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音乐下册的教案
作为一名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一年级音乐下册的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一年级音乐下册的教案1
教学目标
1.通过歌曲《彝家娃娃真幸福》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和体会歌曲所要表现的意境和情感。
2.在学唱过程中,感受活泼、欢快的情绪,体验到生活的幸福。
3.背唱歌曲,并能用动作或自己的方式表达对音乐的感受。初步了解彝族的民俗风情。
教学重点:
学会在听的过程中自己去感受音乐
教学难点:
用歌声表达欢乐
教学准备:
钢琴、音响资料等
教学过程
课前戏曲教学:
1.听着戏曲进入教室
2.欣赏黄梅戏名段
3.学唱黄梅戏
一、组织教学
1.在音乐声中走进教室。﹝乐曲《彝家娃娃真幸福》﹞随着音乐节奏变换动作,初步感受乐曲欢快热烈的情绪。
2.创编节奏,为乐曲伴奏
小朋友,要是能给这段音乐配上打击乐器,效果会更好,找一找,你身边有哪些东西可用作打击乐器。试试你能用什么节奏来为这段音乐伴奏。
(1)XXXX
(2)X—X—
3.尝试分组来伴奏。
二、新课导入:
1.这么美的乐曲要是配上歌词就更美了!让我们来听一听。
2.欣赏范唱。
3.随音乐做轻声的模唱。
4.多种形式分段学唱歌曲和表现歌曲。
⑴跟琴分句唱。
⑵解决学唱中出现的问题。
⑶教师伴奏,学生完整地模唱。
⑷和老师做接口唱练习!
⑸学生跟随教师一起完整学唱歌词。
⑹互相背唱。
⑺再次欣赏,学生对口型,熟悉歌曲的歌词。
⑻学生完整地演唱。
三、我的表演:
1.自由编创动作进行表演唱。
2.部分同学演唱,部分为歌曲伴舞。
3.集体表演唱。
四、欣赏拓展
1.彝族人民爱歌舞,瞧!他们又按耐不住喜悦的心情,载歌载舞的庆祝起来了。
2.欣赏弹拨乐《快乐的罗嗦》
3.哼唱主旋律:55355335513321332126
6216116
4.分析乐曲:分成三部分:欢快——抒情——欢快
5.自由动作感受乐曲所表现的欢快、热烈的情绪与气氛。
五、课堂小结
我们的国家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每个民族都有自己优秀的音乐文化。希望你有机会多了解个民族的音乐文化。
21、哈里罗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会在演唱、欣赏、集体舞等音乐活动中,感受到乐曲欢快、活泼的情绪,体验到生活的幸福。
2.能专注地聆听音乐,整齐地演唱《哈里罗》,并能用动作或自己的方式表达自己对音乐的感受。
3.在歌唱中感受歌曲所带来的不同民族的音乐特色以及音乐特点。加强对民族音乐旋律的了解和掌握。
教学重点:
音比较高,唱时要注意声音的控制
教学难点:
避免大声走调的歌唱
教学准备:
钢琴、音响资料等
教学过程
课前戏曲教学:
1.听着戏曲进入教室
2.欣赏黄梅戏名段
3.学唱黄梅戏
一、在音乐声中走进教室。﹝乐曲《彝家娃娃真幸福》﹞
二、复习上一堂课的`内容
1.随音乐再一次感受旋律。
2.随音乐伴奏有表情的演唱。
3.邀请部分同学上台表演唱。
4.评价
三、新课导入:
1.小朋友,你知道特立尼达与多巴哥民歌吗?
2.让我们一起来听听他们的歌曲,感受当地人民乐观、奔放的性格吧!听赏歌曲《哈里罗》
3.歌曲学唱:
(1)有节奏的朗读歌词。
(2)在乐曲中找到相同的节奏点,唱一唱。
强调切分音:“XX”“XXXX”
可先把音分开唱,然后再连起来。
(3)随琴试完整演唱。
(4)和钱老师做接口唱练习,解决难重点。
(5)让我们轻松一下,互相背唱。
(6)邀请部分唱的好的同学上台表演唱。
(7)全体齐唱,感受节奏,感受歌曲意境。
(8)在歌曲的XX处加上动作,如拍手、拍腿、跺脚等。也可以创新动作上台展示。
4.为了让我们的歌声更美、更准,一起来唱一唱歌谱吧。
生随琴视唱。重点练习音符的唱法。﹙视各班实际情况而定﹚
四、欣赏《法朗多尔舞曲》
1.简介:
法朗多尔舞曲是法国作曲家比捷的名作《阿莱城姑娘》第二组曲中的最后一段,乐曲描写了在获得丰收后人们载歌载舞的欢庆场面。
法朗多尔是法国普罗旺斯地区古老的民间舞蹈,这种舞蹈主要用直笛和长鼓伴奏。
2、我们一起来看这四副图画,感受音乐的强和弱、舒与疾。初步了解乐曲的力度和情绪的变化。
3、分段欣赏:感受作者把两种不同的民间音乐主题加以交织、变幻,表现了盛大的节日欢庆活动的各个方面。
四、课堂小结。
五、在音乐声中离开教室。
22、节日舞曲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接触具有少数民族风格特点的音乐作品,对少数民族音乐产生兴趣,对少数民族音乐的多样化有初步的了解。
2.学生能够积极自信地参与歌表演、集体舞等生动活泼的音乐学习活动,体验到他人合作的乐趣,音乐创造力和合作能力有所提高。
3.在歌曲中感受节奏和旋律的力度、情绪等音乐要素。
教学重点:
了解中国少数民族,初步了解民族特色
教学难点:
歌词比较多,学会分段演唱理解歌词
教学准备:
钢琴、音响资料等
教学过程
课前戏曲教学:
1.听着戏曲进入教室
2.欣赏黄梅戏名段
3.学唱黄梅戏
一、在音乐声中走进教室。组织教学,师生问好。﹝歌曲《哈里罗》﹞
二、复习上一堂课的内容。
1.再一次感受歌曲内容。
2.随音乐伴奏有表情的演唱。
3.邀请部分同学上台表演唱。
4.评价。
三、新课导入:
1.今天我们要出去观光旅游了。去的地方是柯尔克孜族那参加他们的迎六一文艺演出。(多媒体演示)
2.观看柯尔克孜族小朋友欢庆节日的热闹场面。
3.让我们一起随音乐一起跳起来吧。
4.分解动作讲解:
(1)跑跳步:左(右)脚落地跳起,右(左)脚正步前吸腿跳起。
(2)左右点步:双腿微蹲,左(右)腿立直,右(左)脚旁点地。
(3)左右碎步:两脚并拢立半脚尖,前脚掌着地左右走步,步子小而碎。
5.随音乐集体表演。
6.让我们一起边歌边舞,庆祝六一节日吧。
7.多种形式分段学唱歌曲和表现歌曲。
(1)学生跟随教师一起分句学唱歌词。
(2)师生分句接唱练习。
(3)让我们轻松一下,互相背唱。
(4)再次欣赏,学生对口型,熟悉歌曲的歌词。
(5)学生完整地演唱。
(6)邀请部分唱的好的同学上台展示唱,并及时反馈与纠正。
(7)学生分小组或自由结伴即兴为歌曲编排动作进行表演。
四、集体舞拓展:
1.用双响和沙球、三角铁等来伴奏。
2.加上舞蹈动作,变换各种不同的队型。
3.集体表演
五、在音乐声离开教室。
23、圆圈舞教案
教学目标
1.聆听歌曲《圆圈舞》,进一步感受三拍子歌曲的特点。
2.学生能够积极自信地参与歌表演、集体舞等生动活泼的音乐学习活动,体验到他人合作的乐趣,音乐创造力和合作能力有所提高。
3.在歌曲中感受墨西哥民间乐曲的音乐特点。
教学重点:
感受掌握三拍子
教学难点:
模仿表演墨西哥摆裙动作。
教学准备:
钢琴、音响资料等
教学过程
课前戏曲教学:
1.听着戏曲进入教室
2.欣赏黄梅戏名段
3.学唱黄梅戏
一、导入:
1.谁来告诉老师,这首歌曲是什么情绪的?几拍子的?
