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教案

时间:2025-07-13 10:00:08 教案 我要投稿

【实用】小班教案模板合集7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班教案7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实用】小班教案模板合集7篇

小班教案 篇1

  【教学目标】使幼儿认识到吸吮手指对身体的#不良影响,帮助有吸吮手指习惯的幼儿逐步克服这种习惯。

  【教学准备】制作一个指偶(带有痛苦的表情),一些颜料。

  【教学过程】

  1、教师把指偶套在大拇指上,假装自己就是指偶,痛苦地说:由于小朋友总是吸吮我,给我带来很多痛苦,我变得很难看,“驼了背”什么事也做不了。

  2、组织幼儿讨论,吸吮手指会造成哪些不良后果,如:脏东西被吸进了肚子,手指和指甲都变了形……

  3、通过游戏,使幼儿知道,要注意保护手指,并经常洗手,保护手的干净,做一个爱清洁的好孩子。

  建议:

  了解有吸吮手指习惯的幼儿情况,进行个别辅导。不能以生硬的命令或批评的方式纠正幼儿的习惯。

  小班主题系列活动《小小手,大本领》

  【主题由来】

  主题“小小手,大本领”借助小手为契机通过各种有趣的活动,让幼儿认识自己的小手,知道小手各部位的名称,了解小手的用处,从而喜欢动手,乐于尝试,促进手的动作及小肌肉动作的`精细发展。在小手动一动、做一做的活动中使幼儿的手更加灵巧,能做更多的事,从中体验用自己小手进行自我服务的快乐,鼓励幼儿在生活中做力所能及的事。

  【主题目标】

  健康领域:

  1.能比较熟练地用勺子自己进餐。

  2.能在儿歌、图片的提示下按照正确的方法洗手。

  3.知道一些保护手的简单方法,不用脏手揉眼睛。

  4.能在成人的帮助下自己穿脱衣服并将衣服放在固定的位置。

  5.能按标志将玩具和图书放回原处。

  语言领域:

  1.别人对自己说话时能注意听并作出回应。

  2.愿意表达自己的想法,并知道一些简单的手势。

  3.能在成人的提醒下使用恰当的礼貌用

小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理解感知大和小的含义,并运用不同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大小。

  2.利用肢体语言感知表现“大”、“ 小”,体验与同伴游戏的快乐。

  3.活动准备:绘本大书、PPT课件、“大大的和小小的我”的作品图片、四种不同大小的呼啦圈、生活中的物品和小宝藏箱若干、大树、房子、草地

  活动过程:

  一、图片引入,回顾《大大的,小小的》的故事。

  1.播放“大大的和小小的我”的作品图片,以谈话的形式引入《大大的,小小的》的故事。

  教师:你们还记得这是什么?看见这幅作品,你会想到哪个故事?

  2.翻阅大绘本,教师和幼儿共同讲述故事。

  边看绘本边讲述,引导幼儿回忆和说一说故事中宝宝和宝宝的物品。

  (设计意图:此环节让幼儿回忆爸爸和宝宝的物品都有哪些,感知故事中物品的大小概念,为接下来的情景游戏做铺垫。)

  二、操作PPT感知体验理解同类物体大小的概念。

  1. 郊游情景导入,幼儿在电子白板上操作感知故事中那些大大的物品是爸爸的,那些小小的物品是宝宝的。

  在建立已知绘本内容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给爸爸和宝宝穿衣服》的游戏,让幼儿观察、寻找PPT中大大的和小小的物品给爸爸和宝宝匹配。教师引导幼儿用相应的语言进行描述表达。

  教师:爸爸和宝宝要去郊游,他们找不到自己的.东西了,请小朋友帮忙,大大的什么东西是爸爸的,小小的什么东西是宝宝的。

  2.引导幼儿想想和说说生活中郊游需要的物品,幼儿再次利用电子白板进行操作感知同类物体大小的概念。

  (设计意图:通过理解绘本中物品的大小,建立经验后迁移到生活中的物品,再次操作感知同类物体大小的概念。)

  三、利用肢体语言和游戏感知、比较区分同类物体的不同大小。

  1.游戏《吹泡泡》,利用肢体语言表现感受大圈和小圈。

  玩法:郊游前,爸爸和宝宝邀请请幼儿听“吹泡泡”的音乐一起玩“变大变小”的游戏,鼓励幼儿用肢体语言大胆表现“大、小”,围大圆圈、缩成小圆圈,并同时会说出“大泡泡、小泡泡”。

  2.郊游路上,玩《过小河》游戏比较同类物体的不同大小。

  利用2组不同大小的的呼啦圈代替小河中的大小石头。

  玩法:每次过石头前,幼儿要先观察区分大石头和小石头。音乐起幼儿出发,音乐停时听教师口令迅速站到相应的圈内。(如:音乐停,教师说:大石头,幼儿就迅速站到大圈里。小石头,就站到小圈中。)

