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教案

时间:2025-04-06 09:11:42 教案 我要投稿

【精华】中班教案集合6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中班教案6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精华】中班教案集合6篇

中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图书,了解故事奇特的情节变化及优美的语言。

  2.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3.帮助幼儿感受变色鸟的'心灵美。

  活动准备:《变色鸟》的故事书一本;故事录音

  活动过程:

  一、老师出示自制小鸟,引起幼儿兴趣。

  引导幼儿观察老师画的小鸟,引出幼儿听故事

  二、翻阅图书,帮助幼儿了解白鸟的变化过程。

  1.依次翻阅图书理解第一至第五幅内容,白鸟变成变色鸟

  2.理解第六、七幅内容,变色鸟变成黑鸟

  1)怎么飞来了一只黑鸟了呢?

  2)小鸟从白色变成彩色变成黑色好看吗?你有什么感受?

  3.理解第八幅内容,了解认识变色鸟给自然带来的变化。

  1)黑鸟在干什么?黑鸟嘴巴里唱出的音符是什么颜色的?有哪些颜色?

  2)讨论:这首彩虹曲送给了谁呢?

  4.理解第九、十、十一幅内容

  1)彩虹曲送给了谁?你觉得哪里最美?

  2)以前的大地和天空是什么颜色的?现在呢?

  三、幼儿完整地欣赏故事,帮助幼儿感知变色鸟的心灵美。

  1.幼儿欣赏故事

  2.讨论:你们喜欢变色鸟吗?为什么?

  3.引导幼儿感知变色鸟的心灵美

  四、拓展想象,表达自己的想法感受

  如果你是变色鸟,你想把彩虹曲送给谁呢?送出哪些颜色?都给谁呢?

中班教案 篇2

  蜗牛,是一种很常见的小动物,《变色蜗牛》教案是根据画面上实物及蜗牛的颜色,猜测想象故事情节。让孩子关注画面中“第X天”的提示,大概讲述故事内容。

  活动目标:

  1、根据画面上实物的颜色以及人物身上的色彩猜测想象故事情节。

  2、能关注画面中“第×天”的.数字,并初步学习根据“第×天”的提示翻阅图书。

  3、能注意倾听他人讲述,并在讲述过程中充分享受变化带来的乐趣。

  活动重点:

  1、能根据画面上实物及蜗牛的颜色,猜测想象故事情节。

  活动难点:

  1、能关注画面中“第X天”的提示,大概讲述故事内容。

  活动准备:

  1、《变色的蜗牛》图书。

  2、白色蜗牛一只。

  3、各色蜗牛各一张。

  4、树叶、桔子、喇叭花等图片。

  5、ppt幻灯片。

  活动过程:

  一、出示蜗牛图片,导入活动。

  1、出示彩色蜗牛图片。

  教师:窸窣、窸窣、窸窣;请小朋友仔细听听,是谁来了?

  2、引导幼儿边学边说。

  教师:窸窣、窸窣、窸窣;一只小蜗牛慢慢吞吞的爬来了。

  二、引导幼儿根据实物图片提示,猜测小蜗牛颜色的变化,激发幼儿的兴趣。

  1、教师出示彩色小蜗牛。

  教师:这只小蜗牛每天要吃许多东西,我们一起来看看,小蜗牛吃了东西后会发生什么有趣的事情?

  3、出示大图书《变色的蜗牛》。

  3、引导幼儿观察大图书,并根据图书画面进行简单回忆,了解图书内容。

  教师:我们一起去看看小蜗牛是吃些什么东西?它又变成了什么颜色?

  4、教师翻阅图书,并提醒幼儿故事情节。

  三、播放 ppt 幻灯片,巩固幼儿对故事的记忆。

  教师:小朋友们想不想和小蜗牛一样神奇,变出漂亮的颜色?我们一起再去看看小蜗牛是怎么变的?

  四、活动延伸

  教师:小蜗牛每天吃这么多好吃的东西,可开心了。如果让你给小蜗牛的宝宝送好吃的东西,你会送什么给它吃?它又会变成什么颜色呢?

中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知道只有真心帮助别人,才能交到好朋友,感受交到朋友的快乐。

  2、学习小动物的语言,练习流利的、有语气的进行对话。

  3、能自由发挥想像,在集体面前大胆讲述。

  4、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活动准备:

  萤火虫图片、各种小动物图片、头饰(萤火虫、蚂蚁、小蚂蚱)、课件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今天萤火虫也来咱们班做客了,你们快用好听的声音、有礼貌的话和它打招呼!