2.这首歌曲的情绪是欢快的,三拍子。
3.是较欢快的三拍子歌曲,我们一起随音乐做你想做动作或拍手好吗?
4.随音乐拍手或体态动作。
5.不错,不错。小朋友们拍得真不错。除了拍手,我们能不能用乐器为这首歌曲伴奏?你想用什么乐器来为歌曲伴奏呢?
6.串铃、三角铁、木鱼……
7.是啊,平时我们经常用这些常见的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其实,有许多天然的乐器就在我们的生活中,上次老师请你们回去寻找,你们找到了吗?
8.筷子,椅子,铁环,瓶盖,磁带盒……
9.哇,你们发现这么多天然乐器呀,真了不起!那你们准备用什么节奏为歌曲伴奏?各小组讨论一下吧!
纸杯Oxx|Oxx|
铁圈X——|X——|
沙锤Xxx|Xxx|
筷子Oxxx|Oxxx|
10.为音乐伴奏。
二、圆圈舞
1.小朋友,你们知道吗,这是一首墨西哥民间乐曲,墨西哥的小朋友在课余时间最喜欢围在一起唱歌、跳舞、跳圆圈舞。我们也去听听。
2.完整聆听乐曲。
(1)说说你听到的乐曲有什么变化?
(2)找出相同的乐段,哼唱旋律。
(3)再次完整感受乐曲。
(4)用我们刚才准备的乐器来伴奏吧!(用鼓等打击乐器伴奏,节奏型:
“Xxxxx,xxxx”
(5)自由练习节奏。试配合作。
(6)为音乐伴奏。
(7)光用打击乐器还不热烈,让我们加入舞蹈的人群吧。
三、学舞蹈
1.观看墨西哥舞蹈,感受其热烈的舞蹈气氛。
2.模仿墨西哥舞蹈进行表演:
(1)男孩双手自然背后,上身基本不动,跳踢踏舞步,也可以把宽沿帽甩来甩去。
(2)女孩双手舞动裙子,裙花可以左右摆动,前后拧花,上下翻飞,与脚下矫健的踢踏舞步变化相配合。
(3)试合着音乐进行。
(4)合作表演(部分打击乐部分舞蹈)
四、小结
一年级音乐下册的教案2
活动目标:
1、培养同学的探索精神。
2、能制作出简易的乐器。
3、同学体验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 同学从家里带来的易拉罐、果奶瓶、空塑料瓶、筷子、碗、沙子、豆子。
活动过程:
1、教师放一段优美的乐曲,请同学跟着一起拍节奏。
教师说:“这首曲子真好听,我想请小朋友们用小乐器演奏,可是没有乐器怎么办呢?”
2、请同学积极想方法,来制作乐器,听听用那两种东西敲击出来的声音好听。
3、请同学想一想,假如瓶子里装着东西将是什么效果,装的东西不同效果相同吗?
4、请同学分成三组(豆子、沙子、石头)来进行实验。
5、请小朋友们说一说音响效果有什么不同。
6、大家拿着制作的乐器来演奏。
教学内容
(一)唱歌
(二)唱游。它包括:律动,音乐游戏,歌扮演,集体舞。
(三)乐器;它包括:打击乐,竖笛,口琴,口风琴等。
(四)音乐欣赏
(五)试谱知识与试唱,听音教学
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与审美能力
(二)活动过程与创新能力
(三)知识与技能
教材分析
(一)歌曲的.外部结构
一般指的是什么样的情绪:如欢快,抒情,活泼等。是什么民歌,是什么民族或者是哪个国家的。主要偏重于文学文字的分析。
(二)歌曲的内部结构
一般是指节拍,旋律,节奏,速度,力度,音色,音区,调式,曲试,复调,和声等。
教学重点(一)一般只写一点,重要的相对集中一些。不具体指知识技能。指用什么方法和教学手段。多次学习后力争达到解决教学重点的目的。
教学难点(二)一般也是比较单一,集中,但主要是指技能技巧,知识概念的具体掌握程度。
一、组织教学
(1)律动:听音乐进小跑步教室 。
(2)师生用音乐互相问好。
二、基本训练,节奏听辩和旋律创作练习。
(1)听教师击拍节奏,由学从复拍节奏,然后选择相应节奏花朵贴在花盆上。全班随教师指点的顺序连续击拍五朵花上的节奏。
(2)视唱旋律花盆上的音。选择节奏上的某种节奏进行do,mi,sol的旋律创作。要求组成一个短小的乐剧,同学相互商讨,逐一进行创作扮演9边唱边加上声势动作)
三、新课导入
(1)把歌曲旋律作为视唱练习。
(2)引导同学分析歌谱使用了几个音?(do,mi,sol)在同学自身墨唱后,指定同学视唱。进一步指导同学分析歌曲可以分为几个小乐句?每个乐句的句尾是否相同?师生边用中速唱边分析(五个小乐句,每句的句尾最后一小节都是do,mi sol节奏,音高相同)。再分析每个小乐句的长短是否相同?怎么不同?(2+2+3+3+3)同学按呼吸记号指示换气,边拍手边跺脚视唱,唱出二拍的强弱。
(3)熟悉do,mi,sol的音高,在五线谱上的线间位置,使用音条乐器(木琴,铝板等)演奏歌谱。同学只奏每一个乐句的句尾do,mi,sol教师奏其它局部
(4)用竖笛演奏歌曲旋律
四、新课导入
(1)学唱《乃哟乃》歌词。
(2)教师范唱并提问歌词内容歌曲情绪。
(3)同学以欢快的情绪自身填唱歌词。
(4)引导同学理解歌词,“乃哟乃,乃哟呵”的意义,并在演唱时用强弱变化唱法。反映出欢快的情绪。让同学尝试创作填唱其它歌词。进一步体的会歌词的表情意义。
五讨论歌扮演
以各种扮演形式深入表示歌曲热烈,欢快的情绪,将同学分成小组进行扮演形式的创编。分组扮演,师生边唱边舞,在欢快的情绪中结束课程。
一年级音乐下册的教案3
教学目标:
在音乐实践中,准确有感情地演唱《跳绳》,并试着在歌曲中加入三角铁伴奏,探索三角铁的敲击方法,掌握姿势,能在《跳绳》的'间奏加入锣鼓镲的伴奏,感受为歌曲伴奏的愉快。
教学重点:
准确有感情地演唱《跳绳》
教学难点:
加入打击乐伴奏
教学准备:
电子琴、录音机
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听音乐问好!
