乒乓球教案

时间:2024-08-21 07:14:40 教案 我要投稿

乒乓球教案【范例15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乒乓球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乒乓球教案【范例15篇】

乒乓球教案1

  活动目标:

  1、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尝试用多种方法玩乒乓球。

  2、激发探索欲望,并能用语言表达。

  环境创设:

  1、人手一个乒乓球。

  2、操作材料:小棒、属片罐、可乐瓶、绳(小尾巴)、垫板、乒乓版、废纸楼、小盆、橡皮泥、双体杯等若干。

  活动过程:

  一、引起回忆、引出主题

  1、上次我们知道许多有关乒乓球的小知识,今天,我们就来玩乒乓球。

  二、玩乒乓球

  1、你能和乒乓球玩出几种花样?

  2、幼儿自由玩乒乓球。(教师观察为主,适时提醒多玩几种方法,并提醒个别幼儿注意安全。)

  3、介绍乒乓球的'玩法

  谁来介绍一下你是怎么玩乒乓球的?

  4、教师幼儿共同分享玩后感受。

  三、探索玩法

  1、引出材料结合乒乓球玩

  这儿有这么多东西,你能用乒乓球和它们一起玩出更多的新花样吗?

  2、幼儿游戏,教师指导观察。

  3、介绍探索出材料和乒乓球的玩法

  谁愿意把你的玩法告诉大家吗?(介绍玩法或发现一些现象)

  4、幼儿教师共同分享经验。

  四、实验延伸

  这个球,它怎么了?这个球还能玩吗?

  实验泡瘪乒乓球

  如果不泡我们还有办法玩吗?

乒乓球教案2

  【教案目标】

  1、乐于在水中玩球。

  2、观看小球从水底向上浮的现象,对这一现象产生好奇。

  3、学说“小球躲起来了”、“小球浮上来了”。

  4、体验与同伴一起玩水的快乐。

  【教案准备】

  1、在水箱中接满水;乒乓球若干。

  2、石头一粒。

  3、玩水前将幼儿的长袖外套脱掉或卷起衣袖。

  水中的乒乓球

  【教案过程】

  1、师出示一粒石头和一个乒乓球,引起幼儿的'兴趣。

  师:小朋友,今天王老师手里有宝贝呢!你们猜猜看我手里拿着的是什么?(幼儿自由猜测)

  2、观看沉浮。

  师:这两个宝贝都喜欢在水里玩,你们来看看石头在水里怎么玩的?

  (很明显一看就知道石头沉下去了)

  师:那你们说乒乓球在水里会不会沉下去?(幼儿自由猜测后教师示范)

  3、敢看游戏“小球躲猫猫”。

  (1)师:小朋友听,什么声音啊?(配班老师发出小猫的声音)哇,乒乓球可害怕小猫了,这可怎么办啊?它浮在水上肯定会被小猫看见的。(幼儿自由发言)

  (2)师示范游戏:双手抓住乒乓球,用力将球摁入水中,边摁边说:“小球躲起来了。”见没听到小猫的声音后,师放开双手,边放边说:“小球浮上来啦!”

  (3)师示范游戏第二遍,鼓励幼儿一起说:“小球躲起来了。”“小球浮上来啦!”

  4、分组游戏。(师讲明游戏规则:听到猫声就躲起来,没听到了就浮上来。)

  阅读本文的读者还阅读了:

  学习掂乒乓球 乒乓球真好玩

  揭秘水中的小球 水上的乒乓球

  幼儿彩泥手工——乒乓球拍

  橡皮泥制作乒乓球拍

乒乓球教案3

  教学目标:

  1、能够通过观察生活中有关物体热胀冷缩的现象提出要探究的问题。

  2、能对要研究的问题提出自己的假设。

  3、能在教师的引导下设计实验证实液体、固体和气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4、能与同学交流自己知道的热胀冷缩的知识。

  重点:指导学生探究物体热胀冷缩的性质。

  难点:指导学生设计实验,独立开展探究活动。

  教学准备:

  瘪乒乓球、玻璃杯、热水、烧杯、烧瓶、带玻璃管的胶塞、红墨水、水、酒精、橙汁、酱油、可乐、小胶圈、记录表、蜡烛、金属垫圈、塑料瓶盖、木板、小钉、细线、气球、空塑料瓶。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师:在我们身边有许多有趣的现象,你注意观察过吗?

  2、师演示实验:对试管里的水进行加热,学生看到试管里的水溢出来了。

  3、师演示实验:出示瘪乒乓球,把它放在热水中,瘪乒乓球鼓起来了。

  4、师:冬天的电线比夏天的电线紧等生活现象。请你根据以上三种情况提出自己的问题。

  5、学生汇报,填写在62页。

  (二)学习新课:

  1、液体受冷、受热的研究。

  (1)师:下面我们来猜想一下:商店出售的瓶装液体商品为什么不装满?水还没有烧开就从壶中溢出来?

  (2)学生猜想,汇报。

  (3)师:下面小组根据各组的猜想来设计实验验证你的猜想是否正确?(如有难度教师进行适当提示。)

  (4)学生分组实验并进行记录。

  (5)整理、分析资料,得出结论。

  (6)教师小结:通过实验可以得出液体受冷体积收缩,受热体积膨胀。

  (7)师:(出示温度计)这是我们用过的温度计,你们知道它是根据什么原理使液面上升或下降的吗?

  2、固体受冷、受热的研究。

  (1)师:冬季两根电线杆之间的电线绷得比较紧,夏季比较松,可能是什么原因呢?

  (2)学生猜想,汇报。

  (3)师:下面小组根据各组的`猜想来设计实验验证你的猜想是否正确?(如有难度教师进行适当提示。)

  (4)学生分组实验并进行记录。

  (5)整理、分析资料,得出结论。

  (6)教师小结:通过实验可以得出固体受冷体积收缩,受热体积膨胀。

  3、气体受冷、受热的研究。

  (1)师:是什么原因使瘪乒乓球放在热水中它就能鼓起来?

