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教学计划范文锦集六篇
时间流逝得如此之快,很快就要开展新的工作了,现在的你想必不是在做计划,就是在准备做计划吧。好的计划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教学计划6篇,欢迎大家分享。
教学计划 篇1
我班幼过经过半年的绘画学习,绘画技能有了很大的进步,想象力、创造力也有所发展,但也有部份幼儿仍机械地模仿教师的范画,中班绘画兴趣班教学计划。为了提高幼儿的绘画兴趣与水平,为了让幼儿有充分展示的机会,发展幼儿形象思维,大胆想象,勇于创新,本学期继续在选材方面,教师将根据幼儿年龄特点、社会活动、情感体验、主题活动、幼儿实际水平和生活经验选择切实可行的题材。内容的选择没有固定性,可广泛寻找、有机调整。
在绘画活动中,运用情绪激励法、观察分析法、演示想象法等。用最直观的演示方法帮助幼儿找到目标,幼儿园工作计划《中班绘画兴趣班教学计划》。让幼儿以角色身份完成作品,使美术活动游戏化。让幼儿扩大选择图形的范围,学会运用图形组合的方法表现物体的基本特征。主要学会以下几点:
1、引导幼儿接触周围环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和审美情趣,激发他们表现美、创造美的情趣。
2、通过多种形式的美术活动,使幼儿体验到美术活动的乐趣,提高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
3、学习观察生活,了解生活,提高幼儿的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和创作力,培养幼儿良好的个性品质。
4、运用各种线条和块面大胆地表现在生活中感受过的物体的基本形象和主要特征,大胆地按自己的意愿画画。
5、通过欣赏名画家的代表作,欣赏和评价同伴的美术作品,提高对美的欣赏力。
为了提高幼儿的绘画兴趣,教师的绘画示范程序要从易到难,指导时充分注意群体的、个别的需要。为幼儿设置小步递进的阶梯。树立以幼儿为主的意识,让幼儿大胆作画,达到幼儿园规程中所提到的:激励幼儿初步的感受美和表现美的情趣,在更大范围内发展幼儿的创造思维能力,不断提高幼儿审美及表现美的能力,才能更好实施新纲要。
教学计划 篇2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对话部分,体会人物内心情感。
2、学会12个生字,正确读写“倔强、疲惫、口吻”等词语。
3、抓住关键词语,通过自主读书、感悟,体会小红军的优秀品质。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流程
一、让学生汇报搜集到的有关长征的资料。
二、解题:什么叫“倔强”?老师简介陈赓。
三、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要想知道课文是怎样写小红军的,请先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遍课文,生字要读准,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1)问一个问题: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2)检查读书情况,指名按小节朗读课文,学生互评并正音。
3、老师范读课文,请学生当小老师评一评。
4、默读一遍课文,用笔圈画、批注,留下思考的痕迹。
四、解读陈赓——从配角入手
1、课件出示:“陈赓同志终于被这个小红军说服了,只好爬上马背,朝前走去。”
2、多读两遍这个句子,你对哪些词语有话要说?(学生可能会对“终于”、“只好”等比较关注。)
3、“终于”说明了什么?(陈赓经过很多次的努力。)
4、我们来看看陈赓是怎样帮助小红军的?默读3—9节,同桌讨论。
5、汇报:三次想帮小红军,板书:骑马同行给青稞面。
6、其实陈赓自己的情况也不好,从哪里可以知道?自由读第二节。
7、学生汇报。引导抓住关键词:疲惫。问:他为什么会那么疲惫?“荒无人烟”意味着什么?你怎么理解“忍饥挨饿”?
