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心比心》教学设计4篇
引导语: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就有可能用到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设计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将心比心》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将心比心》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生活中只有将心比心,才会使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与理解。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体会生活中只有将心比心,才会使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与理解。
教学难点:
使学生懂得在生活中与人相处应将心比心。
教学流程:
一、故事导入,揭示课题。
1、讲故事(公益广告):《妈妈,洗脚》
有位年轻的妈妈由于特殊的原因,担负起了照顾婆婆和儿子的重任。她每天都起早贪黑地干活,打理家里的一切。虽然艰辛,但她无怨无悔。她每晚都要做的一件事就是给婆婆端洗脚水,帮婆婆洗脚,这已成为一道温馨而又特别的风景了。
有一天,这位妈妈讲了一个《丑小鸭》的故事后,就去帮婆婆洗脚了。当这位妈妈为婆婆洗完脚回到自己的房间里一看,儿子不见了。妈妈正准备去找儿子,转过身来一看,儿子正用他那双稚嫩的小手端着一盆水颤颤巍巍地向她走来,她感到非常惊讶。这时,儿子童声童气地说:“妈妈,洗脚!”看到如此孝顺、懂事的孩子,妈妈感动得泪流满面。
2、同学们,你们听了这个故事后,有什么话要说吗?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孩子们,现在我们要学的课文,也是讲了两个感人的故事。请你们看老师写题目,板书:8、将心比心
2、生读题,说题意。
(那自己的心去比照别人的心。指遇事设身处地替别人着想。)
3、自由读文,读完后说说本文主要写了哪两件事,概括地说出来。
4、指名学生说,教师随机板书:
阿姨 奶奶
母亲 护士
三、研读课文,品味语言。
1、这时的“我”,心里有什么感受?请用一个词来形容出来。
(感动、震撼、温暖……)
2、假如你亲耳听到你奶奶说这件事,亲看到你母亲做这件事,你的心里也会感动、也会感到温暖的。那么文中哪些地方感动了你呢?请边默读边在这些地方做上记号。
3、交流、品读。
4、出示课件。
(一)导语:孩子们,第一件事哪些地方让你有了温暖的感觉呢?谁来说说吧?
品读句子:
句1:有一次她去商店,走在她前面的一位阿姨推开沉重的大门,一直等到她跟上来才松手。
(1)说说为什么温暖了我的心?(这位阿姨很善良。)
(2)那些字词能使你感到阿姨的善良?
(沉重、一直、才)
(3)阿姨帮助的是自己的亲友吗?如果你是那位老奶奶,你心里会怎么想?
(4)朗读:请读出暖暖的感觉。
导语:阿姨为什么这样做?
句2:阿姨轻轻地说:“我的妈妈和您的年龄差不多,我希望她遇到这种时候,也有人为她开门。”
(1)你能像阿姨一样轻轻地说嘛?学生读。
4、小结:阿姨看到了老奶奶,想到了自己的妈妈,做出了善良的举动,令人感动,这就是将心比心。
5、引读:
是呀,学会了将心比心,人与人之间就多了一份爱心,读最后一段;
学会了将心比心,我们的天空更蓝,读最后一段;
学会了将心比心,我们的阳光更灿烂,读最后一段。
(二)研读第二件事。
1、 第二件事哪些地方更让你怦然心动?
2、 交流、品读。
3、出示课件:
句1。“一天,……我不禁收住了涌到嘴边的话。”
(1)说说为什么让你感动?
(2)如果你遇到了这种被扎了两针还没扎进血管的情况,你会怎么样?
(因疼痛而痛苦、埋怨或责备)
(3)如果对那位护士进行责怪,甚至辱骂,将会产生什么后果?
导语:可是,母亲一句简简单单的话却让她成功了,是哪句话?
句2、“不要紧,再来一次。”
(1)你认为这句话简单吗?为什么让你感到不简单?
