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个梦想教案(精选3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我有一个梦想教案(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我有一个梦想教案1
【教材分析】
《我有一个梦想》选自沪教版高一语文第二册第三单元的第九课,是一篇政治演讲词,它旗帜鲜明地提出了要求自由、民主、种族平等的梦想。文章情文并茂、语言流畅,那饱满的激情通过形象化的语言表达出来,深深地感染着听众,引起人们的共鸣。
【教学设计】
1、教学目的
《我有一个梦想》是美国著名黑人民权运动领袖马丁·路德·金激情澎湃、气势昂扬的演讲稿。20世纪50到60年代的美国,种族歧视和种族压迫现象仍然十分严重。从中可见,本文体现的自由、平等观念及为自由而进行和平抗争的呼唤则是教师应该重点推敲的内容,从背景入手,逐层点拨,最终突出教学的重点。
2、教学策略和实施
在实践《我有一个梦想》这篇课文的时候,采用了对话式教学。
首先是阅读文本,与文本对话,设计了几个操作步骤,比如查找有关马丁·路德·金及其“非暴力抗争”的相关资料;理出文章思路;对文本中的精彩段落写出分析;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疑问等,这是对话的初始阶段。接着针对学生在对话初始阶段提出的见解、观点和疑难问题进行生生对话和师生对话,然后教师针对对话中出现的有争执的问题进行深入性引导,到此,对话过程结束。通过实践,我发现这样的教学更能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从“给你”到“我要”,学生的情绪被调动,思维也就更开阔了,教学效果也会事半功倍。
其次便是深入钻研,细心品味,挖掘教材美的潜因,让学生受其感染,被其熏陶,得其净化,获其灵感,这才进一步达到有效的教学策略。
最后,要实现教学策略和实施的有效性,也不能忽视生动形象的教学语言。好的教学语言能摄人心魂,让人陶醉于其中。
3、教学的预设与生成
在教授《我有一个梦想》这篇课文的时候,我设置了“马丁·路德·金的梦想是什么”这个问题,在备课时我想学生肯定不能立马就找到文末的“人人生而平等”,他们应该只会看到文首的描述,所以我还设计到学生找到前面的答案时我如何将他们往后引。但没想到上课提问,第一个学生就道出了正确答案,出乎我的意料。课后反思,为什么预设与生成之间有了偏差?问题在于我没有注意预设问题回答对象的可接受度。教学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这就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思维水平、智力发育等特点对课堂问题进行科学的“预设”,而每一个学生的`层次不同,在预设时就应考虑到不同水平的学生的不同生成情况,这样才有生成的价值,才能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4、教学的结果
在开始教学《我有一个梦想》这篇文章前,我就布置了一份准备作业:写出自己的梦想。作业完成情况不尽如人意。大部分的学生都写一些诸如“我要考入年级100名”“希望以后可以当设计师”这种以自我为中心,从自己出发的浅层次的愿望,很少有人从社会、人类发展的角度出发。通过这些,我知道这次的教学取得了有效的效果,不仅是在知识的传授上,更对学生的知识、技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有了一定的影响。
有效的教学结果,指学生经过学习所发生的变化、获得的进步和取得的成绩。这是有效性的核心指标,每节课都应该让学生有实实在在的认知收获,它表现为: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从不能到能的变化和提高。那么更高的层次就是培养学生关注人性和生命意义的能力。教师要在促进学生获得知识技能的同时,获得能力的迁移和思维的发展,也就是说不仅指对知识的记忆,还要求学习者理解知识,学会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加深对事物的领悟,将学习所得进行内化,内化进自己的知识构架,内化成学习者的知识、技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教学反思】
1、确立明确集中的教学目标
这篇课文可讲的东西实在是太多,而时间只有一节课,如果面面俱到,什么都讲,那么最终的结果只可能是浮光掠影,面面俱不到。所以在教学目标的确立上,我把切入点放在本文体现的自由、平等观念及为自由而进行和平抗争的呼唤上,从背景入手,逐层点拨,最终突出教学的重点。
2、通过师生间的交流,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可促进教学任务的完成
我一直认为语文教学的效果在一定程度上与良好的师生关系相关,所以,在日常教学中,我总是积极地和学生进行交流,这次开课,听课的老师很多,学生难免有些紧张,所以一开始我播放了学生所熟悉的一首英文歌曲I have a dream,缓和气氛,活跃课堂,并自然而然地导入到马丁·路德·金的梦想,带领学生进入课文的探究学习中。
3、把教师的“给”变成学生的自主探究发现,是今后教学中努力的方向
