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一比》教学反思

时间:2023-04-07 09:07:45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比一比》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到岗不久的人民教师,课堂教学是我们的任务之一,在写教学反思的时候可以反思自己的教学失误,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比一比》教学反思,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比一比》教学反思

  《比一比》教学反思 篇1

  《比一比》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生活中的大数》中的第3节内容。本节课的重点是理解并掌握三位数和四位数的大小比较方法。知识不算难,孩子们在生活当中接触的比较多,一般来说是会比较的,主要任务是把学生的知识从生活层面提升到数学的层面。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在本节课中,我利用“喜羊羊和灰太狼写数比赛”来激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并从中学习探究知识。通过喜羊羊和灰太狼三个回合的比赛使学生探究并掌握了“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的学习要点。

  对于小学生,尤其是低段的学生,比较适合创设孩子们感兴趣的情境,以激发他们学习主动性的方式。因此在整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创设学生非常感兴趣的情境,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原有的知识基础.让他们借助旧知识和已掌握的方法进行迁移应用,主动获取新知,自主发现、总结比较大小的方法。在学生感兴趣的情景中让学生深刻地体悟到“数的大小”与“位数”的关系,以及“高位”的决定性作用。学生在每一回合比赛中感悟并总结出比较万以内数大小的方法,真正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同时本节课为了巩固万以内数的比较方法,我还设计了有层次的练习题,以巩固万以内数的比较方法。首先我设计了“游览风景胜地”的情境让学生练习两个数之间比大小,紧接着安排了6个数之间比大小,引导学生在进行比较大小之前可以先进行分类。然后设计了填空题:5□7<523 706>□01 32□>325这样在巩固了全班的基础上,使每个程度的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最后我设计了游戏“购物街,猜价格”。通过游戏,学生不仅中巩固了本节课的知识点,还保持了学习热情,学习气氛高涨。

  当然本节课可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

  1、在课堂中,学生的数学语言还不是很规范,日后还是要加强数学语言的规范性。

  2、学生回答问题时,没有及时纠正学生出现的错误。

  3、教学时心太急,怕耽误时间,没有充分的让学生动口说,给予式的讲解有点多。

  4、教学时激情不够,没有完全融入到课堂。

  《比一比》教学反思 篇2

  本次教学内容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中的第三课。本节课的内容是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数的大小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学生有一定的生活经历和大数的学习基础。本节课力求把学生以往对万以内大数比较方法的分散的、不规范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科学的、规范的理性认识,结合情境先教学“四位数与三位数的比较”,再教学“两个四位数的比较”,最后进行“两个最高位相同的四位数的比较”。由浅入深地探究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接着,教材又通过“比一比”、“想一想”、“猜一猜”等活动进一步巩固比较大数的方法。最后,教材安排了一些具有操作性、开放性的活动为学生提供积极思考和相互交流的空间。学生在探究与活动中学习和提升知识。反思本课教学,有以下几个成功之处:

  1.从旧知的基础上引出新知。通过9○23 100○63 54○52的复习,再提问:你能说说百以内的数是怎样比较大小的吗?这样很自然的过度到万以数的大小比较。

  2.在情境图上也作了巧妙的处理,如:这台饮水机的价钱是由1个千、1个百和8个十组成,从而让学生猜出这台饮水机的价格。这样的`处理又一次复习了第四单元的生活中的大数。在学习主题图部分,学生能从生活经验中很快地说出1180大于990,我没有让学生说出具体的比较方法,而是

  先进行一个小练,如2150○965 5000○68等,通过练习、观察、比较,再学生总结,这样的教学方法,学生掌握得比较深刻,数位多的那个数就大学生掌握得比较到位。