  根据幼儿的掌握情况,再换另一组大小不同的呼啦圈。游戏继续。

  (设计意图:在情境中,让幼儿边听指令边亲身体验、感受同类物体相对比较的大小。)

  四、玩《宝臧》游戏,寻找比较生活中不同类物体的大小。

  1.在郊游场景中,幼儿到大树、草地等场地中去寻找2个大小的物体。

  玩法:每名幼儿分别找一个大宝藏和一个小宝臧装到自己的宝箱里。

  2.幼儿用语言表达自己寻找到的大小宝藏。

  (设计意图:通过寻找生活中不同的物体,进行2个相对比较能区分出物体的大与小。)

  五、总结教师小结:今天郊游找到了这么多大大小小的物品,回到家里,我们和爸爸妈妈一起找找那些东西是大大的,哪些东西是小的。

小班教案 篇3

  捏拢放开

  目的:1.复习有关五官和身体部位名称的汉字;

  2.通过玩手指游戏,锻炼幼儿小肌肉动作的灵活性。

  准备:'头'、'耳朵'、'脸'、'眉毛'、'眼睛'、'鼻子'、'嘴'、'手'、'腿'、'胳膊'、'脚'等大字卡各一张。

  玩法:幼儿边说边用手指表演:'捏拢放开,捏拢放开;放开捏拢,放开捏拢;小手拍两下。'这时,教师举起一个大字卡(如:头),幼儿用左手边做爬的动作边说:'爬呀爬呀爬呀爬,爬到头上';教师接着举起另一大字卡(如:脸),幼儿用左手边做爬的动作边说:'爬呀爬呀爬呀爬,爬到脸上'。游戏照此反复进行。

  提示:1.游戏玩熟后,可让幼儿用左手和右手轮换做爬的动作。

  2.游戏可分组进行。

  (北京市顺义区马坡镇幼儿园 周俊伶)

  买菜

  目的:1.通过游戏,让幼儿在玩的过程中初步认识蔬菜名称及相应的汉字:青菜、黄瓜、萝卜、茄子、蘑菇。

  2.激发幼儿认字的兴趣。

  3.让幼儿知道蔬菜有营养,教育幼儿爱吃蔬菜。

  准备:1.实物青菜、黄瓜、萝卜、茄子、蘑菇;货架、玩具小兔、盘子等。

  2.相应大字卡和幼儿用的小字卡各若干张。

  玩法:一、激发幼儿对认读汉字的兴趣

  老师:“小兔子家里要来客人了,它请小朋友去帮忙买一些菜回来。现在我们一起到菜场看看有些什么菜好吗?”

  1.出示实物,引导幼儿逐一认识蔬菜:青菜、黄瓜、萝卜、茄子、蘑菇。

  2.出示字卡和蔬菜一一对应,让幼儿逐一认读。

  二、买菜游戏

  “这些菜都很有营养,小朋友爱不爱吃?我们帮小兔子把这些菜都买回去吧。但是,卖菜的阿姨有个要求,每人只能买一种“菜”(字卡),而且要说清楚你要买什么菜。如:我要买青菜、我要买黄瓜……”(幼儿分组进行)

  幼儿到货架前随意买“菜”(字卡),老师注意幼儿的发音。

  三、游戏:炒小菜

  1.老师:“小朋友都帮小兔子买到菜了。告诉大家谁买了青菜?”有青菜字卡的.幼儿把字卡举起来,其他类推,待全部蔬菜点完后,老师说:“现在,我们来当小厨师,帮小兔子烧菜好吗?”

  2.老师说什么菜到锅里来,手里有这种菜(字卡)的小朋友可以上来。老师依次和手持“青菜”、“黄瓜”、“萝卜”、“茄子”、“蘑菇”字卡的幼儿做炒菜的游戏:“炒青菜、炒青菜,青菜快到锅里来。”手持“青菜”卡片的幼儿一起上来,边模仿炒菜边说:“炒青菜,炒青菜,炒了一盘嫩青菜。”老师注意查看每次幼儿上来时手里的字卡是否对。

  四、结束

  “我们把炒好的菜给小兔子送去吧!”幼儿把字卡送到相应的蔬菜盘子里。老师:“今天我们帮小兔子做了好多事,你们开心吗?”小兔子说:“谢谢你们!”(不用谢。)

  评析:1.本活动老师根据小班幼儿的心理特点,采用拟人化的教学手段,并结合“买菜”、“烧菜”、“送菜”等一系列有趣的游戏,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认识了汉字,大大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

