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上册地理教案

时间:2024-12-17 07:15:02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初一上册地理教案模板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初一上册地理教案模板,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初一上册地理教案模板

初一上册地理教案模板1

  【课题】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一节天气

  【课型】新授课

  【课标要求】

  ●区分“天气”概念,并能正确运用。

  ●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

  ●用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对空气质量的影响。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知道天气与气候的区别,并能在生活中正确使用这两个术语。初步认识天气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能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看懂简单的天气图。(重点)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各种途径感知身边的天气现象,并形成地理表象;

  初步学会根据提供的地理信息,通过比较、概括等思维过程,形成天气与气候的概念。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人类活动及对空气质量的影响及保护大气的重要性分析,增强环境保护意识和,逐步养成关心爱护环境的行为习惯。

  【教学模式】

  目标导学

  【教学方法】

  讲授法、活动教学法、小组合作法、角色扮演法

  【教具准备】

  教学课件

  【学生课前准备】

  收看中央电视台天气预报

  【教学反思】

  第四单元天气与气候是世界自然地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材中占有重要地位。天气与生活是本单元的第一课,主要包括天气与生活、看图识天气、让天空更蓝三部分内容。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天气与气候的概念及特点,如何描述天气、常用的天气符号,简单分析天气与人类活动的关系。为后面气温的变化与分布、降水的变化与分布、世界的气候类型、影响天气的因素、人类活动与气候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依据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初一学生位于认知发展具体运算阶段(七至十一二岁),具备一定依赖于具体事物或形象的逻辑思维能力,是智力发展和能力培养的重要阶段。学生在生活中时时刻刻都感受着天气的变化及天气对其生活的影响,亦在小学阶段通过其他学科了解到一些天气谚语。

  本节课我主要采用了讲授法、活动教学法、角色扮演法等教学方法。考虑到地理对初一学生来说是一门新学科,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在教学过

  程中以讲授法为主,其他方法为辅。联系实际生产、生活,设计多处角色扮演情景及活动,使学生在活动过程中体会、认识有关概念和基本原理,初步学会一些基本的.技能和能力。

  本节课我运用了多媒体教学手段,设计了一个教学课件。多媒体直观性和交互性,能帮助学生理解较为抽象的地理问题,从而更好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也给学生充分的学习空间,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依据该年龄段学生的特点及学习内容,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角色扮演等学习方式,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维活动和体验获得知识,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合作交流能力。

  【板书设计】

  简单天气符号、卫星云图

  天气和气候的概念与区别

初一上册地理教案模板2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地球自转的运动方向,特征。

  了解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画图,读图,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地球自转的基本特征。

  2.教学难点:昼夜更替,经度时差产生的原因,地方时差计算方法。

  三.教学过程:

  引入:同学们学过物理,知道物体是处于不断地运动之中,地球也是如此。

  讲解:上节课学习了地球与地球仪,了解了连接南北两极且穿过地球内部的轴为地轴。

  提问:什么是地球自转呢?(地球绕地轴不停地旋转,叫做地球的自转)

  太阳在空中是怎样运动的?(东升西落)

  得出结论: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

  提问:太阳东升西落的时间是多长(12小时)

  一天的.晨昏现象呈现怎样的规律?(交替,连续)

  得出结论:地球自转的周期为24小时,一天。

  提问:由于地球自转可以导致什么地理现象?(昼夜更替)

  分析问题:昼夜更替的原因?

  (地球是个不透明的实体,太阳光平行照射,使得地轴两侧,一侧亮,一侧暗,一侧白天,一侧黑夜。)

  思考:地球自转其他地理现象。(经度时差)

  (地球自转周期为24小时,转过360°所以,一小时转过15°即经度每转过15°地方时相差一小时)

  计算:我国最东端约在135°E,最西端在73°E,当在最东端的地方时是8点时,最西端的地方时是多少?

  (135°E-73°E=62° 62°/15°=4.13小时,约4小时8分)

  四.板书设计:

  地球的自转

  1.概念:地球不停地绕地轴的旋转运动。

  2.方向:自西向东。

  3.周期: 24小时(一天)

  4.地理意义:昼夜更替

  经度时差

  5.地方时计算:我国最东端约在135°E,最西端在73°E,当在最东端的地方时是8点时,最西端的地方时是多少?

