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初二数学教学计划3篇
日子如同白驹过隙,不经意间,又将迎来新的工作,新的挑战,现在就让我们制定一份计划,好好地规划一下吧。计划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初二数学教学计划3篇,欢迎大家分享。
初二数学教学计划 篇1
任课教师:xxx
一、制定计划的目的
为使学生学好当代社会中每一位公民适应日常生活、参加社会生产和进一步学习所必需的代数、几何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进一步培养学生运算能力、发展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逐步形成数学创新意识。
二、教材内容分析
本学期数学内容包括第一章《勾股定理》、第二章《实数》,第三章《图形的平移与旋转》,第四章《四边形性质探索》,第五章《位置的确定》,第六章《一次函数》, 第七章《二元一次方程组》,第八章《数据的代表》。
第一章《勾股定理》的主要内容是勾股定理的探索和应用。其中勾股定理的应用是本章教学的重点。
第二章《实数》主要内容是平方根、立方根的概念和求法,实数的概念和运算。本章的内容虽然不多,但在初中数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本章的教学重点是平方根和算术平方根的概念和求法,教学难点是算术平方根和实数两个概念的理解。
第三章《图形的平移与旋转》主要内容是生活中一些简单几何图形的平移和旋转。简单几何图形的平移是本章教学的重点,简单图案的设计是本章的难点。
第四章《四边形性质探索》的主要内容是四边形的有关概念、几种特殊的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梯形)的性质和判定以及三角形、梯形的中位线,其中几种特殊四边形的性质和判定是本章教学的重点,推理证明是本章的难点。
第五章《位置的确定》主要讲述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的确定,会找出一些点的坐标。
第六章《一次函数》的主要内容是介绍函数的概念,以及一次函数的图像和表达式,学会用一次函数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其中一次函数的图像的表达式是本章的重点和难点。
第七章《二元一次方程组》要求学会解二元一次方程组,并用二元一次方程组来解一些实际的问题。
第八章《数据的代表》主要讲述平均数和中位数、众数的概念,会求平均数和能找出中位数及众数。
三、学生情况分析:
初二(1)班共有学生44人,从上学期期未统计成绩分析,及格人数分别为5人,优秀人数分别为 0 人,与其他几个平行班比较,优秀生及格生都少,另外这两个班的学生中成绩特别差的比较多,成绩提高的难度较大。在这样一个以少数民族为主的学生群体中,学生的数学基础和空间思维能力普遍较差,大部分学生的解题能力十分弱,特别是几何题目,很大一部分学生做起来都很吃力。从上学期期末统测成绩来看,成绩最好是78分,差的只有几分,这些同学在同一个班里,好的同学要求老师讲得精深一点,差的要求讲浅显一点,一个班没有相对较集中的分数段,从几分到70多分每个分数段的`人数都差不多,这就给教学带来不利因素。
四、教学目标
1、正确理解二次根式的概念,掌握二次根式的基本运算,并能熟练地进行二次根式的化简。
2、掌握二次根式加、减、乘、除的运算法则,能够进行二次根式的运算。掌握二次根式的化简,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3、理解四边形及有关概念,掌握几种特殊四边形的性质定理及判定。
4、理解相似一次函数的概念,掌握一次函数的图像和表达式,学会用一次函数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五、教学措施及方法
1.成立学习小组,实行组内帮辅和小组间竞争,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及自学能力。
2. 注重双基和学法指导。
3.积极应用尝试教学法及其他新的教学方法和先进的教学手段。
4.多听听课,向其它老师借签学习一些优秀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技巧。
六、本学期教学进度计划
第一周:第一章《勾股定理》
第二周:第二章《实数》
第三周:第二章《实数》的复习和第三章《图形的平移与旋转》
第四、五周:第四章《四边形性质探索》。
第六周:第五章《位置的确定》。
第七周:第六章《一次函数》,介绍函数的概念,以及一次函数的图像和表达式,学会用一次函数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第八周:第七章《二元一次方程组》,要求学会解二元一次方程组,并用二元一次方程组来解一些实际的问题。
第九周:第八章《数据的代表》和总复习。
第十周:综合复习和训练。
七、本学年教学成绩目标:
在本校,平均分、优生率、及格率都必须保持一、二名,坚决不能到第三名;五大老山比必须争一保二。
以上计划从制定之日起执行,若有不妥之处,请学校教务处给予指正,并督促执行。
20xx年9月20日
初二数学教学计划 篇2
