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教案

时间:2025-11-13 09:32:07 教案 我要投稿

【精选】中班教案集合9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中班教案9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精选】中班教案集合9篇

中班教案 篇1

  一、活动准备:

  医院背景塑料板板(上面画有5以内的医疗器具),幼儿人手一套圆点卡片,雪花片若干,由5块泡沫板拼成的楼梯共4条。

  二、活动过程:

  (一)、引出主题 教师以医生的.身份出现。 问:我是谁?我在哪里上班?认识红十字

  (二)、幼儿戴上圆点宝宝去医院看看:

  1、复习2—3的点数 请幼儿点数后举起相应的圆点卡片。

  2、学习4—5的点数 让幼儿数一数。

  (三)、去药房

  1、上楼梯(五个台阶) 请幼儿边走边数。

  2、分药片 (1) 教师报一个数,幼儿取出相应数量的药片。 (2) 出示药方(上面有圆点),请幼儿根据配方上的圆点分药片。

  3、 下楼梯。(边走边数)

  三、活动目标:

  1、学习手口一致点数1---5。

  2、初步学习按数取物。

  3、认识一些常见的医疗用具。

中班教案 篇2

  活动设计理念:

  数数是中班幼儿数概念发展的重要基础,在生活中学习,运用于生活,才是孩子们所需要的,让幼儿通过多种形式的操作,富有情节的游戏,在轻松的环境中,在愉快的游戏中积累数经验。我设计了以“买水果”为生活情境的数学活动:6的数数。在游戏中,让幼儿交流和分享数数的不同方法,并从中获得经验和体验,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进一步感知理解6的数数。发展了幼儿的观察、比较、思维等综合的能力,这种学习能力和方式有利于幼儿的发展。另一方面,幼儿在运用已有的数经验解决游戏中的数问题时帮助幼儿进一步积累数数经验。在本次集体活动中通过讲讲水果,既让幼儿感受到水果的丰富多样,又懂得多吃水果对身体有益的道理。活动隐含了关爱家人的情感,其目的是让幼儿在游戏过程中体验到关爱家人是件幸福的事,这也正是我们幼儿园所倡导的“爱的教育”的思想内涵。

  活动目标:

  1、体验并学习不同的数数方法,提高幼儿的数数能力。

  2、在游戏情境中激发幼儿关爱家人的情感。

  重点难点:体验并学习不同的数数方法,提高幼儿的数数能力。

  活动准备:

  1、贴有水果图卡和点卡的篮子、家人头像贴纸每人一份。

  2、各种水果实物、图片,贴有水果的记录纸每组一张。

  活动过程:

  一、交流

  1、讨论:秋天是一个收获的季节,有许多水果都成熟了。你喜欢吃什么水果呢?数一数有几种水果?

  2、为什么要多吃水果?

  二、游戏:买水果

  1、了解操作方法:

  ①今天老师就要去买水果啦!

  ②出示大篮子,观察提示卡:

  *看看我想买什么水果?要买几个?请你数一数,告诉大家。

  *装水果篮:老师的提示卡上要大家买6个橘子,所以我就到水果店里买6个橘子装在水果篮里。

  ③提出操作要求:

  每个小朋友拿一个篮子,看看你的篮子上要买什么水果,

  数一数提示卡上有几个点就是要买几个水果,看清楚提示卡,然后用我们刚才介绍的`好办法来买水果,装在篮子里。

  2、幼儿操作。

  3、交流验证:

  ①和同伴互相检查。

  ②集体检验、交流。

  三、为水果店进货

  1、水果店的老板看到小朋友们很能干,也想请你们来帮个忙。秋天的水果品种多,他想去进些新货。可是他不知道哪些水果比较受欢迎,想请你们来帮他调查一下。

  2、你们的爸爸妈妈喜欢吃什么水果?

  3、(出示统计表)请你们每人拿一份家人贴纸,家里人喜欢吃什么就把他的头像贴在他喜欢的水果下面,大家都贴好之后数一数每样水果有几个人喜欢吃。

  4、哪种水果最受欢迎呢?哪种水果喜欢吃的人比较少呢?我们来数一数。

  5、你们可帮了水果店老板的大忙,这样他一看就知道哪些水果要多进些了!等下次水果店新货来了,我们再来买水果吗?

  四、谈话了解、感受水果的多样

  学习手口一致地数数。

中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用普通话朗诵儿歌,练习发准“蚕、睡、吃、花儿”等字词的读音。

  2、初步了解豌豆、蚕豆从开花到结成豆荚,加工成豆制食品的过程,喜欢吃豆类食品。

  活动重点:用普通话朗诵儿歌。

  活动难点:念准字的读音。

  活动准备:

  1、幼儿用书《豌豆蚕豆》。

  2、各类豆制食品。

  活动过程:

  1、品尝食品导入活动:

  出示豆制食品供幼儿品尝:

  ——“你吃过这些食品吗?味道如何?它是用什么东西加工成的?”

