人说

  第二种方法:把大象宰了,割成一块一块的,再来称——也有的说

  第三种方法:把大象赶上船,来称大象的重量——曹冲说

  b、集体讨论:谁的办法好,谁的办法不好?好在哪里,不好在哪里?

  朗读课文,体会曹操听了他们称象的办法后,截然不同的态度:

  曹操听了直摇头。

  曹操边听边点头微笑。

  c、学习曹冲的办法:

  1)指名朗读第四自然段,独立完成课堂练p.60.第5、6题;指名反馈。

  2)归纳步骤:

  赶象上船──→船身画线──→赶象上岸──→装石上船──→搬石称重

  3)实验演示;

  4)朗读体验;

  5)尝试复述:指名复述――评议――同桌复述

  4、学习第5自然段:

  1、指名朗读,了解称象的结果;

  2、体会“曹冲才7岁。”想出称象的办法比官员强,比官员妙,这实在难能可贵。

  三.指导背诵:

  1.出示背诵提示

  为什么称象——讨论称象办法——称象过程——称象结果

  2.学生熟读成诵。

  教学设想:

  1.学习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能从《曹冲称象》的故事中受到启发。

  2.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够把课文所讲的故事讲给他人听。

  四:读字、写字:

  1.出示课件,开火车认读生字、词。

  2.教师范写生字,学生临摹,独自填写田字格。

  3能够正确认读生字,能够正确书写生字。

  五、拓展延伸:

  根据当时的条件与环境,你觉得还可以采用什么更妥当的方法来称象?

  七.板书设计:

  21.称象

  赶大象上船画线

  装石头齐画线

  称船上石头得大象重

称象教学设计12

  【教材分析】

  《称象》是一篇讲读课文,本单元的主题是动脑筋想办法,这篇课文向我们讲述了一个七岁的孩子,竟然解决了连官员们都无从下手的难题,学了本文就是想让学生明白遇事要善于观察,要动脑筋想办法解决问题。

  【学生分析】

  学生经过一个多学期的校园生活,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而且乐于接受课程标准的将学生作为主体的教学方式。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在教学过程中创造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条件,并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

  【教学目标】

  1、认识“称、象”等13个生字,会写“再、象”等6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读好人物对话所表达的意思。会用“一边……一边……”说话。

  3、能从曹冲称象的故事中受到启发。

  4、愿意主动讲《称象》的故事。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多读,明确曹冲称象的过程。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转字盘、录音机。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小朋友,你们一定都见过大象吧!象很大,也非常重。现在我们要知道大象的重量是很容易的,但在古时候却十分困难。可是就有一个聪明的小朋友想出了绝妙的办法,称出了大象的重量。你想知道这个小朋友是谁吗?他想出的是什么好办法吗?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二、动画欣赏、整体感知

  1、课件出示根据课文内容制作的动画,并伴有课文内容的录音。

  2、提问:这篇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呢?(根据学生的回答和板书课题)故事中都有哪些人物?他们谁想的办法最好呢?请小朋友们把书打开,自由读一读吧!

  三、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读正确,并圈出文中的生字。

  2、交流识字:

  同桌间互相学习生字,互相介绍记生字的好方法。(如,给熟字加偏旁,形近字区别记忆等)

  四、巩固识字

  1、转学盘认字,用硬纸板制作字盘,上面画上十三个格,分别写上本课的十三个生字。在黑板的某一处作上记号,转动字盘停下后,学生快速说出停在记号处的是什么字。(相机对学生进行扩词、说话训练)。

  2、课件出示带生字的句子:

  例如:议、议论官员们一边看一边议论。(用一边……一边说话)

  ⑴指名读。

  ⑵同桌读。

  ⑶挑战读。

  五、朗读感悟、深入学习

  1、刚才同学们读句子读得非常好,老师相信大家认识了文中的生字,你们一定能把文章读得更好。在认真读的基础上,大家找找课文介绍了称象的哪几种办法?你认为哪种最好,为什么?

  学生反馈阅读情况。

  2、看来,我们的看法是一致的,那么曹冲称象的具体办法是什么呢?让我们边听边看吧!

  ⑴课件演示称象过程,伴有相关内容录音。

  ⑵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第四自然段:

  讨论:曹冲称象分了几步?每步是怎样做的?

