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的语文教案汇编【5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5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语文教案 篇1
这篇课文讲述的是一个名叫英子的女孩,因为腿有点残疾,性格很忧郁。一次,在她被老师点名上台讲故事时,得到同学们热烈的掌声,这掌声给了她极大的鼓励,让她从此变得自信起来。
上课时,我请同学们自己读课文,说说自已从课文中读懂了什么。学生们从英子的变化开始说了。于是我就引导他们读描写英子的句子来深入了解英子的内心,了解同学们对她的态度,及这种态度带给英子的力量。大家通过对英子心理的了解,又通过对英子能力展示的了解,知道了每个人都有优点和缺点,缺点并不代表着这个人的美与丑。最后,我让同学们交流:从英子的变化,你想到了什么?有的'同学想到掌声的力量很大,它可以使一个同学改变,所以我们要多给别人鼓掌。有的学生想到一个人有了缺点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自已敢不敢面对,要有勇气战胜自已才行。有的学生想到一个人只要有勇气微笑着面对生活,生活就会很快乐。看来孩子们从这一课确实学到了很多,我心里无比激动。正在我准备说下课时,忽然看到一向不爱发言的唐愫冰同学微微地抬了抬手,又立刻放了下去。看得出她似乎想说点什么,又有点害怕。我立刻叫她起来。她说话的声音很小,我根本听不清她说了什么。可是我依然表扬了她:“你说得真棒!”同学们好象明白我的意思,给了她最热烈的掌声。
第二天,我收到一张小纸条,上面写着:谢谢老师和同学们的鼓励,以后,我一定要积极举手发言。
多么令人感动的一句话呀!是啊,社会生活中,每个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鼓励。老师鼓励学生,学生更加勤奋,同学互相鼓励,可以共同进步。鼓励在生活的点点滴滴中,在不经意间,哪怕一个眼神,一句话,都有可能改变人的一生。让我们在教育中对学生多一些鼓励吧!让鼓励创造出更多的奇迹!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知道读“妈妈、爸爸、爷爷、奶奶”等叠音称呼时,第二个音节应该读轻声。
2、让学生感悟到子可以组成词语,词语是由字组成的。
3、训练学生能用“谁,做什么”的句式说一句意思完整的话。
4、复习巩固“撇”和“捺”的写法,培养写字能力。
教学重点:
1、让学生知道读“妈妈、爸爸、爷爷、奶奶”等叠音称呼时,第二个音节应该读轻声。
2、训练学生能用“谁,做什么”的句式说一句意思完整的话。
教学难点:对学生进行说完整话的训练,提高学生口语交际的能力。
课时: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知道读“妈妈、爸爸、爷爷、奶奶”等叠音称呼时,第二个音节应该读轻声。
2、让学生感悟到子可以组成词语,词语是由字组成的。
3、训练学生能用“谁,做什么”的.句式说一句意思完整的话。
4、复习巩固“撇”和“捺”的写法,培养写字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练一练5。
二、课堂练习。
(一)认识轻声音节。
1、看图读音节,结合生活实际体会一个字的轻声读法,认识轻声音节。
2、学生认读后,教师说明:什么是轻声音节,读法。
3、迁移练习,请你说说生活中还有什么词语的第二个字读轻声。
例如:
哥哥 姐姐 弟弟 妹妹 星星
橘子 柿子 桌子 石头 燕子
(二)读词语。
立 立正 升 升国旗 我 我们
乐 快乐 足 足球 千 秋千
1、学生先自学,然后在小组里面相互读一读,观察各组字词;引导认识词语。你还可以组成什么词?学生说说。
2、引导用学过的字练习组词语。
用( ) 画( )门( ) 开( ) 里( )
(三)看图说话。
1、引导学生观察图上内容,理清图上事物间的关系。
2、用上学过的词语练习说话。
(四)指导写字。
1、认读字,并观察各字,找出相同点。
2、观察“撇”“捺”各自的位置与运笔的走向,比较异同点、特点。
3、仿写。
三、独立作业:做语文练习册。
四、教学反思:学生对于词语的理解与把握较好,但是对于“撇”“捺”的书写,部分学生对于用力的掌握不好。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说的能力和交际能力。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说的能力和交际能力。
教学难点:说完整话的训练。
教学过程:
一、明确要求:你了解哪一位小朋友?他喜欢做什么?请你把她介绍给大家。
二、交流:夸夸我的朋友。
1、自己小声说一说,把自己要说的话整理好。
2、小组内交流。
3、全班交流。说给大家听时,要做到面对大家,大方自然,声音响亮。
三、出示插图,展示每个人的特长。
四、教师总结、评价。
五、教学反思:学生交流时说的很认真,汇报的时候大部分学生介绍的都比较详细,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的兴趣浓厚,带有课外延伸。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认识“摄、媚”等8个生字。会写“突、按”等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突然、立刻、人行道”等12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
3.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小男孩对高尔基的崇敬热爱、高尔基对小男孩无比慈爱、关怀备至的感情
4.认识三种对话的形式、实际当中能正确使用冒号和引号。
教学重点、难点
高尔基接受少先队员照相的经过是本文学习的重点,通过对话和细节描写来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是本文教学的难点。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教学挂图;
收集、了解关于高尔基生平故事、资料。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初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流程
一、介绍人物,导入新课
1.启发谈话。课前同学们自己已经读过了课文,查阅了有关资料,谁能向大家介绍一下高尔基?
2.学生之间交流搜集的有关高尔基的资料。
3.教师小结:高尔基是世界著名的文学家,他写了很多书。“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句脍炙人口的名言,就出自高尔基的笔下,全世界人民都很敬爱他。今天学习的课文讲的是一件怎样的事呢?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明白的词语、句子做上记号。
2.检查朗读情况,开火车读词语。
3.给课文标好自然段序号,提醒学生课文共15自然段,小摄影师给高尔基写信的那部分内容属于第1自然段。
4.交流生字词语,相机指导学生朗读该词、句所在段落,通过联系上下文的方法初步解决课文字、词障碍。
5.再读课文,说一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6.画出不懂的问题,留待下节课交流解决。
三、合作识字
1.小组合作,想办法记住生字字形。
2.交流识记方法:利用熟字记生字(交—胶)形声字构字(辆──形旁“车”,声旁“两”)。并且说说在书写时应该注意什么。
四、作业设计
1.摘抄课文中的.好词好句。
2.找出能体现高尔基喜爱小男孩的话,多读几遍。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
2.学会通过体会文章关键词句揣摩人物内心,从而深入体会人物品质的读书方法。
3.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老一辈革命家对青少年一代的关怀、爱护。
教学流程
一、复习导入,说话练习
1.巩固词语,指名学生读词:
纸团
墙报
鞠躬打量
吩咐
摆弄
胶卷
2.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精读课文,体会人物品质
1.默读1──5自然段,画出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思考:小男孩是怎样来到高尔基面前的?
(1)读第1自然段。
(2)“突然”是什么意思?什么事使高尔基感到突然?(要联系课文内容理解“突然”)
(3)指导理解纸条的内容。
A、读纸条内容:纸条上一共写了几句话,每句话是什么意思。
B、读了纸条内容后,你知道了什么?
(4)这么有礼貌的孩子,门卫为什么不让进去呢?
(引导学生理解高尔基工作很忙,“正在读书”;轻易不让人进去打扰高尔基是门卫的责任,并非看不起小孩。从高尔基破例地让小男孩进去,体会出那种热爱关心下一代的特殊感情。)
(5)朗读1──5自然段。
2.默读6──11自然段思考:小男孩在给高尔基照相时,高尔基是怎么做,怎么说的?
