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计划

时间:2024-11-30 15:09:58 教学计划 我要投稿

有关教学计划模板锦集8篇

  时间过得真快,总在不经意间流逝,我们的工作同时也在不断更新迭代中,请一起努力,写一份计划吧。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计划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教学计划8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有关教学计划模板锦集8篇

教学计划 篇1

  教学目标:

  1. 学会本课9个生字和由这些字组成的词语及由熟字组成的新词。

  2.能读课文,想想每个自然段的内容,把各段连起来,理解课文内容。

  3.从小蝌蚪找妈妈的过程中,使学生了解青蛙在生长过程中的几次形体变化,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4.知道青蛙是捕捉害虫的能手,教育学生要保护青蛙。

  5.能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让学生认识蝌蚪和青蛙,了解青蛙的生长过程以及它在不同阶段的形体变化,知道它对农作物有好处,是我们捉害虫的好帮手。

  教学难点:懂得应保护青蛙,并能向他人宣传保护青蛙的道理。

  教学准备

  1.“小蝌蚪、长出前腿的蝌蚪、长出后腿的蝌蚪、尾巴变短的蝌蚪、青蛙”小图片。

  2.幻灯片。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从小蝌蚪找妈妈的过程中,使学生了解青蛙在生长过程中的几次形体变化。

  (二)知道青蛙是捕捉害虫的能手,要保护青蛙。

  (三)能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青蛙在生长过程中形体上的几次变化。

  三、教学过程

  (一)以故事引出课题。

  1.一只青蛙在茂密的水草中产下了许多卵,卵一天天地长大,长出来大脑袋、黑身子、长尾巴。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小蝌蚪)

  对:小蝌蚪的妈妈是谁?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课文《小蝌蚪找妈妈》。

  板书课题:

  1小蝌蚪找妈妈

  齐读课题。

  2.学生自己设教学目标。

  问:从课题你知道什么?

  学课文你想知道什么?

  3.师归纳教学目标。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和小蝌蚪找它们的妈妈去。通过学习,我们要知道小蝌蚪找了几次妈妈,在找的过程中它的形体有什么变化。学习把各自然段的意思连起来想;初步理解课文内容。同学们还要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

  (二)讲授新课。

  老师配乐范读课文。

  思考:

  1.小蝌蚪找了几次才找到妈妈?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2.它们都找到了谁?

  读后学生回答:小蝌蚪找了三次才找到妈妈。它们找到了:鲤鱼、乌龟、青蛙。过渡: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5段)请你们用最快的速度在自然段前标出序号。

  (三)看图逐段学习理解。

  1.观察第一幅图,说图意。

  这幅图画的是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

  (这幅图画的是小蝌蚪在水里快活地游玩。)

  哪个自然段是写这幅图的?

  (课文第一自然段。)

  2.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2)小蝌蚪长的什么样?

  贴出小蝌蚪的图片。

  板书:大、黑、长长

  它们在水里怎么游呀?

  快活、高兴。

  你觉得小蝌蚪长得怎么样?

  (我觉得小蝌蚪长得很可爱。)

  (3)指导朗读。

  小蝌蚪长得这么可爱,在水里那么快乐活泼,我们读这一段就应该读出它们可爱、活泼的语气来。

  试读、指名读、齐读。

  过渡:可爱的小蝌蚪在池塘里快活地游来游去,它们都在想:我们的妈妈在哪?要跟妈妈学点本领那该多好啊!于是它们下决心找到妈妈,它们是怎样找妈妈的呢?找妈妈的过程中它们自己有什么变化?我们学习第2自然段。

  3.学习第2自然段。

  (1)出示学习方法:读,想,说。

  想:

  1.小蝌蚪有什么变化?

  2.小蝌蚪看见谁?告诉了它们什么?

  说:

  什么样的小蝌蚪?看见了什么?知道了什么?

  (2)小声读第2自然段。

  贴出长出两条后腿的小蝌蚪图。

  (3)投影:

  ①看清小蝌蚪长出的两条后腿在什么位置。

  ②迎上去:面对面过去。

  ③观察小蝌蚪,迎上去时是什么心情?(着急的心情)

  ④我们读小蝌蚪说的话就应该读出它们着急的心情。

  指名读、女生读。

  ⑤我们再观察鲤鱼妈妈回答它们的'话是什么语气?(和蔼、可亲)那么我们就用和蔼的语气来读鲤鱼妈妈说的话。分小组分角色试读,请两组分角色朗读。

  ⑥小结:学习第2自然段时,我们是先读再想这两步来理解内容,最后说出了这段的主要内容。下面,我们继续用这种方法学习第3自然段。

  4.学习第3自然段。

  (1)小声读第3自然段。

  边读、边想。

  (2)看投影,观察小蝌蚪前腿的位置。

  贴出长出两条前腿的小蝌蚪的图。

  演示:追上去。

  (3)小蝌蚪连忙追上去叫妈妈什么心情?(高兴。)他们怎么叫的?谁试着读一读。

  (4)乌龟是小蝌蚪的妈妈吗?那为什么叫它妈妈?

  (5)乌龟怎样回答小蝌蚪的?(笑着说。)

  (6)有语气地读第3自然段。

  (7)这段主要讲什么?