  教师参与讨论,全班交流。

  ⑶选代表模拟试演曹冲称象的过程。

  六、拓展延伸、引发深思

  师:通过我们刚才的看、议、演,已经感觉到曹冲称象的办法很有创造性。造不出称象的大秤可以用船;不能把大象宰了就用石头,想出了一个别人想不出的办法。曹冲的办法在当时是很好的,你还有没有比曹冲更好的称象方法呢?下节课老师就请你用自己的办法来称象!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

  上节课,我们就约定好了每个同学都要讲讲自己准备怎样称象,同时老师还建立了“曹冲奖”,奖给想法既独特又合理的同学,你们有信心拿奖吗?

  二、讲故事比赛

  规则:分小组,先在组内说,然后选出本组想法好的同学参加全班比赛,最后全班交流,评出“曹冲奖”!

  三、写字指导

  每位同学都开动脑筋想出了自己的好办法,老师真为你们感到骄傲,接下来我们要写字啦,你能不能再次让老师和其他同学佩服你呢?

  1、课件演示字的笔顺、位置:

  例:“再”,出示“再”的间架结构,用红色按学的笔顺填充空心部分,方便学生观察,对于易错的地方多闪烁几次。“再”字最后三笔“竖、横、横,可多次闪烁出现。同时要对学生进行扩词练习。

  其他字按此方法一一进行。

  2、学生描红范写。

  3、学生脱离范字练习书写。

  四、拓展延伸

  通过学习《称象》这篇课文,你从曹冲身上学到了什么?

  学生反馈自己的见解。

  五、作业设计

  讲故事:回家后主动向家人讲《称象》的故事。

称象教学设计13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学会11个生字(其中“杆”和“量”为多音字)及新词,认读3个字,结合句子理解“直”和“才”的意思。

  能力目标:

  1、认识冒号和引号,体会它们的用法。

  2、学习边读边思考提出不懂的问题。

  情感目标:

  了解曹冲称象的办法,知道曹冲是个聪明、爱动脑筋的孩子,懂得遇到问题要善于动脑筋。

  教学重点:

  学习边读边思考,提出不懂的问题;知道曹冲是个聪明、爱动脑筋的孩子,懂得遇到问题要善于动脑筋。

  教学难点:

  了解曹冲说的称象办法,知道这个办法好在哪儿。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重点课时)

  教学目标:

  1、初识生字,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字义,把握文章内容。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默读课文,学习边读边思考提出不懂的问题。

  4、认识冒号和引号,体会用法。

  5、了解曹冲称象的办法,知道曹冲是个聪明、爱动脑筋的孩子,懂得遇到问题要善于动脑筋。

  教学重点:

  学习边读边思考,提出不懂的问题;知道曹冲是个聪明、爱动脑筋的孩子,懂得遇到问题要善于动脑筋。

  教学难点:

  了解曹冲说的称象办法,知道这个办法好在哪儿。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你日常生活中都知道有哪些秤呢?(结合实际说一说)

  问:你们知道这么多啊,那要是想秤大象应该用什么秤呢?我们一起看看古代的曹冲是怎么做的?

  二、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读后标上自然段的序号,并同桌互查生字。检查读词,了解大意。(生字带音节)

  曹操、曹冲(你对他们有哪些了解)(曹操,即魏武帝,字孟德,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曹冲是曹操的儿子,自幼聪明好学,深得曹操宠爱)

  秤杆(指一指,“杆”是多音字,读准音)、船舷(读准“舷”的音)、像堵墙(有些夸张)

  2、指名朗读课文,大家评议是否正确,并提出不懂的问题。

  三、精读课文。

  1、大家提出了几种称象的办法?

  3种。官员们的办法有2种:造大秤、宰大象。

  曹冲的办法是:课文第4自然段

  指名读读曹冲的办法,并进行课件演示。

  2、你认为谁的办法好,为什么?

  (曹冲的办法好,既能称出大象的重量,又能保全大象。)

  3、比较:曹操听了摇头。曹操听了直摇头。(结合课文说一说。)

  4、果然是什么意思?(按照曹冲的办法真的秤出了大象的重量。)

  5、曹冲怎么想出这么好的办法来的?

  四、拓展延伸。

  如果你也生活在那个时代,你还有比曹冲更好的办法吗?

