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教案

时间:2024-08-15 12:48:49 教案 我要投稿

【热门】中班教案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中班教案7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热门】中班教案

中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通过观看课件,初步了解动物胎生、卵生的两种生殖方式及其发育过程。

  2、引导幼儿积极参与活动,用语言大胆表达自己的见解。

  3、萌发探究小生命的兴趣,培养幼儿热爱小动物的情感。

  4、能在情景中,通过实验完成对简单科学现象的探索和认知,乐于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所发现的结果。

  5、发展合作探究与用符号记录实验结果的能力。

  【活动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各种动物图片若干;

  3、字卡:卵生、胎生;黑板两块,上画两个“家”,背景音乐。

  【活动过程】

  一、猜谜语。

  头上两只大眼睛、身体细长轻又轻,张着翅膀空中飞、好像飞机在飞行。

  二、观看课件、了解动物的两种基本的生殖方式:卵生、胎生。

  (一)看课件了解卵生动物的知识

  蜻蜓一生下来就是这样子吗?

  有一天,一只小鸟出来玩,当它从池塘上边飞过时,看见蜻蜓用尾巴在点水,蜻蜓在干什么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1。观看蜻蜓的课件

  (1)提问:故事里小鸟碰到了谁?蜻蜓妈妈在干什么?

  (2)蜻蜓妈妈是怎样生小宝宝的呢?它把卵子生在哪?它的宝宝是怎样长大的?

  小结:原来蜻蜓妈妈生小宝宝有3个步骤:先是把卵子生到水里,让卵子在水里长成幼虫,最后变成小蜻蜓飞出水面。

  (3)师:还有哪些动物和蜻蜓一样也是产卵的?(青蛙、苍蝇、蚊子、鱼……)

  (4)师:小朋友知道得真多,小鸟谢谢你们告诉了它这么多知识,它继续往前飞,又会看见什么呢?

  2。观看母鸡的课件

  小鸟看到谁?它在干什么?母鸡是怎样生宝宝的?

  3。青蛙妈妈是怎样生宝宝的?请幼儿先说一说,再看动画。观看青蛙的课件

  小鸟看到青蛙妈妈是怎样生宝宝的?

  4。观看乌龟的课件

  (1)小鸟看到谁?它在干什么?乌龟是怎样生宝宝的?

  小结:乌龟妈妈生宝宝也有3个步骤:先挖个沙洞,再把乌龟蛋放在洞里面,然后盖上沙,经过阳光的照射,最后小乌龟钻出蛋壳,从沙洞里爬出来。

  (2)师:还有哪些动物会生蛋呢?(鸭、鹅、鸽子、鸵鸟……)

  师小结:像这些动物妈妈先产卵(卵有软有硬),小宝宝呆在卵里,吸收卵里的养分慢慢长大,最后破壳而出,动物妈妈这种生宝宝的方式叫卵生。(出示字卡)齐读

  (3)现在,你知道哪些动物是卵生的?

  师小结:动物界的很多鸟类、昆虫类、鱼类、爬行类都是卵生动物。

  (二)了解胎生的有关知识

  1、是不是所有的动物都是卵生动物呢?

  2、播放小猪出生录像,猪妈妈生下的是谁?它长得怎样?

  3、出示小猪图像,这是猪妈妈生下的小猪,它长得象谁?(引导幼儿观察猪一生下来就有头、身体、四肢、尾巴。)

  4、小结:像小猪一生下来就和妈妈长得一样的动物叫胎生动物。猪妈妈生宝宝的.方式叫胎生。(出示字卡)齐读

  5、哪还有谁是胎生的动物呢?

  三、幼儿做游戏《宝宝找家》,进一步巩固对卵生、胎生的知识。

  师介绍游戏规则:(出示动物和房子)请小朋友每人选一种动物,想一想它是卵生动物还是胎生动物,然后排好队在音乐声中把动物送到相应的房子里。

  师幼一起检查送对了没有,错的纠正。

  活动延伸:

  师:那我们小朋友是卵生还是胎生的呢?播放课件(渗透情感教育:爱自己的妈妈)

  小结:小宝宝要在妈妈的肚子里住上10个月,当我们还在妈妈的肚子里的时候妈妈可是很辛苦的啊,妈妈这样爱护小宝宝,生出小宝宝后,要照顾宝宝,宝宝才能长得象小朋友这么大,这么聪明,妈妈可辛苦了,我们应该爱自己的妈妈,也要爱动物妈妈和宝宝。

  教学反思:

  这节课中,我觉得我的活动提问较之前有了很大的提高,提问的效果也很好。可以说在大家的讨论下,提问的有效性有了很大的提高。幼儿不仅会说了,而且还更会问了。这样的自由探索活动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力,也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热情。孩子们在轻松、愉快地氛围中,发挥了他们在活动中的主动性,能力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

中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在游戏活动中认识序数第一至第五。

  2、发展幼儿思维的逻辑判断能力。

  3、愿意参加游戏活动,体验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学具:小旗人手一套。

  2、教具:大数卡一套、房子五座、小旗一面、五种小动物

  活动过程:

  一、用第几座的`形式表示不同颜色的房子分别在第几座

  1、出示房子提问:他们分别是什么颜色?(红、黄、蓝、绿、紫)一共有几座?

