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经》教案

时间:2024-05-18 16:50:41 教案 我要投稿

《三字经》教案(精品)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三字经》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三字经》教案(精品)

《三字经》教案1

  活动目标:

  1、通过学习,使幼儿初步理解“昔仲尼,师项橐,古圣贤,尚勤学”的含义。

  2、培养幼儿大胆、完整讲述的能力。

  3、激发幼儿对经典诵读的兴趣。

  活动准备:图片一幅、打印好的纸人手一张

  活动过程:

  1、通过观察图画引出故事。

  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张有趣的图画,你们想看吗?老师在投影仪上出示图片。提问:

  (1)图片上有谁?这些人是什么时候的人?从哪里看出来的?

  (2)图片上的老爷爷是谁?

  (3)这几个小朋友在玩什么游戏呢?

  (4)请你猜一猜,孔子和项橐在说什么呢?

  2、老师讲故事,故事中的问题让幼儿回答后,再接着讲。

  小结:孔子虽然知道很多知识,但他还是很爱学习,还向七岁的项橐请教,真是不简单。我们小朋友更应该认真学习知识,做个有学问的人。

  3、结合《三字经》,激发认字兴趣。

  这个故事就藏在我们学过的.《三字经》里,是哪一段呢?

  出示打印好的纸张,一起读。老师可稍作解释。

  幼儿拿出自己的纸,边指边读。从“昔仲尼”读到“犹苦卓”。

  活动延伸:鼓励幼儿收集经典故事来讲给大家听。

  附故事:

  仲尼师项橐

  孔子是中国的大圣人,他一生勤奋好学,并且十分谦虚,不论何人,只要有一技之长,他都虚心向他学习。他有一句名言:“三人行,必有吾师焉。”意思是说,路上只要有三个人走路,其中必有一个可以当他的老师。

  传说有一次,他外出讲学,走到一个路口,有几个孩子正在玩堆沙城的游戏,沙土堆起的一座小城,挡住了去路。孔子下车,问他们:“车来了你们怎么不让路呢?”其中一个叫项橐的小孩答道:“我只听说车绕城走,没听说城让车走的道理。”孔子一下愣住了。接着便对这个聪明的孩子发生了兴趣,向他提了不少问题考他,其中有什么山上没有石头,什么水中没有鱼,什么样的门关不上,什么牛不生犊,什么马不下崽,什么刀上没有环,什么火没有烟,什么男人没妻子,什么女人没丈夫,什么树不长枝,什么城没有使者,什么人没有孩子……这些问题涉及到天文、地理、自然科学甚至家庭伦理道德等诸方面,就是一般成年人也难以回答。谁知项橐不慌不忙地回答说:“土山上没有石头,井水中没有鱼,空着的门关不上,泥牛不生犊,木马不下崽,砍刀没有环,萤火虫的火没有烟,仙人没有妻子,仙女没有丈夫,枯树不长枝,空城没有使者,小孩没有孩子。”

  流利的回答使孔子惊叹,他连声说:“了不起!了不起!”于是坐下来和他倾心交谈,发现项橐这个七岁小儿,不但聪明机灵,对一些问题还有自己独特的看法,于是不耻下问,诚恳地向他学习。以孔子这样有学问的大圣人能向一个七岁小儿学习,那么作为普通人,当然更应该虚心向所有有知识的人学习。

《三字经》教案2

  教学目的:

  1、能流利地朗读和背诵本句三字经

  2、知道《孔融让梨》的故事,了解同学之间互相谦让可以增进团结,讲谦让是一种美德。

  教具准备:

  小黑板、挂图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

  今天,老师要给大家讲一个古代的孩子讲谦让的故事,请小朋友们边听边想:这个故事讲了一件什么事?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二)学文晓理:

  1、请学生借助拼音自读一遍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2、讲解这几句的意思。

  (东汉孔融四岁时,就知道把大的梨让给哥哥吃,这种尊敬兄长的道理,是每个人从小就应该知道的。一个人首先要学的是孝敬父母和兄弟友爱的道理,接下来才是学习看到和听到的知识。)然后提问:(出示图片)

  ⑴图中谁是孔融?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

  ⑵孔融最先拿梨,本来能拿到最好、最大的,可他却是怎么做的呢?

  ⑶他为什么要给自己选一个最小的?

  ⑷孔融把大梨、好梨让给了哥哥和弟弟,这说明了什么?

  ⑸孔融吃梨时讲谦让,爸爸的表情怎样?(课件展示插图)爸爸看到孔融这样做,心里会怎样想?他会怎样夸奖孔融?

  ⑹谁能学学爸爸的语气夸夸孔融?

  ⑺孔融受到爸爸的表扬,心里会怎样想?

  ⑻孔融这样做,他的`哥哥会怎样想?弟弟呢?他们以后也会怎样做呢?

  2、小结:孔融小小年纪,就懂得在好处和方便面前不抢先,能让人,他不仅受到了全家人的称赞,也受到了世人的赞扬。所以,千百年来,“孔融让梨”的故事一直流传了下来,孔融也成为了小朋友学习的好榜样。

  3、那么,我们应该向孔融学习什么呢?

