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音乐教学反思

时间:2023-03-02 16:50:49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课堂音乐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我们的工作之一就是教学,借助教学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们的教学能力,教学反思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课堂音乐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课堂音乐教学反思

课堂音乐教学反思1

  每次走进教室,都能感觉到学生们对音乐的渴望,.我也在想:怎么样才能把每一堂音乐课上好,让学生在繁重的文化课之外也能够找到他们精神与心灵的乐园怎么样才能通过音乐特有的力量来教育学生,使他们的精神境界在这个充满着物欲的时代得到最大程度的升华。

  音乐课是学生们最喜欢上的课,他们热衷于流行歌曲、歌星影星,相反的却是孩子们对教育部门精心编排的教材中的歌曲却不屑一顾,更不用说那些让学生们听起来枯燥乏味的欣赏曲了。我们的教材不一定适合每一个地区的学校实用,但不可否认的是我们的课堂教学本身也存在许多的问题,这就需要我们做深一步的探讨和反思。

  一、课堂音乐教学重点教什么

  音乐课不单纯是唱歌课,但仅唱会歌曲的多,如何唱好歌曲的少。他们在课堂的相当一部分时间里专学唱歌,长久以来,学生就会感受到音乐课里的歌不好听、不够味,那当然会注意力集中到朗朗上口的流行歌曲里。

  器乐课也不是单纯的技能课,枯燥乏味、机械训练的多,兴趣激发、情感抒发的少。这样做,可能在表面上或许在一段时间里,一部分学生会有一些效果,但却有可能因此而削弱了绝大部分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甚至磨灭。

  欣赏课并非文学课。有些老师的欣赏课,语言文字解说的多,要学生用心聆听的少;把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倾其所有,非讲个清清楚楚不可的多,留给学生去思考、去领悟、用音乐去激发想象的少;用语言表达的多,用情感体验的少。因这样的结果只会是,学生的.音乐作品积累少,对音乐的感悟浅薄,最终是对音乐课没了热情。

  二、课堂音乐教学中要掌握好定位

  音乐课以教师为中心的多,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少。在我们的音乐课里,很多教师不管学生学得如何,只顾按照已设计好的环节进行教学,而忽视了课堂突发,临时应变等。这是一个不平等的教与受的关系,从未把学生作为教育的主体,从来只把学生当成知识的接受器,。

  总之,现在的音乐课堂仍需要我们广大的音乐教师不断的学习和反思,才能使我们的音乐教育不断完善和发展。

课堂音乐教学反思2

  《对花》是一首河北民歌,是我国北方广泛流传的一种小调。通过让学生学习歌曲《对花》,学习手绢舞,从中了解华北民间音乐的地域风格色彩,使学生了解热爱祖国的民间音乐文化,体现弘扬民族音乐的重要理念。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用有河北地方特色的音调来演唱歌曲《对花》。本课的两个音乐知识(对唱和表演唱;上滑音)的学习我放在唱歌的教学中,一方面,我要让学生在学习歌曲的活动中去进行对唱和表演唱,另一方面,两个知识点与对花调的风格形式紧密相关,如:曲调中的上滑音正是凸现了其他地域色彩的装饰,演唱是要准确的把握歌曲的地方风格,就必须唱好上滑音。

  本课的教学难点在体会歌曲的地方特色,自主的运用手绢舞这种形式表现歌曲《对花》。引导学生在学习歌曲的过程中创编歌词、进行表演。所以在介绍手绢舞时把舞蹈的要求讲的清楚,使学生易于接受,在表演唱时要注意用情绪来感染学生,带动学生,并能准确的跟着歌曲的节奏表演。在创编歌词的时候,教师要注意做到心中有数,了解一年四季花开的.自然生长规律,了解花卉的名字,以免张冠李戴。在示范是还可以提到“反对花”即由冬季对起倒摊到春季。让学生用逆向思维方式想问题。

  在对整个教学过程的把握中,我把歌曲教学做为重点,从舞蹈导入歌曲时我启发学生说说用什么演唱形式表现愉快的心情,让学生说出歌曲的演唱形式,进而导入表演唱和对唱,层层深入,引入歌曲《对花》。在这个环节的把握上教师要注意语言的的巧妙设计在上滑音演唱时教师让学生发现乐谱上的记号,从而讲解上滑音,让学生通过对比的演唱加深学生对上滑音的印象。在表演唱时要注意用情绪来感染学生,带动学生,并能准确的跟着歌曲的节奏表演。把歌舞的生动活泼表现出来。

  在本节课的设计时,我感觉自己对本课的一些设计听、唱、跳、创编等环节中都与以往设计类似,所以在唱歌环节的设计上,我采用了分句对唱的方法。在设计本课的导入时,我也绞尽脑汁的想了很多方法,如:游戏法,情景导入法、师生表演法、等等,最后我采用“变魔术”的方法,变出手绢,让常见的手绢花出示起来比较新颖。

  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以审美为核心的基本理念,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中,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美好的情操和健全的人格。教师还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基本动作、学习歌曲、创编歌词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参与放在重要的位置。本课学习河北民歌,让学生了解了河北民歌和河北民间舞蹈,弘扬了民族音乐,增强民族意识和爱国情操。体现新课标“弘扬了民族音乐”的新理念。同时,在教学中我还要改掉一些不足。像:没有把自己的情绪去感染学生,教师的表情还不够,情绪不够,没有用自己的激情去感染学生,不能充分调动课堂的气氛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课堂太平稳。在语言组织表达上要更亲切更有趣,示范时要表情更丰富,表演时要更夸张到位,学生才能感受到教师的个人的魅力,才能把歌曲的情绪很好的表现出来。

课堂音乐教学反思3

  这个学期接到任务要全面实行自主高效课堂,课改的实施让我这位年轻老师不知所措,因刚开始工作两年多,教学模式是师讲生听的老旧模式,所以课改对我来说要求很多,对现教的二年级学生自主能力表达能力不强的情况来说难度也大。

  开学第一个星期,每晚都在备课,研究。自主课堂是让孩子预习,用导学案在课堂小组讨论、展示、评价。所以我开学第一天就下发了导学案,也指导孩子晚上怎么去用导学案预习。第二天检查预习情况不是很好,班里49位孩子,有十多位孩子是没有按要求的,而其余三十多位孩子虽然做了课文的笔记,但询问他们怎么预习,自己的预习步骤也是不清楚,或不是按要求,而是随便预习。所以我第二天又上了一堂预习课。下午进行自主课堂,四人为一组的讨论,但导学案的步骤他们难以一步一步做,小组组员之间也有些不会讨论或各做各的。秩序有点乱,整堂课一组一组去教他们讨论,完全没有展示评价的步奏。所以又留到了第三天。第三天的两堂课也是上的不好的。晚上布置的预习第四天检查时也还是有些孩子为按要求完成。

  作为这个星期这样子上课的教学模式,深刻感到高效课堂不是那么容易接受。所以停下脚步深刻反思怎么能让二年级的孩子去好好上这堂课。

  1、导学案开始要做的简单,预习步骤、上课讨论的问题要写的`简单明了,不随意上网下载,根据班里孩子情况来制定。

  2、不急于求成,一下子完全放手上高效课堂,对孩子接受能力是种挑战,接下来要一步一步地教,这个月先教怎么讨论和组里的角色分配,下个月再教怎么展示、提出疑问和评价,先用PPT引导讨论,后期步骤明了再下发导学案课堂上自主学。

  3、老师的备课充分,自主课堂上孩子提的问题老师必须能够解答,并能想到孩子能提什么问题。

  4、让每个孩子理解高效课堂的操作。

课堂音乐教学反思4

  本课的教学设计最突出的亮点有以下三个方面:

  1、“进入音乐世界,聆听人物命运。”