  2.通过本活动使幼儿懂得了蔬菜有营养,使他们知道要多吃蔬菜。

  3.通过“帮助小兔买菜、烧菜”的情节,潜移默化地培养了幼儿乐于帮助他人的情感。

  为字宝宝做记号

  准备:各种颜色的彩笔、蜡笔或小红花。

  玩法:教师发给幼儿报纸后,让幼儿寻找自己认识的“字宝宝”,并给认识的“字宝宝”做一个自己最喜欢的记号――或贴上一朵小红花,或给它穿件花衣服。

小班教案 篇4

  一年一度的儿童节是幼儿最隆重的一个节日,今年我园的“六一”儿童节将以开展系列庆祝活动的形式来进行,为了配合幼儿园的大活动使庆祝活动顺利进行,特制定此方案。

  一、活动目标

  通过开展庆祝“六一”系列活动,使幼儿在积极的'参与中体验合作与交往的快乐,从而度过一个幸福、难忘的“六一”儿童节。

  二、活动准备

  1、布置富有欢庆气氛的环境

  2、排练舞蹈《宁静的夏天》

  3、收集制作环保时装的废旧物品

  4、准备活动奖品和礼品。

  三、活动内容

  (一)绘画展示

  时间:20xx年5月25日至20xx年6月1日。

  通过幼儿绘画作品的展示让孩子体验到绘画的乐趣和对美好生活热爱。让家长了解孩子的绘画能力和班级的教学成果。

  (二)系列活动

  本次“六一”儿童节活动以“环保时装秀为主,结合歌舞表演”、“小画家”、等系列活动的形式来进行。

  (三)活动流程

  1、布置环境

  2、热身游戏活动(追泡泡)(踩气球)

  3、环保时装秀表演

  4、歌舞表演《宁静的夏天》

  5、幸福拍手歌

  6、表彰六一好儿童

  7、分发礼品

  8、清理场地。

  四、活动人员、地点安排

小班教案 篇5

  活动设计背景

  针对小班的小朋友,他们对音乐的认识非常的简单。就是跟着音乐哼唱,甚至是字眼都吐不清楚,所以我们针对这个小故事让小朋友们记住一些简单的词句,和简单的故事内容。同时运用音乐让小朋友提高想象力的动作能力。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能复述故事中狼、兔妈妈、小兔的对话。

  2、愿意在集体中进行表演,感受与同伴一起活动的快乐。

  3、提高幼儿的表演能力。

  4、在活动中将幼儿可爱的一面展现出来。

  5、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是引导幼儿理解歌词、唱准旋律、激发幼儿喜欢参加表演。

  难点是幼儿在理解歌词的基础上要分角色来扮演大灰狼、小兔子、兔妈妈,并且尝试用不同的表演来表现歌曲。

  活动准备

  1、背景图一幅(房、树、草、花),小兔形象各一个。

  2、“小兔乖乖”的音乐一首。

  3、小兔头饰若干,狼头饰一个。

  活动过程

  1、欣赏小兔乖乖的音乐导入,让小朋友感知故事大概内容以及引发幼儿的兴趣。

  (1)小朋友,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一件礼物,请小朋友们闭上眼睛。放音乐-------小兔子乖乖。

  (2)小朋友听了这个音乐后,能不能告诉老师,歌曲中有哪些小动物,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2、教师有感情的讲述故事内容,让小朋友感知故事的整体情节。

  3、出示教具(背景图、小兔形象),教师提出问题后,学生边回答老师的问题边出示教具。

  (1)兔妈妈有几个宝宝,分别叫什么名字?

  (2)兔妈妈是怎么样让小兔子开门的?说了些什么?唱了些什么?那么大灰狼呢?

  (3)小兔子听到是妈妈的声音时是怎么回答的,听到大灰狼呢?

  4、教师简单复述故事内容,让小朋友再次感受故事的内容。

  5、请能力较强的小朋友来扮演故事中的动物,表演故事的内容。

  6、结束:请小朋友扮演小兔子的'角色,教师分别扮演兔妈妈、大灰狼的角色一起来做:“小白兔跳跳”的游戏,以分辨兔妈妈与大灰狼的声音,强化幼儿对故事的理解与熟悉,并让小朋友在游戏中愉快的结束本次活动。

  延伸活动:学唱“小兔子乖乖”这首儿歌,能分辨兔妈妈与大灰狼的声音,并知道小兔子的回答,让幼儿感受到快乐。

  教学反思

  1、本次音乐活动主要是针对小班的孩子,考虑到孩子们的年龄特征(2--3)岁。大多数的孩子都还是语词不清,所以就运用游戏和音乐的方式,让孩子们学习更多的词句。

  2、活动目标中让孩子分辨小兔子,大灰狼,兔妈妈的声音。在紧张和愉快两种不同的音乐游戏气氛中,分辨大灰狼和兔妈妈声音粗细的不同,并进行游戏。让孩子们非常的兴奋和积极。

  3、对这次活动的整体效果,课堂上小朋友耶积极的互动,激起了小朋友对故事,音乐,游戏的兴趣。如果从新完成这次活动的话,活动准备方面,比如说房子颜色更加鲜艳,比较符合小板凳孩子们。小班的孩子应该给予简单直观的事物,这样孩子比较容易理解和接受。在今后的活动中,我会精心设计,使得活动会更加的丰富多彩。

小班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乐意参加集体活动,接纳,喜欢老师。

  2.体验在幼儿园里活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魔术布、糖果、玩具、绒布小动物。

  活动过程:

  一、看魔术表演.