这堂课,我虽然设计了一些问题来引导学生解读文本归纳方法,但教师“给”的痕迹还是比较明显的,学生在一定程度上还是处于一种被动学习的状态。
追求永远在路上,相信通过不断的实践,我们一定会越来越成熟的。
我有一个梦想教案2
【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
⑴了解美国黑人的历史和现状,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⑵通过诵读,体会本文激情澎湃、文质兼美的特点;领会演讲的特点。
⑶体会和揣摩本文成功地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和文采斐然的特点。
2、过程和方法: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课前自学课文,课上进行多向的对话与交流,感悟思考与讨论交流结合。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理解马丁·路德·金“非暴力抵抗”思想“我们要抵抗,因为自由从来不靠恩赐获得。有权有势的欺压者从不会自动把自由奉献给受压者。……权利和机会,必须通过一些人的牺牲和受难才能得到……仇恨产生仇恨,暴力产生暴力……我们要用爱的力量,去对付恨的势力。我们的目标,绝不是击败或羞辱白人,正相反,我们要赢得他们的友谊和理解。”
【教学重点、难点】
揣摩语言,体会修辞手法在演讲中的表达作用。
【教学设想】
打破课文自然顺序,从课文中间切入,按以下顺序学习:马丁·路德·金有怎样的梦想──马丁·路德·金为什么会提出这样的梦想──马丁·路德·金认为怎样才能实现这一梦想。由“是什么”到“为什么”再到“怎么样”可以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文章内在的逻辑思路。
朗读贯穿教字始终,通过对文中大量排比、比喻语段的朗读、品味,感受作者激昂澎湃的感情对听众的感染力,排山倒海的气势对听众的震撼力,揣摩作为演讲词理论性与艺术性、鼓动性与形象性有机结合的特点。
【教学方法】
诵读感悟,讨论比较,咀嚼鉴赏。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预习
1、查阅有关资料,了解美国黑人的历史和现状,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通读课文。
3、这篇演讲为什么能激动人心?
二、导人新课
人们都有自己的梦想:台湾作家李乐薇的梦想是在喧闹的尘世中有一座属于自己的“空中楼阁”,诗人海子在理想与现实的激烈冲突中痛苦煎熬,他的梦想是“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备受沙皇专制迫害,一生多次遭受流放的俄国液漫诗人普希金,他的梦想是“能像大海一样自由奔放……”美国有一位著名的黑人民权运动领袖马丁·路德·金,他的梦想是什么呢?
三、品味课文内容
1、马丁·路德·金有怎样的梦想?让学生找出文中表达作者梦想的语段(17—32段),明确后集体朗读。引导学生反复朗读演讲辞,体会排比句式在演讲中的作用,深入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作者的梦想含义是多方面的,涉及到黑人生活的各个层面。可以让学生根据课文和自己的理解来阐发,各抒己见。首先、在政治上,作者希望美国的有色人种能享有和白人一样的生存、自由和追求幸福的权利,有同等的地位和公民权,如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等,而不是被作为二等公民备受歧视和压迫;其次,在文化上,希望得到尊重和理解,人们不再以肤色,而是以品格的优劣来坪判他们,有和白人一样的受教育的权利和自由;第二,在经济上,有和白人一样的就业和发展的机会,而不是像现在这样被限制在固定的贫民区,贫困潦倒。
2、放演讲录音,再感受激情、气势和氛围。
3、这篇演讲为什么能激动人心?
因为这篇演讲辞有着极其感人的充沛的情感。作者从“结束束缚黑人的漫漫长夜”的期待开始,到对一百年之后黑人现状的失望,到要求政府兑现支票的义正词严,再到对“梦想”的热烈憧憬,其间无不充满着作者悲愤而热烈的情感。正因为作者饱含深情,而且在演讲中把梦幻、心曲和圣歌联系起来,使演讲如交响乐一般在听众中回荡,使听众的`情绪受到感染并得以升华,产生了极强的号召力。而这正是演讲成功的必要条件。
4、学生再读。请学生根据6个“我梦想有一天……”,提炼或概括出作者梦想的内容,领悟作者在“梦想”具体内容安排上的内在逻辑。
“人人生而平等”引自《独立宣言》是前提,是依据,只能放在最前面,为后面几个“我梦想有一天……”张本。
品味排比、反复的修辞效果,体会繁复语言的表达作用。朗读第9至第14段,文中还有哪些地方运用了排比手法?如第2段、第5段、第10到13段以及文章最后连用6个“我梦想有一天……”都是比较典型的集中使用排比句的段落。学习时可让学生大声朗读,仔细体会其中充沛的感情和磅碍的气势。这些排比句的使用,使作者的思想表达得更充分,更鲜明,更有排山倒海的气势和一泻千里的激情,更容易感染听众并激起他们深深的共鸣。如长江大河滔滔奔涌,排山倒海,气势磅确。找出来并试着自己演讲一下。
最后四段列举了美国的许多地名,为什么不简单地说“让自由之声从美国各地响起来”,而要用这么繁复的语言呢?