(边读边画出有关词句)
(1)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体会思考:
A、“打量”是什么意思?怎样是“仔细打量”?仔细打量之后,为什么“咧开嘴笑了”?
B、“吩咐”是什么意思?小男孩是怎样吩咐的?从哪句话体会出小男孩是在吩咐高尔基?(……用手指了指沙发,说:“请您坐在这儿看报纸。”)
这句话没有商量的语气,只有礼貌的安排。
C、重点理解第7自然段:读第7自然段,说说高尔基是怎样按小男孩的安排做照相准备的?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D、抓住第一句中的“按”进行体会。
E、小男孩“摆弄了很久很久”,说明了什么?理解“摆弄”的意思,把“很久很久”与“很久”比较,体会其摆弄时间长,直到把要做的事,要做的准备都做完,“一切停当”。
F、高尔基“侧着脸,对着他微笑。”(结合课文插图)
G、在理解的基础上感情朗读第7自然段,从高尔基听从小男孩的吩咐,配合小男孩给自己照相中体会高尔基对下一代的关怀和深深的爱。
(4)读8──11自然段,说说当小男孩突然哭起来时,高尔基又是怎么说,怎么做的?
A、读第8自然段,体会高尔基十分关心疼爱的语气。
B、反复、有感情地朗读第10自然段,体会高尔基为什么“赶紧”站起来,又为什么“大声喊”?“孩子,回来!我给你胶卷,我这儿有很多胶卷。”是什么意思?从这些词句中你又体会出了什么?(高尔基多么想留住小男孩,帮助孩子拍成这张照片,实现他美好的愿望)
(5)师生小结6──11自然段:写小男孩进办公室给高尔基照相,发现忘了带胶卷,伤心地跑回去了。重点写高尔基怎样听从小男孩的吩咐,配合小男孩照相。
(6)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7)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
【教师不必刻意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学生自己在一步步潜心品味课文后,便能与文本贴近,理解课文的中心,感悟到文本的思想感情。】
3.默读12─15自然段。思考:
(1)“请转告他,我很忙。不过,来的如果是个小男孩,就一定让他进来。”这句话是什么意思?高尔基为什么不见记者,却希望来的是小男孩?(引导理解“一定”的意思,联系第10自然段中的“赶紧”、“大声喊道”,体会高尔基此时是多么希望并等待着小男孩能再次出现。抓住高尔基对“记者”与“小摄影师”截然不同的态度,体会高尔基对孩子的关心爱护。)
(2)小男孩会再来吗,为什么?
(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要求联系全文,在课文中找出自己看法的依据。两种可能都会有的,只要能找出依据,说出理由即可。)
(3)师生小结。
(4)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
三、作业设计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续写故事。
【续写课文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的好方法,可以激发学生习作的欲望。】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组字练习使学生掌握部分带“门”“氵”这两个偏旁的字,了解“门”“氵”两个偏旁所表示的意义。
能力目标:通过“大家一起来”活动,让学生猜谜语,画谜底,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读读记记的方法积累有关天气变化的谚语,使学生养成逐渐积累的.良好习惯。
内容分析
教学重点:通过组字练习使学生掌握部分带“门”“氵”这两个偏旁的字,了解“门”“氵”两个偏旁所表示的意义。
教学难点:通过读读记记的方法积累有关天气变化的谚语,使学生养成逐渐积累的良好习惯。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1、导言
同学们,这节课老师和你们一起走进我们熟悉的快乐园地-------《语文七色光》,老师相信,你们一定会有很大的收获。
2、练
(1)、学生读题,明确要求。
(2)、学生根据平时识字的积累独立完成。
(3)、小组交流并整理。
(4)、各组汇报。
(5)、说说字与偏旁的关系。
3、日积月累
(1)、你都知道哪些谚语呢?