  出示豌豆、蚕豆,帮助幼儿小结:

  ——“这些食品都是由豌豆、蚕豆加工成的。”

  2、欣赏诗歌,理解豌豆、蚕豆从“花——豆荚——豆米”的过程。

  教师有节奏地朗诵儿歌。

  幼儿阅读图书《豌豆、蚕豆》,按顺序观察、理解画面。

  引导幼儿用诗歌里的语句表达:

  ——“诗歌里的豌豆、蚕豆是怎样长大的?都能做成哪些食品?”

  3、学念诗歌:

  教师和幼儿一起学习朗诵儿歌。

  帮助幼儿发准“蚕、睡、吃、花儿”等字词的`读音。(鼓励幼儿分句接龙念儿歌。)

  上午活动二:

  蔬菜的一家(艺术)

  活动目标:

  学习用几何图形组合的方法画正面直立人物,并会区别人物的高矮、大小和颜色。

  活动重点:区分人物的高矮、大小和颜色。

  活动难点:用几何图形组合画人物的正面图。

  活动准备:

  记号笔、蜡笔、画纸、范画“西红柿的一家”、幼儿用书《蔬菜的一家》。

  活动过程:

  1、欣赏作品,展开讨论:

  舒适范画,引出话题:

  ——“在农业开发区里,搬来了一户人家,是谁?”

  欣赏作品,并讨论:

  ——“这一家,谁是爸爸?谁是妈妈?谁是宝宝?”

  “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教师引导幼儿多角度地观察、比较。

  2、幼儿创作,教师个别指导。

  引导幼儿根据蔬菜的不同造型进行创作。

  3、互相欣赏作品,并讲评。

  幼儿作品展示。

中班教案 篇4

  目标:

  1、在和父母一起探索过的基础上,幼儿能用多种方法区分蛋的`生熟。

  2、尝试学习敲蛋、打蛋等一些生活技能。

  3、培养幼儿乐于探索身边事物的习惯。

  准备:调味品油、盐、味精、锅子、电炉、鸡蛋、碗若干、擦布、筷子等

  过程:

  一、启发提问

  1、你们看这是什么?

  2、吃过鸡蛋吗?鸡蛋可做哪些好吃的菜呢?

  3、今天老师要做一个炒鸡蛋给小朋友吃,可是早上我一不小心把熟鸡蛋和生鸡蛋放在一起,你们能不能帮我想个办法,把生鸡蛋找出来呢?

  A、用哪些办法?

  B、你是怎么知道的?

  二、小朋友用自己探索过的办法来区分生熟。

  三、学习敲蛋

  1、小朋友把生鸡蛋找出来没有,我们一起把它敲开来看一下。

  2、幼儿尝试敲蛋。

  (1)提醒幼儿敲的时候不要把蛋洒在桌上或地上。

  (2)敲好后把蛋壳放在纸盒里。

  (3)人士蛋清和蛋黄。

  四、学习打蛋

  幼儿尝试打蛋

  1、把蛋黄打碎,让蛋黄和蛋清打在一起

  2、碗要端牢,用点力气

  五、教师制作炒鸡蛋

  1、幼儿讨论怎样制作炒鸡蛋

  2、幼儿观察制作炒鸡蛋

  提醒幼儿注意安全,不要让油溅到身上或脸上

  六、品尝炒鸡蛋,体验劳动后的快乐。

中班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感受欢快的音乐形象,模仿青蛙跳,捉虫的动作。

  2、喜欢听音乐做游戏。

  3、懂得青蛙是保护庄稼的益虫。

  活动准备:

  1、背景音乐及歌曲《小青蛙》

  2、活动前让幼儿认识青蛙和了解青蛙的生活习性。

  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

  夏天到了,小蝌蚪长大了,慢慢慢慢地先长出后面两条腿,再慢慢慢慢地长出前面两条腿,变成了一只一只的。。。。。。?(小青蛙)教师加强语气词把幼儿引导到小青蛙的话题上。

  小青蛙们最喜欢的地方就是…(池塘)了,今天我来做青蛙妈妈,你们做青蛙宝宝,跟着妈妈到池塘里去玩耍吧!

