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方案

时间:2021-07-27 09:57:03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精选教学设计方案范文锦集10篇

  为了确保工作或事情能有条不紊地开展,常常需要提前准备一份具体、详细、针对性强的方案,方案指的是为某一次行动所制定的计划类文书。那要怎么制定科学的方案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教学设计方案10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精选教学设计方案范文锦集10篇

教学设计方案 篇1

  教学设想

  教学本文,宜把诵读作为教学重点,默读以疏通其文,朗读以领悟其妙。本文内容比较浅显,可以学生自读为主,教师可作适当点拨、引导。要求学生当堂熟读成诵,流畅地复述课文内容,从而深刻地理解物外之趣。

  由于本文是学生入校后学习的第一篇文言文,教师有必要谈谈学习文言文的意义和方法。

  课前可安排预习。

  教学目标

  1.背诵,翻译全文。

  2.理解作者的精神体验一一物外之趣。

  3.领悟作者的奇思妙想,丰富自己的想像力。

  重点、难点

  理解文言词句,感悟物外之趣。

  教学方法

  传统的朗读和背诵是学习文言文的好方法。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反复默读的朗读的基础上,疏通文意、感悟课文内容:根据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进一步矫正自己在朗读上诸如语气,节奏、速度和情感等方面存在的问题,然后进一步朗读,最后达到熟读成诵的目的。在内容的理解上,教师可以组织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难点问题可采取小组讨论的形式,合作解决。学生解决不了的问题,教师要讲明白,讲透彻。

  学法指导

  文言文是古代的书面语,特点是简洁、典雅。它与现代汉语一脉相承,只要有信心,并不难学,学习文言文是为了继承民族的文化遗产,又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历史,还可以丰富我们的语言。学好文言文关键在于培养语感。一是要熟读、背诵,体验文言文的表达方式和语言习惯:二是要用心领悟,目的是为了把言和意融为一体,见言而知意;三是不断积累文言词汇,掌握文言文的表达工具。

  学习本文,首先要很好地借助工具书,疏通文意。其次,要重视朗读背诵。在朗读时,要很好地把握语气和节奏,要大声地读,读出点文言味儿来,读出文章的主旨。

  教学手段

  录音机、投影仪。有条件的地方可采用多媒体教学。

  教学时数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1.扫除字词障碍,疏通文意。

  2,反复朗读,感悟课文内容。

  教学步骤

  一、整体感知

  (一)导入 新课

  同学们,儿童是天真烂漫的。对世界,他们充满了好奇和幻想。小时候,我们都玩过过家家游戏,几个小朋友在一起,有的当爸爸,有的当妈妈,有的当孩子。有句儿歌唱道(教师唱):小板凳啊摆一排,小朋友们坐上来啊坐上来。我当司机把车开啊,我当司机把车开。轰隆隆隆,轰隆隆隆,轰隆隆隆,鸣一一。看,小板凳排起来就成了火车了。多有趣!

  青梅竹马这个成语大家都是知道的。可是你们知道其中竹马是什么意思吗?

  李白有诗云: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同居长千里,两小无嫌猜。其中竹马就是小孩子将竹竿跨在裆下当作马来骑。这种想像和作法很有意思吧。

  今天我们来学习清代文字家沈复的短文《童趣》。文章中趣事,可能勾起我们许多儿时的回忆,许多奇思妙想或许能给我们带来意想不到的启发。

  (二)板书课题

  (三)出示教学目标

  (四)作品,作者简介

  课文节选自《浮生六记,闲情趣事》。作者沈复,字三白,清代文学家。

  (五)采用多种形式反复诵读,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在朗读方法上,教师要在语音、语气、节奏、感情等方面给学习以点拨和指导。对学生的课堂训练,教师要及时给予评价、鼓励。

  以下内容应出示投影仪或彩屏显示。

  1.检查预习,让学生试着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读一读,写一写。

  童稚(zhì)藐(miǎo)小项为之强(jiáng)鹤唳(lì)云端怡(yí)然称快凹(āo)凸(tū)土砾(lì)壑(hè)庞(pá)然大物虾(há)蟆(ma)

  2.认真默课文,仔细揣摩课文内容,试着解释下列加点的词,搞不清的四人小组讨论,合作解决。

  (1)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秋毫,鸟类到了秋天,重新生出来的非常纤细的羽毛。后用来比喻最细微的事物。)

  (2)故时有物外之趣。(故,所以)

  (3)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私,暗自、暗暗地)

  (4)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强,通僵,僵硬的意思。)

  (5)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徐,慢慢地。)

  (6)果如鹤唳云端。(唳,鸟鸣。)

  (7)凸者为丘,凹者为壑。,(丘,山丘。壑,山沟。)

  (8)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鞭,用鞭子抽打。)

  (9)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之,的。其,它的。指藐小之物。)

  (10)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于,在。)

  (11)昂首观之,项为之强。(之,指蚊子。)

  (12)徐喷以烟。(以,用。)

  (13)使之冲烟而飞鸣。(之,蚊子。)

  (14)蹲其身,使与台齐。(其,自己。)

  (15)以草为林。(以,把。)

  (16神游其中。(其中,这里面。指想像中的境界。)

  (17)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为,被。)

  (18)驱之别院。(之,它。指癞蛤蟆。)

  3.在大体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请试着划分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

  (1)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2)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

  (3)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4)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5)作/青云白鹤/观。

  (6)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7)蹲其身,使/与台齐。

  (8)见/二虫斗草间。

  4,联系上下文,揣摩下列语句,想一想该怎样翻译

  (1)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心里想像到的,那成千成百的[蚊子]果然都变成鹤了。)

  (2)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比作青云白鹤的景观,果然它们就像白鹤在云端飞鸣,[我]为此高兴得[不断地]叫好。)

  (3)蹲其身,使与台齐。

  (蹲下身子,使自己和花台齐平。)

  (4)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我]便在这种境界中亲历游览。)

  (5)见二虫斗草间。

  ([我]看到两只小虫在草间相斗。)

  (6)捉始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捉住癞始蟆,用鞭子抽打了几十下,把它赶到了别的院子。)

  二、布置作业

  1.完成研讨和练习第二题。

  2,写一个复述课文内容的提纲。

  3.思考题:课文中所说的物外之趣指的什么?作者为什么会产生物外之趣?

  这对你有什么启发?

教学设计方案 篇2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能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内容。

  2、能体味文中的美词佳句,领会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妙处。

  教学重点:

  1、培养学生阅读文章、概述内容的能力。

  2、体会文艺性说明文的语言特色。

  教学方法:

  讨论法、探究法、练习法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预习

  1、朗读课文,借助工具书弄清字词的读音及含义,解决课后的“读一读,写一写”。

  2、捕捉第一印象,找出本文最吸引你的地方。

  一、导语:

  1、 学生猜谜:(课件展示)谜一:“小小诸葛亮,稳坐中军帐;布下八卦阵,捉拿飞来将。”谜二:“耳朵像蒲扇,身子像小山,鼻子长又长,帮人把活干。”谜三:“头小颈长四脚短,硬壳壳里把身安,别看胆小又怕事,要论寿命大无边。”

  大家说说,你是根据什么把谜底给猜出来的呢?