  3.学生的知识和能力的获得都是在教师的激励的指导下,通过自己的内化活动来实现的,而要完成真正意义上的内化,学生的学习过程,必须是主动获取,主动发展的教学活动化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创设游戏情境,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原有的知识基础.让他们借助旧知识和已掌握的方法进行迁移应用,主动获取新知,自主发现、总结比较大小的方法。在游戏中让学生深刻地体悟到“数的大小”与“数位”的关系,以及“高位”的决定性作用。学生在一次次轻松中感悟并总结出比较万以内数大小的方法,真正体现“在玩中学,在乐中悟”。

  4.通过出示四座名山的海拔高度,增强了学生的爱国热情。并且通过比较四座大山的海拔高度进而巩固了“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的学习要点。

  5.通过有层次的练习,让每个程度的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如在最后的练习中,我设计了一道小窗后面躲着谁?526﹤52□ 1000﹥□99 40÷5﹥□﹢4 在巩固了学生的基础上,能让优生有一个发展的空间。

  当然,本节课也有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1、在教学过程中,当孩子的学习思路与教师原有的教学设计不符时,

  教师不应牵着孩子的鼻子走。而是应相信学生,理解学生。让学生在比较中感悟,在辩论中形成表象。写在备课上的教案是死的,只有在课堂上动态生成的教案才是活的。在我上"比一比"一课中有了更深的认识。

  《比一比》教学反思 篇3

  【教学片段】

  一、创设情境,自编童谣

  咱们在农家小院玩得都很开心,现在该回家了,让我们跟它们一一说再见吧。

  先跟水果宝宝再见吧。

  学生:苹果,再见……

  再跟动物朋友说再见吧。

  学生:黄牛,再见……

  这时,一群小动物到村外去玩刚回来,它们焦急地说:“小朋友别走,我们也要玩比一比的游戏。”请你们闭上眼睛猜猜它们是谁?

  出示情境图及小羊的叫声 。

  你能帮帮它们吗?小组合作编童谣。

  二、小组合作,说说演演

  1、我们小组跟小羊、小猫、小鸟一起玩比大小的游戏,请看……

  2、我们小组跟小羊、黄牛、鸭子一起玩比多少的游戏,请看……

  3、我们小组还邀请了小马、小狗一起玩比高矮的游戏……

  三、指导书写,巩固字形

  动物朋友们在一起玩得真高兴,我们要带“牛、羊、少、小”四个字宝宝回家做客,大家可要记住它们的样子。

  课件展示动态笔顺书写,学生书空。

  【教学反思】

  这一课要求书写的`字中出现了课文中没有的“羊”字,因而我在学课文和指导书写中创设了这样一个编童谣的情境,使学生整节课在童话般的世界里畅游,在编童谣时,我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创造性,没有让他们浅尝即止,学生表现出的创新让我惊叹折服。

  《比一比》教学反思 篇4

  一、围绕题目,创设情境。

  一开始我就出示了课文插图,并对学生说今天我们来玩一个游戏,游戏的名字叫做比一比,在玩游戏之前,我们先去老师的好朋友小明家看看,邀请小明和我们一起做游戏好不好?接着让学生观察图片说一说他们看到了什么。这样既激发了他们的兴趣,也揭示了这一课的主题。

  二、识字是这一课的重点,所以在识字这一部分我采取了多种形式。

  1、自主识字:让学生生自己根据拼音读一下,把自己不认识的的字找出来。

  2、联系旧知:将学习的汉字偏旁与学过的字相联系,让学生既能巩固学过的生字又能提高对新字的接受力。

  3、做游戏:在检验学生的识字情况时,我采取了摘星星的游戏方式,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

  三、看图读词语。

  一年级的学生对图片要比对文字敏感,所以在这一环节我准备了很多图片,让他们在看图的过程中学习新的'字。在这个环节中,我让学生自由读、分队读、齐读、男女生读,让学生在读中产生乐趣。

  四、教写生字。

  这一环节主要就是在黑板上用田字格教写生字。知道学生正确的书写。

  以上是我本次公开课的教学过程,听了各位老师的点评后,结合自己上课时的感受我总结了一下几点学要改进的地方:

  1、在引导看图上要注意让学生跟着老师的要求来,并让学生用完整的句子说。

  2、在识字教学上方法比较单一,在以后的教学中应该逐步教会学生用加一加、减一减等多种形式识记。

  3、在教写生字的过程中应注意形近字的比较与区分,注意字的结构与笔顺,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并带领学生多写几遍,还要教会学生组词。

  《比一比》教学反思 篇5

  《比一比》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生活中的大数》中的第4课内容。本节课的重点是理解并掌握三位数和四位数的大小比较方法。知识不算难,孩子们在生活当中接触的比较多,一般来说是会比较的,主要任务是把学生的知识从生活层面提升到数学的层面,特别是在数学语言方面。在课堂中,学生的数学语言还不是很规范,日后还是要加强数学语言的规范性。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课一开始,我利用“走进祖国的名山”来激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并从中学习探究知识。通过出示四座名山的海拔高度,增强了学生的爱国热情。并且通过比较四座大山的海拔高度进而探究了“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的学习要点。 学生的知识和能力的获得都是在教师的激励的指导下,通过自己的内化活动来实现的,而要完成真正意义上的内化,学生的学习过程,必须是主动获取,主动发展的教学活动化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创设游戏情境,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原有的知识基础.让他们借助旧知识和已掌握的.方法进行迁移应用,主动获取新知,自主发现、总结比较大小的方法。在游戏中让学生深刻地体悟到“数的大小”与“数位”的关系,以及“高位”的决定性作用。学生在一次次轻松中感悟并总结出比较万以内数大小的方法,真正体现“在玩中学,在乐中悟”。 中间环节,我设计了多样的练习题,巩固万以内数的比较方法。

  对于小学生,由其是低段的学生,最喜欢游戏学习方式。所以设

  计了“排一排”、“考眼力”,“想一想”“比一比”等一系列巩固练习。通过游戏,学生不仅在无意误中巩固了本节课的知识点,还能保持学习热情。通过有层次的练习,让每个程度的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如在最后的练习中,我设计了一道帮小兔过河:5□7<523 706>□01 32□>325在巩固了全班的基础上,能让优生有一个发展的空间。

  本节课老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尽量少地进行给予式的讲解。学生能够自己研究明白的教师绝对不讲,从而把宝贵的课堂真正变为学生主动学、研究来自感悟和体验的地方。学生活动多,动脑、动口说、动情感受、领悟、体验的时间多,机会多,即锻炼多。并抓重点题型进行练习。

  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支需要被点燃的火把。”教师的责任就是点燃火把,让它燃烧。学生应该是能发光的灯,而不是存储燃料的瓶。教师不应该做学生思维的保姆,而要让知识成为学生自己思考的果实。课堂只有坚持“少讲多学重练”,才充满生机和活力。教育才显示它的生命力。

  《比一比》教学反思 篇6

  《比一比》是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生活中的大数》中的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百以内数的大小比较以及万以内的读写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反思本课教学,有以下几个成功之处:

  1、从旧知的基础上引出新知。通过9○23 100○63 54○52的复习,再提问:你能说说百以内的数是怎样比较大小的吗?这样很自然的过度到万以数的大小比较。

  2、在情境图上也作了巧妙的处理,如:这台饮水机的价钱是由1个千、1个百和8个十组成,从而让学生猜出这台饮水机的价格。这样的处理又一次复习了第四单元的生活中的大数。在学习主题图部分,学生能从生活经验中很快地说出1180大于990,我没有主学生说出具体的比较方法,而是先进行一个小练,如2150○965 5000○68等,通过练习、观察、比较,再学生总结,这样的教学方法,学生掌握得比较深刻,数位多的那个数就大学生掌握得比较到位。

