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率》教案

时间:2025-10-14 12:22:03 教案 我要投稿

【精选】《利率》教案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利率》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精选】《利率》教案

《利率》教案1

  难点分析

  从知识角度分析为什么难掌握本金、利率和利息的关系,能熟练解决有关利息的问题。

  从学生角度分析为什么难能利用百分数的有关知识解决一些与储蓄有关的实际问题。结合储蓄等活动,学习合理理财,逐步养成不乱花钱的好习惯。

  难点教学方法

  利用利息计算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师:你到过银行吗?你们存过钱吗?

  2、师: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进银行,解决银行中与我们有联系的'数学问题。你们了解银行的一些什么知识?

  二、知识讲解(难点突破)

  1、了解利息的含义。

  2、了解本金和利率的含义,知道利息、本金、年利率、存款时间之间关系。

  3、初步理解利息和本金、年利率的关系

  师:算一算淘气存300元,1年后能得到多少利息?存一年的年利率是2.25%,存三年的年利率是3.33%,教师根据学生口头答进行板书。

  师:我们该怎样计算利息?你能用一个公式表示吗?(师板书)

  师:也就是说,可以怎么求这道题的利息?

  学生回答:利息=本金×年利率×时间(教师板书)

  5、再次准确理解年利率及利息、本金、年利率、存款时间之间关系。学生独立完成,学生板演。

  6、师:假如淘气存300元,3年后能得到多少利息?学生独立完成。

  三、课堂练习(难点巩固)

  1淘气前年10月1日把80元存入银行定期两年,年利率是2、79%,到期后,淘气应得到的利息是多少?

  小结

  1、今天我学习了利息的有关知识。我知道存入银行的钱叫做(本金),取款时银行多支付的钱叫做(利息)。

  2、(利息)与(本金)的比值叫做利率。

  3、利息的计算公式是(利息=本金×年利率×时间)。

《利率》教案2

  活动内容

  人教版数学教材第十一册第129页实践活动“调查利率,计算利息”,调查利率,计算利息。

  活动目的:

  1、结合百分数的知识,通过运用调查、实验、观察、估算、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技能和思想法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数学应用意识。

  2、通过多种途径查找相关资料,经历走进生活、材料收集、整理交流和表达,培养了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3、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有关储蓄知识,认识储蓄的重要意义。

  活动准备:

  1、分小组调查银行存款利率、国债利率。

  2、了解银行的各种储蓄方式及服务特色。

  3、结合自已所调查的,总结收获、提出质疑。

  4、每小组准备一个计算器。

  活动过程:

  一、通过预习,交流收获

  1、让学生交流课前调查

  师:课前同学们都进行了充分的调查,说一说你们有什么收获?你是通过什么途径获得的?

  2、出示整存整取,国债年利率。(结合学生回答出示)

  二、小组合作,汇报交流

  1、出示例题:

  小东的爸爸有5000元人民币,请大家帮他算一算购买三年期国债和整存整取三年存款的收益哪个大?相差多少元?

  (1) 估算

  师:先请同学们猜一猜,买哪一种收益大呢?为什么?

  (2) 论证

  师:请同学们动笔算一算,究竟是哪种收益大?

  (3)交流

  师:请同学们说一说,你是怎么做的?哪种收益大?大多少?

  整存整取 5000×2.54%×3×80%=302.4(元)

  国 债 5000×2.54%×3=2348(元)

  348-302.4=45.6(元)

  (4)讨论

  师:相对来说,国债的利益比较大,请同学们说说国债和整存整取各自有什么优点?

  2、出示情境题

  王刚的爸爸说:“我在国外辛辛苦苦地挣到了20000元,现在这笔钱该用在什么地方呢?”请你们四人一组帮五刚的爸爸设计一个方案,小学数学教案《调查利率,计算利息》。

  (1) 小组合作,讨论方案

  (2) 小组交流,共同探讨

  师:小组内选一个代表,说一说,你们帮王刚的爸爸设计了什么方案?

  (3) 选择方案,说明理由

  师:如果你作为王刚的爸爸,你会选择哪个方案?为什么?

  三、联系实际,拓展延伸

  1、议一议

  (1) 联系实际,说出想法

  师:如果作为你自已有1000元,根据你及你家的实际情况,你打算怎样投资呢?你是怎么想的呢?

  (2) 小结:我们实际存钱时,不一定看收益,哪一种适合就选哪种,即标准不同,选择也不同。

  2、问一问

  (1) 联系实际,提出质疑。

  师:在生活中,存钱取钱时,会遇到很多特殊情况?你家遇到过什么特殊情况?或者,你有什么新问题?

  (2) 师生共同解决问题。

  师:对于这样的特殊情况,你知道怎么办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四、总结本课

  师:那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呢?

  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学到了许多新知识,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生活中,注意发现问题,并学会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做生活中的有心人。

  教学设想:

  本次活动从学生已有的数学经验和生活经历出发,关注学生的潜能,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发展。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大众数学”思想。

  为了体现活动的实用性、实践性、综合性、趣味性,教师引导学生围绕“调查利率,计算利息”这个主题,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

  1、(上网或阅读书刊)查找资料,了解银行的各种储蓄方式及服务特色。

  2、分小组调查银行存款利率,国债利率

  在本课的教学中,首先让学生交流,课前大量搜集的'材料、数据,得到了展现,形成高潮,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在设计方案中,小组的合作得到了充分的发挥,既动手又动脑,让数学课堂真正成为学生们求知、探索、自主发展的天地,使学生真正成为知识的主人,感受数学的乐趣和作用。

  其次,联系生活,解决问题,将数学知识溶入社会这个大课堂,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最后,学生质疑,引起全地班的交流及各抒己见的争论、辩解,调动了学生们的积极思维,使得整节课兴趣盎然。

《利率》教案3

  【教学内容】

  利率(教材第11页有关利率的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知道储蓄的意义;明确本金、利息和利率的含义。

  2、掌握计算利息的方法,会进行简单计算。

  【重点难点】

  1、掌握利息的计算方法。

  2、正确地计算利息,解决利息计算的实际问题。

  【情景导入】

  人们常常把暂时不用的钱存入银行存储起来,存储不仅可以支援国家建设,也使得个人钱财更安全和有计划,还可以得到利息,增加一些收入。那么,怎样计算利息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内容。