  (2)学生猜想,汇报。

  (3)师:下面小组根据各组的猜想来设计实验验证你的猜想是否正确?(如有难度教师进行适当提示。)

  (4)学生分组实验并进行记录。

  (5)整理、分析资料,得出结论。

  (6)教师小结:通过实验可以得出气体受冷体积收缩,受热体积膨胀。

  (7)师:通过两节课的学习,你发现了什么?

  (8)教师小结:固体、液体、气体都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三)巩固练习:

  1、你能利用物体的这一性质解释书上66页这些现象吗?

  2、你还知道哪些利用物体的热胀冷缩性质的现象呢?画在书上。

  3、汇报交流。

  板书设计:

  17让瘪乒乓球鼓起来

  固体

  液体 热胀冷缩

  气体

乒乓球教案4

  游戏目标:

  通过弹、接乒乓球的练习和比赛,感知用力度与乒乓球弹起高低之间的关系,锻炼手、眼、脚、躯体的协调能力,产生玩用篓子接乒乓球游戏的兴趣。

  游戏准备:

  人手一个篓子,塑料筐5只,4只筐里各放10个乒乓球,另一个筐里放备用乒乓球若干个,律动音乐。

  游戏过程:

  一、律动导入,引发兴趣

  1、幼儿随音乐进行律动。

  2、师:今天老师带来一个你们非常熟悉的朋友,我们来看一看它是谁。(教师出示乒乓球)乒乓球可以怎么玩呢?(打、拍、滚、吹等)我们把乒乓球拍到地上去了之后它会怎么样啊?(弹/跳起来)那我们今天来和乒乓球玩一玩用篓子接球的游戏。

  二、熟悉动作,掌握技巧

  1、移步练习

  (1)师:小朋友玩游戏之前,先来看老师是怎么用篓子接球的。(教师示范:把乒乓球从地上弹起,做出移动脚步用篓子接球的动作)

  (2)师:小朋友刚刚看到老师是怎么去接球的?如果球弹得有点远了,我们的脚要怎么样?

  (3)师:那我们一起来做一做移步练习。(幼儿跟老师进行移步练习数次)

  (4)师(小结):我们在移步的时候要注意观察球弹起的方向,根据球弹起的方向移动脚步。

  2、接球练习

  (1)配班老师给每个幼儿发一个有一个乒乓球(供练习用)的篓子。

  师:现在请小朋友将篓子挂在胸前,一起来玩一玩自己弹球、自己用篓子接球的游戏吧。

  (2)教师注意观察幼儿游戏的`情况,挑选弹球低和弹球高的幼儿各一名上前演示,引导幼儿感受用力度与乒乓球弹起高低之间的关系。

  (3)师(总结):我们给乒乓球的用力越小,球弹起的高度就越低;给乒乓球的用力越大,球弹起的高度就越高,引导幼儿讨论怎样用躯体调整好篓子的位置,把球接住的技巧。

  (4)幼儿再次练习,教师引导幼儿将乒乓球适当地弹得高点。

  三、明确规则,游戏比赛

  1、教师讲解比赛规则

  (1)幼儿4人一组,分成4组。

  (2)每人用篓子接10个乒乓球,分4轮进行比赛。

  (3)教师发出“开始”口令后,幼儿从配班老师手中盒子里拿起一个乒乓球,开始从地上弹球和用篓子接球的游戏。不管有没有接到乒乓球,都继续从盒子里拿球游戏。10次弹接球以后,师幼一起数篓子里乒乓球的个数。

  (4)4轮游戏结束后,算出每一组幼儿接球的总个数,按总个数排出名次。

  2、按以上规则进行两次比赛。

  四、游戏结束,放松活动

  1、师:我们今天用乒乓球来玩了弹、接球的游戏,你们开心吗?累不累啊? 那我们现在来放松一下,捏捏、甩甩自己的胳膊,蹲下捏捏自己的腿,甩甩腿,让自己放松一下。我们也可以相互捏一捏胳膊和腿,帮别人放松放松。

  2、师:我们和乒乓球一起玩弹、跳、接的游戏,小朋友通过自己眼睛仔细的观察和双脚快速的移动来接住了很多的乒乓球,非常棒。乒乓球弹跳得也有点累了,我们带着乒乓球一起去休息一会儿,好不好?

乒乓球教案5

  设计意图

  乒乓活动是我们班的健康特色,也是我的课题《班级乒乓特色活动的实践研究》所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向。在平常的练习中,我们发现乒乓球不仅能颠、能抛、还能在上面进行画画。这是怎么发现的呢?由于我们的乒乓球都统一放在乒乓特色区中,为了给自己的球做个记号,他们往往在球上写上姓名和学号,可细心的女孩子就不同,她们会在球上画张笑脸,或者涂上漂亮的颜色,这样不仅美观还很容易识别,于是我就追随孩子们的这个兴趣,生成了这个美术探究活动《乒乓球小人》,不仅能让幼儿在活动中动手动脑,还可以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也能充实我们班的乒乓特色活动,开拓课题研究的领域。

  活动目标

  1、利用废旧材料对乒乓球进行装扮,制作成乒乓球小人。

  2、探索怎样让乒乓球稳稳地站在圆锥形的物体上。

  3、喜爱美工制作,大胆想象、创作。

  重点:利用废旧材料制作乒乓球小人。

  难点:探索怎样让乒乓球稳稳地站在圆锥形的物体上。

  活动准备

  1、乒乓板、乒乓球人手一份。

  2、各种制作材料,如水彩笔、毛线、保鲜膜纸芯、扇形(正方形)纸片、废旧边角料、双面胶等。

  3、自制PPT。

  活动过程

  一、小人物大集合。

  1、今天,老师请你们看一看我收集到的各种各样的.自制小人。

  2、逐一出示PPT,请小朋友们边看边说它们都是用什么材料制作的。

  3、哇,自制小人品种真多啊!有纸盒小人、鸡蛋小人、电线小人、彩泥小人等等,那今天我们也来做个自制的小人吧!

