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时间:2023-03-11 08:36:57 教学计划 我要投稿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14篇

  光阴迅速,一眨眼就过去了,迎接我们的将是新的生活,新的挑战,该好好计划一下接下来的工作了!计划怎么写才不会流于形式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14篇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篇1

  一、班级情况分析

  本班有学生XX人。通过一年多的新教材学习,学生已经初步的适应了新课程的教材特点,基础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习的目标,对学习数学有比较浓厚的兴趣,乐于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并能有一定个性地去完成学习任务。

  二、教学内容及目标

  本册教学内容:除法、混合运算、方向与位置、生活中的大数、测量、整理与复习、加与减、认识图形、时分秒、数学好玩、调查与记录。

  (一)数与代数

  1、《除法》是在表内除法的基础上学习有余数除法(商是一位数)。结合分物的实操活动,是学生体会到生活中把一些物体平均分后有时会有余数,进一步体会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正确掌握商是一位数的除法竖式的书写格式;探索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和正确求商,体会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并能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生活中的大数》,感受大数的实际意义,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使学生体会验到“一千”、“一万”有多大,能结合实际,对万以内的数进行估计,能运用数进行表达和交流;认识万以内数的数位顺序;会读、会写万以内的数,会比较数的大小,培养学生的数感。

  3、《加与减》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整十、整百、整千数的加减的口算,探索计算万以内数加减法及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培养估算意识,并能运用估算对计算结果的大致范围进行确定,形成习惯。能在具体情境中提出问题,能运用学到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空间与图形

  1、《方向与位置》借助实践活动,认识八个方向;能给定一个方向,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测量》通过动手测量操作和实际活动,感受1分米、1毫米、1千米有多长,以及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关系,能根据具体情景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

  3、《认识图形》通过生活情境认识角,会借助三角尺辨认直角、锐角和钝角三种角;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能按要求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和正方形;能直观认识平行四边形;会用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等图形设计图案。

  (三)统计

  《调查与记录》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统计,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并做出简单的预测。另外本学期的学习,还安排了一系列实践活动,通过这些活动,使学生初步获得一些数学活动的经验,了解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简单应用,初步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三、教学重难点

  1、结合分物的实操活动,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把一些物体平均分后有时会有余数,进一步体会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正确掌握商是一位数的除法竖式的书写格式;探索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和正确求商,体会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并能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整十、整百、整千数的加减的口算,探索计算万以内数加减法及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培养估算意识,并能运用估算对计算结果的大致范围进行确定,形成习惯。

  3、借助实践活动,认识八个方向;能给定一个方向,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4、通过动手测量操作和实际活动,感受1分米、1毫米、1千米有多长,以及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关系,能根据具体情景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

  5、通过生活情境认识角,会借助三角尺辨认直角、锐角和钝角三种角;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能按要求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和正方形;能直观认识平行四边形;会用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等图形设计图案。

  6、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统计,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并做出简单的预测。

  四、教学措施

  1、要从整体上把握教学目标。不光凭经验,过去怎样提,现在也怎样提;也不能搬课本,凡是课本上的有的内容,都作统一的教学要求,而应该根据教学指导纲要,结合教学进行适当的调整。要防止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

  2、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具体生动的情境中学数学,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活动,如游戏、讲故事、直观表演、模拟表演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情景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同时充分利用学具,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多照顾学困生以及思维偏慢等的学生,给其进行查漏补缺,释疑解难,在平时的生活中多用多练,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的道理,激发学习兴趣。

  4、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在掌握所学的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拓展。在教学中,结合课后练习的一些带思考性的题目,引导学生启动思维思考问题,独立解决问题,掌握科学、灵活的方法。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习。

  5、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与家长进行适时沟通,让家长用正确、适当的方法指导孩子学习。

  6、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充分挖掘各种网上教学资源,用好各种教学媒体,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首先从学习的内容和形式上吸引学生。引导学生养成独立思考、敢于提问、善于倾听、乐于表达的内在品质。

  7、继续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习的方法。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和优生的提拔工作。

  五、教学课时安排

  1、除法——7课时

  2、方向与位置——2课时

  3、生活中的大数——9课时

  4、测量——2课时

  5、整理与复习——3课时

  6、加与减(一)——10课时

  7、认识图形——7课时

  8、时分秒——4课时

  9、数学好玩——2课时

  10、调查与记录——2课时

  11、总复习——5课时

  六、教学进度安排

  周次时间教学内容课时备注

  12、23-2、26开学

  22、29-3、4分苹果 搭一搭(一)、(二) 分草莓

  33、7-3、11租船 练习一 东南西北

  43、14-3、18辨认方向 数一数 (一) 数一数(二)

  53、21-3、25拨一拨 比一比 有多少字

  63、28-4、1练习二 铅笔有多长 一千米有多长

  74、4-4、8清明整理与复习 巩固应用

  84、11-4、15买电器 回收废电池 十年的变化

  94、18-4、22小小图书馆 练习三 小蝌蚪的成长

  104、25-4、29算得对吗 练习四 期中测试

  115、2-5、6劳动认识角 认识直角 长方形与正方形

  125、9-5、13平行四边形 练习五 奥运开幕

  135、16-5、201分有多长 淘气的作息时间

  146、23-5、27数学好玩 “重复”的奥妙

  评选吉祥物

  155、30-6、3最喜欢的水果 总复习

  166、6-6、10端午总复习

  176、13-6、17复习

  186、20-6、24复习

  196、27-7、1期末测试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篇2

  一、同学情况分析

  同学经过一年半的数学学习,基本上具备一定的数学意识、数学理解能力及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大多数同学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有较强的自律性,学习数学的积极性高,兴趣浓;大部分同学对计算比较熟练,个别在计算速度上存在一定差异。但由于新教材"解决问题"等教材编排的特殊性,大多数同学对如何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和分析问题上存在欠缺。但在解决简单问题上,同学初步形成数学意识,能发现生活中简单的数学问题,并进行分析和解决,具有初步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一年多的学习,他们的学习习惯初步形成。因此,本学期重点要抓学习习惯的巩固,继续培养同学"倾听"、"合作"、"交流"等能力和习惯,养成认真做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其次,要使同学在获得数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发展数学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建立学习数学和应用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二、教学内容及教学重难点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简单的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图形与变换,克和千克,统计,找规律,用数学解决问题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这册教材的重点内容是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以及用数学解决问题。表内除法是学习多位数除法的基础。因为任何一个多位数除法,在计算时都要分成若干个一位数除以一位数。因此,表内除法同表内乘法一样,是小学数学的重要基础知识,是小同学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必须达到计算正确、迅速。

  这册教材的另一个重点是万以内数的认识,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同学认数的范围扩大到四位。这是学习读、写多位数的基础。我国的计数习惯是每四位一级,把万以内的数位顺序弄清楚,掌握了第一级数的读、写法则,再学习万以上的数就可以类推了。因此,这部分内容是进一步学习认数的重要基础知识。同时,这部分内容也是培养同学的数感的重要素材,通过教学让同学感受大数的意义,认识近似数,学习用具体的数描述生活中的事物并会用数与他人交流,逐步形成良好的数感。

  在加、减法计算方面,在上一册百以内加、减法的基础上,教学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教学三位数(几百几十)的笔算加、减法。这些内容是进一步学习计算的基础。例如,两位数的乘法中要把两个部分积加起来,实际是计算三、四位数的加法,两位数除法中每次试商后通常要做三位数减法,等等。

  解决问题是在学习了一些数与计算知识后,结合现实生活的具体情境,使同学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基本含义,让同学用所学的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初步培养同学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部分内容对于实现培养同学解决问题能力的教学目标,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量的计量方面,这一册给同学初步建立质量观念,使同学初步认识克和千克。让同学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通过自主探索和动手实践的活动感受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并通过实际操作与体验,培养同学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图形与变换一章,包括图形的"平移和旋转"和认识"锐角和钝角"等内容。结合生活实例,使同学通过直观、操作,初步感知平移、旋转现象,学会进行最简单的图形平移,会辨认直角、锐角、钝角。发展同学的空间观念,初步感受变换的数学思想方法。

  在统计知识方面,本册教材让同学进一步了解统计的意义,学习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的方法,认识以一当五的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并且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活动,激发同学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同学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这一册教材也安排了"找规律"的教学内容,继续引导同学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探索图形和数的排列规律,不仅使同学知道现实生活中事物有规律的排列隐含着数学知识,同时培养同学观察、操作及归纳推理的能力,发现和欣赏数学美、运用数学去创造美的意识。

  本册教材根据同学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实践活动,让同学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同学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目标

  这一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使同学:

  1.认识计数单位"百"和"千",知道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掌握万以内的数位顺序,会读、写万以内的数;知道万以内数的组成,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能用符号和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理解并认识万以内的近似数。

  2.会口算百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口算整百、整千数加、减法,会进行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计算,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

  3.知道除法的含义,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乘法和除法的关系;能够熟练地用乘法口诀求商。

  4.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含义,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会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知道小括号的作用,会在解决问题中使用小括号。