  2、学生的知识和能力的获得都是在教师的激励的指导下,通过自己的内化活动来实现的,而要完成真正意义上的内化,学生的学习过程,必须是主动获取,主动发展的教学活动化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创设游戏情境,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原有的知识基础.让他们借助旧知识和已掌握的方法进行迁移应用,主动获取新知,自主发现、总结比较大小的方法。在游戏中让学生深刻地体悟到“数的大小”与“数位”的关系,以及“高位”的决定性作用。学生在一次次轻松中感悟并总结出比较万以内数大小的方法,真正体现“在玩中学,在乐中悟”。

  3、通过出示四座名山的海拔高度,增强了学生的爱国热情。并且通过比较四座大山的海拔高度进而巩固了“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的学习要点。

  4、通过有层次的练习,让每个程度的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如在最后的练习中,我设计了一道小窗后面躲着谁?526﹤52□ 1000﹥□99 40÷5﹥□﹢4在巩固了生班的基础上,能让优生有一个发展的空间。

  当然,本节课也有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1、在教学过程中,当孩子的学习思路与教师原有的教学设计不符时,教师不应牵着孩子的鼻子走。而是应相信学生,理解学生。让学生在比较中感悟,在辩论中形成表象。写在备课上的教案是死的,只有在课堂上动态生成的教案才是活的。在我上"比一比"一课中有了更深的认识。

  《比一比》教学反思 篇7

  本节课教学比较物体的多少、长短、高矮、轻重,让学生初步感受比较的数学方法。课堂上利用了实物投影,呈现果树、小兔子、木头、石凳,以及小兔子搬砖、铅笔、学生等景物和场面,提出了比较谁比谁多、哪个人高、哪个长等问题,让学生在图中找一找、比一比。学生在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一些高矮的经验,一般他们都会进行直接判断。教学中,我充分利用教学资源,组织了一个个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发现和解决问题,获得成功的体验。反思如下:

  (一)联系实际生活,探索比的方法,巩固比的技能。

  当学生学会了比长短、高矮后,联系生活经验,说说、比比身边的`事物,以四人小组讨论的方式展开,合作交流。增强了学生之间的交流,并在交流成果中,学生不断地体尝成功,欣赏自己的发现,感到“我行”,欣赏本组的发现,感到我们小组棒,看到全班的发现,又会意识到全班同学都很聪明。这样既有助于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又能增强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体验成功的喜悦。

  (二)课堂上组织学生进行了实践活动。

  让同桌两个学生比较自己的铅笔,哪枝长哪枝短,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找几个同学从高到矮排排队。另一种是观察花蜜那,作出判断,画面中有些物体的长短、轻重关系不是十分明显,需要经过简单的推理才能做出判断。

  (三)选孩子喜欢的活动,给孩子质疑的空间。

  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小学生学习的动力。我在这节课的教学中以活动方式激发学兴趣,让学生主动地动手、动脑、动口参与学习。

  《比一比》教学反思 篇8

  上课前,我在整理学习用品的时候,孩子们看到了我准备的测量工具,一阵阵激动,我想,这一定是他们期待的数学课。本节课一节实践活动课,考虑到孩子年龄小,好动并且好奇心强,我由两个比赛引入新课,让孩子感受到,测量长度时,需要选择不同的工具。接下来的测量活动我首先带领孩子认识测量长度的几种工具,比划几种长度标准;接着让孩子小组活动进行测量(一拃、一庹、肩宽、身高、桌子的高、教室的长);最后利用身边熟悉的“单位”表示未知物体的长和高,达到了学习目标。

  在本节课,我发现了孩子的闪光点:在用自己选择的标准表达动物身长和高时,马上想要要用已知的长描述新事物的长,这真是学数学的好方法。但是也出现了小问题:首先,小组活动前,要求讨论选择测量工具,因为孩子没有用过这些工具,对它们不熟悉,导致无法分辨到底该选择哪种工具;其次,在测量桌子的.高时,测量的结果很不符合逻辑,一组孩子不知道读米尺哪边的数据,导致测量桌子的高都是二十多厘米,也没有意识到测量出了问题,充分说明,孩子对物体的长和高没有直观感知;最后,活动反馈时,孩子不知道怎么评价别组的汇报,需要强加锻炼,提高表达意识。