  二、说说我们的设想。

  1、我们班最多的球就是乒乓球了,大家都会拿它来颠球,而且很多还是颠球高手呢!今天我们就用它来变一个乒乓球小人吧!

  2、你们想想这个小小的乒乓球怎样来变成小人呢?

  3、幼儿互相讨论,和同伴说说各自的想法。

  4、请个别幼儿上来说说自己的设想。

  三、亮亮老师的本领。

  1、你们的想法真不错,老师也想来做一个乒乓球小人。

  2、教师示范、讲解:

  ●头部:乒乓球,一面画上五官,一面画(或粘)上头发。

  ●身体:用扇形纸片卷成圆锥形,用浆糊(或双面胶)固定,在顶部剪一个小口子,大小要比乒乓球小,这样就能让球稳稳地放在“身体”上面了。

  ●装饰:可以用毛线做头发,用彩色纸做漂亮的衣服等等。

  3、提出制作要求:

  ●圆锥顶部开口大小要比乒乓球小,太大了容易掉下去。

  ●用各种材料来装扮乒乓球小人。

  四、制作我的专属小人。

  1、幼儿分组自由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2、关注个别能力弱的幼儿,提醒幼儿要让乒乓球稳稳地站住。

  3、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合理利用各种材料,把自己的乒乓球小人打扮得独一无二。

  五、秀出我的乒乓球小人。

  1、为自己的乒乓球小人取个好听的名字,并展示到一起来,拍张集体照。

  2、延伸活动:乒乓小人接力赛。

  将乒乓球小人放在乒乓板上,手持乒乓板,一个接一个练习平衡走。

  以小组的形式进行接力赛。

乒乓球教案6

  教学内容:

  介绍乒乓球的握拍方法。教学比赛

  任务:

  1、了解学生乒乓球技术水平

  2、基本掌握乒乓球的基本握拍方法。

  教学内容:

  准备活动。

  活动手腕。讲解乒乓球运动的基本握拍方法。

  直拍握法:以食指第二和拇指第一指节在拍的前面构成一个钳形拍柄贴住虎口,拍后三指自然弯屈贴于拍1/3的.上端。

  横拍握法:横拍的一般握法如同人们见面时握手一样,中指无名指,小指握拍柄,虎口贴住,拍肩,拇指略弯屈紧捏拍,或斜伸拍面,食指斜伸在拍的另一面。

  1、托球练习

  2、持拍向上颠球练习。

  3、对墙击球练习。

  4、结束任务

  整理运动时学生开局拍互按摩肩背部。

  5、宣布下课。

  课后反思

  1、本节课因时间太短学生练习少。

  2、老师指导少,没有做恢复运动。

  学生特殊,脑子不太灵,手脚配合不太协调,动作做不到位。

  3、只有在课后,手把手多训练学生有可能学生能打好乒乓球。

乒乓球教案7

  一、活动目标

  1、感知乒乓球在斜面上滚动的现象,发现乒乓球滚动速度与斜面坡度大小的关系。

  2、探索使乒乓球在斜面上站稳的方法,并记录和表述操作的过程和结果。

  3、.乐于探索生活中的现象,体验操作的乐趣

  二、活动准备

  物质材料准备:乒乓球,毛巾,积木,信封,盖子,瓶子,毛线,塑料袋,沙包,橡皮泥,纸等若干。统计表人手一份,大统计表一份。

  知识经验准备:幼儿有玩球的经验,知道球的滚动的特性。

  三、活动过程:

  (一)游戏导入,发现现象

  1.幼儿自由玩球

  师:今天呀,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个好朋友,你们看看是谁?乒乓球,你们喜欢吗?老师给你们每个人都准备了一个乒乓球,你们自己拿去玩吧,然后告诉老师你是怎么玩的。

  幼儿自由玩耍:滚球,夹球,抛球,转球,老师指导:你的玩法真有趣,你的玩法和别人的不一样,这种玩法真好玩,你们一起玩玩看

  现在,我们小朋友把拿着你的小球回到座位上,老师请小朋友回答你是怎么玩的,并且表演给其他小朋友看一看

  2、幼儿将球放在桌子上面,引导幼儿发现小球在桌面容易滚动的现象。

  师:孩子们,小球悄悄的跟老师说它玩的有点累了,我们把它放在桌子上休息一会吧

  在放球的过程中,乒乓球不停的从桌子上掉下来。

  3、师:老师发现了一个问题,小球在桌子上一下就滚动了,我们来想个方法,怎样才能不让小球在桌子上滚来滚去,啊呀,你们看,小球还是站不稳,我们拿着小球回到座位上一起来讨论一下该怎么办吧

  (二)提出问题,幼儿想象

  1、师:小球为什么站不稳?

  桌子是倾斜的,小球是圆的,会滚动。

  2、师:小球在倾斜的桌面上站不稳,你们有什么好的方法让它站稳吗?

  3、鼓励幼儿大胆设想,表述自己的想法。

  当有孩子提出拿掉桌子的垫片时,师:这个方法是可行的,但是今天我们来挑战一下,就要让小球在倾斜的桌面上让小球站稳。

  师鼓励语:你开动小脑筋了,你的想法和别人不一样,你的想法很有创意,还有别的.想法吗?

  4、师:孩子们的想法真不少,今天,老师为大家准备了一些小帮手还有记录表,我们每个小朋友都可以用小帮手去操作,然后把你的结果在记录表上记录下来。

  介绍材料以及记录表的使用方法。

  (三)动手尝试,实践想法

  1、幼儿操作,师巡回指导

  2、引导幼儿相互交流自己的做法。

  师:给你旁边的小朋友看看,你是怎么做的,也可以向客人老师介绍一下你的方法。

  3、幼儿演示,讲述自己使用的材料,以及做法

  师:谁的小球站稳了?快来告诉大家,说说你的好方法,演示给大家看看,然后把你的记录表贴在老师的记录表上面。

  师小结:把小球放在毛巾上面,是增加了小球的阻力,所以小球可以再斜面上站稳。把小球放在积木,盖子,瓶子上面,信封,塑料袋里面,是把小球固定住了,所以小球可以站稳。

  4、师:我们小朋友真聪明,利用这些小帮手一下子就让小球站稳了,现在我们再一起开动脑筋,想一想,用纸怎么让小球站稳呢?