  二、学唱歌曲及尝试演奏

  (一)初步熟悉歌词

  教师播放背景音乐,带领幼儿根据音乐节奏做小青蛙跳跃的动作。在游戏的同时,教师有节奏的清念歌曲《小青蛙》的歌词:小青蛙呀小青蛙,在池塘里游玩,东边跳跳,西边跳跳,多么快乐逍遥。咕哇咶咶,咕哇刮刮,咕哇,咕哇,咕哇。

  教师清念歌曲两遍。尔后,教师引导幼儿坐回座位:小青蛙跳累了,和妈妈休息休息。

  (二)进一步熟悉歌曲内容及节拍

  小青蛙们刚才到池塘里游玩感觉怎么样?(开心。。。。。。)教师让幼儿再次熟悉歌词:刚才青蛙妈妈在游戏的时候还用上了一个表示开心的词语,是。。。。。。?(快乐逍遥)若幼儿回答不出,教师回应:是不是快乐逍遥?(幼儿反应:若是,教师回应――很棒,我们再来一起听听这个好听的词语;若不是,教师回应――到底是不是呢?我们听青蛙妈妈再说一遍。)教师边拍手边唱:小青蛙呀小青蛙。。。。。。

  真的是快乐逍遥!你们也跟着青蛙妈妈来拍拍小手试一试!

  你们拍的真棒!(妈妈还能唱小青蛙的歌呢,这首歌的'名字叫《小青蛙》)

  除了到池塘里玩耍,小青蛙有什么本领?教师引导幼儿到:捉害虫。

  宝宝先想一想,捉害虫的时候,为什么动作要轻,不能发出声音?

  宝宝做给妈妈看一看,你是怎样捉害虫的?(让幼儿用形体表现)

  教师示范青蛙捉害虫动作要领。

  青蛙跳:两脚分开,两腿屈膝,手心向前,五指张开,轻轻跳。

  捉虫动作:蹲下来,两臂在体前伸直,手触地,腿分开,眼睛盯住虫子,轻轻跳过去捉害虫。

  幼儿在教师指导下,练习两遍青蛙跳和捉害虫动作。

  音乐开始,幼儿唱歌小青蛙捉害虫,唱完后,做模仿动作青蛙跳,来到农田,蹲下来,做捉虫准备。当教师说轻轻跳过去捉害虫小朋友模仿青蛙捉害虫的姿态,靠近害虫跳跃,捉住害虫,假装吞食。

  (三)结束部分教师小结,做律动小青蛙离开教室。小青蛙们捉害虫的本领真大,呆会跟着妈妈到外面去捉害虫吧!

中班教案 篇6

  游戏目标:

  1.通过夹豆豆的动作,锻炼手部力量和手眼的协调能力。

  2.通过夹豆豆比赛,引发幼儿使用筷子夹豆的兴趣,提高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

  3.活动中能遵守游戏规则,愉快地游戏。

  游戏准备:

  1.大盘子8只,筷子、小碗人手一套。

  2.大豆若干,记录表4张(土豆组、萝卜组、青菜组、茄子组各一张)。

  3.《手指歌》等音乐磁带。

  游戏过程:

  一、组织游戏,引起幼儿活动兴趣。

  师幼一起表演手指游戏《讲卫生》、《手指歌》,让幼儿灵活手指,激发兴趣。

  (一)教师讲解并示范使用筷子。

  1.引导观察豆子颜色、形状。(豆豆真漂亮,圆圆的.,光光的,亮亮的……)

  2.出示筷子,指导幼儿学习正确使用筷子的方法。

  3.教师示范夹豆子,边夹边念儿歌:"金豆豆、银豆豆,黄豆豆、黑豆豆,一颗一粒不能丢,拣到我的碗里头。"

  (二)介绍游戏规则:

  游戏分成四组(土豆组、萝卜组、青菜组、茄子组)。每位小朋友一双筷子和一只小碗,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夹豆豆的过程。夹完以后,小朋友再和家长一起数一数,并找出相应的数卡,贴在记录纸上。看谁夹的豆豆最多,为胜。最后四个小组各选出一名获胜者进行决赛,最终评选出本次活动的前四名。

  (三)教师巡回指导,要求幼儿安静有序地进行活动。

  重点观察幼儿正确使用筷子的情况。注意:用右手使用筷子。

  二、游戏评价,结束活动。

  1.表扬优胜者以及游戏中表现较好的幼儿,指出游戏活动中幼儿出现的不良习惯。

  2.教育幼儿物归原处,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中班教案 篇7

  活动课题春游去活动目的

  1.培养幼儿乐于参加集体活动,在活动中服从规则遵守纪的行为。

  2.激发幼儿热爱大自然的情趣,萌发环保意识。

  活动准备人物木偶一个。

  活动步骤:

  1.利用木偶描述公园美丽的景色,激发幼儿春游的愿望。

  我是"公园精灵"。春天的公园可美了,花儿开了,湖水蓝了,小蝌蚪在湖里游泳,小燕子在树上舞蹈,小鸟在林中唱歌…….我想请大家到公园去春游,大家想去吗?

