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一份好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子的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信息化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信息化教学设计1
各位老师大家好,我是电气专业教学部的朱先威,今天我参赛的课题是城市轨道交通售检票作业。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进程的不断深入,城市化进程的高速发展,城市轨道交通在我国大中城市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时至今日,地铁,已为生活增添了一份律动,是一种温暖也是一种陪伴。
因此,我本次信息化课堂教学设计的课题是城市轨道交通售检票作业。我将从教学设计依据,教学方法,学习方法,教学活动过程四个方面进行说明。
教学设计依据分析之一:课程标准。
根据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主要培养企业所需的技能型服务型人才。熟练掌握岗位技能知识,为乘客提供优质服务。我将在教学中立足于培养学生的责任心,热心,细心,才能在今后的工作岗位中,收货乘客的放心,安心和开心,用心服务,一路心随行。
教学设计依据分析之二:教材分析
我所采用的教材是全国职业教育城市轨道交通专业规划教材《城市轨道交通票务管理》第一版,我所授课的章节是7、1节售检票作业。用时4课时,2节web教室理论课,2节实训室实操课。本章节是该教材的重点教学项目,是学生应掌握的重要岗位技能。主要由以下学习内容组成:售检票作业内容,售检票作业标准及程序
教学设计依据分析之三:学情分析
我所授课的班级是13运管1班,通过我的观察了解,这是一群活泼开朗,动手操作能力较强的孩子们。我将从他们的个性心理特征,媒体操作能力,知识结构进行分析:
个性心理特征:学生具有自己的头脑,性格和行为认知规律,教师不能代替学生感知,观察,分析,思考,我会尊重其个性发展,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让其自主探究学习
媒体操作能力: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媒体操作能力,能够熟练使用搜索,下载,讨论等功能。但他们在有用信息的获取和信息的.整理加工方面仍需要老师的指导和帮助。
知识结构:学生已经学习了《城市轨道交通概论》《城市轨道交通车站设备》《城市轨道交通服务礼仪》等专业课程。这些背景知识结构为新知识的学习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在教学设计依据分析的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方法及素材:
图片视频展示:形象直观,激发学生兴趣
网络探究学习:采用wps轻办公功能,提前将学习资源传输到网络,供学生下载学习
PPT课件:清晰直观
仿真软件:由于学生人数及设备耗资等问题,无法保证学生一人一套,硬件实训也会造成设备的损耗,仿真软件优于传统教学模式的是可以较好的解决这些问题。
情景模拟:模仿售检票环境,激发学生兴趣,在情境中完成学习任务的理解与应用。
在相应的教学方法的指导下,学生的学习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自主探究学习,角色扮演,小组讨论,自我评价,仿真操作等
教与学是相互的,总的来说:做中教,做中学的职教理念贯穿其中教学设计依据,教学方法,学习方法,的分析与确定之后,我的教学活动过程如下
正式授课之前,我会将相关知识使用Wps轻办公平台传输给学生,供学生下载学习。设计意图:学生以计算机作为认知工具,进行积极主动和协作式的学习,并可在wps设置讨论组,可进行提问并答疑。教学活动过程第一环节
一、新课导入
通过播放《北京地铁自动售检票系统乘客使
用指南》的视频导入新课
视频采用的是卡通人物的设计为乘客介绍了设备的操作,使用及单程票储值票的购买发售,形象直观,能够激发学生兴趣,为本章节重难点的学习奠下一定基础。视频的观摩学习优于传统教学模式的是学生可以避免直接接触设备因失误造成设备的损耗。复习回顾:
1、请说出车票哪些类型?
2、自动售检票系统AFC的终端设备有哪些?