  5、给幼儿每人一张纸,让幼儿操作尝试

  6、幼儿操作,师巡回指导,一物多玩:包,卷,装,压等方法。

  7、引导幼儿交流自己的做法。

  8、师小结一物多玩的方法。

  四、迁移活动

  小朋友真聪明,通过自己开动脑筋想办法,解决了困难。我们生活里还有很多材料能让小球站稳,老师提一个问题,小朋友们思考一下,能不能用我们的身体让小球站稳呢?我们一起去试一试吧~

乒乓球教案8

  一)、教材内容分析

  乒乓球轻巧、灵活、安全性强,其活动技能具有挑战性,符合幼儿好奇、好动的身心特点。幼儿在乒乓球的游戏活动中可以充分满足其主动探究、活泼爱动的心理需求。乒乓球活动看似动,其实动中有静。动中有学习、求知、处事的深刻内涵,乒乓球活动还能促使幼儿多种能力的发展。在探索和尝试中,幼儿可以获得丰富的身体经验和运动经验,与此同时,幼儿对自我的认识也逐渐建立起来,他们能从运动中获得满足感、愉快感和成功感。

  二)、幼儿情况分析

  生活中、电视节目中时常有关于乒乓球运动的比赛等,当运动员获得胜利欢呼时常常能感染幼儿,激起幼儿强烈的求知欲和获得成功的胜利感。我们便可利用这点,让幼儿亲身体验、探索,从而掌握一些有关的乒乓球运动的基本技能。

  三)、活动目标

  1、通过游戏的方式,进一步巩固幼儿挥拍的动作,激发幼儿对乒乓活动的兴趣。

  2、在游戏的情景中,幼儿初步学习垫球,培养幼儿动作的协调性。

  本活动的重点是:掌握正确的垫球动作。

  本活动的难点是:能手眼协调的垫球。

  四)、活动准备

  为顺利完成以上教学目标,在活动准备方面,特作如下安排:

  1、布置小青蛙跳跳跳环境。

  2、乒乓板做的荷叶、乒乓球。

  五)、活动教法

  在这个学习过程中,主要采用了游戏法、模拟法、情境教学法。

  为什么要采用这些方法?

  1、游戏法

  游戏是幼儿主动参与的活动。幼儿把游戏看成生活的需要。游戏与其它活动相比,它最为自由,因此在游戏中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幼儿的主动性。相对的幼儿参加学习活动的态度就相对的被动。

  2、模拟法

  幼儿的好奇心非常强烈,对新鲜事物最感兴趣。幼儿爱模仿的特点和好奇心有密切

  联系。乒乓球活动的基本技能练习是枯燥乏味的,为了能适应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引起幼儿对该活动的兴趣,及了解幼儿对乒乓球性能的掌握,让幼儿模拟乒乓球的动作进行活动,激起幼儿积极参与活动与兴趣。

  3、情境教学法

  幼儿认识活动的主要特点是具体形象性。幼儿主要是对事物的'直接认识,通过自己

  的感知和体验才能对事物有所认识。

  六)、学法

  在整个学习活动中,始终以幼儿为主体,调动每个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在活动中,幼儿运用肢体的模仿、扮演参与,在整个活动中,幼儿都是积极主动学习的。

  七)、活动过程

  本次活动,以新《纲要》为指导,从感知到体验,由浅入深,使原有经验与新经验之间建立有机联系,让幼儿自主地、能动地学习,但是幼儿天生好动,光靠枯燥乏味的讲解和死板的练习,幼儿是没有兴趣的,也不能正确地掌握,中有通过指导活动内容丰富多彩化、形式多样化才能让每个幼儿真正动起来,使每个幼儿都能主动、积极地去掌握垫球的动作要领。本活动具体安排如下:

  第一环节:听着音乐模仿乒乓球的动作。目的是激发幼儿活动的兴趣。

  第二环节:通过游戏的方式,进一步巩固幼儿挥拍的动作。

  第三环节:利用情境教学法去青蛙家作客,引出活动的内容,设计提问:青蛙宝宝都在睡懒觉,还没练习捉害虫的本领呢,你们愿意帮助它们吗?教师介绍垫球的方法。

  第四环节:学习垫球,要求幼儿能连续的进行垫球。

  第五环节:游戏活动,本活动在幼儿掌握初步的垫球动作上,为幼儿设置一个情境,并提出练习方法:“有的小青蛙还没有做到运动,现在青蛙妈妈想到了一个更好的方法,每只小青蛙跳进次以后,再帮助旁边一只小青蛙跳5次,这样每只小青蛙都能得到锻炼。

  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使垫球的动作得到强化。

  八)、活动延伸

  中班幼儿年龄小,只有通过反复练习、强化,才能真正掌握垫球的技能,在活动室外的走廊里设置小青蛙跳跳跳的游戏情境,供幼儿游戏时练习。

乒乓球教案9

  教学过程:

  一、引出话题,尝试解决

  1.谈话导入

  师:今天我们上的是数学课,学习数学知识能够帮助我们解决许多问题。前几天我去买乒乓球,并收集了一些信息(出示下图),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乒乓球每个2元]

  2.整理信息

  (1)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买6袋乒乓球,每袋5个,每个2元。

  (2)谁能把获得的信息连起来读一读?(指名学生读信息)

  3.提出问题

  (1)根据这些信息,你能帮助我解决哪些问题?

  (2)你们是喜欢听别人说,还是喜欢自己来总结?(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方式)

  4.引导学习

  师:为了使我们的思考更有效,老师给大家提供一张记录单(如下),我们先来看一下,知道怎么填写吗?(请明白的学生解释)

  记录单

  解决问题:

  [乒乓球

  每个2元]

  ① 买6袋乒乓球 ② 每袋5个 ③ 每个2元

  我选了信息 ,解决了 ?