  【新课讲授】

  1、介绍存款的种类、形式。

  存款分为活期、整存整取和零存整取等方式。

  2、理解本金、利息、税后利息和利率的含义。理解本金、利息、税后利息和利率的含义。(例如:小强20xx年1月1日把100元钱存入银行,整存整取一年。到214年1月1日,小强不仅可以取回存入的100元,还可以得到银行多付给的1.8元,共101.8元)(注:这里不考虑利息税)

  本金:存入银行的钱叫做本金。(存入的100元)

  利息:取款时银行多支付的钱叫做利息。(银行多给的1.8元)

  利率:利息和本金的比值叫做利率。

  (1)利率由银行规定,根据国家的`经济发展情况,利率有时会有所调整,利率有按月计算的,也有按年计算的。

  (2)阅读教材第11页表格,了解同一时期各银行的利率是一定的。

  3、利息的计算。

  (1)出示利息的计算公式:

  利息=本金×利率×时间

  (2)计算方法:

  出示例4

  若按照20xx年7月的银行利率,如果王奶奶的5000元钱整存整取,两年到期的利息是多少?

  师:王奶奶取回的钱由哪几部分组成?

  师:计算利息时注意定期时间和利率要对应。

  5000×3.75%×2=375(元)

  加上王奶奶存入的本金5000元,到期时她能得到本金和利息,一共5375元。

  【巩固练习】

  P11做一做。

  【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什么叫本金?什么叫利息?什么叫利率?如何计算利息?

  我知道存入银行的钱叫做本金,取款时银行多支付的钱叫做利息。

  利息与本金的比值叫做利率。

  利息的计算公式是利息=本金×利率×时间。

《利率》教案4

  课题利率

  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利率(课本第11页例4)

  课型新课

  教学目标

  1、学生在调查实践中了解储蓄的意义、种类,理解什么是本金、利息。

  2、能正确计算利息。

  教学重点:利息的计算

  教学难点:利息的计算。

  教学手段课件。

  教学方法联系生活,引导学习,总结提升;自主学习,小组讨论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去过银行吗?你知道去银行人民常做什么吗?你知道我们周围有什么银行?你见过银行卡吗?

  二、创设生活情境,了解储蓄的意义和种类

  1、储蓄的意义

  师:快要到年底了,许多同学的爸爸妈妈的`单位里

  会在年底的时候给员工发放奖金,你的爸爸妈妈拿到这笔钱以后是怎么处理的呢?

  2、储蓄的种类。(学生汇报课前调查)

  三、自学课本,理解本金“、”利息“、”利率“的含义

  1、自学课本中的例子,理解”本金“、”利息“、”利率“的含义,然后四人小组互相举例,检查对”本金“、”利息“、”利率“的理解。

  本金:存入银行的钱叫做本金。

  利息:取款时银行多付的钱叫做利息。

  利率:;利息与本金的百分比叫做利率。

  2、师:根据国家经济的发展变化,银行存款的利率先让学生谈谈你所知道的储蓄有哪几种,并举例说明,然后教师作适当的补充。有时会有所调整,而且,根据存款是定期还是活期,定期时间的长短,利息也是不一样的。

  3、利息计算

  (1)利息计算公式

  利息=本金×利率×时间

  (2)例4:王奶奶要存5000元请你帮助王奶奶算一算存两年后可以取回多少钱?(整存整取两年的利率是3。75%)。

  在弄清以上这些相关概念之后,学生尝试解答例题。

  在学生独立审题解答的基础上订正。

  方法一方法二

  5000×3。75%×2=375(元)

  5000×(1+3。75%×2)

  5000+375=5375(元)=5000×1。075

  =5375(元)

  四、实践应用

  第11页做一做

  完成练习时看清题目认真审题,注意计算要准确。

  五、课堂总结

  学生谈谈学习本课有什么新的收获。

  作业

  第14页的第9题

  板书设计

  利率

  本金:存入银行的钱叫做本金。

  利息:取款时银行多付的钱叫做利息。

  利率:;利息与本金的百分比叫做利率

  利息计算公式

  利息=本金×利率×时间

《利率》教案5

  教学内容分析

  教材首先用文字说明了储蓄的意义,介绍了本金、利率、利息的意义以及三者之间的关系,然后通过例4让学生掌握计算利息的基本方法。

  教学目标

  1.知道储蓄的意义,理解本金、利息、利率的意义。

  2.掌握计算利息的基本方法。

  3.经历收集信息的过程,培养学生在合作交流中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掌握利息的计算方法。

  难点:正确理解概念,能解决与利息有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设计思路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合作交流,探究新知→巩固应用,提升能力→课堂小结,拓展延伸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5分钟)

  1.创设情境。

  师:同学们一定很喜欢过年吧,因为过年不仅有好吃的,好玩的,还可以得到不少压岁钱。你们的压岁钱是谁在保管着呢?(引导学生想到储蓄比较安全,并且能够得到利息)

  2.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了解储蓄吗?关于储蓄有哪些知识呢?这节课我们了解一下储蓄的`知识。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20分钟)

  1.引导学生自学教材第11页关于储蓄的知识。

  (1)出示自学提示:

  ①储蓄的好处。

  ②储蓄的方式。

  ③什么是本金、利息、利率?

  ④利息的计算公式是什么?

  (2)检验自学成果,引导学生找出下题中的本金和利息。

  课件出示:明明20xx年11月1日把100元压岁钱存入银行,整存整取1年,到20xx年11月1日,明明不仅可以取回存入的100元,还可以得到银行多付给的1.5元,共101.5元。

  2.用储蓄的知识解决问题。

  (1)课件出示例4,引导学生读题并找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2)组织小组讨论:求2年后可以取回多少钱,就是求什么。

  (3)组织学生尝试解题。

  (4)组织全班交流,明确解题思路。

  思路一:先求利息,最后求可取回多少钱。可取回钱数为本金+(本金×利率×存期)。

  思路二:把本金看作单位“1”,先求出本金和2年的利息一共是本金的百分之几,再求可以取回多少钱。可取回的钱数为本金×(1+年利率×2)。

  三、巩固应用,提升能力。(10分钟)

  1.完成教材第11页“做一做”。

  2.完成教材第14页第9题。

  四、课堂小结,拓展延伸。(5分钟)

  1.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引导学生回顾总结。

  2.计算利息时,存款的利率是年利率,计算时所乘的时间单位应是年;存款的利率是月利率,计算时所乘的时间单位应是月。

  板书设计利率

  例4方法一5000×2.10%×2=210(元)

  5000+210=5210(元)

  方法二5000×(1+2.10%×2)

  =5000×(1+0.042)

  =5000×1.042

  =5210(元)

  答:到期时王奶奶可以取回5210元。

  培优作业1.刘亮有20xx元,打算存入银行2年。现有两种储蓄方法:第一种是直接存2年,年利率是2.10%;第二种是先存1年,年利率是1.50%,第一年到期时再把本金和利息合在一起,再存1年。选择哪种储蓄方法得到的利息多一些?