(如果这位护士第三次失败,母亲又一次受皮肉之苦。)
(2)引读这句话:
当年轻的护士扎了两针还没扎进血管时,母亲鼓励她……
当母亲的手被扎得鼓起青包时,她同样鼓励着……
当母亲看到护士额头上密密的汗珠时,这时她已经觉察到这是一个新手,但仍然鼓励着……
导语:(1)当你看到此情此景,你想对这位母亲说些什么?
(2)母亲为什么这样做呢?
句3、“母亲用另一只手拉着我,……也能得到患者的宽容和鼓励。”
(1)说说为什么让你感动?
4、小结:
母亲遇到护士扎针失败,就想到了“我”,,做出了宽容和鼓励的举止,令人心动,这就叫——(让学生回答)。
5、引读:
是呀,有了将心比心,我们的生活就多一份关怀,读最后一段。
有了将心比心,我们的心胸犹如大海无边无垠,读最后一段。
有了将心比心,我们的生活才会变得更得更甜蜜,读最后一段。
四、拓展空间,升华情感。
1、导语:文中的阿姨与母亲的行为,让我们想起了一句什么名言?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2、导语:在平时的生活中,你们肯定也有过这种将心比心的举动的.,想想看,谁来说说。
3、师引例。
大前年,我们那条街来了一位新邻居,她是一位年逾八旬的老奶奶。虽说这位来奶奶儿孙满堂,但真正关心她的人甚少,她靠捡破烂维持生计。我觉得她可怜,就把自己家种的菜送去,有时也把给我妈吃的食品分点去,有时在本村吃酒席时,还把该自己吃的那份好吃食物省点给她吃——我为什么这样做,因为我也有个老妈妈。我也希望我娘家的人,能像我一样,不但不嫌弃老人,而且还给我老妈送去一份爱心。
有一年,我同样是教四年级,遇到一个特可怜的学生。他一岁多妈妈就离开了人世,爸爸因赌博负债累累而逃之夭夭,可怜的孩子就跟着一个将近七十岁的爷爷相依为命。可想而知,这个学生的日子过得多么贫苦。由于生活困窘,再加上无父母教育,他从小养成了那别人东西的恶习。我刚叫他的时候,告状的人,连续不断。可我不但不讨厌他,也从没说过他一句“贼”或“小偷”之类的话,而是默默地关照他。下雨天,看到他没雨鞋穿,我就买给他;看到他身上长疮,我就买药膏,亲手帮他搽。菜啦、水果啦、鸡蛋啦等等,我什么东西都给他吃。这样一来,到了五年级,他就改掉了这个恶习。我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我想到:如果我的孩子像他这么小,也像他一样,每天看到伙伴们吃这吃那,而他自己一天到晚,吃的除了饭,还是饭,也肯定很想吃,搞得不好,也会趁人不注意去拿别人的东西吃。
这样的例子,老师我有很多,现在我把时间让给同学们。
3、 学生举例。
4、 出示课件“心”图。
导语:如果这就是我们每位同学的那颗滚烫的心,学了全文后,为了勉励自己,你认为应该在你心中装入一个份量最重的什么词?
五、课外延伸:
1、出示课件:写一写:
不久的将来,这位小护士成了医院里工作最出色的护士,成了病患者最受欢迎的护士。一天,一家电视台要对她进行专门的采访,请你替她设计一份讲稿,说说她的心里话。
2、指名都设计稿
六、总结:
1、出示课件:
如果每一个人与别人相处的时候,都能先想到别人,后想到自己,那么世界上可以增加很多欢乐与和气,而且可以减少很多悲剧和恨事。
——作家罗兰
2、学生齐读。
3、结束语:
总之,如果人人都能将心比心,我们的心灵会更美好,人生将更丰富,世界将更加美丽!
板书设计:
8、将心比心
阿姨 奶奶 将心比心 感动 温暖
母亲 护士 将心比心 宽容 鼓励
人 人 将心比心 世界 美好
《将心比心》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将心比心”这一成语的意思。
3、培养独立阅读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通过与文本人物的对话交流,受到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熏陶。
2、体会作者如何进行人物语言描写,而使表达产生感人的效果。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课文主要讲了哪两件事情?