集会的25万同胞来自美国各地,马丁·路德·金演讲时列举美国的许多地名,说要让自由之声从这些地方响起来,具有鼓舞人心的作用;形成排比,很有气势。举例使学生感悟繁复语言的作用:
⑴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⑵在我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
5、马丁·路德·金为什么会提出这样的梦想?
让学生找出相关内容(1~6段),明确课文写了黑人集会的原因与目的后,集体朗读1~6段。重点品读第2段。具体体会“一百年后的今天”在文中反复出现所形成的艺术效果,感受黑人在生活上备受压榨、经济十分贫穷、政治遭受歧视的悲惨现状,进而明确作者提出这一梦想的现实意义。
⑴一百年后的今天──生活上备受压梅
⑵一百年后的今天──(经济十分贫穷)
⑶一百年后的.今天──(政治遭受歧视)
让学生仿照⑴,完成⑵⑶。
“今天我们在这里集会,就是要把这种骇人听闻的情况公诸于众。能把”骇人听闻“改为“耸人听闻”吗?为什么?
(明确:不能。“骇人听闻”是事件本身使人听了非常吃惊害怕,强调客观效果,“耸人听闻”是故意夸大或捏造事实使人震惊,强调主观目的。)
“公诸于众“有问题吗?明确:“诸”就是“之于”的意思,公诸于众重复了于,应改为“公之于众”。这类错误常见,如:付诸于行动、见诸于报端、发诸于真情、取诸于生活。
6、马丁路德·金认为怎样才能实现这一梦想呢?集体朗读7—16段,明确黑人为争取自由平等所采取的斗争手段、方式和态度。法国史怀哲、印度甘地、南非黑人领袖曼德拉等“非暴力抵抗”者。获诺贝尔和平奖。
7、研读关键语句,体会其深刻含义和妙处。结合课后练习三
⑴一百年后的今天,黑人仍生活在物质充裕的海洋中一个穷困的孤岛上。一百年后的今天,黑人仍然萎缩在美国社会的角落里,并且,意识到自己是故土家园中的流亡者。(这两句话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它们从哪几个方面揭示了美国黑人的生活处境?)
⑵美国没有履行这项神圣的义务,只是给黑人开了一张空头支票,支票上盖着“资金不足”的戳子后便退了回来。但是我们不相信正义的银行已经破产,我们不相信,在这个国家巨大的机会之库里已没有足够的储备。(这里的“空头支票”指什么?这样表达有什么效果?)
⑶有了这个信念,我们将能从绝望之岭劈出一块希望之石。有了这个信念,我们将能把这个国家刺耳的争吵声,改变成为一支洋溢手足之情的优美交响曲。
(“这个信念”具体指什么?“交响曲”有什么特点?用在这里有什么深刻含义)
讨论后明确:
⑴两句运用了比喻和排比等修辞手法,揭示了黑人物质生活贫困,精神备受歧视,没有安全感和归宿惑的悲惨现实。
⑵空头支票”在这里是个巧妙的比喻。本来,自从林肯总统签署黑奴解放宣言,黑人在法律上就有了和白人一样的生存、自由和追求幸福的权利,但现实却如此令人失望,就像空头支票一样,听起来不错,但没有任何实际意义。在美国这样一个商业社会,空头支票的内涵大家都非常熟悉,用它来作比,形象且易为人们理解。
⑶“这个信念”具体指的是,作者相信总会有一天,美国黑人会和白人一样,拥有平等的地位和权利,人们不再以肤色而是以品格的高低来衡量黑人和白人,美国一定能变成一个真正的人人生而平等的国家。“交响曲”的特点主要是多重乐声合奏,在这里它寄托了作者的理想,那就是将来总有那么一天,白人不再歧视和压榨黑人,白人和黑人能像兄弟般地和谐相处,共同发展。
五、作业
1、以“我有一个梦想”为开头,造一个排比句。学生完成后交流,教师点评。
(及时迁移练习,培养学生遣词造句的能力,激发学生的理想追求。)
2、课外阅读美国作家斯托夫人的长篇小说《汤姆叔叔的小屋》。
我有一个梦想教案3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大意,积累词语,品味语言的深刻含义和表达作用。
2、通过反复朗读,体会比喻、排比等修辞的运用,体会全文激情飞扬的语言特点。
3、领会作者为梦想献身的无私精神和实现梦想的坚定信念。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体会文中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了解演讲发生的时代背景。
