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的大班语言教案精品(5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案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班语言教案5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大班语言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学习用连贯的语言谈论自己懂得的、听过的语言,了解语言的种类。
2、帮助幼儿学会专注地倾听同伴的谈话,迅速的掌握别人谈话的内容,能在别人谈话后给予补充。
活动准备:
幼儿有一定的关于语言的知识。
活动过程或建议:
(一)演唱英语歌《我会说A、B、C》,引入主题。
让幼儿说说这首歌是用哪国的语言演唱的?你还懂得其他国家的语言吗?
(二)、引导幼儿围绕“语言”的话题自由交谈。
1、幼儿自由结伴,说说自己知道的语言使用的国家。
2、教师小结幼儿的'谈话:世界上有几千种语言,有汉语、英语、俄语、德语、法语、意大利语等等,有的国家使用一种语言,比如:日本。有的国家使用几种语言,比如:瑞士。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是汉语,世界上最广泛使用的语言上英语。
(三)、结合自身实际谈谈本民族、本地区的语言。
1、世界上有许多种语言,中国也有很多的语言,叫做“方言”比如:广东话、上海话、北京话等等。你会说哪的方言?
2、你们那儿的方言与“普通话”有什么不同?
(四)、朗诵方言儿歌《两只老虎》
大班语言教案 篇2
设计背景
新学期开始了,天气也暖和了,幼儿们发现天气和校园里发生了一些变化,通过观察大自然的变化和让孩子朗读《春天》这首诗歌,让他们了解春天来了,激发幼儿们热爱春天情感,爱护校园花草树木的习惯。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感受春天的可爱和美丽景色。
2、 引导幼儿有感情的朗读诗歌,在朗读中感受春天的活力和万物展现的勃勃生机。
3、 引导幼儿感受诗歌的意境,激发幼儿们对校园和春天的热爱和赞美的感情。
重点难点
重点:朗读背诵诗歌。
难点:让幼儿从观察和诗歌中感受春天美,热爱校园,赞美春天。
活动准备
1、诗歌中提到的蝴蝶、蜜蜂、小兔的头饰,绿色地毯一块。
2、录音机一台,空白磁带一盘。
3、春天挂图一副。
活动过程
1、开始环节:
(1) 带领小朋友参观校园的春色,从而使他们对校园春色产生喜爱之情。
教师用亲切的语气边走边向幼儿介绍校园的植物和动物,让幼儿们边想边看:校园的动植物分别像什么?找出它们的特点,并说一说。
(2)出示挂图,让幼儿们再说说春天动植物和冬天相比有什么变化?
2、基本环节
1)以互动的形式进入教学,让小朋友结合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回答下面的问题:
(1)春天到了天气怎么样?花怎么样(暖和、开了)
(2)杨柳树枝高兴的怎么样?(笑弯了腰)
(3)蜜蜂和蝴蝶都忙着干什么去了?(采蜜、授粉)
(4)可爱的小白兔呢?(高兴的去吃草)
(5)小朋友们说说春天怎么样?(真好)
(6)教师带领幼儿读诗歌,在读下节诗歌的时候可以模仿小动物们做一些动作。
2)幼儿自由朗读诗歌,可以边读边表演。
3)指名朗读诗歌,要求读出表情,并录音。
4)带上动物的头饰,然后分角色朗读诗歌,并录音。
5)播放录音,让幼儿和老师共同欣赏,评比谁读的'更好。
6)齐声朗读,让幼儿试着用一两句话说说自己对春天的感受。
3、结束环节
小朋友,本节课我们一起观察了春天,朗读了诗歌,感受到校园就像公园一样美丽,我们在校园里就像鸟儿在春天里一样快乐,小朋友以后要爱护校园的花草树木,保护好我们的乐园哟!
