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直角》教学反思

时间:2022-09-15 19:03:45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认识直角》教学反思

  作为一位刚到岗的教师,我们需要很强的教学能力,通过教学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怎样写教学反思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认识直角》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认识直角》教学反思

《认识直角》教学反思1

  这周讲了《角的初步认识》这一单元的前两课时认识角和认识直角,在认识角这一课堂活动中由于需要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和语言表述,时间安排非常紧凑,尽管如此,一节课还是没有讲完。对于“角的初步认识”,直观性、操作性比较强,我设计了让学生找情境图中的角这一活动,让学生积极探索发言。

  紧接着总结这些角的特征,(一个顶点,两条边)再然后画角,让学生用三角尺或者直尺画角,并让学生上黑版展示,进而总结画角的步骤方法,最后比较同桌之间的角谁大谁小,进而提出如何比较,角的大小和谁有关等关键问题,通过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充分活动起来,在动手与合作思考中建立了角的表象,在相互交流中探究角的大小和什么因素有关。充分让学生参与进来。

  在认识直角这一课堂活动中,我从实际生活出发,首先找身边的直角,从而总结直角的特征,再折直角,让学生动手操作,出现了很多不同的折直角的方法,进而点出最简单的方法,最后用三角尺进行画直角,找学生上黑板画,再总结画法,继而用三角尺检验所画角是否是直角,做后总结检验方法。通过学生自己学习、讨论,加深了学生对直角的认识。通过寻找生活中的直角、画直角等练习,让学生体会到直角就在我们的身边。

《认识直角》教学反思2

  本节课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角的基础上认识直角。直角和生活联系紧密,人们周围许多物体的表面都有直角。教学时从寻找周围物体表面中形如?的角入手,揭示直角。引导学生从生活中认识直角,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在学生初步预习的基础上,教师预设的交流活动和教学流程是不是促进了教学目标的达成,是不是有效地解决了学生在预习中提出的较为集中的问题:怎样用三角板上的直角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怎样画直角?这是本节课的“验证点”。

  交流分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初步认识直角。首先给出标准的直角图形,让学生从图形中抽象出直角,形成关于直角图形的表象,接着通过直角的不同摆放位置,发现这些角大小都没有改变,加深对直角的认识,最后通过折直角的活动,进一步形成直角的表象。

  第二层次,用三角板中的直角来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在这个活动中,教师通过活动角一边的旋转,得出接近直角的角,让学生猜测是不是直角,造成认知上的矛盾,使学生明白要确定一个角是不是直角,最科学的方法是找出一个标准来进行衡量。这时再让学生交流判断直角的方法,有种水到渠成的感觉。但在这个活动中,学生的表达不让人满意,没有学生能概括出用三角板上的直角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的方法,特别是学生不能说出“重合”这一关键的词语。

  学生学会判断直角后,我设计的交流活动是“找直角”。引导学生在教室里找直角,既能巩固直角的判断方法又能体会直角在生活中的广泛运用和直角的美感,体会数学的运用价值。

  第三层次,学画直角。由于在直角的判断上用了较多的时间,导致“画直角”这一活动没有完成。

  主要不足:

  1.对学生交流的时间估计不准,预设的活动没有完成。

  2.在布置学生预习时,没有通过问题的有效设置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理解例题中的重点词句,导致学生交流时发言不够踊跃。

  3.在总结时没有完全信任学生,总担心学生讲得不好不完整。

《认识直角》教学反思3

  教学设计思路:

  本节课是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上海市九年义务教育课本《数学》二年级第一学期(试用本)P65—66:角与直角。我在设计时主要有以下7个环节:

  1、在“通过动手操作,初步认识角。”环节:因为学生生活视角中找到的角其实很多都非数学角,而“实物角”中非“数学角”本质属性的干扰太多,这不利于帮助学生建立起正确的、清晰地“数学角”的概念。所以,我根据学生的认知情况,通过学生用两根小棒搭不同的图形,然后在搭出的角的图形上描出角,抽象概括出数学图形“角”的共同特征,帮助学生初步建立角的概念,引发学生勇于探究的兴趣。

