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实用的中班教案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班教案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通过目测比较高矮,知道什么高,什么矮,感知高矮的相对性。
2、学习按高矮排序,能在一组物体中找出比某物高(矮)的其余物体。
活动准备:积木、瓶子、套娃、纸盒等幼儿每人一份
活动过程:
一、目测比较物体的高矮
1、出示一棵树,请幼儿说说是高的还是矮的?
2、分别出示第二、三棵树,幼儿判断哪棵树高,哪棵树矮?你是怎么知道的?
二、比高矮,感知高矮的相对性。
1、请一位幼儿,能知道他是高还是矮?
2、两位幼儿比,谁长的.高,谁长的矮?
重点引导幼儿说清:谁比谁高,谁比谁矮?
3、小结:高和矮是要通过比较以后才能知道,只有一个人或者一个东西时不能判断高矮。
三、按高矮排序
1、幼儿自选一种操作材料,按高矮排序。
2、引导幼儿一起检查、纠正。
重点引导:用目测的方法仔细观察比较。
3、另选一种材料,按高矮排序。
中班教案 篇2
设计思路:
前不久,我们刚结束了动物园的亲子社会实践活动,与各种动物的近距离接触,激发了孩子们对于动物的浓厚兴趣。小班的孩子本来就对动物有着天生的喜爱之情,因此,《动物花花衣》的主题自然而然地进入了。
随着主题的进展,我发现我们班的孩子对于动物的皮毛特征有一定的认识和了解,比如他们知道斑点狗身上到处都是黑色斑点,斑马的条纹是一条一条的,奶牛的身上到处是一块一块的等,但孩子们的这些已有经验都还比较零散、个体。同时我也发现,很多孩子对有着相同颜色、不同花纹的一些动物皮毛特征还缺乏仔细判断能力,因此我设计了本次活动,重在让幼儿发现几种常见动物皮毛花纹、颜色的不同,由此引发幼儿喜欢、亲近各种常见的动物,分辨动物明显的特征。
活动中,考虑到小班幼儿直观形象的年龄特点,我选择了鲜明色彩的森林背景和形象生动的几种常见动物形象,并创设了易于孩子融入的捉迷藏的游戏情境,让孩子在情景之中说说、找找、玩玩,体验和同伴共同游戏的快乐。
活动共分三个环节:
环节一,我将幼儿带入了一个捉迷藏的游戏情景,通过找寻藏起来的三个小动物,感知动物花纹的不同之处;环节二,在帮动物找朋友的同时,让幼儿感知原来同样花纹的`花花衣还有不同的颜色;环节三,帮动物穿花衣,进一步帮助幼儿巩固、感知动物的不同花花衣。
活动目标:
1、认识一些常见的动物,发现几种常见动物皮毛花纹的不同。
2、在找找、贴贴皮毛的过程中,激发亲近动物、喜欢动物的情感。
活动准备:
森林背景图、动物背景图片和相匹配的动物衣(花纹卡片)、音乐
活动过程:
一、说一说——动物穿着花花衣。
1、出示背景图:
今天森林里的小动物要和小朋友们玩一个捉迷藏的游戏,看看都有谁躲起来了?(幼儿根据皮毛颜色、花纹等寻找背景中隐藏的几种动物)
2、小结:斑马、长颈鹿、斑点狗都穿着不一样的花花衣,有的是一条一条的花花衣,有的是一点一点的花花衣,有的是一块一块的花花衣。
二、找一找——为小动物找朋友
1、斑马、长颈鹿、斑点狗这三个朋友又要和我们玩找朋友的游戏。(出示老虎、梅花鹿、
奶牛等其他动物图片)
2、幼儿操作,找出相同花纹的动物朋友。
3、小结:原来相同花纹的花花衣,颜色也有不同。好多小动物都找到了跟自己穿着相同花
纹花花衣的朋友,真开心!
三、帮一帮——给小动物穿花花衣
1、出示若干动物轮廓图:
现在又有几个小动物也想和我们小朋友做游戏,可它们还没有穿好漂亮的花花衣,请小
朋友们来帮助它们穿上花花衣。
2、 幼儿操作:自由选择动物皮毛图片进行黏贴。
3、 和动物朋友合影。(结束)
中班教案 篇3
目标:
1、了解电给我们日常生活带来的好处,体会电的重要性。
2、知道节约用电、安全用电的方法。
准备:
电视机、录音机。
过程:
1、了解电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种种好处:
教师创设问题情景,逐一打开电视机、录音机、电灯等,都没有反应:
——“这是怎么回事呢?难道这些东西都坏了吗?”
幼儿讨论寻找原因,当确认没有接上电源的时候,教师组织幼儿讨论:
——“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需要用到电?”