2、复习上节课内容。
3、复习柯尔文手势。
二、基本部分:
1、导言:
2、表演《跳绳》
(1)完整地聆听音乐录音。
(2)提示各种唱出了哪些内容?复听歌曲。
(3)随着录音轻轻敲击双响筒。
3、编创与活动——双响筒的认识
4、表演《跳绳》
(1)提示学生注意听觉与视觉相结合。
(2)跟着歌曲录音,用听唱法学会歌曲。
(3)提示学生,没有歌词的旋律时间奏部分,有锣鼓镲伴奏。
5、编创与活动——认识三角铁
6、编创与活动——锣鼓镲的创编
三、结束部分:
小结。结束全课。
一年级音乐下册的教案4
课型:综合课
年级:一年级
课时:一课时
教学内容:
唱:《小雨沙沙》;
动:歌表演《小雨沙沙》;
画:简笔画小雨点、种子、花、草等;
讲:用简洁的语言描述画面;
敲: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教学目的:
1.指导学生用活泼、亲切的情绪演唱歌曲,懂得种子发芽生长离不开雨露的科学道理。
2.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创造性地参与音乐活动。
3.通过唱、表演、敲、画、讲等,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
教学难点:歌曲处理与表演
教学准备:录音机、磁带、图片、打击乐器、头饰等。
教学过程:
一、 以情感为纽带,组织教学
1.学生随音乐进教室,跟老师做拍手律动。
2.师生问好。
二、 基本训练
练声曲:模仿小鸡、小猫、小鸭叫。
三、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老师创设情景
a.(出示图一)小朋友,小猴子在干什么?对,勤劳的小猴子在洗衣服,发出“刷刷 刷刷 ”的声音。老师先请一位学生学小猴,然后请全体学生边做洗衣服动作边学它的声音,出示节奏: (模仿)
b.(出示图二)笨拙的小熊在拔玉米,它一边拔玉米一边哼着小曲,请学生创编节奏,最后老师再出示节奏: 全班练,点到哪组那组练。(创编节奏)
c.(出示图三)小兔子坐在大树下听小熊一直唱这几句,忍不住叫了起来:“我会唱歌呢,让我来唱:“噜噜 噜 噜噜 噜噜 噜 ……”
师:“让我们一起来学小兔唱”。学生跟着小兔唱,出示节奏: (音高练习)
d.教师伴奏,学生拍节奏(感受乐曲)
2.导入新课
a.师边放欣赏带,边讲故事导入(出示背景图)
师提问后讲故事:小动物们正唱得高兴时,风妹妹和春雨弟弟来了,风妹妹把绿绿的小柳树吹得摇摇摆摆,春雨弟弟“沙沙沙”地下起了春雨,滴落在嫩绿的小草、鲜艳的小花身上,地里的种子在努力地向上生长着……欢迎春天的到来。
b.揭示课题,播放录音歌曲《小雨沙沙》,要求学生边仔细听边想象春天下小雨是一幅怎样的景象。
c.教师有表情地演唱歌曲后提问,种子在说什么话?为什么?
d.带领学生唱读
e.请学生用“噜”模唱
f.学生跟音乐轻声的.演唱歌曲。
g.师生对唱。
h.全班进行表演。
四、分组活动
(师)刚才我们用优美的歌声来表达了对这首歌曲的喜爱,那我们还能用什么样的方式来表达你对这首歌曲的喜爱呢?请同学们想一想,你们喜欢用什么样的方法来创造、表现这首歌曲的?告诉老师好吗?
1.学生分组讨论,说出自己喜爱的方式:演唱、表演、画画、乐器伴奏等。
2.教师巡回指导,启发学生开阔思路。
3.分组展示表演
a.图画组:这组同学运用图画的形式,发挥自己的想象,用彩笔画出了一幅美丽的图画,话得真漂亮。
b.乐器组:这组同学运用打击乐为歌曲伴奏,棒极了。
c.表演组:同学们发挥自己的想象模仿“风”、“雨”、“种子”,把春天的景象用动作表现出来,真棒。
e.歌唱组:同学们用甜美地歌声演唱歌曲,仿佛把我们带入了春的世界。
4.师,刚才同学们都运用了自己喜爱的方式来表达了这首歌曲,大家表现的非常好,现在让我们一起来表演吧!
五、小结:
学了这首歌,我们知道了种子生长离不开雨水,现在就让我们带者愉快的心情,边唱边跳离开教室吧!
一年级音乐下册的教案5
教学目标:
1.要求学生用赞美的情绪演唱好歌曲《小蚂蚁》。通过演唱歌曲,教育学生学习小蚂蚁遵守纪律、互相帮助,勤劳勇敢的精神,从小养成讲文明,懂礼貌的好习惯。
2.通过学习歌曲,让学生感受歌曲两大乐句节奏相同、曲调不同的特点,初步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和专心听音乐的习惯。
3.通过跳集体邀请舞这一活动,培养学生的表演能力、与同学的协作能力,同时主要培养学生讲文明、懂礼貌的行为习惯和集体合作的精神。
教材分析:
歌曲《小蚂蚁》,是一首生动活泼非常有趣味的儿童歌曲。让学生通过了解小蚂蚁的生活习性,知道它的群体性很强,具有合作精神;互相帮助,遵守纪律,遵守秩序,具有吃苦精神。从而培养学生也要养成讲文明、懂礼貌的行为习惯。
歌曲用了赞美的情绪,适合用中速演唱,上下两大乐句节奏相同,曲调不同,各有八小节旋律组成,反复强调了小蚂蚁的文明礼貌行为。
教学重点:感受和表现歌曲。
教学难点:歌词的记忆。
教学准备:课件、小蚂蚁头饰,学生提前搜集的蚂蚁资料等。
起学过程:
1.组织教学。
(l)让学生边听着《小蚂蚁》音乐,边按节拍踏步走进教室。
(2)做一个拍手律动。让学生听着小蚂蚁的音乐跟着教师拍手,每四小节的前两小节分别在胸前左右拍手,每四小节的后两小节分别作邀请动作、招手动作、点头动作和握手动作(听着音乐做两遍)。
2.导入新课。
(提前让学生搜集关于蚂蚁方面的资料,观察、了解蚂蚁有什么生活习性,学生有了这方面的资料准备,教师就可以提问。)
教师提问:“课下,你们观察到蚂蚁有什么特点?你对蚂蚁有哪些方面的.了解?”