  红房子在第几座?你是从哪边开始数的?有不一样的吗?

  2、出示小旗提问:现在,我们从哪边开始数?

  3、做门牌卡:红房子在第一座,用数字几表示?(请幼儿找数字贴在房顶上)

  4、用同样的方法,做好其它房子的门牌卡。

  二、用举小旗的游戏帮助幼儿巩固序数第一至第五

  1、出示小羊、小狗、小猫、小鸭、小兔提问:一共有几只小动物?

  2、提问:小羊排在第几个?用数字几表示?

  3、讲解要求:每一位小朋友都有五面小旗,小羊排在第三,我们就把写有数字3

  的小旗举起来!

  4、幼儿游戏

  三、去小动物家做客,巩固认识序数

  1、提要求:你喜欢到哪个小动物家做客,你就排到它的家门口,(幼儿互相说一

  说排在第几排)?

  2、幼儿自由选择去小动物家做客后请个别幼儿说说排在第几排?

  3、玩游戏:小羊(小狗、小猫、小鸭、小兔)的小客人在第几排?用它的叫声告

  诉大家吧!第几排就叫几声。

  四、分享喜悦:

  提问:你们和小动物玩得开心吗?为什么开心呀?

中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初步欣赏、理解文学作品,对作品中小老虎多多的情绪情感变化有共鸣,能够产生移情反应。

  2、大胆尝试用语言和肢体动作等形式表现不同的情感变化。

  3、体验与朋友在一起的快乐及关心别人、帮助别人的愉悦。

  【活动准备】

  1、录有故事《小老虎多多》、歌曲《小老虎多多》的录音带。

  2、创设活动情境:茂密森林、茵茵草地及表演道具(小老虎、小鸟、小兔、熊、礼物等)。

  3、制作幻灯课件《小老虎多多》,做礼品的材料若干。

  【活动过程】

  一、观看幻灯课件,欣赏、了解童话故事第一部分内容。

  1、演示幻灯片:森林中的一棵大树下,一只小老虎伏在草地上伤心地掉着眼泪。

  2、幼儿观看并回答问题:“这是什么地方?谁在大树下?他的心情怎样?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3、教师讲述故事的第一部分。

  二、幼儿欣赏《小老虎多多》歌曲的第一段,感知小老虎多多伤心的情感。

  1、倾听录音歌曲,提问:“多多为什么这样伤心?”

  2、幼儿讨论:听了这首歌曲,心里有什么感受?我们想什么办法帮助多多高兴起来?

  3、幼儿自由发言,教师给予恰当的评价。

  三、继续观看幻灯课件,欣赏、理解故事的第二部分。

  1、幼儿一边观看幻灯片,一边欣赏故事的第二部分内容。

  2、讨论:小动物是怎样帮助多多的?得到朋友的帮助。多多现在心情怎么样?小动物帮助了小老虎多多,他们自己感觉怎样?

  3、欣赏录音里小老虎多多欢快的歌声(第二段),分享多多的快乐。

  四、欣赏完整的童话故事(教师讲述)

  五、情境表演,进一步感知、理解小老虎多多的情感变化。

  邀请一名幼儿扮演小老虎多多在森林情境里声情并茂地演唱第一段歌曲,其余几名幼儿分别扮演小兔、小鸟、小熊等小动物一起表演故事。

  六、幼儿制作礼物,送给多多。

  1、出示一颗“爱心”,提示幼儿:每个小朋友做一颗心,把小朋友做的心串在一起,变成一根爱心项链,戴在多多的脖子上,多多就好像看到许多朋友,他会很快乐。

  2、做礼物、送礼物,说一句让多多高兴的话,集体祝福。

  七、幼儿与小老虎多多在欢快的`舞曲中翩翩起舞。

  活动延伸:

  建立“友好家庭小组”,鼓励幼儿经常开展家庭互助活动,体验与朋友一起游戏的快乐。

  附故事:

  小老虎多多是个孤儿,没有了爸爸。唯一的妈妈在两天前也生病死了,他多么希望能有一个朋友呀!

