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计划

时间:2024-11-09 06:49:51 教学计划 我要投稿

教学计划范文汇编七篇

  时间过得飞快,又迎来了一个全新的起点,该写为自己下阶段的教学工作做一个教学计划了,但是教学计划要写什么内容才能让人眼前一亮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学计划7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教学计划范文汇编七篇

教学计划 篇1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⑴体会文章要表达的中心。

  ⑵品味独具风格、韵味十足的语言。

  2、过程与方法:

  带领学生了解《唐诘诃德》的故事梗概,让学生交流小时读书的感受。

  3、情感与价值:

  激发学生读名著的兴趣,尊重学生读书的感受。

  二、教学重、难点

  品味独具风格、韵味十足的语言。

  三、教学课时

  两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同学们,你刚刚懂事并稍通文字后,读的第一部书或第一个故事是什么还记得吗?

  德国诗人海涅,颇能识字以后,读的第一部书是西班牙作家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今天我们要学的一篇文章,就是诗人在不同时期读此文的感受。

  (二)整体感知 学生自读课文 1、读以读,读准字音 啜泣 长髯 蹩脚 阴霾 憔悴 飘忽 倾倒 稚嫩 攀附 2、画一画:找出难以理解的'词语,设法解决 3、想一想:课文每一段写了什么?用一句话概括。 第一段:描绘自己童年时期第一次读《堂吉诃德》的情景和感受 第二段:复述书中银月骑士打败了堂吉诃德的情节,书写同情之情 第三段:补充指出银月骑士是个剃头匠(实则是位大学生) 第四段:对初次读《堂吉诃德》的回味,以及后来对堂吉诃德的态度。 4、说一说,读了这篇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三)研读课文 分小组学习,每一组派一个代表汇报学习情况。 1、在童年的海涅心目中,堂吉诃德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你能从文章中找出依据吗? 2、文章还提到了作者在哪些年龄阶段读此书的感受?那时的认识又有了怎样的变化? 3、比较一下,作者更珍视哪个时期的感受? 4、作为中学生的你,怎样看待作者对此书的态度? 5、结合自己不同时期读同一作品的经历,谈谈:是不是年龄的增长,阅历的增多,我们几应该责备自己最初的认识? (要懂得尊重孩子们真实的感情,不要轻视自己初读作品的感受,而要珍惜它,作为美好的回忆)

  (四)布置作业 1、这篇文章的中文译者是我国著名学者、文学家钱钟书先生,所以文章的语言才是这般的俏丽而有韵味,熟读课文。 2、摘抄你喜欢的句子,并想想你喜欢的理由。 示例: (1)五月里一个明媚的日子……花木就都一片欢欣,颤动起来。

  (2)“花鸟林泉”“陪着我哭”“一株衰老不才的橡树微微啜泣……仿佛在呵斥人世的险恶。” (3)“那是一个阴霾的日子……望出去是一片衰盛无常的景象。” 小组探究:示例中的后两句与第一句有何区别? (前者明媚,欢欣;后者悲哀、憔悴和诙谐) (五)、课堂拓展 1、一部书,随着情节的发展,对景物的描写也有所不同。你能结合自己的读书经历,写写自己类似的体验吗? 2、现在有一部书要再次出版,想请你写个序言,你能模仿这篇文章写一写吗?

  五、板书设计:

  时 期

  感 受

  读《唐吉诃德》

  童年

  感到堂吉诃德是英雄,钦佩他

  青年

  觉得《堂吉诃德》扫兴乏味

  成人

  跟堂吉诃德相安无事,嘲笑他

教学计划 篇2

  一、文学常识

  本文的作者郭沫若(1982-1978),现代作家、诗人、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社会活动家。原名郭开贞,笔名郭鼎堂等,四川乐山人。著有诗集《女神》,历史剧《屈原》、《蔡文姬》,等。生平著述甚丰,有《郭沫若全集》行世,分文学编、历史编、考古编三种。

  二、字词1.字音字形

  奇崛jué枯瘠jí辟bì易骨gū朵犀xī利劈pī刀

  玛mǎ瑙nǎo琢zhuó成安普剌lá金罍léi盎àng然锈xiù彩

  皓hào齿丰腴yú唾tu津潜qián溢yì束缚fù

  2.词义:争妍(yán)斗艳:形容百花盛开,竟相比美。妍,美丽。

  忍俊不禁(jīn):忍不住笑。

  3.多音义字

  bì辟易、辟邪、复辟pì劈头盖脸

  pì开辟、精辟、辟谣pǐ劈柴

  三、主题:本文托物言志,借石榴寄托情怀,通过对石榴的具体生动的描绘,歌颂真善美,赞扬了不怕威压、奋发向上的品格精神,也含蓄地抒发了自己执着坚定的信念和热切地追求。

