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教学反思

时间:2021-11-24 19:02:18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教学反思

  作为一位刚到岗的人民教师,课堂教学是我们的任务之一,我们可以把教学过程中的感悟记录在教学反思中,那么什么样的教学反思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教学反思,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教学反思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教学反思1

  实习的日子已快接近尾声,回首一路走过来的日子,感触很多。

  现在是真的深刻体会到这样一个道理,做一个老师难,做一个好的老师更是难上加难。想起曾经语文教学论的教师说过一句话:“语文老师是一个自娱自乐的职业。”怎样做一个让学生喜爱的语文老师,对于我来说,这条路还很艰辛,还需要我付出更多的努力。

  这个星期在13班和16班上了《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这四节课上得让我很辛苦,原因之一是这篇课文本身比较难,课文中的某些句子比较晦涩,让学生难以读懂,课文中所体现的弗罗姆的某些观点还值得商榷;原因之二是学生课前没有预习,这就让我的教学进程变得比较困难,在课堂上得给他们大量的时间去读这篇课文,由于对文本的不熟悉,所以他们在回答问题时就有些困难;原因之三是我自己在课堂上的引导度不够,在抛出问题后没有给予他们适当的引导,所以这也是让课堂出现偶尔冷场的局面。在让同学们讨论“我爱你,因为我需要你”和“我需要你,因为我爱你”这两种爱的区别时,他们辩论得很激烈,达到了我预设的活跃课堂的目的,但是后来他们的辩论有些偏离主题,我没有及时的把线收回来,以至于这一个环节比较散,没有达到我预期的目的。不过和前几次上课比较起来,我不再怯场,教学语言和教态自然了许多,这是我最大的进步。

  文老师对我说过,现在对我来说最重要的是培养课堂上的现场感。教案很容易写,但是在课堂上把教案上的知识以何种方式教给学生,充分调动起他们学习语文的积极性,这其实是一门很高深的学问。现在的学生(尤其是理科班的学生)不怎么重视语文,如果把语文课上得枯燥无味,这更会降低他们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怎样当好一个语文老师,任重而道远。

  虽然《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是一篇比较难也不好讲的课文,但是通过自己的亲身实践,让我很清楚的认识到自己还存在哪些问题,明白自己还有哪些方面需要改进,这便是我最大的收获。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教学反思2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三单元是学习社会科学方面的杂文、随笔的单元。通过学习本单元,将使学生学会思考社会、人生等与自己成长密切相关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单元第二课《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就是一篇著名的随笔。从应用的角度来说,它其实是一篇议论文。这篇文章不是简单的对父爱与母爱的歌颂,而是为了构建健康、成熟的灵魂而对父爱与母爱以及孩子的发展进行的剖析。我选择这篇文章作为公开课来学习,目的就在于能够更好的培养学生的情感。

  上完这篇课文,我受益匪浅,感受良多。也引起了我对语文的许多思考。大的方面如新课程背景下,如何建立原生态的语文课堂。如何提高语文教学的实效等。小的方面如怎么样取舍教材,语文课到底讲什么。同时这节课也让我体会到一个优秀、成熟的语文老师应该具备哪些素质。自己在哪些方面还要加深积淀。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今后一定要更加努力的学习,多方面的培养自己,使综合素养得以提升,将优秀而成熟的语文老师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本堂课的相关情况如下:

  一、教材单元(篇)分析

  这篇文章是从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社会学家弗罗姆《爱的艺术》中节选出来的,《爱的艺术》这本书阐释了爱并不是一种与人的成熟程度无关的感情,而是一个能力的问题,是一门通过训练自己的纪律、集中和耐心学到手的一门艺术。

  二、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作者,理解父爱的本质和母爱的本质,了解弗罗姆关于健康而成熟的灵魂的观点。

  2、过程与方法目标:初步掌握阅读论述类文章的方法,即理性分析的解读方法。体会本文思路清晰、结构严谨的写作特点。理解、探究和评价作者对父爱与母爱本质的思考以及对于理想人格的分析。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把对“爱”的认识由感性层面上升到理性的高度,并且形成健康而成熟的心灵。

  三、学习重点、难点

  如何理性地看待爱,对父爱与母爱本质的理解。

  四、学习过程主要有以下几个环节

  课前预习新课;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学习目标展示;预习成果展示;合作探究;课堂质疑,品味鉴赏;关注社会,放眼生活;激情演说,自我检测;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本篇课文看题目“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其中的关键词有父、母、孩子、爱。通过题目我们知道文章的主要内容是写孩子、父、母这三种爱。请学生品读从课文中整理出来的关于父母、孩子爱的观点的语句(课前学生已通过导学案预习课文)。引导学生熟悉、回顾文章主要内容。让学生自己主动的展示自己课前预习的关于人各个阶段的对爱的认识以及父爱母爱本质的区别和各自的特点。然后选择自己最感兴趣、最有感触的一种爱给大家讲。通过学生自主学习,自己展示,自己总结,从知识和能力角度可以引导学生对“爱”的认识由感性上升到理性的高度,从而对“爱”进入哲学层次的思考。这一过程重在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通过问题的合作探究和课堂质疑,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教材,经过独立思考或共同讨论,由学生自己理清文章的思路,弄明白父爱与母爱的本质区别及各自的特点。到此我们教学重点难点也一一被攻破了。