一、知识与能力
1、知识目标:知道汽化现象及汽化两方式,知道蒸发现象及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知道蒸发吸热及其应用。
2、能力目标:通过探索性实验研究,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有序观察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索性实验研究,使学生了解科学研究的过程,培养学生科学研究的方法。
三、情感与价值观
联系世界水日(3月22日)和我国植树节(3月12日)教育学生节约用水,爱护环境,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通过科学实验培养学生科学的价值观和对科学的热爱。
教学重点: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教学难点:蒸发需要吸收热量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用蘸了酒精的棉花在黑板上写大家好。引导学生思考:雨后总有一种清新凉爽的感觉,路面的积水却给行人带来不便。过一段时间地面变干了,烧开水时如果不断加热会发现锅里的水逐渐减少。
引导学生分析得出:汽化――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再由两个例子有些不同,说明汽化有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
学生观察:黑板上大学好几个字不见了,说明什么?(引出蒸发)。
(二)进行新课:
1、蒸发:
学生举例说明:湿衣服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变干,根据生活体验讨论引出:水蒸发时都在水的表面上的`水先蒸发。
归纳说明:蒸发是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并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
2、蒸发快慢和什么因素有关
问:怎么晾湿衣服才干得快?学生讨论,教师启发引导归纳:
①摊开表面积大,蒸发快; ②晒在太阳光下温度高,蒸发快; ③通风处气流大,干得快;
说理:蒸发快慢与三个因素有关。
问:通常情况下影响蒸发的三个因素(液体表面积、液体的温度、液体上方空气流动)都在变化,如何研究?
学生讨论,教师归纳并说明:对多个因素问题:总是让其中几个因素不变,只让一个因素改变控制变量法(定性)。
教师介绍学生桌上仪器。
学生讨论:蒸发快慢和温度关系,采用什么方法?应控制哪些量不变?
学生实验一:研究蒸发快慢和温度关系?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得出方法:用滴管向两毛玻璃片上各滴相同数量酒精,给一块玻璃板微微加热,注意保持两滴酒精的表面积相同。
观察:哪滴酒精蒸发得快(给加热的酒精蒸发得快)。
问:实验中还具备了什么条件相同(酒精表面积和上方空气流动速度相同)。
引导归纳:酒精温度越高,蒸发越快。
学生实验二:研究蒸发快慢与液体表面积关系?
学生讨论方法和步骤:
方法:用滴管分别往两块玻璃片上各滴数量相同的酒精,轻轻晃动其中一块玻璃片,使酒精表面积扩大。
思考:实验中必须保证什么条件一样?(酒精的温度相同,酒精表面气流速度一样)
引导归纳:酒精表面积越大,蒸发越快。
学生实验三:研究蒸发快慢与液体表面空气流动速度的关系?
学生讨论方法和步骤:
方法:用滴管分别往两块玻片上各滴一滴酒精,并让两块保持一定距离,用课本轻轻煽动其中一滴酒精。
思考:实验保证什么条件相同?(酒精的温度相同,酒精表面积相同)
引导归纳:酒精上表面空气流动越快,蒸发越快。
思考:
每次实验都用的是酒精,可以用水来做实验吗?(可以),应在三个结论前加上什么?(同种液体)
酒精和水谁蒸发得快?不同液体蒸发快慢一样吗?(酒精蒸发快,不一样),能否用实验来推出你的结论吗?(能)
学生实验四:验证酒精是否比水蒸发得快?
问:该实验需要哪些条件相同?用什么方法?
学生讨论,教师说明:四个相同条件液体体积、表面积、温度、液面上方气流快慢。
方法:向两块玻片上各滴一滴体积相同的水和酒精,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用书扇。
观察说明:酒精比水蒸发得快一些。
得出结论:在相同条件下,不同液体蒸发快慢不同。
引导得出:
①蒸发快的液体一般易挥发。如汽油、乙醚、油漆稀释料等易挥发、易燃。保存时应密封、保持空气流通,周围不能使用明火。
②不易挥发(蒸发)液体:如食用油、机油。
学生阅读P54第二段讨论回答:喷灌时,输水管道埋在地下有什么好处?了解世界水日(减少水的蒸发、可节约用水50%,47届联大现定了每年3月22日为世界水日)
学生讨论:植树造林与蒸发的关系?(我国植树节为每年3月12日)
蒸发吸热(蒸发有降温致冷作用)
学生实验五:用蘸了酒精棉花擦手背,感觉后回答:蒸发吸热有致冷作用。
学生阅读教材图4-10,图4-12分析回答。
学生实验六:取一支温度计观察记录示数,将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入酒精中,沾少许酒精,并拿出观察温度计示数有无变化?
