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教案集合(5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班教案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大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欣赏不同形状、不同花纹的青花瓷花瓶,感受青花瓷花瓶的美。
2、运用多种形式装饰青花瓷花瓶,体验创作的快乐。
3、知道青花瓷是中国人发明的,增强民族自豪感。
4、引导幼儿能用辅助材料丰富作品,培养他们大胆创新能力。
5、培养幼儿良好的作画习惯。
活动准备
1、准备不同形状花纹的实物青花瓷花瓶及相应的课件。
2、白色卡纸剪成的花瓶形状、蓝色水彩笔、蓝色颜料、蓝色蜡光纸,剪刀、蓝印花布、胶水等。
活动过程
一、欣赏青花瓷花瓶实物、图片,初步感受青花瓷的美。
(一)欣赏花瓶,感受花瓶上的图案美、花纹美。
1、小朋友们,今天老师带来了许多花瓶,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幼儿自由欣赏)
2、(幼儿坐下后)提问:这些花瓶漂亮吗?,哪儿漂亮?(教师从三个方面进行小结)
3、瓶身上有什么?有哪些图案?
4、瓶颈上有什么?
5、瓶口上有什么?
(他喜欢这个花瓶,那你喜欢哪个呢?除了有漂亮的图案,你还看到了什么么图形和线条?)
(对了,龙代表权威,古时候的人喜欢在瓷器上画上龙和风,表示龙凤吉祥。)
(这是牡丹花,寓意着富贵。一幅美丽的海底世界图真漂亮。这些小草是怎么排列的?)
小结:花瓶上可以装饰漂亮的图案、吉祥的花纹,用不同线条进行组合,还可以画出有故事情节的画儿。
(二)观察花瓶,寻找这些花瓶的共同特征。
1、小朋友们再仔细观察这些花瓶,他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2、每只花瓶上都有图案、花纹,这些图案、花纹是什么颜色的?
3、小结:这些花瓶都是白色的底蓝色的花所以叫青花瓷花瓶。青花瓷是元代时期景德镇瓷工创造发明,是我们中华民族珍贵的瓷器。
二、出示课件,了解青花瓷花瓶的生产过程。
1、今天,老师就带你们去景德镇去看一看,看看叔叔们是怎么制作青花瓷花瓶的?
2、瞧,这就是美丽的景德镇,漂亮的青花瓷花瓶整整齐齐的排列在场地上。
3、青花瓷花瓶制作过程。(如果有幼儿举手就请1位幼儿说一说,哦你是这样认为的,到底是怎样制作的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1)淘炼胎土。工人叔叔先要在瓷土中淘洗出大部分杂质,这样烧成的瓷器才会坚致细腻白润。
(2)制胚。淘洗好的瓷土制成各种形状的花瓶放置晾干。
(3)绘画。
a、提问:叔叔在干什么?
b、提问:叔叔画出了什么?
c、等花瓶干燥后,用青花料绘制图案。
(4)罩釉。把已经画好纹饰的瓷胚外面罩上一层釉水。
(5)烧制。最后就是将罩釉后的瓷胚经高温烧制,釉下的青花料就呈现出美丽的蓝色。这样美丽的青花瓷花瓶就制作好了。
三、讨论创作材料、幼儿创作。
1、今天我们也来当一回设计师,来设计青花瓷花瓶。
2、你准备怎样设计你的花瓶呢?(幼儿自由回答)
3、那你们花瓶上的图案、花纹是什么颜色的.呢?
小结:对,因为我们的青花瓷花瓶就是白色的底蓝色的花。
4、今天,老师给你们准备了花瓶、记号笔、蜡光纸、颜料、油画棒等材料。请你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材料设计青花瓷花瓶。注意,你的设计要有创意呦!(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5、设计好的小朋友可以把你的作品送到前面的展台上还可以去参观一下别的小朋友的作品。
四、展示分享评价作品。
谈话:瞧,小朋友们设计的花瓶真漂亮!大家快来欣赏呀!(幼儿围绕在老师身旁)
呀,这只花瓶真特别,是哪位设计师设计的?请你来介绍一下自己的花瓶。(邀请2~3位幼儿)
我们把这些漂亮的花瓶放到教室里,让更多的小伙伴们来观赏吧!