  多多去找朋友,可是小动物一见到小老虎就害怕地逃走了。多多坐在一棵大树下,唱起伤心的歌:“我是一只小老虎呀,没有妈妈,没有朋友,一人唱歌,没人听呀,一人流泪,没人爱……”

  风儿把多多的歌声传得很远很远,小鸟听到了。小兔子听到了,小熊也听到了,他们说:“多可怜的小老虎呀,我们去找他做朋友吧!”于是,他们顺着歌声传来的方向向前找,终于,在一棵大树下找到了小老虎多多。

  从此,多多有了朋友。他的脸上露出了笑容,高兴地唱起歌来:“我是一只小老虎,朋友多呀真快乐。大家一起唱歌跳舞,大家一起做游戏。”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内容来自网络,因无法核实出处,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中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通过参与分类活动,了解物体立起来与接触面的关系。

  2、大胆探索使物体立起来的多种方法,与同伴分享成功的喜悦。

  3、交流探索结果,萌发幼儿热爱科学的情感。

  设计意图:

  在一次上课的时候,班上大部分的孩子都将书平放在桌上认真的看图说话,而有个孩子却将书打开撑在桌上,双手没有扶书跟着小朋友一起看图说话,一副悠哉游哉的样子…….本次活动就是抓住幼儿的这一“小聪明”,以“平时不能在桌面立起来的物体,使之能够在桌面上立起来”,为探索目的。于是,我就让幼儿去探索为什么有的物体能立在桌面上,为什么有的物体不能立在桌面上。从而发展幼儿探索的能力,增强幼儿初步的科学意识。

  活动准备:

  1、教师知识经验:知道各种物体的材质,了解物体立起来的原因。

  幼儿知识经验:了解各种物体的名称及材质。

  2、物质材料准备:

  (1) 能立和不能立的物体:瓶盒铅笔水彩笔积木书纸吸管(粗、细)羽毛、

  (2) 记录表每人一份。

  (3) 录音机,磁带。

  3、环境的准备

  (1) 活动区投放各种辅助材料,如:插塑积木、橡皮泥、米、沙子、胶带、皮筋、剪刀、等。

  (2) 活动前一周请家长协助幼儿收集各种物体(盒子、瓶子、羽毛等物体)

  活动过程:

  1、将物品分类。

  (1) 观察:哪些物体可以站立?哪些物体不能站立。

  (2) 操作活动:将篓子内物体分类,并做好记录。

  2、幼儿讨论:为什么有的物体能站立,有的物体却不能站立。

  3、尝试用多种方法让不能立起来的物体立起来。

  (1) 引导幼儿用自己的方法使纸立来。

  (2) 在使纸立起来的 基础上,利用辅助材料,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让其它不能立起来的物体立起来。

  (3) 幼儿讨论:为什么利用了这些东西就能使不能立起来的'物体立起来。

  (4) 小结:只有物体接触面大才能使物体立起来。

  4、游戏:糊涂的餐厅老板

  有个糊涂的餐厅老板总是记不住客人点的菜,他想请小朋友帮他想想办法,让他能够记住每位客人点的菜。每组幼儿通过现有的材料做一个简单的餐桌号牌。

  5、成列展览,相互交流。

  活动延伸:

  鼓励幼儿继续探索生活中有趣的科学现象。

  课后找出家里坏掉不能立起来的物体,通过这个活动也能帮助它们立起来。

中班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进一步了解名片的功能,初步尝试设计并装扮名片。

  2、激发幼儿自主交往的愿望。

  活动准备:

  课件一套,幼儿绘画工具、铅化纸人手一张,家庭住址人手一份

  活动重点:初步尝试设计并装扮名片

  活动流程:进一步了解名片——制作名片——相互交流

  活动过程:

  1、进一步了解名片

  导入:观看幻灯1、2 。 讨论大人使用名片的用途:观看幻灯

  3。(名片有各种用处,认识新朋友、与朋友保持联系、交到更多的朋友、介绍自己单位的'产品等。名片为人们的工作与生活带来了不少方便。) 讨论名片上的内容:观看幻灯

  4、5。(名片上有单位名称、姓名、职位、标志、地址、电话、手机等)。 想想说说我们的名片上有些什么:观看幻灯

  6、7。(自己的名称、标志、家庭住址、家庭电话、所在班级等)。

  2、制作名片

  要求:

  鼓励幼儿制作有个性的名片。

  名片内容:必须有本人姓名、标志、家庭住址、家庭电话、等。

  可以添画花纹等,进行装饰。

  3、相互交流 赠送名片和介绍名片。

中班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通过制作染料使幼儿了解生活中常见的植物废弃物经过加工处理是可以再利用的,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及观察能力。

  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体验解决问题的成就感。

  适用对象:

  4—5岁幼儿。

  活动所需资源:

  洋葱皮、咖啡渣、红茶渣、绿茶渣各若干,锅、网勺、橡胶手套、敞口盘、明矾水、白色小手绢(幼儿人手一块)、白色T恤衫(幼儿人手一件)。

  活动内容及过程:

  看一看:盘子里是什么东西?是从哪里来?