  2、在“观察看书,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环节:通过寻找共同点进一步掌握角的特点,认识角的各部分名称。角的各部分名称是数学中规定的,没必要让学生探究,通过让学生自己看书认识角的顶点和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

  3、在“利用所学知识,判断角”环节:判断又一次加深了对角的认识。

  4、在“联系生活实际”环节:通过前面的教学环节让学生在头脑中初步形成比较准确的数学图形“角”的概念后,再找一找“生活中的角”,让学生带着数学图形“角:一个顶点两条边”的数学眼光,去发现附着在生活中生动、形象、立体的实物上的角。所以接着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帮助学生理解知识,激发兴趣、提高认知,培养能力。

  5、在“利用三角尺,初步认识直角”环节:采用以老师引导学生对三角尺中一个比较特殊的角的观察,这样来认识直角的,从而培养学生动眼观察与动手操作的能力。

  6、在“会找直角,验证直角”环节: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去完成验证直角的学习,在学生通过走出座位找教室中的直角和老师创设的情境中,对直角能有较深的认识,从而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

  7、在“动手折直角”环节:创设一个问题情境:在没有三角尺或本子的情况下,怎么利用一张不规则的纸去测量直角?引发学生思考:如何折直角?学生带着问题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就比教师直接要求学生折直角更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

  教学反思:

  “角和直角”一课是在学生认识了直线、射线、线段的基础上展开的。

  第一层次是通过学生动手操作、观察等活动,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首先我分析了学生的认知情况,如何将生活中的角与平面图形角建构起来,形成“角”的概念这

  是很重要的,因此我没有采用实物引入,而是通过学生用两根小棒搭不同的图形,然后在搭出的角的图形上描出角,抽象出角的平面图形,初步建立角的概念。然后通过寻找共同点进一步掌握角的特点,认识角的各部分名称。角的各部分名称是数学中规定的,没必要让学生探究,所以我通过让学生自己看书认识角的顶点和边。最后用一组判断又一次加深了对角的认识。

  第二层次是认识直角。通过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角,引导学生对三角尺中一个比较特殊的角的观察,这样来认识直角的。而后的验证直角主要是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去完成。在这一层次里还有一个折直角的环节,经再三思考最后我还是把教材中这一内容往后移,在学生验证完直角,对直角有了一个较深的认识以后,给学生创设一个情境,没有直角三角尺,也没有书本,只有这样一张不规则的纸,怎么用它去测量这些物体的角是不是直角?学生带着问题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比安排在前面就事论事的折直角要妥当,从中能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

  在课堂实施过程中,结合所跟班的学校上海市长宁实验小学各位数学老师给我提出的建议,结合本人的反思,我觉得本课存在着这些需要调整的细节问题:

  1、在搭图形——描角——抽象概括出“角”——认识角各部分的名称后,应当在黑板上板书:角有一个顶点,两条直边。以加深学生对角的认识。(我是安排在学生完成判断题后出示在多媒体课件上,怎样设计学生对角的印象不深刻)

  2、多媒体的制作要更灵活一点。教师为学生提供生活中的物体图片,让学生找生活中的角时,学生每找到一个角,多媒体就应该能够显示出来。(在备课时我已经想到这一点,但由于本人制作多媒体课件的能力有限,不能达到这个目的。以后需要加强制作多媒体课件的能力。)

  3、在利用三角板上的直角去验证、寻找身边的直角时,验证方法一定要指导,或者借助学生错误的操作让学生自我发现、自我纠正。(上课的班级学生能力非常强,表现非常出色,上课时没有出现错误操作,所以我没有注意到这一点)

  4、在认识直角后,可以让学生摸一摸直角,感知、区分直角的特殊,而不是只让学生观察,用口头表述直角的样子,因为学生很难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清楚的。(上课时我让学生观察比较后口述直角的样子,结果学生表达不清楚)