4、延伸环节
在游戏活动时,组织幼儿十个孩子拉手围成圈,边朗读诗歌边模仿植物和动物的姿态;要求孩子把看到的,知道的春天的变化说给自己的家长听,感受春天给人们带来的快乐。
【扩展阅读】教学反思
本首诗歌,以自己优美的节奏和朴素的语言,赞美了春天的美丽和小动物们的活泼可爱,引导幼儿善于用自己的眼光去观察,感受春天的美。这次活动采用了让幼儿自己走进校园观察感受和图片展示的方式让幼儿通过自己的具体观察,在校园观察和图片的直观感受中理解诗歌内容,再通过引导的提问,帮助幼儿们理解诗歌表达的意境,最后采用了朗读表演、录音欣赏帮助幼儿记忆诗歌内容,延伸部分还采用了游戏,起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大班的幼儿经过了三年的幼儿园生活,他们的学习经验意境让他们对春天的季节特征以及动物的动作有了很大的了解,所以根据诗歌内容进行朗读表演,对他们来说不是很困难,同时,在他们的眼中的春天也许不止这些,他们有他们自己的发现,这使得他们更乐意自己创编表演的动作,那么根据这个情况,我又在最后的游戏中,只进行了分组,至于动作是根据他们自己的喜好进行表演的,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幼儿们学习诗歌的兴趣,避免了空洞乏味的朗读。
不足之处在于,没有很好的把握开始环节的时间,参观校园用的时间太长,导致游戏放在了另外一节课里面,今后一定要把握好每节课的时间,掌握好每个环节的时间长短,避免再出现时间到了,而活动过程没完成
大班语言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结合日常生活理解时钟的用处,了解小学生的活动时间安排。
2正确认识整点,半点,培养初步的时间概念。
3尝试自己设计一天的活动安排,培养幼儿做事的计划性。
材料与环境创设:
幼儿每人一只钟,示范用的时间,汉字卡片四幅图片,铅笔,幼儿设计的纸张。
重点与难点:
重点;让幼儿学会拨时间,了解小学生的生活。
难点:尝试自己合理的设计一天的活动安排。
设计思路:
本次我们的主题是上小学了,通过活动他们知道自己即将毕业,马上就要进入小学成为一年级的小学生了,因此他们很向往小学生的生活随之也更关心小学生起床,上学。做操。上课等与时间密切相关的`问题,为了让幼儿在入学前有一定的时间概念,学会较有规律地生活,培养幼儿做事的计划性,于是,我们结合幼儿认识时钟的整点,半点,设计了次活动,使幼小衔接的生理。心理准备落到实处。
活动过程:
一看看认认拨拨
1小朋友,再过几个星期你们就要毕业了,马上要做小学生了,我知道你们心理非常高兴是吗?前几天,我们已经了解了小学生的生活,,那请你们说说小学生的生活与我们幼儿园小朋友的生活有什么不一样呢?(幼儿自由发表)
师小结:原来小学生的生活与我们小朋友的幼儿园的生活有点不一样,特别是在时间的安排上也有许多不一样的地方,那你们知道他们是几点起床的呢?(6:00)
2师出示时间牌和汉字,并请幼儿在自己的钟上拨一拨
提问:6:00钟是怎么拨的?时针,分针分别指在哪里?
教师小结:时针指在6,分针指在12,6:00整,我们叫它整点,是啊,6点钟小学生就要起床了。
3师出示起床的图片。(简单讨论如果起床晚了会怎么样呢?)
4出示图片(二)
提问:这副图片上的小朋友去干什么呢?(上学)
几点上学呢?
出示时间牌并请幼儿在自己的钟上拨一拨,告诉大家时针和分针的位置。
5出示7:30
提问:这是几点时候小学生在干什么呢?(出示图片和汉字)
请幼儿上来拨一拨,并说出时针和分针的位置。
师小结:7:30时时针指在7和8的中间,分针指在6上面,6正好时12的一半,因此也叫半点。
请每个小朋友在钟上拨一拨
6出示汉字上课,请幼儿拨钟,看看你们拨的时间和老师出示的时间一样吗?
7师小结:
刚才我们和小闹钟做了游戏,你们在拨钟时发现了哪个小秘密呢?分针走一圈时针走多少?)