  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个神奇的魔术盒,想看吗?(想)出示魔术盒。师:魔术盒可以变出很多很多的东西,想不想看?

  1、变玩具

  老师打开魔术盒的一端。

  老师:小朋友你们猜猜盒里装着什么?(小朋友们猜)

  老师:小朋友可以来摸一摸。

  当幼儿确定没有东西时,教师让幼儿对着魔术布数“1、2、3……”,打开盒的'一端拿出玩具,给幼儿一个惊喜,使孩子们感到快乐。(教师可以用让幼儿帮助吹气、喊话等形式,吸引幼儿参与到魔术表演活动中,以神秘的神情逐一变出玩具。)

  2、变糖果

  用同样的方法变出糖果。并把糖果分发给幼儿。

  师:糖果好吃吗?(好吃)现在请小朋友们一起来玩玩具好吗?

  二、 玩玩具。

  请幼儿玩一玩从魔布里变出来的玩具。

  活动延伸:

  两人一组互相猜一猜,相互交流。

小班教案 篇7

  设计用意:在培育孩子用美妙的声音学唱K曲的与此同时,勉励孩子勇敢地用动作表现乐曲。通过给孩子挠痒痒为游戏作伏笔。很好的予以孩子勇敢表现的机会,推动小伙伴间的沟通,在自由宽松的气氛里,让孩子真正体会到游戏带来的愉快。

  教学目标:

  1、学唱K曲,勉励孩子用动作与声音勇敢表现乐曲。

  2、体会与小伙伴一块儿游戏带来的'欢快心情。

  3、会用动作与声音表现挠痒痒的快乐。

  教学重点和难点:

  要点:学唱K曲,可以用美妙的声音与有意思的动作来表现乐曲。

  难点:学看图谱,体会三拍子Music的节拍特征,在乐句的最终不漏拍。

  教学预备:

  《毛毛虫挠痒痒》Music磁带、毛毛虫指偶与大树头部装饰数个。

  教学过程:

  1、幼儿教师放《毛毛虫挠痒痒》的Music,让孩子随Music做挠痒痒的动作。

  2、创建场景,学习歌词。

  (1)孩子,你是怎么样挠痒痒的?其它人挠你痒痒时你会怎样?

  (2)(幼儿教师一手食指戴上小毛毛虫指偶,一手五指张开立起手臂肘当作小白菜祖父,边讲边表演。)哇!毛毛虫窜出来啦!小白菜祖父讲:“我才不惧哩。”毛毛虫用力喊:“我来了—”小白菜祖父還是纹丝不动。突然,毛毛虫躲进小白菜祖父的腋窝里挠痒痒。小白菜祖父一瞬间呵呵的笑出声来啦。幼儿教师提问孩子小白菜祖父为何笑哩?

  3、放录音,启发孩子学做“挠痒痒”的动作。

  教师饰演毛毛虫给孩子挠痒痒(勉励孩子相互挠挠)

  4、幼儿教师带着孩子快乐的随录音边唱边做动作。

  5、师幼一致玩游戏“毛毛虫挠痒痒”

  (1)教师扮毛毛虫,请一孩子扮大树,表演1遍。

  (2)请几位孩子饰演毛毛虫,幼儿教师饰演大树,在Music声中表演1遍。

  (3)全部孩子边唱边表演2遍。

  6、为增添游戏的趣味性,幼儿教师可随机用以蔬菜的名字更换小白菜祖父,例如:豆角大姐姐、冬瓜(又称枕瓜)祖父等。

  教学扩展:

  外头的青草也想与毛毛虫做挠痒痒的游戏,那我们应当怎样唱这一首歌哩?幼儿教师带着孩子边创作乐曲边做动作出教学室,去室外找更加多的伙伴创作乐曲。

【小班教案】相关文章:

小班教案 | 小班教案:糖果小屋12-06

小班教案 | 小班教案《祖孙乐》10-09

(经典)小班教案03-01

(精选)小班教案09-08

小班教案【经典】10-27

小班的教案11-12

小班的教案07-15

小班教案(精选)01-08

小班教案(经典)01-27

小班教案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