学生回答:“蚂蚁的群体性很强;善于合作;蚂蚁见面相互用触角问好,用触角传话,很有礼貌;蚂蚁懂得天气,一到下雨天他们就把家搬到树上;蚂蚁注意积蓄,具有吃苦精神;蚂蚁的种类很多;蚂蚁的分工不同,有指挥的、有传信的、有搬运的、组织得很有秩序。”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及时提示、引导,给予表扬。然后播放音乐课件;(几幅蚂蚁图)
第一幅:蚂蚁面对面相互用触角问好(体现蚂蚁讲文明、懂礼貌)。
第二幅:蚂蚁排队搬运粮食,同时有指挥的,有传信的,各有分工(体现蚂蚁遵守纪律,很有秩序)。
第三幅:蚂蚁集体搬运一种大的食物(体现人多力量大,齐心协力、合作精神)。
边放画面,边放《小蚂蚁》伴奏音乐,教师达朗诵歌词,让学生自己来理解、记忆小蚂蚁的特点。然后教师总结:蚂蚁这样讲文明、懂礼貌,蚂蚁能做到的,我们更能做到。接着对学生进行这些方面的教育,教师说蚂蚁的行为真值得我们歌颂,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赞美蚂蚁的歌曲,歌名就叫《小蚂蚁》。
(用这种方式导入新课,可以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观察大自然,培养学生讲文明。懂礼貌,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歌曲的兴趣。)
3.听录音唱。
让学生完整欣赏一遍《小蚂蚁》这首歌曲,体会情绪,感受节奏。教师边听音乐,边加上动作表演一遍。
听完后,让学生观察大歌谱(课件),教师领学生数出一共有16小节旋律,前八小节是第一大乐句(教师视唱),后八小节是第二大乐句(再现唱),然后提问:谁观察出两个大乐句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这时教师拍着手,唱着音高,拍出节奏,让学生边观察边感受,找出两大乐句节奏相同,音高木同的特点。
4. 朗读歌词。
让学生先听教师跟着音乐按节奏读一遍歌词,然后学生再听着音乐接节奏朗读一遍。
5. 填唱歌词。
先听录音范唱,小声跟唱一遍歌词,再听伴奏音乐跟唱一遍。
6. 做歌词接龙游戏。
为了让学生便于记住歌词,让学生做歌词接龙的游戏,先是老师和学生接龙,然后学生分组接龙,采用出声接龙和默唱接龙交替进行,直至学生掌握记熟歌词。
一年级音乐下册的教案6
教学目标:
1、通过表演《云》,感受并表现歌曲优美、抒情的情绪。
2、能够看图为歌曲填上适当的词,并能准确地读拍。
教学重点:感受并表现歌曲。
教学难点:能够准确的读拍。
教学准备:录音机、电子琴。
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开始部分:
1、 听音乐进教室。
2、 发声练习。
3、 复习上节课内容。
二、基本部分:
1、 完整地听录音范唱或教师范唱,教师用动作提示学生拍击节拍,即教师拍三下(拍手、点手心、点手心),学生便会跟上边听边感受节拍的强弱。
2、复听录音范唱。
提示:歌中唱到了什么?帆船指的是什么?你观察过云吗?你知道云有多少种?歌中的云是怎样的`?
3、听录音或教师范唱,轻轻地跟唱歌词,教师注意纠正字音,使学生正确地演唱歌曲。
4、 分小组听录音,边唱边编创动作。提示:编自己的动作表现云。
5、 随着录音伴奏,边唱边表演。
6、 编创与活动。
三、结束部分:
小结。
一年级音乐下册的教案7
一年级下册音乐教学计划
一、班级情况分析:
一年级大部分学生无论在生理还是在心理上,都不同程度地带有幼儿的特征。其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尚处于初步发展的阶段。从行为上看,他们往往表现出好奇、好动、好模仿的特点。从情感上看,他们易兴奋、易激动、不够稳定,对具体的人和集体能够产生感情:对音乐艺术,能够表现出愉快的心情并产生美感。从意志力上看,他们显露出一定的坚持性和自制力,但在总体上说,其意志品质还是比较薄弱的。
二、本期教学目标:
1、激发和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2、开发音乐的感知力,体验音乐的美感。
3、能自然地、有表情地歌唱,乐于参与其他音乐表现和即兴创造。
4、培养乐观的态度和友爱精神。
三、教学措施:
1、以审美为核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师生互动,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
3、通过对音乐进行表演,使学生得到合作的体验。
4、通过活动来感知、体验、创造音乐,发展想象力和创造力。
四、教学进度:
第一单元 红灯停 绿灯行 4课时(2-3周)
第二单元 春天来了 6课时(4-6周)
第三单元 音乐中的动物 6课时(7-9周)
第四单元 五十六朵花 6课时(11-13周)
第五单元 我们多快乐 4课时(14-15周)
第六单元 藏猫猫 4课时(16-17周)
第一单元 红灯停 绿灯行
教学要求:
进一步激发和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再演唱、朗读、歌表演、游戏等各项活动中,为学生提供多方面的音乐感受,培养学生安静聆听音乐的习惯,逐步发展学生的内心听觉,并从中帮助学生了解和熟悉小学行为规范,自觉遵守社会公德。
教学重点与难点
引导和训练学生具有稳定的内心节奏感以及用心歌唱的能力,具体表现在能准确的休止和接唱,尤其是在领唱与齐唱歌曲中,能与同学合作,和谐、完整的表现音乐。
如何由有声的演唱过渡到“无声的”演唱,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内心节奏的目的,以及在演唱中与他人合作的能力。
教学准备
教具
1、图片“红灯牌”“绿灯牌”
2、打击乐器:碰铃、响板、铃鼓、三角铁、双向筒。
3、录音带
4、节奏卡:
X X X X ︱X X X X‖
五、复习歌曲《红眼睛绿眼睛》
1、 复习歌曲《红眼睛绿眼睛》。
2、 找找歌曲中的四分休止符。
3、 演唱歌曲《红眼睛绿眼睛》在四分休止符出准确休止。
第四课时 授课时间
教学内容
学唱《小蚂蚁》,跳邀请舞。
教学目标
1、 学唱《小蚂蚁》。
2、 边唱歌曲边跳邀请舞。
教学过程
一、复习《小胖胖》
二、听教师演唱歌曲《小蚂蚁》,
1、 教师提问:小蚂蚁有什么特征?