  (又长出了两条前腿的小蝌蚪,错以乌龟为妈妈,从乌龟的话中,小蝌蚪又知道了它妈妈长得什么样。)

  过渡:小蝌蚪知道妈妈长得什么样,他们又继续往前找,这回找到妈妈没有?我们学习第4自然段。

  5.学习第4自然段。

  (1)请同学们自己小声读这段,并找出问题的答案。

  (2)指名汇报。

  (尾巴变短的小蝌蚪。看见荷叶上蹲着一只大青蛙,披着碧绿的衣裳,露着雪白的肚皮,鼓着一对大眼睛。知道这就是自己的妈妈。)

  小蝌蚪终于找到了青蛙妈妈,青蛙妈妈是怎么说的?从它的话里,你们知道了什么?

  做书后练习题2。(投影)

  填空:

  小蝌蚪先长出两条________,过了几天,长出两条________,又过了几天,________变短了,成了________。

教学计划 篇2

  教学目标

  1.了解校园里各种树的有关知识,以及树木对人类的生存环境所起的重要作用。欣赏以树木为主题的绘画作品,培养学生善于观察自己身边熟悉的事物,加强对身边环境的认识和了解,增强环保意识。

  2.能在教师的指导下,找出树的不同特点,并尝试用不同的绘画方法,来表现树的不同特征。

  3.培养学生观察的自觉性,养成观察比较的习惯。树立环保意识,培养学生热爱校园、热爱家乡、热爱自然的思想情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了解树木的不同种类、不同作用、不同生长特点以及树木与人类密切的关系,加深对树的认识和对环保重要性的认识,尝试用绘画的形式表现身边的树。 难点:通过树的外形特征来表现不同的树。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搜集有关树的图片和资料,蜡笔和水彩笔

  教师:课件

  教学过程

  一、认识树

  1.游戏导入,揭示课题

  歌曲《大树妈妈》做为背景音乐

  我们先来做个小游戏,请同学们边听老师的讲故事边做动作。

  “我是一棵种子,春天到了,风来了雨来了,我长出了小芽露出了小脑袋,一天天过去了,我又长出了枝条,长出了叶子,越长越高,我变成了什么?”(一棵大树)

  对,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身边的树。——出示课题

  先请小树们入座

  2.树在我们的身边随处可见,说说你在哪里看到过树?叫什么名称?

  3.我们的身边为什么要种树?有什么用?(绿化环境 要保护树木)

  4.我们校园里有哪些树,你能说出它的名称和特点吗?(课件展示校园里的树)

  二、比较树的不同点

  1.认识树的结构

  树的全身都是宝,你知道树由哪几部分组成?(树干、树冠——树枝 树叶)

  2.认识树的不同点

  (课件展示各种树的'图片)

  树的种类很多,姿态也各不相同,你能看出它有哪些不同吗?比比谁能把所有的不同都找出来。

  ①树的外形不同

  ②树的生长特点不同

  ③树叶的形状不同

  ④树干的花纹不同

  分组讨论:这些树的不同点分别有哪些具体的形态呢?请你们根据桌上的表格和图片进行讨论,并把讨论结果填写在表格内

  3.分组交流,教师概括总结

  展示学生的讨论结果。

  三、学习树的不同表现方式

  1.教师演示

  ①画树我们要从树的外形画起(树干——树枝——树叶)

  ②这两棵树哪棵更喜欢,为什么?(树干、树叶上有线条画的花纹漂亮)

  2.欣赏小朋友的画

  我们小朋友也可以用自己的方式来表现美丽的树,看看这里的小朋友是用什么方法画的?(课件展示学生作品)

  线描作品比较(可以画同一种树或不同的树,画整棵树或树的一部分)

  色彩比较(可以单色或彩色的,用水彩笔或蜡笔)

  构图比较(一直排的、前后重叠的)

  表现手法(线条可以写实,也可以概括、夸张)。

  四、学生作业

  下面请同学们也来画画你身边的树,想想你画什么树有什么特点,用什么方法画,想好的同学请直接拿起彩笔作画。

  五、作业展评

  1.评特色奖、佳作奖

  这么多美丽的画,你选哪一幅为特色之星或佳作之星呢,我们手中的红花代表特色奖,黄花代表佳作奖,把它贴在你最喜欢的图画下面。

  2.说说你投了谁的票,为什么?

  六、拓展

  1.欣赏画家的画

  树是那样的千姿百态,你知道画家们是怎样表现树的吗?让我们来欣赏一下。 (课件展示国画 水粉 油画)

  2.欣赏《白杨树》说说感受

  3.学了这一课你有什么感想?

  七、 板书

  认识身边的树

  组成树干树冠(树枝树叶) 不同树干的花纹

  树叶的形状

  树的外形

  树的生长特点

教学计划 篇3

  指导思想:

  “小班化教学”这种形式的产生顺应了素质教育的需要,它为学生提供了相对平等的受教育氛围,让受教育者能比较充分地享受教育资源。其具体内涵是:在班容量意义上,每班学额数最多不超过36人,平均每班配备约3.5名教师,师生比控制在1∶10以内,这样既可以充分地发挥班级人数少的优势,又可以使每班具有一定的人气规模,营造一个合适的教学氛围。

  在教室环境上,“小班教育”则更注重实用而富有个性化,在形式上做到了因人而宜,因课而宜,因内容而宜,灵活多变,不入俗套。在教学评价上,“小班”教学评价则在对学生自我学习能力的评价上有更广阔的领域,更注重学生各方面能力的综合体现,同时“小班”教学评价又贯穿了将合作能力置于知识教学过程中这样一种先进的教学理念。

【教学计划】相关文章:

教学计划06-30

教学计划10-31

儿歌的教学计划 中班儿歌教学计划04-01

优秀教学计划09-11

学年教学计划08-17

暑期教学计划12-11

大班教学计划10-01

关于教学计划03-22

日语教学计划11-07

中班教学计划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