《认识直角》教学反思4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角的基础上来认识直角,所以从课的开始,我就先出示一个角,让学生说说这是一个什么图形,角是有哪几部分组成的。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已有认知,让学生在复习角的过程中进一步认识角,知道角的组成。然后进入探究新知的过程,我先出示一张正方形纸,让学生说说有几个角,并自己拿出一张正方形纸摸一摸、看一看、说一说、比划一下,使他们经历观察(认识表象)、操作(内化表象)的过程,认识直角的特征,并知道为了区分直角与其他角的不同,通常在直角上标号直角符号。再给出标准的直角图形,让学生从图形中抽象出直角,形成关于直角图形的表象,接着通过直角的不同摆放位置,发现这些角大小都没有改变,加深对直角的认识,并知道所有的直角大小相等。

  在教学锐角和钝角的过程中我则把重点放在了“比较”上,通过反复的比较得出锐角和钝角的特点。对于一般的锐角和钝角学生基本能做出正确的判断,但对于一些接近于直角的锐角和钝角,学生都认为是直角,我就让学生借助三角尺上的直角来比一比,但是一部分学生将三角尺转来转去,怎么也放不准。在借助三角尺上的直角来比一比,这个环节上还要加强示范,以及个别辅导,这样才能让学生掌握好这一方法。

《认识直角》教学反思5

  本节课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角的基础上认识直角。直角和生活联系紧密,人们周围许多物体的表面都有直角。我主要设计了以下几个主要环节:复习角、认识直角、判断直角和画直角。教学时从寻找周围物体表面中形如课桌表面的角入手,揭示直角。引导学生从生活中认识直角,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过程分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初步认识直角。我并没有直接告诉学生什么样的角是直角,而是从同学们所熟悉的练习本、手帕等物体抽象出图形,并拿练习本上的角对比周围的角,如:黑板面的角、门框、红花台、桌面的角等,看看有什么发现,学生兴趣高涨的走下座位找自己喜欢的角来比较,通过实践,发现这些角都是一样大的,这时我再告诉学生这类角就叫直角,是角的一种。由于学生感知充分,所以记忆也深刻,并且知识来源于熟悉的生活,所以直角在他们脑海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为后面的学习奠定了基础。接着通过直角的不同摆放位置,发现这些角大小都没有改变,加深对直角的认识,最后通过折直角的活动,进一步形成直角的表象。

  第二层次,用三角板中的直角来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在这个活动中,教师通过活动角一边的旋转,得出接近直角的角,让学生猜测是不是直角,造成认知上的矛盾,使学生明白要确定一个角是不是直角,最科学的方法是找出一个标准来进行衡量。这时再让学生交流判断直角的方法,有种水到渠成的感觉。但在这个活动中,学生的表达不让人满意,没有学生能概括出用三角板上的直角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的方法,特别是学生不能说出“重合”这一关键的词语。学生学会判断直角后,引导学生在教室里找直角,既能巩固直角的判断方法又能体会直角在生活中的广泛运用和直角的美感,体会数学的运用价值。

  第三层次,学画直角。学生在这个环节中出现了较大的困难,画出的直角不标准。结合课中出现的问题,我练习了多个判断是不是直角的练习,通过练习,大多数学生掌握的很好,全部学生可以正确的画出直角,并保证正确使用三角板画角和直角。

  主要不足:

  1、在布置学生预习时,没有通过问题的有效设置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理解例题中的重点词句,导致学生交流时发言不够踊跃。

  2、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的时候,却遇到了问题,学生拿三角板却知道怎样摆放,我一味地加强指导和示范作用,但学生缺少实际操作,没有达到预期效果。

  3、在总结时没有完全信任学生,总担心学生讲得不好不完整,少给你学生展现自己的机会。

  数学课的课堂不一定非要按部就班的按常理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走好每一步,而应该学会放手让学生做学习的自由人,学生充分展现他们的能力,让学生自己决定怎么学,怎么做。把课堂还给学生,老师随机应变,做好这个护航者的使命。我还需要努力从这方面来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