  五、课堂小结。

  科技发展到今天,称量一头大象的重量已经不是什么难事,可我们从曹冲称象这件事中应该的到什么启示呢?

  教学反思:学生的学习兴趣很高。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11个生字(其中“杆”和“量”为多音字)及新词,认读3个字。

  2、结合句子理解“直”和“才”的意思。

  3、认识冒号和引号,体会它们的用法。

  4、培养认真书写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学会11个生字及新词,完成课后习题。

  教学难点:

  能够把字写好。

  教学过程:

  一、朗读课文。

  指名朗读课文,大家评议。(复习课文,检查朗读课文情况。)

  二、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读,读准字音,识记字形。(带音节)

  曹操官堵重杆

  秤砍割沿舷(注意舷的读音。)

  2、说说你怎样记生字。

  ①左右结构:操堵杆

  ②秤砍割沿舷等字可以按部件记,可以用熟字加偏旁、熟字换偏旁的方法识记。

  ③曹官重,要注意笔画。如重,要先写千。

  3、给每个生字组词,辨析“割”“砍”,可做做动作。

  4、写生字:

  要求:先整体观察每个字,记好每一笔的位置,然后一气呵成。

  (先观察,再比较,然后把字写规范。)

  三、完成课后习题。

  1、比较句子:

  (1)曹操听了摇头。(2)曹操的儿子曹冲七岁、

  曹操听了直摇头。曹操的儿子曹冲才七岁。

  指导:朗读句子,比较异同。

  A、第一组的“直”,是“一个劲的”的意思,说明曹操对他们的提出的办法很不满意。

  B、第二组加上“才”,强调了曹冲的年龄很小,却能想出这么好的称象的办法,可见他是多么的聪明,多么爱动脑筋。

  2、认识冒号和引号,体会用法。

  (1)冒号和引号我们早就接触过了,读读句子,说说用法。

  (2)以后在写话的时候要注意正确应用。

  (冒号用在谁谁说的后面谁说的话用引号引起来)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学习了生字,体会了词语的意思,认识了冒号和引号的用法,希望大家在今后的学习中正确应用。

  五、作业:抄写生字。朗读课文。

称象教学设计14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说说曹冲称象的办法。

  2、学写生字“称”,“秤”,“柱”,“杆”,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感受曹冲的聪明才智,学习曹冲善于观察,乐于动脑的品质。

  一、复习导入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四课《曹冲称象》,看老师板书课题。

  “曹”上下结构,上宽下窄;

  两点水+“中国”的“中”,就是“冲”;

  “称”左右结构,左边略窄,右边略宽;

  “象”字笔画比较多,一共十一笔,仔细看。

  2、齐读课题

  3、上节课,我们朗读了课文,知道了大概内容,学习了生字词语,你们还认识他们吗?

  二、学习生字

  1、过渡:同学们词语记得清,读的准。下面我们来学写几个生字词,看看这几个字,有什么共同特点?

  2、出示“称”,“秤”,“柱”,“杆”。

  (1)指名说 (2)师总结:左右结构的字,先看宽窄(出示),再看高矮(出示)。

  3、师范写“称”,禾木旁略窄,左边稍宽。“杆”,左边木字旁高于右边“干”,“干”最后一笔悬针竖,长于右边。

  4、正姿,学生书写,教师巡视(描一个,写一个)

  5、检查反馈。

  三、学习课文

  1、我们继续读课文,再读课题。

  (1)课文中有——“曹冲”(出示),他姓“曹”,名“冲”。读

  (2)曹冲的父亲是谁?(出示),曹操姓“曹”,名“操”,字孟德。读

  (3)故事里还有谁?(出示)——官员,大象。读

  (4)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曹冲、曹操、官员、大象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吗?(曹操得到一头大象,他想知道大象的重量,大臣们想的办法称不出大象的重量,曹冲的办法可以称出大象的重量。)

  2、 同学们,官员们想了什么办法称大象呢?你想从哪个自然段告诉大家。指读,相机正音。

  (1)(出示第三段)

  (2)这段文字哪一句,写出了官员的想法?(变红:有的说,得造一杆大称,砍一棵大树做秤杆。)指读

  (3)这个方法行不行?为什么不行?(划线:谁有那么大的力气提的起这杆大称呢?)齐读

  (4)没有人有那么大的力气提的起这杆大称,看来这个办法行不通啊。

  (5)官员们由“大象”(出示) 想到“大称”。象大称就大,秤杆就长,但是没有大力士能够提的起大象,这个办法不行。哪位同学,能看图说说官员的想法。

  3、没人能称的起它,所以这个办法行不通,官员的办法不行,曹冲的呢?哪一个自然段是曹冲称象呢?(出示第四段)

  (1)曹冲是一个怎样的孩子?指读(变红:曹操的儿子曹冲才七岁)

  (2)出示:①曹操的儿子曹冲才七岁。②曹操的儿子曹冲七岁。男生读①女生读②,你体会到了什么?