2、 教师演唱歌曲《小蚂蚁》,学生根据歌词回答,歌曲赞扬了小蚂蚁什么?
3、 教师演唱歌曲,学生用动作表演
三、跟教师学唱歌曲。
四、跳邀请舞。
第二单元 春天来了
教学要求
1、 以歌唱春天的音乐来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开发学生感知力,体验音乐美感。
2、 在音乐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
3、 通过音乐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乐观生活态度。
重点
1、 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在音乐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2、 在音乐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
3、 培养学生有表情歌唱的能力,并在学唱歌曲中注意培养学生的.节奏感。
难点
1、 用沙锤为歌曲《小雨沙沙沙》伴奏时,强弱力度可能不易控制。
2、 在欣赏乐曲《春天悄悄来临》时要求学生用语言、动作、图画来表达对这首乐曲的感受,可能不以组织教学。
3、 在活动《春光好》中,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表现“春游”与“春耕”,有的可能无法贴切扣题。
教具准备
1、 钢琴、录音机、录音磁带、沙锤、三角铁、碰铃、双响筒、响板、铃鼓。
2、 节奏卡
①x — — — ② x x x ③ x — x ④ x x —
第一课时 授课时间
教学内容
1、 歌曲《小雨沙沙沙》
2、 沙锤
教学目标
1、 学会歌曲《小雨沙沙沙》。
2、 能说出沙锤的名称并初步学会演奏方法。
3、 发和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教学过程
1、 用教科书上的插图引入歌曲《小雨沙沙沙》的教学
2、 听歌曲《小雨沙沙沙》的录音范唱
3、 师范唱一遍。
4、 让学生跟教师模唱曲谱。
5、 教师朗读歌词,并讲解歌词的内容。
6、 用听唱法教唱歌曲。
7、 教师用钢琴分句弹奏旋律,学生分句唱歌词。
8、 学生完整的齐唱歌词
9、 学生找出歌曲中完全相同的两个乐句,并涂上相同的颜色。
10演示沙锤实物让学生认识沙锤,并演示沙锤的基本演奏方法。
11用教科书上的插图提示沙锤强弱的演奏方法。
12由学生自由选择不同的节奏为歌曲伴奏,让学生尝试选择一种最佳的沙锤伴奏方法。
13用沙锤为歌曲伴奏,可在歌词“小雨沙沙沙”处加上八分音符节奏型的沙锤演奏。
14可将学生分为两组,一组演唱歌曲,一组用沙锤搬走。然后再由全体学生边唱边演奏沙锤。
第二课时 授课时间
教学内容
1、欣赏管弦乐曲《春天悄悄来临》。
2、活动《春光好》。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聆听音乐作品的过程中获得愉悦的感受与体验。
2、 通过音乐活动《春光好》,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好奇心和探究愿望。
3、 在音乐活动中培养协作精神和创造能力。
教学过程
1、在预先不告诉学生曲名的情况下,播放管弦乐曲《春天悄悄来临》
2、让学生为该曲命名。
3、告诉学生曲名。
4、启发学生用语言、动作、图画等来表达对音乐的感受。
5、用课本上的插图来引入音乐活动《春光好》。
6、介绍有关“春游”、“春耕”的常识。
7、教师组织学生展开讨论,如何用声音、语言、动作来表现“春游”和“春耕”。
8、用多种打击乐器模仿“春游”和“春耕”的音响。
9、结合课本上的插图鼓励学生创编以“春游”和“春耕”为主题的音乐游戏。
第三课时 授课时间
教学内容
1、 复习歌曲《小雨沙沙沙》。
2、 歌曲《云》。
3、 附点二分音符
教学目标
1、 学会歌曲《云》。
2、 认识附点二分音符。
3、 激发和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教学过程
1、 复习歌曲《小雨沙沙沙》,让学生熟练掌握歌曲的旋律和歌词。
2、 听歌曲《小雨沙沙沙》的录音范唱。
3、 用课本的插图引入歌曲《云》的教学
4、 教师范唱。
5、 让学生跟教师模唱曲谱。
6、 师朗读歌词,并讲解歌词的内容。
7、 用听唱法教唱歌曲。
8、 教师用钢琴分句弹奏旋律,学生分句唱歌词。
9、 学生完整的齐唱歌词
10在理解歌词内容的基础上,要求学生随着歌声即兴做动作。
11要求学生背唱这首歌。
12用课本的插图引入认识附点二分音符。
13教师出示节奏卡片:
①x — — — ② x x x ③ x — x ④ x x —
14教师用课本的插图上的动物叫声示范读出上述节奏。
15要求学生自由选择动物的叫声,边拍手边读出上述节奏。
16要求学生指出歌曲《云》中的附点二分音符。
第四课时 授课时间
教学内容
1、 聆听童声齐唱《春天音乐会》。
2、 用打击乐器表现《春天音乐会》。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在聆听音乐作品的过程中获得愉悦的感受与体验。
2、 培养学生在音乐体验中的想象能力和联想能力。
3、 用人声以及打击乐器来表现《春天音乐会》,培养学生的合作协调能力以及音乐表现能力
教学过程
1、 复习歌曲《云》,并备唱该曲。
2、 用课本的插图引入童声齐唱《春天音乐会》。
3、 师朗读歌词。
4、 学生朗读歌词。
5、 教师节和歌词讲解春天的自然常识。
6、 完整聆听《春天音乐会》。
7、 启发学生用人声以及打击乐器来表现春雨、春雷、春风、春水来临时的景象。
8、 复听《春天音乐会》,并用打击乐器为之伴奏。
9、 复习歌曲《小雨沙沙沙》。
一年级音乐下册的教案8
教学目标:
1、 感受民乐合奏《江南好》优美而又欢快的情绪和竹笛清脆明亮的音色。
2、 分辨《江南好》的乐曲结构。
3、 知识拓展,了解与江南相关的音乐和文化艺术作品。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1、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你都去过哪些地方?(生:北京、沈阳、成都……)今天我们一起到江南去看一看。我有一个问题要问一问大家,你们对江南有什么了解?(生:在我国的南方、有水乡之称)
2、 师:首先我们来看地图,谁能介绍一下江南的地理位置?(生:江南的地理位置:人们习惯上把长江以南称为南方,一说到“江南水乡”,又以 江、浙一带最为典型,这里江河纵横、水网密布,自古以来就是鱼米之乡)
3、 师:你知道江南的历史么?(生: 江南的历史:在七千多年前,这里就有人类居住繁衍,发明了良渚和河母渡文化,留下了许多珍贵的遗物、遗址。进入文明社会以后,逐渐成为中国最富裕的地区,南北朝时江南地区就是“一郡丰收,可供数郡使用”,宋代时更有“苏湖熟,天下足”之彦。宋王朝的南迁,使这里成为全国的经济中心)
4 、 师:大家还知道哪些关于江南的风情?(生: 江南的特产:江南的物产丰富,风味小吃多,著名的有太湖“三白”,阳澄湖的大闸蟹,莲藕,鸡头米,菱角,橘子,枇杷,栗子,白果,糕团。)(生: 江南的文化艺术:江南文化传承吴越文化的风采,保有楚文化的余韵,历代文学艺术繁荣发达,学术著述宏富绵延,学者、文学家、艺术家代出不穷,诗歌、绘画等风格明秀绮丽,自成流派)
二、 欣赏:
1、 师:现在,就让我们随着悠扬的笛声来到风景如画的江南水乡,感受一下音乐中描绘了江南怎样的景色?