  5.会辨认锐角、钝角;初步感知平移、旋转现象,会在方格纸上将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向平移。

  6.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7.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5个单位)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进行简单的分析。

  8.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有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有运用数学去创造美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9.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1.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教学措施

  这册实验教材的编写,是以《标准》的基本理念和所规定的教学内容为依据,在总结现行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材研究和使用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编排。对于教学内容的编排和处理,以整套实验教材的编写思想、编写原则等为指导,力求使教材的结构符合教育学、心理学的原理和儿童的年龄特征,体现了前几册实验教材同样的风格与特点。所以本册实验教材仍然具有内容丰富、关注同学的经验与体验、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鼓励算法多样化、改变同学的学习方式,体现开放性的教学方法等特点。因此有以下几点措施:

  1.科学安排解决问题的教学,重视培养同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应用意识。

  2.万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教学重视发展同学的数感。

  3.改进表内除法教学的编排,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加强教学过程的探索性。

  4.提供关于空间与图形的丰富素材,促进同学空间观念的发展。

  5.提供丰富的、现实的、具有探索性的学习活动,激发同学对数学的兴趣,逐步发展同学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篇3

  一、 指导思想

  努力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根据新《课标》基本理念,使学生体会数学与大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增强理解数学和应用数学的信心;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和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进而形成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知识和必要的应用技能。

  二、 教学内容

  1、数据收集整理

  6、有余数的除法

  2、表内除法(一)

  7、万以内数的认识

  3、图形的运动(一)

  8、克和千克

  4、表内除法(二)

  9、数学广角

  5、混合运算

  10、总复习

  三、教学目标

  1 .认识计数单位 百 和 千 知道相信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掌握万以内的数位顺序,会读、写以内的数;知道万以内数的组成,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能用符号和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理解并认识万以内的近似数。

  2 . 会口算百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口算整百、整千数加、减法,会进行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计算,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

  3 . 知道除法的含义,除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乘法和除法的关系;能够熟练地用乘法口诀求商。

  4 . 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含义,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知道小括号的作用,会在解决问题中使用小括号。

  5 . 会辨认锐角、钝角;初步感知平移、旋转现象,会在方格纸上将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向平移。

  6 . 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 1 克和 1 千克的质量观念,知道 1 千克 =1000 克。

  7 . 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认识条形统计图( 1 格表示 5 个单位)和简单的复式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进行简单的分析。

  8 . 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有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9 . 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 . 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四、方法措施

  学生易对具体、生动、鲜明的形象产生兴趣,在教学中通过形象、生动的教学,培养学生的理解、记忆、应用能力。要充分利用新旧知识的联系迁移,全面教学与分层教学相结合。

  五、教材分析

  认识计数单位"百"和"千",知道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掌握万以内的数位顺序,会读写万以内的数;知道万以内的数的组成,会比较大小,理解并认识万以内数的大小,近似数。了解除法的含义;能熟悉地用乘法口诀求商。辨认锐角、钝角;认识质量单位,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通过活动感受知识,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教学的实际应用。

  本册教材注意从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出发,利用各种学习内容为学生提供充分的、现实的数学探究活动以及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在获得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的同时,逐步形成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创新的意识,逐步发展数学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和第四单元《表内除法二》有密切的联系,因此可以将这两个单元整合起来,学过《表内除法》后,学生已熟练地掌握了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在表内除法中用7--9的乘法口诀求商教学,让学生利用知识的迁移自己探索,练习所有的表内除法题的计算方法。这样安排既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的能力,又可以培养学生理解,迁移能力,还可以省时。

  培养学生的辨别、分析及空间想象能力;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判断及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究乐趣、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培养学生的数感和估算能力;培养学生的互相合作、独立探索新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

  六、学生情况分析

  本班一共有22名学生,全是农村子女,家长对教育教学不够支持。在升二年级时从上一个年级降下来5个差生,然后在城关一小和二小读完一年级后转来了3名差生,再加上到我们班入学时学生年龄改小到六岁,我班升二年级时一个差生都没留级,本班大多数学生学习环境比较差,种种原因,这对教师的教学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只有向困难挑战,努力工作吧。

  七、教学进度表

  周次 日 期 教学内容 课时 备注

  第一周 3.3---3.7 一、数据收集整理 (3) 3

  第二周 3.10---3.14 二、表内除法(一)(14)

  1、除法的初步认识 4

  第三周 3.17---3.21 1、除法的初步认识

  2、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4

  第四周 3.24---3.28 四、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整理和复习 4

  第五周 3.31--4.4 单元测试

  三、图形的运动(6)

  4

  第六周 4.7--4.11 三、图形的运动

  3 清明休一天

  第七周 4.14---4.18 三、图形的运动

  四、表内除法(二)(10) 4

  第八周 4.21---4.25 四、表内除法(二) 4

  第九周 4.28--4.30 四、表内除法(二)

  五、混合运算(5) 4

  第十一周 5.5---5.9

  五、混合运算

  4 劳动节放假三天

  第十儿周 5.12--5.16 六、有余数的除法(6)

  4

  第十三周 5.19---5.23 六、有余数的除法

  七、万以内的认识(10)

  4

  第十四周 5.26---5.30 七、万以内的认识 4

  第十五周 6.2---6.6 七、万以内的认识 3 端午节休一天

  第十六周 6.9---6.13 七、万以内的认识

  八、克和千克(2) 4

  第十七周 6.16---6.20 九、数学广角——推理(3) 4

  第十八周 6.23---6.27 十、总复习 (4) 4

  第十九周 6.30---7.4 期末考试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篇4

  一、全册教材分析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简单的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图形与变换,克和千克,统计,找规律,用数学解决问题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这册教材的重点内容是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以及用数学解决问题。表内除法是学习多位数除法的基础。因为任何一个多位数除法,在计算时都要分成若干个一位数除以一位数。因此,表内除法同表内乘法一样,是小学数学的重要基础知识,是小学生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必须达到计算正确、迅速。

  这册教材的另一个重点是万以内数的认识,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学生认数的范围扩大到四位。这是学习读、写多位数的基础。我国的计数习惯是每四位一级,把万以内的数位顺序弄清楚,掌握了第一级数的读、写法则,再学习万以上的数就可以类推了。因此,这部分内容是进一步学习认数的重要基础知识。同时,这部分内容也是培养学生的数感的重要素材,通过教学让学生感受大数的意义,认识近似数,学习用具体的数描述生活中的事物并会用数与他人交流,逐步形成良好的数感。

  在加、减法计算方面,在上一册百以内加、减法的基础上,教学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教学三位数(几百几十)的笔算加、减法。这些内容是进一步学习计算的基础。

  解决问题是在学习了一些数与计算知识后,结合现实生活的具体情境,使学生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基本含义,让学生用所学的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初步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部分内容对于实现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教学目标,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量的计量方面,这一册给学生初步建立质量观念,使学生初步认识克和千克。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通过自主探索和动手实践的活动感受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并通过实际操作与体验,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图形与变换一章,包括图形的“平移和旋转”和认识“锐角和钝角”等内容。结合生活实例,使学生通过直观、操作,初步感知平移、旋转现象,学会进行最简单的图形平移,会辨认直角、锐角、钝角。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初步感受变换的数学思想方法。

  在统计知识方面,本册教材让学生进一步了解统计的意义,学习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的方法,认识以一当五的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并且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活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这一册教材也安排了“找规律”的教学内容,继续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探索图形和数的排列规律,不仅使学生知道现实生活中事物有规律的排列隐含着数学知识,同时培养学生观察、操作及归纳推理的能力,发现和欣赏数学美、运用数学去创造美的意识。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总体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百”和“千”,知道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掌握万以内的数位顺序,会读、写万以内的数;知道万以内数的组成,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能用符号和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理解并认识万以内的近似数。

  2.会口算百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口算整百、整千数加、减法,会进行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计算,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

  3.知道除法的含义,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乘法和除法的关系;能够熟练地用乘法口诀求商。

  4.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含义,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会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知道小括号的作用,会在解决问题中使用小括号。

  5.会辨认锐角、钝角;初步感知平移、旋转现象,会在方格纸上将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向平移。

  6.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7.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5个单位)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进行简单的分析。

  8.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有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有运用数学去创造美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9.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1.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基本教学措施

  1.科学安排解决问题的教学,重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应用意识。

  首先,在“解决问题”单元,结合现实生活的具体情境,使学生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基本含义。在掌握了一些数与计算知识后,学习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初步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次,结合各部分知识的教学,安排应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逐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万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教学重视发展学生的数感。

  首先,通过可容纳一万人的体育馆的主题图,让学生对10000有一个整体的感受。其次,提供一些有关三位数、四位数有多大的具体而生动的实际例子。第三,安排了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等词语描述几个三、四位数的相对大小的练习,让学生进一步学习用具体的数描述生活中的事物。第四,安排了结合实际认识万以内数的近似数的教学,以及让学生估计一些物品的数量,展示用数来表达、交流的有关内容等。第五,结合实际安排了整百、整千数加减法的例题,使学生对万以内数以及数与数之间的关系有了更丰富的体验和经验。第六,在“万以内的加减法”中出示多种算法和估算等。这样,在上述丰富具体的素材的教学过程中,使学生逐步形成万以内数的概念,发展数感。