  第一种储蓄方法:20xx×2.10%×2=84(元)

  第二种储蓄方法:20xx×1.50%×1=30(元)

  (20xx+30)×1.50%×1=30.45(元)

  30+30.45=60.45(元)

  60.45<84,选择第一种储蓄方法得到的利息多一些。

  提示:在累计存期相同的情况下,一次性存款比其他存款方式所获得的利息要多一些。

  2.赵伯伯把一笔钱存入银行5年,年利率为2.75%,到期后取得275元利息。赵伯伯存入银行多少钱?

  275÷2.75%÷5=20xx(元)

  答:赵伯伯存入银行20xx元。

  教学反思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为此,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正确运用公式计算各种情况下的利息问题。

  微课设计点教师可围绕“利息的计算方法”设计微课。

《利率》教案6

  教学课题:

  利率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11页例4,做一做及练习二第9、11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本金、利息和利率的概念,掌握计算利息的方法,会进行简单计算。

  过程与方法

  小组合作交流,总结归纳利息的计算方法,发展抽象慨括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主要的存款方式,对学生进行勤俭节约,积极参加储蓄以及支援国家、灾区、贫困地区建设的思想品德教育。

  教学重点:

  掌握利息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正确地计算利息,解决利息计算的实际问题。

  教法与学法:

  引导交流,合作探究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你们春节收到的压岁钱怎么处理的?

  学生汇报:

  生1:…

  生2:我把钱放到信用社,因为我们那没有银行。

  生3:信用社也就是银行,只是名称不同而已。因为钱放在信用社既安全、又得利息。

  师:利息是什么?怎样计算利息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内容——利率。

  板书课题:利率

  二、自学探究,寻求算法

  1、自学第11页上面3个自然段。(课件出示)

  人们常常把暂时不用的钱存入银行储蓄起来。一来可以支援国家建设,二来对个人也有好处,既安全、有计划,同时又得到利息,增加收入。那么,怎样计算利息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内容。

  板书课题:利率

  二、新课讲授

  1、介绍存款的种类、形式。

  存款分为活期、整存整取和零存整取等方式。

  2、阅读教材第11页的内容,理解本金、利息、税后利息和利率的含义。

  本金:存入银行的钱叫做本金。例题中王奶奶存入的5000元就是本金。

  利息:取款时银行多支付的钱叫做利息。

  利率:单位时间内利息和本金的比率叫做利率。

  (1)利率由银行规定,根据国家的经济发展情况,利率有时会有所调整,利率有按月计算的,也有按年计算的。

  (2)阅读教材第11页表格,了解同一时期各银行的利率是一定的。

  3、利息的计算。

  (1)出示利息的计算公式:

  利息=本金×利率×时间

  (2)计算连本带息的方法:

  连本带息取回的`钱=本金+利息

  (3)学生阅读理解例4,计算后交流汇报,教师板书:

  5000+5000×2.10%×2

  =5000+210

  =5210(元)

  答:到期后可以取回5210元钱。

  三、巩固练习

  1、20xx年11月,张爷爷把儿子寄来的8000元钱存入银行,存期3年,年利率为2.75%,到期支取时,张爷爷可得到多少利息?到期时张爷爷一共能取回多少钱?

  2、李阳的爸爸将一笔款存入银行整存整取三年,年利率是2.75%,到期时得到的利息是5700元,李阳的爸爸当初存入的是多少钱?

  3、乐乐把5000元压岁钱存入银行两年,年利率是2.75%,到期后,他准备把利息的80%捐给“希望工程”。乐乐捐给“希望工程”多少钱?

  四、课堂小结

  什么叫本金?什么叫利息?什么叫利率?如何计算利息?怎么计算取回的总钱数?

  作业设计

  一、解方程。

  65%X+3.5×4=20

  ☆妈妈将50000元钱存入银行,整存整取三年,年利率为2.75%。到期后将会得到多少利息?

  ☆☆王庚今年的年终奖金有3万元,他准备全部存入银行,存期为两年,年利率为2.10%。到期后,王庚一共取回多少元钱?

  ☆☆☆爷爷将半年的退休金全部存入银行,存期5年,年利率是4.75%。到期后,取得利息2375元。爷爷存入的退休金是多少钱?

  ☆☆☆☆爸爸将家里30000元存入银行,存期三年,年利率是2.75%。存期刚满两年时,因为家里需要用钱,爸爸准备提前支取。按银行规定,提前支取存款一律按活期年利率(即0.35%)计算。爸爸会少得到多少利息?

  板书设计百分数:利率

  利息=本金×利率×存期取回总钱数=本金+利息

  5000+5000×2.10%×2

  =5000+210

  =5210(元)

  答:到期后王奶奶可以取回5210元钱。

《利率》教案7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知道储蓄的意义;明确本金、利息和利率的含义;掌握计算利息的方法,会进行简单计算。

  2.掌握计算利息的方法,会进行简单计算。对学生进行勤俭节约,积极参加储蓄以及支援国家、灾区、贫困地区建设的思想品德教育。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利息的计算方法

  难点:正确地计算利息,解决利息计算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随着改革开放,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人民收入增加,人们可以把暂时不用的钱存入银行,储蓄起来。一来可以支援国家建设,二来对个人也有好处,既安全、有计划,同时又得到利息,增加收入。那么,怎样计算利息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内容。