  在一个夏天的晚上,这只萤火虫提着小灯笼,在花丛里飞来飞去找朋友,咱们快来看一看,它都找了谁做朋友了?

  二、欣赏故事,理解内容

  1、放课件,幼儿初步欣赏感知

  2、提问:萤火虫都找了谁做朋友?(小蚂蚱、小蚂蚁)

  介绍小蚂蚱:它是一种像蚂蚱一样长着长长的腿、会跳的虫子,它经常“织织织”的叫,所以人们就给它取个名字叫“小蚂蚱”

  过渡语:萤火虫找到小蚂蚱和小蚂蚁后,它们是怎么说的呢?(幼儿根据理解说)

  3、放课件,幼儿第二次欣赏,进一步了解故事内容

  提问:它们都是怎么说的?

  4、欣赏前半段故事,重点理解“萤火虫找小蚂蚱做朋友“内容

  过渡语:萤火虫找到小蚂蚱后怎么说的?(幼儿尝试学对话)

  1)放课件,幼儿欣赏“萤火虫找小蚂蚱做朋友“内容

  2)学习对话:它们是怎么说的?你试着学一学

  (分角色复述对话)(如果孩子不熟再听录音)

  3)交流:小蚂蚱请萤火虫帮什么忙?

  萤火虫是怎么说的?

  听了萤火虫的话,小蚂蚱会怎么想呢?

  你觉得它们会成为朋友吗?

  (设想故事结果:会,宽容萤火虫;不会,朋友应该相互帮助)

  5、欣赏后半段故事,重点理解“萤火虫找小蚂蚁做朋友”内容

  过渡语:萤火虫提着小灯笼飞走了,这次它又找到了谁?(小蚂蚁)它是怎么说的?请你仔细听一听,学一学它们说话

  1)放课件,幼儿欣赏“萤火虫找小蚂蚁做朋友”内容

  2)学习对话:它们是怎么说的?你学一学

  {萤火虫找到了谁?怎么说的?小蚂蚁怎么回答的?}

  (分角色复述对话)(如果孩子不熟再听录音)

  3)交流:天那么黑,小蚂蚁又背着沉沉的大口袋,这时它最需要什么?

  萤火虫是怎么说的?

  听了萤火虫的话小蚂蚁又会怎么想?

  小蚂蚁会和萤火虫做好朋友吗?

  (设想故事结果:会,宽容萤火虫;不会,朋友应该相互帮助)

  三、创编故事

  1、创编和小蚂蚱交朋友

  你们说的真好!如果你是萤火虫,你有什么好办法就和小蚂蚱成为好朋友呢?(说话时有礼貌;帮助小蚂蚱;)

  现在就请小朋友来做萤火虫,看看你有什么办法能和小蚂蚱成为好朋吗?(指名创编)

  2、创编和小蚂蚁交朋友

  萤火虫可真高兴,它终于找到一个好朋友了!谁还愿意再做一次萤火虫来找小蚂蚁做好朋友?这次请你和你身边的小朋友合作,一个做萤火虫,一个做小蚂蚁,看看萤火虫和小蚂蚁是不是成为好朋友了?

  (幼儿创编)汇报

  3、情境表演:

  1)在你们的帮助下,萤火虫和小蚂蚱、小蚂蚁都成了好朋友,你们愿意帮它找更多的朋友吗?

  瞧,草地上有很多小动物,请你想一想:

  在夏天的晚上,萤火虫提着小灯笼飞呀飞,又找到了谁做朋友?

  小动物们会让萤火虫帮什么忙呢?

  现在请你选择你喜欢的小动物,重新编一个“萤火虫找朋友”的'故事好吗?

  (到场景中摘头饰表演)

  咱们快来看看这只萤火虫是怎么找到朋友的?(汇报)

  2)萤火虫交了这么多的好朋友可高兴了,从此,它每天晚上都提着小灯笼,飞来飞去,帮小动物们照路,快乐的生活着。

  四、延伸:

  孩子们,你们帮萤火虫找到了朋友,也找到了快乐!萤火虫非常感谢你们。在生活中,你们是不是也有很多的朋友啊?那请你说说怎样才能找到好朋友呢?