  本节课结束,我深刻的感受到:孩子们真的喜欢动手,我们的教学是否应该再多一些实践活动,多给孩子一些主动权,让孩子们发自肺腑的去探索发现他们想寻找的。

  《比一比》教学反思 篇9

  今天,我们学习了比一比,”比一比”是非常重要的数学思想,比一比教学反思。我们不仅教给孩子知识,更重要的是教给孩子方法、思想。本节课我认认真真的设计教案,仔仔细细制作教具。

  本节课教学比较物体的`多少、长短、高矮、轻重,让学生初步感受比较的数学方法。课堂上利用了实物投影,呈现果树、小兔子、木头、石凳,以及小兔子搬砖、铅笔、学生等景物和场面,提出了比较谁比谁多、哪个人高、哪个长等问题,让学生在图中找一找、比一比,教学反思《比一比教学反思》。

  想想做做安排了两种形式的活动。一种是课堂上组织学生进行了实践活动,让同桌两个学生比较自己的铅笔,哪枝长哪枝短,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找几个同学从高到矮排排队。另一种是通过观察,作出判断,画面中有些物体的长短、轻重关系不是十分明显,需要经过简单的推理才能做出判断。

  同时在课堂上教学活动要师生互动,人人参与,在平等、和谐的气氛中进行。要体现学生的学习不为一时学会,而为一辈子会学;教师的教学不是教会少数,而是带动全体。这节课学生们发言都很积极,由于都是一些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学生比较熟悉,课堂上基本都能够掌握比较的方法,有个别学生有困难的,我下课对其进行了单独的辅导,在辅导后,发现他们也能够掌握方法了。

  《比一比》教学反思 篇10

  《比一比》这篇课文是我为本学期的新教师展开所选的课文。课文主要有三部分,第一部分是一幅美丽的农家小院,温馨生活的情境图,其间有勤快的黄牛、悠闲的花猫,有嬉闹的鸭子、快乐的小鸟,还有酸酸甜甜的杏子、桃子、苹果和红枣。第二部分是词语,第三部分是一则韵文,琅琅上口,通俗易懂,节奏感强,非常适合儿童诵读,在诵读间会传出一种暖暖的情意。本课教学重点是正确认读12个生字,端正书写4个字和知道“多——少”、“大——小”两对反义词。黄牛和猫,苹果和枣比的是大小,一群鸭子和鸟,一堆杏子和桃比的是多少。难点是了解量词“群、颗、堆”的意思。学会正确使用量词。

  在充分了解文本之后,我从课题入手,课堂语言以突出“比一比”为主,如:“比一比,看谁上课最认真,最积极”,“比一比,看谁(哪个小组)把课文读得有准确又流利”,“比一比,看哪组小朋友创编儿歌最多”等,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让学生在比较中学习。此外,我还利用“转播农家小院比赛的赛事为背景”,让学生自己去评一评说一说,谁大谁小,谁多谁少,并让学生以板贴的形式将比赛结果公布在黑板上,增加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整堂课下来学生注意力集中,对学习积极主动。

  一年级的学生对事物的认识是从感性到理性,从具体到抽象。识字教学就要按照这一认识事物的规律,把识字和具体事物联系起来,把识字和学生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所以一开始我就出示课文插图——农家小院,并对孩子们说:“秋天,是一个丰收的季节。踏着秋的气息,看着金黄的庄稼,听着小鸟的鸣叫,闻着水果的芳香,我们走进农家小院,小朋友们,你们看到了什么?”根据孩子们的回答一一出示个别图画对应的名称,然后请孩子们自己根据拼音读正确每个词的字音(自由读),再指名请孩子读词语,检查自学情况,并正音,强调了“黄,杏,苹,红”都是后鼻音,“枣”是平舌音,词语“鸭子、杏子、桃子”读轻声,并交流了识字方法。