指导看图,感受陈赓清瘦虚弱的形象。
小结:陈赓自己已经非常疲惫,却一而再,再而三地帮助小红军,这可以看出什么?板书:关心战士。
五、细究小红军——体会“倔强”
1、为什么陈赓第一眼看到小红军就想帮助他?课件出示描写小红军外貌的一段话。多读几遍,说说你的感觉。
(通过不断的自主读书,引导学生体会小红军自己已经极度虚弱疲惫了。)
2、即使如此,小红军也没有接受一次陈赓的帮助,我们一起来看看小红军是怎样一次次说服陈赓的。
3、自由读4—6节,说说小红军是怎样告诉陈赓他不需要骑马的'。先自己读课文,然后同桌讨论。(学生可能会抓住“满不在乎”、“笑”、“挺”等词语进行讨论,先让学生充分地说,老师顺势进行指导。)
(1)什么叫“满不在乎”?他不在乎什么?
(2)他盯着陈赓,可能心里会怎么想?(他年纪那么“大”,身体又那么虚弱,我更年轻,一定可以挨过去的。)
(3)他为什么笑?
(4)为什么要做一个比赛的姿势?
板书:不在乎、笑、挺
4、有感情朗读4—6节,体会小红军的内心。
5、老师与学生分角色朗读7,8两节,说说你想到了什么?(教师要读出无奈的语气来让学生体会。)问:既然要等同伴,那意味着什么?板书:等同伴
6、小红军又是如何拒绝青稞面的?指名读第10节。指导:小红军会怎么想?所以他是怎么做的?
板书:拉、拍、鼓鼓的
7、分角色朗读对话部分,可以充分一些。
六、感悟“明白”——升华情感
1、默读11—14节。思考:哪些地方特别让你感动?为什么?
2、汇报,“牙印”说明了什么?为什么特别让你感动?
3、想想“穷孩子”可能会是怎样的人?
4、课件出示:“陈赓同志全明白了。”全班讨论,他明白了什么?
总结:他明白了小红军的体力早就不行了,路也走不动了,干粮早就没有了,已经处于极度饥饿、疲惫的状态,随时会有生命的危险,但小红军认为自己年轻,宁愿挨饿受冻,甚至牺牲也不愿拖累别人。
5、此时此刻,你想对小红军说些什么呢?
6、让我们带着无比崇敬的心情朗读全文。
七、学习生字。
1、同桌互相读准生字,讨论每个生字的写法。
2、出示生字卡片,全班齐读。讨论如何记住每个生字,并独立组两个词。
(说明:生字词的学习也是中年级教学的一个重点,但应教给方法,强调自主学习。)
八、作业。
今年是纪念长征胜利七十周年,我们也应该以自己的方式庆祝一下。课后去准备与长征有关的故事,下节课开一个“长征故事会”。
教学计划 篇3
教学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美术第十一册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提高同学的绘画表示能力和设计制作能力。
2、运用已学过的美术知识进行综合练习。
3、培养同学协作学习能力。
教学重点:
引导同学运用学过的美术知识设计一幅贴近生活的.招贴画。
教学准备:
1、教师收集一些优秀作品和范作。
2、同学准备各项绘画资料。
教学过程:
一、欣赏导入,揭题。
1、同学们,看看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展示电影海报)
2看完后,这些作品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3你还看过什么样的海报?(欣赏图片)
4我们可以在什么地方看到它们?
5、揭示课题:其实,海报也叫做招贴画。它一般贴在人口流动较多,较快的地方,用来吸引他人的一种设计。这就是今天学习内容《招贴设计》。(板书课题)
一、运用设计。
1、生活中什么地方需要用到了招贴设计?
学校里也经常出现把一种信息传送给大家,如文艺演出、运动会、展览会、各类活动通知等。
2、示范。
(1)假如学校下周要举行美术作业展,想想怎么设计才干吸引更多的人?
(2)四人小组交流。
(3)示范。
二、探究、发现。
1、你觉得招贴设计是用什么“招引大家”?
(1)小组讨论、汇报。(板书)
2对比发现:观察,比一比,哪张作品更好?