  3.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加强教学过程的探索性。

  (1)在学生已经比较熟练地掌握了表内乘法的基础上,本册实验教材集中安排表内除法的教学。“表内除法(一)”教学除法的意义和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表内乘法(二)”教学用7~9的乘法口诀求商和用除法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在关注学生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加强了教学过程的探索性,体现了知识形成的过程。首先,除法的初步认识的教学与乘法的初步认识一样,先给学生提供一个熟悉的具体情境──春游前的准备活动。使学生看到在日常生活中存在着“平均分”以及计算平均分的结果的问题,为学生理解除法的含义做了准备。第二,除法的初步认识分两段进行。“平均分”通过组织开放性的操作活动,让学生从直观到抽象理解“平均分”的含义及平均分的方法。“除法”则通过直观、操作展示了除法在应用时的两种实际操作的方法,使学生理解除法的含义,同时了解除法各部分的名称和读、写法。这样通过这一节的学习,学生关于除法意义的认识逐步形成起来。第三,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教学,一方面加强探索性,展示了不同的求商的方法;另一方面加强了与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使学生在学习除法计算的同时就体会到除法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3)用除法解决问题的教学渗透于学习除法的含义和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过程中。学习除法计算的目的是用它解决问题。

  4.提供关于空间与图形的丰富素材,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这部分内容的编排采取这样一些措施:首先,提供了丰富的现实生活中有关图形和图形变换应用的素材。其次,教材为每一部分的教学中设计了丰富多样的动手实践活动。另外,教材还设计了一些既具探索性且生动有趣的操作活动。

  5.提供丰富的、现实的、具有探索性的学习活动,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逐步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1)教材提供的学习素材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使比较抽象的数学知识具有了丰富的现实背景。

  (2)许多内容的教学都注意具有探索性和开放性,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

  另外,教材继续注意提供既丰富有趣又富有挑战性的素材,培养学生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与欲望,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篇5

  本学期我教二年级两个班的数学,在经过了一年半的数学学习后,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习的目标,对学习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到学习活动中去,特别是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都比较感兴趣。但是在遇到思考深度较难的问题时,有畏缩情绪。虽然在上学期期末测试中孩子的成绩都不错,但是成绩不能代表他学习数学的所有情况,只有在课堂和数学学习的活动中,才能充分的体现一个孩子学习的真实状况。因此对这些同学,我应该更多关注的是使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再接再厉的保持,并逐步让同学在思维中成功体验所获得的乐趣。

  一、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

  本册教学内容有:

  第一单元有余数的除法;第二单元万以内数的认识;第三单元千米、分米、毫米的认识;第四单元万以内数的加减法(一);第五单元万以内数的加减法(二);第六单元图形与拼组;第七单元混合运算;第八单元时、分、秒的认识;第九单元统计;第十单元总复习。

  (一)数与代数

  1、有余数的除法:

  ⑴有余数除法的认识。

  ⑵有余数除法的笔算。

  2、万以内数的认识:

  ⑴千以内数的认识。

  ⑵万以内数的认识。

  ⑶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近似数。

  ⑷估算。

  ⑸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几千几百加减几百。

  3、万以内数的加减法(一):

  ⑴百以内数的加减法口算。

  ⑵简单的万以内数的加减法的笔算、估算。

  ⑶稍复杂的万以内数的加减法的笔算。

  ⑷万以内数的加减法的验算。

  4、万以内加减法(二):

  ⑴较复杂的万以内数的加减法的笔算。

  ⑵估算。

  ⑶应用万以内数的加减法解决问题。

  ⑷回顾整理。

  5、混合运算:

  ⑴两步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

  ⑵带小括号的两步加减混合运算。

  ⑶应用加减运算解决问题。

  6、时、分、秒的认识:认识时、分、秒。

  (二)、空间与图形

  1、千米、分米、毫米的认识:

  ⑴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分米、毫米。

  ⑵长度单位的进率和简单的换算。

  2、对称:认识对称现象。

  3、图形与拼组:

  ⑴平面图形的认识:

  ①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②五边形、六边形的初步认识。

  ⑵图形的拼组。

  (三)统计与概率

  统计:分段统计。

  (四)实践与综合应用

  1、奇妙的动物世界:加深对长度单位的认识。

  2、户外活动:加深对统计过程的体验,巩固分段统计的方法。

  (五)回顾与整理:回顾整理全册内容。

  本学期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数与代数:

  ①结合具体情境,理解万以内数的意义,能认、读、写万以内的数,能说出各数的名称,识别各数位上数字的意义。

  ②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理解运算的意义,会口算表内有余数除法、百以内加减法、能计算三位数的加减法及两步的加减法混合运算。结合现实素材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

  ③能正确辨认钟面上指示的时刻,认识时、分、秒,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并进行简单的换算。

  2、空间与图形:

  ①通过观察操作,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初步认识五边形、六边形。

  ②结合生活实际,体会千米,知道分米、毫米,能恰当地选择长度单位,并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会估测、测量一些物体的长度。

  ③结合实例,感知对称现象。

  3、统计与概率:

  ①能用合适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

  ②在具体的统计活动中,掌握分段统计的方法。

  4、实践与综合运用:

  ①加深对万以内数的认识及长度单位的认识。

  ②加深对统计意义的理解,巩固分段统计的方法。

  (二)数学思考

  1、在具体的情境中,探索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2、经历从生活情境中认识较大数的过程,能用万以内数描述具体的事物,发展初步的观察、分析、抽象、概括能力,建立初步的数感和符号感。

  3、经历探索三位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初步形成独立思考和探索的意识。在进行估算的过程中,初步形成估算意识。

  4、在解决简单的混合运算问题中,体会分析问题的基本思想方法,能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

  5、在对长方形及正方形特征的探索过程中,提高同学的观察、操作能力,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6、经历对数据的搜集、整理、分析过程,体会统计的工具性,培养初步的统计意识和能力。

  (三)解决问题

  1、能用加减法的有关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能用加减混合运算的知识解决两步计算的简单的实际问题。

  3、能用统计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有关问题。

  4、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初步学会与同伴合作。

  (四)情感与态度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物有好奇和兴趣,能积极参与数学活动。

  2、了解可以用数和形来描述某些生活现象,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习数学的作用。

  3、在他人的鼓励与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一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发现错误并及时改正,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

  本册教材重点内容分析:

  结合教学内容的类别分析,我认为“数与代数”中的认识万以内数及这些数的大小比较;有余数除法、万以内数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及方法的多样性是重点教学内容。在“空间与图形”中千米、分米、毫米的认识及换算,认识对称现象,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是重点教学内容。在“统计与概率”中分段统计是重点教学内容。

  本册教学难点分析:

  在教学“数与代数”教学内容中,关键是给同学创设良好的生活情境,使他们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体会出“万以内数的意义及在生活中的应用广泛性和有余数除法及万以内数的加减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必要性”,在这个基础上,同学才会较好地理解算理和计算方法,所以说在该类知识中,教学的难点是同学会结合具体情境,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即计算方法和算理的掌握。在教学“空间与图形”这部分内容时,认识千米、分米和毫米的空间观念和单位之间的换算是教学的难点。同学认识生活中的对称现象是教学上一个难点部分。在时、分、秒之间的换算是教学上的一大难点知识。在“统计与概率”部分中,分段统计的表现形式和方法是教学的难点。

  三、教学的具体措施

  1、加强同学的口算能力。采取课前速算、听算、对手互考等形式。

  2、根据同学的年龄特点,设计形式多样的练习和游戏。

  3、充分利用学具,让同学充分理解所学的内容,培养同学的动手操作能力。

  4、联系同学生活实际,理解所学内容。例如:万以内数认识。让同学收集超市的一些宣传单上一些物品的价格来加深对三、四位数的认识,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的道理。

  5、增加实践活动,培养同学应用数学的意识。

  6、结合本册的数学知识,加强能力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四、突破本册教材重难点的可行性教学策略

  (一)将“数与代数”的知识摞列到一个知识板块去教学。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去教学。

  (二)在“空间与图形”时,可以借助实物培养同学的空间想象力,在探索过程中,提高同学的观察、操作能力,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三)在“统计与概率”中,可以以同学周围的数据作为统计的资料,以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引导同学分段统计,并逐步学会统计的方法。

  五、建议

  我建议首先以新的课标为依据,站在为同学终身发展的高度来思考自己的教学工作。我们的教学不只是教会同学知识的,更重要的是引领同学如何愉快地度过自己幸福的童年,并掌握了基本的数学知识和较强的各项能力。在具体的教学各个环节中,创设同学生活中熟悉的情境,激发同学的学习兴趣,培养同学的问题意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等。我想无论再难的知识,大家只要有了超前的理念,教学工作都能干的很出色。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篇6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方面。