  在导入环节,我借助多媒体播放了著名音乐家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音乐声中,那强烈、震撼人心、不甘心于命运的摆布,与命运抗争的音符为文章创设了情境,烘托了气氛。刺激学生的感官,强化学生的感知,加深学生对文本的感受和理解,同时,也为本文的教学奠定了情感基础。

  2、重主体意识,展学生风采。

  自读课,就是学生的阅读实践课。所以,我在这节课中就始终让学生自己阅读,发现问题,品读细节,思索创新。我在指导学生自读的同时,非常重视学生的合作学习。例如:请用句式“——“这句话很精彩,写出了贝多芬是一个“——”的人?”说一句话。这样,在小组之间交流感悟,既可以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合作技巧的指导和时间的限制,又能建立激励性评价。我规定的汇报时的语言表述应是:“我们小组认为……”,这样的合作学习充分建立在学生真正自主学习的基础上,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3、走进人物内心,体验人物心境。

  要想真正的深入的解读文学作品,必须透过语言走进人物的心里,用自己的心灵体验人物的.心灵,从而感受人物的心灵。所以,这节课我让学生通过对佣人、客人眼中的贝多芬的阅读、感受,对人物外貌刻画的描绘,从而使得学生能够真切的体验到耳聋给贝多芬带来的身心重创。但是,更能让学生感受到的是贝多芬对于不幸遭遇不妥协、不屈服的坚韧无比的生命意志。

课堂音乐教学反思5

  课程改革至今,我们的音乐教学发生了诸多改变,最重要的是音乐课变得充满了生机,学生也变得活泼开朗。他们积极参与各种音乐实践活动,查找与音乐相关的背景资料,动手制作打击乐器,编写音乐小剧本,学习五线谱及简谱。教师以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激活了音乐课堂,使音乐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变得更有趣味、更加生动、更容易被学生所接受,学生愿意并更加喜欢上音乐课了。但是,我们也应该清楚地看到我们在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改进我们的教学,提高教学的实效性。以下结合自己课堂的教学,谈谈教学实际中的一些体会和反思。

  一、课前认真备课。

  教师准备好本节课所需教具,特别像我们音乐学科,所需要的学生和老师的乐器准备很多。教学目标内容以审美教育为核心,体现课改精神联系学生生活和社会实际,合理整合教学资源并能注意音乐教学各领域之间的有机联系,重点突出,难易适度。围绕目标创设灵活的、有助于学生学习的教学情景,营造民主、平等、互动、开放的学习氛围。善于引导学生关注音乐,注重学习过程中的体验、探究与合作、表现,指导具有针对性、启发性。学生认真参与音乐的学习、评价活动,积极思维,乐于表现和创造,敢于表达和质疑。

  二、关注情境活动创设的有效性

  1、情境创设的必然性。音乐教育是音乐审美教育为核心的,而审美教育的实质现在通常被理解为情感体验的教育,所以音乐是情感性的。我觉得,音乐的学习必须要让学生带着情绪带着冲动去探求,这样的课堂才更具审美有效性。在很多音乐课中,由于缺少情境的创设,使一系列音乐活动简单堆积,显然学生学习积极与参与热情大大降低,另一方面审美的有效性也随之降低。如,下面请大家一起唱,而后,男声唱,再女声唱,再分角色唱。显然在这样的歌唱中,我们也要考虑,通过怎样的情节串联,通过怎样的方法让学生兴味盎然地参与,并能主动发现或感受音乐表现中的得与失。

  2、到底怎么样的情境活动创设是有效的?要理解情境创设的根本目的,于教育于无痕,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真正唤起学生音乐参与的,最终实现学生个性发展的。其中,有些情境活动是为了让学生体验意境的.,通过人文方式来感受的,故事情节;也有些是在学科范畴内的情境活动,如做一名小小演奏家如何?如熟悉音乐的过程,让学生伴奏——则你要让学生学会倾听音乐,感受音乐的和谐之美又如,情境创设的

  (1)指向性要明确,如为了让学生熟悉新歌,更多的要突出旋律,不要出现和谐伴奏;

  (2)要符合生活规律;

  (3)要渗透音乐学习的方法或音乐表现的方法引导——如提问的或活动,要活动过程始终围绕音乐的特点来展开。

  3、关注情境创设的生活化。不要牵强,换言之,情境的创设要与生活实际紧密相连。如,采茶舞曲的欣赏中,让学生模拟;音乐来源于生活,而又有其非语义性与非自然的特点,所以其本身给了学生很多联想的空间。如钱建良的在大鹿一课中,在森林里,你听谁来了?从而引出了一个:××××××,××,而后让学生在凳子上其意义在哪里呢?音乐在前,动作在后通过模仿,聆听再演奏,学生的参与很自然,不然,光拿出一个节奏训练,学生感受不强,参与积极性不高。

  三、关注艺术活动参与的有效性

  艺术教育的三大基本原则是愉悦性、参与性与融合性。这里提,参与性是因为当前的音乐课堂的种种现象,我觉得值得提这一点。愉悦性、参与性与融合性中,愉悦性及融合性总体上落实得比较好。现在的课堂学生是开心的,融合方面也不错,音乐多形式的融合,音乐与姊妹艺术与人文的融合。但在活动参与的有效性上,我觉得,在日常的教学法中教师的把握有失偏颇。这里,关系着一个参与的目标的问题: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课堂学生参与很热闹的现象;其参与的有效性,对学生审美体验的有效性不得而知。

  1、关注活动参与的音乐性。音乐是时间的艺术,一种声音的艺术,音乐参与是多方式的,听、唱、动都是参与的方式参与应是有静有动的,音乐课中流淌的是音乐吴斌老师曾多次提出:音乐课少一些说与解释,多一些现象。描述——描述什么音乐的现象,即音乐元素的变化。这里,我还要提一点,活动中的音乐性。我们要让学生更多的接触与感受音乐音乐课,关注音乐聆听,听是一切音乐活动的根本。

  2、关注参与的广泛性。要实现最大程度的参与,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来。

  3、关注参与中创造性。

  四、关注落实的有效性

  淡化技能,不是弱化,而应理解为我们如何优化教学技能教学的过程。我们在音乐活动中,三维目标的落实就最终目标。其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就展现在我们面前。因此,在音乐学习中,自低年级到高年级,我们不仅要使学生在音乐活动中享受愉悦,获得音乐艺术带来的审美体验,同样地要在过程中积累对音乐表现方法的理解与音乐表现、与音乐创造的具体方法。

  1、关注音乐本体的落实。所谓本体,包括音乐元素的认知与音乐技能的训练与培养。事实上,技能性是音乐美存在之基础。可以说,音乐的技能性是音乐学科特点本身所内涵着的,是最基础的。显然,我们认知音乐,感悟体验音乐在各个年级中应有一定的导向性策略与技能目标建构,逐步地要让学生学会聆听,学会表现与创造——最终“授之以渔”;而不应是,不应是单纯的一听而过的,或只是联想与想像的课,其间还要让学生了解其音乐的特点、音乐元素或音乐技能本体在音乐中的表现作用因此,音乐教学的应更多地要基于音乐学科特点或音乐技能层面去强化审美情感教育。换个话说,我们在提出“音乐审美教学为核心”的同时,当前的音乐教学实践也应该提出:“以音乐本体为基础”、“以音乐聆听为基础”、“以音乐元素为基础”等原则。当然,我们要做的,其实就是将这些“音乐性”特点渗透在学生音乐活动中,让学生在情境活动中去感知去感悟。事实上,倡导音乐技能学习于无痕只能是我们的愿景目标,我们要做的只有——尽可能。关于音乐元素,有哪些呢?那么我们教师应该明白其排序。在新课标中排列的顺序为:力度、速度、音色、节奏、旋律、和声。