  通过先自由读韵文,明白一二两句比的是大小,三四两句比的是多少。整堂课我们都是在比一比的过程中认识了不同的量词,如学习第一句,我先出示一头黄牛和一只猫的图画,让孩子们比一比,说出它们的大小,根据孩子们的'回答出示课文第一句话“一个大,一个小,一头黄牛,一只猫。”然后我又引导孩子们不仅能从图画中看出它们的大小,你还从哪里看出了它们的大小?孩子们马上想到了从量词“头”和“只”上也能看出,因为“头”是用在体型较大的动物上,而用“只”则表示个头较小的动物。紧接着马上进行了拓展:一头()、一只()。在学习第二句,同样我也出示了一群鸭子和一只小鸟的图画请孩子们比一比说一说,孩子们马上说“一群鸭子”,我连忙说:“是呀,许多鸭子在一起就可以说一群鸭子,想一想还可以说一群什么?”孩子们兴致很高,说了一群蜜蜂,一群人,一群羊,一群大雁,一群猪然后我们就进行了总结:一般来说,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动物就可以称作“群”了,动物或人聚在一起,为了方便可以一群一群地数。在学习“一颗枣”时,我们也进行了拓展:一颗(),马上有孩子说“一棵树”,咱们就讨论了“棵”和“颗”的区别,一般来说,凡是比较小的颗粒状的东西,用量词“颗”。在比较杏子和桃子多少的时候,出现了量词“堆”,一堆杏子,我就引导孩子们:数杏子的时候用“堆”数,还有什么东西可以一堆一堆地数?孩子们积累的还不少:一堆木头、一堆苹果、一堆泥土、一堆树叶、一堆花生原来堆指数量多,紧紧的没有规律地叠放在一起,如“一堆土”,顺势学习了生字“堆”,怪不得是提土旁呢!量词“群”和“堆”我们也进行了比较区分,发现可不能互换,“群”一般指许多东西聚在一起,“堆”一般指许多东西叠放在一起。我们还用多种方法朗读了韵文。语文要学以致用,咱们还进行了拓展,也用上比一比的方法,课件出示一群猴子,一只企鹅等图片,让小朋友根据提示来说一说,一边(),一边(),一(),一()。然后又增加了难度,让孩子们说说除了大小、多少,还可以比较什么?在这样的比一比中既积累了语言,又运用了语言,也为模仿儿歌奠定了基础。每次这样的活动安排,都是希望这样有目的、有层次的训练体现了教材的开放性和弹性,可以满足不同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需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激发创新潜能。

  在写字教学中,我也不忘让学生比一比。如“小、少”,问孩子:“你发现了什么?”“小”比“少”多了一个钩,“少”比“小”多了一个撇。在比一比中,学生了解了“小、少”的生字特点,更有利于生字字形的记忆。

  整节课下来,我觉得不足的地方还有不少,比如在课堂最后,由于时间不够,我并没有花过多的时间在生字复现上,只让学生读了一遍就过了,这样其实是没什么效果的,如果时间允许可以再进行开火车读,同桌互读,小老师领读等方式进行巩固。

  《比一比》教学反思 篇11

  今天早上起床的时候,以为是个阴天,料想今天一天必定是天气不好,没想到,太阳眷顾了我们,一下子觉得,整个操场都充满了生机。

  早上第二节课,我上了《比一比》这一课,昨天在备课的时候,考虑到这样几个问题:

  其一,学生的朗读会不会出现问题,读的毫无生气,拖拖沓沓的?