  四、写作特点:

  一是抓住特征,仔细描摹。

  二是层次分明,重点突出。

  三是托物言志,借物抒情。作者之所以喜爱石榴,是因为石榴的“内在”特征正好与作者的性格特征相契合;作者赞美石榴,实质上是要赞美那种英勇无畏的品格和敢于斗争、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

  五、课后思考与练习:

  1.阅读课文,找出课文中描写石榴的枝干、叶片、花、果实发子粒特征的语句,体会其中蕴涵作者的思想感情。

  文章从不同角度对石榴的可爱之处作了生动描绘。一是写石榴的枝干和叶片,通过同梅柳的比较,刻画出它的独特风采——“奇岂而枯瘠,清新而不柔媚。”二是写它的花。主要写石榴花的色彩(“深红色的”:单瓣的“陆离”,双瓣的“华贵”)和习性(对于炎阳的直射“毫不辟易”),并根据石榴花的色彩和外形特征把它比做“夏季的心脏”。三是写它由骨朵到花的演变,作者称这种变化过程是“一种奇迹”:“逐渐翻红”,“顶端整裂为四瓣”,形态艳丽而匀称,像是红玛瑙琢成的花瓶。四是写由花到果的.变化,主要写了石榴结实颜色和形体的变化。颜色由红变金黄,上面还留有青铜器所物有的“各种锈彩”;形体则变为胖胖的圆肚形(见教材彩插第三幅)。五是写石榴的果实,作者兼用拟人和比喻,形象描绘了石榴果实成熟时的样子(“破口大笑“)和石榴籽的形状、色泽(如”透明光嫩的皓齿“),语言准确传神而又生动活泼,更加突出了石榴的“可爱”。

  2.作者说石榴花是“夏天的心脏”。结合课文第七段,试分析一下作者为什么这么说。

  课文两次把石榴比做“夏天的心脏”。第一次在第三段,作者在描写石榴花时,说“单瓣的已够陆离,双瓣的更为华贵,那不是夏季的心脏吗?”这里主要是从花的色彩和外形的角度打比方,是第一个层次。第二次在第七段:“因而我更喜欢这夏天的心脏。”这里是从石榴“热烈”“充满活力”这一“内在”特征的角度打比方。“心脏“使人具有活力,而石榴能给火热的夏天带来无限生机与活力,二者在这一点上是相似的。这是第二个层次。第二个比喻是核心,它是在第一个比喻的基础上进行的,通过这个比喻,准确形象地表现了石榴热烈、充满活力、积极向上的“内在”特征。

  3.把物当作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这种方法叫拟人。课文中下列句子就用了拟人的方法,试将它们与括号中的句子加以比较,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1)太阳增加了它的威力,树木都把各自的伞盖伸张了起来……

  (如果改成比喻句:“太阳越来越厉害,树冠长得像伞盖一样……”)

  (2)秋天来了,它对于自己的戏法好像忍俊不禁地破口大笑起来,露出一口的皓齿。(如果改成比喻句:“秋天来了,石榴裂开了,露出了像皓齿一样的子实。”)题目中的两个例句都是比喻兼拟人。改后变为单纯的比喻句。作者本来是把石榴作为一个有情有义、充满生命力的人来写的,因而“她”才会“伸张”起伞盖,才会“忍俊不禁地破口大笔”;而改后就失却了原文原具有的鲜活的形象和富有动感的表达效果。

教学计划 篇3

  一、班况分析

  我班有幼儿18人,都是本学期刚入园的,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及与家长交谈,对全班幼儿已有初步的了解,总体情况为:身体发展方面,幼儿刚从家庭步入幼儿园,各自有不同的生活习惯。动作发展也参差不齐,个别幼儿走路都不太稳。语言发展方面:绝大多数幼儿吐字不清,但基本上能表达自己的意思。艺术发展方面:幼儿喜欢唱歌,但小手的发展较差。社会性发展方面,因为幼儿都是从家庭做入幼儿园,缺乏与同伴沟通与交流,不懂与同伴交流常会出现争抢咬人等现象,个别幼儿适应较慢,绝大多数两周适应了。针对以上情况,我们结合托班教学目标,特别制定如下教保工作计划 。