活动反思
这节教学活动给人的强烈感受是趣味盎然、充满魅力。教师定位于以幼儿为主体,使幼儿在主动的观察和讨论中,由对花瓶形状的粗浅认识,逐步了解花瓶的结构和变化,感受花瓶的神奇,利用多媒体手段,让幼儿主动获取信息,体验创作的乐趣。整个活动体现了以下特点:
1、选择了一个有价值的切入点。这个活动源于幼儿生话,深受大班幼儿的喜爱。该活动以花瓶为载体,引导幼儿想象,注重能力的培养,而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找到了一个非常有价值的切入口。
2、提供了一个富有童趣的材料。教师巧妙利用多媒体材料,使幼儿很快掌握作画花瓶的要领,动态层次的花瓶变化,不仅使作品生动有趣,更重要的是,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萌发作画的愿望和兴趣。
3、设计了一个层次清晰的活动过程。活动过程条理分明、层次清晰、环环相扣,逐步推进、水到渠成。在整个活动中,幼儿主动观察、讨论、发现、感受、创作,每个幼儿在活动中都得到了一种新的艺术体验和快乐,受到一次美的熏陶。自我欣赏作品使幼儿获得了极大的满足感。互相欣赏作品又使幼儿绘画水平得到共同提高。这无一不是教师精心设计的结果。幼儿自始至终兴趣浓厚,活动安排从头到尾围绕中心,这也是本次活动的成功之处。
大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能大胆讲述自己知道的"动物之最",体验交流分享的乐趣。
2、知道各种"动物之最",积累相关经验。
3、主动探索"动物之最"的问题,积极寻找答案。
活动准备:
"动物之最"图片若干活动过程:
一、谜语导入,引出动物之最的话题。
谜语: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猜一个关于动物的谜语:头小四腿长,脖子高过墙,身穿花皮袄,不声又不响。小朋友们猜出来了吗?
提问:小朋友们真聪明,答案就是长颈鹿,你们知道长颈鹿为什么长得这么高吗?它长这么高有什么好处吗?
小结:长颈鹿是动物王国里面长得最高的小动物,它长长的脖子可以使他看的更远,很快就能发现敌情,这样它就能很快的逃走,它还能吃到大树顶上最新鲜的叶子呢!
二、辩论的形式,说说几个"动物之最"1、提问:你们知道最重的动物是哪一个吗?幼儿辩论。
小结:(出示图片),蓝鲸是世界上最大的最重的动物,平均有26米长,平均体重有150吨。
2、提问:你知道跑的最快的动物是什么吗?幼儿辩论。
小结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出示猎豹)猎豹是世界上跑的最快的动物,他的最高时速达110公里,相当于高速行驶的小汽车的速度,他可真是了不起。
4、猜测:有一种动物活了152年,据科学家研究,有的能活到200多岁呢!你们知道他是谁吗?