  4、老师朗读三字经,请学生一起读。

  5、老师解释语译部分。

  6、指导学生朗读经文,背诵经文

  7、故事情景再现:学生表演。

  (三)扩展活动:

  学习儿歌《谦让歌》

  《谦让歌》

  好儿童,要谦让,好处、方便,我不抢,要学孔融把梨让,不抢先,能让人,先别人,后自己,人人夸我“你真棒”!

《三字经》教案3

  教学目标:

  1、 通过学习《三字经》,体会和理解《三字经》中积极的义理,感受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

  2、 通过朗诵、背诵《三字经》,体会《三字经》的语言的节奏感和韵律感。

  教学重点:

  通过学习《三字经》,让学生感受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

  教学难点:

  学生会判断《三字经》中的精髓内容。

  教学过程:

  一、 课前演讲与名言推荐。

  1、 课前演讲《我最喜欢的一首歌》

  2、 演讲评分

  3、 名言推荐。

  二、 导入。

  师:“常回家看看”不仅道出了作者的心声,而且还唱出了我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那就是对家的重视。《三字经》里也有这样一句话:“夏传子家天下”。今天,让我们再次学习《三字经》,再次去领略我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

  三、 要求学生背诵《三字经》

  1、 提出要求:请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片段背诵,并简要阐述喜欢的理由。

  2、背诵《三字经》片段并简要陈述理由。

  四、要求学生谈谈学习《三字经》后的收获。

  1、提出要求:请学生结合《三字经》的内容,谈谈学习后的.收获。

  2、 学生谈收获。

  学生1:九峰人的座右铭是“先成人再成材”,这句话说出了道德品质的重要性。《三字经》中“黄香温席”“孔融让梨”和“孙康映雪”等典故教育我们做人要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多交良师益友,努力学习。学了《三字经》,我还知道:人如果没有良好的品德,连动物也不如。

  学生2:《三字经》中有一句话让我记忆深刻,这句话就是:“勤有功戏无益 戒之哉 宜勉力”。这句话告诉我们:勤劳就有功效,嬉戏是没有益处的,应该警惕自己,时时勤勉用功。读了这句话,我懂得了凡是勤恳学习的人,一定会有进步。如果怠惰嬉戏,不但没有益处,而且还会有损害,所以我们更应该好好学习,将来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材。

  学生3:“为人子方少时 亲师友 习礼仪”这句话给我很深的启示。如果一个人不学礼,就无法立足于社会,因为不懂礼的话,就会容易说错话,如果懂得礼节,大家便乐意和你为友,并且尊敬你。我们现在求学,常常与老师亲近,要学老师良好的言行,功课上有疑问要请教老师,不要和老师疏远。对于和你志同道合的同学,要与他们和乐相初。

  五、拓展阅读,并让学生尝试写《三字经》。

《三字经》教案4

  一、教学资料

  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彼既老,犹悔迟,尔小生,宜早思。

  二、教学目标

  1、引领学生诵读“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彼既老,犹悔迟,尔小生,宜早思”,理解基本意思。

  2、通过诵读,增强学生的学习意识,培养学生从小珍惜时间、热爱学习的良好习惯。

  3、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体会古文凝练、深厚的语言美和抑扬顿挫的音律美。

  三、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主动探索“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彼既老,犹悔迟,尔小生,宜早思”的意思。

  2、通过诵读,引导学生懂得从小珍惜时间、刻苦学习的重要性。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学过程

  1、复习导入

  (1)《三字经》在中华大地上流传了千年之久,几乎家喻户晓。书中的文化博大精深,是古时孩子的蒙学教材。近年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三字经》等列入“世界儿童道德教育丛书”,可见其影响之深远……这天我们来继续学习《三字经》。

  (2)前面我们已经背了《三字经》中的很多资料,此刻我们来比比谁记得多、记得牢、记得巧。(不仅仅要背,还要说说怎样记的。)

  [推荐]

  古文距离学生是遥远的,但是,游戏能激起学生的兴趣,引起学生探索的欲望,使学生情不自禁地进入学习的过程之中。

  2、理解句意

  (1)这天我们继续学习《三字经》里的一段:“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彼既老,犹悔迟,尔小生,宜早思。”自己读,读正确,并思考句子的意思。

  (2)指名读,正音。

  (3)小组交流字词的意思,以及对句子的理解。

  (4)教师组织交流,重点点拨。

  [推荐]

  新课标强调学生用心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因此,此处句子的教学,采用引导学生自己阅读、思考、质疑,然后小组合作、讨论,最后一齐交流的学习过程。既调动了学生的自主性,又使学生互助合作,教师适时的.点拨又恰到好处地解答了学生的疑惑。

  3、拓展阅读

  (1)朗读相关典故,帮忙深入理解句子的含义。

  《大器晚成的苏洵》和《韩愈苦读》(见《三字经》第108—109页)

  (2)你还明白哪些“大器晚成”的故事请给大家讲一讲。

  (齐白石、越王勾践、刘邦、吴承恩)

  (3)读读下列与本文相关的古诗词,说说你的感受。

  长歌行

  汉乐府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劝学

  [唐]颜真卿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劝学

  [唐]孟郊

  击石乃有火,不击元无烟。

  人学始明白,不学非自然。

  万事须已运,他得非我贤。

  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

  题弟侄书堂

  [唐]杜荀鹤

  何事居穷道不穷,乱时还与静时同。

  家山虽在干戈地,弟侄常修礼乐风。

  窗竹影摇书案上,野泉声入砚池中。

  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

  寒夜读书

  [宋]陆游

  韦编屡绝铁砚穿,口诵手钞那计年。

  不是爱书即欲死,任从人笑作书癫。

  观书有感

  [宋]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4)摘抄诗中表示珍惜时间、勤奋学习的诗句,并有感情地诵读。