信息技术的运用:视频
设计意图:利用播放视频,形象直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一)呈现学习任务
根据教学目标和重难点分析,我将分为以下两个任务
任务一:售检票作业内容
任务二:售检票作业的标准及程序
信息化技术的应用:以“任务驱动”和“问题解决”作为学习和研究活动的主线。
设计意图:在"任务驱动”和“问题解决”的主线下,使学生能够在相关的有具体意义的情境中学习策略与技能。
(二)任务完成过程
1、查阅资料,获取相关信息
2、小组讨论
学生以小组形式对问题进行提问,讨论并总结。
教师予以引导。
信息化教学手段应用:师生交互学习,协作学习
设计意图:学生之间,师生之间能够交换想法,意见,实现协作学习,避免了受单一思维的限制。
3、讲授(PPT课件展示)
(1)售检票作业内容
图片教学
信息化技术手段应用:图片
设计意图:解决了传统理论课上无实物设备的问题。使学生对设备及操作步骤有了相对直观的感受,为实际操作提供了基础。
(三)效果检测(实践操作)
地点:AFC系统实训室
方式:教师先示范,学生观摩学习后实际操作
设备:自动售票机,自动检票机,半自动售票机及仿真软件形式:两人一组(一人乘客,一人站务员),情景模拟
任务:
1、自动售票机作业:单程票购买,储值票充值
2、半自动售检票机票务作业办理:
单程票发售
储值票发售,充值,退卡
车票分析
车票抵消
测评:测评表(自评和互评)
教学总结及评价
信息化教学运用技术:仿真软件及终端设备
设计意图:理论联系实际,深化理论知识,提高动手操作能力信息技术应用:网络传输评价
设计意图:师生通过评价表可以了解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协作学习过程中做出的贡献以及综合评价
信息化教学设计2
教学主题
行进间直线运球(复习)行进间体前变向换手运球
一、教材分析
行进间体前变向换手运球是《体育与健康》中确定的篮球教材的教学内容之一。这是篮球运动中运用较为广泛而且常见的一种突破技术,它方法简单实用,具有动作迅速、隐蔽突然的特点。在高中年级学生已能较自如地在移动中控制好球的基础上,尝试安排行进间体前变向换手运球技术,把其作为主要内容对学生进行教学,可提高学生控制球能力和手脚的协调配合,对于其它技战术的学习与掌握也能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通过该项篮球技术学习,让学生在学练中自己探究、分析、合作,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快乐体育、终身体育打下坚实基础。
二、学生分析
参加篮球选项教学班的学生大多数都有一定的篮球基础,对篮球的兴趣也较浓厚,学生比较活跃,具有较强的模仿、自学以及自控能力,又具有很强的学习欲望。班级的体育骨干能力较强,同学之间团结合作,集体荣誉感较强。
三、教学目标
1、了解行进间体前变向换手运球技术动作原理及其实用价值。
2、通过学习初步掌握行进间体前变向换手运球技术,使每个学生都能做到过3个连续的障碍。
3、在游戏中体验成功感,并能在游戏中尝试运用所学技能,增强学好篮球的自信心。
四、教学环境
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环境网络多媒体环境教学环境√移动学习其他
五、信息技术应用思路(突出三个方面:使用哪些技术?在哪些教学环节如何使用这些技术?使用这些技术的预期效果是?)
通过播放比较精彩的多媒体,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意识。学生在欣赏的同时受到启发。本节课的主要任务是让三步上篮的基础动作留在学生的脑海里。在此过程中,学生还可以相互交流,取长补短,在交流中不断完善自己的动作。
课前:在多媒体的支持下观看NBA比赛,将比赛中的基本技术和方法与自己掌握的技术对比,通过对比纠正自己的错误动作。课中:抓住特点,图文互补,以视频中的正确动作为根本形成主观映像,贯穿行进间运球和换手的时机的教学。首先由前面设置的障碍为原因引出问题,“我该怎么办?”让学生思考这个问题,并让学生试着找出解决的方法,并结合视频中的动作设计自己的动作,从而体会到遇到有障碍的情况下如何通过。同时,根据正确的技术动作修正自己设计的动作,引导学生找出本技术中的关键点,“换手的时机”。以彻底的了解和掌握直线运球过障碍变向换手的基本技术。课后:主题升华。用精彩的比赛让学生体会期中的快乐。
六、教学流程设计(可加行)
教学环节
(如:导入、讲授、复习、训练、实验、研讨、探究、评价、建构)
1、〖导入〗同学们想不想学习篮球技能,让自己在球场上可以叱咤风雨?那么下面我就带领你们走进篮球是世界。
2、任务一:教师讲解篮球的`基本知识,篮球的基本技能
3、任务二:通过幻灯片和篮球视频讲述三步上篮的知识
4、任务三:教师示范正确的技能动作
5、任务四:学生们自己练习
1、请动作好的同学说出想法,动作的变化?