3、同学自由组合,合作设计。
以学校生活为题设计一张招贴画。
教师巡视指导。
三、作业交流评价。
1、展示作业,说说自身的创意。
2、评评他人的作品,提提意见。
3、教师评价。
四、课后拓展。
可以继续完善你们的作业,让它变得更棒。
五、收拾与整理。
教学计划 篇4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通过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经典著作的学习和研究,系统掌握国内外学术界马克思主义哲学经典著作的研究状况,深入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经典著作研究成果,及时获取最新的研究信息,以推动学术研究的发展,进一步提高博士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
二、学习时间 20xx年3-6月
三、教学方法
讲授与研讨相结合,以所开讲题为中心,教师进行必要的讲授,学生围绕教师讲授的基本内容和提供的研讨题目,在事先认真准备的基础上进行研讨,做到教学相长、学学相长,加深对本学科经典著作的认识和理解。
四、教学内容(见课表) 五、考核方法
课程结束后,每个学员提供一篇与本课程有关的5000字左右的学术论文,题目自拟,要求所撰论文具有独到见解和较高学术水平,争取在有影响的刊物上发表。
哲学教研部
中央党校20xx级博士研究生课表
(20xx年1月)
中央党校20xx级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博士研究生 《马克思主义哲学前沿问题研究》教学计划
(20xx年 1月)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导,通过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前沿问题的学习和研究,系统掌握国内外学术界对本学科前沿问题的研究状况,深入了解本学科研究的重点、难点、热点、进展及成果,及时获取最新的研究信息,以推动学术研究的发展,进一步提高博士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
二、教学时间 20xx年3-6月 三、教学方法
讲授与研讨相结合,以所开讲题为中心,教师作必要讲授,学生围绕教师讲授的基本内容和提供的研讨题目,在事先认真准备的基础上进行研讨,做到教学相长、学学相长,加深对本学科前沿问题的认识和理解。
四、教学内容(见课表) 五、考核方法
课程结束后,每个学员提供一篇与本课程有关的5000字左右的学术论文,题目自拟,要求所撰论文具有独到见解,能够达到较高学术水平,争取在有影响的刊物上发表。
教学计划 篇5
《吆喝》选自八下第四单元第三课。本单元编者的主体是“感受民俗”,提出“民俗是人类文明积淀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关注民俗可以了解民生和民间文化。”作者萧乾还在《北京城杂忆要旨》中提到:“我写《北京城杂忆》不是知识性的。我是站在今天和昨天,新的和旧的北京之间,以抚今追昔的心情,来书写我的一些怀念和感触。”还写到:“我有的只是一支秃笔,但我要用它唤回北京市民的荣誉感,唤回东方人的尊严。”作者是为市民换回荣誉感和尊严。萧乾不吝惜笔墨,为旧北京小商贩的吆喝作了细致描绘,其用意还在对底层平民生活进行一次全景的展示,表达了对底层的小人物生活的关注和肯定。 对于“不登大雅之堂”的普通小人物的日常琐事,作者盛赞它灵性和诗意的美感,让我们认识到每一个人都充满了对美好生活的渴望与憧憬。在作者眼里这些市井生活是和我们生命血肉相连的丰厚滋养,我们心中应该有他们底层的劳动生活应获得被尊敬的荣誉感。
基于此,我设想学生由浅入深地品读吆喝,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对重点字词反复诵读、体会、想象,感受老北京热闹喧哗的市井风情,感受吆喝作为民俗文化的艺术魅力,感受吆喝人艰难困窘的生活处境,感受吆喝人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学习本文,让学生意识到,阅读时需抓住关键字词,结合生活体验,感受文本背后的情感,关注像吆喝一样正在消逝或已经消逝的民俗文化,追寻民俗背后的真实人生。
学习目标:
1、了解吆喝形式多样、贴切生活、注重声调唱腔的特点。
2、通过品味关键字词,结合生活体验,体悟吆喝人的生存状态和人生境界。
3、感受作者深厚的人文情怀和深广的历史视野。
学习重点:
了解吆喝形式多样、贴切生活、注重声调唱腔的特点;掌握品味关键字词的阅读方法。
学习难点:
体悟吆喝人的生存状态和人生境界,感受作者深厚的人文情怀和深广的历史视野。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步骤:
一、字词落实。
(PPT) 乾qián 徕lái 钳qián 铉xuàn
囿yòu 饽饽bōbo 钹bó
秫秸shújie秆 荸荠bíqí
形声字:囿 (字音、义、形)
二、初读想象
自由大声朗读课文。
1、找出有关吆喝的物品?