二、新授
1、板书课题。
2、问:两件事情中哪件是作者耳闻的?哪件事情是作者目睹的?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3、这两件事情给作者一个共同的感受,是什么?用一个词概括。(温暖)
三、为什么会让人感到温暖呢?通过“读、悟、议、再读”,重点体会人物的感情
文章最为感人的是两处人物的语言描写。学习时,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充分读,体会,并发动学生相互评议、补充,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自身的基础上得到提高。因此,我设计如下环节:
1、读:
学生自由读两个小故事,找出自己最受感动的.语句,反复读,体会阿姨和母亲“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美德。在阅读教学中以读为本,把时间和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读中自学,读中自悟,读中自得。
2、悟:
读中感悟,说说自己的体会,学生在读书时联系已有生活经历,体会感悟,能更深入地理解课文。
3、议:
即教师给学生足够多的时间讨论交流,让学生能够充分发展自己的见解,允许有不同意见,并鼓励创新,围绕“为什么不抱怨护士?”展开,让学生各抒己见,明确了母亲把护士看成女儿,宽容护士的举动。“议”这一环节的设计,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老师搭设的学习舞台上发挥、表演。
4、再读:
在学生深入体会感受后,把自己体会到的朗读出来。使学生在读中欣赏品味,既激发了学生读书的欲望,提高品味词句的能力,又再一次为文中人物的高尚品质所折服。
5、想:
如果你就是文中的人物,你的心情又如何呢?又会说些什么呢?“想”既利于学生在头脑中再现课文内容,又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
四、作业设计
提供两个情景让学生进行写话练习并交流。
【板书设计】
阿姨为奶奶推门──听说 温暖
母亲原谅护士──亲历 温暖
《将心比心》教学设计3
课前谈话:
听说咱们班有很多爱听故事的同学,谁喜欢听故事?你喜欢吗?你呢?看来我们都是知音呀。那太好了,今天我就投大家所好讲个故事。
一、故事导入,揭示课题(或幻灯内容导入)
故事是这样的:
有一位年轻的母亲因生活所迫,肩负起了照顾婆婆和孩子的重任。她每天都起早贪黑地做事,打理家里的一切,虽然艰辛,但她无怨。她每天晚上回家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给自己的婆婆端洗脚水,帮婆婆洗脚,这俨然已成为一道温馨而又特殊的风景。
有一天,这位母亲为婆婆洗完脚回房间时看到自己的儿子晃晃悠悠地端来一盆水,她感到很非常惊讶。这时,她的孩子用稚嫩的声音认真地说:“妈妈,洗脚。”看着如此贴心、懂事的孩子,母亲的心里暖烘烘的,感动地泪流满面。多懂事的孩子呀,原来她为婆婆洗脚的这一幕,已深烙孩子心中。听了这个故事你想说些什么?(这真是个感人的故事──是呀,你懂得用心去聆听故事。这位妈妈真孝顺──你打心眼儿里钦佩她。妈妈和孩子都很孝顺──妈妈为婆婆洗脚的行为潜移默化地感染了孩子。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孩子受妈妈的感染,将心比心,学会了孝顺自己的妈妈。今天的课文,也讲述了两个感人的故事,请看我写课题──(板书:将心比心)然后请生读课题。
2、你们手中拿的就是这篇文章。课堂中最美的是朗朗的读书声。(出示:现在请自由读课文三分钟,在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读完后告诉老师和同学你知道了什么)
3、把你认为最难的地方找出来读一读?(指名读句并正音)
4、读的不错了,现在老师想听你们说说,读完课文后你知道了什么?
⑴ 例如:我知道了一位阿姨帮助“我”的奶奶推门的事。(对,这是你说的这件事是不是这个意思?)(板书:帮助推门)
⑵ 例如:母亲打针,护士扎了好几针才扎准,母亲没有责备护士。(你是要告诉大家这位母亲能──板书:理解过失)
⑶ 经历了这两件事的“我”,心里有什么感受?(文中有个词你能说出来吗)
三、感悟课文,品味语言
(温暖)你说的正是我想的。如果你亲身经历着这两件事,你的心里也会感到暖暖的对吗?事情的哪些地方温暖了你的心?(边默读边在这些地方做上记号。)
让我们先来交流第一件事:哪些地方让你有了温暖的感觉?