  2、关注学科学习规律与基本方法。参与要讲求音乐美的展现,如学会有音乐的耳朵。如在为旋律伴奏的活动参与中,如何处理好音响的关系。如二拍子节奏,你能为旋律创作一个伴奏音型吗?学生自主试试。其间应强调:让学生在音乐声中创作,伴奏应从旋律而起;另一方面,在个体展现时,应让学生也在旋律声中展现给同学听(不要孤立,或一味地按节奏打,或按教师心里的要求打,这样,学生作品也就会在音乐中起到效果,产生多元化的效果,如娃哈哈,三角铁,碰铃,双响筒,尤其是双响筒,××××××,×。

  总之,要上一堂音乐性强的集审美于一体的有效的音乐课,我们要关注很多方面,我们要学习很多方面,以上我只是结合自己的想法和做法谈了一点体会,在实践中我将不断总结经验,争取更好地提高

  课堂效率,使每一个学生都有进步。就像陈老师说的:有效体现在学生的参与,教师的自我评价。

课堂音乐教学反思6

  《音乐课程标准》在课程实施提议中明确指出: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趣味、直观形象的音乐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音乐知识。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发挥自我的聪明才智,创设多种情境,调动学生进取性,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把学生的思维引入“最近发展区”。让学生自愿成为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从而去感受音乐的真谛,体会音乐的魅力。

  那么,如何在音乐课堂中创设各种教学情境呢?我就粗浅地谈谈几点做法。

  一、创设游戏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小学生活泼好动,游戏是他们的重要生活资料,如能恰到好处的运用到课堂之中,定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如果学生对所学资料产生浓厚的兴趣,他就会主动地参与学习。根据这一教学规律,教师可利用教材创设游戏情境,让学生在游戏中不知不觉地进入音乐王国,领略音乐知识的乐趣和奥秘。

  例如:我在指导学生用d、r、m、s、l、五个音进行简单的旋律创作时,设计了一个“小蜜蜂”采蜜的游戏。请一位学生戴上写有“d”的蜜蜂头饰,其他四位学生则戴上写有“r、m、s、l”音符的头饰,游戏开始时,花围成一圈,“蜜蜂”任意去采花,被采的花跟着“蜜蜂”出来,再由“蜜蜂”供给节奏,如此反复,构成一个乐句。最终让学生自我唱一唱,评一评,改一改。实践证明:富音乐知识于充满兴趣与生机的游戏情境之中,使得旋律创作不再枯燥,学生在玩中学、在乐中悟,主动、学有所成。

  二、创设问题情境,诱发学生创造动机。

  亚里斯多德说:“思维是从惊讶和问题开始的。”学生的创造活动,往往来自对某个问题的兴趣和好奇心,而兴趣和好奇心又往往来自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良好的问题情境能构成悬念,激发学生求知欲,诱发创造动机。

  如:在教唱歌曲《小熊请客》时。这首歌有三段歌词,客人分别是小猫、小狗和小鸡,学生很容易唱会。为了鼓励学生进一步创编,教师随即问:“小熊过生日还邀请了其他许多的动物,大家猜一猜还有谁呀?”学生的想象力十分丰富,七嘴八舌地说出了很多。我立刻又抛出一个问题:“同学们能不能扮演其中的一个小动物,自我创作一段歌词,唱出动物欢乐的心境呢?”于是大家一边唱一边做动作,兴趣高涨。经过这一环节的诱导,设境引情,诱发了学生的创造动机。在这种创编欲望的驱使下,学生的创造力不断被激发出来,创编得像模像样。并且学生在音乐教育中获得的语言既丰富,又牢固,这是单纯的语言教育所无法比拟的。

  三、创设探索情境,强化学生自主感悟。

  音乐课程改革十分重视“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建立探索性的学习方式。”学生是学习的主人,音乐课堂则是学生自主探索,获取知识的场所。作为一名音乐教师,更应把学习的时间与空间还给学生,允许他们大胆设想,敢于质疑,放手让学生去探索,去思考,提出自我独特的见解。所以,创设一个个探索的情境也很必要。

  如:在《用自制打击乐器创编不一样的声响》这一课中,为了激发学生创编的兴趣,增强感受力,我首先创设了一个欣赏乐曲的情境:让学生听了几首不一样风格的打击乐乐曲,感受不一样的打击方法所发出的不一样音响效果。然后让学生利用各种塑料空瓶来进行音乐创作,学生有了前面的感受,都跃跃欲试,经过模仿和自我的实践找出“捻、拍、敲、吹、打”等多种不一样的方法。之后让学生自由结合,利用各自的塑料瓶,运用不一样的打击方法,创编一组音乐来表现一个主题。这时,学生十分活跃:有的用吹空瓶的方法来表现刮风;有的`用敲空瓶的方法表现打雷;有的用揉空瓶的方法来表现下雨;还有用吹、捻、打的方法来表现火车启动和进站的效果。这样的教学情境,充分发掘了学生的潜能,让学生经过自我不停地思考,在想象与实践中,增强学生的创造意识,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虽然有的同学表现的不太完美,但他们仍沉浸在成功的喜悦之中。

  在这探索的学习过程中,使新课的教学从“教师讲学生听的‘一言堂’转变为学生自主感悟,合作交流的“群言堂”,使学生真正成为学生的主人,也促进了同学间的合作交流,为学生的创新供给了天地。

  四、创设生活情境、深化学生情感体验。

  《音乐课程标准》中指出:音乐课的教学过程就是音乐艺术的实践过程。所以,所有的音乐教学领域都应重视学生的艺术实践,

  引导学生参与各项音乐活动,将其作为学生走进音乐,获得音乐审美体验的基本途径。经过音乐艺术实践,增强学生音乐表现的自信心,培养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所以,教师要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出发,创设良好的生活情境,并鼓励学生参与艺术实践活动。因为沟通音乐与生活的联系,不仅仅有利于学生理解生活中的音乐问题,使学生体验到生活中的音乐是无处不在的,并且学生在观察思考的过程中,动手实践本事也得到了培养。

  例如:在执教《粉刷匠》一课后,我让学生开展创编其它劳动情境和歌词的拓展活动。首先让学生回忆在日常生活中做过那些劳动小能手,学生纷纷诉说:有值日生、扫地、拖地、洗衣服、叠被子……。之后我就鼓励学生伴着《粉刷匠》的音乐,创编一个自我劳动的情境,学生兴致盎然的活动开了,有的模仿扫地、有的模仿拖地、还有的模仿洗衣服、叠被子等,劳动场面真是热火朝天。有了这些体验后,我就让他们把自我的劳动成果唱给大家听,顿时那些创编好的同学纷纷站起来进行了表演唱。学生在表现和创造活动中得到了丰富的劳动感受,课堂气氛异常活跃,整个课堂完整而又充满了生命力。在潜移默化中体会到音乐的无处不在,感受到音乐的乐趣与作用,对音乐产生亲切感,体验到音乐的价值。

  此外,在教学中教师还能够结合教材、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特征,创设其它的各种情境。例如:讲故事、猜谜、欣赏插图、舞蹈、多媒体画面等。但无论怎样都必须从学生的兴趣出发,使学生在乐中学,趣中学,不断增强学生理解和应用音乐的信心。

  乌申斯基说:“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作为教师,要充分利用环境挖掘,给学生创设各种感兴趣的教学情境。让学生真正地走进音乐,在悦耳、悦目、悦心的情境下尽情探索,让课堂充满魅力、灵性、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课堂音乐教学反思7

  现在,尤其在高段,学生喜欢音乐而不喜欢音乐课这是一个普遍的现象,他们热衷的是流行歌曲、偶像歌星,而对教材中的歌曲却不屑一顾;他们可以如数家珍的报出一长串的、连音乐老师恐怕还未所闻的歌名及某某歌星所唱,而对音乐课上老师反复教唱、竭尽所能讲解的歌乐曲却模糊不清,甚至毫无印象。这里固然能找到很多原因,讲出一大堆非我们音乐教师所能的理由,但是从一个教育者应有的工作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来反思我们的教育,凭心而论,我们的课堂教学本身存在的许多问题,恐怕也是一个不容低估的重要因素。