  (5)只要我们能坚持珍惜时间,刻苦勤学,就必须能成才。让我们牢记这几句话,背诵这天所学的《三字经》。

  [推荐]

  新课标十分重视小学生古诗词的积累和文化的熏陶。这一部分的教学期望通过学生对相关资料的阅读、背诵、感悟等多种形式,帮忙学生了解、学习、积累、深化对本次所学《三字经》中相关资料的理解,同时领略祖国传统文化的丰厚,进而激发他们对祖国语言文字的喜爱之情。

  4、自由创编

  (1)《三字经》是我国流传很广、家喻户晓的启蒙读物,是我国古代历史礼貌送给每个中国人的遗产。它三个字为一句,每一句所表达的意思都不相同。虽然每句只有三个字,但简洁明了,含义深刻,又能让我们一读就懂。

  此刻,我们是新时代的孩子,我们也来模仿,学着编几句流畅的《三字经》。

  (2)交流,比比谁编得更好,先在小组内交流,选出最佳作品。

  (3)每组的代表朗读,评出班级“小作家”。

  (4)自由选读同学的优秀作品。

  [推荐]

  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构成与发展,着眼于学生语言潜力的构成,并力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潜力。所以,“创编”环节的设计目的就是让学生在诵读、积累的基础上有所创新。

  5、总结延伸

  (1)读读这天学的《三字经》,然后进行背诵比赛。

  (2)课后,自由组合成小组,为自己创编的“新三字经”编歌、编曲,并歌唱。

  [推荐]

  为语文学习增添乐趣,并培养学生的综合潜力,同时又识记了学习资料,可谓一举多得。

《三字经》教案5

  教学目标:

  1、会读、会背《三字经》节选

  2、围绕“善”,让学生在读中知善、懂善,课后能积极行善。

  教学重点:

  熟读成诵

  教学难点:

  从读中“悟善”、听中“知善”、课后“行善”

  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以《三字经》简介导入,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后板书“熟读《三字经》,能知天下事。”

  二、新授

  1、以听促读(通读)

  ①师出示教学内容:“人之初。。。。。。老何为”

  学生看拼音,自由习文。(师巡视指导读音,教{jiaojiao}处{chuchu}

  ②师播放多媒体中的范读,学生边听边画自己喜欢的句子。

  ③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朗读(注意读音)

  2、以读促学(熟读)

  ①围绕这66个字,展开朗读(注意方式指导,读出韵味)

  如:a.摇头晃脑读

  b.拍手读

  c.同桌击掌读

  ②教师示读或是师生赛读

  3、以促听思

  ①引导学生听《孟母三迁》的`故事。

  ②体会父母的辛劳,明白做个好孩子的条件

  4.以背促悟

  ①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形式来学习、背诵《三字经》节选

  ②学生表演背

  5、以写促行

  ①围绕“善”字的演变过程,让孩子们明白做个“善良”人的基本条件

  ②围绕“善”,布置作业

  a.回家后将今天所学内容向父母汇报

  b.每天做一件有意义的事(好事),结合课外实践本。

  三、总结

  读圣贤书,立君子品,做有德人。

《三字经》教案6

  交流《三字经》的诵读与理解,激发学生爱诵读三字经,初步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

  教学内容: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教学目标:

  1、通过朗诵、背诵《三字经》,体会《三字经》的语言的节奏感和韵律感。

  2、通过学习《三字经》,体会和理解《三字经》中积极的道理,感受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

  3、初步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

  4、能流利地朗读和背诵这4句三字经。

  教学准备:

  小黑板、图片

  教学流程:

  一、导入揭题

  同学们,你们觉得读书有没有年龄的限制呀?

  (引出不论老少,都可以努力求学的道理。)

  二、新授感悟

  1.自读《三字经》中从“人之初??贵以专”4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不认识的字词,并将这4句话读正确、流利、通顺。

  2、老师朗读《三字经》,请学生一起读。

  3、同桌读、小组读、全班齐读。

  4、教师讲解解释这4句三字经的含义。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启示〗人生下来原本都是一样,但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所以,人从小就要好好学习,区分善恶,才能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译文】人生下来的时候都是好的,只是由于成长过程中,后天的学习环境不一样,

  性情也就有了好与坏的差别。

  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启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头等重要的大事。要想使孩子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必须时刻注意对孩子的教育,专心一致,时时不能放松。

  【译文】如果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为了使人不变坏,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要专心一致地去教育孩子。

  三、小结:学了本课后,你有什么想法,用你喜欢的方式表达出来,可以是小品,可以是绘画,也可以用完整的话说给老师和同学们听。

  教学内容: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原文,熟读成诵,积累语言。

  2、引导学生体会含义,受到儒学经典熏陶,弘杨民族文化。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原文,熟读成诵。

  教学难点

  体会原文的含义,感受到只有好的教育方法,才能让子女成才的深刻意义。教学准备

  《三字经》故事,原文释义。

  教学模式

  三个版块:(一)故事激趣(二)诵读感悟(三) 小结。

  教学流程

  一、故事激趣

  1.同学们,你们听过《孟母三迁》《孟母断织》的故事吗?

