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教学设计方案集合5篇
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有序有效开展,常常需要提前进行细致的方案准备工作,方案是综合考量事情或问题相关的因素后所制定的书面计划。优秀的方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教学设计方案5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教学设计方案 篇1
第二单元 太阳与时间
认识太阳
一、教学目标:
1.在交流有关太阳的信息资料的过程中体会交流与讨论可以引发新想法;能选择适合自己探究的问题;会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能选择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达研究过程和结果。
2.在搜集及交流信息资料的过程中体会合作与交流的愉快。
3.初步了解太阳的有关知识,知道太阳是一个温度很高的大火球。
二、教学重点难点:
初步了解太阳的有关知识,知道太阳是个温度很高的大球体。
三、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搜集有关太阳的资料。
教师:搜集有关太阳的视频、图片、文字资料。
四、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
1.教师叙述谜语内容:劳动英雄面孔红,天一亮来就出工。从东到西忙不停,直到傍晚才收工。
2.学生说出谜底,教师板书课题。
(二)探究活动:
1.提出问题:关于太阳,你都知道些什么呢?
2.组内交流: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资料交流,将内容进行归纳整理。(师巡视,注意倾听,适时指导。)
3.汇报交流: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汇报,各小组互相补充。
4.思考与总结
各小组根据交流情况进行总结。
5.展示交流
学生再次进行汇报。
6.师生共同总结。(可投影太阳的相关图片或制成课件)
(1)太阳的外观和银河系
(2)太阳的结构
(3)太阳表面的`太阳黑子、耀斑和日珥。
(4)太阳的大小、体积、质量。
(5)太阳与地球的比较
7.对搜集信息资料的方法进行总结交流。
(三)自由活动:
1.说一说太阳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假如没有太阳,会怎么样?
3.评价:从我学到的知识.学习的方法.表达与交流方面让学生进行自评。
(四)拓展活动:
以作业的形式,让学生来创作有关太阳的科幻小说或科学童话。或者让学生继续查阅相关的资料,将对太阳的研究继续进行下去。
教学设计方案 篇2
学习目标:
1.认识“依、歇、丧”等5个生字。会写“精、希、却”等12个生字。能读写“精心、希望、依然”等13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感悟“我们”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不同心情,能读出“我们”的情感变化。
3.乐意通过上网或查阅书刊搜集有关风筝的资料,或动手做一做风筝,举办一次小小风筝展览会。
B案
课前准备:
学生:放一次风筝
第一课时
回忆趣事,激情导入
1.打开话题:放风筝是一项传统的娱乐活动,有很多人都喜爱。同学们,你们放过风筝吗?愿不愿意来介绍一下是怎么放的,放上去了没有,玩得开心吗?
2.读题引入:有一群孩子也十分喜爱做风筝,放风筝,在他们看来这是最大的快乐,让我们感受一下他们的快乐好吗?(出示课题,读题)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想怎么读就怎么读,喜欢读的可以多读几遍,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生字可以多读几遍。
2.把自己喜欢的读给同桌听听,请同桌评出读得好的,给予表扬。
3.感知内容:说说课文讲了什么事,根据学生的回答归纳板书:做风筝 放风筝 找风筝
读中悟情 以情促读
1.以读代讲学习第1自然段,请学生朗读,其他同学听、评,是否读出高兴的语气,听后仿读,读好课文。
2.充分朗读,体会感情。
a、读通第2自然段,创造比读的氛围,在读、听、仿读、赛读中读通课文。
b、移情悟情:你们在做风筝时会想些什么?课文中的小伙伴和大家是不是一样的心情,你能找出来吗?并相机理解憧憬。
c、感情朗读:让学生带着自己的体验和感受(兴奋、激动、向往等)读好课文。
3.想象入境:风筝做好了,大家最想干什么?
4.朗读展示:谁想放的,请他来读读课文。鼓励学生用高兴的语气读给大家听,听后可仿读,可评点。(多人次读)
5.说读结合,入境入情。
a、大家是怎么放风筝的?出示填空
b、再读,注意填进去的字,把怎么放的告诉同桌。
c、风筝越飞越高,你们在快活地喊叫着什么,叫给大家听听。
6.感情朗读:带着高兴、喜悦的心情读课文。
当堂作业。
1.自学生字,交流学法。
a、出示生字,指名组词朗读。
b、观察生字,交流写字经验:怎样既正确又漂亮地写好这些生字,你有什么话要提醒大家或经验介绍给大家?