《认识直角》教学反思6

  《直角的初步认识》这节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第二课时的内容,本节课是让学生初步认识直角、会用三角板判断直角和画直角。

  教学语言是一门很深的艺术,而数学教学语言更是是讲究清晰缜密、简明扼要。“好不好”、“是不是”等是非结构的无意义的疑问句都是我们实习生最特有常带的不良口头禅,这都是需要时间去改进的。表扬的语言也是讲究艺术的,不能单调不能泛泛称赞否则就失效。在上课时,教师的语言要有轻有重,要有变化,要有表扬、激励的话语,鼓励学生学习,从而提高学习的兴趣。此外要关注学生的现状,如学生的心理活动,学生的情感,学生和学生、学生和老师的协作性和参与性等。只有注重自己的教学语言才能真正吸引学生,让课堂有张有弛,老师与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教学与学习。本节课我努力在教学语言上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引领孩子们爱学、乐学。

  在课堂上我注重对学生听课习惯的培养。良好的听课习惯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前提,因此,上课时我关注学生的眼神,不仅在讲授时关注,在与个别学生交流时,教师的眼神同时也关注其他的学生。上课还要注意观察学生的行为举止,是否按老师的要求在操作学习用具,同时做到言行一致,比如在判断直角时,就要边操作边说,角的顶点和直角的顶点重合,角的一边和直角的一边重合,再看另一边也重合了,才是直角。只有会说会操做,才能真正的掌握直角的判断方法,这样也为画直角打下基础。

  教学设计一定要从学生的认知心理认知规律出发,在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下,将教学过程的每一段时间估计好,把各方面情况都考虑好做到“知己知彼”才能将教学进行得更有效果。在课堂组织能力方面,这是我需要不断实践累积才能掌握的,在这次课中我深切体会一个老师的眼睛看到东西角度必须比任何人的都要深刻敏锐,要眼观八方纵观全局,不能让一个学生从你的眼皮底下漏掉,不能让任何一个学生掉离班级的学习进程。“人无完人,课无完课”,在第一次教学中得到的所有

  经验和体会都将成为我人生中的宝贵经验,我相信自己在好好消化好好改进以后,不断参与课堂教学,我的教学会取得进步。

《认识直角》教学反思7

  《认识直角》这节课的主要 内容是让学生直观地认识直角,并在此基础上通过与直角的比较,直观地认识锐角和钝角。直角是日常生活中较为常见的角,根据与直角的关系来判断钝角和锐角,是基本的判断方法。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 安排了三种角的初步认识,既充分考虑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又充分体现了相关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 让 学生以认识直角为中心,学习如何判断直角,用什么判断直角,再以直角为标准,大于直角的为钝角,小于直角的为锐角。

  在本课的教学中,首先我让学生观察教科书的三幅图,用手笔划用红色描出的角,让学生从具体事物中抽象出角, 再让学生找身边的角,从三维空间到二维空间再到三维空间,在现实生活空间和几何空间反复转换, 体现了化归思想, 帮助学生有效的建立空间观念。

  接着出示四个角让学生同桌合作辨认哪些是直角。刚开始学生凭观察发现∠2是直角,那∠4是不是呢?这就引发学生思考:要怎么验证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因为学生有认知需求,便会使学生荡起想象的浪花,激起好奇的涟漪,学生先尝试验证,并让学生上台演示。在演示的过程中,可以发现学生虽然知道可以借助三角板上的直角来验证,但具体怎么操作还是模糊的。于是顺势将学生的眼球吸引到黑板上,教师边示范边讲解,让学生顶点对顶点,边对边,看能一条边有没有重合。但是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在引导的时候讲解得不够清晰,导致学生在验证∠1和∠3是不是直角时没能准确地应用。教师在示范的时候应该先让学生找到三角板上的直角,找到直角的顶点再和图上的顶点重合,让直角的一条边与其中一条边重合,看看直角的另一条边与图上的另一边是否重合。