  音乐课类似文学课,语言文字解说的多,提及音乐语言少,尤其是音乐欣赏课,老师讲得多,把自己对音乐的理解非讲个清楚不可,那么留给学生的聆听、思考、参悟、情感体验就少的可怜了。这样的结果只会是,学生的音乐作品积累的少,对音乐的感悟浅薄,最终是对音乐课没了热情。音乐课即我们小时候所说的唱歌课,但仅仅会唱的歌曲多,唱好歌曲、唱得有滋有味得少。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在课的后半部分的唱歌是“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既不用心,何来有滋有味,何来有情有感!那么音乐课里的歌曲不好听,不够味,那当然会到课外去找,找他们自认为好听,够味的歌来唱。

  虽然现在在轰轰烈烈的搞课改,但在相当一部分教师的'眼里这是从低段起步的,和高段还没有完全的接轨,因此高段的课堂任就是老一套的教学模式,当然有时也会用一些新的手段。

  如此的对比、反差,再加上家长们的“务实”,我们该如何去面对这高段的音乐课堂,寻找行之有效的办法途径来驳回学生的“爱乐之心”。

课堂音乐教学反思8

  每次走进教室,都能感觉到学生们对音乐的渴望,我也在想:怎么样才能把每一堂音乐课上好,让学生们在学习文化课之外能够用音乐来熏陶他们的心灵乐园?怎么样才能通过音乐特有的力量来教育学生,使他们的精神境界在这个充满着物欲横飞的时代得到最大程度的升华?

  音乐课是学生们最喜欢上的课程之一,他们热衷于音乐课本上的歌曲演唱,但是他们又对教材中的歌曲所包含的背景故事却毫不知情,为了让学生不仅会唱歌,还要清楚唱的是什么?怎样唱?为什么要这样唱?怎样唱的更好?这就需要在针对于音乐课堂教学过程中,要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的条理性和层次感,循序渐进,深层次的进行探讨和反思。

  一、音乐课堂的教学重点是什么?

  音乐课不单纯是唱歌课,也是通过学习歌曲演唱来了解音乐知识和拓展艺术视野的途径。以前课堂上所谓的“唱歌”,就是老师教会学生唱会旋律就可以了,也不管歌唱的方法和歌唱的状态,以及对歌曲的感情处理等,比如有的歌曲离我们现在的生活已经是很遥远的事情了,像一些抗战时期创作的歌曲,比如:《松花江上》、《游击队之歌》等,现在的孩子们包括我都没有经历过那个年代,显然对歌曲的感情就很难掌握了,那么学起歌来的兴趣自然就没有那么高涨了,所以就要求在教授这类题材的歌曲时,应该对歌曲的时代背景做详细的介绍,立体的让学生真正了解歌曲的时代背景,教师以正确的歌唱方法来引导学生来演唱,这样本来单调的音乐课堂就会丰富起来。所以,音乐课堂的教学重点是什么?我本人总结起来就是:兴趣的培养,对歌曲学习过程中的兴趣的培养。当然,树立良好的歌唱自信心,也是很重要的'一步,大家都知道自信心对人的重要性,一个人如果没有好的自信心,那他无论做什么事情都会一事无成。而自信心对一个歌唱者来说更为重要,那要怎样才能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呢?就是需要师

  生双方共同合作才能达到的。比如在上课的时候找出学生歌唱的不足之处进行纠正的时候要切忌挖苦嘲讽,这会严重打击学生的自信心,应该多给学生一些表扬和肯定,及时留意每一个学生的心理变化,保持和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二、课堂教学过程中的重点是什么?

  在音乐的课堂教学过程中,课堂的导入尤为重要。重视导入环节的设计,就是看一个教师对本堂课的掌控力和准备工作是否完备。导入是引发学生对音乐课堂产生兴趣及热情的导火线,也是学生体验音乐和参与音乐活动的第一个重要步骤。良好的导入会使学生从上课之初就被深深吸引。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氛围之中,音乐课堂既是生动活泼的,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有着特殊教育意义的,所以,课堂的导入,精、准、到位,意义重大,也是课堂教学过程中当之无愧的重点。

  总之,在音乐课堂教学当中,只要我们摒弃长期形成的以技能技巧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坚持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学生为本的教育观念,音乐课堂的教学审美功能一定会得到发挥。教师与学生的音乐文化素养与艺术情操也一定能得到共同发展。

课堂音乐教学反思9

  新学期一开始,学校里每个老师就投入到了紧张的工作中。大家都在忙着准备制定教研组计划、带队计划、教学计划、教案、课件制作等等,我们合唱团更是抓紧时间进行训练。与此同时,教育局领导的常规督导组第二周就来我校进行了教学工作检查。

  我们音乐组杨舟老师第一节课,上了二年级教材第二单元:《绿色祖国》之《小树快长高》;在大课间时间,专家们检查了我校合唱团的训练节目;第三节课时间,我上的是一年级教材第三单元:《农场的早晨》之《母鸡叫咯咯》。在总结会上,专家的评价是学生常规训练很好,教学准备充分,课件制作合理有效,课堂调控能力不错,学生音乐素质较好,整体反映出老师们对待工作认真负责,活动开展有序。同时也对我们的课堂教学提出了一些建议,建议课堂上的训练还可以多增加一些内容。

  不久,雨花区教研室又组织音乐老师听了《奥尔夫教学法》的讲座。讲座的老师说明,奥尔夫教学法是当代世界著名的音乐教育体系之一,其培养全人格发展和创造性能力的宗旨,及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得到世界各国同行的高度赞誉和喜爱,更深得儿童的欢迎,因而在世界各地广泛流传,自80年代初,这种学校音乐教育体系被介绍到我国,由中央音乐学院承教发展,迅速传播开来,对我国音乐教育起了巨大作用。奥尔夫音乐教育的基本内容有:听力训练;节奏训练(打击乐器奏法及应用);律动训练(声势、形体、游戏等训练及应用);语言学习(作为音乐语言教学训练及应用);创造性能力的.培养;奥尔夫器乐的练习(节奏、音条乐器、竖笛、键盘训练)。

  听完这次讲座,对我触动很深,由此结合讲座的内容,我认真地对低年级课堂教学进行了反思,如何在课堂中开展有效地训练,既能增加学习时间和内容,又能让孩子们喜爱呢?奥尔夫的教学法给予我很多启示呀。

  我们教师都知道,低年级的孩子正处于形象思维为主的阶段,他们活泼好动,易于接受感染力强,富有情趣的事物,那优美的旋律,羡慕的节奏,最能表现他们欢乐的心情。所以在音乐课堂教学中,要融合音乐基本技能训练于唱、玩、敲、动、游戏等之中,学会“听”音乐,听多了,自然就有了音高的概念,再学习简谱,就很容易上手。同时还可以利用创编旋律的方法来提高音乐感受能力。

  在听《奥尔夫教学法》课例展示的时候,我第一反应就是想到如何让低年级的孩子们在课堂上“动”起来,“综合式”、“即兴式”学习音乐。卡尔·奥尔夫强调学生在学习音乐中必须动脑、动手、动脚,全身心地感受和表现音乐,他还发明了一套“元素性”奥尔夫乐器,同时利用人体各部位可以发出的声音来参与演奏。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完全沉沁在一种游戏般的快乐之中,他们不知不觉地接受着音高、节奏、听辨、协调统一等等综合音乐能力的训练。

  我的音乐教学生涯已有27年,现在的我对奥尔夫教育产生了极大的兴趣,特别是在课堂教学的应用,它能使课堂教学生动活泼,更重要的是它能使孩子们对音乐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小学音乐教学采用奥尔夫教学法是十分适用的。坚持此种音乐教学方法,学生们的音乐素质将会得到更好的发挥。

课堂音乐教学反思10

  在倡导让学生主动学习、让学生成为学习主人的今天,你教我学、你说我听的单一教学模式越来越多地被生动活泼和富有儿童情趣的各种教育教学活动所代替。音乐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音乐实践,尊重个体的不同音乐体验和学习方式,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为学生终身喜爱音乐、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奠定良好的基础。”在音乐教学中,我们应努力通过各种有趣的活动,把音乐与生活、游戏活动融为一体,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愉快地学习。

  兴趣是学习的基本动力。当我们对一件事物产生兴趣时,他就会乐意学习,并且会有高度集中的注意力和敏锐的感知力。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一节音乐课中,我们怎么才能从一开始就抓住孩子,让孩子在音乐课堂上始终保持高度的热情呢?

