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优秀教案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总归要编写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应有格物致知精神》优秀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优秀教案1
教学目标:
1、了解“格物致知”的真正含义及其对于学习科学知识的重要性。
2、学习议论文的阅读方法,提高议论文阅读能力。
3、学习“格物致知”精神,结合自身学习实际,努力做一个具有实践精神的人。
教学重点:
1、理解“格物致知”的真正含义。
2、理清文章思路,把握作者的思维流程。
教学难点:
理解“格物致知”的真正含义。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 直接导入课文并释题。
二、 作者简介。重点谈其成就和身份,引发阅读兴趣。
三、 思路探究。
1、学生默读,进入课文,感知课文内容,并给课文划分段落。
2、学生讨论,教师引导,理清文章思路,同时进行学法指导。
3、教师归纳文章的思路,点拨明确议论文的.一般结构。
四、 重点探究——理解“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
1、 从课文结尾处的结论入手,引导学生探究。
2、 四人小组合作探究,找出文中和结尾两方面意义相联系的语句或段落。
3、 交流探究结果,教师适时引导,让学生联系实际理解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在这个过程中注意对议论文论证方法的指导和概括能力的训练。
五、 发表创见。
讨论:作为一个中国学生,读了这篇文章,你有什么看法?
六、 小结。
七、 布置作业。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优秀教案2
【教学目标】
1、目标:能结合自己的生活实践阐述实验精神的重要。
2、结合文本分析摆事实讲道理以及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
3、学会圈点批注关键词句的读书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准确的理解课文中大量的名言警句,了解其中的论证方法和修辞方法;学习制作卡片。
难点:理解文章的论证结构。
【教学方法】
这是一篇大科学家的小讲演,却反思了中华传统文化的一大弊端──即重哲理玄谈轻科学实验。作者古今中外打通,将学理分析和现身说法结合,学识宏博,思辨深刻,体验剀切,话出肺腑,切中时弊。学习本文,宜通过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研读说理文的能力和逻辑思辨能力。
【教学辅助】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堂
同学们,当我们津津乐道于悠久历史、灿烂文化、四大发明和奥数夺冠的时候,你是否知道当代十大科技发明中没一项是咱中国人的?著名的李约瑟命题就是探讨近代中国的科技为什么落后了的。从五四时起很多有识之士就在思考这个问题,可直到现在中国学生高分低能,创造和实践能力不足,仍是不争的事实。原因何在啊?让我们和丁肇中教授一起探寻这个极有价值问题。
二、整体探究
1、速读全文找出中心论点,以备交流。
中心论点的特征:表判断的陈述句;凝练概括,统领全文的观点。
明确:中国人缺乏格物致知精神/中国学生大都偏向于理论而轻视实验,偏向于抽象的思维而不愿动手。/我们需要培养实验的精神/或标题。
2、用勾画评点的方法,跳读文章,说说作者怎样分析格物致知这个概念的?
明确:开头点出格物致知就是科学实验,然后由《大学》里格物致知传统儒学的格物致知到真正的格物致知等,析本意举反例再到探真义,正──反──正的螺旋上升或层层递进,直达真理。
作者在文中探讨了哪四个问题?
明确:①《大学》里格物致知的含义是什么?②作者所说的真正的格物致知的意义是什么?③传统的中国教育的目的是什么?传统的中国教育有什么弊病?④在自己的学习生活中,怎样培养格物致知精神?
文章从提出问题,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一气呵成,逐层深入说理,思路十分清晰,有很强的说服力。
三、重点难点突破
1、三种论证方法:
⑴引用古语:如,开头引用《大学》中的格物致知,指出它的基本意思。3段中引用《大学》中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八条目。
⑵摆事实与讲道理有机结合:列举事例时,采用正面事例与反面事例相结合说理的方法。反面事例:①列举明朝大理论家格竹子头痛失败的事例,阐述了传统儒家对实验的错误态度。②中国学生功课成绩好,面临实际工作却束手无策③作者在念大学时,埋头读书应付一切,对于实际的需要毫无帮助。④正面事例:通过积极的有计划的探测了解竹子的性质。
好处:典型事例论证,说理充分,令人信服。
⑶运用对比:如,中国传统教育通过内心体悟和自我检讨维护社会制度,与科学进展的历史说明新的知识只能通过实地实验得到形成鲜明对比。好处:正反互陈,发人省思。
2、关联词与逻辑思辨:
本文的关联词的运用繁复严谨。它们起承转合,闪转腾挪,肯定否定,递进因果,一方面将较为丰富零散的.材料焊接的很严密,另一方面也表现了作者极强的逻辑思辨能力和语言驾驭能力,增强了本文的逻辑力量,也起着表情达意的效果。如第三段:但是这可能是因为并不是,而是。是使人,从而。因为这样,便。又如第九段中:他用不是而是决不是,它是要就要需要等自己的观点、态度、语气表达的极其鲜明。
四、课外拓展(选做一)
1、有人认为:丁肇中先生将中国学子的不愿动手归咎于王守仁,有失公允。为了强调自然科学而否定社会科学,有否定中华传统文化之嫌。你怎么看?请依据本文,独立思考,做出回答。
2、推荐阅读(上网搜索篇名可得)①《丁肇中致同学们的一封信》②丁肇中《太空站找反物质实验》演讲(实录)。
3、自己亲手做一小的科学实验(如:将两杯水放入冰箱,1小时后,看热水先冻还是凉水先冻?)结果和你想得一样吗?有何启发和收获。
【板书设计】
第一部分(1段):提出问题。
第二部分(3~12段):分析问题。
(3~5段):指出传统教育的弊端。
(6~10段):分析科学上的实验精神的重要性。
(11~12段):分析国情及个人经验进一步揭露传统教育弊病,说明重视实验精神的重要性。
第三部分(13段)解决问题。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优秀教案】相关文章: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案02-26
《应有格物致知的精神》教案范文08-26
《发问的精神》教案设计08-26
《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教案01-13
《春潮》教案优秀06-25
《长城》优秀教案06-18
《社戏》优秀教案07-10
《秋思》的优秀教案08-26
《社戏》优秀教案08-29
《丰碑》的优秀教案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