  (引导得出结论:根据谜语中讲的特点以及自己平时的观察)

  对,介绍事物,必须抓住事物特点进行说明。今天,我们来学习法国著名的昆虫学家法布尔的一篇科学观察随笔——《绿色蝈蝈》,看看他是如何发现蝈蝈特点的,他又是如何来介绍蝈蝈这些特点的。

  2、板书课题:绿色蝈蝈 (法)法布尔

  3、提问:谁愿意把自己搜集到的关于作者法布尔的情况和大家进行交流?学生简介作者,教师补充。

  亨利.法布尔(1823—1915)法国著名科学家,科普作家。法布尔是第一位在自然环境中研究昆虫的科学家,他穷毕生之力深入昆虫世界,在自然环境中对昆虫进行观察与实验,真实地记录下昆虫的本能与习性,著成了《昆虫记》这部昆虫学巨著。

  《昆虫记》是法布尔以毕生的时间与精力,详细观察了昆虫的生活和为生活以及繁衍种族所进行的斗争,然后以其观察所得记入详细确切的笔记,最后编写成书。法布尔以生花妙笔写成《昆虫记》,誉满全球,这部巨著在法国自然科学史与文学史上都有它的地位,这部巨著所表述的是昆虫为生存而斗争所表现的妙不可言的、惊人的灵性。

  《昆虫记》十大册,每册包含若干章,每章详细、深刻地描绘一种或几种昆虫的生活:蜘蛛、蜜蜂、螳螂、蝎子、蝉、甲虫、蟋蟀等等。法布尔以生花妙笔写成《昆虫记》,誉满全球,这部巨著在法国自然科学史与文学史上都有它的地位——《昆虫记》作者被当时法国与国际学术界誉为“动物心理学的创导人”。文学界尊称他为“昆虫世界的维吉尔”《昆虫记》被译成许多种文字出版。他被誉为“昆虫诗人”,我国也翻译出版了他的大量作品。

  二、师生朗读全文。

  三、整体感知。

  问:哪位同学能说一说这篇文章告诉我们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

  四、教学具体过程。

  1、学生找出文章中最让自己感兴趣的地方。

  师:同学们都读了课文,课前老师也让大家预习了文章,请同学们根据你们的最初印象,说说这篇文章最让你们感兴趣的地方是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一般,大部分的学生都会选择第五自然段,认为蝈蝈捕蝉最有意思,最能吸引人。有一部分的学生会选择蝈蝈的食性,还有少部分的学生会选择蝈蝈的叫声。)

  方案一

  2、师:为什么同学们对蝈蝈捕蝉这么感兴趣?我们一起来看看作者是怎样写蝈蝈是捕蝉的。

  (1)单个学生朗诵该自然段。

  (2)请学生找出描写蝈蝈和蝉打斗的句子并作批注赏析。

  ① 进攻者 被进攻者

  由这两个称呼可以看出在打斗中蝈蝈居于主导地位(修辞:拟人)

  ②蝈蝈很凶狠 被活活咬、一跳 一同从树上掉下来

  打斗过程很激烈

  ③勇敢纵身追捕 惊慌失措逃窜

  纵身,反映了蝈蝈的勇猛,面临比自己强大的对手,毫不畏惧。去掉了“纵身”,就不能很好地反映蝈蝈顽强、勇猛的特点。(修辞:拟人、比喻,使文章更生动、更富有表现力。)

  ④对比:蝈蝈捕蝉与鹰捕云雀 作者对蝈蝈的喜爱

  原因:蝈蝈有“有力的大颚”、“锐利的钳子” 补介绍蝈蝈的身体构造。

  大自然就是如此“弱肉强食”。

  (3)小结。

  师:这段文字为什么写得这么精彩?从中你可以学到什么东西?

  这段文字之所以写得这么精彩,是因为:

  ①用词准确。

  ②比喻、对比等修辞手法的使用,使文章更生动、具体。

  ③以情驭文,出自于作者对蝈蝈的一片喜爱之情。

  3、学生默读课文;找出蝈蝈还有哪些食物习性。

  师:蝈蝈除了喜欢吃蝉,还吃什么东西?吃东西时有什么习惯?

  明确:吃水果、金龟子一类的昆虫、青草,也吃同类。当拥有共同食物时,蝈蝈一个一个进食。

  4、学生找出蝈蝈的外貌描写。

  师:我们谈论了蝈蝈这么久,谁能告诉我,蝈蝈到底长得什么样?

  明确:文章第88页最后一个自然段。 (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

  5、接方案二中关于蝈蝈声音部分的教学。

  师:我们对于蝈蝈怎么能“只见其虫,不闻其声”?我们一起去听一听蝈蝈是怎么叫的。

  6、引导学生思考第1、2自然段的作用。明确:引出有关蝈蝈的话题。

  7、请根据蝈蝈外形、色彩、声音、食性等方面的特点合作编写一个以“蝈蝈”为谜底的谜语。 (学生自由发言。)

  方案二

  1、师:为什么同学们对蝈蝈的叫声这么感兴趣?我们一起来看看作者是怎样写蝈蝈的叫声的——

  ①单个学生朗诵该自然段。

  ②请学生找出描写蝈蝈叫声的句子。

  窃窃私语(运用拟人)

  像是滑轮的响声;又像是干皱的薄膜隐隐约约的作响。(运用比喻)

  暗哑 尖锐 急促 清脆(四个形容词,进一步加深我们对蝈蝈叫声的认识)

  对比:蝈蝈的叫声与蝉的叫声相比显得柔和。

  ③师:你认为蝈蝈的叫声还像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

  ④对比:蝈蝈的叫声与蝉的叫声对比(作者对蝈蝈的喜爱)

  2、学生找出蝈蝈的外貌描写。

  师:蝈蝈的叫声这么优美,蝈蝈的外貌如此漂亮优雅,到底蝈蝈吃东西时,是不是也如它的外表呢?

  3、接方案一中关于蝈蝈捕蝉及蝈蝈的食物习性分进行学习。

  4、引导学生思考第1、2自然段的作用。明确:引出有关蝈蝈的话题。

  5、请根据蝈蝈外形、色彩、声音、食性等方面的特点合作编写一个以“蝈蝈”为谜底的谜语。 (学生自由发言。)

  五、整体把握作者的优秀品质及其对蝈蝈的思想感情。

  1、让学生体会法布尔的品质:热爱事业(野外观察与家庭观察相结合)

  2、体会法布尔对蝈蝈的感情。

  (1)热爱居多,但也不乏客观的评价。如指出蝈蝈也有让人不太喜欢的一面。

  (2)“以人性关照虫性,以人情关照虫情”,充满了对生命的热爱。表现在对蝈蝈的称呼上:“狂热的狩猎者”“我笼里的囚犯”“这蝉的屠夫”等。

  称呼的作用:行文更生动,描写更形象,给人的印象更深刻。

  六、总结

  总之,在这篇文章中,法布尔通过自己详尽的观察,用生动活泼的文字给我们介绍了蝈蝈这种可爱的昆虫。介绍了它的一些习性,如叫声、食物习性。详写了食物习性,对蝈蝈的叫声进行了略写。教会了我们这种昆虫的一些自然科学知识。假如同学们对蝈蝈感兴趣,还可以到图书馆或上网查找关于蝈蝈的资料。

  七、板书设计

  绿色蝈蝈(科学小品文)

  法布尔

  外形特征:漂亮 嫩绿 苗条 匀称 生动的描述(比喻 拟人 对比)

  生活习性:叫声——柔和 喜爱的情感 客观的评价

  主食——蝉 科学的精神

教学设计方案 篇3

  教学目标:

  1. 学会“真、漂、布”3个生字,能理解“真漂亮、织布”等词语。

  2. 能用“漂亮”说写一句话,基础好的学生能按一定的提示仿照课文创编儿歌。

  3. 懂得衣裳来之不易。

  4. 能背诵这首儿歌。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 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

  2. 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一段与衣裳有关的儿歌

  二、学习课文

  1.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2)指名读儿歌(一生带读——女生带读)

  (3)自由读课文,想一想有什么地方不懂的?