  好,现在就和你的朋友们一起跳个舞吧!(幼儿律动)

  教学反思:

  首先,我上课的时间过长了,导致后面的时间孩子已经失去耐心,开始出现各种小动作。这一点我会在平时教学中加强注意,严格控制好教学时间。其次,.在活动过程中,本次活动我是通过《萤火虫找朋友》这个故事开始,希望孩子通过故事(目标1)知道礼貌待人,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才能找到朋友,但可以我的引导还是不够,孩子对故事不够熟悉,对故事蕴含的道理还是比较模糊。对什么是长处和短处没有一个清晰的概念。老师们给我建议是可以让孩子多听几遍故事,带着问题听故事效果会更好。最后,通过这次的公开课,我发现我们班孩子相比其他班级,在课堂纪律这方面有待加强,并且平常上课时,积极举手回答问题的孩子,在看到有其他老师在场的情况下反而胆怯了。这一点也在提醒我一日生活常规的重要性,要抓好常规,并且应该在平时要多给那些胆怯的孩子机会,鼓励孩子自我表现。

  小百科:萤火虫肉食性,捕食蜗牛、蛞蝓等软体动物和蚯蚓等环节动物,获得猎物后,用上颚将分泌液注入猎物体内,进行体外消化,然后再吸入体内。通常一只蜗牛会有许多只萤火虫来分享。卵、幼虫、蛹和成虫都能发光,成虫的发光有引诱异性的作用。

中班教案 篇4

  活动目的:

  能坚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并愿意主动为大家做力所能及的事。

  让幼儿知道愉快有益于身体健康。

  知道检查身体的重要性。

  活动准备:

  每人一张白纸,彩笔,小印章。

  活动步骤:

  1、日常指导。

  (1)在学习活动、区角活动以及器械运动中提醒幼儿注意手的运用,体验手的灵活、灵巧。

  (2)在幼儿进行盥洗、进餐时以及睡觉前后穿脱、叠放衣服时引导幼儿进一步感知自己有一双勤劳的小手。

  2、结合班上的值日生活动引导幼儿用双手主动为集体、为他人做力所能及的事。

  3、布置墙面环境"勤劳的小手",记录每个幼儿能用手做到的事情。

  (1)让每个幼儿在一张纸上印画自己一只手的外形,并在纸上写上自己的名字,然后教师帮幼儿将纸有序的`贴到一面墙上。

  (2)每天离园准备时,教师和幼儿一起说一说,评一评今天谁的小手最勤劳,做了那些事情或者学会了做哪些事情,可以自荐也可以推荐。被选出的幼儿可以用教师的小印章在自己的"手印"上盖一个印章画。

  (3)每月根据幼儿"手印"上的印章数评出"天才小能手"。

  4、请家长配合,让幼儿在家里也坚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比如自己穿袜子、洗手帕、扣纽扣等。并能够帮助家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教学反思:

  活动形式符合幼儿好奇、好动的心理特征。给幼儿提供丰富的物质环境,刺激幼儿去感受美和表现美。“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幼儿心理发展的特点是好动,对一切事物充满了好奇心,求知欲望强烈。及时表扬幼儿的点滴进步,肯定和鼓励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索举止,树立自信心,挖掘幼儿的创造潜能。

中班教案 篇5

  理论分析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认为:“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3—6岁的幼儿由于其年龄特点,心中总装着许许多多的奇思异想。这些奇思异想在成人看来是不可思议的,有的简直是匪夷所思。其实,在这种奇思异想里面,蕴藏着比任何知识更重要的东西,那就是想象。因此,激发幼儿大胆想象对孩子的成长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如何让幼儿大胆想象并讲出自己的奇思异想呢?我们设计了本活动,为幼儿创造发展想象力的机会和条件,让幼儿通过做梦、说梦、画梦等一系列的活动,大胆想象,发展其想象力。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大胆想象,培养幼儿的想象力。

  2.鼓励幼儿大胆地讲述自己的奇思异想。

  3.鼓励幼儿根据自己的意愿进行评价。

  活动准备:

  1.录音机、录有三首摇篮曲的磁带。

  2.多媒体画面:“梦中的南极”,范画:“有趣的梦”。

  3.绘画用笔、纸。

  活动过程:

  一、倾听老师的梦,激发幼儿做梦的欲望。

  1.欣赏摇篮曲的音乐。

  教师:“小朋友,你们听过摇篮曲吗?摇篮曲可在什么时候

  听?”(睡觉时听)“让我们听着摇篮曲睡个觉。”幼儿听音乐做睡觉状。

  2.(音乐停)教师:“这首曲子真好听,我听着听着就做起梦

  来了,(边讲边放多媒体画面)我梦见我到了寒冷的南极,小企鹅摇摇摆摆地跑过来,我们一起捉小鱼,捉了许多鱼,把海豹也引来了,海豹吃了小鱼,又想来吃小企鹅,我们马上逃走,眼看就要被海豹追上了,有一只海象游了过来,海豹就逃走了,我和小企鹅比赛游泳,我游得可快了,得了第一名。啊,真是太有趣了!小朋友,你们做梦了吗?”