  导课是音乐课堂中很重要的环节,作为一节课的开始,想要让孩子对这节课充满好奇和兴趣,导课的设计就至关重要。比如,我在教授《理发师》一课时,利用歌曲第一乐句的节奏进行节奏游戏,我发现这一乐句的`节奏和火车行驶的声音很相似,所以我用这个节奏编创了简单的律动,让孩子先学会后,然后让学生首尾相接围成圆圈,模仿火车行驶。这样既让学生很轻松的掌握了这条节奏,还给课堂营造了良好的氛围,为后面的引出课题和难点解决做了很好的铺垫。

  再比如,音乐课上经常会让学生说一说对歌曲的感受,感受这个词虽然很笼统,范围较广泛让学生有话去说,但是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来说,这个词语就很抽象,孩子不知道该从哪里说起。对于这样的情况,我就会用语言去一步步引导孩子们感受,我会问:“这首歌曲让你感觉快乐还是想哭?”“这首歌曲你觉得是高亢的还是平缓的?”“你觉得歌曲中的主人公是什么样的心情?”“你觉得这首歌曲适合跳舞还是睡觉?”等等,这样就让感受具体化,也让学生知道:原来这就是对音乐的感受。不仅让学生准确感受音乐,还让学生开动脑筋,主动学习和思考问题,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由于一些现实条件,学生的音乐素养不够高,甚至基本为零,家长的不重视,学生的无所谓,让我的音乐教学理想实现的很艰难。通过外出学习的机会,让我感受到我的学生在音乐教学方面和其他地方的孩子在起点就有着天壤之别,我很想把学习音乐的基本技能传授给学生,让学生慢慢掌握,以便达到自学的能力。一些技能和知识学生达不到,老师的引导也就形同虚设。所以,我在课堂上努力训练孩子们的音乐能力,希望通过我的努力,能让我的学生在音乐素养上得到提升,让他们受益终生。

课堂音乐教学反思11

  今天(3月30日)早上九点,泉州市小学省级音乐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送教下乡活动在陈埭求聪中心小学一楼多媒体教室如期举行!

  上午是现场教学观摩,晋江陈埭求聪中心小学周华华老师、丰泽区第一中心小学黄春琴老师分别为大家提供了两节精彩的音乐课《月亮月光光》、《采茶灯》。下午,泉州晋光小学王雪红老师也为大家提供了一节动感十足、激情四射的音乐课《《跳动的音符——〈噢!苏珊娜〉》。

  《月亮月光光》这一课,教学伊始,周老师通过话闽南、看闽南的特色文化让孩子们感受闽南文化的独特魅力,接着通过让学生感受不同地区的特色童谣,感受祖国文化的多元性。在学唱《月亮月光光》这首闽南童谣时,为了让孩子们更形象、直观地理解意思,周老师运用图像示意法、学生互帮互学的方法展开教学,让学生通过听赏、感受、念诵感受歌曲意境。并通过弱起节奏的认识感受弱拍轻唱的特点,引导孩子们运用优美连贯的歌声来演唱。最后,通过让孩子们欣赏融合鼓舞表演、器乐伴奏的新艺术形式的闽南童谣,感受闽南童谣的发展。

  《采茶灯》是一首节奏鲜明简单,情绪欢快跳跃的曲子,表现了春天来了采茶姑娘对丰收的喜悦和读未来的憧憬。教学中,老师先让孩子们欣赏现场民乐合奏,初步感受歌曲的音乐情绪特点,也为下一步学唱歌曲做好铺垫;在教唱歌曲时,通过观看视频、讲述歌词、安节奏朗读歌词、看歌谱指导孩子认真学唱。并通过自制打击乐、参与器乐演奏,引导孩子们感知、想象音乐。

  《哦!苏珊娜》这是一首轻快、活泼的美国乡村歌曲。教学中,王老师手下选用英文原版的《噢!苏珊娜》给孩子们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音乐氛围,初步感受音乐的情绪,然后,在学唱的过程中,通过教师范唱的形式以及黑鸭子合唱组合的演唱,进一步创设了轻松、自如的音乐氛围。最后观看美国西部牛仔舞蹈的片段,更直观的创设和营造了音乐审美氛围,使学生对美国乡村音乐有了初步的了解。而这节课最大的'亮点就是,老师充分借助本身的舞蹈优势,运用节奏引导学生感受音乐情绪,通过拍手、跺脚的律动表演,以节奏为本设计了简单的邀请舞的动作,让孩子们在学习中充分运用听觉、视觉、肢体律动及歌唱的方式,多位体验美国乡村音乐。

  不一样的设计,同样的精彩!音乐课堂,快乐学习的乐园!

课堂音乐教学反思12

  什么样的教学才是优质、有效的呢?随着高效课程改革的扎实推进,我们惊喜地发现课堂教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往的“你问我答”变成了“畅所欲言”,“纹丝不动”变成了“合作创新”,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教学气氛异常活跃。这一切确实令人惊叹万分。然而在活跃和自主的背后,也透出了放任与浮躁,也折射出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如何提高音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让音乐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

  音乐课程的教学方式,由偏重教师为主导的知识技能的传输和训练,转向强调教学中的“双主体”互动关系以及学生体验性、探究性、生成性和反思性的学习过程。采用艺术感受和参与实践来增强体验,改变学习内容单一、高深、繁多的专业化倾向,通过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内容和信息,拓展他们的艺术视野,组织生动的教学活动,使学习内容变得鲜活充实、易于为学生掌握。那么,我就针对我的这节音乐课说一下我的一些看法。

  音乐是一门以听唱为主的一门艺术形式,首先我让学生去学会对音乐的感受。艺术的魅力是一种可意会而不可言传的东西,更多的'时候是需要人们用心去感受的。所以,在教学中,我注意引导学生多观察生活,将生活实例与艺术课程相结合,感受艺术来源于生活,分的感受生活中所能听到的各种声音,让他们在课堂中模仿、表现;带领学生到室外去“寻找声音”、“搜集声音”,然后,将学生“找”到的这些声音对应相应的节奏,让学生来拍读,从中感受长短、强弱、高低的艺术要素,使学生懂得艺术与生活密切相联。其次,我还让学生学会参与实践。音乐课程注重学生的实践活动,因此在教学中我特别注重学生的参与、活动。各种游戏、讨论、表演……都少不了学生。

  的身影。在亲自的参与实践中,不仅增进了教学的趣味性,而且提高了学生艺术学习的兴趣,潜移默化的养成开朗活泼的性格,以乐观和向上的心态对待生活和学习。如在本节课的教学中,让学生在表现不同动物形象的音乐中做“学动作,猜动物”的游戏。学生在生动形象的动作游戏中学习,充分地调动学生参与实践,既增强了他们的合作意识,又锻炼了他们的动手、动脑以及肢体表现的能力。我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听唱能力,让学生始终处于一种认真听琴听音乐的状态,这样就在潜移默化中就培养了学生的音乐听辨能力。

