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的教案

时间:2024-08-22 03:40:44 教案 我要投稿

有关小学一年级的教案3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一年级的教案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有关小学一年级的教案3篇

小学一年级的教案 篇1

  一、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14个生字,会写6个字。

  2.借助“我的词语库”,鼓励学生自主积累词语。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鼓励学生读出自己的感受。

  4.读懂童话故事,感受朋友间的友情。

  二、教学重点

  1.正确认读14个生字,会写6个字。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教学难点

  1.在识字教学中,注重学生识字方法和能力的培养。

  2.感悟朋友间的友情,特别是通过人物语言感悟心情,读出自己独特的情感体验。

  四、教学准备

  1.识字、词语卡片

  2.挂图或课件

  3.重点语句投影片

  4.学生自制小动物头饰

  五、教学时数2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读题感悟,认读“玫瑰”。

  1.随板书读题,这是什么样的小院?怎样读出开满了玫瑰花?

  2.随课题识记:玫瑰

  3.你还想知道什么?

  (二)借助拼音,整体读文。

  1.借助拼音朋友,认真读准每一个字音,并把生字画出来。

  2.同桌抽读识字新词卡,互相帮助读好每个词的字音。

  3.把会认字朋友放回课文中,学生再次练读,并标出自然段序号。

  4.指名读书,师生评议,教师重点指导学生读不好的'语句。

  (范读或引读)

  (三)读中自悟,质疑问难。

  1.自己读文,想想你都读明白了什么,画出不明白的地方。

  2.学习小组交流:

  (1)用读的方式表达自己读懂的地方。

  (2)把组员共同的问题归纳出来。

  3.抓住难点问题,引导全班交流。

  为什么说“这是咱们的友情花”?“这是森林里最漂亮地方”?可以结合课文内容,也可以结合同学间的故事,用读或说的方式都行。

  (四)自选角色,情感体验。

  1.今天咱们一起来到这开满玫瑰花的小院,你最想当谁呀?

  2.自选角色,自由组合,用表演读的方式再现当时的情境,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

  3.组间评读,深入体会人物心情。

  (1)教师引导学生读好人物语言,把当时小动物的心情读出来。

  (2)指导后教师与学生分角色再次朗读,把体验到的读出来。

  (五)课外延伸,推荐故事。

  同学们特别喜欢这个童话故事,一定还想读到这么有趣的故事。老师向大家推荐《安徒生童话选》、《格林童话》这两本书,希望同学们认真阅读,一个星期后,我们召开故事会,每人要讲一个精彩故事。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哪位同学愿意有感情地读读这篇课文?

  哪位同学愿意有语气地讲讲这个故事?

  哪位同学愿意说说课文哪几句话最让你感动?

  (同学自选一个问题准备,然后在小组里选一个问题发言。)

  (二)词语积累。

  1.读“我的词语库”,并把它们背诵、抄写下来。

  2.自主积累:你还喜欢什么词语?什么句子?反复诵读进行积累。

  3.积累展示:把自己积累的词句读、背给大家听。

  (三)自主识字。

  1.认读生字,独立观察字形,辨析结构:

  左右结构——说、位、林。

  上下结构——各。

  半包围结构——发。

  独体字——为。

  2.描红体会字的间架结构,并正确、端正地抄写字头。

  3.独立识记:

  (1)你能用什么办法记住它们?(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识字。)

  (2)你觉得哪些字容易错?

  4.生字组词练习:

  (1)自己读书上的词语。

  (2)口头组词训练。

  (3)选一个词语造句。

  (四)独立写字,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注意写字姿势,培养良好写字习惯。

小学一年级的教案 篇2

  教学内容:

  教材第12页的例1及做一做的内容。

  教材分析:

  1、在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通过活动促使学生在现实情境中诱发数学意识,产生数学问题,迸发出解决问题的激情和欲望,为学习20以内的退位减法营造氛围。

  2、在合作中迸发出新知慧,建立十几减9的多种算法,通过小组学习交流各自的学习方案和计算策略,增进对新知识的理解。

  3、结合生活实际,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借助游戏的形式创设丰富的学习情境和学习素材,克服小学生注意力持久性差、兴趣的维持程度弱等缺陷。

  教学目的:

  1、知识与能力:通过观察、操作与讨论,感悟十几减9的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掌握一二种不同的算法。能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分析和解答相关的实际事例。

  2、方法与过程:通过看看、想想、摆摆、画画、圈圈、算算等学习过程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视图能力、初步的抽象能力,培养学生用摆实物或图片的方法解释算理和算法的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创设情境,进行实际应用等活动,体验20以内退位减法源于生活,感受数学的生活美。通过对不同算法的理解、比较 ,感悟数学计算的多样性和异曲同工之妙。

  教学重点:

  1、 初步掌握射界十及减9的退位减法的思维过程。

  2 、理解破十法的思维过程。 教法学法: 三疑三探教学模式。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红花、黄花、小棒。

  教学过程:

  一、设疑自探(15分钟)

  (一)学前准备

  1、口算(填未知加数)

  9+( )=11 9+( )=13

  9+( )=17 9+( )=16

  让学生说出填未知加数的方法。

  (二)创设情境。

  感知十几减9的生活原型、根据课本演示图中的情节展开活动,在活动中感悟十几减9的算理和算法。可以让学生自主选择其中的一种算法。引导学生根据课题提问。

  预设问题

  (1)十几减9的退位减法算式有几道?