难点:理解文中“爽朗的秋天”和“酷暑”的深层含义。
三、教学法
诵读法、讨论法、点拨归纳法。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当美国总统演讲说:“这里没有一个自由派的美国,也没有一个保守派拍的美国,这里只有美利坚合众国,这里没有黑色美国,白色美国,拉丁以美国,亚裔美国,这里只有一个美利坚合众国的时候,当我们看到美国逐渐达到不同肤色自由平等的时候,我们会想到一个为之奋斗且付出生命你的人——马丁·路德·金。”今天我们就共同学习他的著名演讲《我有一个梦想》。
(二)整体感知
1、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并尝试归纳整篇文章大意。
明确:文章可分为三个部分,其中
第1—6自然段主要说明本次游行的必要性以及合理性;
第7—16自然段阐明了进行民权斗争过程中采取的策略;
第17—32自然段阐述了我的梦想,表达了对实现梦想所抱定的坚定信念。
2、再读课文,并在每一段标上序号,读的过程中勾画出含有“梦想”的句子,思考的梦想是什么。
明确:我的梦想是美国能够真正实现种族间的民主、平等和自由。
(三)深入研读
1、思考我为什么要实现梦想,哪些段落写到演讲的原因及目的。(段落是1—5自然段)
明确:黑人在生活中仍然受到歧视,黑人仍然生活在困苦的环境中,百年前的诺言并没有在美国被兑现,民权的落实早已迫在眉睫。否则,叛乱将在所难免。
注:学有可能无法完整画出相应的自然段。教师进行指导、点拨,指明第五段是兑现承诺的时候。
2、思考:怎样实现梦想。(段落是6—16段)。
明确:采用非暴力手段进行抵抗的斗争方式;采用联合部分白人、打持久战以彻底实现目标的斗争手段;坚定、勇往直前、不畏艰险的斗争态度。
3、赏析句子“美国并没有履行这种神圣的义务,只是给黑人开了一张空头支票,支票上盖着资金不足的戳子后便被退了回来,但我们不相信正义的银行已经破产,我们不相信,在这个巨大的机会之库里已经没有足够的储备”,并思考“空头支票”指的是什么,有什么表达效果。
明确: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把美国政府比作支票的签发者,把美国黑人公民比作支票的合法持有者。指的就是政府没有兑现承诺,拒绝为黑人签发支票。这样就撕掉了美国政府蒙在表面的伪装,旨在让听众知晓他们和美国政府之间的紧张关系,促使他们不要再抱幻想、头脑清醒、意志坚定地进行维权斗争。
4、思考并小组讨论:自由和平等的爽朗秋天如不到来,黑人义愤填膺的'酷暑就不会过去,中爽朗秋天与酷暑分别指什么?
明确: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爽朗秋天指黑人实现种族间的自由、平等,脱离困境、享有受教育权利的那一天,这也能够充分表达黑人为之奋斗并取得成功的喜悦,生动形象而且更加直观地传达给观众。而酷暑与美好的爽朗秋天形成了强大的反差。酷暑揭示了黑人仍然饱受歧视的现状、生活的困苦以及他们心中对不平等遭遇的愤怒。这种对比更能突出黑人当前所处的困境以及维权斗争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5、结合课文谈一谈作者对待这一理想的态度。
明确:执着追求,坚定信念
(四)拓展延伸
1、教师引导学生畅谈自己的梦想。
2、待学生说出各自的梦想之后,师生共同以我有一个梦想为题,五分钟内仿写文中出现的一处排比句。稍后指定两名代表与全班分享,教师须读出自己写的,师生之间互评。
(五)小结作业
1、师生共同总结本课所学内容
2、以“我有一个梦想”为题,试着写一篇演讲稿,注意演讲辞的基本要求。
五、板书设计(略)
【我有一个梦想教案】相关文章:
《我有一个梦想》教案06-26
实用的《我有一个梦想》教案四篇11-01
《我有一个梦想》教学设计12-09
我有一个梦想说课稿08-31
《我有一个梦想》创新教学设计11-17
《我有一个家》教案11-09
我有一个想法教案10-09
我有一个家教案09-18
《我有一个幸福的家》教案12-03
我的梦想大班教案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