2.书写生字和词语。
第二课时
以读为凭,读中悟情
1.自读课文第4节,把喜欢读的语句多读几遍(可以采用赛读、评读的方式鼓励学生多读)。
2.仔细品读,体味心情。
a、反复诵读第1.2句,在读、评中体会“我们”高兴的心情,指导学生带着这种感情读好。
b、引读过渡,设置情境:(师引)忽然吹来一阵风,线(生读) 正当大家玩得高兴,风筝却被风吹走了,这时,你会想些什么呀?做些什么呀?课文中是怎么说的?(相机理解大惊失色、千呼万唤)
c、感情朗读:让学生带着体验到的着急、担心、期望的心情读好感情变化部分。
3.抓住情感积淀,学好“找风筝”。
a、设置情景:自己心爱的`风筝飞走了,赶紧去找一找吧,你想到什么地方去找?
b、细读体味:请学生朗读课文,问问:“你”是怎么找的,找到了吗?心情怎样?并指导读好课文,在读文体会过程中,可以抓住一些词来评点促读,如“四处寻找、半个下午、垂头丧气……”等读出失望的心情,“说不定、继续寻找”等读出希望找到的心情,在此中间,还可用演一演的方式理解“垂头丧气”。
朗读启发,拓展活动
1.在玩风筝的过程中,真是有欢喜也有担忧、有希望也有失望、有欢笑也有眼泪,同学们能把这些不同心情的句子好好地读给同桌听听吗?
2.同学们,你们玩过哪些有趣的游戏、活动,有没有像这一群小朋友一样的体会,能不能说给大家听听。
课堂练习
1.把喜欢的句子抄下来。
2.把自己玩耍、活动时候的心情告诉大家,写一写(可以是几句话)(上面两个作业可以任选其一)。
3.有时间把同学写的交流一下。
教学设计方案 篇3
教学目标
1、能给4个多音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2、能正确用字,减少别字。
3、知道一词多义现象,并能根据不同的语言环境判别词义。
4、能把表示“一定”意思的肯定句,改写成“非……不可”的双重否定句式。
5、能把句子中残缺的部分补充完整。
6、能用摘录法概括一段话的大意。
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改写句子,用摘录法概括段落大意。
教学难点:根据不同的语言环境确定词义。
教具:投影片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揭题,整体感知。
二、指导第一题。
1、读准每个字的两种读音。
2、口头组词交流。
3、比较归纳,掌握规律。
di:箭靶的中心 she:多用于长条形的东西断了
的 折
di:真实、实在 zhe:一般常用于东西弄断或弯曲
san:由聚集而分散 juan:把东西弯转裹成圆筒形或圆筒形的东西
散 卷
san:没有约束或零碎不集中 juan:常指卷子
4、书面组词。
三、指导第二题。
1、自由书空,想想每个字容易写错的地方。
2、指名逐一板演,强调易错处。
3、认真抄写。
四、指导第三题。
1、学生自改别字。
2、交流,订正。
3、比较组词,加深印象。
五、指导第四题。
1、自己读句子,想想同一个词语在不同的句子中意思有什么不同。
2、交流讨论。
骄傲:(1)自以为了不起,看不起别人。(2)值得自豪的人或事物。
生气:(1)因为不合心意而不愉快。(2)生命力,活力。
自然:(1)不勉强,不呆板。(2)表示理所当然。
3、小结:有些词语,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有不同的'意思,要根据语言环境正确理解。
第2课时
一、引入。
二、指导第五题。
1、分析例句。
(1)自由读,想想两句话的意思。
(2)比较异同。两句话表示的意思是一样的,表达的句式不同,原句的“一定”换上“非……不可”,在语气上更肯定。
2、试改第1句。交流。
3、独立练习第2句。
三、指导第六题。
1、回忆一个完整的句子至少要有哪几部分。
2、判断每句话缺少了什么。
3、补充缺少部分,注意加上标点。
4、交流纠错。
四、指导第七题。
1、自由读,思考这段话主要写了什么。
2、想想:概括这段大意,可以用什么方法?为什么?(用摘录法,因为有概括性的句字)。
3、划出概括性的句子并加以整理摘录。
五、课堂小结,完成练习。
教学设计方案 篇4
【学情分析】
这篇课文围绕“我”和克莱谛之间因本子被弄脏而发生争吵这件事,重点讲了“我”的心理变化,以及“我”对整个事件的感受,告诉我们朋友之间要相互谅解、彼此宽容。课文细致描写了“我”的心理活动,“我”的不安与后悔,“我”知错却没有认错勇气的矛盾心态,写出了“我”对克莱谛往事的回忆及印象。这些心理活动的描写真实地体现了“我”的个性特征,课文讲述的这种心理活动,符合儿童的年龄特点,是每个学生在生活中都有可能遇到的。在教学时引导学生认真体会,不但可以使学生感到课文写得真实具体,而且可以使学生在情感上产生共鸣。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因此,教师应创设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情境,促进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的学习与创造,在自读、自悟、主动探究中读懂课文。同时,作为新课程改革之一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还应该关注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一、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读懂“我”和克莱谛争吵后各自表现。体会争吵前后的心里变化。
2、技能目标
感情朗读课文中的有关段落
3、情感目标
体会父亲说话的含义,懂得人与人之间要团结友爱,相互宽容的道理。
二、教学重点、难点
揣摩品味课文中的关键句子,关键词语。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我们继续学习。(出示课题:争吵)
2、谁和谁争吵?(板书:“克莱谛”和“我”)
3、为什么争吵?能用一个简单的句子说说吗?(板书:无心犯错,有心报复)
(设计意图:知道争吵的原因,是学生深入感悟的前提,是上环节教学应达到的一个主要目标。在学生初读课文后,让学生说争吵的原因旨在检查学生对上节课的掌握情况,这是中年级阅读教学的一个重点。)
4、过渡引入:
我们在初读课文时,知道了他们为什么而争吵,下面让我们再仔细地读读课文。
二、细读课文,研读写“克莱谛”和“安利奇”的句子。
1、在争吵以后,“我”和克莱谛各自怎样表现呢?请孩子们翻书自学5-13自然段,根据你的喜好选择一个人的表现,用笔把它勾画出来。有不清楚的同桌可以商量一下。
(一) 读读你勾出的'句子。有没有补充或不同意见?