  对此也引发了我的思考:对于学生的难点不能一笔带过,也不能点到为止。()教学难点的确定要认真研究教材, 准确 地 确定出一节课的地位和作用、知识间的前后联系,确定好重、难点。 其次要善于联系,分析学习者情况,了解学生的原有经验和技能,理解学生的心理,对于困难要作出预见并且对症下药。此外教师要善于引导,用启发式的教学方式和教学语言多角度地启发学生,使之产生多方联想而有所感悟。这也是我在接下来的教学中要不断努力的地方。

  教学常反思,积累做得好的经验,同时也发现自己的不足,及时地寻找教学对策,虽然不能确保在下一节课你就能做得完美了,但是只要你有去努力学习改变,你会发现在某一刻困难变得不那么难了,那就是进步。

《认识直角》教学反思8

  这节课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角的基础上认识直角的,我将课堂设计为三个部分 。

  第一部分导入。首先复习第一课时的内容,接着从一组生活中的直角图形入手,揭示直角。这一部分进行得比较顺利,但是有些粗糙,主要是设计的时候没有考虑到学生上节课掌握的情况。 第二部分实践感知,探究新知识,我分为三层次:(1)从生活中找直角,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在这部分中通过摸一摸、比一比加深对直角三角板的直角的比较认识,但讲解得不够到位,以至于到最后用直角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有小部分学生找不准直角。主要是设计的时候没有把握这个年龄阶段的小学生的认识规律,应该从易到难循循渐进,做到每个环节都是缜密紧扣的。(2)判断直角,首先学生尝试比较然后我做示范最后做练习第4题,使学生学会用三角板判断直角。因为前面没做好,所以这一部分进行的效果就不是很好,我又得重新带他们找直角这样时间就用的过多了而且练习间过长没掌控好。(3)画直角的这部分时,首先由于时间紧过度的不是很自然,其次我还是先让学生自己尝试自己画然后讲解做示范,在引导上台展示的同学的时候没有照顾到全局,以至于一些学生没跟着我的讲解走。再次对于一些生成性的问题处理的不好, 比如在画直角的时候发现了学生画的直角方向是朝下的,我就脑袋机灵一动想把它作为模板告诉学生不管直角的方向是朝向哪的只要满足判断直角的条件就是直角 ,可是我用的语言并没有达到那么好的效果。

  第三部分活动操作巩固应用。由于时间不够就没有进行。

  总结:(1)教学设计一定要从学生的认知心理认知规律出发,在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下,将教学过程的每一段时间估计好,把各方面情况都考虑好做到“知己知彼”才能将教学进行得更有效果。(2)教学语言。教学语言是一门很深的艺术,而数学教学语言更是是讲究清晰缜密、简明扼要。“好不好”、“是不是”等是非结构的无意义的疑问句都是我们实习生最特有常带的不良口头禅,这都是需要时间去改进的。表扬的语言也是讲究艺术的,不能单调不能泛泛称赞否则就失效。当然最重要的是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才去不一样的交流方式,“到哪座山唱哪首歌”对于二年级的学生语言更是要丰富活泼,能童话诗意那就是更高的要求了。(3)课堂组织能力,这是我需要不断实践累积才能掌握的,在这次课中我深切体会一个老师的眼睛看到东西角度必须比任何人的都要深刻敏锐,要眼观八方纵观全局,不能让一个学生从你的眼皮底下漏掉,不能让任何一个学生掉离班级的学习进程。

  “人无完人,课无完课”,在第一次教学中得到的所有经验和体会都将成为我人生中的宝贵经验,我相信自己在好好消化好好改进以后,不断参与课堂教学,我的教学会取得进步。

《认识直角》教学反思9

  《直角的初步认识》这一堂数学课,我面对着一群忽闪着好奇双眼的孩子们,我是非常的紧张!“三疑三探”新的教学模式能不能熟练的运用呢?能不能完成教学任务呢?能不能达到重点突出,难点突破呢?一连串的疑问在我的脑海中不断的出现。