  2.那么,你们想不想听老师讲一讲呢?(教师讲故事)

  3.听了这个故事,你想到了什么?

  二、过渡新授:这个故事,就出自今天我们所要学习的《三字经》,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原文。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启示〗孟子所以能够成为历史上有名的大学问家,是和母亲的严格教育分不开的。做为孩子,要理解这种要求,是为了使自己成为一个有用的人才。

  【译文】战国时,孟子的母亲曾三次搬家,是为了使孟子有个好的学习环境。一次孟子逃学,孟母就割断织机的'布来教子。

  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

  〖启示〗仅仅教育,而没有好的方法也是不行的。好的方法就是严格而有道理。窦燕山能够使五个儿子和睦相处,都很孝敬父母、并且学业上都很有成就,是和他的教育方法分不开的。

  【译文】五代时,燕山人窦禹钧教育儿子很有方法,他教育的五个儿子都很有成就,同时科举成名。

  三、诵读感悟

  1.朗读原文,读通读顺。

  (1)师范读,要求学生认真听,注意不认识字的发音,尤其是平翘舌的读音。

  (2)跟读,要求:及时正音,把原文读通顺读流利。

  (3)小组比赛读,看哪组读得又准确又流利。

  2、诵读原文,读出节奏韵律。

  (1)读古文不仅要读通读顺,还要读出节奏和韵律。你们想听一听吗?(教师范读《三字经》 ) (2)学生试着自己读一读。 (3)拍手打节奏,齐声诵读。

  四、小结

  可见,好的教育方法,对我们的成长是多么的有利啊!相信,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之下,在座的每一位同学,将来都会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才!

  五、作业:回家以拍手歌的方式给父母诵读今天学的内容。

  教学内容: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

《三字经》教案7

  一、班会主题

  《三字经》学历史

  二、题目

  诵《三字经》通圣人礼

  三、活动目的

  1.通过诵读《三字经》使学生明理、立志,养成良好习惯。

  2.学习其中的小故事,理解其中蕴含的道理。

  3.用《三字经》中的事例指导学生日常言行。

  四、活动准备

  1.学生自己阅读《三字经》,理解其中的含义。

  2.在班内组织学生交流《三字经》学习心得与感受。

  五、活动过程

  (一)初步了解《三字经》的作者、背景

  假期中,全班同学要通过不同形式查阅《三字经》的作者以及简介,可以通过网络也可以阅读书籍,对《三字经》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二)查阅资料,了解《三字经》的释义

  通过网络、书籍等途径,了解《三字经》的释义,背诵自己感兴趣的部分。

  (三)学习《三字经》中的小故事

  可以一个人或多个人自愿结合,在假期中练习《三字经》哲理故事的表演,也可以用自己的话把故事讲给家人听,用自己的笔写下对故事的理解,还可以配上优美的图画。

  1.讲故事“孟母三迁”。

  孟子有一个深爱他的好母亲。其实,天下的父母对子女的爱都是一样的。爱表现在父母身上是那样的真切。父母的爱是遮雨的'伞,父母的爱是一阵清凉的风,父母的爱是滴落的泪水……

  2.讲故事“黄香温席”。

  父母为我们付出的太多了,那我们应该怎样回报他们呢?《黄香温席》的故事大家都听说过吗?那拳拳的赤子孝心感动了多少炎黄子孙!

  3.表演情景剧《孔融让梨》,学习谦让美德。

  晚辈孝顺长辈的一片赤子之心令我们感动,长辈教子有方的故事又让我们深知父母的一片苦心。兄弟姐妹之间又应该是怎样的爱呢?我想问问大家,作为我们自己,我们应该怎样孝敬父母?怎样对待兄弟姐妹?

  4.结合三个故事谈一谈你的体会,写下学习、表演体会。

  (四)人人明道理学做人

  1.与父母交流《三字经》中不懂的部分文字。

  2.说一说平时我们的日常言行应该怎样做。

  (1)在遇到与兄妹争执时……

  (2)在遇到与父母意见有分歧时……

  六、活动延伸

  1.续编、续写、创作属于自己的,能够规范自己言行的“三字经”。

  2.编辑本班文明礼仪顺口溜,如问好礼仪:停住脚,先开口;声音大,露微笑。

  3.布置相关内容板报。

《三字经》教案8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正确、流利、有节奏、有感情地反复诵读六组经文。逐步了解《三字经》的语言特点。

  2.通过搜集资料、诵读经文积累相关历史典故,对学生进行传统美德的教育。

  3.初步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培养学生对国学经典的.诵读兴趣。

  教学重难点

  1.诵读《三字经》原文,积累相关历史典故,并了解其语言特点。

  2.初步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培养学生对国学经典的诵读兴趣。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准备

  1.课前将《三字经》部分原文印发给学生,要求学生通读经文,并借助工具书扫除字词障碍。

  2.《三字经》视频资料、歌曲。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播放歌曲《三字经》,会唱的可以跟着唱。通过跟唱也对前六组经文进行了复习。同学们,今天这节课老师又要和大家一起学习《三字经》了,还记得咱们学习经典的口号吗?(读中华经典,做谦谦少年)

