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教学设计方案合集7篇
为了保障事情或工作顺利、圆满进行,就不得不需要事先制定方案,方案具有可操作性和可行性的特点。优秀的方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学设计方案7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教学设计方案 篇1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能力目标
把文章中人物的美好形象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3。情感目标
通过对具体语言材料的赏析,体会残疾青年乐于助人的美好品质和对我这位残疾人深深的感激之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朗读课文体会残疾青年乐于助人的美好品质和我对青年的深深的感激之情。
难点:把文章中人物的美好形象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教学媒体: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直接导入。
2。质疑:本文课题别饿坏了那匹马是谁说的为什么要说
二,精读指导。
自学课文:(1)本篇课文写了几个人主要是谁
(2)文章主要写了什么事表现了什么
(3)画出你最感动的句子,再读一读。
2。分组交流。
3。班级交流,根据学生的回答指导朗读。
(1)他先是一楞,继之眼睛一亮对我笑道:过来,让我看看你的马草。(为什么先是一楞,继之眼睛一亮此时,摊主是怎么想的)
(2)他盯着姑娘茫然的眼睛,以哥哥的口吻命令到:听见没有,快把马草提进去。(姑娘茫然的眼睛说明什么)
(3)别别别……他急了,碧云碧云!(他为什么急了)
(4)对不起,我这样做可能伤害了你。他拍着我的'肩头,轻声说道:我知道你希望真有那么一匹马,其实,没事的,你继续看书吧。(这句话道出了摊主撒谎的原因,是不想伤害我,是希望我能继续看书,多么感人的谎话1读时要表现摊主十分诚恳的语气。)
4。指导朗读。
三,总结。
课文写摊主说谎是为了成全我看书,是一种善意的谎言。从这个角度来看,残疾摊主是一个怎样的人
你身边又这样感人的事迹吗
四,作业。
搜集这样的事例,讲给同学听。
教学设计方案 篇2
知识要求:
1、会认6个生字。
2、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能力培养:
从课文中感受爷爷对后辈的关爱和寄予的希望,体会爷爷与“我”之间真挚的亲情。
重 点: 从读中体会祖孙之间的浓浓的亲情。
难 点: 在读熟课文的基础上能体会体会祖孙之间的浓浓的亲情。
教 法: 读中感悟
教学内容: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过春节吗?为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会得压岁钱)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有关压岁钱的文章。板书课题。
二、初读文章
1、学生初读课文。
思考:文章讲了几件事?都是围绕什么来讲的?
学生汇报。
2、再读课文
要求:圈画课文中要求会认和会写的字,在读中认识这些字。
学生读文。
交流:你认识了哪些字?是怎样记住的?你是通过什么方法了解这些字的`字义的?
3、小组读文
要求:看谁读的又快又流利。
评价。
4、悟
你读懂了什么?
爷爷给我几次压岁钱?分别都放在什么地方?想一想,他为什么这么做?
交流,不会的问题在读中解决。
5、根据课文内容分段
学生根据问题独方分段,师相机指导。
三、自由读文
四、交流:你拿到压岁钱是什么样的心情?有哪些想法?
教学设计方案 篇3
说“木叶”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理解课文内容,弄清文章由“木叶”所阐释的诗歌语言暗示性的理论。
2、从文章所阐述的知识和道理中,看出它在文学鉴赏中所具有的普遍意义,做到融会贯通。
3、注意理解诗歌意象在诗歌表达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设想
1、本文看似繁琐,其实内容并不多,在结构疏理上可简单化。
2、为何用“木”不用“树”是全文的关键,这是重点。
3、本文又是一篇可以用来作“引子”进行迁移性练习的好文章,可以设计一个探究性学习问题,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古诗中的“意象”及其作用。
教学时数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诗歌的语言它在现实中的意义是有所不一样的,我们先来看这么两个例子。举“憔悴”(“为伊消得人憔悴”、“斯人独憔悴,荷戟独徘徊”、“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雨”(“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秋风秋雨悉煞人”、“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忧愁风雨,树犹如此”),说明它们的在诗歌中的意义和在现实生活在的不同。(艺术美感和生活素材的关系)
为什么一入诗,它们就有了美感,而且往往有相对统一的情感内涵呢?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说“木叶”》就知道了。
二、自由朗读全文,把重要字词句子摘录在书右。
三、默读全文,理清结构
1、(1-3)“木叶”为诗人所钟爱。
2、(4-6)“木”被人喜欢的原因两个。
3、(7)总结
四、思考明确一个问题:古诗中为什么用“木”不用“树”?