(二)下面我们分组读读你们找出的这些句子?看看你读懂了什么?
(三(汇报)说说你读懂了什么?(生自由发言,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随机讲解以下问题)
⑴ 事情发展到这个地步,我的心里感到怎样?(板书:后悔)能用书上的句子告诉我吗?
(多媒体出示:我很后悔,不该那样做。)(啊,要是我没有骂他,没有做对不起他的事,该有多好!)
(多媒体出示:我又说起父亲“应该知错认错”的话来。但是,要我向他承认错误,我觉得太丢脸。想到这里,我觉得克莱谛很可爱,心里暗暗说“去向他认错吧,”可是“请原谅我”这几个字怎么也说不出来)
还听不出你的内心矛盾,谁再来试试?
既然“我”是想报复克莱谛,为什么又会想到向他认错?请一个孩子读读事情发生后我的想法。
学生阅读,梳理后多媒体板书演示:
课件出示:能帮助父母干活 勤劳
服侍生病的母亲 孝顺
我们全家人欢迎他 友善
衣肩上的线缝开了 朴素
我想起他的种种好,所以说他碰到我的胳膊时不会是故意的,绝对不会是故意的。绝对,那这句话该怎么读呢?
(试读——抽读——女生齐读——全班齐读)
⑵是啊,这么好的朋友,谁都不愿失去。我们一起读读3-6句,体会一下。我还不能感受到你们不愿失去这个朋友。感情再强烈点
(女生齐读——男生齐读)
⑶是啊,任何人都不愿意失去这样的朋友。(引读)我又说起父亲“应该知错认错”的话来,可是我认错了吗?为什么?(读书回答)
多媒体出示:我又记起父亲“应该知错认错”的话来,但是,要我向他承认错误,我觉得太丢脸。
我只能用眼角偷偷地看他,见到了什么?(读书回答)(上衣肩上的线缝开了)我们再读读这句话,看看你从中体会到什么(朴素)。
⑷我很在乎他、珍惜他,生怕失去了这位可爱的朋友,尽管这样,我还是不肯开口向克莱谤认错,这时克莱谤有什么表现?(生齐读)
多媒体出示:克莱谛不时用眼睛膘我,从他的眼里表示出来的不是愤怒,而是悲哀。
①克莱谛怎样地看?
②我看见克莱谛眼里表示出来的不是什么?而是什么?(板书:悲哀)
③克莱谛应不应该愤怒?为什么不是愤怒,而是悲哀?
看来他们平时很要好,加上克莱谛是个好人,很能体谅、宽容别人,所以把愤怒压下去了,只是表示悲哀,这“悲哀”是流露出一种出人意料的情绪,克莱谛对我所做的一切和有意报复很不理解,没想到会发生这种事情。
⑸是啊!越想越觉得他可爱,可是我最终还是没有开口认错,克莱谛却主动说话了他怎么说?
多媒体出示:
1、我在外边等你。
2、我在外边等着你。
看看这两个句子,有没有不一样?想想他们分别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同桌之间可以议议。
说句话的时候,克莱谛已经原谅了我,我又是怎样说的呢?(齐读)
多媒体出示:“我也等着你!”我理解了他的话的意思了吗?他们都说在外边等着对方,俩人想的一样吗?