2、要求其他同学从思考、观察、示范等不同角度进行简单的评价
表达动作的思路,相互评价
课堂小结
〖提问〗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都学到了那些知识,有没有在脑海中掌握了这个技能?
总结本课的收获
布置作业
思考:如果障碍很灵活,我们该如何办?
考虑用一些假动作来“欺骗”障碍,以达到自己过障碍的目的。
七、教学特色
(如为个性化教学所做的调整,为自主学习所做的支持、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的设计,教与学方式的创新等)200字左右
本课我采用逆向思维教学方法,通过分组比赛发现问题完整动作分解动作慢速练习快速练习的教学步骤,启发学生思维,在知其然之前先知其所以然,使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始终保持高度的积极性和学习热情。针对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提出问题回答问题解决问题。如“遇到当对手堵截前进路线时,无法突破并丢了球,造成这些的原因是什么?“什么情况下运用这一技术?“变向时与换手后拍球的部位相同吗?“这一连贯动作有何目的?“怎样才能做到“突破时隐蔽、快速、连贯?”。“除了今天学的变向运球,还知道哪些变向运球。从而激发了学生思维的发散性,让学生借助已知去探索未知,达成突破教学的重难点。
信息化教学设计3
一、学习任务概述
二、学习对象特征分析
(一)教学对象
初中三年级学生,经过之前的学习已经有了一定的化学基础知识,掌握了一定的化学学习方法,有一定的分析以及总结归纳能力,但是对抽象的概念的理解可能还是会有困难。
(二)教学背景
本课是初中三年级的一堂化学基础知识课,本节课主要是学习有关化合价的一些知识,根据幻灯片展示出的一系列上节课学习的化学式的实例,提出化合价的概念,总结化合价的规律。
(三)知识基础
本节课是主要介绍一个化学基础概念,学生在学习了化学式之后,通过具体实例来学习化合价的概念,并通过练习与小组同学进行讨论总结出化合价的规律。元素的“化合价”是元素的一种重要性质,这种性质只有跟其他元素相化合时才表现出来。就是说,当元素以游离态存在时,即没有跟其他元素相互结合成化合物时,该元素是不表现其化合价的,因此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0”。
(四)能力基础
1、学生思维活跃,不怕困难,遇到不会的问题时,先要自己思考一下,如果不能想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再去请教别人。
2、在教师给予一定的指导下,学生具有一定的分析能力和相互合作的能力,归纳总结得出结论。
(五)学习风格分析
1、对新鲜事物有强烈的好奇感,并积极去探索新事物,发现新现象。
2、和别人的比较,得出强有力的结论有强烈的争强好胜心,推动学习。
3、想得到老师的好评,对化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六)情感态度
1、学生能够认识到化学的趣味性,并对化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对化学基础知识之间的联系做出合理的解释。
2、学生要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学习,去了解更多的新知识。
三、学习目标分析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理解化合价的本质;
2、让学生掌握化合价中元素化合价的一些规律,熟记一些常见的化合价,并学会根据化学式计算化合价的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运用科学方法来学习化学知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归纳整理、寻找规律的学习能力,并掌握科学的记忆方法;
2、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对知识形成规律性认识的能力,在课堂练习中培养巩固学生应用概念认识新事物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在学习元素化合物的知识中,对学生进行实事求是,尊重科学,依靠科学的教育;
2、渗透组成定律的基本思想;
3、形成从现象到本质,感性到理性的认识方法;
4、培养学生与人交流的团队合作精神。