叫学生回答,老师补充明确:因为“木”有“疏朗”和“枯黄”的暗示内涵,所以就有了“深秋”的意味,而“树”则没有。
五、作业:
思考:为什么“木”就有了这种暗示呢?
第二课时
一、导入:
1、从上节课的问题开始,从国旗下讲话中“做人上人”的思想入手,说明思想是有传统的,而文化、文学也是如此。再启示学生,如果屈原最初不用“木”,而要说“洞庭波兮树叶下”又会如何呢?
2、明确,可见,“木”之所以有了那样的暗示性内涵,全是由“传统”造成的;那么什么又是“传统”呢,从文学上来说,尤其是从诗歌的'“意象”上来讲,这个“传统”就是历代诗人们的诗句所够成的文化氛围,即一句句诗中的意象赋予了该意象的暗示性内涵。
3、除了上节课讲到的“雨”之外,古诗中还有很多具有特点意象内涵的事物,请同学们想想看,写出来,然后再概括一下它们各自的暗示性内涵。
二、在黑板上列出如下表格,让学生上来写。
(意象分别有枫叶、柳、梅、菊、松、桥、水、草、花、马、门、柳絮、竹、舟、亭、酒、`风、剑、河、雁、雪,等等,也可自已想出一些意象内涵相对集中而且在古诗中较多见的来)
意象
雨
鸟
烛
……
例句
意象特征、暗示内涵
学生写出的例句大体如下:
鸟:打起黄莺儿/两个黄鹂鸣翠柳/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恨别鸟惊心/千山鸟飞绝/决眦入归鸟/柴门鸟雀噪/鸟鸣山更幽/羁鸟恋旧林/如随啼鸟识花情/青鸟殷勤为探看
雨:寒雨连江夜入吴/骤雨初歇/夜来风雨声/渭城朝雨浥轻尘/红雨随心翻作浪/空山新雨后/叶上初阳千宿雨/山色空蒙雨亦奇/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对潇潇暮雨洒江天/江雨霏霏江草齐/天街小雨润如酥
烛:何当共剪西窗烛/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云母屏风烛影深/银烛秋光泛画屏/红烛自怜无好计/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洞房昨夜停红烛
枫叶:江枫渔火对愁眠/枫叶荻花秋瑟瑟/停车坐爱枫林晚/晓来谁染霜林醉/明朝挂帆席,枫叶落纷纷
柳:无心插柳柳成荫/无情最是台城柳,依然烟笼十里堤/枝上柳絮吹又少/羌笛何须怨杨柳/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月:月上柳梢头/残月脸边明/杨柳岸晓风残月/别时茫茫江浸月/山高月下/烟笼寒水月笼沙/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月是故乡明/举杯邀明月/床前明月光/近水楼台先得月/明月几时有/秦时明月汉时关
雪:飞雪连天射白鹿/独钓寒江雪/楼船夜雪瓜洲渡
花:花非花,雾非雾/无可奈何花落去/花开堪折直须折/花径不曾缘客扫/花落知多少
日:夕阳无限好/日出江花红胜火/东边日出西边雨
杜鹃:杜鹃夜半犹啼血/杜鹃枝上杜鹃啼/望帝春心托杜鹃
风:山雨欲来风满楼
松:静听松风寒
三、简要评说这些意象的特征和内涵。
鸟:有空远感觉;
雨:一是清新可爱的雨,还有一个是忧愁的;
烛:相思情、愁别意
柳:留恋、离别含义
月:美丽、忧愁、冷清
日:多为夕阳
四、课后作业:
在古诗中找一个意象,列出有该意象的四首以上的诗词(越新鲜越好,越多越好),并简要说出其意象大致特征及内涵。
教学设计方案 篇4
(一)、节课我们通过读课文你们谁来说说课文说了一个什么故事?
板书:空木罐、银木罐、金木罐
(二)、学习第一自然段:
1、让学生自由读第一自然段。
2、师:是在什么情况下发生的这个故事?
生:地球发生大爆炸,所有的的江河都干枯了
3、师:想一想该怎么读才能体现出这景象?