(不一样)
(克莱谛说的在外面等“我”,是想向“我解释,以求化解矛盾,不是故意的。“我”说的在外面等着你,误解了克莱谛的意思,以为他要报复我,要打我。)
我们明白了俩人的想的不一样,应该怎么去读。
学生试读,评价,教师指导朗读。
第一句余怒未消,应该读出强硬的语气,第二句要表示强调,语气应加重,第三句表示“不甘示弱”的语气,也应稍重。
害怕克莱谛找我算帐,上课时心想着怎样对付克莱谛,所以上课时间觉得过得太慢,课文中哪个字最能体现。
⑹他们怎样和好的呢?请孩子们分组讨论商量,用朗读的形式自学。
注意:朗读要落实到句子上,句子中要抓关键词。商量一下,该怎样读。(小组自学)
①和好了吗?(板书:和好)谁主动?
②克莱谛用什么方式与我和好的?(板书:微笑)能用朗读表现出来吗?
③两终于和好了,复得了这个差点失去的朋友,我的心情怎样(高兴)。咱们带着这种感情一起来读读这部分。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教学紧扣课文小气泡提示的“他们都说在外边等着对方,俩人想的一样吗”这一牵而动全身的问题,辐射全文,引导深入探究文章的重点句段,体会“我”和克莱谛争吵后的内心活动以及表现,要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走进文本,与文本展开对话,进而认识人物形象。)
三、 研读文章末段的“爸爸的教诲”
1、课文中的安利珂和克莱谛都让我们感动,课文中还有一个人也很令人感动,令人尊敬,是哪一位?
2、 读课文最后一段说说最受启发的是哪一句,并说说理由。(预设父亲的话)
《爱的教育》
“既然你错了,就应该第一伸过手去,请他原谅,而不应该向一个比你高尚的朋友举起戒尺
读课文最后一段,说说让你最受启发的是哪一句话,并说明理由。
3、一个人不但要能认识自己的错误,而且还要敢于承认自己的错误,求得别人的谅解,否则就是错上加错,“第一个伸过手去“意味着主动向对方认错,求得谅解。
四小结读的感受
同学们课文写的虽然是一种很平常的小事,却使我们认识了两个不同寻常的孩子我一位伟大的父亲,两个孩子都那么善良,他们相互理解,父亲呢?如老师一样严格教育孩子。读了课文,我们懂得了人与人之间,眼下就是同学之间应该怎样相处?
克莱谛最突出的品质是什么?你有没有犯过“安利柯”那样的错误,与人争吵?有,怎样解决的?没有,今后怎样和别人交往才是正确的。老师这里准备了一些椭圆形的纸,中间用剪刀剪断,两边分别写上了“争吵的原因是什么?有哪些和好的好办法?”其实这椭圆形纸好比一面镜子,但由于争吵或者其他矛盾,镜子碎了,我们可以用“友情牌胶水把它粘合起来,写下你们的办法,看谁的办法最有创意。
五、 布置作业
1、自读《爱的教育》
2、抄写课文中的爸爸的话。
3、鼓励学生写一写自己和同学之间发生过的一件事情。
教学设计方案 篇5
教学要求
1.展开拓展阅读,了解“看”的学问;从布鲁诺和柏波罗的做法和结果对比中得到启示。
2.学会快速阅读,提高阅读的速度和质量。
3.对爱迪生的故事展开讨论,积累学习方法和生活的.小窍门。
重难点,关键
1.学会快速阅读,提高阅读的速度和质量。
2.针对爱迪生的故事展开讨论,积累学习方法和生活的小窍门。
课时划分三课时
第一课时教具准备课件。
一.揭示任务,导入新课教师导入:
今天我们完成两项学习任务,阅读《“看”的学问》和《管道》。
二.学习《“看”的学问》
1.轻声读文,思考“看”有哪些学问。
2.讨论:“看”都有哪些学问?
3.交流:结合生活实际,说说你在生活中是怎么样观察事物的?
三.学习《管道》
1.提出要求,引导速读。
2.学生自由速读,教师巡视指导。
3.汇报速读的体会。
4.引导全班交流,理解文意。
第二课时
揭示任务,导入新课二.开展《畅所欲言》的话题交流
1.默读故事,理解内容 这则故事主要讲了件什么事?
2.针对故事,开展讨论。
3.教师小结。
完成《初显身手》
1.引导学生汇报自己的学习方法和生活小窍门。
2.课件出示学生所汇报的内容,引导评议。
3.评选班级“智多星”。
4.课外延伸:毛遂自荐当主编将全班同学提供的好方法,好窍门编成小册子,名曰《智慧万花筒》。
第三课时
教学过程学生将上节课讨论的学习方法和生活小窍门写下来,教师巡视指导。
第三课时
作业设计继续习作
【教学设计方案】相关文章:
教学设计方案11-14
教学设计方案07-13
教学设计方案10-06
美术教学设计方案10-10
数学教学设计方案05-18
教学设计方案【精】12-01
教学设计方案【热门】09-23
【精】教学设计方案08-22
教学设计方案【荐】10-21
【热门】教学设计方案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