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小学语文教案5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语文教案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小学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辅导学生读懂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受到思想启发。
2、通过教学配养和增进学生的自读自学课文的能力
3、本课要求会认的字有:怨、载、罢、沾、捷、悦。
教学重点:
体会“为什么不反过来试试”这句话的意思。
教学难点:
同上
教法:
以读代讲法、引导点拔法、指导朗读法
学法:
朗读理解法、合作探究法、自学法、
教具准备:
挂图、生字卡
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1今天,我们要学习“为什么不反过来试试”这一课。“为什么不反过来试试”是什么意思,课文为什么取了这样一个题目呢?老师不作解释,大家也不要去猜,要认真读课文。你把课文读好了,这个问题就解决了。
2、这篇课文是略读课文,需要同学们自己去读去理解。
二、出示读书提示,鼓励同学们自读自学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和人物表现。
提示:
1、先要一段一段地读,认真了解每一段的意思,然后再通读全文。
2、自学生字新词,认清字形,把字音读正确。
3、注意了解课文写的是谁?讲了他的什么事?
三、检查阅读情况,了解学生的疑难。
1、抽读课文。找三个人,每人读一部分。读后,请同学们评议,肯定优点,指出不足,纠正错误。
2、提问:课文里写了哪些人物?主要是写谁的?
布斯是哪里的人?课文是讲他什么时候的事?(英国人,1910年的事。)讲了他的什么事?(研制吸尘器的事——他看到扫地机扬起大量灰尘,给人们带来危害,下决心要研制不扬起灰尘的扫地机,经过反复试验,终于成功了。)
3、鼓励学生质疑,老师对所提问题进行归纳,鼓励学生思考答案或解决办法。
四、组织学生讨论交流学习收获,加深感受文章中心思想。
围绕的主要问题是:
1、什么事情引起了布斯的注意,使他产生了研制扫地机的念头?(熟悉课文第一部分——“呜呜”的响声,浓浓的'尘雾,沾满了灰尘,灰尘搬运机。)
2、布斯的母亲给予了他哪些帮助?(深入理解课文第二部分有关段落——母亲很支持布斯的工作,想办法让布斯放松,帮助布斯动脑筋:“为什么不可以把木塞压进去呢”?)
3、布斯的研制工作陷入困境的时候,妈妈说的哪句话对他有很大的启发?后来他又是怎么想和怎么做的?(妈妈说:“为什么不可以把木塞压进去呢?”布斯说:“是啊,为什么不反过来试试呢?”)这时,布斯的脑海中闪过一个念头,把“扫灰尘”变成“吸灰尘”,也许就不会扬起灰尘了。他又想到最近发生的一场龙卷风,把地面上的房屋和树木都“吸”走的情景。如果把扫地机设计成一种小型的“龙卷风制造器”,不就可以把灰尘吸起来吗?想到这里,兴奋地布斯连忙放下已打开的葡萄酒瓶,找来一块手帕,蒙住自己的嘴巴和鼻子,然后趴在地上。他猛地一吸气,紧挨着嘴巴和鼻子的地面变干净了。取下手帕一看,手帕上沾了不少灰尘。通过这种方法,可以把地面清扫干净,而且不会扬起灰尘。)
4、你认为布斯的成功说明了什么?(做事要有决心,肯动脑筋。布斯“为什么不反过来试试”的念头,说明了他善于灵活调整自己的思维。)
五、再读课文,拓展思维
1、让学生再读课文,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2、你从布斯发明扫地机这件事受到什么启发?布斯能发明扫地机,你一样可以发明东西,请想想,你准备发明什么?
六、教师小结。(略)
七、课后练习
(一)填词语,读句子。
(二)课文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选择正确的答案。
板书设计:
为什么不反过来试试
母亲启发、帮助布斯
布斯发明吸尘器
小学语文教案 篇2
一、课前问候:
师:同学们好!生:(学生的声音很小,参差不齐)
师:该怎么称呼,怎么问候?生:
师:听说你们都很聪明,喜欢帮助别人,帮张老师一个忙。一日,我去郊游,一虫子飞进老师的耳朵,怎么办?