4、生自由练读。
5、指名读。
(过渡):师激情描述:火红火红的太阳炙烤着大地,所有的水都没有了,人和动物都因为缺水而死。活着的人大喊着:水啊!在这样的情况下,七颗钻石的故事发生了。谁来读读下一个自然段。
(三)、学习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第二自然段。
2、引导学生读好小姑娘哪也找不到水,累得倒在草地上睡着了。指名读(当学生有一个字没有读准音的时候,教师耐心帮助学生把音发准)
齐读这句话。
3、学生自由练习读好这段后两句话。
4、指名读一、二自然段。
(过渡):木水罐怎么变成了银罐呢?
(四)、学习第三自然段:
1、学生自由读本段课文。
2、师:为什么木水罐变成了银水罐?
3、指导感情朗读:小姑娘把欢喜起来。
指名读
4、出示第一自然段内容,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五)、学习第四自然段:
1、教师在音乐的背景下讲述课文故事片段。
2、师:水罐为什么又变成了金的?
(六)、学习第五自然段:
1、让学生自由读课文。
2、师:是什么使水罐里长出了钻石?
3、指导朗读:小姑娘咽了一口唾沫,把水罐递给了这个过路人。
指名读、齐读
4、引导学生读好其他句子,方法同上。
(七)、配乐集体朗读一~~~九自然段。
(八)、师总结:
那七颗钻石飞到天上,变成了大熊星座。
(九)、拓展练习:
1、让学生写出自己最想说的`一句话。
2、指名读读自己写的话。
师:爱是无法代替的,这是多好的名言啊!
(十)、结束全文
同学们说得多好啊,你们说的每句话都是诗啊!(音乐起)今后大家看到大熊星座的时候,都会想到这么一个动人的故事。好,下课!
教学设计方案 篇5
【预设目标】
1、知识和能力目标:
⑴ 认识12个生字,会写4个字。
⑵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过程和方法目标:
⑴ 能通过读读、说说,感受自己学会自己能做的事的意义。
⑵ 能通过朗读课文,展开想象,充实课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懂得从小就要树立自立的思想,能做的事不依赖父母,自己学会生活的本领。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自己这两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第一小节。背诵第一小节。
3、能通过朗读课文,展开想象,充实课文。
【教学预设】
一、谈话导入
1、小朋友们,你会干什么呢?你是怎么学会的呢?
2、有些小朋友能在别人的帮助下,或是在自己的努力下学会做一样事情。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自己去吧》。
3、读题。(注意吧是轻声。)
4、识记自、己、吧(自是目上加撇、己是起去掉走字底。)
5、书写自和己。
二、初读感知
1、出示初读要求:
⑴ 借助拼音,读准生字,读通课文。
⑵ 给课文标上小节号。
2、学生按要求自主读课文。
3、检查反馈:
课文有几个小节?(2个)请2个小朋友每人读一个自然段。
要求:其他小朋友要认真的听,他们是不是把字都读正确了。
4、出示含有生字的词语 指名读──小老师领读──齐读。
4、出示生字 指名读──齐读。
5、你有好办法记住这些字吗?同桌讨论一下。
三、反馈记字的方法,认识新偏旁
1、开火车读生字。
2、识字反馈,再读课文要求学生把课文读得更通顺。
四、感悟文本,发挥想象
1、出示练习:课文写了 ( )学( )和( )学( )的事。
2、先一起来看看小鸭学游泳这一节。这一小节一共有几句话?( 3句)
你能一句句的读好吗?自己试试。
3、(出示课文第一段中小鸭和妈妈的对话。)一、二两句话是小鸭和妈妈的对话。谁能当小鸭,谁能当妈妈来把这两句话读好呢?请学生读小鸭和妈妈的对话。
反馈:你的您字读得多标准啊!我们一起来看看,您和你有什么不一样呢?你在我心上,多么尊敬啊!谁再来读读这两句话?(请三个学生读)一起来试试吧!
4、看,小鸭和妈妈说话的时候,他们是怎么样的呀!(小鸭抬起头对妈妈说话。)
是啊,多有礼貌啊!(师板书:有礼貌)你能有礼貌的来读读这句话吗?
5、(出示练习)小鸭( )地说:妈妈,您带我去游泳好吗?
妈妈( )地说:小溪的水不深,自己去游吧!
6、还有吗?如果你们是小鸭,面对自己的`妈妈,你还会怎么样呢?(撒娇、请求、急切)那么妈妈呢?(平静、慈祥、鼓励、亲切)
7、表演读。
8、后来小鸭学会了游泳吗?你从哪里知道的呢?(出示:过了几天,小鸭学会了游泳。)大家真会读书!谁来读读这个句子。(点名读,齐读)
9、学游泳简单吗?会有什么困难呢?