  算式是 。

  二、组织交流,共享智慧

  1.用一步乘法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预设(1):买6袋乒乓球,每袋5个,每个2元。

  6袋乒乓球一共有多少个?

  算式:5×6=30(个)

  预设(2):买6袋乒乓球,每袋5个,每个2元。

  买一袋乒乓球要用多少元钱?

  算式:5×2=10(元)

  [思考:上述教学环节,教师引导学生找相关联的数学信息,既使学生利用一步乘法计算解决问题,又为下面教学两步计算应用题打下基础。]

  2.交流用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1)师:大家从三条信息中选出两条,解决了两个问题,还可以解决其他问题吗?

  生1:我选“买6袋乒乓球”“每袋5个”“每个2元”三个信息,解决了“买6袋乒乓球一共用了多少元钱”的问题。

  (2)师:现在我们一起来读读信息,想想能不能解决“买6袋乒乓球要用多少元钱”的问题。(生边读边想,然后请会的学生在小组中说说自己的想法)

  (3)小组交流。

  师:谁来说说你的想法?(学生拿记录单上台演示)

  师:谁再说说刚才××同学是怎么想的?(引导学生这样叙述:根据 和 ,先求出了 ,算式是 ;再根据 和 ,求出了 )

  生2:6×5=30(个),先求出一共有多少个乒乓球;2×30=60(元),再求出买6袋乒乓球一共花了多少元钱。

  生3:5×2=10(个),先求出买一袋乒乓球要用多少元钱;10×6=60(元),再求出一共花了多少元钱。

  [思考:学生很容易得出以上两种方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边提问边板书,显得很有层次、有计划。]

  生3:6×2=12(元),先求出每袋中各买一个乒乓球花了多少元钱;12×5=60(元),再求出买6袋乒乓球一共花了多少元钱。(如下图)

  [思考:一开始学生不会说列式的理由,基本是在教师的帮助下得出结论。课堂上教师出示上图,只有极少部分的学生这样计算,教师也进行了表扬与肯定。]

  (4)比较思考。

  师:刚才我们在解决问题时,用的这两种方法有什么共同的特点?(用的是两步乘法计算,答案是一样的)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新内容——“用两步连乘解决实际问题”。(板书课题)

  师:这两种方法都是用两步乘法计算,第一步是从三条信息中选择两条有联系的信息求出一个问题,再根据这个问题和第三条信息相联系,用乘法算出第二个问题。

  师:那么,这两种方法有什么不同点呢?(单位名称不一样,第一步所求的问题不同)

  师(总结):解决这个问题,大家用了三种不同的解法,都计算出买6袋乒乓球要用60元钱。

  ……

  反思:

  毫无疑问,本节课教师充分考虑了学生学习知识的渐进性,注重学生新知识的`形成过程,发挥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且教学环节环环紧扣,层次清楚。但在教学“一共用多少元钱”这个问题的第三种解法上,我有不同的意见。

  1.看似想法巧妙,实际钻牛角尖

  多年来,很多数学教师在教学这道题时,都会否定第三种方法,理由很简单,因为第三种方法的列式说不出理由。而案例中,“6×2=12(元),即每袋中各买一个乒乓球花了多少元钱”这种说法非常牵强,违反了事实,甚至回答问题的学生有可能不懂,是“被理解”的。按常理“求一共用多少元钱”只有两种方法,第三种方法不符合实际,生活中没有人会这样考虑问题。这种看似巧妙的想法,实际上将问题引向死胡同,让人钻“牛角尖”。

  2.看似深挖教材,实际误入歧途

  实际上,当学生说出这种算式时,他本身可能并没有想到“6×2=12(元)”表示“每袋中各买一个乒乓球花了多少元钱”,在教师的提醒下说出时,有些听课教师发出惊叹声。实际上,很多教师平时根本不认为这种方法是对的,但是听了这节课好像又明白一样,这种心态是错误的,但愿没有人去效仿。这种看似深挖教材的做法更是错误的,其实是将学生带入歧途。

  3.看似思维创新,实际故弄玄虚

乒乓球教案10

  活动目标:

  1.在探索活动中体验解决问题的乐趣;

  2.创设问题情境,尝试用多种方法取出乒乓球;

  3. 能够相互协商,分工合作完成接力比赛。

  活动准备:

  幼儿实验材料:把乒乓球放在杯中;筷子、勺子、铁丝、吸管、报纸(小组一份);幼儿记录单,大记录单记号笔。

  活动过程:

  一、尝试操作

  师:小朋友们,你们看一只乒乓球被管老师不小心掉到了杯子里,你能把乒乓球取出来吗?有什么办法呢?(幼儿相互交流)并引导幼儿尝试利用材料取出乒乓球。

  二、交流讨论

  1、提出问题:你是用什么工具成功取出乒乓球的`?两种工具选哪种更好?老师还有一种方法,吹,三种办法只能选一种,哪种最好呢?用比赛的方法来验证哪种方法最好。

  2、吸管有两头,应该用哪头来吸乒乓球?

  3、幼儿操作验证吸管哪一头合适,验证完毕后进行小组接力赛,师交待比赛规则后幼儿进行比赛。

  4、再次进行分组接力赛。

  5、会跳舞的乒乓球展示

  6、小结

乒乓球教案11

  活动目标:

  1、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

  2、知道瘪的乒乓球受热恢复原状的办法。

  3、培养幼儿善于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若干乒乓球、空玻璃杯、热水、吹风机、筷子。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

  认真观察实验。

  活动难点:

  理解瘪的乒乓球重新变圆的办法。

  活动过程:

  一、导入:引出乒乓球。

  1、小朋友们玩过哪些球或见过那些球啊?(举手回答)

  2、老师给大家到来了很有趣的球,认识的小朋友就大声喊出它的名字吧!