2、感受老北京的印象?(想象)
预设:热闹、喧嚣、人来人往、生活便捷等。
小结:读吆喝,就是读老北京的“市井生活”。
三、再读品味
1、品读吆喝,说说“吆喝有什么特点”?
(PPT)行好的——老爷——太(哎)太,有那剩饭——剩菜——赏我点吃吧!
喝了蜜的大柿子。
葫芦儿——冰塔儿。
小玩意儿赛活的。
蒸而又炸呀,油儿又白搭。面的包儿来,西葫芦的馅儿啊,蒸儿又炸。
萝卜赛过梨。
老太太(那个)真行好,给个饽饽吃不了。东屋里瞧(那个)西屋里看,没有饽饽赏碗饭。
预设:表现形式多样(比喻、拟人、夸张等)
内容贴切生活(地方特色、通俗易懂)
注重声调唱腔音韵
2、音频播放,真实感受老北京的吆喝。
小结:诱人的吆喝词,动听的吆喝调,令人拍案叫绝。这些都是靠吆喝人的智慧创造的,他们宛如一群艺术家。在作者看来,在我们看来,这听吆喝就是在欣赏“声乐艺术”。
四、跳读体会
去掉前三段,批注式阅读文本。
1、吆喝人的生存状态怎么样?
(提示:抓住环境、外貌描写,时间词,修饰词,吆喝词,正面或侧面)
工作环境恶劣:上学时鼻涕眼泪总冻成冰……
工作时间早晚四季:一年四季不论刮风下雨,胡同里从早到晚叫卖声没个停……
工作艰辛:大冷天背了一具沉甸甸的留声机和半箱唱片
收入微薄:冰棍儿——三分嘞
工作种类低下:“拍花子的”(人格受到侮蔑)
小结:生活在底层的'小商贩,起早贪黑,肩挑背扛,走街串巷,无非是为了微薄的收入来维持生计,这种最基本的生存方式还招来人格的侮辱。读吆喝,体会到了吆喝人艰难困窘的生活处境。
五、研读体悟
深入思考:这群靠不体面的叫卖来维持生计的小商贩,他们的生活如微薄的收入一样“卑微”吗?(矛盾中展开)
(PPT)至今我还记得一个乞丐叫得多么凄厉动人。他几乎全部用颤音。先挑高了嗓子喊“行好的——老爷——太(哎)太”,过好一会儿,(好像饿得接不上气儿啦),才接下去用低音喊:“有那剩饭——剩菜——赏我点儿吃吧!
甚至有的乞丐也油嘴滑舌地编起快板:“老太太(那个)真行好,给个饽饽吃不了。东屋里瞧(那么)西屋里看,没有饽饽赏碗饭。”
(品味关键字词,通过合理想象,创设情境,把今昔乞丐进行对比)
生活没有着落,但却不因困穷和“低贱”而逝去诗意面对生活的权利,积极乐观地谋求生存,不卑不亢。
买馄饨的:馄饨不但当面煮,还讲究现吃现包,讲究皮儿要薄,馅儿要大。
用真诚的服务态度,让顾客放心、称心,总之让顾客对馄饨充满热心。
可那时小贩都想卖弄一下嗓门儿,所以有的买柿子的不但词儿变得热闹,还卖弄一同唱腔。
“卖弄”的意思是有意显示、炫耀。可以想象买柿子的脸上流露的得意之笑。面对艰辛生活的自娱自乐,自得其乐。
卖山里红(山楂)的靠戏剧性来吸引人,“就剩两挂啦”,其实,他身上挂满了那用绳串起的紫红色果子。
语气间像是五分的减成三分了,其实就是三分一根儿,可见这种带戏剧性的叫卖艺术并没失传。
以“戏剧性”谋生的小商贩,绞尽脑汁谋求着生计的同时,给人一种幽默机智的感受,让人微笑地窥视到他们积极的人生心态。
小结:这群老北京的小商贩,他们的生活就如吆喝一样有滋有味,有腔有调。处境再难,也不失了生意人的本分。读吆喝,我们体悟到了自信豁达的人生态度。
总结: “一群生活处境艰难困窘的人们,用他们像音乐一样动听的人生态度,组成了老北京的市井风情”。这也许就是作者萧乾的怀念和感触吧?