10、是啊,多不简单啊!想想小鸭是怎么学的呢?(出示:第二天,小鸭来到了小溪边)
小结:是啊,尽管有这么多的困难,但是小鸭通过自己的努力,不断克服困难,最终学会了游泳。我们再一起来读读这个小节。(齐读)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巩固对12个生字的认识,会写东西这两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第二小节。背诵课文。
3、通过自学,展开想象,充实文本。
一、巩固识字
走迷宫。用多媒体课件呈现迷宫。迷宫里有许多汉字,如果你能准确读出每个汉字,就能顺利走出迷宫。选出部分学生参加这个游戏。教师点击鼠标一次,迷宫中就出现一个汉字,学生认读生字,直至走出迷宫。
二、举一反三,自主拓展
1、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小鸭学游泳这一小节,一起来背一背吧!我们接着来看小鹰学飞翔这一节。先请你自己来读读这一小节。读完之后看看这一小节一共有几句话。( 3句话)大家注意到了吗?这二小节与第一小节非常的像。还记得我们是怎么学习第一小节的吗?
2、教师与学生一起整理:我们先是读通小鸭与妈妈的对话,然后用小鸭怎么说和妈妈怎么说来读小鸭与妈妈的对话,再是想象小鸭遇到困难会怎么样?那么请你们也按照这三个步骤来学习这一小节。
出示学习步骤:反复读小鹰与妈妈的对话;看插图,想象他们对话时的心情,读好对话;想象小鹰学飞翔时会遇到什么困难?感情朗读第2小节。
3、自学同桌互学。
4、反馈。
三、文本升华
1、齐读课文。
2、你认为鸭妈妈和鹰妈妈是好妈妈吗?为什么?
3、你学会了什么呢?能不能像课文一样来说说呢?
出示练习:我说:________?
妈妈说:________。
四、写字教学
1、观察东西,请学生说注意点。
2、师范写。
3、生描红,书写。
教学设计方案 篇6
【教材说明】
《珍珠鸟》是人教版的一篇略读课文,这是一个十分美好而动人的故事,课文生动地描述了珍珠鸟在“我”的细心照料与呵护下由害怕人到完全信赖人的过程,告诉我们:信赖,往往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说明人和动物是完全能和谐相处的。
【设计理念】
本课的教学以人为本,教师是学生的伙伴。注重课内外延伸,同时训练学生对信息的搜集与整理。自主探究,自主感悟,合作交流,让学生学会学习;在读中质疑,读中感悟,读中积累,让学生学会读书;让学生读议结合,读写结合,给学生提供充足的表达机会,让学生学会表达。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把握文章内容,领悟文章中人和动物之间充满爱和信赖的理想境界,唤醒学生内心的爱的情感。
2、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是珍珠鸟是怎样逐步信赖我的和我为什么会赢得珍珠鸟的信赖;难点是理解“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课前预习】
1、收集有关珍珠鸟的资料。
2、熟读课文。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文
1、播放课件,感受鸟儿给我们带来的快乐。
师:我们就生活在这样鸟语花香的世界中,鸟儿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正是因为有了这些鸟儿的存在,我们的生活才有了更多的情趣,今天,老师也要给大家介绍一种鸟儿,它有一个美丽的名字叫──珍珠鸟。
2、学生根据课前收集的资料,介绍珍珠鸟。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快速浏览课文,说说作者在与珍珠鸟相处的过程中,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生: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三、质疑问难,合作探究
1、对“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这句话你想知道些什么?
2、疏理学生质疑,布置学习活动:
请你探究:
⑴ 珍珠鸟是怎样逐步信赖我的?哪些词语让你感受到它对我的信赖?
⑵ 我为什么会赢得珍珠鸟的信赖,哪些句子写出作者对小鸟的喜爱。
⑶ 信赖创造了怎样美好的境界。
⑷ 谈谈你对“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的理解。
3、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探究。
四、合作交流,强化表达
1、珍珠鸟是怎样逐步信赖“我”的?
⑴ 找出珍珠鸟活动变化先后的词语。
⑵ 文章通过几件小事写珍珠鸟开始信赖“我”?
2、哪些词语让你感受到它对“我”的信赖:
生1:我从“神气十足”这个词感受到小珍珠鸟已经开始不怕人了,它很自由、快乐,甚至很神气,觉得人在它的眼里再也不是庞然大物了。
师:那你能给我们表演一下神气十足是什么样的吗?