  3、那么它跟小朋友们认识的篮球比怎么样啊?有什么不同和一样的地方啊?(利用比较了解乒乓球的`大小、轻重)

  4、可以找小朋友掂掂拍拍篮球在拍拍乒乓球。

  5、小朋友们比较的非常好,那么如果老师给你一个乒乓球你想怎么玩啊?(师范给大家看)

  二、实验。

  1、小朋友们玩的很高兴,可是老师这里有一瘪的乒乓球在哭泣说:"我不小心被踩瘪了,谁能帮助我呢?"

  2、小朋友们快动脑筋想一想有什么好办法让它变回原来的样子呢?(小朋友说出自己的想法)

  3、小朋友们真棒,积极动脑筋想问题。

  4、老师也想了一个办法我们一起来看看能不能帮助它呢?

  5、看看老师准备了什么?(幼儿说出准备的材料)

  6、那这些有什么用呢?老师要做什么呢?(引发幼儿兴趣)

  7、接下来我们要做一个小实验,仔细看哦!

  8、老师这里有一个空玻璃杯,把瘪的乒乓球放进杯子里然后倒入开水,想想开水倒进去后会发生什么呢?乒乓球会不会在水底不出来了呢?哇!原来乒乓球浮在了水面上(过一小会)老师现在要用筷子取出乒乓球,小朋友们想想老师为什么不直接用手去拿呢?(引导幼儿说出里面是热水,直接用手很危险,倒入开水环节也会涉及安全问题)

  9、咦,乒乓球瘪的地方怎么不见了呢?哪里去了呢?(引导幼儿说出瘪的地方鼓起来了)乒乓球又变得圆圆的了

  10、小朋友们想想为什么倒入开水后,乒乓球就变回原来的样子了呢?(小朋友们猜想)

  小结:乒乓球的肚子里都是空气,瘪的时候空气被挤得压在了一起,用开水烫,里面的空气感觉很热,肚子里的空气开始膨涨就是越来越大,瘪的地方就撑起来了,所以乒乓球又圆了

  11、小朋友你们学会这个办法了吗?

  活动延伸:

  会跳舞的乒乓球。

  1、乒乓球变圆了很开心,它说:"谢谢小朋友,我要给你们跳支舞"

  2、乒乓球会跳舞好神奇啊!小朋友们想看吗?

  3、拿出吹风机,吹风机把乒乓球吹起来并在空中跳舞

  4、乒乓球跳的好看吗?我们来给它鼓鼓掌

  5、小朋友们把会跳舞的乒乓球告诉给爸爸妈妈让他们和你一起分享好不好?

  小结:小朋友们今天的课《有趣的乒乓球》你们开心吗?那我们以后多做一些有趣的小实验好不好?今天的课就到这里让我们跟客人老师说再见吧!

  活动反思:

  受热膨胀是生活中常见的科学现象,但是幼儿年龄较小,可能见过却不明白其原理甚至说不出原理的名称,所以本节课真正的目标是体验发现的乐趣。

  中班幼儿的思维发展特点仍然是具体形象的,所以不要求幼儿说出乒乓球恢复原来样子的复杂科学的原理,只需要知道用什么办法就可以了,因此只是用简单形象的语言讲解乒乓球遇到开水是怎样变圆的,整个过程多以提问猜想为主然后进行验证,既激发幼儿的兴趣引发好奇心又培育想象力发展,既然设计的是一节小实验,就顺便让幼儿观察欣赏和乒乓球有关的有趣实验,因此设计了会跳舞的乒乓球,只是让幼儿对周围事物现象感兴趣,充满好奇心,由于时间等问题不可能让幼儿一一操作,所以在幼儿离园时可以告诉家长回家和幼儿一起尝试。

  至于乒乓球可以进行有趣的制作可以作为一节美工课单独去设计,让幼儿了解并动手操作,因此本节课没有涉及,实验时会有一些变量存在,可能过程会和预想的不同,这一点要有所准备。

乒乓球教案12

  一、案例背景:

  依据《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水平五的目标,在教学中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使之产生运动兴趣,坚持锻炼,培养他们具有终身体育健身的意识。在授课中遵循课程改革的要求,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小组合作为形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关注学生个体差异,让每一位学生都能享受快乐体育、健康体育。

  二、教学过程与方法:

  学习目标:

  1、初步掌握正手攻球的正确技术动作,培养学习乒乓球的兴趣,能经常主动参与体育锻炼。

  2、发展学生的速度、协调、灵敏和反应能力等身体素质。

  3、培养学生互帮互助,团结协作,良好的合作精神,营造和谐课堂气氛,培养克服困难、艰苦奋斗的意志品质。

  学习内容:乒乓球正手攻球技术

  学习重点:体会蹬转移、拍形前倾、收臂的动作。

  学习难点:如何进行挥拍的协调用力。

  学习过程:

  1、准备部分--"师生互动、调动情绪"阶段

  课的开始,我安排了师生击掌,整齐的掌声和口号声既渲染了课堂气氛,又很好的达到了稳定心神的目的,培养了团队精神。然后,全班同学在体委的带领下进行热身运动,充分活动各关节的肌肉。

  2、基本部分--"掌握技能、评价自我"阶段

  (1)发现尝试,导学点拨。首先通过一些比赛视频,教师讲解乒乓球攻球技术在实战中的应用,让学生了解该技术的用处、运用时机及方法。然后做示范动作,通过设疑、重点打造的演示,引导学生总结出"蹬转移、拍形前倾、收臂"的动作要领,并在老师的带领下尝试徒手练习。这种先了解技术运用,再进行技术学习的方法,便于学生更深刻的理解技术特点,有助于动作表象的形成。

  (2)分层次练习。为了更好的让学生解决重难点,我采用了分层次的教学法,结合《新课程标准》中关于"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个学生都受益"的理念,在练习中,首先学生根据自己现有水平设置本节课运动技能目标将其分为:

  A、奋进组,主要进行徒手摹仿并对墙击球练习。

  B、优良组,基本掌握正手攻球动作要领。

  C、精英组,主要做两人对面攻球练习。然后每一个层次又可以通过练习来适时降低或提高练习难度,纠正错误动作,接着学生在熟练该组别动作后可以升组进行更高难度的练习,最后在各小组长的组织下进行该组别所练项目的评比,进一步加深对动作的掌握。这种多层次的分组,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及掌握情况自由的调节练习难度,不仅保证了大部分同学练习兴趣,也帮助弱势群体找到自信,确保每个学生保持学习热情。

  (3)多层次评价。本节课教学,我通过"自我评价"、"小组评价"、"教师评价"等方式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技术学习,实现课程目标。"自我评价"是学生对自己各种能力的一种估计和比较,它始终贯穿在练习当中。比如说,学生根据能力选择组别的时候,就是在对自己技术能力进行评价。"小组评价"中利用评比的形式让学生将自己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展示,比一比看谁"动作更准确,失误更少,进步更多",让学生站在老师的.角度来进行集体评议,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层次的理解动作。"教师评价"是教师通过对学生在练习中的技能、学习态度和心理状况的评价,要充分引导学生进行技术学习和情感体验,多以鼓励性言语为主。这种"评中练""练中评"的形式,充分发掘学生的创造力和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在"思考中学习,在评价中进步",很好地提高了学生发现问题,并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

  (4)体验成功。在练习中通过不断的评价和提高,学生在突破目标中进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的潜能。

  3、结束部分--"稳定情绪,恢复身心"阶段

  师生共同完成放松练习,并总结课堂情况。

  三、案例评析:

  在课的构思中,从教材的重难点入手,通过细致的分析,结合学生的身心特点,制定出相应的教学目标,并围绕着教学目标进行了本节课的设计与安排。

  在课的讲述中,淡化教学进程,突出教学环节,通过"发现--练习--评价--体验"的环节,强调学生的能力培养,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体验学习的快乐,成功的快乐,培养终身体育的习惯。在教学方法上,轻讲解、重启发,采用分层次教学的形式,让学生在不同难度的组别中练习,既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又提高了学生掌握技术的能力,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的思想观念,从"要我学"到"我要学"转变。

  在教学评价体系中,采用多层次评价,让"自评"、"互评"、"师评"始终贯穿于学习之中,这种"评练结合""以评促练"的形式,有利于提高学生对练习的认识,对技术的理解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更好地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

  四、教学反思:

  1、成功之处

  我牢牢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摒弃了单纯追求技术训练的传统做法,改变了以往的“灌输接受”的单一教学模式,采用了多样化的课堂教学。

  在本节课教学中,我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对于乒乓球正手攻球练习中遇到的重点和难点问题,教师引导学生主动思考,让学生自己去探究,获得解决的办法,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力。

  同时还关注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采用了分层次教学。对于乒乓球基础好、动作技术掌握较快的学生,指导他们学习和掌握更多的学习内容,充分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使每一位学生在乒乓球运动技能的学习中,都能够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进步,从而体验学习乒乓球运动的愉快感和成功感。例如,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在台内或中远台攻球,对于基础差的学生培养了他们的兴趣,提高了他们的学习自信心。

  2、不足之处

  我校乒乓球队在区级中学生乒乓球比赛中曾多次取得过优异的成绩,但是水平较高的学生太少,且离高水平运动员还有很大的差距,要想在区级以上比赛中获得好成绩还任重道远。

  3、改进措施

  (1)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充分贯彻和落实“生本教育”的精神和高效的课堂教学。

  (2)在课堂中多应用多媒体,让学生对动作的整体效果有一个更直观的认识。

  (3)多进行校内、校外的比赛,提高学生的实战能力,以赛促练。

  (4)特招高水平的运动员,以带动其他学生的技术水平。

乒乓球教案13

  活动目标:

  1、探索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乒乓球弹性的变化。

  2、有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兴趣。

  活动重点:

  在铺有不同材料的地上实验乒乓球的弹性。

  活动难点:

  利用材料想办法改变弹性的大小。

  准备:

  一些辅助的材料:棉花、毛巾、报纸、黄沙、塑料纸、纸盒等。

  过程:

  1、诱导问题:

  (1)、教师启发引导:

  “今天我们要做一个有关乒乓球弹性的.实验,实验中你也许会遇到困难,要想想有什么方法可以解决,如果暂时不能解决,你也不用着急,记在心里,我们大家一起来想办法。”

  (2)、幼儿操作实验:

  玩法:幼儿在铺有不同材料的地上实验乒乓球的弹性。

  2、讨论释疑:

  ――――“有什么新发现,遇到哪些困难?”

  (1)、幼儿逐一讲述自己发现的问题或遇到的困难。

  (2)、讨论:“那谁有好方法可以解决这个问题?”(请个别幼儿演示好方法。)“还有什么好方法也可以这个问题?为什么?

  (3)、小结:乒乓球弹性有变化。当遇到比较坚硬的材料时会弹性大,跳得高;当遇到较柔软的材料时则弹性小,跳得低;乒乓球弹性的大小还与我们投掷的力量有关。所以说,在不同的条件下,乒乓球的弹性增加或削减。

  3、实验验证:

  (1)、这里有许多的材料,我们可以利用这些材料动脑筋、想办法改变弹性的大小,设计出新的游戏,你可以用刚才介绍的方法,也可以自己找一找另外的方法,好了,让我们去试一试吧!

