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教案

时间:2024-04-11 08:01:38 教案 我要投稿

大班教案集合(6篇)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大班教案6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大班教案集合(6篇)

大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能对物体的简单特征进行概括。

  2、建立”10″以内数字的守恒概念。

  3、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活动准备

  1、红金鱼,黑金鱼各八条,三张图片(分别画有青蛙,蝌蚪,蜻蜓各九个,颜色,排列形式不同),数字卡”8,9,10″,各种印章。

  2、幼儿操作材料。

  活动过程

  1、引入:池塘图片。

  提问:请问这幅图是什么地方?夏天快到了,这个地方会有什么小动物呢?

  2、初步感知数的守恒。

  (1)出示红金鱼和黑金鱼各8条,引导幼儿分别点数红金鱼和黑金鱼的数量。

  提问:游来了两群金鱼,请问是什么颜色?数量多少?一样多吗?

  小结:虽然他们颜色不同,但都是八条,数量是相同的。(出示数字卡”8″)。

  (2)出示三张图片(分别画有青蛙,蝌蚪,蜻蜓),引导幼儿分别点数每张图片中物体的数量。

  提问:这三张卡片有什么不同?(从颜色,形状,排列上引导)有没有相同的地方?什么地方相同?

  小结:虽然他们颜色,形状,排列形式不同,但都是九个,数量是相同的`。(出示数字卡”9″)。

  3、做实物卡(1)教师出示数字”10″,示范用印章制作”10″的实物卡。

  (2)幼儿操作,用不同印章制作”10″的实物卡。

  4、幼儿交流,讨论,从做的实物卡中,发现了什么规律。教师选出3个幼儿印章实物卡,进行总结:物体数量不因为他的排列,方向,位置等发生变化而变化。

  活动反思:

  1、图片展示的布局有待于更加完善。

  2、教师展示印章”10″的实物卡时,应注重排列形式的多样性。

大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了解人吃了食物后,食物在身体内经过的路线,以及身体内一些器官的作用。

  2.愿意用表演的形式来介绍食物在身体内经过的路线。

  设计思路: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家长为孩子提供的饮食也越来越富有营养,但依然有许多家长抱怨孩子不能好好吃饭,孩子的健康不能得到保证,原因是许多幼儿有一些不良的饮食卫生习惯,如:不吃早饭、大量喝饮料、吃冷饮、不定时大便等。为了使孩子们明白食物在体内消化吸收的过程,养成良好的饮食和卫生习惯,学习保护自己的'健康,结合教材并设计了本次活动《食物的旅行》。

  活动准备:

  1、影像资料,嘴、食道、胃、大肠、小肠等角色头饰。

  2、翻牌

  活动重点:了解身体器官的作用,知道食物在身体内经过的路线。

  活动难点:难点:在集体协商的基础上进行合作表演。

  活动预设流程:

  一、观看影像:了解食物在身体里旅行

  1、知道我们每天吃的食物都到那里去了吗?

  2观看影像,了解食物在身体里旅行。

  二、表演活动:跟着食物在身体里旅行

  1、分组商讨、表演

  (1)共同商量、探索怎样表现食物在身体里旅行过程。

  (2)分角色进行尝试,教师进行指导。

  (3)幼儿进行角色表演(分组)

  2、讨论,演示

  (1)对照人体内脏模型图,食物在身体里行进的路线:口—食道—胃—小肠—大肠—便便。(进行纠正)

  (重点指导一个点:如:进入胃的一个表现)

  (2)再次演示

  3、合作表演

  进行完整表演(1—2次)

  三、知识竞赛

  抢答题:

  烧烤美味又营养

  小孩也可以喝酒

  运动后马上喝水

  饭后剧烈运动

  吃汤泡饭好又快

  必答题:

  (1)如何保护牙齿?

  (2)可以边吃饭边讲?

  (3)大便以后要洗手?

  (4)怎样保护我们的胃?