生表演,全班同学表演读。
生2:我从“落、站、啄、跳、撞”这几个动词感受到小珍珠鸟的活动范围在扩大,若不是它开始信赖我了,它怎么会这么自由快乐呢?
指导朗读,感受小珍珠鸟的自由快乐。
生3:……
生4:……
3、“我”为什么会赢得珍珠鸟的信赖?
生:那是因为“我”对它的喜爱与呵护。
师:哪些句子写出了作者对小鸟的喜爱。
生1:文章开头第一句话:“真好!朋友送我一对珍珠鸟”这充分表达了我对珍珠鸟的满意之感、喜爱之情,在这种喜爱之情的驱动之下,“我”为珍珠鸟精心营造舒适而温暖的巢。
出示课件(珍珠鸟的巢),指导朗读,感受作者的用心良苦。
生2:“我决不掀开叶片往里看……”,“我不动声色地写……”,“我不管它……”
师:假如去掉一个个“不”,把这几个句子连起来,变成一段话:“假如我大动声色,欣开叶片往里看、管它,小家伙就会 。”
(学生补充“受到惊吓”、“吓得逃跑”、“不敢从笼子里出来了。
生3:……
生4:……
师:然而这些都定“假如”,我是这么喜欢它,怎么会这样做呢?此时,我们已经完全能感受到作者对珍珠鸟深深的爱,爱是信赖产生的基础,没有“我”对珍珠鸟的爱,就没有珍珠鸟对“我”的信赖,那么,这信赖产生了怎样美好的境界呢?
4、信赖创造了怎样美好的境界?
生:小鸟在“我”的.肩头睡着了。
(出示插图。)
师:你们看到了什么?
生1:我看到作者面带微笑看着小鸟。
生2:我看到小鸟落在作者的肩上睡着了。
师:此时,小鸟把“我”的肩膀当作了什么?
生1:美得梦。
生2:森林里的一棵树。
生3:自己的家。
……
师:假如,你现在就是这只珍珠鸟,扒在作者的肩头睡着了,会做一个什么梦?
生1:……
生2:……
师:多么富有诗意的想法,此时,作者看到这只可爱的小鸟,笔尖一动,写下了自己内心的感受。
生: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齐读。)
师:让我们再一次高声地把这句话告诉世界上所有的人吧!
生:齐读。
师:此时,小鸟是幸福的,“我”也是幸福的,让我们在这优美的音乐声中,美美地感受一回。
生:齐读段。
师:是啊!信赖,往往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这岂止是我和珍珠鸟之间呢?其实,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都可以创造出美好的境界,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出示课件:动物与动物、人与动物、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因信赖而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的画面。
师:看了这些,你们想说些什么?
生1:爱心无处不在,世界充满了爱。
生2:有爱就有信赖,信赖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生3:……
师:是啊!爱是信赖产生的基础,只要人人心中充满了爱,美好的境界处处有(板书)。
五、课外延伸
请你依照作者内心的感受,说一句信赖感言。
教学设计方案 篇7
教学目标
①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诗歌,体会其形象化的语言。
②联系生活实际及个人经历,理解诗歌的主旨。
③树立远大理想,并为之奋斗
教学重点
①朗读训练。
②理解诗歌的主旨。
③赏析诗歌的语言。
课前准备
①搜集有关为理想而奋斗的名人名言及其优秀事迹。
②预习课文,就自己疑难和感兴趣的问题,准备发言材料。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设计
一、回顾导入 :
同学们,在第一单元里,我们研讨过现代诗《在山的那边》。诗人在诗歌中写道:在山的那边是海!是用信念凝成的海。同学们,这里的海指的是什么呢?是指理想的境界。那么,什么是理想的境界呢?人生为什么要有理想?我们应当树立什么样的理想?如何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著名诗人流沙河的哲理诗《理想》,同样会在一瞬间照亮你的眼睛。(板书课题。)
二、诵读感知
1、教师范读或放录音磁带,学生听读、欣赏。
2、学生诵读:调动情绪,纠正音准,品味语气、语调,把握韵律、节奏。
3、自主学习:正音、正字、释词
三、合作探究
1、 这首诗歌的主旨是什么?
2、 诗歌是从哪些方面表现主旨的?
