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教案

时间:2025-06-30 07:11:11 教案 我要投稿

有关草原教案汇总六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总归要编写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草原教案6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有关草原教案汇总六篇

草原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能正确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4个生字词,两条绿线内的7个字只识不写。认识1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练习读好长句子。

  教学重难点

  1。学会本课4个生字,能正确、美观地书写。认识“厂”(偏厂旁)

  2。正确地朗读课文。

  教学资源

  课文插图、与课文相关的诗歌、等。

  预习设计

  1。读准生字新词,读通课文,标上自然段序号。

  2。搜集与草原有关的诗歌、。

  学 程 预 设

  导 学 策 略

  调整与反思

  一、导入

  1。 学生读准“草原”,识记“原”,认识“厂”(偏厂旁)

  学生说说自己对“草原”的认识

  2、学生齐读课题。

  二、朗读课文

  1、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课文。

  2、学生认读生字词,哪个不易读正确的多读几遍。

  (1)自己读读词语,哪些生字的字音值得注意?

  (2)正音:民、新、处。

  (3)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4)把生字词带入到课文中,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5)读长句子。

  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师生共议。

  试着读文中的长句。

  三、学习生字

  1。小组内自学生字,说说你认识哪几个生字,是怎样认识的.?不认识的向同学或老师请教。。

  2。认识“偏厂旁”

  3。分别给这几个字组词。

  4。学生描红、临写。

  板块一

  1、小朋友,这几天我们跟着春姑娘欣赏了花儿盛开的梅花山,认识了顽强生长的春笋,了解了不同状态的雨点,还看了美丽的小池塘。今天,老师带大家去一个新的地方。 板书:草原

  引导学生说说对草原的认识。

  2、出示挂图

  教师补充介绍草原:大草原在我国的内蒙古和黄土高原,是我国西北边疆地区放牧的地方,那里风光非常优美,特别是在春天的早晨。

  板书完整:草原的早晨

  板块二

  1、教师范读

  2、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给每个自然段标上序号。

  3、出示生字检查自学效果。

  鞭声 打破 黎明 宁静 铺满 新绿 无边 牧民 跨上 骏马 远处 飘动 回荡 圈门

  4。再读课文,要求:字字读准,句句读通。

  5。检查自学效果

  6。出示:“啪!啪!”响亮的鞭声打破了黎明的宁静。

  远处,一群群羊儿像朵朵白云在飘动,蓝天下回荡着牧羊人的歌声。

  (1)谁能来读读这个句子?你是怎样停顿的?

  (2)指导读句子

  7。文中还有长句,用老师的方法来读读。

  8。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师生共议。

  板块三

  1。 出示生字:原、打、宁、羊。

  2。交流讨论。

  原:“厂”偏厂旁 半包围结构

  里边不是“泉”。

  打:左窄右宽。

  宁:上下结构。

  3。 教师范写

  作业

  设计

  读熟课文。完成《习字册》上的生字。

  搜集一些关于草原的诗歌。

草原教案 篇2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12个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4个生字只识不写;认识4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感受春天早晨大草原美的风光和牧民们的勤劳、欢乐。

  [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谈话。

  同学们,几天来,我们跟着春姑娘游了风光秀丽的太湖,逛了花儿盛开的梅花山,认识了顽强生长的春笋,了解了不同状态的雨点。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一个新的地方。

  2.板书课题:5

  3.解题。

  (1)学习生字原。

  ①指名呼读音节yuan。。(复习整体认读音节)

  ②教学厂字头。

  ③指名说说怎样记住原。(引导用熟字记忆)

  ④谁能用原组成另外的词?

  (2)师述:

  大草原是我国西北边疆地区放牧的地方。那里风光非常优美,那里的人民特别勤劳。当春天到来的时候,那里的景象更不一般,尤其是在春天的早晨。下面请小朋友们看图。

  二、引导看图,教学部分生字词

  1.出示幻灯片。(图片内容:草原无边无际,绿草如茵。近处,羊儿涌出圈门,牧民跨马追赶羊儿;远处,羊群与白云相连)

  2.看图听配乐朗诵。

  边听边思考:

  (1)从图上看,你觉得草原怎么样?从哪儿看出它很美、很大?

  (2)图上有谁和什么?

  (3)牧民们在干什么?

  (4)羊儿怎么样?