  数与代数:

  在把若干个物体平均分的活动中认识剩余现象,理解余数一定比除数小的规律。掌握有余数除法的求商方法,会列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

  联系生活实际并通过学具操作认识千位,知道计算单位百和千的关系,掌握三位数的组成,会读、写千以内的数,会比较数的大小。会口算整百数加、减整百数,整百数加整十数及相应的减法,会对千以内数的大小进行简单的估计和判断。

  在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基础上探索三位数加、减笔算的方法,掌握计算要领,并会进行相关的估算和验算。

  经历探索两位数乘一位数笔算方法的过程并掌握算法,会口算整十数乘一位数和不需要进位的两位数乘一位数,会估计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积的范围。

  空间与图形:

  通过有效的学习活动,认识东北、东南、西北,西南。能根据给定的东、南、西、北某一个方向,辨认出其余七个方向。能运用方位词语清楚地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能看懂、会设计简单的路线图。

  结合生活情境认识角,知道角有顶点和边,会直观地比较角的大小。初步认识直角,知道角有顶点和边,会直观地比较角的大小。初步认识直角,会用直角判定锐角与钝角。

  在测量活动中认识分米和毫米,知道分米、毫米与米、厘米的关系。会恰当选用长度单位计量并表述物体的长度,会进行长度单位之间的简单换算。

  统计与概率:

  经历统计活动的过程,会对同一组数据按照不同的标准分类。

  知道填表格和描方块都是呈现统计结果的方法,会利用统计结果进行简单的判断、联想和预测。

  2.数学思考方面。

  通过认识千以内的数,进一步提高运用数进行表达和交流的能力,提高在具体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的能力。通过有关口算、笔算和估算内容的学习,进一步加深对计算方式、方法和技巧的理解,逐步学会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式解释计算结果的合理性,发展数感。通过探索和发现数、计算以及平面图形中的一些简单规律,进一步提高比较、归纳以及抽象、概括的能力,发展符号感。

  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进一步感受统计的必要性。通过简单的实际调查以及对数据进行分类整理活动,进一步积累收集和整理数据的经验,体会分类方法的多样性,更加客观地理解统计结果,从而发展统计观念。

  在观察、猜想、验证等数学活动过程中,继续发展推理能力,学习有条理地、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思考。

  3.解决问题方面。

  在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从日常生活、问题情境和各种数学现象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

  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积极尝试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法和分析问题,初步学会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在教师指导下,对解决问题的过程进行初步的反思和评价。在与同伴的合作交流中,体会合作的益处,提高参与合作交流的积极性。

  4.情感与态度方面。

  从现实的、有意义的数学学习内容中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提高参与数学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强学习数学的愿望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在数学学习活动过程中,进一步体验数学思考的价值与魅力。在教师和同伴的帮助下,主动发现自身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分析原因并及时作出调整。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科书一共编排了10个单元教学内容。在数与代数领域先教学有余数的除法,然后依次教学千以内数的认识,三位数的加法与减法,两位数与一位数的乘法。结合计算,教学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在空间与图形领域教学分米和毫米,东北、西北、东南、西南等方向和简单的路线图,直观认识角(包括直角、锐角、钝角)。在统计与概率领域教学根据不同的问题选择不同的分类标准,并分别计算。全册教材编排了二次实践活动,《测定方向》是操作型活动,利用指南针在校园内测定各个方向的景与物;《你能跳多远》是专题型活动,运用统计的方法研究各种形式的跳。以下是教材分析及教学建议。

  1.选择现实的、有利于学生探索的素材

  现实的学习素材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利用生活经验从数学的角度研究和解决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便于学生从已有的认识和客观事实出发,通过对问题情境的分析、感悟,提出数学问题进行思考、探讨,获得对数学的理解和认识。根据这样的认识,教材特别重视对学习素材的选择。一方面,让学生借助自己熟悉的具体情境来学习数学。例如,选择学校图书馆借书情况的数据,提出加、减计算方面的问题,就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联系生活经验来研究、解决相应的数学问题,进而提高学习三位数加、减计算的主动性,体会数学的存在和作用。再如选择学生能体验到的生活环境,引导学生根据已有基础和生活经验来认识不同的方向,利用方向对物体认识方向以及描述经过的路线,发展空间观念。此外还设置常见的生活场景,让学生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发展应用意识等等。另一方面,用学生感兴趣的童话情境来促进学生的学习。例如,用动物运动会上不同动物长跑、跳高比赛的场景,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分类统计;用具有生活气息的大象搬木头、猴子采桃子等童话场景,引导学生学习整十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和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以及用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等。

  整册教材还充分注意题材内容的广泛性,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他们的知识视野,加强学科间的综合。同时又注意同一单元例题题材的整体性,用实物、对话、表格和图片等多种表达方式呈现学习内容。如加法、减法这两个单元的例题,全部以图书馆为现实背景,用表格呈现数据,以便学生感受和利用这些数量之间的联系来学习新的内容。

  2.努力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数学活动是学生经历数学化过程的活动,也是学生自己建构数学知识的活动。数学教学,要在教师的引导下,使学生面对现实的具体问题,从数学的角度、用数学思维的方式,参与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数学活动,经历数学问题的产生、数学知识的形成、数学结论的得出的过程,获得学习数学的乐趣和成功的体验,发展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因此,教材注重让学生以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为主要方式学习数学。例如,在认数时,让学生通过数一数理解千以内数的实际意义,通过自己的观察、拨算珠和分析活动,认识千以内数的组成,学会数的读写。在学习有余数除法时,让学生自己用学具分一分,感受平均分有剩余的情况,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有余数的除法并学会计算。在学习乘法计算和用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时,让学生经历现实情境提出问题建立模型应用解释的过程,从与同伴合作、探索、交流、解释中探索出相应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在确定位置时,引导学生亲历其境,感受观察者所在的位置,确定不同的方向,以方向描述物体的位置和经过的路线。在认识角时,让学生从对一些物体的观察中抽象出角,通过自己的动手操作巩固角的概念、认识角的大小。在学习统计时,让学生按不同分类标准依次经历收集、整理、描述相应数据的过程,并用统计的数据进行分析、交流等等。

  本册教材安排的2次实践活动,特别重视让学生主动参与并经历数学活动的过程,综合应用数学知识,体会数学的存在和应用,感受数学的价值,培养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尤其是你能跳多远,让学生用数学的方法研究实际问题,通过在实验中记录、统计、分析数据,得出研究的结论。这不仅有利于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更有利于学生初步感受研究问题的科学方法。

  3. 着眼学生发展,重新整合知识内容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义务教育数学课程的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数学课程的教学,不光是让学生获得必要的数学知识和基本技能,还要使学生获得相应的数感,形成空间观念、统计观念、应用意识,以促进发展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为此,教材对数学知识内容进行了新的整合。

  (1) 认数和计算的安排注重发展学生的数感。

  本册教材把认识一千以内的数单独设置单元,按整百数、几百几十、几百几十几的顺序来教学,并相应安排口算几百加减几百、几百加几十和相应的减法。这主要是从发展学生数感的角度来考虑的。一方面,如果在认识百以内数以后直接就教学万以内的数,由于学生年龄较小,在生活里接触几千或一万这样的数机会不多,就不利于学生正确体会、理解一个数的实际意义,这对培养学生的数感是不利的。在认识百以后先认识一千以内的数,与学生生活实际比较接近,可以以百为基础,让学生在实际数数中逐步体会几百、几百几十等的实际意义,积累对数的实际大小的感性认识,学会用数来表达和交流有关自己身边的事物,从而增强学生的数感。同时对千的认识,又利于以后体会几千、一万的实际意义。另一方面,教材把认识整百数、几百几十与整百数的加减口算、几百加几十和相应的`减法口算交替穿插,可以用相应的计算促进对数的意义的理解。此外,由于加减法的计算要求不超过三位数,先认识千以内的数也与这一要求相适应。

  教材在把计算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教学的同时,在内容上还体现了重视口算,加强估算,提倡算法多样化的要求。教材结合认数分别安排几百加减几百、几百加几十和相应的减法口算,乘法中结合安排了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学习。教学加减笔算和乘法笔算时,鼓励学生用不同的策略探索计算方法,如摆小棒、拨算珠、用已有的知识推理等。结合加减法笔算让学生学习估算的方法,学习乘法时一并探索估算和笔算的方法,如例题36times;2,教材让学生先用估计的方法,认识到由于36在30和40之间,所以积在60和80之间,再探究应该怎样笔算。学生练习计算时经常要求先估计得数大约是几百多或几十多再笔算,面对实际问题时,要求估计结果大约是多少等等。这些对发展学生的数感无疑都具有重要意义。