  (2)十几减9的退位减法算式怎样口算?

  (3)十几减9的退位减法算式有几种口算方法?

  (三)自探提示

  1、请你用三句话说出图意?

  2、跟据图意怎样列出算式?

  3、怎样算出得数?说说自己的`思考过程。

  4、说一说你有几种求得数的方法?

  先引导学生看图,独立探究出以上问题的答案.

  二、解疑合探(12分钟)

  1、自探结束后,让学生在全班交流自己的自探结果。学困生汇报,中等生补充,优等生评判。

  2、如果发现学生在自探过程中有困难的问题,可以组织学生合作探究。如果合作也不能解决的问题可组织全班学生共同解决.

  3、学生汇报后,师重点强调:一是点数结果;二是想加算减。

  板书例1如下

  例1、 12-9=3 想: 9+( )=12

  也可以想: 10-9=1 1+(2)=3

  4、 做一做的第1题可以用多种学具摆,可以多出几道题摆摆。也可以同桌互相命题摆摆算算。讲清算法,尽可能地演练多种算法。

  5、做一做的第2题,圈实物图要让学生独立进行,然后展开交流,在交流中完成从实物图抽象出十几减9的第一次抽象。

  6、做一做的第3题,要求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直接算出得数。脱离实物和图形利用先前建立的表象来支持思维,考察学生对知识塑造的程度。完成十几减9的二次抽象。

  三、质疑再探(5分钟)

  回顾课前提出的问题是否已解决?学了这节课,你还有什么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举手提问。 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师生共同探究解决。

  预设问题

  1、十几减9在计算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2、十几减9计算方法哪种最方便?

  3、十几减8、7怎样算?

  四、拓展运用。(8分钟)

  1、可以适当加入同桌互相编题练习。说一说计算方法。

  13-9=( )

  15-9=( )

  2、练习二第1、计算方法2题。 鼓励学生使用不同的计算方法计算。学生做完后说说计算方法。

  3、学生谈学习收获。

  教师:本节课上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请说出来与大家共同分享。

  4、教师归纳总结

  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后,教师再进行强调总结,引导对本节内容进行归纳整理,形成系统的认识。

  板书设计

  十几减9

  例1、 12-9=3 想: 9+( )=12

  也可以想: 10-9=1 1+(2)=3

小学一年级的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欣赏一些节奏鲜明的乐曲时,给学生创造“活动”的机会,让他们用自己喜欢的动作来表达自己对乐曲的理解,学生就会进入参与音乐的积极状态,体验音乐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通过引导学生用动作对比来体会音乐情绪的变化,不但使低年级小学生感到欣赏音乐充满了乐趣,而且使学生对音乐的不同力度可以表现不同的情绪有了初步的理解。

  教法讲授法、讨论法、启发点拨法

  教具电子琴、手风琴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二、展示学习目标:

  三、欣赏:

  1.初听《荫中鸟》全曲,感受整体(出示课件)

  2.复听一次,要求学生听辩乐曲的段落及速度变化。

  3.分段欣赏。(出示课件)

  4.围绕节奏、速度、力度、音色等表现手段,及独奏与伴奏关系,启发学生想象与欣赏,以加深对音乐表现的理解,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

  5.再次复听全曲,让学生从感受大自然的美景中,产生热爱生活,憧景未来之情。

  6.听听想想

  (1)你认为乐曲可分为几个部分?它们之间在速度上有什么变化?

  (2)乐曲中有一个部分,笛子在轻快的`旋律衬托下自由的模仿各种鸟声,生动、逼真的呈现出绿树浓荫里百鸟争鸣的情景。你能听出来吗?

  (3)这首乐曲①仅仅模仿自然界中鸟类发出的音响。②不仅模仿自然的音响,也表现了人们在大自然中的欢畅、喜悦的心情。(选择√

  7.欣赏《鸭子拌嘴》

  8.介绍《鸭子拌嘴》

  “鸭群集合上路”是全曲力度最强的音乐

  “鸭子潜水觅食”是全曲力度最弱的片断

  9.提问:你们想用什么动作表现鸭子觅食?

  10.复听《鸭子拌嘴》中“鸭群集合上路”片段:

  (1)我扮演放鸭子的老爷爷走在最前面,所有的学生模仿鸭子走路的姿态跟在后面,

  (2)他们虽节奏有力地踏步前进,边走边高兴地说:“嘎!嘎!嘎!嘎!”互相拌嘴,充分感受到音乐热烈欢快的情绪。

  11.复听《鸭子拌嘴》中“鸭子潜水觅食”片段:

  (1)用轻而弱的声音启发学生:“你们想用什么动作表现鸭子觅食?”

  (2)学生分组讨论,有的模仿模仿鸭子滑动翅膀,把头慢慢潜入水中觅食,有的静悄悄地在岸上等待,有的做出了捉到小鱼时的动作,静悄悄的教室里只有水镲声伴随着孩子们无声的动作,大家立刻身临其境地感受到音乐平稳轻松的情绪。

  四、课后:

  课后分析

  板书设计欣赏:

  《荫中鸟》、《鸭子拌嘴》

【小学一年级的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教案一年级11-25

小学一年级教案11-05

小学体育一年级教案05-17

小学一年级的美术教案01-09

小学一年级的教案3篇05-16

小学一年级的数学下册教案02-13

【精选】小学一年级的教案三篇06-11

小学一年级的数学下册教案08-29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09-03

小学一年级语文识字教案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