  二、本学期工作要点:

  (一)教育教学:

  1、要在最短的时间,利用各种活动稳定幼儿的情绪,比如:

  丰富的环境创设,教师组织的各种活动等,使他们喜欢上幼儿园,喜欢参与活动,尽快适应新环境。

  2、建立幼儿常规使他们清楚自己一日生活的各环节,做到生活有序。比如:利用一日生活顺序图,讲述自己每天做了什么等。

  3、从幼儿的兴趣出发,开展各类游戏活动如:娃娃家,结

  构游戏和体育游戏等。根据幼儿发展的需要开展一些身边发生的小主题活动,丰富幼儿生活经验,提高幼儿的认知。

  4、注重日常生活中的渗透教育,从幼儿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入手,不放过每一个教育的契机

  5、注意环境对幼儿的熏陶和潜移默化作用。保证每天的语言活动、音乐活动、体育活动的时间和质量。

  6、丰富活动区材料,让幼儿在操作中激发探索欲望和对学习的主动性。

  (二)卫生保健:

  1、教师要一边加强生活护理,一边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幼儿要学会自己吃饭、自己上厕所的良好习惯。

  2、做好每天的消毒和清洁工作,减少幼儿的疾病传染。

  3、加强安全意识,教育幼儿一些安全的常识,保证幼儿不发生安全事故。

  4、注重幼儿心理健康。保持在园时愉快、健康。

  (三)家长工作:做好家园联系工作。

  1、日常性家长工作:

  利用早晚家长接送幼儿的.短暂时间与家长接触,了解和介绍幼儿情况,相互

  沟通提出建议等。建立幼儿成长档案,随时与家长取得联系,个别交换意见,互通情况信息。以家长园地形式向家长介绍幼儿园和班级活动安排和教育计划,结合各月重点并针对家教中存在的一些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宣传家教科学知识、指导方法,介绍家教经验等。

  2、阶段性的家长工作:

  家访:针对个别幼儿情况,取得家长配合、达成教育的一致性。

  家长会:向家长介绍幼儿园的有关制度;本学期园内的大型活动项目;对幼儿在上学期的生活、学习情况作详细总结;分析班级存在的不足,希望得到家长的谅解与支持。同时,教师还鼓励家长大胆提合理化意见,以便本班保教工作的改进。 家长开放日:请家长来班,观看或参加活动,使家长以直观方式了解幼儿园教育内容方法,直接看到幼儿在园表现,了解教师工作情况,增强与教师的相互理解,增进情感联系,也为扩大幼儿的社会接触提供良好机会和条件。

  本学期幼儿园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作为幼儿园的一分子,我们要将这种工作压力变为一种动力。加强读书和学习,改变固有的思维模式,不断实现自我超越。发挥自己潜能优势,多进行反思、交流、互动。增强创新意识,与时俱进,为达成共同愿景而努力。

教学计划 篇4

  一、教材分析: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一册共有六单元,在每一单元中均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聆听、表演、编创与活动。其中在这六单元中,演唱歌曲共有17首,分别是课本中表演部分规定的曲目,表演部分共有10课。欣赏曲目共有8曲,通过以上曲目的欣赏,培养学生感受音乐的能力和激发他们学习音乐的兴趣。

  这册教材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它与以往的教材有一定的区别,只有对教材了解了,才能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有的放矢。

  本教材分为必学内容和选学内容,每部分曲目都跟有律动、读谱知识,而现行的'实验教科书是没有单独列出,在课本中有机动联系在一起,欣赏没有单独列出,而是在每课的开头,命名曲欣赏改为聆听,这是一大不同之处。

  二、学情分析:

  本学期我担任两个班的音乐教学,学生开始正式系统化的学习音乐,应注意引导学生正确对待,使学生爱学、愿学。

  学生的整体情况预计不均衡,情况参差不齐。所以,对不同学生应用

  不同教法,要培养学生专长,即“普遍培养,重点发展”。使学生各方面均

  有提高。

  学生年龄小,生性活泼,我会在这一点下功夫。增强学生身体的协调能力,

  让学生可以渐渐增强身体的协调性、节奏感。

  三、指导思想:

  培养学生一定的音乐技能,尤其注重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在学生的学习兴趣中提高学生的音乐能力。真正让音乐教育成为美育教育,让学生感受音乐的魅力,在音乐的良好氛围中体验情感,深化情感,升华情感。