  板书课题:利率

  二、新课讲授

  1、介绍存款的种类、形式。

  存款分为活期、整存整取和零存整取等方式。

  2、阅读教材第11页的内容,理解本金、利息、税后利息和利率的含义。

  本金:存入银行的钱叫做本金。例题中王奶奶存入的5000元就是本金。

  利息:取款时银行多支付的钱叫做利息。

  利率:利息和本金的比值叫做利率。

  (1)利率由银行规定,根据国家的经济发展情况,利率有时会有所调整,利率有按月计算的,也有按年计算的。

  (2)阅读教材第11页表格,了解同一时期各银行的利率是一定的。

  3、学会填写存款凭条。

  课件出示存款凭条,请学生尝试填写。然后评讲。

  (要填写的项目:户名、存期、存入金额、存种、密码、地址等,最后填上日期。)

  4、利息的计算。

  (1)出示利息的计算公式:

  利息=本金×利率×时间

  (2)计算连本带息的方法:

  连本带息取回的钱 = 本金+利息

  (3)学生阅读理解例4,计算后交流汇报,教师板书:

  5000+5000×%×2

  =5000+210

  =5210(元)

  答:到期后可以取回5210元钱。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11页“做一做”。

  2、李阳的爸爸将一笔款存入银行整存整取三年,年利率是%,到期时得到的利息是5700元,李阳的爸爸当初存入的是多少钱?

  3、乐乐把5000元压岁钱存入银行两年,年利率是%,到期后,他准备把利息的80%捐给“希望工程”。乐乐捐给“希望工程”多少钱?

  四、课堂小结

  什么叫本金?什么叫利息?什么叫利率?如何计算利息?怎么计算取回的总钱数?

  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始终“以学生为本” ,强调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活动归纳出利息的计算方法,增加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深化。以往计算利息时,学生经常把时间漏乘,这是学生容易忽视的.地方。通过简短的争论,练习时学生很少把时间漏乘,从简短的争论中,引导学生发现方法,要比教师反复强调效果好得多。储蓄与人们的生活联系密切,本节课是在百分数的知识和学生已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注重数学知识与生活实践的联系。我们知道学习数学的目的是为了应用,教师在设计练习时,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中去,体现数学服务于生活的教育理念。

《利率》教案8

  教材分析

  1、本节课是在学习了折扣和纳税之后的第三个用百分数解决问题的知识点,是用百分数解决问题中最重要的问题,也是本章内容中的一个难点。

  2、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本金”“利息”“利率”的意义,掌握利息的计算方法以及利率在生活实际中的应用。

  学情分析

  1、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折扣和纳税这两个用百分数解决问题的基础上将要学习的第三个用百分数解决问题的知识点。

  2、学生在学习这个知识点时的障碍点应该在于利息税的扣除和国债利息不扣除利息税上。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知道储蓄的意义:明确本金、利息、税后利息和利率的`含义;掌握计算利息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计算。

  2、对学生进行勤俭节约,积极参加储蓄,支援国家、灾区、贫困地区建设的思想品德教育。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掌握利息的计算方法。

  难点

  1、通过自主探索,了解利息的计算方法;

  2、利息税的扣除和国债利息不扣除利息税上。

  教学过程:

  一、课内交流、探究

  师:在储蓄的过程中,你搜集到哪些相关的知识?(学生分组汇报调查结果)

  (生汇报。开放的问题情景下,根据每组学生的差异,预计可能出现下列情况:(1)有关储蓄的一般知识,如储蓄的方式;(2)有关储蓄的相关概念,如本金、利息、利率、税后利息税的知识;(3)有关利息的计算方法,如有的小组利率的含义推导出利息的计算方法;(4)、有关调查中遇到的困难、解决的方法和自己的感受)

  师:根据每组交流的情况给予相应的评价,并和学生共同整理储蓄的相关知识,形成知识体系。

  板书:利息与本金的比值叫做利率。

  利息=本金×利率×时间

  二、创设情景、体验储蓄

  1、创设情景

  2、体验储蓄。根据刚才的汇报情况,安排教学过程。

  (1)学生拿出复制好的储蓄存款凭证进行填写。

  (2)学生活动,教师了解学生填写情况后,最后利用投影仪进行订正。

  (3)、充分联系生活,设置储蓄密码。

  (4)保管好存折或存单。

  师:储蓄完成以后,银行要给我们一个存单或存折,我们要牢记密码,妥善保管好存单或存折。

  三、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1、交流讨论,了解利息的计算方法。

  师:同学们,根据刚才的知识,如果告诉你两年的利率是2。43%,你能够求出张大爷储蓄到期时能获得多少利息吗?(学生分组讨论计算,汇报情况)

  2、学习利息税知识。

  师:大家都算出了应得的利息,但实际上张大爷他并不能得到你们算出的这些钱,你们知道为什么吗?请大家看一下课本第99页最下面的一句话:“国家规定,存款的利息要按5%的税率纳税。”哪位同学能解释一下?

  生:就是银行多给的那部分钱的5%要上交给国家。

  生:就是只能得到利息的95%。

  师:对,存款的利息必须要按5%的利率纳税,纳税是我们每一个公民应尽的义务,在座的各位同学长大之后都要依法进行纳税。

  师:储蓄到期时,张大爷实际领取本金和利息一共是多少?

  生1:48。60×5%=2。43(元)

  1000+48。60—2。43=1046。17(元)

  生2:48。60×(1—5%)=46。17(元)

  1000+46。17=1046。17(元)

  生3:1000+48。60×(1—5%)=1046。17(元)

  师总结利息的利息计算方法。

  3、巩固新知:学生进行练习(教材第100页的“做一做”)

  (1)学生个人独立思考解决问题。

  (2)学生个人汇报

  四、课后实践、体验储蓄过程

  师:请同学们课后把平时积攒的零用钱存入银行,在储蓄的过程中如果遇到问题,你能想办法解决吗?把不懂的问题记下来,我们下节课继续交流讨论。

  五、课后作业布置

  课本练习二十三的第6、9题。

《利率》教案9

  难点名称

  理解本金、利息、利率之间的数量关系,利率和存期一一对应

  难点分析

  从知识角度分析为什么难

  利息=本金×利率×存期,求整年度的利率,只要根据利率表,把整年度的利率和存期一一对应起来,相乘、再乘本金即可求出整年度的利息。但是求半年的利息,学生往往容易出现本金×半年的利息×6。看见根据公式的有问题,学生的利率和存期的关系一一对应起来。

  从学生角度分析为什么难

  学生对什么是利息,概念抽象、理解困难,六年级学生的心理上一看套公式解决问题,心理的松了,机械的带公式解决问题。学生没有理解半年的年利率的含义,年利率的和存期没有一一对应起来,导致错误。

  难点教学方法

  1.通过错例对比分析,发现利率和存期是一一对应关系,

  2.通过一题多解的方式,学生理解利率和存期一一对应关系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谈话,将多余的钱存入银行即可增加收入,又支援了国家建设。

  2.出示存单,介绍利息,思考利息与什么有关系?