现象:液柱先下降后上升最后稳定。
原因:酒精蒸发时,带走了玻璃泡上一部分热,玻璃泡附近温度降低,示数减小。当酒精蒸发完后,玻璃泡附近的温度值又上升至跟空气一样,示数上升当前空气温度值。
学生举例说明:我们生活中一些利用蒸发致冷的例子。
(三)小结:
1、知道蒸发的两个特点:①蒸发是只在表面发生的现象;②蒸发可在任何温度下发生。
2、知道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以及蒸发吸热致冷作用
初二数学教学计划 篇3
【学习目标】:
1、通过具体实例,了解定义、命题的意义,会区分命题的条件(题设)和结论,会把命题改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
2、通过具体实例,了解真命题、假命题的意义,能通过具体例子理解反例的作用,知道利用反例可以判断一个命题是错误的。
【课前预习】
课前阅读教材P114P115内容,自主完成下列问题:
1、定义的一般叙述形式是什么?
2、什么是命题?命题有几部分组成?
【课内探究】
一、自主探究:依据课前预习的结果,独立完成下列问题:
1、观察与思考中提到的三个概念,它们在叙述形式上有什么共同点?
2、在给某一事物下定义时,要抓住事物的'。
3、思考:你能说出学过的几个定义吗?进一步体会定义的一般形式。
二、合作探究,小组合作完成下面的问题。
1、命题必须是一个表示的语句,也就是说命题要么是肯定一个事物,要么是一个事物。
2、共同学习,思考:
(1)在用如果,那么引领的命题中,如果引出的部分是,
那么引出的部分是。
(2)像例1中的第(3)题这样概括比较精炼的命题,在寻找命题的条件和结论时,为了表述的完整,在不改变原意的基础上,应该对内容加以适当的扩充。
如: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条件:
结论:
(3)例1中的命题都是正确的吗?哪个是错误的,为什么?
总结:①命题二者如何区别?
②要说明一个命题的错误性,可以通过举的方法加以推翻。
如:两个锐角的和是钝角。
三、训练提升:
①指出下列命题的条件和结论:.
(1)如果两个角相等,那么它们是对顶角;
(2)若ab,bc,则a
(3)全等的两个三角形面积相等.
②判断下列命题是真命题,还是假命题,如果是假命题,举一个反例.
(1)若a2b2。,则a
(2)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3)一个角的余角小于这个角.
四、达标检测:
(1)下列语句中,哪些是命题,哪些不是命题?
(1)对顶角相等;.
(2)如果a是有理数,那么a2+1
(3)若a∥c,b∥c,那么a∥b;.
(4)1是质数;
(5)不相交的两条线叫做平行线;
(6)奇数一定是质数吗?
(7)画一个半径是1cm的圆;
(8)任何数的绝对值都是正数.
(2).选择题
①下面的句子,是定义的是():
A.对顶角相等.B.锐角都小于钝角.
C.两点之间的线段长度叫做两点之间的距离.
D.任何一个三角形一定有直角.
②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
A.对顶角相等.B.同位角相等..
C.内错角相等.D.同旁内角互补.
③下列命题中是真命题的是().
A.两个锐角之和为钝角.B.两个锐角之和为锐角.
C.钝角大于它的补角.D.锐角小于它的余角.
4.把下列命题改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
(1)直角都相等;
(2)面积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3)平面内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旁内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初二数学教学计划】相关文章:
初二数学教学计划05-28
初二数学教学计划10-31
初二数学教学计划模板08-28
初二数学教学计划经典[15篇]06-22
初二数学上册教学计划10-31
初二上册数学教学计划09-07
初二数学教学计划模板汇编10篇12-17
初二数学教学计划范文锦集六篇08-31
2021年初二数学教学计划(精选6篇)12-23
初二数学学期教学计划(通用7篇)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