  价值分析:影像资料观看,了解食物进入人体的过程。

  价值分析:从表演活动中进一步获知食物在身体里经过的路线。

大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知道《清明上河图》是我国北宋时期的优秀绘画作品,感受画面所表现的繁荣与热闹。

  2、欣赏画面上的人、物及人们的活动,感受画面的美。

  3、养成大胆用色、均匀涂色的良好习惯。

  4、培养幼儿良好的作画习惯。

  活动准备:

  1、挂图16号。

  2、家长帮助幼儿了解北宋时期是我国古代的一个历史朝代,它的都城汴京(今河南开封)所在位置。

  3、画笔、画纸。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出话题。

  ——小朋友,你们知道古时候的人们清明节期间做些什么吗?(吃青团 ,划龙舟,上坟祭拜先人,扫墓)

  —— 在很早很早的古代 有一位非常了不起的画家 ,他把汴京(汴京呢就是北宋的都城,也就是现在的河南开封)的人们在清明节期间的活动都画在了一幅很长很长的画卷上,这位了不起的画家就是北宋张择端大师,这幅作品叫做清明上河图,它是我们中国十大名画之一 ,小朋友们看这就是清明上河图,你们见过这幅画吗?那我们现在就跟着优美的音乐来一起欣赏下这幅画

  二、欣赏整体画面。

  1、教师出示挂图。

  ——这里描绘的是汴京郊野的风光,在郊野的小路上走来一群抬轿人,里面坐着一位老夫人,他们正踏青扫墓归来。

  ——这里描述的是汴河两岸小镇的风光。在小镇上有一排排的'房子, 房顶是什么形状的?(三角形)

  ——接着往下看,这里有许许多多的什么(船),那木船在什么上停泊着啊(水)这是一条河,这条河叫做汴河。(

  ——船身都有什么样的花纹啊(许多点点 ,横线)船身是有许多的点点还有横线组成的,船头尖尖的十分漂亮

  ——在往下看看 ,横跨在汴河上的是一座弯弯的木质拱桥,这座桥弯弯的像什么(西瓜,月亮,镰刀)这座桥弯弯的像彩虹,所以啊人们叫它虹桥

  ——再往下看看,这里有一条街道。街道上有许许多多的什么啊(人) ,街道两旁又有什么(房子),那房顶是什么颜色的(黑色)小朋友想一想如果我们把街道也画成黑色那会怎么样(看不清出,分辨不出来了)

  ——小朋友们再看看,这又是什么啊(牛)那这个呢(轿子)牛和轿子都是我国古代的交通工具么就相当于我们现在的货车出租车一样。

  ——再看看,这是一座高高的什么啊(城楼)你们看楼顶是什么形状的啊(三角形)三角形里有些什么的线(竖线)那这里是墙身和阶梯,他们是用什么线画出来的呢?(横线)这里是城门,我们穿过城门回来到一个什么样的地方呢,我们一起去看一看。

  ——哇这里给我们的感觉怎么样啊(非常的热闹,繁荣,人好多),那他们在干什么啊(有抬轿子,骑马,聊天的,上去指指哪里在聊天,挑担的)这条街非常热闹,人来人往,川流不息。

  ——我们在往下看看,这也是一条热闹的街道。

  三、总结。

  刚才我们欣赏到的就是清明上河图的一部分的内容,张择端大师在这幅长卷上共绘画了1643的人,每个人做的事都不一样,各种牛,马牲畜有5、60匹,大小船只有20多只,房屋桥梁有30多栋,我国历史上,没有一个画家能达到这样的一个水平,所以说《清明上河图》是无价之宝。现在它被收藏在北京故宫博物院里。

  四、学学画画。

  1、老师现在把几幅图都挂到上面, 你们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画一画,比如有的——小朋友喜欢画房子,画房子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不同角度看房顶不一样)

  ——要画城楼,注意什么(楼顶形状是三角形,三角形里有竖线,墙身和阶梯的线是横线)

  ——你也可以以选择你喜欢的人画一画,比如抬轿子的,骑马的,聊天,挑担的人)

  ——如果你要画虹桥,(桥弯弯的形状)

  ——画船时应该是怎么样(船头尖尖的 ,船身的图案

  反思:

  在我国灿烂的艺术瑰宝中,《清明上河图》是一颗璀璨的明珠,有人称它为我国宋代的小百科全书。它生动地记录了中国十二世纪城市生活的风貌,这在中国乃至世界绘画史上都是独一无二的。美术欣赏《清明上河图》就在于让幼儿了解该画的历史价值。在幼儿欣赏课件、仔细观察的基础上,幼儿大胆表述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在教师的引导下,幼儿运用已有的美术知识,对画面的点、线、面进行认知,对画面的各种人物形态加以模仿,从而了解当时人们的生活情景以及心理活动,如抬轿人、推车人、大人和小孩以及邻船人的模仿和想象。在这个过程中,真正体验到幼儿的天真和想象力。在每个环节中教师都采用了不同的教学手法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如:引导幼儿欣赏动感的《清明上河图》、其他画家的名画,通过整体欣赏——动态欣赏——局部欣赏——整体欣赏《清明上河图》,提高幼儿对名画的鉴赏能力,培养幼儿热爱生活的情感,发展幼儿的审美观以及感受美,评价美的能力。师幼一同欣赏后,更能够了解到画家的伟大以及《清明上河图》的历史价值。

大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尝试用不同的方法正确记录撒花片的结果,初步感知5的分合。

  2.在操作的过程中能用语言大胆表达探索的结果,体验操作的乐趣。

  3.培养幼儿边操作边讲述的习惯。

  4.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体验数学活动中的乐趣。

  活动重难点:

  尝试用不同的方法正确记录撒花片的结果,初步感知5的分合。

  在操作的过程中能用语言大胆表达探索的结果。

  活动准备:

  红、蓝两种颜色的记录笔若干、花片若干(花片一面红色,一面蓝色)、记录单人手一份、小棒人手一根、纸盘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激发兴趣。(观察花片特征)

  1.今天花仙子给我们送来了很多漂亮的花片?来看看它是怎么样的?

  2.它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双色花。今天我们要用这个双色花来玩一个撒花片的游戏。

  二、撒一撒,说一说。(感知5个花片可以分成两份)

  1.学看记录单,按要求取数。

  (这个游戏怎么玩呢,它需要一张记录单,我们来看看记录单,你觉得要取几个花片?)

  2.猜测撒花片结果。

  (如果把这5个花片撒在我的盘子里,会出现什么结果呢?)

  3.教师示范操作,引导幼儿进行表达。

  (5个花片撒出来的结果是怎么样的?)

  4.幼儿尝试取花片、撒花片、分花片、说结果。

  (我们先取一张记录单,看看上面花片的总数,然后取一样多的花片,摇一摇,撒到你的盘子里,再用魔法小棒把两种颜色的花片隔开来。)

  (交流:你的5个花片撒出来的`是怎么样的结果?)

  三、撒一撒,试一试。(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记录并表达结果)

  1.学看记录单,探索记录方法。

  (出示记录单,你觉得撒出来的结果记录在哪比较合适?我给你们准备了红颜色和蓝颜色的笔,我们可以怎么记?)

  2.尝试记录第一次撒花片的结果。

  (请小朋友把你撒的结果记录下来。)

  3.集体交流、验证。

  (如果把中间的小棒拿走,想一想这两种颜色的花合起来会是几个呢?)

  小结:虽然它们变成了几个蓝的几个红,可它们合起来还是5个。

  四、撒一撒,记一记。(边撒边说,正确记录撒花片结果)

  1.幼儿多次撒花片,记录结果。

  (下面还有几次撒花片的游戏?继续撒一次记一次。)

  2.集体交流,记录不同的结果。

  (你撒出来的结果有和我的不一样的吗?教师记录)

  (看看我们记录的两个部分合起来是多少?依次验证)

  小结:原来5分成了两个部分,这两个部分合起来还是5。

  五、延伸活动,激发再次探索的欲望。

  5个花片就能撒出那么多的结果,要是6个、7个花片那又会撒出怎么样的结果呢?

大班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了解各种各样的管子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能根据管子的特点对管子进行简单的分类。

  2、知道管子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不向管道中乱扔东西。

  3、会用管子进行简单的造型,会玩各种管子游戏,感受管子游戏的乐趣。

  4、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5、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准备

  各种各样的管子(软管、硬管、可伸缩的、粗细不同的管、电线管、水管等)、管子造型、纸、抹布、管子艺术品课件。

  活动过程

  (一)激趣导入1、激发幼儿兴趣,组织幼儿探究。

  师:小朋友,今天书博士给大家带来了几样东西,你们想不想看一看呀?

  幼:想!

  2、出示课件,师幼共同观看。(课件展示人们用管子制作的作品)3、引导幼儿讨论,从而引出管子。

  师:谁能告诉我,你刚才看到的是什么?