  苏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2) 空间与图形的安排注重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在安排空间与图形内容时,教材注意提供现实的场景和材料,把认识空间与图形和生活经验联系起来,便于学生形成空间观念。让学生在已有认识的基础上,利用生活经验认识东南、东北、西南、西北等方向,根据相应的方向观察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或者物体间的位置关系。让学生联系具体环境、运用学过的方位知识形象地描述经过的路线,看懂和识别路线图。这些都是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有效方法。此外,在认识角的时候,不再单纯地认图,而是注重从对实物上角的观察中抽象出角,让学生动手操作摆出一个角、折出一个角、做出一个角,也十分有利于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在认识分米和毫米时,除了注意让学生感知1分米、1毫米的实际长度外,还在具体测量物体长度的基础上,让他们估计常见物体的长度,这对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也很有作用。

  (3) 统计的安排注重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

  学习统计应该让学生面对现实情境或问题,经历运用数据描述信息、作出推断的过程,发展统计观念。统计是通过了解具体数据解决有关问题的一种策略和手段,同时统计能引发自己对问题的量化分析和思考,形成自己的想法、判断和推测。如果学生在学习统计时对这样的策略、过程、作用有所体验的话,就有利于发展统计观念。教材在安排统计内容时,首先设置实际情境,让学生思考你想知道些什么?再提出量化的要求,然后让学生收集、整理相关的数据把结果填在表里,学会用统计表表达数据,根据统计表表达出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交流。教材还注意用学生自身的生活题材作内容,组织学生进行数据的统计和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的意义和作用。教材的这些安排,可以使学生在处理有关问题时想到统计的方法,不断积累对收集、整理和描述、分析数据的方法的体验,逐步发展统计观念。

  (4) 教学的内容安排注重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数学教学需要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和思维方式观察生活的习惯,认识生活里存在的数学信息,尝试用数学知识或数学方法探求问题的解决方法,主动地联系生活经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为了达到这样的目标,本册教材在内容安排上作了精心、周密的考虑。计算都从创设的现实情境引入,如加减计算以图书馆借书情况引入,乘法计算从大象搬木头、小猴采桃、购买水彩笔等引入,从而使学生体会计算对于解决问题的作用,感受数学的价值与魅力。 认识方向从观察学校周围的建筑物和公园平面图引入。这些都可以使学生体会数学是现实的、是有实际意义的。

  教材在想想做做和练习里安排了大量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内容,让学生联系实际应用数学知识。例如,让学生联系具体背景运用计算的知识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提供现实场景让学生尝试提出数学问题并加以解决,用统计数据的方法对现实问题进行量化分析并作出简单判断,让学生利用周围的环境确定物体的位置和位置关系,依据平面图结合实际背景进行路线的描述,结合分米和毫米的认识进行简单的测量,加强长度观念和长度单位的应用等等。

  为了加强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对一些特殊的实际问题,教材设计现实情景、提出问题,让学生联系实际场景分析事物之间的联系,运用已有的数学知识探寻解决这些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体验事物之间简单的数量关系。例如,结合加减计算安排了用加减两步计算解决的实际问题;结合乘法计算安排了用乘法和加法(减法)两步计算解决的实际问题。这对学生了解数学在日常生活里的简单应用,增强学生的数学意识和运用数学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信心是大有好处的。

  除了上述的一些特点外,本册教材还重视练习的设计与安排,体现练习的层次性;注意有意识地、逐步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注重发展学生积极日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注意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所有这些都将有力地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

  三、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二年级的孩子在经过一年半的学习生活后,已养成了很好的学习习惯。基本上能做到上课时能积极思考,积极发言,作业认真按时完成.大部分同学能够熟练地口算100以内的加减法,能提出并解决简单的问题.对位置、图形、统计等方面的知识也能较好地掌握。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习的目标,对学习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习活动中去。特别是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都比较感兴趣。但是在遇到思考深度较难的问题时,有畏缩情绪。虽然在上学期期末测试中孩子的成绩都不错,但是成绩不能代表他学习数学的所有情况,只有课堂和数学学习的活动中,才能充分的体现一个孩子学习的真实状况。因此对这些学生,我应该关注的更多的是使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再接再厉的保持,并逐步引导的思维的乐趣、成功体验所获得的乐趣中。

  四、主要措施

  1、要从整体上把握教学目标。不光凭经验,过去怎样提,现在也怎样提;也不能搬课本,凡是课本上的有的内容,都作统一的教学要求,而应该根据教学指导纲要,结合教学进行适当的调整。要防止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

  2、要尊重学生,注重学法渗透。在学习中,教师不要包办代替和以讲代学,要把课堂中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探索、交流和练习。

  3、以学生经验为基础,设计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4、要多设计一些探索性操作活动,培养实验能力和创新精神。

  5、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答应用题的能力,还诮鼓励学生动用所学的知识解答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简单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以致用的意识。

  6、要注意教学的开放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课本中的一些例题和习题的编排,突出了思考过程,教师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暴露思维过程,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

  7、要精心设计教案,充分利用教具和学具进行直观教学,使学生学得愉快,学得轻松,觉得扎实。

  8、加强导优辅差工作,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

  9、渗透德育,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

  五、教学进度安排

  1、余数的除法------------- 5课时

  2、认数------------------- 8课时

  3、分米和毫米------------- 2课时

  4、加法------------------- 7课时

  5、认识方向--------------- 3课时

  6、减法-------------------12课时

  7、认识角----------------- 2课时

  8、乘法-------------------11课时

  9、统计------------------- 3课时

  10、期末复习---------------10时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篇7

  一、学生基本情景:

  本班级学生共计52人,从上期测评情景看,学生基本能正确进行计算,部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本事有所提高,可是也存在审题本事较差,缺乏检查习惯,理解本事较差等不足。

  二、教学资料: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本册教学资料有:解决问题,表内除法,图形与变换,万以内数的认识,克和千克,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统计,找规律和总复习。

  三、教学重点:

  表内除法、万以内的加法与减法、克和千克。

  四、教学难点:

  万以内数的加法与减法、表内除法、克和千克。

  五、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百”和“千”,明白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掌握万以内数的组成,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能用符号和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理解并认识万以内的近似数。

  2、会口算百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口算整百、整千数加、减法,会进行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计算,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

  3、明白除法的含义,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乘法和除法的。关系;能够熟练地用乘法口诀求商。

  4、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含义,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会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明白小括号的作用,会在解决问题中使用小括号。

  5、会辨认锐角、钝角;初步感知平移、旋转现象,会在方格纸上将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向平移。

  6、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明白1千克=1000克。

  7、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进行简单的分析。

  8、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有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初步构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本事。

  9、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1、经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六、教学措施: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中的教学,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对本册教学,我有如下打算:

  1、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

  在本册的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趣味、直观形象的数学活动。这些活动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

  2、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本册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我的意见,并与同伴交流。

  例如:乘车去机场,有25人,面包车限乘8人,小汽车限乘3人。能够怎样派车?你认为怎样派车合理?

  解决这个问题时,能够先鼓励学生自我独立思考(想出一种方案就能够),然后在小组内交流,用自我喜欢的方式进行表达。如:表格的方式。异常是在回答怎样派车合理时,答案不要求一致,只要合理就能够了。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进行主动探索与合作交流的重要途径。在本册教材中,安排了多个实践活动,应充分利用,使学生经历观察、操作、推理、交流的过程。

  3、加强口算,鼓励算法多样化,口算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在本册教学中,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培养学生的口算本事。例

  4、培养学生初步的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本事。在本册的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篇8

  一、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小朋友经过了一年的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知识与技能的掌握以及学习习惯等相对来说已有了较大的转变;完成作业情景也较好,大部分同学作业清楚,态度端正,对数学表现出了较大的兴趣。可是还有一小部分同学由于学习习惯、学习方法以及其自身的种种原因,尚不能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学起数学来感觉还是有点累。学生乐于计算,但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就有点麻木,不注意审清题目意思,急于动手,以至于粗心大意,没有很好的解决问题。需要更加的严格要求,多动手,多思考。加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更好的投入到学习当中来。

  二、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百”和“千”,明白相信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掌握万以内的数位顺序,会读、写以内的数;明白万以内数的组成,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能用符号和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理解并认识万以内的近似数。

  2.会口算百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口算整百、整千数加、减法,会进行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计算,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

  3.明白除法的含义,除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乘法和除法的关系;能够熟练地用乘法口诀求商。

  4.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含义,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明白小括号的作用,会在解决问题中使用小括号。

  5.会辨认锐角、钝角;初步感知平移、旋转现象,会在方格纸上将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向平移。

  6.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明白1千克=1000克。

  7.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5个单位)和简单的复式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进行简单的分析。

  8.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有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初步构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本事。

  9.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三:教材知识结构分析:

  第一单元:解决问题

  1、学生结合具体的情境,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

  2、经过购物等活动,初步感受混合运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能运用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和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本事,让学生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

  4、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体会到混合运算要有必须的顺序;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现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以及小括号在运算中的作用。

  5、引导学生掌握运用不一样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能对结果的合理性进行确定。

  第二、四单元:表内除法

  1、引导学生经历分苹果等实际操作,初步体会有余数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能结合生活实际进行应用。