  二、学习经文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融四岁,能让梨。悌于长,宜先知。首孝悌,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

  1.学生自由读,读通顺、读流利。

  2.指名读,一人读一行,纠正字音。

  3.练习读,把金文读熟。同桌对读,小组赛读,开火车读等形式。

  4.指出节奏韵律。拍手诵读,争取会背。

  5.思考:通过这六组经文,你知道了什么?2 多媒体相机出示:《黄香温席》、《孔融让梨》两个故事,学生认真听,再谈想法。

  6.边读边品再读经文。

  三、拓展延伸:

  1、通过今天的学习,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经文对你的指导,如:怎样孝敬父母、兄弟友爱。

  2、学习儿歌《谦让歌》

  《谦让歌》

  好儿童,要谦让,

  好处、方便,我不抢,

  要学孔融把梨让,

  先别人,后自己,

  人人夸我“你真棒”!

  四、

  同学们,老师告诉过大家要“学以致用”,学习知识就是要用的,所以今天我们说到就要做到。要到什么呀?(学生答:孝顺,友爱,谦让等)对,从现在开始就让我们互相监督,共同进步吧!

  同学们,“雅言传承中华文明,经典浸润精彩人生”,让我们抓紧时间学习《三字经》吧,因为我们要“读中华经典,做谦谦少年”。

  第2页/共2页<上一页

《三字经》教案9

  教学内容

  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彼既老,犹悔迟,尔小生,宜早思。

  教学目标

  1. 引领学生诵读“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彼既老,犹悔迟,尔小生,宜早思”,理解基本意思。

  2. 通过诵读,增强学生的学习意识,培养学生从小珍惜时间、热爱学习的良好习惯。

  3. 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体会古文凝练、深厚的语言美和抑扬顿挫的音律美。

  教学重难点

  1. 引导学生主动探索“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彼既老,犹悔迟,尔小生,宜早思”的意思。

  2. 通过诵读,引导学生懂得从小珍惜时间、刻苦学习的重要性。

  课时安排

  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三字经》在中华大地上流传了千年之久,几乎家喻户晓。书中的文化博大精深,是古时孩子的蒙学教材。近年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三字经》等列入“世界儿童道德教育丛书”,可见其影响之深远……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三字经》。

  二、 理解句意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三字经》里的一段:“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彼既老,犹悔迟,尔小生,宜早思。”

  2. 指名读,正音。

  3. 小组交流字词的意思,以及对句子的理解。

  4. 教师组织交流,重点点拨。

  三、拓展阅读

  1. 朗读相关典故,帮助深入理解句子的含义。

  《苏洵壮年好学》

  2.你还知道哪些“大器晚成”的故事?请给大家讲一讲。

  (齐白石、越王勾践、刘邦、吴承恩)

  3.读读下列与本文相关的`古诗词,说说你的感受。

  长 歌 行

  汉乐府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劝学

  [唐]颜真卿

  三更灯火五更鸡, 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 白首方悔读书迟。

  观书有感

  [宋]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四、总结延伸

  只要我们能坚持珍惜时间,刻苦勤学,就一定能成才的。让我们牢记这几句话,背诵今天所学的《三字经》。

《三字经》教案10

  教育目标:

  1 通过“三字经”的积累、挖掘,使学生从中悟出道理,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 培养学生搜集、查阅资料的能力,扩大视野,提高素质。

  3 勇于张扬个性,展示自我。

  准备阶段:

  背诵“三字经”中的一些内容;为“三字经”中喜爱的故事绘制插图;创作“三字经”。

  实施阶段:

  甲、乙:《“三字经”伴我成长》主题班会现在——开始。

  一、人生篇

  甲:同学们,在历史的长河中,先人们经历了许多艰辛和磨难,为我们留下了无数宝藏。其中,许多引人深思的名言,正是他们人生智慧和经验的结晶。让我们共同吟诵《三字经》的一些内容吧!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

  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乙:《三字经》中都蕴涵着哪些做人的道理呢?

  杨楚菲(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于砚颖(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

  马晓雨(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王都越(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

  班主任(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二、道德篇

  甲:同学们,你们知道中华传统美德都有哪些吗?(指名回答)告诉你们吧,《三字经》里就有许多中华优秀传统美德的小故事呢?

  乙:请听故事“孟母三迁”。(过雨嘉)

  甲:孟子有一个深爱他的好母亲。其实,天下的父母对子女的爱都是一样的。爱表现在父母身上是那样的真切。父母的爱是遮雨的伞,父母的爱是一阵清凉的风,父母的爱是滴落的泪水……你们知道吗,在法国,也有一个“孟母择邻”的故事呢。请听《“孟母择邻”在法国》(麦嘉琳)

  乙:父母为我们付出的太多了,那我们应该怎样回报他们呢?“黄香温席”的故事大家都听说过吗?那拳拳的赤子孝心感动了多少炎黄子孙!欢迎潘泽航同学为我们讲“黄香温席”。

  乙:我想问问大家,作为我们自己,我们应该怎样孝敬父母?