  135°E-73°E=62° 62°/15°=4.13小时,约4小时8分

初一上册地理教案模板3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地球自转的运动方向,特征。

  了解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画图,读图,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地球自转的基本特征。

  2.教学难点:昼夜更替,经度时差产生的原因,地方时差计算方法。

  三.教学过程:

  引入:同学们学过物理,知道物体是处于不断地运动之中,地球也是如此。

  讲解:上节课学习了地球与地球仪,了解了连接南北两极且穿过地球内部的轴为地轴。

  提问:什么是地球自转呢?(地球绕地轴不停地旋转,叫做地球的自转)

  太阳在空中是怎样运动的?(东升西落)

  得出结论: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

  提问:太阳东升西落的时间是多长(12小时)

  一天的晨昏现象呈现怎样的规律?(交替,连续)

  得出结论:地球自转的周期为24小时,一天。

  提问:由于地球自转可以导致什么地理现象?(昼夜更替)

  分析问题:昼夜更替的原因?

  (地球是个不透明的实体,太阳光平行照射,使得地轴两侧,一侧亮,一侧暗,一侧白天,一侧黑夜。)

  思考:地球自转其他地理现象。(经度时差)

  (地球自转周期为24小时,转过360°所以,一小时转过15°即经度每转过15°地方时相差一小时)

  计算:我国最东端约在135°E,最西端在73°E,当在最东端的地方时是8点时,最西端的地方时是多少?

  (135°E-73°E=62° 62°/15°=4.13小时,约4小时8分)

  四.板书设计:

  地球的自转

  1.概念:地球不停地绕地轴的旋转运动。

  2.方向:自西向东。

  3.周期: 24小时(一天)

  4.地理意义:昼夜更替

  经度时差

  5.地方时计算:我国最东端约在135°E,最西端在73°E,当在最东端的地方时是8点时,最西端的地方时是多少?

  135°E-73°E=62° 62°/15°=4.13小时,约4小时8分

初一上册地理教案模板4

  一、指导思想

  在新课标理论的指导下,加强课堂教学,积极参加教科研活动,努力提高使教学水平和业务能力。同时,通过学习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地理知识,传达地理思想,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初步能力,最终使学生从“会学地理”变为“学会地理”。

  二、基本情况分析

  通过七年级上半年地理学习,学生对地理知识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具备了初步的`读图分析、判断的能力。对世界概况有了一定地了解。

  三、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学内容,共计三章,第一章《认识大洲》概括了各大洲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等情况.第二章《了解地区》本章通过具体实例分析各地的人文特征.第三章《走近国家》具体说明了几个国家各自特点。

  四、本期教材重点、难点

  (1)各大洲的地形特征和气候特征 。

  (2)几个大国的人文特征。

  五、总体教学设想

  1、抓好常规地理课堂教学。认真备好每一节课,努力讲好每一节课;保障每节一练,做到全批全改。

  2、认真学习新课标理论,领会新课标精髓,用科学的理论指导教学实践。

  3、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切实做好地课备课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为地理课件的制作准备充分的素材。

  六、完成本期教学任务的具体措施

  1、积极参加计算机培训并不断自学,提高课件的制作水平,争创优秀课件。

  2、积极参加教研教改活动,在教研处,教务处的指导下,努力使教育教学能力再上新台阶。

  3、教学中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结合学科特点,开展学科知识竞赛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

  4、认真参与集体备课,精益求精,争创优秀教案。

  5、参加听课评课活动。虚心向他人学习,取长补短,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6、每次月度考试后,全面做好每个学生,每个班级的质量分析。注意发现教学和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解决。

【初一上册地理教案】相关文章:

初一上册地理教学总结01-30

七年级上册地理教案12-01

地理的教案11-12

七年级地理上册的教案人教版11-20

初一地理教学反思03-02

八上地理教案11-20

关于初中地理教案02-09

高三上册地理教学反思09-03

初一语文上册教学设计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