  二、组织幼儿开展想象,并大胆讲述。

  1.幼儿欣赏音乐,开展想象。

  教师:“现在,让我们再来听听音乐做一个有趣的梦。在梦里,

  你可以飞上蓝天,可以游进大海,可以到你想去的任何地方。”幼儿欣赏摇篮曲,做睡觉状。

  2.组织幼儿讲述。

  (音乐停)提问:“小朋友睡得真香呀,你们做梦了吗?”“梦

  见了什么有趣的事?”

  幼儿相互轻声交流,然后请个别幼儿进行讲述。(鼓励幼儿大

  胆讲述,表扬大胆想象的幼儿)

  三、幼儿评价。

  教师:“小朋友做的.梦真有趣,你喜欢谁的梦?为什么?”

  (鼓励幼儿根据自己的意愿评议同伴的梦。)

  四、用绘画表现有趣的梦。

  1.教师:“做梦真好玩,我还把我的梦画了出来:(出示示范图画,幼儿欣赏。)梦中我变成小小人了,和小蚂蚁做了朋友,我和许多小蚂蚁捉到了一条大虫子,我们抬着虫子回家去,路上,碰到了一只瓢虫,我们一起把大虫搬回了家。听听音乐,我们再来做一个美梦,梦醒后把它画出来,比比谁的梦最有趣。”

  2.幼儿边欣赏音乐边绘画。

  教师可提醒幼儿画面要丰满、色彩鲜艳。

  五、活动结束。

  延伸活动:

  1、幼儿讲述各自画的梦,然后组织幼儿评议,说说谁的梦最有趣。

  2、在活动室一角设计一个“有趣的梦”专栏,让幼儿画画说说,发展他们的想象力。

中班教案 篇6

  活动准备

  衣柜一个、幼儿服装若干(开衫、套头衫、裤子)、卡片、等

  活动目标

  在游戏的情景中体验成功的

  通过主动探索、同伴学习等方式,寻找整理服装的方法。

  能分清衣服的正面和反面,会将衣服翻正、有序放入衣柜中。

  活动过程

  一、情景体验,自如展现自己整理服装的能力。

  1、"老师这里有很多衣服,谁愿意帮助老师把这些衣服叠整齐,放进衣柜里?"

  2、幼儿自选一件服装进行整理,并放进衣柜里。

  二、经验分享,区分不同服装正、反面,探寻翻正服装、整理服装的方法。

  1、师生共同寻找服装正、反面的不同。

  "你觉得这条裤子整理得好?为什么?" (没有将裤子翻正、裤子是反的)

  "裤子的正面和反面有什么不同呢?"(口袋、小花、毛毛的边,……)

  "这件开衫的`正面和反面有什么不同呢?" (口袋、小花、毛毛的边,……)

  "这件套头上衣的正面和反面有什么不同呢?"(口袋、小花、毛毛的边,……)

  2、师生共同探讨将服装翻正的方法。

  "这些衣服都是反的,谁来想办法把它们翻正呢?"

  "怎样将裤子翻正呢?"(将手从裤腰进去,到裤脚处伸出手,抓住裤脚,将手从裤管里退出。)

  "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把它翻过来?" (自主探索将开衫和套头衫翻正的不同方法。)

  3、师生共同总结整理服装的方法。

  "我们应该怎样整理衣服呢?"(翻正,扣纽扣、拉拉链,叠整齐)

  三、动手实践,自主尝试翻正服装的方法,并有序放入衣柜中

  1、幼儿整理服装,并放进衣柜。

  "老师这里还有一筐衣服,你们愿意帮助我吗?"

  "请小朋友帮助老师把这筐衣服整理好、放进衣柜,再把原来放进衣柜的衣服检查一下,看看这些衣服整理好没有。"

  2、幼儿相互检查,体验成功的快乐。

  "请小朋友检查衣柜里的衣服整理的好吗?

  活动延续

  在日常生活中鼓励幼儿每天自己穿脱衣裤、整理服装。

  在班级健康区设立"整理小衣柜"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练习整理服装。

【中班教案】相关文章:

教案中班教案09-09

中班教案(经典)10-14

(精选)中班教案10-25

中班教案[经典]02-26

(经典)中班教案05-08

(经典)中班教案11-29

中班教案【精选】10-17

中班的教案10-11

中班教案11-07

中班教案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