  2.学课文

  (1) 第1、2行

  a.“真漂亮”是什么意思?你能换个词语,意思不变吗?

  b.那么漂亮的花衣裳,你喜欢吗?(指名读——齐读)

  c.能看图用“漂亮”说一句话吗?

  d.你还知道哪些东西是漂亮的?完成课堂作业本上练习

  e.生活中漂亮的东西真多啊,你看冬冬今天多漂亮啊,她在干什么?看图说话。

  f.如果你穿着又新又漂亮的衣裳,你会想些什么?

  (2) 第3、4行

  a.出示:没有工人来织布,哪有漂亮的花衣裳?(齐读——指名读)

  b.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c.让我们来看看衣裳是怎么做出来的

  d.说说你的感受

  e.再读这句话,争取比刚才读得更好

  三、创编儿歌

  当当小作者,也来编儿歌(给图提示)

  _____________,真漂亮,

  _____________想一想:

  没有_____________,

  哪有_____________?

  四、课中操

  五、教学生字

  1. 出示:真、漂、布,请你读一读这些字,再说说你是怎么记住它们的?

  2. 你认为哪个字最难读——齐读生字

  3. 注意:

  真,注意里面三横

  漂,注意西的变形

  布,一竖在竖中线

  4.写一写

  六、总结

  1. 学了这节课,你懂得了什么?

  2. 希望每个小朋友珍惜粮食和衣裳。

教学设计方案 篇4

  一、管理信息

  课程名称:应用文写作批 准 人:范守才 课程代码: 所属系部:旅游系 制 定 人:李静 制定时间:20xx.9.3

  二、基本信息

  课程类型:公共基础课学 分:2 必 修 课:是 学 时:36 选 修 课:否 授 课 对 象:12烹饪一、二、三班

  三、课程设计

  1、 课程目标设计

  2、课程内容设计

  3、能力训练项目设计

  4、教学进度表设计

教学设计方案 篇5

  一、教学目标:

  1、认识“乌、鸦、喝”等9个生字。会写“可、石”等6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通过朗读感悟“乌鸦喝水”的过程。能用“渐渐”说句子。

  3、学习课文,明白遇到困难应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道理。

  二、重点难点: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在朗读和实践中感悟“乌鸦喝水”的过程,并用“渐渐”说句子。

  2、学习本课的生字。

  三、教学课时:1 课时。

  四、教具准备:

  1、实验用品:装少许水的小口瓶子,碎石子。

  2、电脑课件:乌鸦喝水的过程。

  五、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出示乌鸦图片。问:小朋友们,你们认识它吗?(乌鸦)课文里就介绍了一只聪明可爱的乌鸦。读了课文你就认识它了。

  2、板书课题: 19.乌鸦喝水。

  (二)小组合作,交流预习成果。

  1、小组合作学习,交流预习情况,教师巡视指导。

  *.小组长组织同学给生字组词,并互编考题来识记生字的字形。

  *.小组长抽读生字卡片,检查组员生字识记情况。

  *.小组齐读。

  2、小组汇报合作学习成果,教师指导,同学评价。

  *.甲同学带读生字并组词。

  *.另三位同学出题考大家:本课偏旁相同的字是哪两个?做动作猜字、猜字谜等。

  *.同组的4位同学开火车读课文或读最喜欢的段落。

  *.同学们从音量、感情、音准、流利程度等几方面互相评价,并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三)细读课文,领悟课文的道理

  1、师范读课文,同学们边听边思考;:故事里的乌鸦做了一件什么事?

  2、逐段朗读,边读边悟。

  ( 1 )请一个学生朗读第一自然段。

  *.指导朗读课文第一句:读出乌鸦到处找水喝的那种心里着急又找得好辛苦的语气。

  *.请一生戴上头饰上台扮演这只小乌鸦做动作,全班齐读第一句。

  *.问:乌鸦找到了什么?又遇到了什么困难?

  *.小组活动:讨论一下如何把第一自然段的内容用动作表演一下。

  *.学生分头准备后在班内表演。

  *.大家评议。

  ( 2 )请一个小组朗读第二自然段。

  *.问:乌鸦看到许多小石子,想出了什么办法?

  *.教师用装着半瓶水的瓶子和小石子演示乌鸦丢小石子的过程,学生观察过程并说出结果。

  *.学生分组动手做实验,体验水渐渐升高的现象。

  *.小结并教育学生遇事不要慌张,应仔细观察,认真思考。

  ( 3 )学习第三自然段。

  *.过渡:乌鸦想出了这个办法后喝到水了吗?

  *.(播放课件:乌鸦喝水的过程)学生边看课件边思考:

  乌鸦是怎样喝到水的?这是一只怎样的乌鸦?

  *.体会“渐渐”的意思并说一说,然后用“渐渐”说一句话。

  *.全班齐读第三自然段。

  4、边欣赏课件边背诵课文。

  (四)提升训练。

  1、问:假如在瓶子旁边没有小石子,乌鸦怎么办呢?小组讨论,想出办法。

  2、学生分组讨论。

  4、教师奖励“智慧星”。

  《乌鸦喝水》二次跟进教学反思

  马晓梅

  如何以学生为本,构建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我认为应该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创新的学习方式。在上节课的基础上,我及时调整了教学思路,本节课我注重了以下几方面的设计:

  1、运用电化教学,培养理解能力。

  我在开课之前运用闪光动画软件把 “乌鸦喝水的过程” 制作成动画片。精彩的画面,生动的情景,可以使深奥的道理浅显化,复杂的内容条理化,形象具体,重点突出,帮助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使学生在较短时间内获得准确丰富的知识,从而促进学生理解能力的培养。

  2、培养求异思维,增强创新意识。

  我在课末创设这样一个环节:让学生思考假如瓶子旁边没有小石子,该怎么办呢?同学们运用平时积累的知识和生活经验议论纷纷,并争先恐后地回答这个多维的问题。同时我告诉学生在小学语文课文里,有《曹冲称象》、《司马光砸缸》、《捞铁牛》等课文都是讲述人们如何面对问题、解决问题的故事。而解决问题的方法不是唯一的,学到这样的课文时,要学会提出求异性问题:“还有其他办法解决吗?还有更好的办法吗?”这样,通过发散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提出求异性问题,不仅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还增强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3、注重自主实践,开展合作学习。

  动手能力是人的一个重要素质,“我们必须提倡让学生动手学科学,而不是让学生用耳朵听科学。”应让每个学生主动参与新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在教学中我根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有意识地设置让学生动手操作的情景:学生亲自动手把小石子投放到盛着半瓶水的瓶子里,并且小组合作学习、自主感悟水渐渐升高的过程。这样,不仅有利于突破教学的重点、难点,有利于减轻学生的负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还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设计方案 篇6

  教材分析:

  《山市》处于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是继《〈论语〉十则》后第二篇文言文,是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初步。