  四、教学重点、难点:

  1 重点内容:有趣的声音世界 大雨和小雨 国旗国旗真美丽布娃娃弹琴 大鼓和小鼓 彝家娃娃真幸福 我爱家乡我爱祖国好朋友 新年好 各族小朋友在一起 快乐小舞曲 两只小象

  在动物圆里

  2难点:音的长短、低音、对音乐的欣赏能力。

  五、提高教学质量措施:

  1、认真备课,做好前备、复备工作,为能使学生上好课做好充分的准备工

  作,备课时注意与新课标结合,并注意备学生。

  2、因材施教,对不同的学生要注意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法,使学生能够充分发展。

  3、设计好每堂课的导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课堂形式设计多样,充满知识性、趣味性、探索性、挑战性以及表演性。最

  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使他们最大限度地学到知识,掌握技能。并注意

  在课堂上采取一定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及创新能力。

  5、积极和其他学科沟通,积极研究学科整合。响应新课标要求。

  六、教学进度

  课 题周 次节 次

  我今天上学喽11

  去同学家11

  温暖的家22

  爷爷过生日32

  雁群飞4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52

  国旗国旗真美丽62

  小列兵72

  在农场里82

  合唱92

  小白兔乖乖102

  好孩子要诚实112

  是谁在敲122

  小鼓响咚咚132

  司马光砸缸142

  汉语拼音歌152

  画162

  还有几只金凤凰172

  十只小猪过河182

教学计划 篇5

  一、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学内容介绍生物的生殖和发育、生物的遗传和变异及生物的进化、传染病和免疫,用药和急救、了解自己、增进健康。共6章,内容较上一个学期少了一些,探究实验减少了一些,增加了观察和思考,科学、社会、技术栏目。增加了学生的阅读量,扩大了知识面。

  二、教学目标

  1、 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在继续抓好“课改”实验的过程中,努力学习有关教育理论,不断提高对“课改”的认识,力争在原有的基础上,使自己的高效快乐课堂教学有所创新、有所突破。

  3.继续探究试教过程中新的教学模式,积极吸取上一年的“课改”经验,继续收集和整理相关的'资料,固化“课改”新成果,并完成好相关的课题。

  4.继续研究和推广校本教研的内涵和经验,充分调动教师们的积极性,发辉学校教研组群体优势,继续尝试开展学校开放日活动。

  5.继续探究新课程的评价体系,特别是建立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标准,并在初二完成教学任务的基础上,总结试教二年的经验和体会,初步归纳整理出适合我校校情的评价体系。

  6、通过学习使学生更清楚地知道生物的生殖和发育,从而更有意识地保护生物,促进社会发展。

  7、通过学习使学生知道如何健康地生活。

  8、对学生进行唯物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

  三、教学要求

  1.教师在教学中要继续认真落实《课程》提出的课程理念:面向全体学生,

  实现因材施教,促进每个学生的充分发展;努力提高学生们的生物科学素养,教学目标、内容和评价都应有利于提高每个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2.大力倡导“问题即课题,教学即研究,成果即成长”的教育科研观。教学中要有科研意识,要边实验、边研究,力争做一名科研型快乐的教育工作者。

  3.在教学中,要努力使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有所发展,必须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和体验各种科学探究活动。

  4.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特别注意科学研究方法的培养。要注意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教师要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力争创造条件开全教材中提出的调查、技能训练、练习、探究和资料分析活动。

  5.教学中要注意合理选择和组合好直观教具与现代教学手段的整合。

  6.积极组织好生物小组活动,能够对生物学有特殊兴趣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

  四、学生情况分析

  八年级有学生XX名,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还不很高,上学期生物的平均成绩在八年级全学科排名靠后,虽然高分还可以,但由于不爱学习的学生较多,因此班平均被拉下来了。这个学期要想办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争取成绩有较大的提高。

  五、具体措施

  1、精心采取先进的教学方法,对新教材进行培训。

  2、精心组织和策划好课堂教案。

  3、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做到课堂质量高效率。

  4、进行课外辅导和写小论文及做小制作,提高学生的兴趣。

  5、认真批改作业,从中解决学生存在的问题。

  6、培养优生,转化后进生。

  六、进度安排

  周次 授课内容

  1----2 生物的生殖和发育

  3----5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6----7 生物的进化

  8----9 传染病和免疫

  10--11 复习 期中考试

  12--13 用药和急救

  14--15 了解自己 增进健康

  16--20 期末复习、期末考试

教学计划 篇6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描述了故乡的杨梅的美丽和杨梅果的形状、颜色、味道,突出了杨梅果的可爱,表达了作者热爱故乡的思想感情。