  (幼儿的回答可能千奇百怪,教师加以引导)师:小朋友觉得这些东西好看吗?知道用什么做的吗?

  (引导幼儿说出管子)师:它们都是用什么样的管子做的呢?

  (铁管、塑料管、吸管等)(二)探究新知:

  1、摆出各种各样的`管子,请幼儿参观小小展览会。

  师:今天老师专门为大家举办了一个小小的管子展览会,你们想不想参观一下?

  幼:想。

  师:小朋友要注意,看的时候不要挤,要轻拿轻放,我们比比哪位小朋友观察得最仔细,发现管子的特点最多。

  (教师引导幼儿有序地观察各种管子)2、引导幼儿认识各种类型的管子。

  师:小朋友,你们刚才看到的管子都一样吗?

  幼:不一样。

  师:哪些地方不一样?

  (幼儿可能不是按以下顺序看出来,教师可随幼儿回答的顺序调整教学思路)幼:有的是铁的有的是塑料的、有的是软的有的是硬的……幼:有的长有的短、有的粗有的细……幼:用途不一样。

  师:刚才小朋友说的很好,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它们都是一些什么样的管子?

  师:这根管子我在洗手间了见过,这是一根"水管"。

  师:这是什么管子?

  幼:吸管!

  师:是的,这是小朋友平时用的吸管!

  师:小朋友,你们看看还有什么管子?你们都在哪里见过这些管子?

  3、引导幼儿了解管子在生活中的应用,不往管道中乱扔东西。

  师:这些管子都分别用在什么地方?给我们带来了哪些方便呢?

  师:小朋友想一想哪些物品能很容易的通过管子?哪些物品在管子中不容易通过?(幼儿讨论回答)师:小朋友看,老师这里有很多东西,有玩具、纸、抹布、塑料袋等等,这些东西能很容易的通过管子吗?(让幼儿动手尝试,并联系实际,教育幼儿不往管道中乱扔东西)4、启发幼儿动手对管子进行简单分类。

  师:刚才,老师和小朋友们一起认识了好多的管子,可是老师有几位管子朋友迷路了,找不到自己的家了,小朋友能不能帮它们找找自己的家呢?记住一定要仔细找,水管要进水管的家,吸管要进吸管的家……(请几组幼儿到前面来分一分)师:小朋友他们分的对不对?(请幼儿判断正误)师:你们真聪明,一会儿就帮管子朋友找到了自己的家。其实,除了这样分外,我们还可以怎样分呢?

  (引导幼儿说出根据管子的形状、颜色、质地等进行分类,并让幼儿进行简单归类)活动延伸认识了各种各样的管子,学会了对管子进行简单分类,也看到了很多用管子做成的物品,动手设计一件作品,还可以用管子做些游戏,比如:传声游戏…请小朋友一起去区角里玩一玩管子

  【活动反思】

  1、在活动内容选择上,幼儿喜闻乐见。新《纲要》指出:“幼儿的科学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知兴趣和探究欲望,活动内容的选择既贴近幼儿的生活,又有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本次活动内容源于生活中的管子,缘于幼儿探究的兴趣。知识内容的切入点深入浅出,恰到好处,孩子们非常熟悉而且兴趣浓厚。

  2、在教学方法运用上,孩子易于接受。此活动的教学目标设定上虽然有一定的难度,但通过三次探究操作活动,孩子自然感知了弯管、三通管的不同作用,将抽象的知识融入到具体形象的操作过程中。三次探究操作活动(球进直管———球进管子后转弯----水坝的水同时引入两个水池),环环相扣,步步深入,由易到难,将教育目标简单化、形象化。旨在“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究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

  3、在教学组织形式上,突出幼儿主体。在组织教学过程中,始终以幼儿为主体,很少有灌输性的语言,而是充当孩子们的引导者与合作者,幼儿才是整个活动的主人。另外,游戏中孩子们自由组合、积极讨论与合作等,充分体现了新《纲要》的教育理念。