  本文所涉及的是科学现象,蒲松龄用精炼生动的语言描述了一次“山市”的形成、发展和消失的经过,极富想象力。本课学习主要以诵读为主,并能根据描述想象山市美景,了解科学知识,培养主动探究的'习惯。文言字词不需要重点掌握,但也得作些了解,以帮助理解文意。

  基本教学思路:

  对诵读目标的处理,我设计了七读(时间是30分钟左右,其中理解读8分钟,背读5分钟,其它各遍读都在3分钟左右):先听师范读,掌握生字新词,再初读感知,了解文章大意,然后大声读,把课文读通畅,接着进行默读,理解课文内容,然后学生想象读,根据所读到的文字来想象山市美景,坐在此基础上,学生美读全文,深化领悟,最后大声背读。这些步骤使学生渐渐地熟悉理解了课文,反反复复的诵读培养了学生对文言文的语感。对第二个目标的处理(用时10分钟左右),我打算是课上稍提激趣,课下自主解疑。

  本课教学我设计了以下几个亮点:一是导入阶段,用优美的富有感染力的语言,给学生以熏陶;二是讨论反馈阶段,通过做游戏来掌握字词,使困难的文言字词学习变得活泼有趣,符合六年级学生特点;三是深化领悟阶段,在同学和老师的渲染下,学生脑海里有了山市美好景观的画面,此时学生美读,可能掀起一个高潮。四是激趣探究阶段,学生七嘴八舌献计献策,师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来了解科学知识。五是作业布置阶段,给蒲松龄先生写信说明山市的科学成因,既是对课文的巩固和延伸,又是对探究习惯的督促检查。

  教学重点:反复诵读,培养语感。

  教学难点:山市的有关科学知识。

  教学目标:

  1、通过反复诵读理解文意,并能根据文字想象画面。

  2、了解有关的科学知识,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习惯。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感觉到秋天已经来到了吗?天空中秋风飒飒,秋雨潇潇,田野里枯枝颤抖,黄叶飘零,一派秋的庄严。是啊,秋天的满地落红,冬日的漫天飞雪,春时的嫩芽娇花,夏季的绿树浓荫,这些自然现象我们每个人每年都能看到。可是有一种美丽神奇的自然现象却好多年都难得一见,多数人一生都无缘看到。这种自然现象就是海市蜃楼。幸好清代有一位写狐写鬼的文学家蒲松龄,根据目击者的叙述描绘了一次这样的景观——山市(山市蜃楼),弥补了我们不得一见的遗憾。今天,让我们走进《山市》这篇课文,通过文字描述来欣赏一下这种奇特的景观。

  板书题目作者,学生记住有关作者的文学常识。

  二、诵读施标:

  1、初读感知阶段:

  ○1师范读,要求学生认真听读,标划生字词,并听出师故意读错的生字。然后打出电子词典,指定一学生领读生字。

  ○2学生自由朗读2至3遍,力争读得声音饱满,通畅无阻。

  读完之后,试着用一句话概括全文内容。

  2、自主学习阶段:

  老师先学了这篇课文,觉得这篇课文的目标可以有这两个。大家看同意吗?

  打出目标:

  1、通过反复诵读理解文意,并能根据文字想象画面。

  2、了解有关的科学知识。

  ○3师布置自学任务,出示自学指导:

  结合注释默读课文,理解词句意思,思考想象“山市”的初生、发展、高潮三幅画面。比一比谁理解得快。时间8分钟。

  3、讨论反馈阶段:

  ○4师生、生生之间以做游戏的形式来检查词句理解情况。

  游戏:

  甲:我来问,你来答。

  某词的意思是什么?

  乙:这个问题难不倒我。

  ……

  师与一学生合作举例。如:

  ……

  然后学生之间热闹游戏,快乐掌握。师巡回听听。

  ○5请学生根据文中几个表示时间的词语来描绘自己想象中的画面。

  一两名学生描绘出画面。

  师借机描绘:

  你不经意地一抬头,看到不远处,突地出现青塔白楼,楼阁殿堂,街道里巷,并且车水马龙,人来人往。然后一阵大风,尘土飞扬,烟雾弥漫,只剩下那座高楼,灯光点点,人影屑屑,可是只一会儿,楼渐低,减低,直至如拳如豆消失不见。的确是很神奇啊!

  这么美好的景观,我们得用同样美的朗读读出来。引入下一阶段。

  4、深化领悟阶段:

  下面请同学们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美读课文——投入感情,放飞想象,如醉如痴,物我两忘。

  5、激趣探究阶段:

  ○6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师生共同想办法探索“山市”成因。

  师引导:这样的美景,古人却给它起了个瘆人的名字“鬼市”,为什么?

  学生回答。

  师点拨引导:古时科学技术不发达,人们对所看到的现象无法做出解释。另外,多年的迷信思想的控制,叶使人们相信真有所谓鬼神。可是现在,科学的巨手早已揭开了这种景观的神秘面纱。同学们,我们通过什么方式可以了到更多海市蜃楼的知识呢?

  学生七嘴八舌献计献策,然后明确:可以通过查字典、上网、《物理》课本、《十万个为什么》等资料。

  学生快快行动,查字典,看谁先查到谁读出来。

  师引导:你明白这种现象是怎么回事了吗?这个解释远远不能满足我们的求知欲。同学们,要做明白人,就必须自己动手,探索研究。

  那么,交给大家一个光荣的任务:六人一组,课下查阅资料,得到海市蜃楼的有关知识。然后整理成文,给蒲松龄写一封信。

  三、作业布置:

  请学生查阅资料后给蒲松龄写一封信,解释“山市”的科学成因。

教学设计方案 篇7

  第一课 新社会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指导学生用活泼、热情的歌声歌唱社会主义的幸福生活。(接受)

  2、认识民族打击乐器“钹”,学习演奏方法。(掌握、初步学会)

  3、复习四分、八分、二分音符及四分、八分休止符的名称及时值。

  (掌握)

  技能目标:通过欣赏,感受东北民歌风格及女声的音色特点。(接受)

  情感目标:通过学唱歌曲培养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的情感

  二、教学内容

  1、欣赏歌曲《新东北风》 (女声独唱)

  2、学唱歌曲《小朋友爱唱社会主义好》

  3、民族打击乐器——钹的持法与演奏方法

  4、复习巩固已学音符,休止符的名称与时值。(想想划划)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指导学生用活泼、热情的歌声歌唱社会主义的幸福生活。

  难点:

  1、附点节奏的正确演唱

  2、前三局开头两小节的演唱要准确,不混淆

  四、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目标:学唱《小朋友爱唱社会主义好》的曲调

  巩固四分、八分、二分音符四分、八分休止符的时值及连音线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复习巩固上学期学过的歌曲

  1、小小牵牛花

  2、夏

  3、党是太阳我是花

  4、鼓上的小米粒

  5、井底的小青蛙

  6、朗朗朗朗马来了

  7、张大也把工人当 ……

  三、发声练习

  2/4 54 32 ┃1─‖

  m

  (哼鸣练习:要求放松,用上气息,连贯自然的演唱)