1、句子:“有一次她去商店……松手”
⑴ 说说为什么温暖了你的心?
生说:这位阿姨很善良,温暖了我的心。
师:哪些字词能让你感到阿姨的善良?
推着沉重的大门:为什么?如果不一直拉着会有什么后果?
⑵ 她帮助的是她的亲人和朋友吗?如果你是老奶奶,你心里会怎么想?(学生畅谈到的“真诚帮助,善良”等等中,教师有意提升一下“陌生人”。(面对这样的一位素不相识的陌生人,阿姨也能耐心与真诚地帮助。)
⑶ 朗读:
读出暖暖的感觉。(有一次她去商店走在她前面的一位阿姨推开沉重的大门,一直等到她跟上来才松开手。)
2、句子:“阿姨对老奶奶的话。”
学生自由谈体会。
(是呀,阿姨的心中无时无刻不在牵挂着自己的老母亲,这种纯洁的爱,令你沉浸在温暖之中是吗?)
第二件事:哪些地方让你有了温暖的'感觉?
⑴ “一天……涌到嘴边的话”
① 说说为什么让你感到温暖?
② 如果你遇到了这样被扎了两针的情况,你会怎么样?
③ 因疼痛而痛哭,埋怨或是责备,但母亲为什么还那么“平静”,难道不疼,你猜猜他当时怎么想?(顺学生的话随机:从哪里看出母亲的敏感、关爱理解别人的心?)
⑵ “只见……果然成功了”(出示:不要紧,再来一次。)
① “不要紧,再来一次”这简短的一句话,是简简单单就能说的出口的吗?为什么让你感到不简单?(已经打了两针了,而且还起了青包,当已经察觉到年轻护士是个新手。)
② 引读:
当年轻护士为母亲扎了两针却没扎进血管时,母亲鼓励她──
当母亲的手被扎的鼓起青包时,母亲仍然鼓励她──
当注视着护士额头上密密的汗珠,母亲分明已经察觉到年轻护士是个新手,有可能面临第三次的失败,她同样鼓励着──
如果我就是母亲,我会这么说──“不要紧,再来一次。”如果你是母亲,你会怎么说──(引言:
啊,这是宽慰的说,鼓励的,耐心的……)
③ 你认识到了吗?这是一位怎样的母亲?
⑶ “母亲拉着……这段最后”
① 为什么你的心感到暖暖的?(文章已经是第二次出现”平静”这个词了,当我们把目光聚焦到平静这个词,你体会到母亲对一个孩子的什么感情?)(爱孩子,想着自己的孩子,心里装的都是孩子、关心、无私。)
② 现在我的心情是温暖的是幸福的,一开始我的心情就这样吗?(不是。原来是抱怨的。)练笔:原来想责怪护士的我,因为母亲的话语,而感到温暖和幸福。将心比心,激动地想:……
(例:母亲的角度:母亲太爱我了,真是我的好母亲;我自省的角度:我为什么就不能像母亲一样体谅别人呢?我太小气了。道理的角度:人与人之间一定要宽容对待,学会理解。只要我们将心比心,才会获得快乐与幸福。)
四、拓展空间,升华情感
过渡:同学们,这一撇一捺的“人”字本就相互支撑。生活中,我们用理解、宽容与关爱对待一个个陌生人的事例比比皆是。一段默默地祝福,一句轻轻的问候,一次紧紧地依偎,一声深深的安慰。都是“将心比心”的表现,所以文中的阿姨和母亲这样想:
1、阿姨对奶奶的话。(“我的妈妈和您的年龄差不多,我希望她遇到这种时候,也有人为她开门。”)
2、妈妈对护士的话。(“这是我的女儿,和你差不多大小,正在医科大学读书,她也将面对自己的第一个患者。我真希望她第一次扎针的时候,也能得到患者的宽容和鼓励。”)
3、我们如果理解了阿姨和母亲的话,肯定也会这样想着:是啊,如果我们在生活中能将心比心,就会对老人生出一份尊重,对孩子增加一份关爱,就会使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和理解。
男孩子把这句话发自肺腑地对女孩子说──
女孩子请把这句话献给男孩子──
让我们真心实意地告诉所有人──
五、回归文本,自然拓展
1、(板画出心,三十秒钟沉浸)课文学完了,我们的心中一定不会是空荡荡的。这就是我们每位同学的一颗滚烫的心,为了勉励自己,应该在自己心中装入一个份量最重的词,你会装入什么词?