  3.讨论上述思考题,相机进行词语教学。

  无边:形容很大,没有边际。(看图理解)

  无与元比较字形。

  铺满:指名拼读音节,举例理解。

  牧民:专门从事放牧的人。

  牧:教学牛字旁。

  民的笔顺是 。

  要求学生用民扩词。

  骏马:指名拼读音节jun。骏马指好马。

  远处:指名拼读音节yuan chu。

  强调”远”。是整体认读音节。”chu”是翘舌音。

  远与运比较。

  处与外比较。

  引导学生用这两个字组词。

  三、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

  要求:碰到不认识的字多拼读几遍,把难读的句子画下来,多练几遍,一直到读通顺为止。

  2.检查自读情况。

  (1)卡片抽读啪、打破、欢乐。

  (2)指名试读课文。

  师生共同纠正字音。

  (3)领读几个长句子。(第1自然段的第二句,第2自然段)

  提醒学生注意停顿的地方。

  四、写字

  处、远是左下包右上的字。教学处的偏旁 ,称为折文。

  原是左上包右下的字。

  引导学生分析田字格里的字,要求把结构写匀称。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抽读生字卡片。(强调读准民、处)

  2.指名分段读课文。

  二、细读课文

  1.细读第1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

  (2)思考讨论。

  ①这个自然段写的是什么季节的事?你从哪儿看出来的7

  理解词语:铺满新绿。

  (师述:因为冬天里,草原 一片枯萎,春天到了,小草发芽了。草原上又绿了,而且绿色铺满一地,所以说是铺满新绿)

  ②黎明和宁静是什么意思?

  黎明:天刚亮的时候。

  宁静:举例理解。

  ③黎明前就发出了响亮的鞭声,这说明了什么?

  (说明牧民起得早,说明他们很勤劳)

  ④随着鞭声的响起,草原上会出现什么现象,课文中是怎么说的?

  (随着鞭声的响起,草原上可能会出现马儿的叫声,牛儿、羊儿

  的喊声,大人、小孩的说话声,草原上顿时热闹起来。课文中说草原醒来了)

  ⑤看图听录音,进一步理解句意。

  (图上先出现宁静的、铺满新绿的草原,接着出现牧民的鞭 子,最后出现马牛羊人在活动的情景。与之相配的'是舒缓低沉的音乐,接着是啪!啪!的鞭声,最后是各种动物的叫声和人的吆喝声)

  (3)指导朗读。

  2.细读第2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

  读后说说这一段有几句话,每句话告诉我们什么。

  相机板书:

  羊儿 涌 奔

  牧民 跨 追

  (2)进一步理解第一句话。

  ①引导学生比较一只和一只只、旋。和涌、走和奔有什么不同。

  ②比较句子。

  羊儿涌出了圈门,奔向草原。

  一只只羊儿涌出了圈门,蹦跳着奔向无边无际的草原。

  指名读句子,说说两个句子有什么不同,哪一句好,好在什么地方。

  (第二句话好,一只只、涌写出了羊儿的多,蹦跳着写出了羊儿的欢快,无边写出了草原的大,第二句话比第一句话明白、具体)

  (3)进一步理解第二句话。

  哪个词说明牧民的动作非常熟练?(跨上。、追赶说明牧民的动作熟练)

  指导朗读。

  3.细读第3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

  读后说说远处有什么。

  (板书:像白云)

  (2)课文中把羊儿比成了什么?

  一群群和一群意思有什么不同?

  朵朵可以改成一朵吗?为什么?

  课文中的飘动是什么意思?

  (3)看录像,体会意境。

  1录像内容:左天地相接的地方,羊群移动,野花盛开,绿草如茵,牧民的歌声在经久不息地回响)

  (4)指导朗读。

  二、作业

  1.练习写生字。(无、民)

  无和民都是独体字,书写要居中。

  2.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三课时

  一,复习检查

  1.抽读生字卡片。

  2.指名说说下列字的书写笔顺。

  无 民

  二、总结课文,指导背诵

  1.有感情地齐读课文。

  2.春天的早晨,草原上是什么样的?牧民们怎么样?