我们一起来看看动物中的老寿星(出示海龟龟)三、出示一些"动物之最",帮助幼儿认识了解简单介绍飞的最快的昆虫,最小的鸟,最大的鸟,游得最快的鱼,最厉害的恐龙(依次出示澳大利亚蜻蜓,蜂鸟,鸵鸟,旗鱼,霸王龙的图片)小结:今天我们看来好多的动物之最,有最重的蓝鲸,跑的最快的猎豹,最大的鸟鸵鸟,最长寿的.乌龟,飞得最快的蜻蜓,最小的鸟蜂鸟,最大的鸟鸵鸟,游得最快的鱼旗鱼,最厉害的恐龙霸王龙。
三、分组抢答游戏,巩固学习到的知识游戏规则:将幼儿分成3组,举手回答知道哪些动物之最,哪个小组回答正确的次数最多的获胜。
教师小结讲评。
大班教案 篇3
一、活动目标:
1、初步学跳《花之舞》,尝试用动作表现欧洲民间舞蹈。
2、能根据手腕花的不同颜色,找出双向"S"形穿花队形的规律。
3、体验快速交换舞伴的快乐。
二、活动准备:
1、手腕花人手1朵(红腕花戴在左手或右手就可以了)。
2、活动前幼儿已经熟悉过音乐,并会做身体动作和游戏"捉迷藏"。
3、音乐磁带、录音机。
三、活动过程:
1、教师播放音乐磁带,带领幼儿随音乐做身体动作。
师:我们一起听音乐复习我们上次学过的动作。
2、教师引导幼儿学习第一、二乐句的舞蹈动作。(每一个乐句为4小节)教师请一名幼儿和自己配合示范做动作。
师:花儿听了音乐还会跳舞呢!请你们看我们是怎么跳的。(教师利用口诀帮助幼儿学习舞蹈动作,"点--点--跳跳跳,我们一起来跳舞",模仿花儿开放闭合来调整队形)幼儿面向舞伴练习脚跟点地及侧向跨跳动作(见附图一)。
师:请小朋友面向舞伴,学一学新的动作。
教师引导幼儿学习手臂动作和头部姿态。
师:小花跳舞的时候是什么样子?手臂怎样?头又怎样?
幼儿边听教师唱曲谱边练习动作。
教师播放音乐磁带,幼儿尝试随音乐表演第一、二、五、六乐句的舞蹈动作,第三、四、七、八乐句仍做原来拍腿、拍肩的动作。
3、教师引导幼儿学习第三、四乐句的舞蹈动作。
教师引导幼儿复习"捉迷藏"游戏,寻找 "S"形穿花队形的`规律。(见附图二)
师:捉迷藏的游戏是怎么玩的?还记得吗?我们一起来玩玩。
教师引导幼儿学习和第三位新朋友拍拍手,做结伴开花的动作。
师:都找到新朋友了吗?请你和第三位新朋友拍拍手,一起做开花的动作。
教师唱曲谱,幼儿练习做动作。
4、教师带领幼儿完整地表演《花之舞》。
教师唱曲谱,幼儿完整地练习舞蹈动作。
师:这次,我们从头到尾完整地表演一遍舞蹈。
教师带领幼儿随音乐完整地表演一遍舞蹈。
师:音乐磁带的节奏比老师唱的节奏快一些。我们试试跟音乐做,好吗?
幼儿尝试自己随音乐完整地表演舞蹈两遍。
师:如果我不做动作了,你们能自己表演吗?我们一起试试看,好吗?
大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 理解故事内容,根据故事情节合理续编故事,并连贯讲述
2.启发幼儿思维,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3.激发幼儿关心爱护同伴的情感,培养幼儿废物利用的习惯
4.能自由发挥想像,在集体面前大胆讲述
5.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故事内容,培养幼儿想象力、创造力
难点:续编故事并连贯讲述
活动准备
自画故事《皮鞋车》挂图3幅、旧皮鞋一只、头饰(故事中出现的各种小动物)、各种废旧材料,如:各种饮料瓶、旧挂历纸等、彩笔、剪刀、胶水等。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出活动
1.出示旧皮鞋,小朋友说说这是什么?幼儿观察自由回答。
2今天老师就给小朋友带来《皮鞋车》的故事
二、观察挂图,引导幼儿说话。
1.仔细观察第一幅挂图,引导幼儿观察,说话:哪里躺着一只旧皮鞋是哪些动物经过看见了?他们怎么想的,怎么做的?
2.仔细观察第二幅图,看又是谁经过看见皮鞋了?小朋友猜猜小老鼠会怎么想,怎么说,怎么做的呢?
3.仔细观察第三幅图,看小老鼠真聪明,把旧皮鞋变成了一辆漂亮的.皮鞋车,小动物们看见了都怎么说呀?