  (1)是洋葱和茶叶渣。

  (2)是咖啡渣、茶叶渣和洋葱皮。

  (3)妈妈把这些东西都扔了。

  做一做:制作染料。

  自由选择实验物(咖啡渣、绿茶渣、红茶渣、洋葱皮),将其放人锅中煮沸。

  说一说:我的发现。

  (1)现在锅里的水比刚才更深了。

  (2)洋葱皮水煮成咖啡色。

  (3)红茶渣煮的水颜色变成了黄绿色。

  (4)水的颜色变黑了。

  试一试:给手绢染色。

  介绍染色材料:除自制的染料外,还需要稀释过的明矾水。

  (1)我们把锅里的染料水,过滤出来以后,再染手绢。

  (2)先把手绢放进染料里浸湿,绞干水分后,浸入明矾水中。再从明矾水中捞出手绢绞干水分,泡人染料水中,反复三次。

  说一说:我的发现。

  (1)我的'手绢变红了。

  (2)我的手绢颜色一次比一次深。

  (3)我的手绢颜色变了一点点。

  (4)我的手绢变成黄颜色了。

  讨论分析。

  在染手绢的过程中,哪种材料最容易着色?

  (1)洋葱皮煮的染料,最容易着色。

  (2)茶叶渣煮的染料,能让手绢变黄。

  (3)咖啡渣煮的染料,几乎看不出来。

  注意事项:

  1.材料使用时需要煮沸,因此,适合小组进行,以保证活动安全进行。

  2.教师在明矾水的配制时要注意,明矾重量约为织物重量的10%。

  拓展性方案线索:

  把植物性材料的收集记录填在表格里。

中班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通过排序活动,感受排序的活动美。

  2、能用语言讲述排序规律。

  3、尝试通过自己的排序活动,体验操作乐趣。

  活动重点:

  让幼儿在观察游戏操作的基础上了解排序活动,并体验排序的活动形式美。

  活动难点:

  引导幼儿自选某种规律排序物体。

  活动准备:

  1、三列长火车,每节可坐三个小动物。

  2、小动物卡片若干,葫芦卡片若干。

  3、进入森林的小脚丫线路图。

  4、幼儿操作材料。

  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1、教师与幼儿谈话,进入角色。

  教师:"大班的小朋友真听话,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去打森林里去看一看,听说那的.小动物今天要去旅行,我们去看一看有哪些小动物,好吗?"

  2、出示小脚丫线路图,教师示范走,并引导幼儿观察其中规律。

  二、分别出示三列火车,引导幼儿观察。

  1、出示第一辆火车头,及第一节车厢(ABB)

  (1)教师引导幼儿观察车厢小动物的位置。

  (2)教师出示第二节车厢,让幼儿观察并了解规律。

  (3)出示第三节车厢方法同上。

  (4)出示第四节车厢,让幼儿猜是那些小动物。

  教师小结:原来小动物们是按一定顺序坐火车的,你们觉得这样漂亮吗?这种排列的顺序叫有规律的排序,你们知道了吧!

  2、出示第二列火车头及第一节车厢(ABB)

  (1)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小动物座位。

  (2)教师出示第2、3、4节车厢让幼儿上来操作,教师及时指导。

  3、出示第三列火车头及第一节车厢(AAB)

  (1)引导幼儿观察小动物的位置。

  (2)教师出示第2、3节车厢,让幼儿上来操作,教师及时指导。

  三、出示葫芦卡片,让幼儿接着排列。

  1、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并操作。

  2、提问:这些葫芦哪些不一样(颜色、大小)

  教师小结:其实生活中的规律很多,他们可以按大小来分,也可以按颜色来分。还可以按高矮来分等等;这要我们认真观察,就能看出其中规律。

  四、游戏:送礼物。

  1、教师:小朋友,今天表现的很棒,老师想送礼物给孩子们,如果谁把你们手中的图形宝宝,按照一定的规律排好队,这些图形宝宝就是你们的了。

  2、幼儿自由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五、结束部分。

  教师:其实在我们幼儿园里还有许多有规律的排序,我们一起出去找一找吧。

【中班教案】相关文章:

[精选]中班教案11-07

中班的教案07-24

(精选)中班教案10-25

中班教案【精选】10-17

中班教案(经典)10-14

中班教案[经典]02-26

中班教案03-02

(经典)中班教案11-29

(经典)中班教案05-08

中班教案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