  四、想想划划

  1、复习四分、八分、二分音符及四分、八分休止符

  2、做几个鱼的头饰分别在鱼上写上四分、八分、二分音符及四分、八分休止符

  请几位同学戴上小猫的头饰按老师的指示钓到相应的鱼

  3、做做

  请学生独立完成P5(1)题

  4、把时值相符的音符(休止符)用线连起来

  5000╙╙OO0000

  555555455

  5

  5000╙╙OO0000

  555555455

  5-------

  五、学唱《小朋友爱唱社会主义好》的曲调

  1、学唱1—3句

  出示节奏 X X X │X X X │X X X X │X ― ‖ 的节奏

  (1)说说里面有几个四分、八分、二分音符分别是几拍

  (2)请个别能力较好的学生来拍拍念念,指出他们的好坏

  (3)齐拍

  (4)要求按2/4拍的强弱规律来

  (5)初听全曲想想这样的节奏在歌曲共出现几次

  2、逐一分句听琴模唱

  6 3 3 │5 3 3 │2 3 2 1 │6 ― ‖

  6 2 2 │1 2 2 │5 3 2 1 │2 ― ‖

  1 3 3 │5 3 3 │2 3 2 1 │3 ― ‖

  3、 学唱第4句

  X X X│X X X │

  2 2 3│ 5 6 5│

  ①按节奏跟读

  ②让生初步认识切分节奏

  ③填词按节奏读

  ④填曲唱

  4、比比

  6 .5 32 │ 1 . 2│

  6 .5 32 │ 1 ―│

  ①找出不同的地方

  ②认认附点

  4、跟琴试着视唱全曲

  七、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小朋友爱唱社会主义好》

  X ― 二分音符 二拍

  X 四分音符 一拍

  X 八分音符 半拍

  0 四分休止符 停一拍

  O 八分休止符 停半拍

  5000╙╙OO0000

  555555455

  5

  5000╙╙OO0000

  555555455

  5-------

  X X X │X X X │X X X X │X ― ‖

  第二课时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发生练习

  1 2 3 4 ┃5─┃ 54 32 ┃1─‖

  公鸡 怎样 叫 O

  (按上节课的要求准确、有气息、自然地歌唱)

  三、认识钹及它的演奏姿势

  1、 出示实物介绍外部特征:钹,铜制,圆形,中间凸起成碗状,中间有一孔,穿上一块红绸布便于抓拿,两片成一副。

  2、 钹的音色及使用场合

  钹,音色明亮,常用于合奏及表现喜庆热闹的场面。

  3、 学习演奏方法

  ①演奏时双手各持一片,抓住绸子,两片相击发音。力不能过猛,两片稍叉开。

  ②师示范演奏

  ③请个别学生上来示范

  4、 拍拍敲敲

  X X X │X 0│X X X │X 0 ‖( 拍手)

  X X X │XX X │X X X X│X 0 ‖(钹)

  X 0│ X 0│X 0 │XX X ‖(碰铃)

  步骤:1、师逐一将节奏拍出,生默背

  2、请个别能力好的学生试拍,其他学生听辩对错

  3、齐拍

  4、出示节奏,让学生分析三条节奏分别有什么组成

  5、分组,分声部练习

  6、试着用上钹和碰铃让学生分声部演奏

  7、放录音《小朋友爱唱社会主义好》为学生的演奏伴奏

  四、继续学唱歌曲《小朋友爱唱社会主义好》

  1、复听全曲,感受气氛 提问: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

  2、复习曲谱

  ①试者跟琴轻唱

  ②分组分句唱

  ③能正确自信地视唱

  3、 唱歌曲

  ①试着跟琴轻唱

  ②逐句对歌曲情绪进行分析

  此歌要带着欢快、活泼的歌声来演唱,演唱是速度稍快、音量中等,最后一句可处理成稍强

  ③有感情的齐唱

  ④试着用已学过的前三条节奏为歌曲伴奏

  五、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钹

  X X X │X 0│X X X │X 0 ‖( 拍手)

  X X X │XX X │X X X X│X 0 ‖(钹)

  X 0│ X 0│X 0 │XX X ‖(碰铃)

  第三课时

  内容:复习巩固歌曲

  欣赏《新东北风》

  继续拍拍敲敲

  一、组织教学

  二、欣赏《新东北风》

  (一)理解歌词

  ① 出示挂图

  问题:说说从服装上、舞蹈上看出是哪个地方?表达一种怎样的气氛?

  ② 揭题

  ③看图,师朗诵

  ④出示歌词生齐读`

  (二)初听全曲

  提问:歌曲的情绪怎样?

  表达了怎样一种场面?

  了解:乐曲的风格奔放,有一种北方人独有的特点热情奔放粗犷,不同于南方人的细腻

  (三)复听

  提问:听了这首乐曲有什么感觉?

  表达了人们一种怎样的心情?

  歌曲表达了什么意思?

  (四)再复听

  这是哪一种人声演唱的?

  演唱的声音有什么特征?(学生讨论,教师归纳 女高音特点音色明亮、柔美、悦耳、高音区较多

  (五)再次复听

  教师为歌曲编配几个动作(秧歌步及甩手绢)随着教师学生边听边表演

  三、巩固歌曲

  1、有感情地齐唱

  2、个别检查,并纠正错误

  3、和伴奏演唱

  4、用已学过的打击乐曲钹和碰铃为歌曲伴奏

  ①师示范

  ②师生共同演奏

  ③请个别能力较好的学生来演奏

  ④大面积的参与,让每位学生都来感受音乐亲自动手

  四、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新东北风》

  (女声独唱) 东北民歌

  女高音:音色明亮、柔美、悦耳、高音区较多

教学设计方案 篇8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能借助课文注释及工具书读懂课文大意。

  2.正确流畅地朗读课文,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课文。

  3.理解《郑人买履》所蕴含的寓意,能说出自己的理解。

  【学习重点】

  学习并掌握文中一词多义、通假字、特殊句式等。

  【学习难点】

  理解《郑人买履》所蕴含的寓意,能说出自己的理解。

  【教学方法】

  1、自学、引领、讨论、点拨

  2、查、划、写、记、练、思

  【教学准备】

  《古代寓言二则》课堂学习活动单

  【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

  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今天老师先说个谜语给大家猜猜,请听好:稀奇古怪两只船,没有桨来没有帆。白天载人四处走,夜晚横卧在床前。(学生回答谜底)

  “鞋”在古时候也叫“履”。这节课我就带着我们聪明的同学们穿过时空隧道,回到两千多年前的战国,去看一看在那儿发生的一个与鞋有关的故事——《郑人买履》。二、目标展示

  首先请同学们来熟悉并解读下学习目标

  1.能借助课文注释及工具书读懂课文大意。

  2.正确流畅地朗读课文,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课文。

  3.理解《郑人买履》所蕴含的寓意,能说出自己的理解。

  三、活动方案

  活动1:熟读翻译课文

  1、今天我们学习的文章是寓言故事,相信同学们对于寓言的阅读不在少数,不过我们今天接触的是文言文。首先我们要学会古文是如何来朗读的。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同时请2位同学上黑板演示要注意的字音,3分钟之后请每小组代表来朗读,注意正确停顿、突出重音外,还应注意语气和节奏。

  2、同学们读的都非常棒。读书读书,朗读固然重要的,但是古文我们还需要能够读懂文意,下面请同学们根据预习来向大家说说你学到了哪些文言字词?你能够翻译整篇课文吗?等下请同学们向大家展示下你完成的预习问题三。

  活动2:文言现象积累

  到此我们学习掌握了一些文言字词,那同学们,你觉得那些文言字词是需要重点掌握,哪些句子是与众不同的呢?请小组讨论并向大家展示:

  1、归纳文中的一词多义现象:

  (1) 自度其足:动词,(duó)量长短

  (2) 吾忘持度:名词,(dù)这里指量好的尺码

  2、 通假字:(1)而置之其坐 :同“座”,座位

  (2)反归取之:同“返”,返回

  3、特殊句式积累:

  (1)定语后置句:郑人有欲买履者------有欲买履之郑人

  (2)倒装句:何不试之以足?------何不以足试之?