二设计暑假生活时间安排表。
请幼儿设计一张暑期的生活时间表。
要求:要安排合理,一天的安排中要有休息,吃饭,运动,学习,的时间。
三交流设计的时间安排表
1幼儿交流时间安排表
2评评谁设计的最合理又好看
大班语言教案 篇4
活动设计
执教者陶逸怡
活动时间
教学内容
语言:母鸡萝丝去散步
教学目标
1.能通过观察画面,理解故事情节,大胆推测、讲述母鸡和狐狸之间可能发生的事情。
2.感受和体验文学作品的诙谐、幽默。
教学准备
PPT课件,绘本“母鸡萝丝去散步”
教学重、难点
讲述母鸡和狐狸之间可能发生的事情
教学方法与手段
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幼儿活动
设计意图
一、出示绘本
1.师:“小朋友们你们看,今天啊陶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本好看的书,书的名字叫《母鸡萝丝去散步》。”
2.师提问:“小朋友们你们喜欢散步吗?为什么呢?”
3.师:“母鸡萝丝也爱散步,每天吃晚饭之前,都要到自己家的附近散步。你看她散步的样子是怎么样的?”(播放PPT1、2)
1..观察绘本封面,了解绘本题目
2.回答问题
3.观察PPT图片1、2
1.教师介绍绘本题目
2.帮助幼儿认识故事的主角:母鸡萝丝漂亮、悠闲。
二、组织故事阅读
(一)母鸡散步的.故事。
1.教师提示问:小朋友们,请你们听一听母鸡散步都经过了哪些地方?(播放PPT3-10)
2.组织幼儿交流母鸡散步经过的地方
(二)狐狸和母鸡的故事。(猜测阅读)
1.介绍故事的另一个人物:狐狸
师:“这个故事有趣吗?我再给大家找一个人物到故事中来。“
师:“这是一只怎样的狐狸呢?”(播放PPT11、12)
2.猜测第一个场景
师:“母鸡萝丝后面跟着这样一只狐狸,会发生什么样的事呢?”
(幼儿猜测)
师出示后图,提问:“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播放PPT13、14)
师:“看看母鸡萝丝会怎么样呢?”
3.组织猜测第二个场景
师:“母鸡萝丝继续散步,她怎么走的呢?会发生什么事呢?”(播放PPT15)
师:“狐狸摔进池塘,浑身都湿了,他心里会怎么想呢?”(播放PPT17、18)
4.组织集体交流,猜测阅读第三至第六个场景
师:“后来母鸡散步经过了哪里?还会发生什么样的有趣事情呢?和你旁边的小朋友说说。(播放PPT19)
5.组织交流故事
1.听故事,了解母鸡散步经过的地方
2.交流母鸡散步经过的地方
3.观察PPT11、12,猜测这是一只什么样的狐狸
4.观察PPT图片,猜测母鸡萝丝后面跟着这样一只狐狸,会发生的事
5.回答问题。
6.猜测第二个场景,声音模拟“扑通”并学动作
7.观察课件,集体交流,猜测阅读第三至第六个场景
1.教师一边播放课件一边讲述母鸡散步的过程。帮助幼儿初步了解故事内容
2.帮助幼儿理解动词。
3.让幼儿通过观察画面,理解故事情节,大胆推测、讲述母鸡和狐狸之间可能发生的事情。
三、组织完整欣赏
1、师:“小朋友们今天我们听了一个有趣的故事,故事的名称是什么啊?这本书啊是佩特.哈群斯的作品。”(出示绘本)。
师:“你们想不想知道接下来故事里发生了什么有趣的事呢?”(播放PPT20-34)
2、师:“小朋友们故事听完了,谁来告诉我后来母鸡经过了哪些地方,发生了哪些事情?”(播放PPT35-40)
3、师:“今天啊,老师也给你们带来了一个好看的视频,你们想看吗?”
1.了解绘本作者
2.观察课件,完整的欣赏故事一遍
3.观察PPT,与教师一起交流后来母鸡散步经过的地方及发生的事情。
4.欣赏视频
1.教师完整讲述故事,,进一步激发幼儿阅读兴趣。
2.播放视频,让幼儿欣赏。
3.让幼儿感受和体验文学作品的诙谐、幽默。
四、结束活动。
师:“小朋友们好看吗?那我们一起回教室再来说说这个故事,好吗?”