  当走进课堂向学生们亲切问候以后,我便按着自己备课的`思路开始了本节课的教学。这节课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角的基础上认识直角的,按着“三疑三探”的教学模式,我将本节课设计成了四个环节。第一环节设疑自探。首先复习第一课时的内容,角的组成,一个顶点和两条边,接着从一个活动的角说说角的大小和两条边的开口大小有关,变化成直角,揭示课题:直角的初步认识。让学生说出自己的疑问以及想要学到的知识。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形成自探提示。

  第二部分解疑合探。首先出示教材,让学生在教材中自己学习今天的新知识。这个环节有些不恰当。如果让学生先自己学习之后,在用教材来加以说明或验证或许效果会好一些,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感受学习的快乐。

  (1)从生活中找直角,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在这部分中通过动手折一个直角。让学生感受直角的形状。

  (3)说一说怎样才能确定是不是直角呢?运用三角板中的直角来验证是不是直角。加深对直角的认识,让学生亲自动手测量,亲自说说是怎样测量验证的。这一环节运用的时间比较长,让学生充分的把验证的过程说清楚。为画直角做好准备。

  (4)三角板中的直角可以验证一个角是不是直角,还有什么用呢?自然地过渡到画直角。学生在小组中研究讨论,将结果汇报给大家听。我采用一名同学汇报,一名同学板画,两个同学互相合作来完成。不仅锻炼了学生的汇报能力,还锻炼了学生的板书能力,更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学生们亲自参与,动手实践,活动,学习知识点。

  第三部分质疑再探。让学生提出还有的疑问之处,学生没有疑问之处了。

  第四部分拓展运用。

  1、让学生同桌之间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学生能够提出与本节课的知识点相关的问题,并且完成的较好。

  2、教师事先准备好的习题带给大家。学生完成的较好,可以看出本节课的收获不小。

  (1)数一数长方形、正方形、直角三角形各有几个直角?

  (2)判断是不是直角。

  (3)在点子图上画直角。学生都完成的比较好。

《认识直角》教学反思10

  本节课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解的基础上再去认识直角。本节课较为集中的问题:(1)明白生活与直角的密切联系;(2)怎样用三角板上的直角判断一个用是不是直角:(3)怎样画角。

  在讲课过程中,我首先给出标准的直角图形,让学生们观察直角的特点,说一说,再通过分析直角活动,进一步形成直角的表象,接着让学生们找一找三角板上的直角,进而学习如何判断一个直角,最后,教学画直角,这一环节相对较难,部分孩子在下课后没有掌握。课后,对这节课进行了反思:

  整节课,对于孩子们来说,三角板的灵活摆放是个问题,有大部分人都摆放不好,量不出直角,我应该将这节课根据孩子们的接受程度去合理安排。

  有关初步认识角时,应给出标准的直角图形,让学生从图中抽象出直角,形成关于直角图形的表象;接着通过直角的不同摆放位置,发现这些角的大小都没有变,所有的直角都相等,加深对直角的认识。

  孩子们认识了直角后,老师拿出一个活动角的一边旋转,得出接近直角的角,让学生猜,造成认知上的矛盾,使学生明白要确定一下角是不是直角,最科学的方法是找出一个标准去衡量,这时再次学生交流判断直角的方法,有种水到渠成的感觉,当学生学会判断后,再进行练习活动,找直角,判断直角,既能巩固直角的判断的方法,又能体会到直角在活动中的实际运用和直角美感,体会教学的运用价值。

  对于画直角,也是重点,应该再用一课时进行角与直角的练习及其画法,认识区分。

《认识直角》教学反思11

  苏格拉底说:“没有反思的生活,是不值得的生活。”

  本周我有幸能在中心校领导的参与中开展了一节关于《认识直角、画直角》的数学课,课后不仅得到了校领导们的认同,而且得到了校领导的指导与建议,让我受益匪浅,现将我在此次教学案例中的反思与收获整理如下:

  认同点:

  1、针对本节课程,我以课本为基础,以课程标准为指导,以教师用书为蓝本设计了此次教学活动,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开展了本节课,使本节课的所有活动都有的放矢。