a) 初听《江南好》
b) 师:听完这首乐曲,你想说些什么?(生:小桥流水人家、烟雨蒙蒙、小舟摇曳、渔歌飘响、山清水秀……)
c) 师:刚才我们欣赏的乐曲是《江南好》。这首乐曲,是根据江南丝竹八大名曲之一《欢乐歌》改编而成。旋律明快流畅,不只描写了江南优美的景色,更有江南人民的质朴、豪放,他们载歌载舞表达对幸福生活的感受。我们再次来欣赏乐曲《江南好》感受江南美景,请同学们考虑乐曲分为几局部?
d) 复听音乐(生:乐曲分为两局部,第一局部优美、第二局部欢快)
2、 分段复听
a) 师:同学们认真的感受第一局部音乐,说一说音乐把我们带到了什么地方、你看到了什么?是什么民族乐器把我们带到了江南?
b) 生:潺潺的流水、幽静的小巷……。
c) 生:悠扬的笛声把我们带到了风景如画的江南。
d) 师:为什么你认为有潺潺的水声、幽静的小巷?
e) 生:速度:中速、稍慢。情绪优美(教师进行评价)
f) 师:欣赏完美丽的江南景色,不同的美景又印入我们的眼帘。
g) 生:细听第二段(师:下面这一段乐曲又表示了什么?)
h) 生:水中的鱼儿跃出水面、渔民在愉快的撒网捕鱼、人们划着小舟在水中采摘荷花、莲蓬……(速度是快的、情绪是欢快的)
i) 师:这一段音乐是如此的欢快。书上用三种颜色的小船把他们分成了不同的三段,请同学们看一看三种颜色的小船出现了几次?我们为它们排排顺序。
j) 生:做练习(教师进行巡视,并且进行指导。)
3、 完整欣赏乐曲《江南好》
师: 听完了乐曲我们已经知道这首乐曲是由民乐合奏的。领奏乐器是竹笛,属于民族吹管乐器(出示竹笛,让同学观察并说出:竹制、上端有吹孔有六个音孔、以和清脆明亮的音色。并由同学进行吹奏展示)
三、知识拓展
师:通过刚才的欣赏,我们已经知道江南是一个山清水秀的好地方,自古以来文人墨客创作了许多艺术作品来赞美江南。同学们能够说一说么?
1、咏江南 课件展示诗词两首。
读一读:组织同学一起朗读。
《忆江南》
——白居易
江南好,
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送人游吴》
——杜荀鹤
君到姑苏见,
人家尽枕河。
古宫闲地少,
水巷小桥多。
分析诗词内容:写出了对江南的`美好回忆,描绘了江南水乡的秀丽风光。
引出下一个环节:
2、看江南
(1) 小桥 流水 人家
选择的照片是江南的桥,江南的民居,江南的小巷,江南的河流等,突出了“小桥、流水、人家”的生动场景,从每张照片反映的不同景象引导同学体会江南的美。
谈一谈:对江南建筑的感受。
(2) 苏州园林
苏州是中国著名的园林城,苏州园林历史之悠久,数量之多,造园艺术之高是首屈一指的。苏州园林是浓缩的自然景观,寻求反璞归真,悠闲养性的氛围,折射出深厚的文化底蕴,山水花木,亭台楼榭,粉墙黛瓦,栗柱灰砖构成了苏州园林的基调。
说一说:身边的园林景色。
3、唱江南
4、舞江南
演一演:模仿舞蹈动作
5、画江南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感受了江南的美景,其实还有许多我们没有了解到的知识内容,课后继续搜集有关江南的资料,使我们能够更多的感受江南。(放乐曲《江南好》出教室。
教学评价
1.能否分辨乐曲第二局部的结构。
2.能否初步干支竹笛清脆明亮的音色。
3.能否说出对音乐的感受。
4.能否背诵白居易的《忆江南》。
一年级音乐下册的教案9
教学内容:
1、学唱歌曲《雁群飞》。
2、编创歌曲表演唱动作。
教学目标:
1、能用优美,舒展的声音来演唱《雁群飞》。
2、能用流畅,优美的动作表演歌曲《雁群飞》,并注意动作的整齐度与美感。
教学进程:
1、通过欣赏歌曲《雁南飞》,导入学唱歌曲《雁群飞》的主题。
2、完整聆听歌曲《雁南飞》的范唱,并让同学们说说这是一首什么风格的歌曲(欢快的还是优美的)?应该用怎样的声音曲演唱(柔美,抒情的音色还是欢快,有力的音色)?