  活动3:读懂了文章的大意,现在就需要我们来思考文章的内涵了,首先告诉大家这篇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从这个故事中你们发现什么秘密了吗?而这个故事对我们的现实生活又有什么启示?

  寓意:做事不从客观实际出发,只相信以往的经验或书本上的教条是愚蠢的,不会成功的。

  启示:告诉我们书本上的东西并不一定可靠,根据现实需要大胆地试,才是解决问题的最有效的方法.不论做什么事情,都要随机应变,不可顽固守旧,不知变通,否则就会闹出笑话。

  活动4:尝试背诵课文及重要字词→小组内一对一背诵,过关

  四、归纳总结

  这是我们学的第一篇古文,下面让我们来看看我们都有什么收获?

  示范:1、这节课我掌握了这些重点文言字词;

  2、我能够翻译整篇文章大意了;

  3、我从这节课中了解了《郑人买履》这则寓言的…寓意;

  4、从这两则寓言中我能够联系我们的现实生活并运用到我们的生活中去了。

  五、教师小结

  这则寓言中的郑国人犯了教条主义的错误,他只相信量脚得到的尺码,而不相信自己的脚,因而闹了大笑话,说明这个郑人的思想僵化、不知变通。而我们以后就要引以为戒,要做一个适应时代发展的现代人。

  【答案】1.(1)《韩非子》 战 法2.duó dù 3.(1)郑人/有欲买履者4.(1)量长短 代词,代量好的尺寸 5.(1)先自己量好脚的尺码,却将量好的尺码放在座位上。(2)宁可相信尺码,也不相信自己。6.(1)坐,同“座”,座位。 (2)反,同“返”,返回。 7.郑人买履 讽刺了那些固执己见,墨守成规,处理问题不从实际出发,不敢大胆尝试的人。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能借助课文注释及工具书读懂课文大意。

  2.正确流畅地朗读课文,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课文。

  3.理解《刻舟求剑》所蕴含的寓意,能说出自己的理解。

  【学习重点】

  学习并掌握文中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特殊句式等。

  【学习难点】

  理解《刻舟求剑》所蕴含的寓意,能说出自己的理解。

  【教学方法】

  1、自学、引领、讨论、点拨

  2、查、划、写、记、练、思

教学设计方案 篇9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老人与海鸥之间深厚的感情。

  2.在感受人与动物之间真挚感情的同时,学习如何把这种感情真实、具体地表达出来,并进行语言积累。

  教学重点:

  练习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抓住描写老人神态、动作和语言以及描写海鸥动作的重点语句,体会蕴涵其中的深厚感情,并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感情写具体。

  课前准备:

  1.收看关于动物方面的科普电视,尤其是关注海鸥。

  2、收集关于“海鸥老人”吴庆恒的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动物和人一样,也有自己的爱憎、自己的情怀。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七组课文,在这一单元,我们将走入动物丰富的内心世界,去感受它们与人之间真挚的情感。

  二、启发谈话,引发质疑

  1.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一篇人与海鸥之间的真实故事。看着老师写课题,齐读。

  2、说说读了这个课题,你想了解些什么? 3.介绍老人情况

  4、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注意将字音读准确,句子读通顺,看看老人与海鸥之间的关系究竟怎样?能不能用文中的一个词概括?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理解什么是“亲人”。你觉得课文中是谁把谁当成亲人?

  (是的,不仅仅是老人将海鸥当成了亲人,而海鸥也将老人当作了自己的亲人。)

  2、下面,请同学们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看看课文的哪些段落写出了老人把海鸥当作了亲人,哪些段落写出了海鸥把老人当作了亲人?

  3、交流过渡.(刚才,我们初步读了课文,感受到了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浓厚情谊,下面,我们将深入到他们的内心世界,走进老人与海鸥的世界,去感受动物与人的真情。)

  三、品读课文,感悟深情(老人对海鸥的爱)

  1、请自由朗读课文的第一部分,边读边想,从哪些地方可以感受到老人把海鸥当作了亲人,关心照顾?勾画出相关的语句,并在感受最深的地方作批注。

  2、生交流发言。学生可能会说出下面的一些句子。顺序是随机的。

  老人把饼干很小心地放在湖边的围栏上,退开一步,撮起嘴向海鸥呼唤。立刻便有一群海鸥应声而来,几下就扫得干干净净。老人顺着栏杆边走边放,海鸥依着他的节奏起起落落,排成一片翻飞的白色,飞成一篇有声有色的乐谱。

  1、师:这位同学划的是老人喂海鸥的片断。从这个片断中你读出了老人与一般人喂海鸥有哪些不同?哪几个词语最能表现出老人对海鸥的关心照顾?

  (生抓住几个动词说)

  2、师:那老人喂海鸥的节奏应该是怎样的?

  生:老人喂海鸥的节奏是时而快时而慢的。

  3、师:老人喂海鸥为什么时快时慢?

  (生:①海鸥多就快,海鸥少就慢。②海鸥吃得快就快,海鸥吃得慢就慢。)

  4、师:多有意思啊!表面上看来,是海鸥依着老人的节奏在起起落落,而事实

  上是老人在依着海鸥的节奏边走边放。

  海鸥来得多了,吃得快了,请你欢快地读读。(生①读)

  海鸥来得更多了,吃得更欢了,请你更欢快地读读。(生②读)

  海鸥吃得心满意足了,老人也放慢了速度,谁能这样来读读。(生③读)

  5、师:这起起落落的海鸥,翻飞的白色,谱成了一篇有声有色的乐谱。在这乐谱里,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海鸥的鸣叫。海鸥扑翅膀的声音。老人的笑声,他在呼唤海鸥的声音。海鸥在扑着翅膀吃食。海鸥们围着老人飞,老人的笑容洋溢在脸上。)

  6、师:你们看到了那么多,听到了那么多,感受到了那么多,让我们拿起书再来读读这段话。老师读老人的表现,大家读海鸥的表现。(合作读)

  7、在这篇有声有色的乐曲中,看到了什么?你听到了什么

  假如你就是这位老人,你会说些什么?

  假如你就是一只小海鸥,你会说些什么?

  请你选择其中一个角色,写几句话。

  师:哪些同学是写老人的,哪些同学是写海鸥的?老人与海鸥究竟在说些什么?

  8、师:这么和谐的画面,让我们感受到的是老人与海鸥浓浓的亲情呀!还有哪儿你感受到老人对海鸥像亲人一样?

  在海鸥的叫声里,老人抑扬顿挫地唱着什么。侧耳细听原来是亲昵得变了调的地方话——“独脚”“灰头”“红嘴”“老沙”“公主”……

  1、这位同学找的是写老人呼唤海鸥的句子,你觉得老人呼唤海鸥与一般人有什么不同?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2、通常谁会给谁起名字?(父母会给自己的孩子,长辈给晚辈)

  3、他是用怎样的语调呼唤这些孩子的?