(2)、打开书看看,今天的谚语反映了什么内容。
(3)、学生自由读。
(4)、检查读记情况。
(5)、结合生活实际,说一说每组谚语都说了什么意思。
(6)、在理解的基础上边读边记。
(7)、你还知道哪些反映天气变化的谚语?
4、大家一起来
(1)、学生读题,明确要求。
(2)、学生自由读谜语,独立完成。
(3)、个人完成后在小组交流。
(4)、谈一谈谜底“月亮”和“彩虹”的特点。
(5)、再读谜语,汇报并展示自己的画。
(6)、大家评一评。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的:
1.认读“嗯、辅、憋、馨、戳、眶、锻”7个生字。
2.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读懂含义深刻的句子。
3.培养自信心,增强自理意识和能力。
重点难点:
1.重点:朗读课文,理解内容。
2.难点:在读中感悟妈妈的用意。
教具:生字卡片
(一)整体感知,自学生字
1.学生初读课文时,要求画出不认识的字,通过看拼音和查字典等方法自学生字。其中,“嗯”在文中表示答应,应读第四声;“眶”读“kuang”不读“kuang”;“蓦”读“mo”不读
“mu”;“馨”的韵母是前鼻音;“戳”的声母是翘舌音。
2.读完课文后,可让学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再谈谈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以此整体感知全文。
(二)交流讨论,理解内容
要求学生再读课文,画出含义深刻的句子,同学之间交流体会。
“我相信:你能行!珍惜这次锻炼的机会吧!祝你成功!”
比赛前,妈妈没有辅导“我”、帮助“我”,并不是她不关心“我”了,而是想通过这次锻炼的机会,树立“我”的自信心,培养“我”的自理能力。
“我忽然觉得,应该用母亲来称呼我的妈妈。因为,母亲,不仅仅是妈妈。”
一般来说,“母亲”和“妈妈”是同义词,但是通过这件事,作者觉得“母亲”这个词包含的内容更加宽广,更加神圣。母亲这个词不仅体现了长辈对“我”的养育和关爱,还体现着对“我”成长的关注和教育。
(三)感情朗读,体会母爱
课文中的对话有三次,可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
第一次对话是课文一开始,妈妈表示支持“我”去参加主持人比赛,但一切都要“我”自己做主,并且不再辅导“我”,我不得不压抑住内心的渴望,决定“自己干”。读好这段对话,要读出“我”失望和酸溜溜的语气,而妈妈的语气要读得平淡、自然。
第二次对话是“我”回忆两年前参加市普通话比赛时妈妈灯下辅导我的温馨情景。朗读这段对话,可让学生回忆自己有没有类似被家长爱怜地戳戳鼻尖
的经历,带着这份情感融人文中的情境中,读出“我”的开心和妈妈对“我”的怜爱,亲切而又耐心的指导。对方言区学生还可利用课文内容给学生正音,读好前鼻音和后鼻音。
第三次对话的内容是“我”一个人去参加比赛时与另外一家人对话的'情景。读这一段对话,要读出“我”敢于一个人来参加比赛的自信和骄傲。读老人的话,要读出由“怀疑”到“赞许”的变化。读女孩的话,要读出她撒娇的语气,更衬托出我的自信和骄傲。
(四)联系实际,培养自信
学完课文,可让学生联系实际谈一谈自己曾经克服困难、自主完成一项任务的经历,从而培养学生自信和自理的意识。并教育学生:自信并不是盲目的胆大,那只是莽撞,自信要有充分的准备和锻炼。课文中的“我”为了完成好任务,一个人设计了元旦联欢会的内容,写好串联词,并且默记在心,而且还在交通图上找到去比赛地的路线,这一切,都为自己的自信和成功打下了基础。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09-08
语文教案小学语文01-14
语文优秀教案11-12
语文母鸡教案11-26
语文下册教案01-09
语文《跳水》教案10-04
语文小学教案10-02
语文赵州桥教案11-02
语文树教案08-13
语文《荷花》教案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