回教室看绘本
让幼儿喜欢进行绘本阅读
大班语言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初步感知理解散文的内容,体验作品的语言美、意境美。
2.尝试用完整连贯的语言朗读,并能根据散文中的句式进行仿编。
3.感受森林的灵动与生机,萌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活动准备:
1. 森林场景录像;课件《小鸟的歌》;音乐《野鸟情歌》。
2. 根据描述小鸟歌声的四句制作成图文并茂的卡片。
3. 天空、草地、河流、果园等美丽场景的图片若干。
活动过程:
(一)了解森林,谈话导入。
1.教师:小朋友,你们见过森林吗?在哪里见过?森林是怎样的?
2.欣赏森林场景录像。
3.讨论:森林是怎样的?(引导幼儿用丰富的词汇、优美的语句描述)
(二)结合课件欣赏散文,体验散文的语言美、意境美。
1.欣赏散文的第一部分课件。
教师:这是一座怎样的森林?
是大树在唱歌吗?
森林里真正的歌手是谁呀? (根据幼儿回答出示小鸟图片。)
2.小结:小鸟的歌优美动听,还有神奇的作用呢!
3.欣赏散文的第二部分课件。
教师:小鸟的歌神奇吗,神奇到哪里去了?(根据幼儿回答出示相应图片。)
4. 欣赏老师示范朗诵第二部分。
教师:小鸟的歌是怎样到树梢、枝头、草地、溪水上的?(分别提问,并通过说一说、学一学、做一做,感受洒、挂、落、跳等动词。)
5. 再次欣赏散文的第二部分课件。
讨论:小鸟的歌还很神奇,小鸟的歌,洒下树梢,变成什么?
小鸟的.歌,挂在枝头,结成什么?
小鸟的歌,落在草地,变成什么?。
小鸟的歌,跳进溪水,变成什么?
(根据幼儿回答将图谱补充完整,引导幼儿感受散文第二部分的意境,重点感受理解阳光瀑布、绚丽多彩等词汇。)
7.欣赏散文的尾声课件。
教师:这么多小鸟的歌都汇成了什么?为什么每一座森林都会唱歌?(引导幼儿理解是森林中的小鸟等生物为森里到来了灵动与生机。)
(三)结合课件完整欣赏并表演。
1.播放课件,完整欣赏。
2.引导幼儿自选角色,边表演边朗诵。
(四)尝试根据散文第二部分句式进行仿编。
1.教师:小鸟的歌那么神奇,到哪里,哪里就会变得很美很美!小鸟的歌还会到哪里?变出什么呢?(提供多幅图片激发幼儿想象,鼓励幼儿大胆尝试仿编,可与同伴商量合作,也可请听课教师帮助。)
2.请部分幼儿展示自己创编的诗句。
3.结束语:小鸟们,让我们把美丽动听的歌声带到更多的地方,带给更多的人。(飞出活动室)
活动延伸:
1. 将图片、幼儿创编的诗句等投放在语言区,让幼儿继续欣赏朗诵创编 。
2. 活动中的背景音乐《野鸟情歌》是一首非常优美、适应听赏的乐曲,可根据散文的意境进一步生成音乐欣赏活动。
附散文: 小鸟的歌
(第一部分)
这是一座会唱歌的森林。
歌声中仿佛好多好多歌手在唱歌,有的轻柔悠扬,有的婉转动听……
是大树在唱歌吧?森林里最多的是树。
我走进了这片森林,走进了歌声里。走走,看看,听听,我找到了真正的歌手。瞧,每一棵树上,都有许多许多小鸟。每一只小鸟,都爱唱歌。
(第二部分)
小鸟的歌,洒下树梢,流成金色的阳光瀑布。
小鸟的歌,挂在枝头,结成晶莹的露珠。
小鸟的歌,落在草地,变成绚丽多彩的花朵。
小鸟的歌,跳进溪水,变成欢蹦乱跳的鱼虾。
(尾声)
小鸟的歌,汇成了森林的歌,每一座森林都会唱歌。
【大班语言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语言《摇篮》教案11-15
大班语言微笑教案01-02
大班语言冬至教案07-03
大班语言优秀教案07-21
(经典)大班语言教案01-05
大班语言活动教案08-07
大班语言教案10-16
大班语言冬至教案01-16
大班语言教案10-21
大班语言蜗牛教案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