  课文篇幅短小,层次清楚。首先,作者开门见山地点出“我”的故乡所在地,“我故乡在江南,我爱故乡的杨梅”。这里既有突出强调的作用,又能引起读者的好奇:“我”为什么爱杨梅,杨梅有哪些可爱之处呢?接着,作者采用了拟人的手法,写出了春雨的及时,杨梅树的渴望以及它那旺盛的生命力。然后,作者抓住杨梅的形、色、味的特点,生动、细腻地描写,使读者对杨梅产生了如见其形、如观其色,如品其味的感觉。另外,在描述的过程中,作者对杨梅的喜爱之情溢于字里行间。

  这篇文章的写作特点是:作者按杨梅的生长过程,由整体到部分,由表及里的顺序进行叙述,语言十分精练、简洁、朴实、亲切,是学生学习写作的一篇很好的范文。

  教法建议

  1.这篇文章短小,层次清楚。首先,让学生通读文章,看看课文写了什么。在学生阅读课文,了解内容的同时,对学生着重进行三方面的能力训练,可分为三个层次来进行。

  ①速读课文,记住主要内容。此层次侧重对摄取重要信息能力的训练。

  ②默读课文,复述课文的内容。此层次侧重对学生记忆能力、复述能力的训练。

  ③有感情地读课文描写的段落,让头脑的图像更清晰。这个层次侧重于训练学生的语言感受力,同时也对学生的绘画、描述等综合能力加以训练。

  2.细读课文,抓住文章最后一个自然段,体会一下作者写它的目的是什么?这一步,重在训练学生的理解能力,透视能力。

  3.细品课文,感悟语言。要让学生深入地读课文,寻找课文中能使自己产生联想的句、段,细品课文,植根于课文中,想于书外。这一步训练,重在培养学生的悟性,因此,不要怕浪费时间,不要怕不着边际,不要给予简单的否定,教师要多给以鼓励,让学生联想的积极性高涨起来,联想的翅膀张开来。

  4.研究课文,找出文中自己认为值得学习的地方,加以评价,看好在哪里;也可以找出自己认为作者的败笔之处,评价败在何处,提出自己的最佳修改方案。这步训练重在学文。

  词语注释

  贪婪:贪图享受,不知道满足。

  吮吸:原指把嘴唇聚拢吸取。本课指杨梅树吸收春天的雨水。

  伸展:本课指杨梅树得到雨水浇灌,枝叶迅速生长。

  甘露:课文是对春雨的比喻,有赞美之意。

  细腻:细致光滑。

  细雨如丝:形容雨很细小,像丝一样。

  近、反义词

  近义词 细腻——细微 贪婪——贪心 伸展——舒展 甜津津——甜丝丝

  反义词:喜爱——讨厌 伸展——收缩 细腻——粗糙 柔软——坚硬

  句段赏析

  细雨如丝,一棵棵杨梅树贪婪地吮吸着春天的甘露。它们伸展着四季常绿的枝条,一片片狭长的叶子在雨雾中欢笑着。

  析 “细雨如丝”是春雨的特征。这既告诉我们杨梅树生长的季节和环境,又暗示了此时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甘露”是对春雨的比喻,有赞美之意。“欢笑”在这里暗示杨梅树在旺盛地生长。这一段作者采用拟人写法,写出了雨中杨梅树充满旺盛的生命力,在茁壮成长,写出了杨梅树的可爱。

  课后题解

  2.答:杨梅的形状:“杨梅圆圆的,和桂圆一样大小,遍身长着小刺。”杨梅的颜色:杨梅先是淡红色的,随后变成深红,最后几乎变成黑的了。”杨梅的味道:“没有熟透的杨梅又酸又甜,熟透了就甜津津的,叫人越吃越爱吃。”

  3.这段话确实写得很美。同学们可根据自己的体会,从准确用词方面,从拟人写法方面去理解,也可以着重说说哪一个词或哪几个词你认为写得好,为什么好,要说出理由来。

  课文提示

  吃过杨梅吗?这篇课文形象生动地描绘了杨梅树的.美丽,具体细致地描写了杨梅的形状、颜色、味道,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深切、强烈的热爱之情。读课文,想想:课题上为什么要加上“故乡的”?作者是怎样把杨梅写具体的?为什么会写得这么具体呢?