3、教唱歌曲歌谱。
4、有表情地朗读歌词。
5、代词入曲。
6、跟着歌曲伴奏,用优美,舒展的声音完整地演唱歌曲。
7、《雁群飞》表演唱的动作设计:
A、晴天高:双手向上高高托起。
B、白云飘:双手高举左右摆动。
C、西凤起雁群飞:右手掌心与左手掌心相合,从左向右呈上弧形打开,然后做扑翅膀飞翔的动作。
D、排成一字一行齐:右手向前伸展,与左手伸展呈90度角,掌心向下,然后换成左手向前伸展,与右手伸展呈90度角,掌心向下。每个动作个两拍。
E、飞来飞去不分离:动作与前一句一致,只是双手改成飞翔的摆动,左飞加上右飞。
F、好像我哥哥弟弟:双手手掌贴向心窝,然后双手四指并拢,左右大拇指朝外,手掌紧贴在一起,表现兄弟情义。
G、同位同学,左边的`高伸左手与右边的高伸右手相合,脑袋贴在一起。
8、跟着音乐节拍,边唱边做表演,可分组进行,看哪一组动作做得最整齐,最优美。
9、课堂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学唱歌曲《数鸭子》
2、学习歌曲《数鸭子》表演唱动作。
教学目标:
1、学会用欢快,有力的声音来演唱歌曲《数鸭子》。
2、学会用生动,形象的舞蹈动作来表演歌曲《数鸭子》,体现歌曲欢快,活泼的意境。
教学进程:
1、通过猜谜语导入学唱《数鸭子》的主题。脚穿红袜子,春来它先知,虽然有翅膀,却爱塘和池。(打一动物)
2、认识以下节奏,并用du来念出节奏。
X X XX X | XX XX X — |
3、跟着打击乐节奏,有表情地朗读《数鸭子》歌词。
4、代词入曲。
5、跟琴伴奏,有表情地演唱歌曲。
6、编创歌曲《数鸭子》表演唱动作。
A、门前大桥下游过一群鸭:双手高举,用手势划出拱门弧线,打开后,双手做水平交叉运动。
B、快来快来数一数,二四六七八:左手放到背后,右手从左向右做三下点数动作后,分别做出2和8的手势。
C、咕嘎咕嘎真呀真多呀:右手模拟鸭嘴,做两次开合动作后,两手伸出五指,在耳边划三下小圈。
D、数不清到底多少鸭:左手放到背后,右手从左向右做两下点数动作后,右手高举模拟鸭嘴,做两次开合动作。
E、数不清到底多少鸭:左手放到背后,右手从左向右做两下点数动作后,双手高举模拟鸭嘴,做两次开合动作。
F、赶鸭老爷爷胡子白花花:右手模拟老爷爷主拐杖,左右各点两下,每下两拍,双手模仿捋胡须作两下,每下各两拍。
G、唱呀唱着家乡戏还会说笑话:模拟拿话筒,左右脚尖垫两下,每下两拍,上身左右摆动。双手模拟大喇叭,左右脚尖垫两下,每下两拍,上身左右摆动。
H、小孩小孩快快上学校:右手在前方各点两下,然后做背书包动作。
I、别考个鸭蛋抱回家:右手做否定的摆动动作,然后双手合成鸭蛋形状,最后做抱的动作。
J、别考个鸭蛋抱回家:动作同上。
7、部分同学使用双响筒和碰铃用以下节奏为歌曲伴奏,另一部分同学跟着音乐做表演唱动作。
碰铃:X - - - | X - - - | X - - - | X - - - |
双响筒:X XX XX X| XX XX X-| X XX XX X| XX XX X -|
8、课堂小结。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1、欣赏歌曲《让我们手拉手》。
2、欣赏民间打击乐《鸭子拌嘴》。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歌曲《让我们手拉手》,感受同学们的友爱之情。
2、通过使用响板模仿小鸭子拌嘴,体验音乐表演的乐趣,提升自己的表演才能。
教学进程:
1、复习歌曲《雁南飞》的演唱。
2、复习歌曲《数鸭子》的演唱。
3、欣赏歌曲《让我们手拉手》
A、完整聆听歌曲,集中聆听歌曲表达的内容,并说说歌中唱了谁和谁手拉手?
B、用有节奏的参与表演。用单手举起表示听到的是齐唱,用双手挥动表示听的是合唱。
4、欣赏民间打击乐曲《鸭子拌嘴》
A、用故事引导,完整聆听《鸭子拌嘴》。聆听提示:音乐中的鸭群在干什么?
B、分段聆听,侧重对音乐中小鸭子和老鸭的叫声及强弱变化的聆听。
C、完整复听,让学生自由想象音乐描绘的情景,随乐曲的节奏用动作表达出来。
D、分小组讨论如何用响板来设计和表现鸭子拌嘴的不同场景。
5、课堂小结。
一年级音乐下册的教案10
教学内容:
唱:《闪烁的小星》《小小的船》
听:《小白船》《太空探秘》
动:集体舞(小小的船)
教学目标:
1.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了解自然世界的欲望有所增强,心胸更为开阔, 对表现星空、宇宙的音乐作品产生一定兴趣。
2. 学生能体会到本单元音乐作品中运用不同的速度所表现的不同情绪、意境,能尝试用肢体语言表现自己对《小星星变奏曲》、《小白船》的想象以及对音乐的理解。感受到2/4拍、3/4拍歌曲的情绪。
3. 熟练、有感情地演唱本单元的歌曲,能选用适宜的打击乐器为描写星空的音乐伴奏,在音乐活动中分享到合作的快乐。
4. 学生乐于参加创造性音乐活动,让想象力与创造力得到发展。
学情分析:
本单元包含的.音乐作品有:《小星星变奏曲》、《闪烁的小星》、《太空探秘》、《小小的船》、《小白船》等,这些作品中既有外国的又有中国的,既有器乐作品又有声乐作品,教师可以利用这些作品设计丰富的教学活动,让孩子们展开想象的翅膀,在神秘的太空中尽情遨游。
教学重点:
1. 感受到2/4拍、3/4拍歌曲的情绪。
2. 能选用适宜的打击乐器为描写星空的音乐伴奏,在音乐活动中分享到合作的快乐。
教学难点:
1. 能尝试用肢体语言表现自己对《小星星变奏曲》、《小白船》的想象以及对音乐的理解。
2. 学生乐于参加创造性音乐活动,让想象力与创造力得到发展。
教时安排:
四教时
一年级音乐下册的教案11
快乐小舞曲是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教材中的一首舞曲。这首舞曲具有明快轻快的节奏,旋律简单易记,动感十足,非常适合小学生学习和表演。
在教学过程中,我主要采用了以下几种教学方法和策略:
1.视唱练耳法:通过视唱练耳的方式来教学旋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旋律。
2.音符拼图法:通过将音符拼起来的`方式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乐曲的节奏和音符。
3.分组合作:将学生分为几组,让他们合作彩排和表演,增强了学生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演能力。
通过以上教学策略,我认为学生们对这首舞曲的学习效果非常明显。他们能够清晰地唱出旋律,准确地演奏节奏,并且在表演中充满自信和活力。
当然,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比如说,在教学过程中,有些学生可能会因为时间不够而无法完全掌握乐曲的节奏和旋律。还有一些学生可能会因为个人表现的差异而影响整个分组的表现,需要更多的个别辅导和指导,以提升他们的自信心和表现能力。
我认为这是一次非常成功的教学经验,学生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和表演了快乐小舞曲,他们对音乐的理解和表现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一年级音乐下册的教案12
教学目的:
1、能用欢快的情绪演唱歌曲
2、了解多元文化,培养同学的创编能力。
教学重点:学唱此歌曲
教学难点:四分休止符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二、艺术实践活动:
导入:1.新年马上就要到来了,让我们一起来唱一首歌曲,迎接新年的到来,师生一起演唱《新年好》
2.我们小朋友纸知道过年,那你知道“年”是怎么来的吗?(观看视屏资料“年的来历”)
3.过年了,我们小朋友都喜欢做些什么呢? (很多地方庆祝新年的方式都不相同,比方在北方吧,他们喜欢吃饺子,预示明年丰衣足食;还有的地方会举行踩高跷、舞龙、舞狮、扭秧歌竞赛。我们的小朋友往往喜欢放烟花、鞭炮。)
4.谁能用象声词模仿一下鞭炮声?