  接下来就是基于文本的拓展和延伸了。任何材料的引入都应该具有其必要性,不能为了拓展而拓展,更不能为了煽情而为赋新词强说愁。应该处理好材料引入的合理与时机即什么材料有助于加深对文本的理解,最契合要点的气质,另外就是在什么时候引入,以什么样的方式引入,使其显得水到渠成,还有就是最终应该达到什么效果,借助材料进行哪些语文能力的训练。所以面对浩如烟海的父爱母爱素材,我再次扎进课文之中,仔细品味文章的精髓。此处让学生主动分享自己与父母之间有关爱的故事,让学生在课堂上把自己相对父母说的话大声说出来。而且此时班级的同学自发的为父母唱了一首《感恩的心》。可以说,情感价值观的教育也落到了实处。

  这样的语文课对我来说是一次尝试也是一次挑战,虽然我第一次接触高中的语文课本,但是在全组语文老师的指导和帮助下,我有勇气站在了公开课讲堂上,我想我是成功的。在今后的学习中,我要更加认真的对待每一堂课,我相信我一定能把学生教育好!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教学反思3

  上完了实习的最后一次课《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心里顿时感到轻松了不少。前一天在五班讲课的时候,可能是前两节课学生没有精神,整个课堂显得比较冷清。好多学生三心二意,要不停地重复问题,很细致地引导他们才能进入状态。当然,我的问题也很多。虽然是一个星期前就备好了课,因为感觉是很精心设计的,还比较熟悉,等到老师让我上课的前一天,才重新对教案进行修改,发现了如讲课内容的次序还可以再调整,使各部分的层次更清晰等问题。在上课的时候,因为之前没有试讲,两节课连上下来,发现自己对课文的有些内容顺序不是很熟悉,讲课的时候语句不精练,口语比较多;还有一个问题,语速偏快,让学生感觉到我很紧张。总之这次课的感觉不是很好。不过,当我上完课,学生们全都鼓起掌来,可能是一种欢送的形式吧。让我的心里有了点慰藉,同时也很惭愧,我红着脸快速地离开了。

  第二天在七班也上这门课,也是连着两课时。一直担心七班的孩子会很沉闷,可能是指导老师多次强调这是我实习最后的讲课的缘故,学生们听得都很认真,对于我的问题,也做思考状。在七班,我吸取了上次的教训,语速放慢了些,显得从容了些;在提问的时候对于比较难的问题进行提示点拨,以易于学生思考和回答。第一节课很平稳的过去了,我舒了一口气。下课在班里转,一学生主动跟我说话:“老师,你不要失望啊,语文课是这样的。胡老师上课也是这样的。”他怕我伤心,所以安慰我。其实我对学生的表现已经很满意了。他们的积极不是通过争先恐后的回答问题,只要看到他们专注的眼神就能感受到。所以我不失望,相反很感动他的体谅。我希望第二节课也能顺利结束。可是当学生认真起来,像我这种没经验的老师就要紧张了。在课堂上本来有一个问题,文章中作者认为父爱是有条件的,母爱是无条件的。我让他们谈看法。其实我预设的是,父爱其实也可以具有无私性,母爱就也是有条件的。结果学生们的回答都倾向于父爱和母爱的本质是一样的,都具有无私性。而我原先没有将重点放在父爱上,而是想强调母爱也是有条件的。所以,这个问题对我来说很意外。对于这篇带有哲学色彩的文章,很多同学不同意作者的观点,这是我希望达到的。只是这个问题我还是要给出参考的答案,所以我绞尽脑汁说了一番,现在已经忘了是怎样说的,反正还是说得不够清楚。因为两者的角度不同,其实站在学生思考的角度,我是赞同他们的观点的。但是文中,我还是要给他们解释作者的看法。跨过了这个坎,后面就顺畅多了,我的拓展部分很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以至直到快下课学生都很安静地听。等到我说声放学了,他们才像想起来,向食堂冲去。

  比较这两次课,我在教态上有了提高,发音放慢也清晰了很多;对于文章和教案也很熟悉,讲课较连贯;对于课文的设计,时间把握得很好。但是依然存在不足之处,主要是在我讲课时语句衔接上还不能很流畅,一句话有时想不到一个贴切的词去表达,在激动或紧张的时候,语速又不自觉变快,学生听得不很清晰。另外就是在对课文设计上,没有想得更深入,而且自己的反应也不够灵活,出现了点意外。如果之前能考虑到,那么就可以避免这种情况了。

  总之,实习的课讲完了。但真正的教师生涯也已经在眼前了,所以对于自己的不足还是要改进,争取在讲台上展现最佳的风采。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1.父母感情与孩子成长教学心得

2.《雪孩子》教学反思

3.数星星的孩子教学反思

4.槐乡的孩子教学反思

5.《水妈妈的孩子》教学反思

6.《槐乡的孩子》教学反思

7.《数星星的孩子》教学反思

8.《家人的爱》教学反思

9.《黑孩子罗伯特》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