生:往里捅(这个办法哪儿不好?讨论)
生:引出来(怎么引起来)
师:用灯往里照,不伤害小虫,让老师感动。
二、出示课题:
《番茄太阳》
1、这个课题什么意思?
2、老师写的课题与书上写的有什么不同?
(从细节着眼,帮助学生理解课题)
三、检查预习
1、围绕明明、阿姨展开故事,你再读课文时带着什么心情?
(1)感动。教师注意听学生的回答,里面一个关联词用得好因为所以接下来用这样的句式因为所以说一说。
(此处既是句式的训练,又训练学生读出文章的多种感受)
(2)心酸。
(3)可怜。
(4)师:你有什么高兴的吗?(教师帮助学生拓展)
(5)同情。
(6)心痛。
2、真不简单,读了几遍课文就有这么多的感受。今天,我们学习这篇课文,看一看我们有没有新的感受体验。
四、新授:
1、老师来自河南洛阳,花中之王牡丹的故乡。今天老师带来了一幅牡丹图,牡丹,是中国的国花,老师想把它送给书中的人物,你觉得我会送给谁?为什么?
(提领而顿,百毛皆顺)
老师没主意,你们帮帮我,先不忙,打开课文,我们来认认真真,仔仔细细地读书,然后说送给谁。在文中找出根据,等会说得有理有据。老师送你们八个字:以理服人,以情动人!
2、交流,教师相机指导。
(1)应该送给阿姨
学生发言,教师评价:你体会到她心情的变化了!
1)文中有一段写到她看到明明后,她什么心情?读
2)再读这一段
3)明明见过自己的样子吗?现在明明就在你面前,你告诉她长得什么样子?学生读
4)对于一个五岁,双目失明的孩子,你应该怎么告诉她?再来
(指导学生读出真实的感受,走进文本)
(2)应该送给白衣天使。
(3)应该送给爸爸。
1)文章几处写爸爸的?
2)出现了两次,都有一个相同的地方,就是在做一个相同的一件事情,什么事情?
3)爸爸仅仅是在叫女儿认识事物吗?除了认识物体还有什么?比如明明坐在饭桌前,碗,怎么教孩子?比如拿起筷子,爸爸会怎么说?比如看到桌子,爸爸又会怎么说?明明认识事物都要靠别的器官来认识,她一次就认识了吗?
4)我想说一句话,爸爸是明明的的(眼睛)
5)你觉得这位父亲怎样?
6)读文章的第三自然段,自读。
7)有一个词语必须注意到,才能把这节读好。
来回耐心
8)读爸爸的话。学语文重要的方法是读书。把心放进去,爸爸怎么和一个五岁的小女孩说话。
(指导学生朗读)你爱你的女儿吗?再来读一读。
谁能做这个父亲,对着一个盲童,我们说的时候要怎样?柔、慢
当我们读课文时,是不是都要响亮?不是。
(4)应给送给捐献角膜的人
(5)应该送给明明
1)在书上找根据
2)读。明明献腿的部分
3)把你的感动读出来。同学们,把心放进去才能读好。
4)当他俯在你耳边说话时,当他说把自己的双腿给阿姨时,你会怎么想?
一个从未见过光明的'孩子,在自己有了一点儿健全的机会时,又要把双腿送给别人,这是一般的爱心吗?
教师范读:老师读明明的话,你们读旁白,体会。
(6)应该送给妈妈
如果你概括妈妈每次出现的表现,用一个字概括一下
笑
什么样的笑
老师在读这篇文章时,想到,五年前,爸爸妈妈肯定有一个约定,你知道什么吗?
爸爸妈妈要的是一个不仅眼睛健全,心灵更要健全的孩子。
五、总结
全文用一个字总结爱
只要心中有的人,才能体会到别人的爱。希望你们向明明那样,做一个番茄太阳!
小学语文教案 篇3
一、学习第一段,体会猫的古怪。
1、自由轻声朗读第一段,想想你读懂什么?
2、指名学生说说读懂什么。
板书(卡片):老实贪玩尽职勇猛高兴时温柔可亲
胆小古怪不高兴一声也不吭
3、读板书。
4、出示:
________ ____________
( ) ________ ____________ ( )
________ ____________
(1) (2)
要求选自己喜欢的一种形式,填进黑板上写猫性格的词。
5、指名学生在黑板上按一种形式,摆猫性格古怪的词。
6、指名学生具体地讲讲猫的性格为什么古怪?