  3.指导背诵。

  (1)帮助学生理清线索脉络。

  时间线索:鞭声响起 草原醒来 羊儿出圈 群羊如云

  空间线索:醒来的草原 近处 远处

  (2)指导学生练习背诵。

  三、教学部分生字字形,指导写字

  打:引导学生用熟字换偏旁的方法记忆。

  书写时注意左窄右宽,左高右低。

  欢:结合教学又字旁,注意末捺改点。书写时左窄右宽,左短右长。

  牧:左右等宽、等高。

  四、作业

  1.在书上描红。

  2.抄写生字词两遍。

  3. 口头填空。

  ( )的鞭声 铺满新绿的( )

  ( )的羊群 朵朵飘动的( )

  4.练习用飘动说一句话。

  附板书:

  5

  羊儿 牧民

  涌 奔 跨 追

  像白云 唱

草原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图片了解,认识草原的民族风俗,感受草原风光的美。

  2、在学习观察中了解草原的特点,会根据所观察的图片给草原上色。

  3、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提高学生热爱艺术、热爱美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了解我国民间艺术的精湛、博大。

  2、学会用绘画的形式表达美好的记忆。

  3、通过观察了解,认识草原的民族风俗,感受草原风光美。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1、谈话:同学们见过草原吗?一般在什么时候能够看见草原牛羊?有哪些地方最能让你感兴趣?我们一起来了解草原。

  2、学生模仿牛羊的叫声,增强课堂气氛。

  二、根据图片引导学生体验草原牛羊壮的.场面。

  1、草原它的突出的颜色是什么?

  2、引导学生利用观察、比较的方法,分析牛羊的特征,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及合作意识。

  3、讨论草原的绘画方法,它们都有哪些不同的制作方法。

  小结:草原美吗?既然草原那么美,我们该如何保护好草原?

  三、指导看图,再次感受草原的魅力

  1、学生自由看图,讨论从图片上获得什么么信息?

  2、感受草原的精彩,从中找出两种以上的基本构图,如圆、长方形等。 3,、抓住事物的主要色彩,为接下来的绘画做铺垫。

  4、颜色的种类:天,蓝色的;云,白色的;草,绿色的。

  四、拓展练习

  1、我们体验了草原的美丽,也初步懂得了其中的意义。下面老师给你

  们准备了一幅画,希望你们独立来完成,学会给图画涂上相应的色彩。

  2、讲解作业,不要求学生画得有多逼真,关键是要动手。对颜色上得

  好的同学进行鼓励。

  五、课后延伸

  学生观察图片比较:谈谈自己喜欢什么样的草原?更愿意在哪种环境下生活?以此提高学生自觉爱护环境的意识。

  小结:天蓝蓝,草青青,野花遍地,牛羊成群。草原上的牛羊自由自在,多快乐!我们要爱护环境,保护绿色的大草原!

草原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能感受和表现大草原美丽的风光。

  2、感受优美恬静和快乐奔放两种不同类型的音乐,并能与诗歌中草原的不同风景匹配。

  3、能通过文学活动和美术作品来感知音乐,大胆创编各种合适的动作来表现对音乐的感受。

  4、通过音乐活动培养幼儿想象力、口语表达能力及肢体的.表现能力。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

  1、熟悉并理解诗歌的意境,在日常生活中学习朗诵诗歌。

  2、绘画工具,录音机,配套磁带或CD。

  活动过程

  1、欣赏草原美景。出示图画并播放音乐,请幼儿安静地欣赏。

  2、组织幼儿讨论画面与哪段音乐相似,与诗歌《美丽的草原》哪一段匹配。

  3、启发有根据音乐和画面有感情地朗诵诗歌,注意符合音乐的力度、节奏。

  4、鼓励幼儿根据自己对音乐的感知,即兴创编合十的动作表现音乐两遍:第一遍,欣赏美丽的草原风光。第二遍,在欢乐的草原上愉快地活动。

  5、请幼儿自由选择主题:美丽的草原风光或欢乐的草原进行绘画活动,注意色彩、构图与音乐性质相符。

  教学反思:

  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结合音乐本身的要素,让幼儿感受到不同的音乐形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方式学习音乐、享受音乐,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只有通过音乐的情感体验,才能达到音乐教育“以美感人、以美育人”的目的。幼儿的演唱效果很好。在实践过程中,培养了幼儿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通过成功的音乐活动,会提升孩子们对音乐活动的兴趣,也能提升一些能力较为弱的孩子对音乐活动的自信心。

草原教案 篇5

  教学准备:

  CD音乐、CD机、练功服

  教学目的:

  了解蒙古族人的性格,习俗,生活环境,以及蒙族舞蹈的风格、特点,通过学习进而掌握该民族舞蹈,达到自如展示

  教学难点:

  民族感觉,重点动作的掌握

  教学过程:

  1、说明本节课将要接触的民族

  2、对该民族舞蹈进行赏析并提问学生该民族的动作特点

  3、介绍该民族的历史文化,风俗习惯,生活环境,动作特点等基本知识

  4、教师展示完整舞蹈,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5、分析音乐,单一介绍舞蹈动作中的.重点、难点

  6、强调基本位置

  7、示范、讲解单一动作

  8、串连动作并提问动作所属名称

  9、带领学生结合音乐串连完整舞蹈

  10、学生单独展示

  教学内容:

  硬肩、提压肩、蹉步、硬手、移重心步伐、勒马手、小马步、吸跳步、骑马步

  作业:

  总结本次课的优劣之处,课后进行舞蹈复习

草原教案 篇6

  情景交融读中感悟

  ——人教版第九册《草原》教学片断实录与评析

  师:上节课,我们已经领略了草原的辽阔及秀美,那奇丽的景色真是既令人惊叹,又叫人舒服,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大家想不想知道草原上的人怎么样?

  生:想(迫不及待)

  师:请同学们认真读课文2—5自然段,想一想,你想了解那些问题。

  生:(自由读课文,在书上批注)

  师:老师看你们学得这么认真,很想与你们交流一下,怎么样?准备好了吗?

  生:准备好了。

  师:谁来说一说?

  生:学了这部分内容,我们应该知道每个自然段都写什么?

  师:谁能解答这个问题?

  生:写了迎客、相见、款待、话别。

  生:我想,我们应该知道蒙古人民为什么到几十里外来欢迎远客?

  生:这说明蒙古族人民热情好客,他们之间情谊深重。

  师:你说得真棒,谁还能发表自己的见解。

  生:通过学习,我觉得我们应该明白蒙族人民有那些风俗习惯。

  生:(争先恐后的汇报搜集到有关蒙族风俗习惯的资料:喝好茶、吃手抓肉、赛马、摔跤、住蒙古包……)

  师:你们刚才表现得真棒,那么读了这部分内容,假如你是远方的客人,你是兴奋、激动还是感动?能谈一谈你们的感受吗?可以用你喜欢方式去表达,可以唱一唱、说一说、演一演、还可以跳一跳。

  生:(自由组成合作组,进一步体会真实情感)

  师:老师已感受到你们的兴奋了,谁来汇报一下你自己的感受?

  生:我读迎客这部分时,觉得很兴奋。

  师:你读一读,让我们也来感受一下。

  生:(抓住重点句子,读“走了许久——快了,快到了”)表现了看到河的惊喜及急切的心情。

  师:(适时指导朗读,引导学生赛读、自由读)

  生:主客在蒙古包外想见的场面令人激动,我们是用表演的方式体会到的。(生抓住重点句“你说你的——民族团结互助。”表演想见一幕)

  师:(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进行创造性的表演。)

  生:主人热情款待,会使客人感动。(学生表演敬酒、吃肉、唱歌)

  生:我还感受到了主客分别时依依不舍之情。

  师:(指导学生朗读“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

  师:本文描写的是老舍几十年前去访问内蒙古大草原看到的景象,那么今天的草原是什么样?未来的草原又会是什么样呢?你们大胆的想一想、说一说,写一写。

  生:(参阅资料,练说、练写)以诗歌、歌曲等各种形式赞美草原……

  评析:《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行为,不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正式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本教学片断体现了这一教学理念。

  在教学中,教师善于创设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极大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想象思维,学生敢于大胆的想象,进入情境自读、自悟、自演,从最大程度挖掘了学生的内在潜能,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想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学生在学习中将自己的情感融于其中,不仅使学生受到了美的熏陶,也使学生的灵魂得到了净化,人格得到了升华。

【草原教案】相关文章:

《草原 》教案10-31

《草原》教案05-17

《草原》教案12-16

草原的教案01-14

《草原》的教案10-14

草原的早晨教案12-25

《静默草原》教案08-27

《草原》教案模板08-13

关于草原教案10-17

《草原》的优秀教案0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