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教案

时间:2024-11-29 08:46:14 教案 我要投稿

【精华】科学教案三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科学教案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精华】科学教案三篇

科学教案 篇1

  设计意图

  数概念是幼儿在事物间建立两种关系的总和,其中一种就是顺序关系,它是幼儿学数学前的准备阶段。我发现幼儿在玩桌面玩具时一小部分幼儿会按照颜色进行简单的规律排序,但是却不会表达,也不能理解其中的规律。多数幼儿对规律排序还没有很明确的意识,但会模仿。在日常生活中幼儿会接触到许多新鲜的事物,也包括图形,近期本班幼儿对图形很感兴趣,我发现多数幼儿能够说出一些简单图形的名称,但不能将名称和图形对应。在《纲要》中提到“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我根据本班孩子的实际情况设计了本次活动。

  活动目标

  1、认识圆形、三角形、正方形;

  2、尝试用三种图形进行有规律的排序。

  重点难点

  重点:能够根据圆形、三角形、正方形的特点说出他们的名称;

  难点:有意识的进行规律排序。

  活动准备

  圆形、三角形、正方形和门帘图片每位小朋友若干;音乐;小兔房子图片(由圆形、三角形、正方形组成的房子)、门帘图片。每位孩子一份排序图片(有规律但不完整)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故事导入

  小兔新盖了一座房子,小兔邀请了她的好朋友们一起去他的新房子里玩,也邀请了我们哦,我们一起去吧!(组织幼儿开火车,跟着音乐进入活动室)

  二、过程

  1、参观新房子,引出图形

  我们到啦!看呀,有好多动物宝宝都到了,这就是小兔的新房子啦!(拿出小兔家房子图片)

  师:小朋友,你们喜欢小兔盖的新房子吗?

  幼:喜欢。

  师:那你们知道这么漂亮的新房子是用什么盖的吗?

  幼:图形宝宝

  2、认识图形

  师:小朋友知道我们这些图形宝宝叫什么名字吗?

  幼:不知道。

  师:那我们来问一问它们吧

  引导孩子问一问,老师装作图形宝宝说话。

  用同样的方式请出三种图形。

  三角形:大家好,我有三个角和三条边,我的名字叫三角形。

  正方形:我的名字叫正方形,我有四条边和四个角,而且我的四条边都是一样长的哦!

  圆形:我是圆形,我没有角,我最喜欢滚来滚去啦!

  师:小朋友记住他们的名字了吗?

  幼:记住了。

  师:小朋友真厉害,可是余老师忘记了呀!你们能告诉余老师他们的名字吗?

  (帮助幼儿复习,请幼儿看着图形依次说出他们的名称)

  小结:三角形,有三条边和三个角;正方形,有四条边和四个角,四条边都是一样长的;圆形,圆溜溜的,没有角。

  3、小兔的新门帘

  (1)观察门帘形状,复习三角形、圆形、正方形

  (拿出门帘图片,请小朋友观察门帘的形状)

  师:哇!小朋友们看,这是小兔家的新门帘,好漂亮呀!小朋友们看看他们是什么形状的呢?

  幼:三角形、正方形、圆形

  (2)观察发现门帘规律

  师:呀!不好啦,刚才一阵大风吹过,把小兔的新门帘吹散了,这可怎么办呀?小朋友们愿不愿意帮助小兔把他的新门帘重新串起来呀!

  幼:愿意!

  (再次出示门帘图片,请小朋友观察门帘上圆形、三角形、正方形的规律)

  师:小朋友们看,小兔的门帘都是有规律的,你们发现他们都是怎么排的了吗?

  引导又说说出一个三角形,一个圆形,一个正方形,然后又是一个三角形······

  小结:我们的门帘就是按照一个三角形,一个圆形,一个正方形这样的规律串起来的

  4、帮助小兔串门帘

  (1)每位孩子一份门帘排序图片和三角形、圆形、正方形若干,请幼儿用图形将门帘修补完整。

  (2)幼儿操作,老师在一旁观察指导

  (3)教师评价幼儿操作情况

  三、结束

  小朋友帮助小兔串的门帘可真好看呀,小兔可高兴了,跟我们说谢谢呢。小朋友我们累了吧,现在该回家了,我们跟图形宝宝们还有动物宝宝们说再见吧(引导孩子说再见,再次复习图形名称)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相对而言较为成功,幼儿对于图形名称掌握较好,能够根据图形的.特征马上说出名称。但排序对于小班幼儿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在平时我发现咱们班的孩子有一定的观察能力,能够发现一些简单的排序,但是却不能表达出来,在本次活动中一部分孩子依然存在这个问题,所以在活动中,我主要引导幼儿通过动手操作来进行学习与理解。

  在操作时,多数幼儿能够自己跟着规律将门帘补充完整,但有小部分幼儿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我反思在操作环节,有以下几点做的不足:

  1、对于爱举手,活泼的幼儿关注较多,对能力稍弱的幼儿没有做到多加引导;

  2、在设计活动的操作环节时没有考虑到个别幼儿的实际情况。发展的较好的小朋友完成的较快,发展较慢的小朋友完成的较慢;

  3、对于操作材料的层次性没有掌握好,可根据幼儿的接受程度进行调整。

  在以后的活动中我会避免类似的情况,设计活动时尽量考虑到每一位幼儿,尊重每一位幼儿的发展。

科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感知吸管的位置与喷壶喷水的现象的关系。

  2、乐意随着发现不断地参与探索,体验发现的乐趣,激发探究的欲望。

  活动准备

  1、幼儿人手一个装有水的瓶子、吸管、橡皮泥。

  2、三张图表。

  活动过程

  一、提问导入,激发幼儿对制作小喷壶的兴趣。

  1、小朋友你们给小花,小草浇过水吗?平时是怎么浇水的?用什么工具?

  2、老师也做了一个浇水的工具,这喷壶使用什么材料做的?怎么让喷壶喷出水来?

  3、教师交代规则:用正确的方法握住瓶子,放正、不倾斜。提醒幼儿记住自己的瓶子上的号码。

  二、幼儿尝试制作小喷壶。

  1、幼儿制作,用吹的方法让喷壶吹出来。

  2、集中交流分享:(将瓶子分两边放好—成功的,还没有成功的)

  (1)先请制作成功的幼儿介绍:你是怎么做的?你的小喷壶为什么能喷出水来?

  (2)你觉得为什么喷不出水来呢?

  (3)请幼儿上来示范,教师:请幼儿观察瓶盖(大考吧幼儿教育 )小孔的大小,并用吸管演示,让幼儿感知小孔的大小。

  (4)请刚才没吹出来的`小朋友利用教师所的材料想办法让小水壶喷出水来,已经喷出的小朋友帮助他们。

  三、猜测,吸管的位置与喷水现象的关系。

  1、现在我们小水壶都喷能喷出水来了!

  2、出示三张图表,先看看,你觉得这样水会喷出来吗?这三种情况你都去试一试,你又会有新的发现。

  3、幼儿再次操作、探究。

  4、集中讨论分享,提升经验:

  (1)你试过吗?说说你的发现?

  (2)验证幼儿的猜测,引发观察和思考。

  (3):为什么小水壶会喷出水来?我们再往吸管里面吹气的时候空气会跑进去,形成压力水就会从另一个小孔跑出来,所以当我们把吸管插进大空中时空气会从大孔中跑出来,水也就出不来了。

  四、活动延伸

  用自己制作的小喷壶去给自然角的植物浇浇水吧!

科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了解毛毛虫变蝴蝶的过程。

  2.运用肢体动作表现毛毛虫变蝴蝶的过程。

  活动准备:

  1."体能游戏":《毛毛虫变蝴蝶》。

  2.故事:《好饿好饿的毛毛虫》。

  3.蝴蝶相关信息参考。

  4.铃鼓。

  活动过程:

  1.给幼儿讲故事《好饿好饿的毛毛虫》,介绍毛毛虫变蝴蝶的过程--毛毛虫是从哪里孵化出来的?

  --小毛毛虫吃呀吃,变得怎样?

  --大毛毛虫盖了一间房子,从房子里钻出来的是什么?

  2.与幼儿分享蝴蝶的有趣信息,请幼儿想一想,说一说:

  --蝴蝶有几只脚?蝴蝶的.脚是用来走路的吗?

  --蝴蝶的触角有什么作用?

  --蝴蝶有没有家?

  --蝴蝶有没有毒?毛毛虫有没有毒?

  --蝴蝶有牙齿吗?它是肉食性动物吗?

  --蝴蝶会不会变老?蝴蝶会不会生病?

  --蝴蝶会不会发出声音?耳朵在哪里?

  --蝴蝶的幼虫到底有几只脚?

  3.毛毛虫变蝴蝶的游戏

  --当教师摇铃鼓时,请幼儿将身体缩起来变成小小的毛毛虫(只有一小步分身体和地面接触),毛毛虫爬呀爬,吃了一大片叶子,身体长大了一点(请幼儿将身体与地面接触的更多些);又吃了一大堆叶子,身体变的好长、好大啊!毛毛虫爬呀爬,爬到树上结成茧;茧里的毛毛虫变成蛹挂在树上或叶子上;成虫咬破茧,变成蝴蝶飞飞飞。

  --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幼儿用书《毛毛虫变蝴蝶》。把观察到的信息,用肢体动作表现出来。

【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科学教案09-30

[精选]科学教案08-28

科学教案07-21

[优秀]科学教案07-23

科学教案【热门】08-21

科学教案[集合]08-21

科学教案(通用)10-20

[精]科学教案09-24

(必备)科学教案11-09

《电话》科学教案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