7、教师领说黑板上的句子。
8、看来,这段是围绕哪一句来写的?
我们可以把这句话作为第一段的段落大意,这种方法叫做摘录法。
9、教师领读第一小节。
课文是用什么句式把猫的'老实、领玩、尽职的矛盾性格连起来的?(说它……的确……可是……)
10、用上面的句式说说第二自然段的内容。
出示:说它温柔可亲吧,的确是呀,______________ ,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用上面的句式说说第三自然段的句式。
二、再读第一段,体会情感。
1、猫的性格这样古怪,作者喜欢吗?再读第一段,哪些句子最能反映作者喜欢猫?
比较:
在你写作的时候,跳上桌来,在稿纸上踩印几个脏脚印。
在你写作的时候,跳上桌来,在稿纸上踩印几朵小梅花。
师:第一句体现出什么感情?
女同学读出第一句中的讨厌感情,男同学读出第二句中
喜欢的语气。
2、还找出了哪些句子?(它还会丰富多腔地……)
(1)师:猫的声音有长有短,有高有低,好像……
生:(接答)像唱歌、说话……
(2)指名读这句句子。
3、还找出了什么句子?
4、老师觉得猫捉老鼠时,老舍爷爷也特别喜欢。
(1)“尽职”、“闭息凝视”是什么意思?
(2)出示填空:
闭息凝视——————( )
一连就是几个钟头——( )(专心、耐心、决心)
非把老鼠等出来不可—( )
(3)指名读猫捉老鼠的句子,读出专心、耐心、决心。
5、师:课文的字里行间洋溢着老舍爷爷对猫的喜爱,再读读第一段,找出刚才没有读的句子。读出味道。
三、朗读第一大段。
师:读着读着我们也喜欢上了猫,朗读全文。
四、写作练习。
师:老舍爷爷把这只古怪的猫写得这么可爱,真不愧为语言大师。老师这里有几幅图,同学们可以用“说它……
的确……可是”的句式,围绕一句话来写。
五、学生写作。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猫》教学设计之五
教学要求:
1.使学生了解课文生动具体地叙述了猫的古怪性格和刚满月小猫的淘气可爱,激发学生观察的兴趣,培养学生在观察中抓事物特点的能力。
2.训练学生运用“摘句归纳法”概括段意,以提高学生明确、完整、简洁地表达段意的能力,促进逻辑思维的发展。
3.能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体会“踩印几朵小梅花”、“淘气”、“绝不会”等词和词组所表达的感情。
4.学会生字新词,会用“无优无虑”、“生气勃勃”造句。
5.背诵课文第4节。
小学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学习本文会写的字5个,会认的字2个。
2.引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3.理解诗的内容,体会诗歌所表达的平等,民主的思想感情和消除种族歧视的愿望。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诗的内容,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搜集有关世界各国的资料,预习课文,自学生字遇到不懂的记下来。
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揭题。
在世界上除我们黄种人,你还了解到了什么人种?你觉得他们一样吗?
二、初读诗文,学习生字词。
1.自读全诗,画出不认识的生字词和同学互学。
2.教师通过不同的方法检测。
3.同桌互相读文,达到读准读通。
三、创设情景,引导理解诗文。
1.配乐范读,学生感受。
2.听完诗后你们有什么感受?从哪儿感受到的?
3.根据学生所谈引导学生体会世界人们平等相处,幸福平等的感情,并切入朗读。弄懂“你”、“我”、“他”指的是什么?
4.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全诗,进一步体会感情。
四、学生交流资料,描述自己所见全世界儿童在一起载歌载舞的情景。
五、总结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一、导入学习。
1.今天继续学习《最美的`花束》一文,谁愿意给大家读读全诗。
2.师生共同评价。
3.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4.课文中的你、我、他指谁呢?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课文内容。
5.自读全诗,练习背诵。
6.指名学生背诵。
二、引导学习语文天地中的读一读、填一填,会用________和________一样________。说一句话。
三、指导学生写生字。
1.观察生字表中的字,提出难写的字。
2.教师示范:冠、漆。引导学生说出怎样记住这个字。
3.对于“冠”,同学们还有什么发现呢?