  二、知识讲解(难点突破)

  3.出示利率表,根据利率表解决第一个问题,王奶奶到银行存钱,到期后可以取多少钱?思考问题的'同时介绍本金、存期、利息的概念,出示求利息的计算公式,解决王奶奶本金5000元,存期1年后可取回多少钱的问题。

  4.改变存期,本金不变,存期由一年变成两年,两年后王奶奶可取回多少钱?主要考察学生能否把存款的利率和存期一一对应起来,

  存款是整年:只要用本金×年利率×存期就能求出相应的利息了。

  5.设疑激趣,引发学生思考

  改变存期由两年调整到半年,半年后的利率是多少呢?

  出示计算方法,5000×1.55%×6=465(元)

  发现半年的利息怎么比一年的利息还高呢?问题出在哪里?

  6.寻找出错原因

  (1)1.55%是半年的利率,6是6个月,6个月是多少年呢?1/2或0.5年,现在计算是多少?

  (2)介绍另一种计算方法,突出利率和存期可对应关系,

  5000×1.55%÷12×6=38.75(元)

  (4)通过两种计算利率的方法,理解利率和存期的对应关系。

  存期用多少年表示,就要用年利率;存期用多少月表示,就要用月利率。

  三、课堂练习(难点巩固)

  7.巩固练习

  王奶奶本金不变,存期三个月,到期可得多少利息?(独立完成)

  5000×1.35%×?=16.88(元)

  5000×1.35%÷12×3=≈16.88(元)

  四、小结

  8.扩展思考:存款、贷款、理财产品都涉及到利率的问题

《利率》教案10

  教学内容

  利率

  教材第11页。

  教学目标

  1.经历小组合作调查,交流储蓄知识,解决和利率有关的实际问题的过程。

  2.知道本金、利率、利息的含义,能正确解答有关利息的实际问题。

  3.体会储蓄对国家和个人的重要意义,积累关于储蓄的常识和经验。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利率与分数、百分数的含义。

  难点:解决有关“利率”的实际问题。

  教具学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引导

  师:同学们,快要到年底了,许多同学的爸爸妈妈的单位里会在年底的时候给员工发放奖金,你的爸爸妈妈拿到这笔钱以后是怎么处理的呢?爸爸妈妈会不会把一大笔现金放在家里?为什么?

  生1:一般情况下,爸爸妈妈应该把钱存入银行。

  生2:爸爸妈妈不会把一大笔现金放在家里,这样太不安全了,他们会存入银行。

  生3:把钱存入银行不仅安全,还可以获得利息呢。

  ……

  师:人们常常把暂时不用的钱存入银行或信用社储蓄起来。这样不仅可以支援国家建设,也使个人用钱更加安全和有计划,还可以增加一些收入。钱存入银行后增加的部分就是利息,今天我们就重点研究与“利息”相关的问题。

  【设计意图:借助主题图吸引学生注意力,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获取有价值的数学信息,为下面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做好准备】

  二、探究体验,经理过程

  师:先来大胆地猜一猜,你觉得利息的多少与什么因素有关呢?

  生1:不可能说钱存入银行的时间长短不同,而所得的利息一样,所以利息的多少应该与钱存入银行的时间有关。

  师:对,利息的多少与存入的时间长短有关,存入的这段时间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存期。

  生2:不可能说存入银行的钱不管多少所得的利息都一样,所以利息的多少应该与存入银行的钱的多少有关,存入的钱越多,相同时间内的利息应该越多。

  师:说的很有道理,我们把存入银行的钱叫做本金。存期相同的情况下,本金越多,利息就越多。

  生3:在学习计算应纳税额时,我们知道应纳税额的多少与税率的高低有关,我想是不是利息的多少也应该与利率有关呢?

  生4:我们小组的同学进行过调查,在银行内很显眼的位置公布着不同存期的利率,利息的多少一定与利率有关。

  师:说得很好。我们把单位时间(如1年、1月、1日等)内的利息与本金的比率叫做利率。存期不同,利率一般也是不同的。那么,谁愿意把课前调查知道的有关储蓄的其他知识与大家做一下交流呢?

  学生可能会说:

  o我知道了储蓄的种类有整存整取、零存整取和活期。

  o我知道了整存整取的利率又分为三个月的、半年的、一年的、二年的、三年的、五年的,存期不同利率也不一样。

  o我知道了活期的利率最低,但是随时用钱随时取,比较方便。

  ……

  师:你们知道利息究竟怎么计算吗?

  生:利息的计算公式是利息=本金×利率×时间。

  师:根据国家经济的发展变化,银行存款的利率有时会有所调整。下面是20xx年7月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存款利率。(课件出示:教材第11页利率表)

  学生观察利率表。

  师:能运用你所掌握的利率的相关知识帮王奶奶解决问题吗?试一试。(课件出示:教材第11页例4)

  学生尝试独立解答问题;教师巡视了解情况,指导个别有困难的学生。

  师:谁愿意说说你的想法和算法?

  生1:首先我们要明确的是,到期后王奶奶可以取回的钱除了本金还有利息,本金我们已经知道是5000元,所以最关键的就是算出利息。根据利息的计算公式“利息=本金×利率×时间”,我们从上面的利率表中对应找到存期两年的利率是3.75%,这样就可以算出利息5000×3.75%×2=375(元);再加本金,到期后可以取回的钱就是5000+375=5375(元)。

  生2:我们也可以把本金5000元看作单位“1”,这样每年的利息就是5000元的3.75%,存入2年,所得利息就是5000元的(3.75%×2);这样到期时可以取回的钱就可以列成算式5000×(1+3.75%×2)=5375(元)。

  只要学生解答正确,讲解合理就要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

  【设计意图:在学生课前调查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交流汇报,在学生的交流讨论中完成新知识的探究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课末总结,梳理提升

  师:同学们谈谈学习本课有什么新的收获。请同学们回家与父母商量,把自己过年的压岁钱存入银行,按活期储蓄存到学期末,看看你从银行取款时,本金和利息共多少元?