四、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是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课题四的内容,本单元的内容是初中化学“双基”的重要组成部分。初中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构成学生科学素养的基本要素,是为学生的终生学习和将来适应现代化社会生活打好基础所必需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还是初中学生进行探究的基础和结果,也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的重要载体。而且本单元基本概念比较集中,这些概念是初中化学中最核心的一些念, 所以,本单元的内容对于学生十分重要,它既是今后学习的理论基础,又是必不可少的工具。
而本单元课题四中的内容化合价是初中化学的基础知识,新教材对化合价这一部分内容不要求认识化合价的定义,不要求认识化合物中化合价的数目和正负是根据什么得到的。这部分知识点和旧教材相比理解的程度变了。只可以简单的知道离子化合物中,元素的化合价是该元素的一个原子得失电子的数目。而共价化合物只能一字不提。所以化合价这部分内容只能要求学生知道在化合物里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在单质里元素的化合价为零,在化合物里,元素的化合价只能靠记忆解决。建议在教学中,要求学生熟记几种元素如:氢、氧、钠、钾、镁、铝、铁、硫、氯等的化合价和常见的变价。这是必要的。但没有必要让他们一下子熟记表列所有元素的全部化合价。应该通过实际运用在不断练习中达到熟记的程度。对于那些短期内背熟而长期不用的元素的化合价,到用时可能又记不清了;相反,通过练习抓住化合价、化学式的相关联系和初中化学里最常见元素的化合价,便可很快地推算出一些未知元素在给定化合物中的化合价。
根据已知元素的化合价写出它们的组成物质的化学式,或根据化合物的化学式判断出各组成元素的化合价。这实际是让学生通过关于化合价的命题进行练习。以熟练掌握相关化学用语的一种手段。是培养学生能力的一次飞跃。对于根据化合价写化合物化学式的解题,课文给出的比较清晰,明了解题步骤、方法。所以课堂教学应以讲练结合、练习为主的方式进行。
五、教学重难点分析
(一)教学重点
1、熟记常见元素和原子团的化合价;
2、了解化合物中元素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的原则。
(二)教学难点
1、化合价概念的建立和形成;
2、使用化合价规则确定物质的化学式。
六、评价量规
七、学习资源与环境
近年来,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计算机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教育技术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迅猛发展,并且越来越多地运用到教学活动中。计算机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教育技术在教学活动中的运用,极大的丰富了教与学的手段,使学习的观念、方法得到了更新,学习的效果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化学作为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在学习中引入计算机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教育技术,可以更好地丰富学习的内容,激发学习的兴趣,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教师利用幻灯片、图片、网上相关资料等资源,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兴趣。学生通过课前调查,略读,详读,课堂讨论,分组讨论,资料查询,课后交流等活动方式,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
1)教师利用PowerPoint制作课件,从网络上下载图片及资料;
2)学生课前预习,课堂学习讨论,课后通过网络查询整理交流,更加深入的了解所学的知识。
八、问题情景创设
在复习化学式及周围数字的含义的基础上,创设问题情境:化学式中的这些数字是由什么决定的?引出本节的主题:化合价。通过举例分析化合价和化学式。通过举例分析硫化氢的形成过程,了解化合价的实质。
【信息化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信息化教学设计11-09
【热门】信息化教学设计11-09
初中信息化教学设计11-06
信息化教学设计方案12-08
小学信息化优秀的教学设计01-23
信息化教学培训心得10-24
信息化教学心得体会11-24
教学信息化心得体会12-02
教学设计模板-教学设计模板09-25
《认识钟表》教学设计-教学设计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