  2、使学生体验除法竖式的计算过程,能正确掌握商是一位数的除法竖式的书写格式。

  3、探索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体会到余数必须要比除数小。

  第三单元:图形和变换

  1、结合生活情境,引导学生直观认识直角、锐角和钝角,会借助三角板辨认以上三种角。

  2、经过观察、测量、比较、归纳,使学生能够用自我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

  3、使学生能够按要求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和正方形。

  4、结合生活情境,让学生直观地认识平行四边形。

  第五单元:万以内数的认识

  1、联系生活实际学习万以内的数,体验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经过实际操作,具体感受大数的实际含义,能运用数进行表达和交流,逐步发展数感。

  3、经过“拨一拨”等教学活动,认识万以内数的数位顺序;会读、会写万以内的数,会比较数的大小,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篇9

  A、学生情况及教材分析

  学生情况分析:我们班有学生45人。从学生口算来看,学生差异较大,有些孩子口算很好,有些孩子口算很差,虽然我平时在教学中加强了对学生口算能力的培养,但由于智力问题,孩子还是跟不上。 笔算,孩子都已经掌握了笔算方法,但没有养成笔算习惯,在遇到数很大计算是老爱口算,容易出错。 解决问题,大部分学生都能理解加减乘除的意义,并能正确解答,而有些孩子读题能力较差 不理解题意而乱写。孩子们综合能力较差,小括号应用不熟练。 学生对平移距离不太理解,画图能力较差。由于缺乏生活经验,对质量单位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也有漏洞。

  教材编写特点:

  (一) 关于除法和混合运算

  1.体验除法竖式抽象的过程

  2.通过操作活动,认识有余数除法

  3.探索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

  4.体会混合运算要遵循一定的顺序

  5.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关于生活中的大数

  1.联系生活实际,学习万以内的数

  2.通过实际操作,具体感受大数的实际意义

  3.通过“拨一拨”活动,把数数、读数、写数结合起来

  4.安排一定数量的估一估活动。

  (三)关于万以内加减法

  1.分为两个单元

  “加与减(一)”是基本计算,三位数加减三位数;“加与减(二)”是连加、连减、加减混合。分散安排的目的是根据儿童心理特点,学习内容多样化,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外,基本计算能力的形成,需要一个过程,分散安排,可以让学生有更多的练习机会,有利于使所有学生都能达到计算的基本要求。

  2.删繁就简,突出基本算理

  3.创设问题情境,探索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运用加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

  (一)数与代数

  1.《除法》是在表内除法的基础上学习有余数除法(商是一位数)。结合分物的实操活动,是学生体会到生活中把一些物体平均分后有时会有余数,进一步体会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正确掌握商是一位数的除法竖式的书写格式;探索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和正确求商,体会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并能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生活中的大数》,感受大数的实际意义,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使学生体会验到“一千”、“一万”有多大,能结合实际,对万以内的数进行估计,能运用数进行表达和交流;认识万以内数的数位顺序;会读、会写万以内的数,会比较数的大小,培养学生的数感。

  3.《加与减》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整十、整百、整千数的加减的口算,探索计算万以内数加减法及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培养估算意识,并能运用估算对计算结果的大致范围进行确定,形成习惯。能在具体情境中提出问题,能运用学到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空间与图形

  1.《方向与位置》借助实践活动,认识八个方向;能给定一个方向,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测量》通过动手测量操作和实际活动,感受1分米、1毫米、1千米有多长,以及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关系,能根据具体情景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

  3.《认识图形》通过生活情境认识角,会借助三角尺辨认直角、锐角和钝角三种角;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能按要求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和正方形;能直观认识平行四边形;会用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等图形设计图案。

  (三)统计

  《调查与记录》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统计,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并做出简单的预测。另外本学期的学习,还安排了一系列实践活动,通过这些活动,使学生初步获得一些数学活动的经验,了解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简单应用,初步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教学重点:

  1.结合分物的实操活动,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把一些物体平均分后有时会有余数,进一步体会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正确掌握商是一位数的除法竖式的书写格式;探索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和正确求商,体会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并能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整十、整百、整千数的加减的口算,探索计算万以内数加减法及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培养估算意识,并能运用估算对计算结果的大致范围进行确定,形成习惯。

  3.借助实践活动,认识八个方向;能给定一个方向,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4.通过动手测量操作和实际活动,感受1分米、1毫米、1千米有多长,以及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关系,能根据具体情景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

  5.通过生活情境认识角,会借助三角尺辨认直角、锐角和钝角三种角;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能按要求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和正方形;能直观认识平行四边形;会用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等图形设计图案。

  6.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统计,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并做出简单的预测。

  采取的主要教学措施:

  1.要从整体上把握教学目标。不光凭经验,过去怎样提,现在也怎样提;也不能搬课本,凡是课本上的有的内容,都作统一的教学要求,而应该根据教学指导纲要,结合教学进行适当的调整。要防止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

  2.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具体生动的情境中学数学,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活动,如游戏、讲故事、直观表演、模拟表演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情景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同时充分利用学具,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多照顾学困生以及思维偏慢等的学生,给其进行查漏补缺,释疑解难,在平时的生活中多用多练,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的道理,激发学习兴趣。

  4.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在掌握所学的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拓展。在教学中,结合课后练习的一些带思考性的题目,引导学生启动思维思考问题,独立解决问题,掌握科学、灵活的方法。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习。

  5.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与家长进行适时沟通,让家长用正确、适当的方法指导孩子学习。

  6.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充分挖掘各种网上教学资源,用好各种教学媒体,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首先从学习的内容和形式上吸引学生。引导学生养成独立思考、敢于提问、善于倾听、乐于表达的内在品质。

  7.继续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习的方法。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和优生的提拔工作。

  培优计划:优生适当增加题目难度,不断提高做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辅导对象:赵蕾、刘皓轩、陈哲、赵真

  辅导措施:1.每周有选择性地上一节思维训练课.

  2.在日常教学的分层练习中有的放失地注意对优生的培养.

  3、实行以点带面来全面提高,使学生观念进行转变。

  4、让优生讲述自己的学习方法,进行经验交流。

  期望效果:

  辅困计划:教会学生敢于做题,会做题,安排比较基础的内容让他们掌握,可先布置一些基础性的题目。

  辅导对象:郭昊辰、王一初、江奕妙、来馨彤

  辅导措施:1、课外辅导,利用课余时间

  2、采用一优生带一学困生的一帮一行动。

  3、请优生介绍学习经验,学困生加以学习。

  4、课堂上创造机会,用优生学习思维、方法来影响学困生。

  5、对学困生实施多做多练措施。

  6、采用激励机制,对学困生的每一点进步都给予肯定,并鼓励其继续进取,

  7、充分了解学困生现行学习方法,给予正确引导,朝正确方向发展,保证学困生改善目前学习差的状况,提高学习成绩。

  B、教学进度安排

  周次 教学内容 教时

  第一周

  2.13-2.17

  第二周

  2.20-2.24

  第三周

  2.27-3.3

  第四周

  3.6-3.10

  第五周

  3.13-3.17

  第六周

  3.20-3.24

  第七周

  3.27-3.31

  第八周

  4.3-4.7

  第九周

  4.10-4.14

  第十周

  4.17-4.21

  第十一周

  4.24-4.28

  第十二周

  5.1-5.5

  第十三周

  5.8-5.12

  第十四周

  5.15-5.19

  第十五周

  5.22-5.26

  第十六周

  5.29-6.2

  第十七周

  6.5-6.9

  第十八周

  6.12-6.16

  C、学科工作行事历

  周 次 日 期 负责人 内 容 备注

  预备周 2.9-2.11 各组长 制定各项计划,备课两周

  迎接区教体局开学检查

  第1周 2.12-2.17 李丽、武晴晴 检查计划制定及备课情况。

  第2周 2.20-2.24 戈亚萍 解读学科学期工作计划,布置学期学科相关工作。

  第3周 2.27-3.3 李丽 开展教研组活动、研究教材、组内开课教师说课、听课等活动。

  第4周 3.6-3.10 武晴晴 开展教研组活动、研究教材、组内开课教师说课、听课等活动。

  第5周 3.13-3.17 李丽 各教研组定老师定教材准备参加集团校内优质课评比。

  第6周 3.20-3.24 武晴晴 教学常规月查,反馈。

  第7周 3.27-3.31 李丽 听评组内推荐的优质课。

  第8周 4.3-4.7 武晴晴 听评组内推荐的优质课。 4月4日放假

  第9周 4.10-4.14 李丽 开展教研组活动、研究教材、组内开课教师说课、听课等活动。

  第10周 4.17-4.21 武晴晴 开展教研组活动、研究教材、组内开课教师说课、听课等活动。

  第11周 4.24-4.28 李丽 教学常规月查。组内开课教师说课、听课等活动。

  第12周 5.1-5.5 武晴晴 开展教研组活动、研究教材、组内开课教师说课、听课等活动。 5月1日放假

  第13周 5.8-5.12 李丽 开展教研组活动、研究教材、组内开课教师说课、听课等活动。

  第14周 5.15-5.19 武晴晴 开展教研组活动、研究教材、组内开课教师说课、听课等活动。

  第15周 5.22-5.26 李丽 教学常规月查。组内开课教师说课、听课等活动。

  第16周 5.29-6.2 武晴晴 总结梳理课堂教学模式。 5月30日放假

  第17周 6.5-6.9 戈亚萍 学期教学活动总结,各项业务展评活动。

  第18周 6.12-6.16 戈亚萍 教师粉笔字、钢笔字展评。

  第19周 6.19-6.23 戈亚萍 学期教学活动总结,备课作业展评。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篇10