  【设计意图:实践延伸,给学生提出具有挑战性的要求,让学生获得实践体验,感受到所学知识能运用于生活的乐趣】

  利率

  教学反思

  1.本节课我始终“以学生为本”,强调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活动归纳出利息的计算方法,增加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深化。以往计算利息时,学生经常把时间漏乘,这是学生容易忽视的地方。通过简短的争论,练习时学生很少把时间漏乘,从简短的争论中,引导学生发现方法,要比教师反复强调效果好得多。

  2.储蓄与人们的生活联系密切,本节课是在百分数的知识和学生已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注重数学知识与生活实践的联系。我们知道学习数学的目的是为了应用,教师在设计练习时,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中去,体现数学服务于生活的教育理念。

  课堂作业新设计

  A类

  郑老师买了3000元的国债,定期五年,年利率是3.81%。到期他一共可以取出多少元钱?

  (考查知识点:利率;能力要求: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具体问题)

  B类

  为了给亮亮准备2年后上大学的学费,他的父母计划把10000元钱存入银行,你认为哪种储蓄方式更好呢?为什么?

  存期年利率

  一年4.14%

  二年4.77%

  (考查知识点:利率;能力要求: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参考答案

  课堂作业新设计

  A类:

  3000×3.81%×5+3000=3571.5(元)

  B类:

  存一年再存一年:10000×4.14%×1=414(元)

  (10000+414)×4.14%×1+414≈845.14(元)

  直接存入两年:10000×4.77%×2=954(元)

  954>845.14直接存入两年比较合适。

  教材习题

  第11页“做一做”

  8000×4.75%×5=1900(元) 8000+1900=9900(元)

《利率》教案11

  教学目标:

  1、经历小组合作调查,交流储蓄知识,解决和利率有关的实际问题的过程。

  2、知道本金、利率、利息的含义,能正确解答有关利息的实际问题。

  3、体会储蓄对国家和个人的重要意义,积累关于储蓄的常识和经验。

  重点、难点:

  1、重点:理解利率与分数、百分数的含义。

  2、难点:解决有关“利率”的实际问题。

  教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今天我们学习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四课时《利率》,板书课题。

  齐读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师:同学们,看到本金、利息这些词语时,大家会联想到什么?

  生:银行。

  师:人们常常把暂时不用的钱存入银行储蓄起来,储蓄不仅可以支援国家建设,也使得个人钱财更安全,还可以增加一些收入。

  二、探究体验,经历过程

  师:老师搜集到了一些银行图片,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

  学生欣赏。

  师:你知道银行存款有哪些方式吗?

  出示课件:了解存款的方式以及本金、利息、利率的含义。

  让学生通过下面的事例进一步认识本金、利息、利率的含义。

  小强20xx年1月1日把100元钱存入银行,整存整取一年。到20xx年1月1日,小强不仅可以取回存入的100元,还可以得到银行多付给的1.8元,共101.8元。

  问题:1、这里的本金是多少?利息是多少?

  2、那这道题中的利率又是多少呢?

  3、利息是1.8元,你知道它是怎么得到的吗?

  师: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如何计算利息:利息=本金×利率×存期

  利率不是固定不变的`,国家会根据经济发展情况调整利率。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20xx年10月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存款利率。(课件出示:教材第11页利率表)

  学生观察利率表。

  师:您有什么发现吗?

  生1:我发现整存整取的存期有三个月的、半年的、一年的、二年的、三年的、存期不同利率也不一样。

  生2:我知道了活期的利率最低,但是随时用钱随时取,比较方便。

  师:大家观察的很仔细,说的很明白,那你们能运用你所掌握的利率的相关知识帮王奶奶解决问题吗?试一试。(课件出示:教材第11页例4)

  师:王奶奶到期时可以取回多少钱?思考取回的钱指的是什么?

  生:指的是全部的钱,本金加利息。

  师:谁愿意说说你的想法?

  生1:到期后王奶奶可以取回的钱除了本金还有利息,根据利息的计算公式“利息=本金×利率×存期”,算出利息,再加本金,就是王奶奶可以取回的钱。

  生2:我们出可以把本金5000元看作单位“1”,这样每年的利息就是5000元的3.75%,存入2年,所得利息就是5000元的(3.75%×2);这样到期时可以取回的钱就可以列成算式5000×(1+3.75%×2)

  师:请你根据自己的思路,帮奶奶解决问题。

  学生尝试独立解答问题,并抽两个学生上台板演,集体订正。

  三、巩固练习

  1、20xx年8月,张爷爷把儿子寄来的8000元钱存入银行,存期3年,年利率为2.75%。到期支取时,张爷爷可得到多少利息?到期时张爷爷一共能取回多少钱?

  抽生上台板演,其他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妈妈每月工资20xx元,如果妈妈把半年的工资全部存入银行,定期一年,如果年利率是1.50%,到期她可取回多少元?

  师:这道题是求什么呢?在这里需要注意什么?

  生仔细观察并默读,尝试独立完成,师巡视。

  抽生上台板演,集体订正。

  师:生活中,除了可以把多余的钱存入银行,获得一些利息外,还可以买一些国债。

  3、王宏买了1500元的国家建设债券,定期3年,年利率3.80%,到期时他可以获得本金和利息一共多少钱?

  学生齐读,尝试独立完成,抽生上台板演,集体订正。

  4、下面是张叔叔20xx年8月1日到银行存款时填写的存款凭证。到期时张叔叔可以取回多少钱?

  师:仔细观察,这道题和前面几道题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生:这里求半年应取回多少钱。

  前面我们解决的都是存期为整年的,而张叔叔的存期只有半年,这该怎么解决呢?

  生思考、交流,抽生汇报。

  师强调:六个月的年利率为1.30 %,求半年能得多少利息,还得再除以2。

  生尝试独立完成。

  四、课堂总结,知识回顾

  1、今天我学习了利息的有关知识。我知道存入银行的钱叫做(),取款时银行多支付的钱叫做()。

  2、单位时间(如1年、1月、1日等)内的()与()的比率叫做利率。

  3、利息的计算公式是()

《利率》教案12

  利率

  教学内容:利率(课本第11页例4)

  教学目标:

  1.学生在调查实践中了解储蓄的意义、种类,理解

  什么是本金、利息。

  2.能正确计算利息。

  教学重点:利息的计算。

  教学难点:利息的计算。

  教学过程:

  一、创设生活情境,了解储蓄的意义和种类

  1、储蓄的意义

  师:快要到年底了,许多同学的爸爸妈妈的单位里会在年底的时候给员工发放奖金,你的爸爸妈妈拿到这笔钱以后是怎么处理的呢?