  (3)指问小朋友上几年级,“哦~你才上二年级”,老师想强调什么呢?

  这样的句子我们小朋友会说吗?(你想强调什么?)

  (4)我们再来读读①,和这些成年官员相比,曹冲确实太小了,只有七岁的曹冲是怎样称象的呢?这段文字说了曹冲称象的过程,同学们数一数一共有几句话?(5)

  (5)开火车,一人一句。中间询问有称象的方法吗?

  (6)从第几句到第几句是称象的过程。(2-4句)

  (7)我们来合作读一读,师读②,女生读③,男生读④。想想曹冲称象一共几个步骤?

  (8)谁来读第一个步骤(出示:变红),这句话里有几个动作?(根据学生们回答圈出“赶”、“画”)赶什么?画什么?出示卡片:赶象上船,再问船舷在哪,小朋友们指一指,出示:在船舷上做记号。

  (9)第③句话里有几个动作?(根据学生们的回答圈出“赶”、“装”)把大象往哪赶?装什么呢?出示卡片:把大象赶上岸,往船上装石头。

  (10)这三句话写出了,称象的四个步骤,出示,齐读

  (11)出示卡片读句子,卡片代表哪一句?谁能按先后顺序排序

  (12)这四个步骤是有先后顺序的,文中有两个表示先后的词语。(圈出“再”、“然后”)“再”应该放在哪一步?“然后”应该放在哪一步?像这样表示先后的词语,你还能再说吗?(先怎样?接着怎样?)

  (13)谁能按照步骤,用上表示先后的词语,说一说称象的步骤,同桌说一说,交流。

  (14)过程非常连贯清楚,(出示:图片),看这幅图,哪一步?哪句话?①②③④

  (15)请你们四位同学上台来说一说称象的步骤。按照顺序贴在黑板上。

  (16)看图,用上表示先后的词,再来说说,称象的步骤。同桌自由说,指名说。

  (17)这三句话,写出了称象的四个步骤,一起再读。

  (18)同学们曹冲是怎么称象的,小朋友们一定很清楚了,这个方法好在哪里呢?(出示)官员们仅仅想到用大称,(出示)而曹冲想到船,(出示)船就是——称,人提不起大称,(出示)但水可以托起大象,水就是——秤杆,大象一次称不出来,曹冲用了什么方法代替(出示:一块块石头)

  四、拓展延伸

  1、遇到这样的难题,小曹冲比官员们多想了几个步骤,解决了这个问题,如果此时此刻你穿越了,你想不想夸一夸他。

  2、遇到难题,我们也要像小曹冲一样,思维多转几个弯,我们一起拍手读儿歌,夸夸小曹冲。

称象教学设计15

  教学目标

  1、学习13个认读生字,8个书写生字。

  2、通过上下文了解“议论”“果然”“反驳”等词语,在阅读中积累词语。

  3、在阅读中理解动脑筋是一种良好品质,可以帮助人们解决遇到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运用实验情境导入。

  1、今天,你们看看老师带来了什么东西?(教师出示秤)好,请几位同学帮我称一称这些东西的重量。(教师拿出准备好的水果、盐、奶粉,请同学们称一称)

  [在学生的动手实践中,使他们了解到物体的重量需要用秤称。]

  2、这些日常我们拿得动、提得起来的东西可以用秤来称。但是,如果这个东西很大很重,怎么来称呢?古时候,有人送给曹操一头大象,大象怎么来称呢?(板书课题。生齐读。)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积累词语。

  1、请学生尝试着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圈出来。运用以前学过的,自己喜欢的方法独立识字。(师巡视中发现学生普遍不认识的字有:驳、割、艘、舷、线等。)

  2、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和已有的生活经验,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出示字词)

  你们来说一说自己是怎样记字的?