  学生情况分析

  本班一共有39名学生,全是农村子女,家长对教育教学不够支持。在升二年级时从上一个年级降下来5个差生,读完一年级后转来了3名差生在第一学期上课时基本都没心向学,再加上一年级时一个差生都有,本班大多数学生学习环境比较差,种种原因,这对教师的教学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只有向困难挑战,努力工作吧。

  一、 指导思想

  以“三个面向”为指针,以唯物辩证法为基础的指导思想,以现代教学理论和心理学为依据,正确处理需要与可能,适应数学学科特点与儿童特点,教与学,因材施教。

  二、 教学内容

  1、数据收集整理 6、有余数的除法

  2、表内除法(一) 7、万以内数的认识

  3、图形的运动(一) 8、克和千克

  4、表内除法(二) 9、数学广角

  5、混合运算 10、总复习

  三、教学目标

  理解数学问题的基本含义,学会用两步计算的方法解决问题。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能用乘法口诀求商。能认读万以内的数,正确计算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学会用除法解决问题,认识质量单位克与千克,了解统计的意义,会在图形中找规律。

  三、方法措施

  学生易对具体、生动、鲜明的形象产生兴趣,在教学中通过形象、生动的教学,培养学生的理解、记忆、应用能力。要充分利用新旧知识的联系迁移,全面教学与分层教学相结合。

  教材分析

  认识计数单位"百"和"千",知道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掌握万以内的数位顺序,会读写万以内的数;知道万以内的数的组成,会比较大小,理解并认识万以内数的大小,近似数。了解除法的含义;能熟悉地用乘法口诀求商。辨认锐角、钝角;认识质量单位,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通过活动感受知识,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教学的实际应用。

  本册教材注意从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出发,利用各种学习内容为学生提供充分的、现实的数学探究活动以及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在获得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的同时,逐步形成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创新的意识,逐步发展数学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和第四单元《表内除法二》有密切的联系,因此可以将这两个单元整合起来,学过《表内除法》后,学生已熟练地掌握了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在表内除法中用7--9的乘法口诀求商教学,让学生利用知识的迁移自己探索,练习所有的表内除法题的计算方法。这样安排既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的能力,又可以培养学生理解,迁移能力,还可以省时。

  培养学生的辨别、分析及空间想象能力;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判断及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究乐趣、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培养学生的数感和估算能力;培养学生的互相合作、独立探索新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篇11

  一、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经过一年半的数学学习,基本上具备一定的数学意识、数学理解能力及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大多数学生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有较强的自律性,学习数学的积极性高,兴趣浓;大部分学生对计算比较熟练,个别在计算速度上存在一定差异。但由于新教材“解决问题”等教材编排的特殊性,大多数学生对如何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和分析问题上存在欠缺。但在解决简单问题上,学生初步形成数学意识,能发现生活中简单的数学问题,并进行分析和解决,具有初步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一年多的学习,他们的学习习惯初步形成。因此,本学期重点要抓学习习惯的巩固,继续培养学生“倾听”、“合作”、“交流”等能力和习惯,养成认真做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其次,要使学

  生在获得数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发展数学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建立学习数学和应用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二、教材分析

  (一)内容变动情况

  1.降低了难度。主要体现在第一单元和第三单元内容的变化上。

  第一单元是统计的内容,原来二年级下册主要是教学复式统计表以及以1

  当5的条形统计图,现在重点学习调查的方法和记录整理数据的方法。第三单元是图形的运动,现在只让学生直观认识轴对称图形、平移现象和旋转现象,删掉了原来要求画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以及在方格纸上辨认图形平移了多少格的内容。

  2.完善结构体系。主要体现在第五、六单元内容的变化上。首先及时安排了

  混合运算单元,其次是将“有余数的除法”这一单元从三年级上册移到了二年级下册,这样安排更能突出“有余数的除法”和“表内除法”的联系。

  (二)教学内容

  这一册教材包括:数据收集整理,表内除法(一),图形的运动,表内除法(二),混合运算,有余数的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克和千克,简单的推理,

  用数学解决问题和数学实践活动小小设计师等。

  (三)编排特点

  1.各领域内容穿插编排,互相搭配。

  2.继续加强学生对知识整理能力的`培养。

  3.继续注重体现数学背景知识。

  4.在完整的过程中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5.练习的层次、功能分明。

  6.为教学评价提供线索。

  三、教学目标

  1.了解统计的意义,学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2.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

  算式各部分的名称。能够比较熟练地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使学生初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 使学生学会辨认轴对称图形;结合实例,初步感知平移、旋转现象。

  4. 让学生在熟练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基础上,综合应用表内乘除法的计算技能解诀一些简单和稍复杂的涉及乘、除运算的实际问题。

  5.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二级运算的混合式题的运算顺序,学会计算含有

  乘除混合以及带有小括号的两步式题。

  6. 使学生经历把平均分后有剩余的现象抽象为有余数除法的过程,初步理

  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认识余数。掌握除数是一位数,商也是一位数的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知道余数要比除数小。

  7. 结合生活实际,体会生活中有大数,感受学习大数的必要性,经历数数

  的过程,能认识万以内的数,结合实际物体知道这些数的组成与分解。

  8. 初步建立克、千克的概念,渗透数学模型思想。

  9. 通过一系列的猜测、比较、推理等活动,使学生感受简单推理的过程,找出简单事物的排列数与组合数。

  10.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1.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2.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除法。

  2、万以内数的认识。

  3、用数学解决问题。

  难点:培养生学会独立审题的能力;学会解决各种应用题。

  五、教学措施

  1.科学安排解决问题的教学,重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应用意

  识。

  2.万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教学重视发展学生的数感。

  3.改进表内除法教学的编排,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加强教学过程的探索性。

  4.提供关于空间与图形的丰富素材,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5.提供丰富的、现实的、具有探索性的学习活动,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逐步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六、课时安排

  第一单元(3课时)

  (1)数据收集整理。(2课时)

  (2)练习一(1课时)

  第二单元(12课时)

  (1) 除法的初步认识(6课时)

  (2) 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5课时)

  (3) 整理和复习(1课时)

  第三单元(4课时)

  (1) 轴对称图形的认识(1课时)

  (2) 平移和旋转(1课时)

  (3) 实践活动:剪一剪(1课时)

  (4) 练习七(1课时)

  第四单元(5课时)

  (1) 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2课时)

  (2) 解决问题(2课时)

  (3) 整理和复习(1课时)

  第五单元(7课时)

  (1) 混合运算(4课时)

  (2) 解决问题(2课时)

  (3) 整理和复习(1课时)

  第六单元(9课时)

  (1) 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和计算(4课时)

  (2) 解决问题(3课时)

  (3) 整理和复习(1课时)

  (4) 小小设计师(1课时)

  第七单元(14课时)

  (1)1000以内数的认识(4课时)

  (2)10000以内数的认识(6课时)

  (3)整百、整千数加减法(3课时)

  (4)整理和复习(1课时)

  第八单元(4课时)

  (1) 认识克(1课时)

  (2) 认识千克(1课时)

  (3) 解决问题(1课时)

  (4) 练习二十(1课时)

  第九单元(2课时)

  (1) 猜一猜(一)(1课时)

  (2) 猜一猜(二)(1课时)

  第十单元(4课时)

  (1) 复习表内除法及混合运算(1课时)

  (2) 复习万以内数的认识及加减法(1课时)

  (3) 复习克和千克及图形的运动(1课时)

  (4) 复习解决和统计(1课时) 徐相稳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篇12

  一、班级情况分析

  我教二年级两个班的数学,在经过了一年半的数学学习后,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习的目标,对学习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习活动中去。特别是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都比较感兴趣。但是在遇到思考深度较难的问题时,有畏缩情绪。虽然在上学期期末测试中孩子的成绩都不错,但是成绩不能代表他学习数学的所有情况,只有在课堂和数学学习的活动中,才能充分的体现一个孩子学习的真实壮况。因此对这些学生,我应该更多关注的是使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再接再厉的保持,并逐步让学生在思维中成功体验所获得赌乐趣。

  二、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

  本册教学内容有:第一单元有余数的除法;第二单元万以内数的认识;第三单元千米、分米、毫米的认识;第四单元万以内数的加减法(一);第五单元万以内数的加减法(二);第六单元图形与拼组;第七单元混合运算;第八单元时、分、秒的认识;第九单元统计;第十单元总复习。

  本学期教学要求:

  1、数与代数:①、结合具体情境,理解万以内数的意义,能认、读、写万以内的数,能说出各数的名称,识别各数位上数字的意义。②、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理解运算的意义,会口算表内有余数除法、百以内加减法、能计算三位数的加减法及两步的加减法混合运算。结合现实素材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③、能正确辨认钟面上指示的.时刻,认识时、分、秒,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并进行简单的换算。

  2、空间与图形:①、通过观察操作,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初步认识五边形、六边形。②、结合生活实际,体会千米,知道分米、毫米,能恰当地选择长度单位,并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会估测、测量一些物体的长度。

  3、统计与概率:①、能用合适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②、在具体的统计活动中,掌握分段统计的方法。

  4、实践与综合运用:

  ①、加深对万以内数的认识及长度单位的认识。②、加深对统计意义的理解,巩固分段统计的方法。

  三、教学重难点

  在“数与代数”中的认识万以内数及这些数的大小比较;有余数除法、万以内数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及方法的多样性是重点教学内容。在“空间与图形”中千米、分米、毫米的认识及换算,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是重点教学内容。在“统计与概率”中分段统计是重点教学内容。

  在教学“空间与图形”这部分内容时,认识千米、分米和毫米的空间观念和单位之间的换算是教学的难点。学生认识生活中的对称现象是教学上一个难点部分。在时、分、秒之间的换算是教学上的一大难点知识。

  在“统计与概率”部分中,分段统计的表现形式和方法是教学的难点。

  四、教学的具体措施

  1、加强学生的口算能力。采取课前速算、听算、对手互考等形式。

  2、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形式多样的练习和游戏。

  3、充分利用学具,让学生充分理解所学的内容,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4、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理解所学内容。例如:万以内数认识。让学生收集超市的一些宣传单上一些物品的价格来加深对三、四位数的认识,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的道理。

  5、增加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6、结合本册的数学知识,加强能力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五、教学进度安排(同市教研室进度,略)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篇13

  一、班级学生情景分析

  本学期,学生经过了一年半的学习,从整体上来看,学生的学习习惯都比较良好,大部分能按时完成作业,上课能进取回答问题,对数学学科有较浓厚的学习兴趣,学习态度认真,对他们继续学习数学是个有利条件。但个别学生观察本事、审题本事及解决问题的本事较差,失误多,并且不敢于充分发表自我的不一样见解。要在教师的帮忙下才能完成学习任务,还有一小部分同学由于学习习惯、学习方法以及自身的种种原因,尚不能主动的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学起数学来还有感觉到累

  二、教学目标

  1 、认识计数单位“百”和“千”,明白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掌握万以内的位数顺序,会读、写万以内的数;明白万以内数的组成,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能用符号和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理解并认识万以内的近似数。

  2 、会口算百以内的'两位数加、减法,会进行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计算,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算。

  3 、明白除法的含义,除法算式中个部分的名称,乘法和除法的关系;能够熟练地用乘法口诀求商。

  4 、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含义,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会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明白小刮号的作用,会在解决问题中使用小括号。

  5 、会辨认锐角、钝角;初步感知平移、旋转现象,会在方格纸上将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向平移。

  6 、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明白1千克=1000克。

  7 、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5个单位)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进行简单的分析。

  8 、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有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有运用数学去创造没的意识;初步构成观察、分析及推理本事。

  9 、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 、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1 、经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和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教学措施

  1 、加强学生的口算本事。采取课前速算、听算、对手互考等形式。

  2 、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具体生动的情境中学数学,设计生动趣味、直观形象的数学活动,如游戏、讲故事、直观表演、模拟表演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趣味的.情景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同时充分利用学具,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本事。

  3 、尊重学生,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帮忙学生积累参加数学活动的经验。在具体的数学活动中,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勇于发表自我的意见,善于倾听别人的意见,与同伴进行交流。同时引导学生在小组内进行分工合作,以提高数学活动的纪律。

  4 、在课堂中经过寻找生活中的数学知识,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以致用的意识。提高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本事。本册教材供给了很多要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的实际问题,在教学中充分利用这些素材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教材中还安排了一些实践活动,如“找一找生活中哪些问题能够用乘法解决,哪些问题能够用除法解决,并与同伴说一说”,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本事,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5 、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根据学科特点,结合具体的教学资料有机地进行思想品德教学和相关思想的渗透。

  6 、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充分挖掘各种网上教学资源,用好各种教学媒体,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首先从学习的资料和形式上吸引学生。引导学生养成独立思考、敢于提问、善于倾听、乐于表达的内在品质。

  7 、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在掌握所学的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拓展。在教学中,结合课后练习的一些带思考性的题目,引导学生启动思维思考问题,独立解决问题,掌握科学、灵活的方法。布置一些比较趣味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习。

  8 、教学任务在课内完成,作业本尽量在课堂完成,当场批改。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多给关注,多给发言机会,激发其参与热情。确保课堂教学质量。

  9 、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与家长进行适时沟通,让家长用正确、适当的方法指导孩子学习。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篇14

  一、同学掌握知识情况:

  本班有同学36人,一年多来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上课时能积极思考,积极发言,作业认真按时完成。大部分同学能够熟练地口算加减法,能提出并解决简单的问题。对位置、图形、统计等方面的知识也能较好地掌握。个别同学还没达到计算正确、迅速,今后要加强辅导。

  二、教学内容

  这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排列问题、表内乘法和除法(二)、观察物体、统计、认识1000以内的数、方向和路线、千克和克、四边形、加减法。

  三、单元教学要求

  第一单元 排列问题

  1.通过拼摆、交流、观察等活动,发现稍复杂的图形的排列规律。

  2.结合日常生活中熟悉的事情,了解简单的排列组合问题。

  3.能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初步学会表达自己思维的过程和结果,发展初步的推理能力。

  4.积极参加操作、拼摆、交流活动,引导同学发现和欣赏图形排列的美妙。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激发同学对身边事物的好奇心,培养同学初步的数学意识。

  第二单元 表内乘法和除法(二)

  1.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体会乘、除法的意义。

  2.经历归纳7~9的乘法口诀的过程,能熟练地口算表内乘、除法。

  3.有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体验,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4.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数学活动,在与同伴合作学习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

  第三单元 观察物体

  1.经历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的过程,能够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立体形状。

  2.在观察、辨认等数学活动中,初步获得立体和平面视图的直观经验,发展同学初步的空间观察。

  3.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感受从不同位置观察立体的奇妙,激发同学学习数学的兴趣。

  第四单元 统计

  1.经历简单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1个单位),能根据数据完成简单统计图。

  2.能对条形统计图表示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能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能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

  3.在调查活动中,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同学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同学良好的生活习惯。

  第五单元 认识1000以内的数

  1.能认、读、写1000以内的数,能够用符号和词语来描述1000以内数的大小。

  2.认识个、十、百、千等计数单位,理解各个数位上的数字表示的含义;知道三位数是由几个百、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能够用图形表示1000以内的数。能用1000以内的数描述生活中的事物,并进行交流。

  3.在估计、按规律数数、写数和掷点写数等数学活动中,感受1000以内数的意义,能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

  4.鼓励同学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了解可用数和形来描述某些现象,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

  第六单元 方向与路线

  1.经历认识东北、西北、东南、西南四个方向的过程,能根据给定一个方向(东、南、西、北)辨认其余七个方向,会用语言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会看简单的线路图,能根据线路图说出行走的路线。

  2.在辨认方向和路线的过程中,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3.感受方向与路线跟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适应现实生活的能力。

  第七单元 千克和克

  1.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结合自己的经验,感知1千克和1克的质量,知道1千克=1000克。

  2.知道用秤称量物体质量的方法,会选择适当的单位表示常见物品的质量。培养估计的意识。

  3.在测量、比较物品质量的过程中进行简单地、有条理地思考,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4.对身边的事物有好奇心,能够积极参与有趣的比较活动,并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第八单元 四边形

  1.经历探索长方形、正方形特征的过程,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2.初步认识四边形,能辨认平行四边形。

  3.了解七巧板,能用七巧板拼图。在拼图和图案设计的过程中感受图形的美妙,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

  4.在数学活动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激发探索和创新的欲望。

  第九单元 1000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一)

  1.掌握1000以内简单加、减法的口算技能。

  2.使同学经历尝试、探索个性化算法的过程。在交流个性化算法的过程中,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能表达计算的思考过程。

  3.激发同学参与数学活动的兴趣和积极性,使每个同学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

  四、教学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全面理解和把握课程标准;

  2.树立正确的教学观;

  3.具有课程开发的意识和责任感;

  4.关注每一个同学的发展;

  5.要充分认识评价的重要意义;

  6.要创造性地组织教学。

  五、教学措施

  1.重视在操作过程中体验数学,学习数学。

  2.关注解决问题策略,区别于传统的应用题教学。

  3.要通过观察、想像、拼图等多种方式发展同学的空间观念,防止空对空教学。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相关文章:

数学下册教学计划05-04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04-30

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06-30

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11-04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学计划08-16

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03-26

初三数学下册教学计划04-27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06-24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15篇02-14

精选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九篇1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