  2.师生共同讨论出游的特点,春游前应做的准备以及春游中应注意的问题。

  1)大家准备到什么地方去春游呢?

  2)春游前我们应准备些什么?

  3)春游时应怎样乘车?

  4)游玩时应怎样和大家一起游戏?

  5)吃过食物后,应将装食品的袋子、垃圾扔在哪里?

  小结;春游前应准备好干粮、水、穿适于活动的衣服和鞋子。春游时,乘车应注意安全,不降手、头伸出车窗;游戏时,应与大家一起活动。不乱扔装食品的袋子和包装纸,注意爱护环境。

  3.1)小朋友是怎样春游的?

  2)春游中,谁的`行为好,谁的行为不好,为什么?

  4.角色游戏"春游去"。

  幼儿分别扮演司机、公园管理员、游客等角色,玩"春游去"的游戏,体验春游的愉快。

  活动建议1.该活动应在春游前开展。

  2.活动适应结合幼儿在春游中的实际问题进行分析,增强其教育的针对性。

中班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会运用各种线条有序的组合表现蝴蝶翅膀的深浅变化,感受线条画带来的美感。

  2、学习用油画棒、水彩笔、水粉的相近色、对比色的套色运用。

  3、有仔细、耐心的良好作画习惯。

  4、培养幼儿的技巧和艺术气质。

  5、激发幼儿感受不同的艺术美,体验作画的乐趣。

  教学准备:

  供欣赏的示范作品、勾线笔、水粉、油画棒、纸、水,调色盘

  教学过程:

  1、观察了解线条画的特点

  (1)、找找线条排列有什么规则?粗细线、排得密颜色深;

  (2)、强调套色的运用。

  2、幼儿作画,讲解要求

  (1)、用粗细线、排列稀或密体现深或浅;

  (2)、可以用图形组合画各种蝴蝶的外形;

  (3)、先勾主体,装饰时线条排列清晰;

  (4)、耐心、仔细地作画。

  (5)、套色运用讲解

  教师指导,帮助个别幼儿合理运用线条,中途若发现问提可请幼儿互相观擦发现,同时鉴借别人的好的方法.

  3、展示幼儿作品

  (1)、看一看、说一说作品美在什么地方。

  (2)、有序地整理用具

  教学反思:

  孩子们第一次接触了线描画,对于有的线条宝宝的绘画掌握的`不是很熟练,有的画的歪歪扭扭的,所以这一次的作品呈现出来的效果不是很好,下次有空还是要先单独练习几次线条的练习。

中班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1、能有趣地学习绕口令。

  2、学习读准儿歌中的一些韵母相同的字:虎、鹿、猪、兔、鼠。

  3、学习用合适的语言描述动物所在的'位置。

  活动重难点:

  重点:能有兴趣地学习绕口令,并用合适的语言描述动物所在的位置。

  难点:读准儿歌中的一些韵母相同的字:虎、鹿、猪、兔、鼠。

  活动准备:

  森林背景图、动物图片、图夹文图片。

  活动过程:

  一、谈话激趣

  出示森林背景图

  师:你看到森林里有什么?

  幼1:山

  幼2:路

  幼3:草

  过渡语:今天在这美丽的森林里,有几只小动物想和我们玩捉迷藏的游戏,它们想请小朋友们找一找,它们是谁?躲在哪里?

  二、欣赏儿歌,初步感知儿歌内容

  1、进行捉迷藏游戏

  师:你找到了哪只小动物?躲在什么地方?(注意引导幼儿把话说完整并进行适当表演)

  幼1:山上有一只虎

  幼2:路上有一只猪

  教师根据幼儿回答在相应的地方找出动物。

  2、教师通过学生的回答提炼成儿歌中的语言,并运用图夹文的形式展示。

  过渡语:老师把刚才捉迷藏的游戏编成了一首好听的儿歌,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吧!

  三、反复练读儿歌

  1、教师范读儿歌(语速稍慢)

  2、幼儿尝试读儿歌。(读准:虎、鹿、猪、兔、鼠。)

  3、教师和幼儿逐渐加速读儿歌。

  4、表演读。

  四、活动延伸

  1、引导幼儿展开想象,根据儿歌的句式继续寻找其它小动物创编儿歌。

  2、结束活动:教师和幼儿到室外玩捉迷藏游戏。

  附:【绕口令

  数数歌

  山上一只虎,

  林中一只鹿,

  路边一只猪,

  草里一只兔,

  洞里一只鼠,

  大家数一数,

  一二三四五,

  虎路猪兔鼠

【中班教案】相关文章:

教案中班教案09-09

中班教案10-29

中班教案【精选】02-05

(精选)中班教案12-28

(经典)中班教案04-16

中班教案11-07

中班教案[经典]06-26

中班教案07-16

中班的教案10-11

中班的教案0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