  2、储蓄的种类。(学生汇报课前调查)

  二、自学课本,理解本金”、“利息”、“利率”的含义

  1、自学课本中的例子,理解“本金”、“利息”、“利率”的含义,然后四人小组互相举例,检查对“本金”、“利息”、“利率”的理解。

  本金:存入银行的钱叫做本金。

  利息:取款时银行多付的`钱叫做利息。

  利率:;利息与本金的百分比叫做利率。

  2、师:根据国家经济的发展变化,银行存款的利率先让

  学生谈谈你所知道的储蓄有哪几种,并举例说明,然后教师作适当的补充。有时会有所调整,而且,根据存款是定期还是活期,定期时间的长短,利息也是不一样的。

  3、利息计算

  (1)利息计算公式

  利息=本金×利率×时间

  (2)例4:王奶奶要存5000元请你帮助王奶奶算一算存两年后可以取回多少钱?(整存整取两年的利率是2.10%)。

  在弄清以上这些相关概念之后,学生尝试解答例题。

  在学生独立审题解答的基础上订正。

  方法一

  方法二

  5000×2.10%×2=210(元)

  5000×(1+2.10%×2)

  5000+210=5210(元)

  =5000×1.042

  =5210(元)

  三、实践应用

  第11页做一做

  完成练习时看清题目认真审题,注意计算要准确。

  四、课堂总结

  学生谈谈学习本课有什么新的收获。

  五、布置作业:

  第14页的第9题

《利率》教案13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理解利率的概念,掌握利率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利率的详细讲解以及相关问题的解决,使学生认识到利率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用数学视角观察生活的习惯独以及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利率与本金、利息、时间的关系;利率相关问题的解决过程。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知识回顾

  表示一个数占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叫做百分数。也叫做百分率或者百分比。百分数通常不写成分数的形式,而是在分子后面加上百分号“%”来表示。

  二、新课引入

  1、概念理解

  老师:同学们是不是都见过银行卡呢?为什么我们要选择把钱存入银行呢?把钱存入银行,不仅可以支援国家建设,使钱更加安全,还能增加一些收入。

  在银行的存款方式有多种,如活期、整存整取、零存整取等。存入银行的钱叫做本金,取款时银行多支付的钱叫做利息。单位时间(如1年、1月、1日等)内的利息与本金的比率叫做利率。利息的计算公式是:利息=本金×利率×存期。

  根据国家发展规律的变化,银行存款的利率有时会有所调整,20xx年7月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存款利率如下表:

  2、例题详讲

  例:20xx年8月,王奶奶把5000元钱存入银行,存两年,问到期时可以取回多少钱?

  老师分析:王奶奶到期取钱时除了本金,还应该加上得到的利息,就是王奶奶可取回的钱。

  解:小明的解法:5000 x 3.75% x 2=375(元)5000 + 375 = 5375(元)

  小丽的解法:5000 x (1+3.75%x2)= 5000 x (1+7.5%)=5000x1.075=5375(元)

  答:到期时王奶奶可以取回5375元。

  下面同学们分组讨论小明与小丽解答方法的不同点,说出他们列出的式子的意义。

  小明的解法:先算出利息,再加上本金就是取回的钱。

  小丽的解法:用本金与单位一加上利息率和时间的乘积相乘,就能得出直接得出可取回的钱。

  3、即时练习

  20xx年8月,张爷爷把儿子寄来的8000元钱存入银行,存期为5年,年利率为4.75%,到期支取时,张爷爷可得到多少利息?到期时张爷爷一共能取回多少钱?

  解:8000 x 5x 4.75%=1900(元)8000+1900=9900(元)

  答:到期时张爷爷可得到1900元的利息,一共能取回9900元。

  拓展延伸

  妈妈有1万元钱,有两种理财方式:一种是买3年期国债,年利率4.5%;另一种是买银行1年期理财产品,年收益率4.3%,每年到期后连本带息继续购买下一年的理财产品。3年后,哪种理财方式收益更大?

  解:第一种方式收益:10000 x 4.5% x 3 = 1350(元)

  第二种方式收益:第一年利息10000 x 4.3%=430(元)

  第二年利息(10000+430)x 4. 3%=448.49(元)

  第三年利息(10000+430+448.49)x 4. 3%≈467.8(元)

  总收益430+448.49+467.8=1346.29(元)

  1346.29<1350

  答:三年后,买3年期国债收益更大。

  课外任务

  去附近的银行调查最新的利率,并与本节课的利率表进行对比,了解国家调整利率的原因。

  本课小结

  1、利率的概念和意义。

  2、利率有关问题的解答。

  3、根据利率的有关概念建立合理的理财方案。

《利率》教案14

  教学目标:

  1.通过多种途径查找资料,经历走进生活、收集整理、交流表达等过程,让学生

  了解有关储蓄的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2.结合百分率的知识,运用调查、观察、讨论、分析数量关系等方式,学习利息的计算方法,并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技能和思想来解决实际问题。

  3.通过策划理财活动,让学生感受数学知识服务于生活的价值,培养科学理财的意识。

  教学重点:利息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税后利息的计算。

  设计理念:本课除了要让学生掌握利息的计算方法,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结合百分率的知识,通过策划理财活动,让学生感受数学知识服务于生活的价值,从小培养科学理财的意识。

  教学步骤:

  一、情境导入

  1. 提问:你家中暂时用不到的钱怎么处理的?(课前布置同学们向自己的爸爸妈妈了解家中暂时用不到的钱怎么处理的)

  你们知道为什么要把积余下来的钱存到银行里吗?(明确:人们把钱存入银行或信用社,这叫做存款或者储蓄。这样不仅可以支援国家建设,也使得个人用钱更加安全和有计划,还可以增加一些收入。)

  2. 关于储蓄方面地知识你还了解多少?(全班交流自己收集到信息)

  根据学生交流地情况摘其要点板书:

  利息 本金 利率

  多媒体出示告诉你:存入银行的钱叫做本金,取款时银行除了还给本金外,另外付给的钱叫做利息。利息占本金的百分率叫做利率。按年计算的叫做年利率,按月计算的叫做月利率。

  出示利率表。(略,同书上第5页利率表)

  师:你从这张利率表上能获得哪些信息?说说年利率2.52%的含义。你认为利息与什么有关?怎样求利息?(学生讨论)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利息=本金利率时间

  二、教学例3

  1.出示例3。读题后明确,二年期的利率应该就是表格中对应的二年存期的利率,不是一年期的利率2。

  师:要求利息,需要知道哪些条件?你会列式求利息吗?(试着做一做,集体订正)

  2.教学试一试

  (1)亮亮实际能拿到这么多利息吗?为什么?(请了解利息税的同学解释)

  教师再说明:这里求得的利息是税前利息,也叫应得利息。但是根据国家税法规定,从1999年11月开始,储蓄所得的利息应缴纳20%的利息税,由储蓄机构代扣。税前利息中扣掉利息税后余下的`部分即是自己实际得到的利息,即税后利息,也叫实得利息。购买国家债券、教育储蓄不缴纳利息税。

  这里的20%是什么?

  你觉得应该怎样计算税后利息呢?可以先算什么?用计算器计算亮亮实得利息是多少元?(学生用计算器计算)

  (2)小结:一般我们从银行取出来的都是税后利息,所以在多数计算中最后要将利息税减掉。

  (3)引申:如果问题问亮亮到期一共可取出多少元?这里的一共是什么意思,包含哪些内容。(明确可取出多少元:本金+税后利息)

  这个问题由你来解答。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一练。

  应得利息怎样求?实得利息怎样求?(学生列式解答)

  二者的区别是什么?实得利息是应得利息的百分之几?(组织学生讨论)

  2.做练习二的第5题。

  提醒学生教育储蓄不需缴纳营业税。这里的本金和利息一共多少元是什么意思?(指名学生回答,集体订正)

  3.理财我能行

  谈话:你们对家中的存款情况了解多少?能说给大家听听吗?当然该保密的就不要说了。(学生交流)

  学生交流后出示下面题目(同时出示利率表)

  (1)张明家有5000元计划存入银行三年,张明的妈妈想请我们班的同学帮助算一算,是存定期三年合算?还是存定期一年,然后连本带息再转存合算呢?(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

  (2)如果你有1000元,根据你家的实际情况,你打算怎样投资?请你设计一个理财方案。

  四、全课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希望同学们有意识地养成勤俭节约,计划消费的习惯,并能把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发挥其价值。

  五、布置作业(两道实践题让学生在家长的陪同下到银行去储蓄,从实践中认识储蓄)

  1.到银行存压岁钱;

  2.找一份存折或存单,看懂上面的每一栏,并从上面找到本金、利率、时间,能计算到期后这份存折(存单)一共可取出多少元?

《利率》教案15

  【教学内容】

  教材第11-12页内容。

  【教学目标】

  1.理解储蓄的含义,明确本金、利息和利率的含义。能正确地进行利息的计算。

  2.经历储蓄的认识过程,体验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广泛应用。

  3.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利息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税率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快要到年底了,许多同学的爸爸妈妈单位里会在年底的时候给员工发放奖金。你的爸爸妈妈拿到这笔钱以后是怎么处理的呢?爸爸妈妈会不会把一大笔现金放在家里?为什么?

  (启发学生说出各种可能性和原因)

  师生共同小结:人们常常把暂时不用的钱存入银行,储蓄起来。这样不仅可以支援国家建设,使得个人钱财更加安全和有计划,还可以增加一些收入,即到期可以取出比存入的要多些的钱。

  那么同学们知道为什么有时我们把钱存在银行,最后去取的时候钱会变多呢?

  同学们知道吗,在不同的银行,有时我们可以得到不同的利息,因为它们的利率不同。那么,什么是利率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下。

  教师板书课题:利率。

  二、探究新知

  1.引导质疑,理解相关概念。

  (1)学生围绕上面提出的问题,以小组为单位,阅读教科书第11页,不理解的内容可在小组讨论或做上记号。

  学生看书时,教师巡视指导,并参与学生的讨论。

  (2)汇报交流。

  师:通过看书学习和讨论,你知道了储蓄中的`哪些知识?能向全班同学汇报一下吗?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存款方式

  活期

  定期:零存整取、整存整取

  本金:存入银行的钱叫本金。

  利息:取款时银行多支付的钱叫利息。

  利率:利息和本金的比值叫做利率。

  利息=本金×利率×存期

  教师说明:利率由银行规定,根据国家的经济发展情况,利率有时会有所调整,利率有按月计算的,也有按年计算的。同一时期,各银行的利率是一定的。

  2.教学例4。

  (1)课件出示例4。

  (2)引导学生理解题意,本题中本金、利率、存期分别是多少?

  (3)到期后取回的钱除了本金,还应加上利息。

  (4)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展示。

  方法一:5000×3.75%×2=375(元)

  5000+375=5375(元)

  方法二:5000×(1+3.75%×2)=5375(元)

  (5)教师讲解:存期是几年,就要选取相对应的年利率。本金与年利率相乘,得出的是一年的利息,求两年的利息就要乘2。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科书第11页“做一做”。

  先提问本题中本金、利率、存期分别是多少?后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完成教科书第14页第9题。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存款凭证后提问:存期是多长?半年用多少年计算?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习了什么?你有哪些收获?

  【板书设计】

  【教后思考】

  储蓄与人们的生活联系密切。本节课中概念较多,教学中结合具体实例,帮助学生理解本金、利息、利率的含义以及三者之间的关系,在引导学生探究学习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中去。学生在解决有关“利率”的问题时,可能会出现以下几个错误:计算利息时忘记乘存期;没有注意利率和存期的对应性;计算利息时,存款的利率是年利率,计算时所乘时间的单位应是年等。要将学生的错误转化成学习资源,在纠错中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知识。

【《利率》教案】相关文章:

《利率》教案10-28

《利率》教案10-14

利率的数学教案06-26

《利率》教案5篇12-17

《利率》教案15篇11-26

《利率》教学设计06-24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利率》教案12-31

银行的承诺书 邮政储蓄银行利率03-31

教案中班教案09-09

高中教案教案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