  生1:我运用偏旁记忆,知道了“艘”和“舷”都和船有关,“割”有立刀旁,所以与刀有关,“线”有绞丝旁,所以与丝线有关。

  生2:一个记者想要去采访,前面有一面土墙,就把他“堵”住了。这样就记住“堵”了。

  生3:我查字典知道了“杆”是一个多音字,在课文中读称杆(gǎn),在“旗杆”中读(gān)。

  生4:我觉得“议论”两个字都有言字旁,所以与说话有关系。

  师:你觉得“议论”可以用什么词来替代。

  生4:可以用“讨论”来替代。

  师:你能用“议论”说个句子吗?

  生4:在小组合作中,同学们都议论纷纷。

  生5:“驳”在书中的词语是“反驳”,我觉得这个“驳”就可以这样记,一个人,他姓马,做题总是不认真,这不,他又错了两道题。

  师:你觉得“反驳”是什么意思?

  生5:就是反对,不同意别人的说法的意思。

  3、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可以针对自己学习时遇到的困难,请其他同学帮助解决。

  4、请学生从课文中找一些喜欢的词语、句子读一读,并说个句子。

  生1:我喜欢这一句“这头象又高又大,身子像堵墙,腿像四根柱子。”我造的句子是“这只小狗又矮又小,身子像面包,腿像四根火腿肠。”

  生2:我喜欢“反驳”这个词。我造的句子是“妈妈说星期天带我去公园玩,爸爸立刻反驳:‘星期天,你得去学钢琴,不能去公园。’”

  生3:我喜欢“果然”这个词,我想用果然说句话,“天气预报今天有雨,果然,天不亮就下起了雨。”[学生可以结合生活经验学习,积累词语。]

  5、同桌之间互相抽读生字,考一考,给抽读好的同学加分。

  6、做组词游戏:教师抽出一个生字,请小组同学至少组两个词,组员可以补充,以合作最好的组为优秀组。[丰富学生的词汇,促进学生的小组竞争意识。]

  三、品读课文,自读自悟。

  1、学生自读课文,想一想你读到了什么?读懂了什么?

  生1:这篇课文主要讲曹冲称象的故事,讲他是用什么方法称的大象。

  师:他用的是什么方法呢?

  生1:他先把大象赶到一艘大船上,看船下沉多少,然后沿着水面,在船舷上画一条线。再把大象赶上岸,往船上装石头。石头一共有多重,大象就有多重。

  生2:老师,我画了一幅图,可以说明曹冲称象的办法。(教师实物投影)

  生3:课文中还讲了两种称象的方法,但都不可行,一种方法是用一棵大树做称杆,但是,没人能提动称杆;另一种方法是把大象割成一块一块的再称,但是这得先杀了大象。

  生4:我觉得曹冲很聪明,那么多大人都没有办法,他却想出了这么好的办法。

  师:你认为曹冲为什么能想出这样的好办法?

  生4:因为曹冲他肯动脑筋。

  生5:因为曹冲他注意观察。

  生6:因为曹冲他愿意听取别人的想法。

  2、小小的曹冲善于动脑筋,称出了大象的重量,让我们也来动动脑,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曹冲称象的过程。

  学生先自己想一想,互相说一说。(教师注意引导学生按顺序叙述,叙述有条理,语言明确,可以提示他们运用“先”,“再”,“然后”,“其次”,“最后”等表示顺序的词语)

  四、联系生活实际,延伸课堂内容。

  你曾经动脑筋解决过什么问题?怎样解决的?请说一说。

  生1:有一次,妈妈让我给手电筒装电池,我装上以后,怎么推按扭,手电筒都不亮,我想手电筒前些天还亮的,不可能坏,是什么原因呢?后来,我想可能是我把电池装反了,于是换了电池的方向,果然,手电筒亮了。

  生2:一次,我想去游泳,爸爸在给我吹救生圈,看着他吹得很累的样子,我一下想到了打自行车轮胎用的打气筒,于是我就用打气筒将救生圈吹起来了。

【称象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1.《称象》教学设计

2.《称象》教学设计15篇

3.《称象》说课稿

4.《曹冲称象》教学反思

5.曹冲称象教学反思

6.曹冲称象教学反思范文

7.《称象》说课稿范文

8.《称象》语文教案

9.《称象》小学语文说课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