  甲:晚辈孝顺长辈的一片赤子之心令我们感动,长辈教子有方的故事又让我们深知父母的一片苦心。兄弟姐妹之间又应该是怎样的爱呢?请看《孔融让梨》。

  乙:同学们,让我们努力成为一名拥有中华优秀传统美德的好少年吧!请听三句半《人生美德》

  三、学识篇

  甲:人的'一生是一个不断探索、不断学习的过程。只有通过积极地学习,不断地总结,才能获得成功。我们班的许多同学被“三字经”中一个个酷爱学习的人物所感动,还为这些人物的精彩故事配了插图呢。请同学们快快欣赏吧!

  张曦月(头悬梁,锥刺股。彼不教,自勤苦。)

  毕磊 (如囊萤,如映雪。家虽贫,学不缀。)

  王佑安(如负薪,如挂角。身虽劳,犹苦卓。)

  张金旋(若梁□,八十二。对大廷,魁多士。)

  四、创造篇

  甲:人生如一本书,愚人哗啦啦地翻过,而智者潜心细读……今天,我们学习了《三字经》,讲了《三字经》的小故事,让《三字经》指导我们天天进步、健康成长吧!让我们畅谈自己的创作的《三字经》吧!

  五、班长总结

  同学们,在这次《“三字经”伴我成长》的主题活动中,我们积累了大量的三字经,而且还创造了自己的三字经。这只不过是活动的刚刚开始,我们还需把这项活动延续下去。让“三字经”指导我们的行动,使我们成为有道德、讲文明、爱学习、勤劳动、身体棒的丁香好少年吧!让我们共同吟诵“少年丁香说”。

  六、班主任讲话

  我丁香, 前汇文。历史久,人才出。

  有温情, 环境美。重素质,活动多。

  服装展,赛娇艳。春秋游,长见识。

  剧场里,增修养。游园会,比技艺。

  运动场,都争先。学历史,展未来。

  师生们,齐努力。丁香花,更灿烂。

  结束:敬爱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二(3)班主题班会《“三字经”伴我成长》到此结束。

《三字经》教案11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这几篇课文。背诵《三字经》节选。

  2,会认至少十个生字,会写六个生字。

  过程与方法:在读文中理解课文,利用插图理解课文。

  情感,态度,价值观:了解课文的大概意思,懂得一些道理。

  教学过程

  (一)导入:同学们还记得吗,我们上学的时候先学习什么呢对,是汉语拼音。古时候的孩子们刚上学时首先要学习的却不是拼音,而是几本蒙书,比如《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等等,今天我们就来看看这几本书的节选。

  (二)通读古文:教师给出充足的时间让学生们自由通读这组文章。要求:正确,流利。

  (三)交流整体感受:读了这组文章,你有什么感受想说些什么

  (四)品析赏读:你最喜欢那一篇文章这篇文章的哪个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五)总结体会,整合感悟:学生带着各自对文章的感受,再次通读本组文章。

  (六)字形的记忆与书写指导:

  1,在这组文章中,你又认识了哪些字

  2,出示本课的'六个生字,让学生分析字形,然后说说自己记住了哪个字,是用什么方法记住的。如:非字,学生可能会说:非字像个梯子,把梯子一分为二,再反过来拼装而成。

  (七)总结与延伸:我们祖先给我们留下的蒙学读本内容是十分丰富的,我们今天只是读了其中的几个片段,同学们课下有时间的话,可以继续诵读。

《三字经》教案12

  教学目标:

  1。认识9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2。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进一步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了解“六畜、五色、六谷、五味”分别是什么。

  教学重点:

  认识9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了解“六畜、五色、六谷、五味”分别是什么。

  教学难点:

  进一步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或识字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你们知道“三字经”么?谁来说说你所知道的“三字经”?

  2、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段“三字经”。

  二、初读感知

  1、出示课件:稻粱菽,麦黍稷。此六谷,人所食。

  马牛羊,鸡犬豕。此六畜,人所饲。

  曰喜怒,曰哀惧。爱恶欲,七情具。

  青赤黄,及黑白。此五色,目所识。

  酸苦甘,及辛咸。此五味,口所含。

  2、学生借助拼音读准字音。有困难找同学或老师帮忙。

  3、学生根据自己的预习,解决生字。

  4、全班交流:注意“粱”与“梁”的区别。

  注意“豕”的读音。

  5、你能试着了解那句话?先在小组内说一说。可借助各种资料。

  6、全班交流。“黍”为谷物名,指黍米,性黏,可供食用或酿酒。《管子》:“黍者,谷之美者也。”甲骨文的“黍”字像禾上结着累累果实而下垂的样子,有的禾下加水,表示可用黍米酿酒的'意思。黍即黄米。

  “菽”豆类的总称。

  “咸”字从戌从口。从甲骨文、金文看,戌是一种长柄大斧,口为人口,在这里表示人头。大斧砍人头,所以咸的本义为杀戮。《说文解字》:“咸,皆也,悉也。”把“咸”字释作皆、都、悉、尽之义,这其实也是咸字本义“杀尽”的引申。

  7、读一读这些句子。可以试着拍手读。

  三、练习

  1、读一读、说一说,写一写。试着背诵《三字经》。

  2、活动:猜一猜,讲一讲。

  图中的汉字分别是:井、炙、猎、射、涉。

  四、总结,布置作业:练习写字

  板书设计:

  三字经

  稻粱菽,麦黍稷。此六谷,人所食。

  马牛羊,鸡犬豕。此六畜,人所饲。

  曰喜怒,曰哀惧。爱恶欲,七情具。

  青赤黄,及黑白。此五色,目所识。

  酸苦甘,及辛咸。此五味,口所含。

《三字经》教案13

  经典原文

  人之初 性本善 性相近 习相远 苟不教 性乃迁 教之道 贵以专 昔孟母 择邻处

  子不学 断机杼 窦燕山 有义方 教五子 名具扬 养不教 父之过 教不严 师之堕

  活动目标

  1、熟读《三字经》第一课》:“人之初····师之堕”

  2、识字:山、远、近

  3、知行合一:通过故事《妈妈生病了》引导幼儿学会做一些关心父母的事,孝敬父母。

  活动准备

  礼物盒子一个,里面放有一本《三字经》

  字卡:山、远、近

  “多闻之星”贴纸

  教师用碟:《三字经》第一课内容、说文解字、知行合一《妈妈生病了》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1、律动:《如果感到幸福》

  2、“小朋友跳的真棒,~老师要送给你们一份神秘的礼物。”出示盒子,“我的宝盒里会藏着什么呢,我们用‘爱的鼓励’把它请出来。”将盒子打开,取出书本《三字经》。“哦,是一本可爱的书宝宝。大家看看书宝宝的封面上都有谁呀?〔小兔、小猪、小乌龟、公鸡,还有多多。〕上面的字你们认识吗?”让小朋友来认上面的字,然后把它念出来。“对了,书宝宝的名字叫《三字经》,读了它可以让我们变得更加聪明可爱。”

  二、活动展开

  〔一〕诵读

  1、师:“现在让我们来听听看《三字经》里写着什么宝贝呢,请多多来给大家读《三字经》第一课。”播放vcd,请小朋友听一遍。

  2、师:“老师给每个小朋友都准备了一本《三字经》,小朋友,赶快找找,给你们准备的《三字经》在哪里?”〔事先在每一组孩子桌子的中间放一个小篮子,将《三字经》放在篮子里,用一张手帕将其盖住,保持一些神秘感,也是为了不先引起孩子的注意。〕请小朋友去找书,必要可以提醒幼儿。〔提醒:到第二次取书的时候,就是播放音乐,然后将书放在第一个小朋友的桌子右上角,一个一个往后传。

  3、找到书以后,请每个孩子拿一本。“请小朋友双手轻轻的将《三字经》拿出来,放到自己面前的桌子上。”引导孩子:一手扶着书,一手捏书角,一页一页往后翻,把书翻到第一页。请小朋友将右手举起来,伸出右手的小食指,将小食指落到第一页的第一个字上,然后‘手指字,耳朵听,眼睛看书开口读’老师读一遍,小朋友跟着读一遍。读完后,请小朋友轻轻地将书合上,放在自己面前的桌子上。

  4、游戏‘身体上的字’。“小朋友,你们会唱头发肩膀膝盖脚的儿歌吗?”和小朋友一起来唱儿歌并加上动作。完了以后,问他们喜欢自己身体的那个部位。选三个,如头发、肩膀、膝盖。然后用刚才唱儿歌的节奏,加上排头发、肩膀、膝盖的动作来读《三字经》第一课。一个字拍一个部位。

  5、比赛读。将小朋友分成两组,比如香蕉组和苹果组,看哪组的小朋友表现更棒。

  〔二〕识字

  6、“今天还有三个字宝宝也想来和咱们做游戏。不过~老师有个要求,就是三个字宝宝必须在我们今天学的'三字经里找到和它长得一样的好朋友。小朋友,快来帮帮字宝宝吧。”出示写有三字经的黑板和三张字卡:近、远、山。请三位小朋友分别上来,在黑板的文章里找到和它一样的字。找对了,老师奖励一颗“多闻之星”。如:找到‘近’以后,老师带领大家一起来看‘近’应该怎么念,从第一句读起:“人之初···性相近”,这个字念‘近’。这样在读文中让小朋友识字,一举两得。其它两个字也是这样。

  7、说文解字。“小朋友,你们知道‘窦燕山’的‘山’是怎么来的吗,让我们一起去听听汉字老爷爷怎么说的吧。”播放vcd,看说文解字。

  8、游戏送字宝宝回家。

  〔三〕知行合一

  9、“小朋友,你们生过病吗?”〔生过〕“生病的时候是谁在照顾你呢?”〔爸爸妈妈〕“如果妈妈生病了,你会怎么做呢?”〔请小朋友自己说〕“好,我们来看看妈妈生病了,爸爸出差了,多多是怎样做的。”播放vcd知行合一。看完后,请小朋友说说,老师总结。

  10、如果时间允许,老师带小朋友来表演创编《妈妈生病了》。

  三、活动结束

  播放vcd,学生跟读,老师给每个孩子发“多闻之星”。

  延伸活动

  1、好习惯

  爸爸妈妈下班回家,我给爸爸妈妈倒杯水。

  2、亲子共读

  今天我学了《三字经》,回家要读给爸爸妈妈听。

《三字经》教案14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 读词语,通过读词语和看图,认识生活中常见的汽车类型,建立起词语概念与事物之间的联系。

  2. 联系生活经验,了解几种常见车型的功能和作用,进而把句子补充完整并说出来。

  教学准备:挂图、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 同学们,你们看到过什么车?