a.2/4
b.2/4
5.在一些地方,他们会敲锣打鼓来庆祝新年,让我们一起来听听看。
三、新歌教学
1、出示对联 (上联 过新年呀 龙咚龙咚锵 下联 多快乐呀 龙咚龙咚锵 横批 龙咚锵)
A、指名读对联
B、师有节奏地读对联
C、再指名有节奏地读对联
D、齐读
2、初听歌曲 (师范唱)
3、再听歌曲(课件 歌谱+歌曲)
4、读歌词
5、跟录音轻声唱歌曲(师出示 龙咚龙咚 锵 的.卡片)
6、再来一次
7、请小朋友们找出难唱的句子(加以练习)
认识四分休止符
8、带着四分休止符再次完整地跟着录音伴奏演唱歌曲
四、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a.三角铁
b.碰铃
c.响板
五、欣赏
吃完年夜饭了,我们又会做些什么呢?就让我们把班级当成是一个大家庭,一起来看文艺节目吧!
一年级音乐下册的教案13
教学目标:
1、通过表演,表现出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
2、认识响板,并通过探索似的学习掌握其演奏方法。
教学重点:
通过表演表现对小动物的喜爱。
教学难点:
通过表演表现对小动物的喜爱。
教学准备:
录音机、电子琴
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开始部分:
1、 听音乐问好!
2、 复习歌曲。
二、基本部分:
1、 表演《母鸡叫咯咯》
(1)完整地聆听歌曲。
提示:母鸡为什么叫咯咯,帮助学生理解歌曲表现母鸡生蛋后向人们报喜的意图。
(2)听音乐按节奏读词,并用听唱法学会歌曲。
(3)边唱边用动作表现歌曲。
2、 响板及演奏方法简介。
(1) 介绍响板:也成舞板,打击乐器的一种,原是西班牙的.一种小型的木制乐器,流行于西班牙、意大利南部和拉丁美洲国家。响板是将两片贝壳形状的木片用细绳固定而成。演奏时:
a、可将响板放在左手手心上,用右手拍击。
b、将细绳套在中指上,与其他手指的力量撞击两片木片。可一只手演奏,也可双手同时演奏两个响板。
三、结束部分:
小结。
一年级音乐下册的教案14
课题:表演《海》 课时:10——1
教学目标:通过表演《海》,感受并表现歌曲优美、抒情的情绪。
教学重点:感受并表现歌曲优美、抒情的情绪。
教学难点:感受并表现歌曲优美、抒情的情绪。
教学准备:电子琴、录音机
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开始部分:
1、 听音乐起立、问好、入座!
2、 发声练习。
3、 复习歌曲。
二、基本部分:
1、 完整地聆听歌曲的范唱录音。提示:歌曲描绘了怎样的海?你见到的大海是什么样子?
2、 听录音,用手拍节拍,心理默唱。然后有感情地读词。
3、 听录音范唱或教师范唱,进行跟唱,用手臂表现歌曲的起伏。感受歌曲描绘的海。
4、 教师及时纠正学生歌唱的错误,可借助手势调整歌词倒字带来的`音准不正确。
5、 随着教师象唱词一样唱歌谱,视学生的演唱能力,一句或一小节唱歌谱。教师适时加入手势提示高低。一二遍即可,不可久唱。
一年级音乐下册的教案15
1、视:通过看春天的画面,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景。
2、听:通过听赏三段不同风格的作品,让学生感受独唱形式,管弦乐演奏形式。
3、动:通过听赏音乐,能根据不同风格作出合适的律动。 教学重点、难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感受、理解音乐美,体验音乐给人带来的不同感觉。教学准备 钢琴、录音机等 教学流程教 师 活 动学 生 活 动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二、感受音乐,了解音乐。 三、师生总结
师:小朋友们,你们会折纸船吗?
师:现在正是春天,看!外边阳光明媚,老师知道小朋友最喜欢去郊外游玩了。所以老师把快乐王子找来当我们的导游,瞧!他正划着小船来载我们呢!
播放音乐《快乐王子的小船》
师:看了这幅画面,小朋友会联想到什么?你想象中小河两边的景色是什么样的?
1、课件展示:美丽的小岛,播放《进行曲》,小动物敲着鼓的`画面
师:呀!我们来到了美丽的小岛,岛上的小动物还敲着鼓来迎接我们呢!听!他们踏着整齐的步子,真威武!
小朋友,你们听了这首曲子,心情是怎样的?
能说说它是首什么样的曲子吗?它给你的感觉是怎样的?
2、再次播放音乐,老师拿小鼓随节奏敲打。
欢 迎 来到这 美丽 美丽的 小岛上 来
3、师:岛上的小伙伴真是热情啊!瞧!他们还架起了火堆,邀请我们来跳舞呢!
听了这首歌曲后,你有什么感受?情绪?它的演奏形式是怎样的?
4、师:看他们玩得那么高兴,我们也参加吧!
师:和快乐王子出游,不知不觉一天过去了,看!月亮都出来了,我们也该回家了,let’s go!
播放《快乐王子的小船》,
学生把准备好的白纸随老师一起折纸船
听一听
发挥想象,自由回答
播放乐曲,生静听
完整听音乐
根据刚刚听赏的音乐回答问题。
生随音乐踏步
学生随老师朗读节奏,让学生按节奏敲鼓,其余学生随音乐律动
根据你所听到的回答问题
再次听赏:让学生带上动物头饰。
学生随老师跳起了拉手舞
学生做划着小船的动作离开教室。教学内容1、听《洋娃娃的梦》 2、唱《蒲公英》 课 时第三课时
教
学
目标
1. 视 通过各种画面,让学生感受,发挥想象。
2. 听 通过《洋娃娃的梦》,让学生感受音乐所描绘的意境。 3. 唱 通过学唱歌曲《蒲公英》,体验春天的美景及给人带来的喜悦。
4. 动 通过听、唱,让学生随歌律动。
教学重点、难点激发学生调动各种感官去发挥想象,发现美,体验美,歌唱美,创造美。 教学准备 钢琴、录音机等 教学流程教 师 活 动学 生 活 动课前活动:师生律动
一、音画结合,情境体验 二、欣赏感受,描绘梦境 三、歌曲体验,行知相融 四、自主合作,创作表现。五、交流总结,情感升华。
【一年级音乐下册的教案】相关文章:
一年级音乐下册的优秀教案12-11
新人音版一年级下册音乐教案12-11
一年级下册音乐教学计划11-12
小学一年级下册音乐教学反思07-17
小学一年级音乐教案09-17
音乐下册教学总结12-03
人教版音乐一年级教案11-11
一年级音乐上册教案11-01
语文一年级下册教案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