萧乾曾在《北京城杂忆要旨》中提到:我有的只是一支秃笔,但我要用它来唤回北京市民的荣誉感(板书),唤回东方人的尊严(板书)。
我们感谢萧乾这支美丽的秃笔,让我们感受到这群底层小人物真真实实的生存状态,让我们认识到每一个人都充满了对美好生活的渴望与憧憬。我们尊重,乃至敬畏这群人,这种尊重是北京人的荣誉,我们东方人的尊严。
读吆喝,我们不仅了解了吆喝本身的特点,更是通过对字词的品味,结合体验,读到了吆喝背后的人性美。
板书:
吆喝
市井生活声乐艺术
生活处境人生态度
荣誉感尊严
教学计划 篇6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社会方方面面。学校开展“五心”教育,开展体验教育,实践育人,从而不断增强未成年人以忠孝、仁爱、诚信为核心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道德观。
一、把忠心献给祖国,巩固爱国爱家情感。
心中有祖国,赤胆献忠心,爱祖国是中华儿女一种自然而朴素的情感。
“把忠心献给祖国”,就是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把忠于祖国、忠于党和忠于人民统一起来,服从服务于和谐发展这个大局。
二、把孝心献给父母,倡导敬老敬亲美德。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孝敬父母和长辈不仅是儒家伦理思想的核心,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把孝心献给父母”,就是以尊老爱幼为核心,弘扬高尚家庭美德,培养夫妻爱情、长幼亲情、邻里友情,让每一个家庭充满生机和活力。
三、把诚心献给他人,树立诚信道德意识。
“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诚信是道德建设的根本,也是非常宝贵的资源。“把诚心献给他人”,就是以诚实守信为核心,弘扬诚
实做人、信誉待人的高尚情操,加强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个人诚信建设,增强全社会诚实守信意识。
四、把爱心献给社会,形成助人为乐风尚。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把爱心献给社会”,就是以集体主义为核心,弘扬助人为乐、与人为善的良好风尚,营造扶贫济困、礼让宽容的人际关系,树立热爱劳动人民,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不断增强服务社会、奉献社会的责任意识。
五、把信心留给自己,塑造能行能干信念。
信心是事业成功的奠基石。“把信心留给自己”,就是以自信自强为核心,在全社会弘扬自信、自强、自立的个性意识,突出我能我行的时代特征。
“五心”教育:社会和谐添动力。
实践表明,开展“五心”教育不仅是当前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好形式,而且为社会和谐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开展“五心”教育,是和谐社会道德规范的内在要求。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全面提高人的思想道德素质,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和精神基石。开展“五心”教育,是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形式。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贵和”的伦理道德思想深深植根于人民群众的现实生活,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开展“五心”教育,更有利于弘扬“行善积德”、“尊师重道”、“厚德载物”等中华传统文化和美德,更有利于挖掘地方传统文化精华,更能发挥其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积极作用,使人们在接受传统文化教育中得到熏陶。
【教学计划】相关文章:
教学计划06-30
教学计划10-31
儿歌的教学计划 中班儿歌教学计划04-01
优秀教学计划09-11
学年教学计划08-17
暑期教学计划12-11
大班教学计划10-01
关于教学计划03-22
日语教学计划11-07
中班教学计划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