4.假如是你遇见了,你会把皮鞋变成什么呢?幼儿自由想象举手回答。
5.小结,小朋友真聪明,能想出把皮鞋变成那么多漂亮的东西。下面我们来听一听故事《皮鞋车》
三、续编故事
听完故事了,小朋友想象一下,小老鼠开着这么漂亮的皮鞋车会去干什么呢?教师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大胆发言,注意引导幼儿说连贯完整的句子。
四、表演故事
五、延伸活动:
变废为宝。
1.小结故事内容。
2.废旧材料制作。
3.作品展评,进行废旧利用教育。
教学反思
活动开展下来总的来说达到了目标。活动设计符合大班幼儿的年龄特征,幼儿比较感兴趣,能很好地配合老师完成各活动环节。能打破旧的教学惯例进行教学,先让幼儿观察故事挂图,大胆想象,锻炼说话,连贯理出故事情节再完整地听讲故事。活动效果良好,大部分孩子基本上熟悉理解故事内容,能根据内容进行故事表演,并得到了废旧利用的教育。不足的地方就是教师引导幼儿说话耐心不足,不能从多方面考虑着手。另外,组织故事表演有些乱,有待加强。
小百科:皮鞋是指以天然皮革为鞋面,以皮革或橡胶、塑料、PU发泡、PVC等为鞋底,经缝绱、胶粘或注塑等工艺加工成型的鞋类。皮鞋透气、吸湿,具有良好的卫生性能,是各类鞋靴中品位最高的鞋。
大班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认知目标:通过观察和比较,了解指纹的基本特征及用途;
能力目标:尝试用“印”的方式记录指纹,通过观察比较各种指纹,并能说出不同;
情感目标:有动手动脑的积极性,体验发现的快乐,养成仔细观察的良好习惯。
活动准备
材料准备:指纹画、指纹类型PPT、白纸及印泥若干、放大镜(人手一个)、抹布。
知识经验准备:幼儿已经使用过染料涂色或发现过指纹。
活动过程
一、导入:欣赏指纹画,激发幼儿对指纹的探索兴趣。
小朋友们,你们都画过画吗?那平时你们是用什么来画画的呢?
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些很特别的画,我们一看。(教师出示指纹画ppt)你们有没有发现这些画和我们平时画的画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二、引导幼儿观察指纹、了解指纹的'基本特征。
1.引导幼儿对指纹开展猜想。
猜一猜,你的指纹和别的小朋友的指纹是不是一样的?你自己的每一根手指指纹是不是一样的?
2.通过动手操作,引导幼儿仔细观察,了解指纹的三种不同的类型。
(1)教师讲解示范如何清楚地印出指纹。
(2)分发材料,幼儿动手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3)引导幼儿观察指纹并进行交流,认识指纹的三种类型。
每个人的指纹形状都是不一样的,科学家把指纹分成了三大类。第一种叫箕形纹,中心向左或向右偏,像簸箕一样;第二种叫弓形纹,中心像一把弯弯的弓;第三种叫斗形纹,中心像水中小小的漩涡。是不是很神奇呢?
3.引导幼儿观察自己的指纹,并看看每种指纹类型各有几个。
我们认识了三种不同的指纹类型,那现在请小朋友再仔细观察一下自己的手指纹,看看你的每个手指纹是哪种类型。(圆形、三角形、正方形分别表示。)数一数你有几个箕形纹,几个弓形纹,几个斗形纹。
三、了解指纹的作用。
小朋友们想一想,这些指纹有什么用处呢?
指纹能够帮助警察破案,因为每个人的指纹都是不同的,它是具有特征的记号。
指纹是由凹凸的皮肤所形成的纹路,所以增加手指的摩擦力,这样拿东西就不容易滑掉。
指纹还是汗腺的出口,因此可以调节温度。
每个人的指纹都不一样,且一般来说终身不变,指纹会随年龄增长变大,但形状不变。
四、制作指纹画
指纹的作用真大,不仅可以帮助警察叔叔破案,而且我们还可以用指纹画出许多美丽的图画,你们想不想也来试一试,用你们灵巧的小手,画出美丽的图画来张贴在我们“指纹画展”的画廊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