  难句解析

  1.细雨如丝,一棵棵杨梅树贪婪地吮吸着春天的甘露。

  “细雨如丝”,这是春雨的特征。既告诉我们杨梅树生长的季节和环境,又暗示了此时万物复苏,呈现勃勃生机。“甘露”是对春雨的比喻,有赞美之意。“贪婪地吮吸”即不知满足地吸收春天的雨水,这是杨梅树枝繁叶茂的重要原因。

  2.它们伸展着四季常绿的枝条,一片片狭长的叶子在雨雾中欢笑着。

  “四季常绿”,说明杨梅树是常绿乔木,冬季也不落叶。“在雨雾中欢笑着”,“欢笑”在这里暗示杨梅树在旺盛地生长。这里采用了拟人写法,写出杨梅树的可爱。

  文章结构

  全文可分为三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总写“我”爱故乡的杨梅。

  第二段(第2自然段):写杨梅树的美丽可爱。

  第三段(第3至6自然段):讲了杨梅果的形状、颜色和味道。

  写作特点

  作者写家乡的杨梅,按杨梅的生长过程,有顺序、有重点地写了杨梅果的形状、颜色、味道,层次清楚,描写细腻。拟人手法的运用,更使文章生动、有趣。

  语言积累

  细雨如丝 贪婪 吮吸 甘露 伸展 细腻 柔软 甜津津

  1.细雨如丝,一棵棵杨梅树贪婪地吮吸着春天的甘露。它们伸展着四季常绿的枝条,一片片狭长的叶子在雨雾中欢笑着。

  2.摘一颗放进嘴里,舌尖触到杨梅那平滑的刺,使人感到细腻而且柔软

  阅读提示

  这篇课文描述了故乡的杨梅树的美丽和杨梅果的形状、颜色、味道,突出了杨梅果的可爱,表达了作者热爱故乡的思想感情。

  中心思想

  这篇课文描述了故乡杨梅树的美丽和杨梅果的可爱,表达了作者热爱故乡的思想感情。

教学计划 篇7

  为认真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稳步推进新一轮课程改革,根据我镇教育管理办公室关于建设“‘345’优质高效课堂”的实施意见,结合我校实际, 积极创建“‘345’优质高效课堂”的教学新理念,本学期特制订以下教学计划:

  一.学期教学目标:

  1.基础知识方面

  本学期主要是在上学期学习中国自然地理总论的基础上,重点学习中国的人文地理如中国的农业、工业、交通运输业、商业和旅游业以及区域地理。

  2.基本技能、能力培养方面的要求

  要求学生要在学习、识记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加强社会实践和应用,进一步发挥地图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通过应用,加强对学生读图、用图、绘图能力的训练,做好图文对应、联合记忆,发挥“图景”的直观作用,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形成完整的.立体空间思维观念,为自主学习创造条件。

  3.思想教育要求

  要多方面联系社会生活、生产实际,联系时代特征,联系当今世界存在的问题、发展趋势等,引导学生客观、公正地看待当今社会经济发展中,正确地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从而树立正确的全球观念,培养资源危机意识,环境危机意识,促进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情感升华,提高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4.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培养方面的要求: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就是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因此,初中地理教学要求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在教学中必须做到:

  (一) 要设置一个激励学生创造力发挥的情景。

  (二) 要拓展学生思维。

  (三) 让学生找到与其它学科的联系。

  (四) 要打好科学文化知识的基础。

  (五) 培养创造性思维。

  (六) 发挥学生的想象和灵感作用。

  (七)加强电化教育的教学,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为社会培养新型人才。

  5.学习方法的指导:

  初中地理教学对学生的学法指导包括:读书学习法,模仿学习法,质疑问难法,课前预习法,课后复习法,温故知新法等,学习方法的指导可采取集体辅导法和个别辅导法,通过学习方法的指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会学生学会搜集地理资料,并对这些地理资料进行研究分析,以达到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巩固。

【教学计划】相关文章:

教学计划06-30

教学计划10-31

儿歌的教学计划 中班儿歌教学计划04-01

师徒教学计划11-14

舞蹈教学计划10-10

初中教学计划10-10

专业教学计划12-14

关于教学计划12-03

武术教学计划12-01

实用教学计划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