  作为音乐教师,我们要尽快的充实完善自己以适应教育改革的需要,相信在不断的总结、反思中,会有更多的收获是生活的进一步升华,从而逐步的增强学生的艺术感觉的能力。

课堂音乐教学反思13

  音乐是一门极富创造性的艺术,是开启人类智能的一把钥匙。音乐创造因其强烈而清晰的个性特征而充满魅力,这是因为音乐充满着想象,学生在艺术欣赏、演唱、演奏中展开想象的翅膀,用想象力创造心目中的音乐画面形象及内心感受。

  在音乐教学中,处处都有发挥学生创造性的机会。如果教师将创造能力的培养贯穿于各个教学环节中,启发学生创造性地进行艺术表现,不用“标准答案”去束缚学生,这样的音乐课堂会因创造而精彩。在我的实践、失败和成功中我深刻体会到创造想象的开拓是音乐教育的宗旨和灵魂,下面我把自己的点滴认识谈之一二。

  一、创设情境,引发学生创新思维。

  音乐作为最富有情感的艺术,只有创设一种与音乐情境相和谐的环境与气氛,才能充分发挥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走进音乐的殿堂去寻找、去探索、去创造。把自己的理解和感受用音乐的语言表达出来。

  在欣赏一年级《小宝宝睡着了》这一课时,为了激发学生兴趣,了解摇篮曲的风格特点。我采用多媒体演示与实物演示相结合。用多媒体演示一幅夜空的画面,我抱着一个洋娃娃,在《摇篮曲》伴奏音乐下描述:“在一个布满星星的夜晚,周围寂静极啦!一位慈爱的母亲轻轻得摇着摇篮,哼着歌儿哄小宝宝入睡。”学生一下进入了一个恬美的意境。接着我问学生这时妈妈的歌声应怎样?学生会说是柔和的、优美的、轻声缓慢地等等。然后我让个别学生也来扮演一下妈妈,扮演的那个学生在伴奏音乐下自发性地边表演边用“m”哼唱了起来。可见,妥帖的环境不但能促进儿童对音乐的感知理解、鉴赏、更能有效地引发创造的可能性。

  二、启发想象,唤起学生创新能力。

  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是啊,想象力是人的知识、智慧、愿望、追求的延伸与拓展,有了想象力便有了创建新形象的能力。

  长期以来,由于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及所谓标准答案的限制,我教你学、我讲你听的传统教学模式牢牢束缚着老师和学生的'思维,甚至有许多教师认为:把学生教得没了任何问题是教学效果好。而美国教师则认为:把学生教得有许多问题才是教学成功的表现。事实证明:美国学生比中国学生更具个性、创造力和实践能力。古人也说过:“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不学不问,难有学问,思维从疑问开始。在艺术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学会自己提出问题,并自己解决问题。

  如在教学《共产儿童团歌》这首歌曲时,我就尝试着让学生自己来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最后解决问题,完成教学目标。我先让学生观察课本中的歌词歌谱,找出最不能理解的地方发问。果然,一双双小手陆陆续续举了起来:“苏维埃是什么意思?”“中板是什么意思?”“在歌词下面为什么有横线?”……小小的几个问题,就像一块块神奇的魔石,激起孩子“心动”的涟漪。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首先便有了一种很强的求知欲,迫切想解开这些疑问,在接下来进行集体研究讨论的过程中,学生听得也特别认真。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能够有一点看法,有一点问题,有一点收获,哪怕只是那么一点点,也是学生所得。在上课时,如果我们能多问问学生的意见,多采纳他们提出的建议,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教师“懒”一点,在旁稍作点拨、引导;学生忙一点,忙着提出学习目标,设计学习方法,这样老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而教学却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何乐而不为呢?

  三、主动参与,激励学生创新实践。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必须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通过切身体会与感受让学生学得主动、学得轻松。并在参与过程中得到实践的创新。

  人们在欣赏、演奏或演唱音乐作品是,往往通过音乐想象来重新塑造音乐中的形象,创造音乐情节,从而理解音乐作品的内涵,达到审美的目的。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可以设计不同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参与到音乐想象中,鼓励他们尝试独特、大胆的想象让学生拥有创造的灵感。低段孩子喜欢听故事,也喜欢自己讲故事。如在欣赏二胡齐奏曲《小青蛙》时,让学生随着音乐的发展创编故事。这样一来,同学们想象的闸门打开了,课堂气氛也活跃了。在高段年级音乐欣赏教学过程中,要求每个学生独立地去感受音乐带来的震撼,进而唤起无尽的遐想。音乐结束后,让同学讲出自己的所想所感,充分调动每位同学的积极性和想象力,对每位同学的创造性思维作出充分的肯定,使学生充分体验蕴涵于音乐音响形式中的美和丰富的情感为音乐所表达的真善美理想境界所吸引、所陶醉,与之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

  四、捕捉时机,诱导学生创新动机。

  在歌曲教学中,有好多知识点

  适合学生进行发散性的创编,如果教师不能做个有心人,不能充分挖掘教材因素,学生就会丧失一次创新的实践。在课堂实践中,教师必须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诱导学生去创新。

  如在欣赏《鸭子拌嘴》时,听着音乐孩子们高兴地当了一回“小鸭子”。为了激活思维,挖掘潜力,给学生充分展示的舞台,我由衷地说了这么一番话:“小朋友真能干,既是遵守纪律的小学生,又能编动听的故事,还是了不起的舞蹈家。一定还有其他的本领吧?”学生马上就七嘴八舌起来,有个小朋友说他能把这音乐曲敲出来,“可是没有乐器怎么办?”其中有一个大叫起来:“我能自己制作乐器!”“好,那咱们就回家做做,练练。”第二节音乐课的课堂上出现了很多瓶瓶罐罐,我和孩子们玩成了一团……从中学生进一步了解了打击乐器的特殊功能,也提高了创作能力。

  五、留有余地,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在音乐课堂上,教师要给学生一方自由的空间,尊重学生的奇思妙想,引导他们参与各种艺术实践,最终形成自己的个性。让学生尽情地表现形成个性化的表演,恰恰是尊重学生的个性创造,给予学生自由发挥的天地。音乐教师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懂得“天生我材必有用”,要提供尽量多的自我表现的机会,帮助学生能够运用自身的优点更好地参与到学习中去。

  如在引导学生聆听《野蜂飞舞》时,我就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现音乐。有的学生就用画画的方式表现自己对音乐的感受;有的学生以野蜂为主题,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物品或身边的物体模仿野蜂飞舞时的声响;也的有学生用体态语言来表现。每个学生都有动手探究、亲身体验的机会,因此学生个个神采飞扬,不亦乐乎。

  综上所述,只有创造性的教学才能激发孩子无穷的想象力。孩子的潜力是无可估量的,教师的任务已不只是教他们技巧,方法;而是要引导他们通过思考,探索掌握方法。在思考与实践的过程中,创造力才能得以激发。另外,课堂始终是孩子们的。教师提出的问题要侧重理念,且浅显易懂。提出问题以后不应多加约束,让学生自由思考,畅所欲言。讨论时,教师只是指路灯,结论应该让学生自己获得。

课堂音乐教学反思14

  《放牛歌》是一首短小的创作歌曲,歌曲欢快活泼,富有朝气,生动而有趣的描绘了小牧童吹着笛子,骑着牛儿兴致勃勃的把家回的有趣情景。歌曲短小但有一个特点,就是作曲家采用了模仿笛声的小过门作为乐句的加花补充(间奏),使歌曲听起来很丰满,很有趣,而且减小了歌曲的难度。