  当然,这节课我还有很多不足,如在教师语言组织上、教师观察指导上,问题解决技巧上、幼儿情绪把握上等等,还需要我不断学习和改进。

大班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初步知道故事中角色的语言,大致理解故事的内容。

  2、当朋友遇到危险的时候,我们应该帮朋友一把得在朋友困难时给予帮助。

  3、学习有序、仔细的观察图片,理解图片,并用较清楚的语言描述图片内容。

  4、通过多媒体教学,初步理解故事内容,记住故事的主要情节。

  【活动准备】

  PPT、小猴子、小狐狸、小山羊的教具及头饰等。

  【活动过程】

  一、导入,引起幼儿的兴趣。

  那么猜:今天我们请来了谁啊?你们看:小兔子、小猴子、小狐狸。

  有一天,小兔子、小猴子、小狐狸他们开心的,一起在河边玩捉迷藏的游戏。可是正在玩的很开心的时候,一不小心小兔子掉进了河里,你们想想小兔子掉进了河里会怎么想?会怎么做呢?会很冷、会呼喊、会呼喊救命啊、救命啊,我们一起来喊喊看~!

  二、初步知道故事中角色的语言,大致理解故事的内容。

  今天讲一个关于《小兔子落水后》的故事:有一天,小兔子、小猴子、小狐狸在草地上玩做捉谜藏的游戏,可是小兔子一不小心踩在了青苔上滑进了河里,小兔子一边在河里争扎,一边大喊:救命啊,救命啊!小猴子看见了,急坏了,忙安慰他说:小兔子别着急,要有信心与河水做斗争,勇敢的向岸边游去。这时小兔子还在河里拼命的争扎着,在一旁小狐狸看见了,埋怨小兔子说:小兔子,你瞧你,平时老师说了要注意安全,可你就是不听,这下好了吧,看你怎么办?这时候小山羊闻讯赶来,可是小山羊不会游泳,他急的手足无措,他看到草地上有一根竹子,他捡起来竹竿伸进了河里,小兔子一把抓住了竹竿,小羊把小兔子一把拉上了岸。老师知道了这件事情后,对小猴说:“千句安惠,万句责骂,不敌伸手拉别人一把”

  1、提问:故事讲完了,故事的名字叫什么?“是谁救了小兔子”“小羊想了一个什么办法把小兔救了起来。”

  2、小兔落水后,是谁救了他呢?小羊,那小羊是怎么救的小兔啊?我们来试试看?请谁来试试看,一起来一二三。

  三、学习故事中角色的语言,能够理解故事的内容。

  1、师提问:“小猴子和小狐狸也想了办法,救小兔的,他们是怎么做,怎么说的?我们一起再次来听听看,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学习各种角色的.语言。

  2、学习词语:加油、埋怨、手足无措。

  3、幼儿讨论:小猴子和小狐狸的方法好吗?有没有把小兔救起来呢?三只小动物他们谁的办法最好呢?小羊是怎样救小兔子的?

  4、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头饰,你们谁想来试试看,看你们表演的好不好。

  四、当朋友遇到危险的时候,我们应该帮朋友一把得在朋友困难时给予帮助。

  那你们如果见到了小兔子或者你的好朋友在一起玩的时候,不小心落水了你们会怎么办呢?

  师总结:如果你发现小兔子或者你的好朋友落水了你应该去帮他们一把,我们喊你们的爸爸、妈妈、或者爷爷、奶奶来一起帮助他们。

  【活动反思】

  随着暑假的临近,暑期安全教育势在必行,我们小班的幼儿都很喜欢水,但对危险却没什么概念,所以我设计了本次教学活动。本次教学活动主要是通过教师课件演示、幼儿讨论、故事欣赏等来完成教学目的,使幼儿认识到了在河道、水渠、池塘、水井、水池、水库中嬉水落水的危险;知道了在路上的井盖以及开放性水域无明显警告标志和隔离栏的地方危险性大;不会游泳,游泳时间过长,疲劳过度,在水中突发病尤其是心脏病,盲目游入深水漩涡很容易造成溺水事故。让小班的幼儿在情景化的图片及故事中有个初步的感性认识,同时,让幼儿掌握了一定的溺水自救与预防知识,达到了教育的目的。但是,安全教育不是几次教学活动就能达到预期的效果的,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要将安全工作细致化、常态化。

【大班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教案【精选】11-07

大班教案07-22

大班教案[精选]12-06

大班教案(精选)01-05

大班教案【经典】03-14

大班教案(经典)03-30

大班的教案03-14

(精选)大班教案10-03

大班教案[经典]10-08

[精选]大班教案0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