4.学生练习写字。
四、布置作业。
板书:
最美的花束
眼不同都能看太阳
头发不同都是花冠
种族不同都像花束
平等和平
小学语文教案 篇5
《金蝉脱壳》让孩子亲眼目睹了金蝉脱壳的全过程。用生动有趣的故事,引领孩子走进动物世界,聆听动物的歌唱,让学生感受动物世界的奇妙与情趣,萌生对自然科学研究的兴趣。课文条理十分清楚,因此在指导学生理清文章结构时让他们按“脱壳前——脱壳时——脱壳后”的顺序来分,学生觉得十分轻松。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四、五自然段。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金蝉脱壳的神奇,从而激发学生乐于观察周围的事物的兴趣。
教学重点:
感受金蝉脱壳的神奇。
教学难点:
激发学生乐于观察周围的事物的兴趣。
教学准备:
1.课文内容的投影片。
2.蝉的资料。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金蝉脱壳的起因。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了解金蝉脱壳的过程。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板书课题:金蝉脱壳。齐读课题。
2.设问:听说过“金蝉脱壳”这个成语吗?说说你的理解。
3.讲故事:三十六计“金蝉脱壳”。
二、初读课文
1.听课文录音,思考:课文中“金蝉脱壳”主要讲什么?
2.生自读课文,画出生字词,读准字音。
①出示生字词。②指名逐自然段朗读。
3.默读课文。
第一部分(1-2)写叔叔的话激起了“我”的好奇心,“我”决心揭开金蝉脱壳的秘密。
第二部分(3-6)写金蝉脱壳的过程奇特动人。
第三部分(7)写蝉儿趴在树上,准备新的歌唱生涯。
三、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1.指名读第1-2自然段。
2.出示:“这是多么神奇的事啊!”
齐读。
3.哪件事“神奇有趣”?
4.出示:“夜幕降临,蝉虫就从土里钻出来,偷偷地爬到树杆上,脱掉它身上的旧衣,换上华丽的新装。”
①指名朗读。
②说说你的理解。
5.齐读第1-2自然段。
四、布置作业。
1.搜集蝉的资料。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7.金蝉脱壳》。今天我们接着来学习。
2.交流蝉的资料。
二、学习第二部分
1.默读第3-6自然段。想想: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来写的?
脱壳前(3)→脱壳中(4)→脱壳后(5)
2.出示:“在金蝉脱壳的过程中,你认为哪种情景最神奇动人”?先将有关的语句圈画出来读一读,再与同学们交流一下阅读感受。
小组学习。
3.全班交流。
⑴“突然,我发现了一只肥肥的、通身发着金黄色亮光的'蝉虫……停在那里不动了。”
这是金蝉脱壳前的样子与第一段中“夜幕降临,蝉虫就从土里钻出来,偷偷地爬到树杆上”相比较。
⑵按背→头→脚→尾的顺序,边读边想象金蝉脱壳的过程,说说阅读的感受。
抓住关键词语“抽搐”、“裂开”、“极淡的绿色”、“深绿色”、“慢慢地活动”、“抖动”、“伸着”、“仰”、“扑”、“抓”、“抽”等来体会。
⑶金蝉脱壳后又有哪些变化?最让你惊奇的是什么?
(翅膀“只有一点点”—“很快盖住身子”,颜色“每颤动一次”,就“由浅而深地变化一次”。)指导朗读,读出自己的感受。
三、学习第三部分
1.默读这一部分,想想“我再一次仔细地看着蝉儿”,看到了什么?
2.指导朗读。
3.总结全文:
你看,作者对蝉的观察是多么的细致入微呀。
学习本文,对于我们写作有什么启发?
四、布置作业
小练笔:观察一种小动物,并写下来。
板书设计:
脱壳前
金蝉脱壳
脱壳中
脱壳后
【小学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小学教案10-02
语文教案小学语文01-14
小学语文教案06-20
小学语文《柳树》教案11-17
小学语文《假如》教案08-03
小学语文教案[精选]09-08
小学语文教案11-28
小学语文识字教案01-21
小学语文教案12-12
小学语文教案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