  整个教学我运用了“参与体验――情感升华式”教学模式展开教学的,课的一开始“激情引趣”,老师播放了一首捷克斯洛伐克的歌曲《牧童》,老师引领学生用串铃运用简单的几种伴奏型为之伴奏,并让学生感受到节奏型的变化,目的是让学生感受音乐的轻快活泼,潜移默化的引导学生注意伴奏的方式和节奏型的变化,为歌曲伴奏做好铺垫,激发学生的兴趣,集中学生注意力,拉近师生距离。紧接着让学生闭上眼睛,老师再次放音乐让学生仔细聆听,启发学生“你都想到了什么?”从而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经过教师的简单小结使学生了解了牧童的生活和放牧时的心情,为学唱歌曲《放牛歌》做情感铺垫,接下来的“体验理解”环节还是以激发学生兴趣为主,从猜小牧童的“宝贝”(笛子)模仿小牧童吹笛子的动作,到学吹笛子的有节奏的嘀嘀声XXXXXX,到有节奏的模仿小黄牛的`叫声X-,我都是在让学生从间奏入手的,目的:一是引导学生会听音乐,能听出哪是间奏;二是让学生充分感受歌曲的旋律,熟悉歌曲;三是培养学生节奏感,知道笛声和小黄牛的叫声表示的节奏是什么,对两个声部的节奏训练进行一次渗透和尝试。实际教学证明,这个环节设计得比较好,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达到了我的教学目标,熟悉并掌握了所要掌握的节奏,孩子们出色的表现让我感受到了,二声部的渗透对于一年级小学生来说真的是必要的而且是学生能接受的。歌词教学这一环节,我以游戏的方式,把歌词做成颜色鲜艳形象的四幅小歌片,分到四个组,并把这四个组分别命名为“笛儿组”“云儿组”“牛儿组”和“太阳组”,放音乐让学生当听到自己组歌词的时候就快速的举起小手,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兴趣,集中注意力仔细聆听音乐,培养学生仔细聆听音乐的良好习惯和锻炼学生的听辨能力及反应能力。歌曲的拓展部分的“创造表现”,我注重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引导学生唱出歌曲强弱的变化和进行良好的情感表达,有感情的演唱歌曲,并让学生选择合适的节奏型为歌曲配间奏,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意识,使课堂完整而充实,内容丰富而不浮燥。整个教学过程我注重了学生以听觉为主,从听觉入手让学生充分感受音乐,感受音乐的情绪,由浅入深的引导学生学唱歌曲。整个歌曲教学是在学生的玩乐中,在我设计的教学情境中引导学生一步一步的完成的。我认为整体的效果还是不错的,课堂气氛活跃,注重了学生兴趣、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以审美为核心,课堂中能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导演”,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课堂中学习,同时双基落实也比较好,音乐知识的教学融入游戏与情境中进行,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节课往往想法都是好的,初衷都是为了学生,教师都想以最新的教育理念,最巧妙、最新颖、最有趣的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让学生寓教于乐,既注重了双基的落实,又考虑到形式的多样化,趣味化。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总是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效果,总有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也总有些遗憾,象这节课,我感觉我有几点做得不是很好,没有达到预想的效果。一是在歌词教学时有一幅歌片做得稍大了,学生小拿不住,这样就多多少少的影响了学生的注意力,另外学生在记词方面还不太快,记得不牢,由于时间的关系,老师在引导的方式上欠缺,这是今后值得注意的地方。其次,在课堂调控上尽管

  我运用了多种“组织教学”的方法,孩子们还是异常活跃,有时“压”不下来,我在思考是不是还有更好的方法来调控教学,使课堂气氛“活而不乱”。三是在声音上我还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继续努力,使孩子们在兴奋的状态下也做到声音甜美,恰到好处的表现歌曲的情感。

  一节好课需要我们不断的去完善,去总结吸取经验教训,改正不足,只要善于发现问题,并用恰当而有效的方法去解决,我想在实施新课程的今天,一节亮丽而难忘的课堂会展现在同行们的面前,让我们自信的去探索去研究,完善自我,完善我们的课堂,新课程的春天会莺歌燕舞,百花齐放。

课堂音乐教学反思15

  作为一名音乐教师,虽然音乐课并不涉及到升学考试,但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必不可少的因素,音乐课的质量,也是极为重要的。因此,音乐教师也就应学会反思、善于反思。那么,音乐教学反思该从哪些方面着手,又如何在反思中提高自我的教学潜力呢?

  一、在备课过程中设计反思。

  音乐课的备课不一样于语文、数学,不需要把注意力过多地放在某些知识点或者技能技巧的掌握程度上。在设计教学方案时,就能够先给自我设计这样的几个问题以供反思。例如:“学生对本课的民歌熟悉程度如何”,“怎样设计学习民歌的教学方式会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在学唱民歌的教学环节中会出现哪几种问题,如何对症处理”等等。这样,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就会觉得有的放矢,备课也不会流于形式。因为音乐课的教学目的是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所以在备课中设计的反思还是以提高兴趣为主。如果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发现学生个性有兴致,或者无动于衷,就该问问自我是什么原因,积累经验教训,并在平行班尝试不一样的教学方式方法,以求得最佳效果。

  二、在上课的过程中验证反思。

  课堂不是车间的流水线,一成不变,同样的教学方式方法,五十名学生可能有五十种不一样的反应。因此,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教师不断地调整教学的方式方法,不断验证在备课时设计的反思,对症下药。课堂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再好的教学也总有它不足的地方,有待于进一步改善,进一步优化。因此,在课堂上发生的种种“意外”,就能够成为很好的反思材料,带给教师在不断的实践过程中进行探索。

  三、在课后进行各种形式的反思

  反思的方式有许多种,能够透过语言也能够透过文字,能够自我反思也能够透过交流进行群众反思。

  反思最具有借鉴好处的一种方式是编写案例反思。所谓案例反思,就是透过具体的典型的教学个案,来研究和揭示其内在规律的一种写作方式。虽然案例有其个别性、特殊性,但是也从中体现出了教师的教学策略、教学理念等等。教师将这些典型案例透过文字的形式加以分析概括,能够提高自我的教学潜力,也能够带给给同行借鉴。

  反思除了自我反思,也能够透过观摩分析他人的范例来进行。所谓“他山之石,能够攻玉”。自我反思,自我案例分析,都是建筑在自身的基础上,而许多事情还是旁观者清。所以,教师就应多观摩分析其他教师的课,学习他们的教学理念、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等等。反思假如我上同样资料的课,会有什么不一样,什么相同,我从中得到了哪些启发,等等。最好也能在听完课后写成文字。音乐教师往往由于自身条件的不一样有各自的特长,比如器乐,比如声乐,要善于利用自我的特长,别人的特长能够作为自我的借鉴,看看别人是如何来利用的,思考自我能够如何利用。

  因此,无论是主课也好,副课也罢,教学反思都有着不可估量的用心作用。作为新课程背景下的音乐教师,我认为更就应在教学中不断地进行反思与提炼,从而发现问题,学会研究,不断地去提高教学水平,成为科研型、反思型的新型教育工作者!

课堂音乐教学反思16

  在准备这一课时,试教了多次,也修改了多次教案,一开始,我都是由老师示范后,再由学生自己尝试练习,但是这样的课堂很明显是不合格的。于是我重新分析了教材、了解教材内容,将教材中哪些需要注意的问题、哪些需要老师示范的、哪些由学生自己去尝试学习的都标注出来,然后再来设计教学,写出大概之后,再具体的修改了几次,最终才去试教,这次试教请了学校的各科老师来听课,希望从他们的经验中,从他们当中找到不足。果然,这些老师给我提出了很多宝贵的意见,最重要的是他们大部分老师都提出要我写板书,因为自己在平时习惯性不板书,所以我在教学过程中,都没有板书过。我吸取他们给我的意见,重新修改教案、试教,最终将教案改成现在这个。

  在这次的课堂中,《网络音乐厅》比试教的时候上的顺利一些,学生们也差不多都学会了,接下来是我对自己这堂课的几点反思:

  1、在引入时,我先引导学生说说喜欢的歌,并播放一首他们都喜欢的歌(吉祥三宝)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认为这个引入是比较成功的,本来我设计着是播放一首儿歌,认为这样比较适合学生,但是在试教时,感觉学生们没有什么激情,因此选择了播放学生们都喜欢听的歌来激趣。