  2. 今天,我们来认识几种车。

  二、新授

  1. 指名读题。

  2. (出示挂图)图上的汽车你认识吗?

  3. 指名说,其它学生补充,纠正。

  4. 读一读书上的词语。

  ⑴自读。

  ⑵指名读,评议,纠正,师重点提醒

  ⑶齐读。

  5. 把词语和相应的车相连起来,齐读一遍。

  6. 这些车各有各的本领,你知道吗?

  7. 指名回答,相互补充。

  8. 出示:消防车是用来的。

  救护车是用来的。

  车是用来的。

  ⑴你会填空:指名口头填空。

  ⑵打开书,写下来。

  ⑶师巡视指导,及时批改。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 积累成语。

  2. 能背诵《三字经》中的几句。

  3. 练写铅笔字,并能写正确、美观,在写字实践中认识先左后右的笔顺规则。

  教具:投降片。

  教学过程

  一、教学第二题

  1. 教学第1小题。

  ⑴指名读题。

  ⑵学生自读成语。你懂得其中哪条成语的意思?

  ⑶师讲述《精卫填海》、《愚公移山》的故事。你们听了故事后,觉得精卫、愚公值得我们学习吗?

  齐读:百折不回、勇往直前。有感情朗读。

  2. 教学第2小题。

  ⑴指导看图。图上画了谁?他在干什么呢?

  ⑵让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诗句。这两句诗句讲的是什么意思呢?师作适当点拨。

  ⑶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⑷指导背诵。

  二、教学第三题

  1. 审题。

  2. 认读三个生字。

  3. 这三个生字都有一个相同点,是什么呢?

  4. 写左右结构的字时,我们通常先写什么,后写什么?

  5. 怎样把字写美观呢?

  6. 师示范写“伯”,生描红、仿写。

  7. 生描红、仿写其它写得好的两字,师巡视指导。

  第三课时

  教学目珠

  练习对话,培养学生口头交际、表达能力。

  教具:挂图

  教学过程

  一、审题

  谈谈口语交际的`要求。

  二、指导看图说话

  1. 一位小朋友在放学路上碰到了谁?这是一位什么样的人?他在干什么?

  2. 解放军叔叔向小朋友问起了一个什么样的人?

  三、指导练习说话

  1. 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轻声读练习中的对话材料,弄清问路人和带路人说话的内容和相互的问答关系。

  2. 指名分角色朗读,师生评议鼓励。

  四.练习

  1. 各组的小朋友都分角色朗读了对话,大家互相帮助,共同努力,都学会了在现实交际中如何为人指路。现在,你们能自编内容表演吗?

  2. 各组自编内容表演,师巡视指导。

  3. 请代表上台表演。

  4. 如指的是有关学校各办公室的路,则可以让学生亲自走出老教室实践一下。

  5. 现在都明白了吧?同学们真聪明!通过自己走一走,诠认,就能清楚地为一些问路的人指路,当好一个小向导了。

《三字经》教案15

  活动目标:

  1、学习《三字经》中“曰仁义,礼智信。此五常,不容紊。”两句,感受其语言的节奏感和韵律感。

  2、初步理解三字经内容,让幼儿从小就懂得讲诚信,做个诚实的好孩子。

  活动准备:

  故事《狼来了》的图片。《三字经》文字。

  活动过程:

  一、教师复习学过的《三字经》内容。

  1、师:“小朋友,上次我们学了一个《黄香暖席》的故事,故事里讲了一件什么事?(幼儿说出:黄香小朋友孝敬父母。)三字经里是怎样说的?(幼儿一边拍小手一边诵读出“香九岭,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两句。)

  2、师:我们还学了一个《孔融让梨》的故事,故事里讲了一件什么事?(幼儿说出:孔融小朋友尊敬哥哥、爱护弟弟。)三字经里是怎样说的.?(幼儿一边拍小手一边诵读出“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两句。)

  3、师:今天,老师再给小朋友讲一个《狼来了》的故事,听听故事里讲了一件什么事情。(出示图片老师讲故事。)

  二、学习新的内容“曰仁义,礼智信。此五常,不容紊。”

  1、提问:故事里有谁?他做了什么事情?为什么狼真的来了人们都不来救他呢?

  2、教师小结:我们小朋友从小就要讲真话,不能骗人,要做个诚实的好孩子。

  3、师:在《三字经》里是这样说的“曰仁义,礼智信。此五常,不容紊。”(出示《三字经》文字)

  三、幼儿学习诵读。

  1、教师请幼儿和教师一起读。

  2、教师请个别幼儿上面来朗读,教师鼓励幼儿。

  3、教师弹琴请幼儿跟着教师一起唱。并鼓励幼儿用手拍节奏。

  4、幼儿完整地诵读三字经“人之初……此五常,不容紊。”

【《三字经》教案】相关文章:

《三字经》教案12-19

小学《三字经》教案08-25

《三字经》教案汇编(15篇)05-15

《三字经》教学设计04-17

三字经读书笔记03-30

《三字经》优秀教学设计04-21

《三字经》教学设计优秀05-08

《三字经》教学设计15篇06-24

三字经心得体会02-10

三字经心得体会范文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