3、 试着分析诗歌的结构
朗读,小组讨论上述问题,教师巡回指导。
板书:
历史意义(2、3)
理想的意义(1){人格意义(4、5、6、?) }鼓励人们树立远大理想,并为之奋斗(12)
人生意义(8、9、10、11)
四、品读明理
1、品读课文,逐段理解研讨,深入思索,反复咀嚼、领悟诗歌深刻的含义和精妙的比喻。
2、研讨诗歌的'思想内容及形象化语言:
第l节,在语言表达上有什么特点?它对于表现思想内容有什么作用?这一节在全诗中起什么作用? (有关提示:采用比喻、顶针和修辞方法。作用是使语言形象、生动,在形式上环环相扣,在内容上步步推进。这一节总说理想是前进的方向;在全诗中起到统领的作用。 )
第2节,表达了什么意思?能试着举例说明吗?
第3节,这一节是从什么角度谈理想的?谈谈珍珠链和脊梁骨的比喻作用。
有关提示:不同历史时期的不同理想,连缀在一起,正像珍珠链一样,推动着历史的前进。理想也如同脊梁骨,是推动历史前进的精神支柱和动力。
第4节,在内容上是怎样安排层次的?第三、四句有什么深刻含义?
第5节,揣摩各句的意思,理解树立远大理想的重大意义。
提示:a.理想使人积极乐观。b.理想使人斗志顽强。c.理想使人永远年青。d.理想使人充满活力。
第6节,怎样理解获得与牺牲?你对诗歌所说的理想是否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第7节,副产品的本体是什么?有理想的人为什么也会酸辛?
有关提示:崇高的理想追求的是社会进步、人类幸福等,决不是个人荣誉。理想的实现可能给会个人带来荣誉,但这正像副产品不是主要的。在这里作者告诉我们,应当正确对待荣誉。
第8节,你能从现实生活或个人体验中找出实例,说明理想使忠厚者常遭不幸;理想使不幸者绝处逢生的含义吗?什么是大写的人? (教师引导学生举出实例,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认识理想的人生意义。 )
第9节,这一节与上一节有什么关系?第三、四句的句式有什么特点?作用是什么?作者列举罪人和浪子的例子有什么典型意义?
提示:并列关系,都是写理想对人生的意义。上一节是从正面写,这一节是从反面写。第三、四句是两个倒装句,分别强调给罪人新生和唤浪子回头。典型意义是连罪人和浪子都因为有理想而改变了自己,何况是一般人呢。
第10、11节,这两节诗歌在结构上是什么关系?在内容上有什么不同?可否将蜕字改换成变字?为什么?
提示:层进关系。第10节从被动方面写理想被曲解、玷污和糟蹋,应该怎么办。第1l节写有些人因主动放弃理想而产生的后果。不能换,蜕是由好向坏转化,而变可变好也可变坏。
第12节,这一节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它在全诗中的作用是什么?第一、二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五、互动释疑:
四人小组提问释疑
六、体验拓展:
1、组织学生对照课文,联系自己,谈谈应怎样树立远大理想,并为之努力奋斗。
教师应让学生自由论谈,教师给予必要的点拨,使学生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语言运用
①语言运用并交流(仿照第一诗节,写几句话)
教师示例:
爱心是风,卷来浓密的云; 爱心是云,化作及时的雨;
爱心是雨,滋润久旱的树; 爱心是树,为你撑起绿阴。
这个练习难度比较大,教师应帮助学生分析这段文字的结构特点,鼓励学生大但尝试,并多给予赏识性评价。
②修辞训练
这首诗运用了大量的比喻,贴切而又生动,使抽象的事理形象化。教师应指导学生深入体会,学习掌握,提高想像思维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训练方法,可由教师或同学指明一些事物,让大家打比方,进行修辞训练,看谁表达得形象生动。
七、背诵理解:
分小组竞赛背诵
八、师生小结:
同学们,我们朗读、研讨和赏析了这首诗歌,掌握了诗歌的基本结构,理解了诗歌的主要内容,体会了诗歌的形象化语言,并深入地谈了学习体会。理想犹如航标灯,它指引着我们的人生之旅。愿大家从小树立崇高的理想,并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努力奋斗。我想,一个有理想的人,一定是一个精神生活很充实的人,也一定是一个很高尚的人。
九、作业 布置
① 完成研讨与练习一。②将思想交流整理成300字的随笔。
【教学设计方案】相关文章:
教学设计方案10-06
教学设计方案11-14
教学设计方案07-13
优秀教学设计方案06-23
【推荐】教学设计方案08-30
教学设计方案【热门】09-23
教学设计方案模板07-29
教学设计方案【荐】10-21
教学活动设计方案10-02
美术教学设计方案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