  2、这堂课主要是有两个内容:网络收音机和查找音乐,前者是学生们都没有接触过的,所以我在教网络收音机时,是由我自己示范为主,而在教学查找音乐这个部分是让学生先尝试,在让生尝试前,我提出了一个要求,就是让他们用“百度”搜索我规定的一首歌,而且我将找得最快的学生写在黑板上,这样学生们就会产生竞争意识,就会更积极的来探索、学习这个内容。但这里有一个缺点就是有失广泛性,搜索歌曲的方法并不只有“百度”搜索,学生当中一些能力强的学生还知道很多搜索的方法,这一点,我没有处理的很好,需要改进。

  3、最后一个重点“下载音乐”是比较失败的,一开始我看到学生们都会下载,所以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后来评课老师给我提出了建议,就是我没有将它的重点性突出来,我回想了一下,的确,下载音乐也属于这一课的教学重点,但是我在教学这一课的时候是一笔带过的感觉,重点不够突出。

  4、在整堂课中,我很重视能力较弱的学生,因为能力强的学生很快就会学会,并不需要你特别的去关注,但是能力弱的学生就比较困难了。因为是两、三个人一台电脑,于是在指导他们学习中,我不时的强调让能力弱的学生多练习、多操作,而且还请能力强的学生在旁边指导能力弱的学生,这样能力强的学生在指导的过程中自己也巩固了学习的内容,而能力弱的学生也学会了如何操作,这样各个方面的学生都能很好的进行学生。

  5、在教态方面我自己认为是比较亲切自然的,但是我忘了这一堂课是音乐厅,我在教学设计中不断激发学生的兴趣,可是我自己却从来没有表现出激情,让听课的人感觉我和学生格格不入,评课老师说的不错:教师在课堂上要当表演者。只有自己投入了,学生才会更投入到课堂中来。

  在上了这堂课后,我发现自己需要学习的地方还有很多很多,我在今后要不断的学习、提高自己,并且要不断深入的钻研到教学中去,使自己不断进步,成为一个优秀的教师。

课堂音乐教学反思17

  音乐学科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教学过程中既要按新课标要求去做,又要紧密联系学生的实际情况,从学生的基础入手,把握好因材施教、循序渐进的原则,一点一滴的逐步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在加强音乐课堂教学的同时,针对中学生课时少的现状,积极开发和利用音乐课程资源,开展课外、课间、乃至整个校园及校外的方方面面的音乐活动,让音乐活动成为校园文化的一部分,使学生的生活中处处充满音乐,拓宽学生的音乐视野,让他们更多的去接触音乐,了解音乐,在熟悉音乐的基础上,更加喜欢音乐,对学生不仅做到现在受益,而且为学生终身爱好音乐、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奠定良好的基础。

  合奏就是一个参与学生广泛,凝聚学生的最好机会,所以,做好每次的合奏教学与开展活动至关重要。

  校园毕竟没有专业的训练时间长,所以要求上,乐曲的选择上,也要谨慎为之。乐曲的处理上要根据学生的基础做合适的改变,既不能过多改变原创,也不能加花太过繁琐,要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展开。其次学生的训练中根据学生演奏的基本情况,决定声部的划分。

  在合奏训练中仅有训练的方法还不够,还需要学生积极的配合。若想得到学生的配合,教师的引导与如何培养学生的参与兴趣最为重要。比如在枯燥的练习曲中,就可以加入一些同学的'名字,或大家感兴趣的内容进行,会取得更好的效果。也可以进行分组的比赛,寓教于乐中,让学生更好的去完成合奏教学。

  《现代教育学》中谈到:“课外活动比课堂教学更具有兴趣性,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愿选择,活动的内容形式也是学生喜欢接受的,有较强的吸引力,能激发他们浓厚的兴趣。”在面对“每周一节音乐课,学生又面临中考”的初中音乐教学现状,如何使学生在校内课外多一些音乐,这正是我们音乐教师值得探讨和深思。

课堂音乐教学反思18

  在这次支教实习中,我担任了一、三、四、五年的音乐教学工作,面对不同年级的学生,要拿出不同的教学本领,针对性教学,才能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支教音乐课堂教学反思。在此我对不同年级的教学课例作出了一些教学反思:

  在一年级的教学中,我发现一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是以形象思维为主,联想和模仿力较强,能听辨不同情绪的音乐。在课堂上能够在律动、表演等活动中与他人和谐相处与合作。只要善于诱导,启发他们潜在的能力,营造浓厚的情感氛围,就能让孩子们融入到歌曲的学习和表演中。因此,在第5课《雁群飞》的教学中,我以一个“情”字贯穿整个歌曲,以“优美、抒情、投入、神情、舒展”等感情将整节课串起来,一环接一环,采用听唱教学法使学生首先学会歌曲,再用纠正法改正学生在歌唱中的音准问题。在学生掌握歌曲之后,我用舞蹈加深学生对于歌曲的理解,设计大雁飞的动作,激发学生表现欲。不足的地方是由于学生自控能力差,对于新鲜事物好奇,出现了课堂纪律混乱的现象,以后应在课堂管理方面多加训练。

  到了三年级的课堂,学生好奇心强,但有意注意的时间比较短,针对这一点,在教学中,注重营造预约、欢快的学习氛围,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增强学生参与的广度和深度,使他们在亲自体验中进行有效的.学习,保持他们的学习欲望和兴趣,从而提高学习效果,教学反思《支教音乐课堂教学反思》。在《大海啊,故乡》这一课,整堂课同学们表现积极,能按要求来演唱歌曲,得到我的教学目标。通过范唱歌曲,感受歌曲的情绪,让学生随着音乐划拍哼唱旋律,运用了体态律动法,让学生随伴奏身体律动,通过不同的形式,使学生更加熟悉歌曲。在同学熟悉歌曲、韵律的情况下,进行音乐创造活动,但是学生能力欠缺。

  四年级的学生学习态度积极,学生思维敏捷,接受能力较强,对于新事物有很强的兴趣。在面对一种新的乐器时会非常兴奋,会迫不及待地想去尝试。正因为这样,会出现一个纪律问题,一个人教几十个学生,如果大家都随心所欲乱吹一通,那就是噪音四起、嘈杂刺耳。

  因此在竖笛教学的第一课要和学生交代清楚吹奏学习的纪律,将这一纪律要求贯彻到底。才能保证竖笛学习正常、高效地进行。竖笛教学中应该重视学生聆听的习惯培养,追求轻柔的音色,这样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吹奏习惯和听辨能力,进而培养音乐审美的能力。教学时尽量设计能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环节,避免机械化的教学。

  五年级学生是我觉得这四个年级中没那么吃力的年级。学生性格比较活泼,接受能力也比较强,有一定的表演欲,音乐基础也比较扎实,但在歌唱方面,气息、音准还有待提高,在情感表达方面少有欠缺。他们在面对比较新颖的上课形式时,好奇心会增强,更有求知欲,使他们在其中享受到快乐,陶冶情操。因此我选择了五年级其中一个班上了一堂《青春舞曲》汇报课。整节课是比较完整的,能够达到教学目标,形式丰富新颖,课堂气氛比较活跃,时间把控准确。但是还是有不足的地方,在教态方面,教学表情、语言还有点欠缺;在教学设计方面,设计环节要合理,虽然设计丰富是好的,但要适用于整个实际课堂,要把难点解决透,面对学生反馈回来的信息要及时做出调整并处理。

  四个月的任教,得到了不同的教学实战经验和教学智慧,也总结出自己的优点与不足,进行反思,使我的教学更快地成长。

【课堂音乐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音乐课堂教学反思(精选6篇)06-11

课堂教学反思08-18

音乐教学反思11-16

音乐教学反思12-30

高效课堂教学反思03-08

幸福课堂教学反思11-22

小学音乐教学反思09-02

音乐教学反思模板07-28

小学音乐的教学反思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