2、进一步体会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电:
教师引导幼儿展开丰富想象(分组进行):
——“现在,请你设计一下,如果世界上没有电,将会怎样?”
“电从哪里来?”
教师出示图片,让幼儿观看,了解电是从哪里来的。
3、知道节约用电、安全用电的方法:
幼儿分组讨论:“在我们的生活中,怎样做到节约用电、安全用电?”
幼儿自主设计节约用电、安全用电的标志。
交流设计方法和设计出的标志。
中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进行5以内数量的速认,通过目测准确辨别数量。
2.让幼儿能不受实物排列的影响,初步感知数量5的守恒
3.发展目测力、判断力。
4.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准备:教具 故事挂图《新年联欢会》;舞蹈照片卡片;1-5的实物卡片若干;玩具5个。学具 每位幼儿5个筹码
活动流程:
一、导入活动:
小朋友们看,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出示挂图:你看到图上有什么?师讲故事并提问:
1.联欢会上小朋友都带来了什么?分别有什么玩具?有几个?
师:你们是怎么知道的?幼儿:用眼睛看出来的。
师:我们没有数,用眼睛看后,猜出数量,这个方法叫目测法。目测法可以目测数量少的物体,用目测法可以快速的知道物体
的数量,但目测有时有误。点数法比较慢,但能准确的知道物体的数量。
2.教师出示1-5的实物卡片,让幼儿说出数量。
3.教师出示1-5的点卡,让幼儿快速说出点卡的数量。
二、集体活动:
1.帮助幼儿建立5以内数的守恒概念。
《1》在新年联欢会上,小朋友还表演了很多节目,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幼儿观看动画片)
师:刚才表演舞蹈的小朋友有几个?舞蹈表演时小朋友变化了许多队形,都有哪些队形呢?我们来看一看。
(2)教师引导幼儿比较每张照片上的人数有没有变化。
师:刚才表演舞蹈的小朋友变换了很多造型(出示三张照片)你觉得这三张照片中,哪一张照片上的人多,有不同意见吗?我们来验证一下。
(3)引导幼儿通过点数进行验证。
师小结:小朋友在跳舞时不论怎样变换队形,人数没有增加也没有减少,也就是说小朋友的数量没有变,都是5.
2.请5为幼儿变换不同的队形,进一步感数量的守恒。(游戏:队形变变变)
第一组:让5位幼儿出来听音乐做动作,音乐停止是找图形站好。(地上事先贴好图形,如5个三角形贴成圆形、5个正方形贴成一条线)
每变换一次队形后问:是什么队形?由几个人排的?数量增加了吗?减少了吗?
师:不论小朋友怎样变换队形,他们的数量没变,都是5.
第二组:让5位幼儿听音乐做动作,音乐停时自已组合摆造型。
问现在变成什么队形?有几个人变的?数量变了吗?
师:不论小朋友任何组合,他们的数量不变,都是5.
3.让幼儿自由摆放玩具。
师小结:物体的数量不会随着摆放位置的变化而变化。
三、操作活动:
让幼儿摆放5个筹码。
每位幼儿5个筹码,自由摆放,让幼儿进一步感知数量不会以位置的.变化而变化。
四、延伸活动:
走线
幼儿一边念儿歌,一边走线,儿歌念完,幼儿要快速找到4个同伴,5人一组,摆出各种造型,教师检查每组幼儿人数是否为5人,找错的或找不到的则要在圈中跳5下、或学小动物叫5声,原地转5圈。
设计思路:
本节课的目标有两个,一是目测5以内的数,二是5的守恒,这也是本节课的重点、难点。由于本次活动是孩子们第一次接触,对守恒的概念比较陌生,所以,我在设计这节课时,只选了排列方式的不同来让幼儿体验5的守恒,颜色、形状、大小这些方面没有涉及。数的守恒这个概念比较抽象,为了让幼儿容易理解,我主要采用游戏的方式,让幼儿通过游戏,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体验数的守恒。
活动反思:
本节课的教育目标基本完成,课堂气氛活跃,幼儿能积极参与。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我要把学到的新知识、新理论运用到实际活动中,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小百科:联欢会是一种以情感交流为目的而组织起来的一种较为轻松的聚会方式。联欢会的组织者一般具有某种特定的目的,但是情感交流是联欢会成员参与活动的主要手段。
【中班教案】相关文章:
[精选]中班教案11-07
中班的教案07-24
(精选)中班教案10-25
中班教案【精选】10-17
中班教案(经典)10-14
中班教案[经典]02-26
中班教案03-02
(经典)中班教案11-29
(经典)中班教案05-08
中班教案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