  理解“亲昵”、“抑扬顿挫”。

  4、这哪是在叫啊,这分明一首歌。谁来把这一段读一下。学学老人抑扬顿挫地呼唤海鸥。

  他背已经驼了,穿一身褪色的过时的布衣,背一个褪色的蓝布包,连装鸟食的大塑料袋也用得褪了色。朋友告诉我,这位老人每天步行二十余里,从城郊赶到翠湖,只为了给海鸥送餐,跟海鸥相伴。

  1、从老人的外表描写,你能感受到什么?(勤俭、贫穷)

  (抓三个“褪色”。)

  2、从第二句话能体会到什么?

  (老人无私地对海鸥的付出,这是源于老人对海鸥的爱。)

  3、老人仅仅是一个冬天这样来到翠湖边给海鸥喂食吗?看看课文后面哪句话说明他不止是一个冬天来给海鸥喂食?

  投影出示:

  “朋友告诉我,十多年了,一到冬天,老人每天必来,和海鸥就像亲人一样。”

  十多年啊,十多个冬季,多少个日子啊……

  无论 ,老人每天 ___

  无论 ,老人每天

  无论 ,老人每天 ___________

  4、投影出示,补充资料,找学生读。

  被昆明人称为“海鸥老人”的吴庆恒生前孤身一人每月308元的退休工资有一半以上都用来给海鸥买吃的。老人平时几乎舍不得花一分钱坐公交车。往往要到中午12点多才能赶到翠湖,喂一阵海鸥,老人又得赶在3点前步行回西郊昆明化工厂。

  四元五角一斤的饼干,老人毫不吝啬买给海鸥吃,他知道那是海鸥最喜欢的美食;他还经常买来鸡蛋为海鸥制作“鸡蛋饼干”;而他自己,唯一的奢侈品是两毛钱一包的金沙江香烟。

  5、读了这两段文字,你又有什么体会?

  6、一起来将这段话有感情地读一遍。

  7、师:十多年的冬天,几千个日子,几万里的路程啊,老人与海鸥就是这样相依相伴,在老人的心中,海鸥就像他的——生:儿女;在海鸥心中,老人就是他们的——生:父亲。老人与海鸥,他们就是——生:亲人。

  谈起海鸥,老人的眼睛立刻生动起来。

  1、生动是怎样的表情?

  2、老人为什么谈起海鸥就会有这样的神情?

  老人望着高空盘旋的鸥群,眼睛里带着企盼。

  1、师:都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老人在企盼什么?

  (老人在企盼能到海鸥休息的滇池边去看看;企盼着明天海鸥再飞来。)

  2、师:你读懂了老人的心,抓住了“企盼”的眼神就能读好这一自然段。齐读。

  二、品读课文,感悟深情(海鸥对老人的送别)

  1、老人十年如一日,风雨无阻,照顾、喂养海鸥,和海鸥结下了深厚的情谊。可是有一天,老人去世了……当老人的遗像出现在湖边的时候,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第15—17自然段,想一想,海鸥的哪些举动让你意想不到。画出令你感动的句子,抓住关键词语,认真体会。

  2、汇报自学所得,教师相机点拨。

  抓住以下重点词句,感悟海鸥对老人的一片深情(学生自主汇报,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出示相关语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感情朗读)。

  一群海鸥突然飞来,围着老人的遗像翻飞盘旋,连声鸣叫。叫声和姿势与平时大不一样,像是发生了什么大事。

  1、为什么叫声和姿势与平时大不一样?

  (平时海鸥会以高兴的语调欢迎老人,见到老人是无比快乐的。而此时老人不见了,只剩下遗像,海鸥惊恐、疑惑更感到悲伤。这句话中感受到海鸥已经意识到今天的老人与平时大不一样,不说话,也不给它们喂食,它们明白老人已经去世了,所以它们翻飞盘旋,连声鸣叫,声声在呼唤老人。)

  2、师:是呀,它们连声鸣叫着,是在急切地呼唤自己的亲人哪!你能把这种急切的心情读出来吗?

  (抽生读;齐读)

  海鸥们急速扇动翅膀,轮流飞到老人遗像前的空中,像是前来瞻仰仪容的亲属。

  过了一会儿,海鸥纷纷落地,竟在老人遗像前站成两行。他们肃立不动,像是为老人守灵的白翼天使。

  1、海鸥为什么要这么做?

  (为老人守灵,与老人做最后的告别,已经把老人当成了自己的亲人。因为老人十年如一日照顾喂养海鸥,把海鸥当作是自己的亲人,海鸥也把老人当作它们的亲人。)

  2、师:你会联系上下文来理解课文,非常好。从这段话你还感受到了什么?

  (生:海鸥也像人一样,他们有着人一样的情感。从“纷纷落地”能够看出海鸥们虽然没有人指挥,却如同有人指挥一样站成两行。从“站成两行”能够看出海鸥们对老人的敬仰和爱戴。它们“肃立不动”能够看出它们对老人的去世非常悲痛、非常难过。我从这句话中感受到了老人去世后,海鸥们对老人的怀念与牵挂。)

  3、师:你能把自己的感受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吗?

  (学生感情朗读。)

  4、师:这样的场面,相信无论谁都会为之动容。想读这一句的同学我们一起来读,和海鸥一起向这位可亲可敬的老人告别吧!(学生齐读)

  海鸥们像炸了营似的朝遗像扑过来。他们大声鸣叫着,翅膀扑得那样近,我们好不容易才从这片飞动的白色旋涡中脱出身来。

  (在学生找出上述一句时出示下面两句话,让学生阅读、比较,体会“扑”字的深刻含义和作者用词的准确。)

  海鸥们像炸了营似的朝遗像扑过来。他们大声鸣叫着,翅膀扑得那样近,我们好不容易才从这片飞动的白色旋涡中脱出身来。

  海鸥们像炸了营似的朝遗像飞过来。他们大声鸣叫着,翅膀飞得那样近,我们好不容易才从这片飞动的白色旋涡中脱出身来。

  1、你觉得课文中的“扑”能不能换成“飞”?

  (生:我认为不能换成“飞”,因为“扑”的速度快、力量大一些,说明海鸥对老人的感情特别深,舍不得让老人离开。)

  2、它们为什么要这样做?

  (海鸥舍不得老人离去,希望老人留下来,永远和它们在一起,哪怕只是老人的一张像也好。因为海鸥和人一样,也是有感情的,而且很丰富,他们和老人建立的深厚的感情,他们失去了一位好朋友,感到伤心、难过。)

  3、“白色旋涡”写出了海鸥飞得怎样?为什么会这样飞?

  (从“飞动的白色旋涡中”我体会到了海鸥们是那么地舍不得老人,他们在用自己特殊的方式,表达对老人的留恋,体现了海鸥对老人那令人震撼的深情。)

  3、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一句好不好?

  三、想象情景,诉说心声,随堂练笔。

  1、是呀,面对老人的遗像,海鸥们翻飞肃立,声声鸣叫,是在表达着对老人的呼唤,是在诉说着自己的思念。

  2、(出示画面及写话提示)想象一下,海鸥们似乎在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呢?假如你是那群海鸥中的一个(“独脚”“灰头”“红嘴”“老沙”“公主”……),此时此刻你会诉说些什么?先想一想,再写下来吧。

  3、交流写话,升华情感

  师:写好后先读给同桌听一听。

  师:下面就请同学来代表海鸥站在老人的遗像前,说一说心里最想说的话吧。

  师:真心的表白,太感人了!还有谁要说吗?