2、学生回答,逐一板书:
(帮助、关心、宽容、理解、信任、鼓励、支持、尊重……)
3、结课:
孩子们,让我们彼此接纳、将心比心,享受爱与被爱的快乐与幸福吧!
《将心比心》教学设计4
教材分析
1.本节内容是第一单元的第二课;在学习了我们共同进步后学习的,本节内容的通过一系列的生活小实例,让学生去思考出怎样去面对这样的场面,从而使学生的思想得到熏陶。
2.本节核心内容的功能和价值就是知道心胸开阔有益于身心健康,心胸狭隘等不良心理对自己的成长有害。培养学生心胸开阔、宽容的品质,能替别人着想,体谅别人的难处。做一个心胸开阔的人,开开心心每一天。,
学情分析
1.五年级的学生已有一定的社会经历,平时与人交往有自己的想法,自己的做法,已有能力去理解与人交往的方法。
2.学生认知发展分析:培养学生心胸开阔、宽容的品质,能替别人着想,体谅别人的难处。
3.学生认知障碍点:如何成为一个心胸开阔的人,开开心心过每一天。
教学目标
1、明白将心比心是理解别人的好方法,能理解他人、对他人宽容。
2、 激励学生能替他人着想,并在与人相互交往中学会换位置思考。
3、做一个心胸开阔的人,开开心心每一天。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明白将心比心是理解别人的好方法,能理解他人、对他人宽容。
难点:做一个心胸开阔的人,开开心心每一天。
教学过程
一、 课前体验、唤醒生活
寻找有关心胸开阔的名人名言、故事,准备小卡片若干。
二、课中体验、深化感悟
(一)引入话题、唤醒生活
1、师:“对不起”是我们都非常熟悉的常用语,你最近在什么地方又听到过?在什么场合用过呢/
2、说说自己曾经在什么地方用这两句话解决里实际问题。
(二)合作学习、体验生活
1、学生阅读萧伯纳的故事。讨论: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从中你有什么启发?
2、学生看图说故事,续编结尾。仿照萧伯纳的语言,也来幽默一下。
3、情景表演:
① 分组选择图中的四种情景,分角色表演。要演出不同的结果,寻找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② 有表演者和观众交流感受。
③ 教师小结;当别人的错误影响到自己时,我们要能够原谅别人;当遭到别人的误解时,要能够心平气和地解释;当听到别人在背后议论自己时。我们要学着坦然面对,一笑置之。
(三)深化感悟、引导生活
交流生活中的感受,制作备忘录
1、学生联系实际谈自己不开心的事,侧重于被别人误解的事,其他同学帮助他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2、要开开心心每一天,你有什么办法?
3、学生交流并写在备忘录中。
三、课后践行、内化感悟
1、课外继续寻找有关心胸开阔的名人名言,写在卡片上。
2、将卡片送给你的亲人、朋友,让大家开开心心每一天。
【《将心比心》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将心比心》教学设计09-15
《将心比心》教学设计12-28
将心比心教学设计09-06
《将心比心》的教学设计范文05-24
将心比心教学设计(15篇)11-08
将心比心教学设计15篇08-16
《将心比心》的公开课教学设计10-25
《将心比心》教案设计11-03
《将心比心》教学反思01-06
《将心比心》教学反思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