  (2)、幼儿实验操作,教师给予一定的协助。

  4、迁移经验:

  鼓励幼儿介绍在实验验证中找到的新方法

  5、延伸活动:

  乒乓球造型

  幼儿利用一些辅助材料对乒乓球进行装饰、造型。

乒乓球教案14

  案例背景:

  针对我园的乒乓课题,一开学,我们就把乒乓活动融入到了孩子们的一日活动中,虽然孩子们接触乒乓活动已经有两个多月,但每次玩乒乓游戏的时候,孩子们的坚持性总是很差,出现一点小问题就乱糟糟的,这时候老师往往会控制不好活动,导致获得无法正常开展。

  实况记录:

  又到了乒乓游戏活动的时间了,今天我要求孩子们用一次性杯子的杯底来运乒乓球。在活动中我扮演“羊妈妈”,孩子们扮演小羊,在不同宽度、不同形状的“小桥”上,将“食物”(乒乓球)送给对面的“羊奶奶”。活动开始了,孩子们非常高兴,个个争先恐后地将“食物”送过去,但有的孩子过急,时常把“食物”掉在“小河里”,可“食物”蹦蹦跳跳,跑到了不同的角落,孩子们见了都大叫着“食物跳走了、食物跳走了……”,然后好多孩子都大胆的跳入了“小河里”去救“食物”,一时活动场面乱成了一团。当时我就非常着急,把几个调皮的孩子拉到了一边,暂停了他们的游戏,还不停地提醒其他孩子要当心:球和人都别掉下去。活动也就草草的结束了。

  分析与反思:

  陈鹤琴先生说:小孩子生来好动,多运动多强健,多游戏多快乐,小孩子的身体就易强健,心境也就快乐。我园选择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乒乓运动。以创设情境和游戏化组织形式,使幼儿体验到乒乓活动的乐趣。激发了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小班幼儿主要通过“玩球”激发幼儿对乒乓的兴趣以及发展幼儿多方面的能力,以乒乓游戏贯穿幼儿的一日生活活动。而一味枯燥的以“乒乓球”对幼儿进行游戏,难免会让幼儿缺乏兴趣,而此时有趣的环境创设、对“乒乓球”角色的转变,重新激发了幼儿学习、玩乒乓游戏的兴趣。创设表演游戏情境,将角色扮演贯穿乒乓活动始终,将抽象的内容形象化。游戏不仅仅是娱乐,它还是一种教育过程,帮助幼儿形成对外部世界的一定认识与理解。只要充分的利用好游戏,让游戏的情境贯穿于我们的集体教学活动中,从案例中可以看出教师在乒乓游戏活动中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段,激发了幼儿对活动的兴趣,幼儿“个个争先恐后地将‘食物’送过去”可以看出来。幼儿都大胆的跳入了‘小河里’去救‘食物’”,这一举动引起了场面的混乱,老师没有能控制好活动与幼儿,只是“把几个调皮的孩子拉到了一边,暂停了他们的'游戏”,还有就是不停地提醒,致使活动“草草结束”。导致出现这种结果主要是活动前老师的要求不明确,幼儿对于扮演“小羊”这一角色的认识有了,但是对于掉入“小河”的后果不清楚。所以在游戏时老师应扮演“羊妈妈”以拟人化的口吻告诉幼儿掉入“小河”会淹死的,食物掉了就不要捡了,下次小心一些。等最后结束了再去捡起来继续第二次游戏。在幼儿对这个游戏适应后,老师可加强难度,用游戏的情节、“羊妈妈”的口吻暗示幼儿过桥时可走得快些,“对面‘羊奶奶’的肚子饿了”,以使幼儿的持球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对于能力弱的幼儿则循序渐进地提高他们的蛋糕盆上停球能力,使他们也能感受到自己的成功。

乒乓球教案15

  活动目标:

  1、让孩子了解磁铁的特征,明白物体的沉浮。

  2、帮助孩子积累生活的经验,巧用学习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难题。

  活动准备:

  磁铁、磁性教具、水壶、玻璃球、乒乓球、线、筷子、塑料玩具;铁制物品如:铁钉、瓶盖等。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播放音乐,教师领幼儿做蝴蝶飞进入活动室。

  与幼儿交谈,引出磁铁,引导幼儿观察。

  师:嘘!你们看,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什么礼物?(出示磁性教具花),这花美丽吗?(美丽)多美的花啊,看!把蝴蝶都引来了(出示教具)。咦!怎么这只蝴蝶落不到花上呢?引导幼儿观察,看有什么秘密?(让幼儿观察这只蝴蝶教具,发现问题。)

  师:对了,这只蝴蝶的背后少了一只黑色的圆圈,大家知道它的名字吗?对,磁铁,大家真聪明。

  二、基本部分。

  1、组织幼儿坐好,每人从桌子上拿一块磁铁,了解磁铁的特征。

  2、师:小朋友们为了更好的了解磁铁的.特征,老师为大家准备了一个“万宝盒”,大家把桌子上的“万宝盒”打开。用手中的磁铁吸一吸,看能够吸起什么东西,然后让个别幼儿说一说吸起了什么?这件东西是用什么材料做的?

  总结出:磁铁能吸铁制品。

  3、了解物体的沉浮:

  小朋友,现在我们把磁铁吸住的物体,放到水盆里看有什么变化?(被磁铁吸起的物体都沉在水底)那把桌面上的东西都放到水盆里有什么变化呢?引导幼儿回答。(塑料制品的物体浮在水面),小朋友们真聪明,来一齐鼓励一下自己。(嗨!嗨!嗨!我们都是聪明娃!)

  4、出难题,引导幼儿巧用学习的知识来解决。

  小朋友这么聪明,今天老师遇到了一个难题,你们能帮老师解决吗?(引起好奇)老师出示:玻璃瓶中有一个铁钉和一个乒乓球。有的幼儿回答,倒过来或把手伸进去,或用筷子夹出来。老师说出要求:可是在取瓶中的物体时,不能把瓶倒过来,也不能把手伸进去,只是准备了线、磁铁、筷子、水,让幼儿分组进行实验,看哪组取得快。

  5、让个别幼儿分组讲解一下取物的过程。(老师及时鼓励孩子。)6、师:小朋友们这么聪明,老师奖励你们一下,玩一玩乒乓球。

  三、结束部分。

  小朋友,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可能会遇到一些难题,只要我们肯动脑筋,想办法,巧用我们学习的知识就一定能解决。

【乒乓球教案】相关文章:

乒乓球教案01-24

乒乓球教案05-16

小学乒乓球教案08-02

(精品)乒乓球教案06-01

乒乓球教案15篇【经典】07-27

乒乓球教案15篇02-27

【通用】乒乓球教案15篇05-28

乒乓球教案范文集合5篇04-21

乒乓球教案集锦七篇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