  师:相信老人已经听到了你的呼声。还有谁想倾诉你的衷肠?

  师:此时,老人一定听到了懂事的孩子让老人放心而去的话语。

  师:这么多的海鸥来给老人送别,哭诉的场面是多么悲壮啊!从同学们的声声倾诉中,可以看出课文深深打动了每一位同学,深深感动了老师,也会深深触动每一位读者的心灵。

  4、师:老人去世后,他心中恋恋不舍的是什么呢?让我们齐读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

  四、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1、如今,海鸥老人的事迹感动了昆明的市民们,在翠湖边,市民为了纪念这样一位关爱动物的老人,为他修筑了一座铜像。(出示课件)每到海鸥飞临翠湖边的季节,就会有许多市民像当年的老人一样,给它们喂食。老人虽然已经去逝,但他关爱动物的善举将永远在人们中间传承下去!

  2、看着这幅画面,学了这篇课文,你想到了什么,想说些什么呢?

  3、让我们再次有感情地朗读一遍课题。

  五、作业设计:

  选读一篇最打动你的描写人和动物之间深厚感情的文章,写一篇读后感。

  六、板书设计:

教学设计方案 篇10

  教材分析:

  《世界多美呀》是一篇讲读课文,语句优美,恰似一篇轻快活泼的散文诗。学习这篇课文会让我们感受到充满童趣动物世界,感受到小鸡努力冲破蛋壳后,看到世界如此美丽的惊喜的心情。抓住课文的两条线索(小鸡的孵化过程;小鸡对周围世界的认识变化);借助课文插图;抓住关键词体悟小鸡内心活动;有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领悟。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本课采用个性化教学,以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展开教学,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领学生自读自悟。设计充分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让学生自己对课文内容的领悟取代教材的讲解分析,让学生自己的独立思考取代统一答案,让学生自己的感性体验取代整齐划一的理解指导,整个过程为张扬学生个性,激发学生灵性服务。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通过朗读课文,使学生了解小鸡的孵化过程,感受大自然的美,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3、巩固掌握本课的9个生字,进一步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齐读课题。

  师:小朋友们,你们周围的世界美不美呀?有谁能为大家说一说周围的世界美在哪呢?

  学生自由表达他们眼中的美好世界,教师鼓励评价。

  2、以游戏的方式复习生字词:

  师:(出示课前准备的粘贴画)小朋友,你们瞧,这幅图画上那蓝湛湛、绿茵茵、碧澄澄的世界多美呀!想得到它吗?只要你们能闯过生字关,把图画上的生字读准,读好,就能得到它!现在赶快练习吧!

  学生分小组相互读词语,相互评价,小组推荐优胜者,再全班比赛,评出优胜者,奖励一幅粘贴画。

  3、出示课文插图投影:

  师:说说这幅图美在什么地方?

  学生思考后,教师指投影图下的句子:“它看见天空是蓝湛湛的,树木是绿茵茵的,小河是碧澄澄的”让学生认真的读两遍。

  师:这句话中,哪些词语是表示颜色的?能找出来后能用自己的画笔画出来吗?

  学生找出表示颜色的三个词,想象画图。

  教师分别出示投影,向学生展示“蓝湛湛的天空”,“绿茵茵的树木”和“碧澄澄的小河”。并让学生对比自己的想象画,加深对表示色彩的词语的理解和认识。

  4、复习诗歌《家》(新课标苏教版语文第一册中课文):

  师:祖国就是我们的家,我们的祖国多美呀!孩子们,你们能用我们以 前学过的一首诗来赞美它吗? 齐背诗歌《家》。

  (设计意图:此环节的设计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形象地感知课文,产生好奇心和求知欲。同时把过去学过的知识与新知联系起来,起到以旧带新的目的。)

  二、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1、谈话引入,提出朗读要求:

  师:今天,我们班的小朋友要通过这节课向大家展示自己的学得的本领!展示什么本领呢?第一,展示我们读课文的本领;第二,展示我们小朋友写字的本领。有信心吗?好,老师要求你们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懂句子的意思。(学生多种方式朗读课文)

  师:现在老师就来考考大家,看你们能否把课文意思读懂?

  2、 出示问题,指导阅读:

  ⑴、小鸡在蛋壳里认为世界是什么样子的?小鸡啄破蛋壳看世界很容易吗?

  学生自读课文第一、二自然段后,小组讨论。

  教师板书关键词予以提示:“先――后来”、“睡――醒了”;“看见――想”“啄呀啄呀”、“很久”、“才”学生自由回答问题,师生共同评价、补充。

  ⑵、小鸡想象的世界和它看到的世界一样吗?小鸡看到如此美丽的世界,它的表现会怎样?它又会说些什么呢?

  ⑶学生自读课文第三、四自然段。想象回答问题。

  教师板书:“一撑”、“就·撑破了”。“叽叽叽”,“慢慢”。

  教师朗读课文,让学生边听读边想象课文中的情境并准备对教师的朗读水平进行评价。

  教师引导并衷恳接受学生的评价。

  (设计意图:此环节的设计目的在于,以学生的阅读为主,放手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充分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三、创设情境,体会感悟

  1、师生合作引读课文并配上音乐:

  师:看来,小朋友把课文读懂了,现在老师也想读读课文,要想赛过老师,你们的眼睛可要盯好课文,注意老师的手势,看谁接得好!

  师生共同玩抢接读比赛 。

  2、师:小朋友读得非常流利,老师觉得大家读课文时再加把劲就更感人了。你们谁喜欢哪一部分课文就读那部分课文。一会儿,让大家评一评你读的声音是否洪亮,有没有适当的动作和表情。

  学生自己练习后展示读课文的本领,师生共同评价。

  3、出示头饰:

  师:老师这里有4顶神奇的蛋壳,只要你戴上它就能变成这个对未来充满幻想的小鸡。谁喜欢演小鸡?指名愿意展示的学生戴上。

  师:现在你戴上蛋壳的头饰就变成谁了?想想,小鸡的声音、动作、表情是怎样的? 请戴头饰的同学上台表演,下面的小观众注意听他是否把高兴和惊奇的心情读出来,有没有动作和表情。

  表演结束,把头饰奖励给参加表演的学生。师生共同评价。

  (设计意图:此环节的设计在于激发学生的成就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进一步读好课文,活跃课堂气氛,努力创设开放的、民主的、和谐的课堂气氛。尊重学生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四、指导书写:

  小朋友刚才欣赏了很美很美的图片,读了一篇很美很美的课文,那么,你们还能写出很美很美的字吗? 出示生字,让学生观察结构,说说要写好这些字,要注意什么?教师范写,学生描红,作业展示,评议。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观察字型掌握汉字的结构,养成写好汉字的习惯。)

  五、指导背诵:

  教师指导学生背诵课文,学生尝试当堂背诵课文。

  六、作业:

  画画写写:《美丽的世界》。

  要求学生课下在回忆课上内容的同时,想象画出身边美丽的世界。

【精选教学设计方案范文锦集10篇】相关文章:

1.【精选】教学设计方案范文锦集5篇

2.精选教学设计方案范文锦集7篇

3.精选教学设计方案范文锦集8篇

4.【精选】教学设计方案范文锦集五篇

5.精选教学设计方案范文锦集七篇

6.【热门】教学设计方案范文锦集4篇

7.【推荐】教学设计方案范文锦集9篇

8.【精华】教学设计方案范文锦集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