  2、充分利用了学校提供给教师的教育资源,如教师用书、多媒体等,紧跟时代步伐,采取多样化方式给与教学支持。

  3、教学的思路清晰,目标明确,能抓住学生反映出来的明显问题。

  4、关注了学生的动手能力,通过折直角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同时在一定程度上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5、学生的行为习惯较以前有了很大的改善,上课的专注程度有了很明显的提高,回答问题积极踊跃,能跟着老师的引导进行思考,做到了有效课堂的基本要求。

  领导们不仅对我的努力以及授课水平给与了肯定,而且提出了很多了让我茅塞顿开的建议,让我深刻地认识到自己的欠缺与不足:

  1、前期基础知识要扎实,学生的基础不扎实导致后面的知识理解起来很困难,技能明显会感到欠缺,解决问题时会有很强的力不从心感,打消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2、引导学生清楚明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能说出自己想说的话并把自己的做法说明白,让同班的同学充分理解。

  3、教师的教学语言要切实贴合本学段学生的年龄特点,规范教师语言,让学生不仅能听懂教师说的话,更能感同身受地理解教师的思想。

  4、在选择教材资源时,要从身边发现生活实例,拓展教材的选择宽度,贴合学生的生活情境,更有利于学生理解所要学习的知识内容。

  5、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听讲状态,注意学生的反馈,及时根据学生的反馈来调整自己的教学计划,真正发挥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

  6、尽量避免教师说的多、学生做的少的现象,贴合学生实际的身心发展水平来选择教学方法。

  7、加强学生的示范与动手能力,让他们在做中学,做了就记住了,改掉传统的老师说、学生听的教学方法,寻求新的突破。

  8、增加学生亲自上台示范讲解的机会,让学生自己动手做出来并亲自讲出来,规范学生的课堂语言,加强普通话的训练......

  当然,此次活动带给我的收获不仅仅是以上这些,还有很多值得我事后细细品味的建议与指导,有了领导们专业成长的智慧引领,对于我们教师主体性的释放、创造性的提升、专业的成长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还要坚持随时随地的教学反思,贵在及时,贵在坚持。让我们在研究中成长,在反思中成长,使自己真正成长为一名科研型、学者型的教师。

《认识直角》教学反思12

  我上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角的初步认识的第二课时,直角的初步认识。我设定的教学目标是

1、通过看一看、找一找、画一画、折一折等活动,初步认识直角,学会用三角尺的直角判断直角和画直角。

2、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本课的重点和难点就是学会用三角尺的直角去判断直角和画直角。

  一节课上下来,总体感觉就是时间不够,要让学生真正掌握本课的重点和难点,还需要花更多的时间进行练习和巩固。接下来讲讲自己在哪些方面需要改进:

  1、导入新课部分,我通过让学生观察两把三角尺的几个角的大小,发现了什么?从而引出有两个相同的角,这两个角就是直角。揭示本课课题。但是学生总是很难发现这两个相同的角,最后在我的引导下,将两把尺子重叠进行比较,才勉强得出。后来我想想,这样引出直角太过复杂,而且花费时间。其实找一个简单的导入就可以了,开门见山。

  2、让学生找教室中的直角。然后提出一个猜想,所以的直角都一样大吗?

  让学生先猜想再验证。让学生相互比一比自己找到的直角。然后让学生利用学具自己创造直角,再让学生通过验证自己的角是不是直角?其实就是要教学自己学会用三角尺上的直角去比一比。我是在创造角的时候才教这部分内容,其实在验证所有的直角都一样大时就可以教学怎么去比一比。