  其二,教案的生字会不会令学生感到很难;

  其三,能不能少用课件,多用文本?由于担心的问题比较多,所以上课之前心里还是没底的。

  上完《比一比》后,看来问题不是我所想象的那么严重,这两节课下来,学生学的不错,而且下课后还意犹味尽的讨论谁大谁小,谁多谁少?第一个问题,学生的朗读不会想象的那么差,现在我上课尽量让学生手脚并用,学生能用动作表演来读,本来学生是非常好动的,但是一加上动作,比如说:一堆杏子,学生就能用动作很好的表现出来,然后再加上语调,看来这个问题不难。第二个问题,其实有时忽略了学生的观察力跟表现力,以为他们还是简单的思维,可是现在的孩子思维真的太快了,有时连自己都跟不上,第三个问题,这个问题是我一直在深思的`问题,孩子的文本问题一直都是很棘手的,很多孩子学不会看书,而单调的翻书看书,学生又注意力不集中,课件又是必不可少的,这节课还是没协调好,看来还得多下功夫才行。

  《比一比》教学反思 篇12

  今天的学习内容是《比一比》,在昨天上了一节《数一数》后,我发现学生的学习习惯是比较差的,所以要想集中他们的注意力,就一定要让他们自己动动手,找一找,比一比,说一说,画一画。因此,我准备了一系列的活动,比如:课刚开始和老师比一比高矮、和同桌背靠背的比高矮等。在做想想做做1时,为了巩固“最长”“最短”的概念。我还组织了学生“找出文具盒中最短的.铅笔”这一活动,孩子们学得很高兴,课堂效率也比较高了。在比轻重时我找了一个天平,请几个学生上台试试比物体的轻重,通过实践,他们发现重的会往下沉,这样通过动手得出的结论,记得也会比较牢。但是最后一个练习有些困难,图上是1个红萝卜的重量和三个黄萝卜的重量差不多,问1个红萝卜和1个黄萝卜哪一个重?我用橡皮来演示,学生大部分比较容易理解。刚开学,要想让学生好好听课,还真得费一番脑筋。

  《比一比》教学反思 篇13

  一、情境的成功运用。

  课一开始,我以学生熟悉而又喜欢的拍球游戏引入,并在比赛中引出怎样判断那组获胜这一问题,一起学生的思考。这一情境的创设为新课的教学做好了铺垫,同时也为求平均数的方法(移多补少法)起到了迁移的作用。学习中学生注意力特别集中,兴趣盎然,各自发表了自己的'意见?然后进行全班交流:有的学生用最多个体进行比较,有的学生用最少个体进行比较,有的用总数进行比较,还有的用求平均数的方法进行比较。对前两种比赛的方法分别用个人成绩和几个人的总成绩进行胜负的比较。由于老师的同情失败队伍,加入第二次拍球比总数时失败一方的队伍,造成输赢之势易也的争论局面,引出求平均数的方法。在争论中学生切实感受到用求平均数的方法来解决这一问题的合理性。我并没有急着让学生讨论或者讲解平均每人拍球个数的含义,而是让学生用移一移,画一画的,或者用计算的方法求出平均数。

  二、概念的建构认知。

  本课的大致知识能力层次如下:认识平均数的意义求平均数应用平均数。整节课由具体到抽象,由模糊到清晰,由平面到立体,多纬度构建主体化的平均数概念。并在讲解方法的同时,不失时机地渗透:平均数处于一组数据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之间,能反映整体水平,但不能代表每个个体的情况。这样一来,学生对平均数这一概念的认识显得更为深刻和全面。

  三、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

  在教学中,我还结合教材内容,遵循学生认知规律,把学生对生活的体验融进课堂,引导学生领悟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发掘现实生活中的数学素材,利用身边有效的数学资源学习数学知识。在我所选取的四个练习,由浅入深,层层深入,所选的内容都与学生生活贴近的题材。使学生真真切切地感受到生活之中有数学

【《比一比》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比一比教学设计02-17

《比一比》教学设计01-29

《识字二比一比》教学设计12-02

《识字二·比一比》教学设计08-24

《比一比》教学设计15篇04-07

《比一比》教案04-01

比一比的教案09-11

比一比教案08-28

《小手比一比》教案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