  总之,上课的应变能力和调控能力还需要加强。

《认识直角》教学反思13

  在本节课中我创设了生活中的情境,让学生多观察、多思考,结合具体的环境让学生认识直角,使学生感受直角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活动,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参与,在动手中探索创新,通过体验来认识直角。在课件的设计上,我尽可能多的设计了找一找、做一做、画一画等动手操作活动,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让学生在充分的活动中,在自主探索与使用交流中,建立直角的表象,从而丰富对直角的认识,发展空间观念。真正体现“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教学模型的过程”这一基本理念。在教学时,我通过多种活动让学生认识直角。让学生通过找一找、折一折等活动使学生对直角有些感性认识,然后引导学生在三角板上感觉直角,为判断直角做好铺垫,在判断直角前,让学生自我思考,全班质疑,出示的角你能肯定是直角吗?进而引导学生自己去思考,进而寻找判断直角的更好的方法——用三角板去量,最后是画直角,学生画直角也学得很好,就是在画好后要标上直角的符号,有些小朋友总忘记标。

  一节课下来,我感觉我放手,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还不够,教师引得比较多。另外还有一部分学生用三角板的直角判断一个角是否是直角,还是有困难的。不知道怎样放置三角板。课下需要个别辅导。

《认识直角》教学反思14

  认识直角、锐角和钝角是在学生对角有了一定的认识基础后的继续学习。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上,我力求做到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在具体的情景中学习数学,学生通过在“找角——折角——比角——画角”等多层次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观察、操作能力。在组织教学活动时,注重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在活动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环节的设计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使整个教学活动收到了良好的学习效果。

  数学来源于生活。教学时,我设计了让孩子们在生活中找角,他们都兴趣盎然,找到了黑板、课桌、红领巾等多种事物上的不同的角。学生亲身经历了数学知识的抽象过程,感受到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和无限趣味,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萌发了学习兴趣。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由此可见,儿童的思维是离不开实践活动的。《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充分地为学生创设了从事数学学习活动和交流的空间。如让学生自己拿纸折出大小不同的角,小组内比较角的大小,画各种角等活动,通过开展这样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了数学知识与技能,学会了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各个环节处理的都很仓促,没有给学生充足的时间,我发现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较差,如学生使用三角板比角、画角,他们的小手显得很笨拙,我虽然在黑板上一再地演示,但还是有一部分学困生拿着三角板翻过来翻过去,无从下手。于是我让优生带差生,教他们操作。在这环节浪费了许多时间,造成后面练习时间不够用。这是我始料未及的。这让我深深地感觉到课前预设的重要性。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不但要多为孩子创造一些动手实践的机会,提高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还要不断学习,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认真备好每一节课,这样才能使自己在教学中得心应手,游刃有余。

《认识直角》教学反思15

  《直角的初步认识》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角一课的基础上的。从学生的课堂表现及练习来看,学生在用手上的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和画直角还存在一些问题:

  1、找不到直角。其实,这也是学生会不会判断一个角是否是直角和用三角尺来画直角最主要的原因。虽然在课上和老师一起认识了三角尺上的直角,也用手摸了,眼睛好好看了,可是,就是有这么几个学生,找不到直角,或是一会找到了,换个方向,在应用的时候又找不到了。

  2、画角的方法还要练习。因为画直角是需要三角尺的配合,我怎么看就是有一些学生两个手配合不好:

  一是有些孩子一个手按不住尺,一移动,线就画弯了;

  二是直角的顶点画起来不是尖尖的;

  三是一条边画好了,没有把边和尺对齐了再画另一条,就根据自己的感觉画出另一条边,画法是错误的。课上,自己已尽量把节奏放慢,给别生充分的时间,但还有些学生看来还是需要一些时间,要手把手教过才行了。

  3、在画了直角后,我又要求学生画了比直角大和直角小的角,结果也不是很理想。虽然他们通过了上一节课的学习知道了角的大小和边的长短无关,但一小部分孩子都还是把角的边画得长长的,但其实还是直角。把他们画的角和三角板对好,放在投影仪上再让他们看看,让孩子再一次感受到画好了角自己验证的方法。

【《认识直角》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圆的认识》教学反思09-01

《认识时间》教学反思08-07

《秒的认识》教学反思06-11

《认识垂直》教学反思05-31

《认识时分》教学反思04-02

《认识乘法》教学反思03-30

吨的认识教学反思02-08

圆柱的认识教学反思12-25

0的认识教学反思10-16

《复习认识钟表》教学反思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