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中班教案模板6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中班教案6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中班教案 篇1
一、活动要求:
1.了解常见社会成员的工作与我们生活的关系,并尊重他们的劳动。
2.乐意按提供的线索积极思考,尝试大胆表达。
二、活动准备:PPT、卡片、粘纸小花
三、活动流程:
1.说一说(介绍爸爸妈妈的工作,引起幼儿兴趣)
★ 出示“工作”,认识这两个字吗?你的爸爸妈妈都有工作吗?能不能介绍一下自己的爸爸妈妈是做什么工作的?
★ 小结:人长大以后,都需要找一份工作。
2.猜一猜(猜猜老婆婆的四个儿子分别找到了什么工作)
(1) 出示老婆婆和4个儿子,帮助老婆婆猜猜儿子们都找到了什么工作。
(2) 猜猜大儿子的工作(听声音猜)
★ 这是什么声音?大儿子可能是做什么工作的?为什么?
(3) 猜猜二儿子的工作(看照片猜)
★ 这是谁?你看过他的表演吗?看过哪些表演?[page]
(4) 猜猜三儿子的工作(通过提示)
★ 三儿子的工作必须戴着帽子,什么工作需要戴帽子?为什么建筑工人要戴这样的.帽子?
(5)猜猜小儿子的工作(通过提示)
★小儿子每天工作时都得骑着自行车,可能是什么工作?
(6)小结:4个儿子都分别找到了自己满意的工作,大儿子当上了一名公共汽车司机、二儿子成为了一名魔术师、三儿子当上了建筑工人、小儿子成了一名邮递员。
3.找一找(寻找与工作相关的提示)
中班教案 篇2
T:怕呀爬呀爬,咦?这是什么呀?
(出示PPT)
S:毛毛虫(这是一条毛毛虫)
T:它是一条什么颜色毛毛虫呀?
S:绿色(一条绿色的毛毛虫)、
T:看看这是什么表情呀?
S:不开心,难过,伤心。。。
T:哎呀,他为什么不开心了呢?我们来猜猜看呢
S:自由表述
T:那我们一起来听一听这条毛毛路虫为什么难过了呢?嘘,,,仔细听
故事(到咕噜咕噜叫了,,为止)
T:现在哪个小朋友告诉许老师,这条毛毛虫为什么难过了呢?
S:因为它饿了、
T:那后来为什么他又不难过了呢
S:因为他找到吃的了,吃饱了
T:他吃了些什么呀?
S:…
T:那你知道他吃了几个红苹果,几根黄香蕉…?
T:哎呀,到底是多少呢,我们再来仔细听一遍。
T:故事
T:现在谁告诉老师,你听到的了毛毛虫第一天吃了几个什么颜色的苹果?
T:第二天,。,
T:啊,毛毛虫的肚子不再“咕噜咕噜”叫了,,
T:现在毛毛虫安静的'睡着了,你们猜猜看后来发生了什么?
T:自由表述
接着故事到结束
T:啊,我们的毛毛虫怎么啦?
T:对啦,变成了一只美丽的毛毛虫啦,现在我们再来听一遍故事,会讲的小朋友可以跟着我小声的说一说。
完整的故事
T:你们说的真好,现在老师请小朋友们做小毛毛虫,好不好。
中班教案 篇3
社会活动:
——小猫问路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问路的礼貌用语。
2、学习使用礼貌用语。
活动准备:
《小猫问路》录像带一盘。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题:
今天我接到朋友邀请我做客的电话,叫我到她家去玩,可是我不认识她家,怎么办呀?请小朋友帮我想办法。
讨论:不认识路怎么办?
二、看录像《小猫问路》,了解故事内容,学习使用礼貌用语。
有只小猫也不认识路,看看它是怎么办的。
1、说说小猫不认识路怎么办的,这样问好不好?为什么?
2、我们来帮助小猫,教小猫问路,应该怎么问别人才愿意告诉你?
小结:问路时要有礼貌,别人才会愿意回答。别人回答了要说谢谢。
三、利用情境表演学习运用礼貌用语。
1、师生共同表演。
要求:说说要到哪里去,要先打招呼,然后再问。
2、幼儿分组表演。
3、特别请平时不愿意在集体面前讲话的和与同伴交往不太礼貌的.孩子上来表演。给他们锻炼的机会,以及练习礼貌用语的机会,体会礼貌的孩子大家喜欢的情感。
四、讨论:还有什么时候需要问别人的,应该怎么问?
师:不认识路需要问别人,还有什么时候也要问别人呢?
中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仔细观察画面,感受故事的趣味性。
2、有一定的阅读兴趣。
3、懂得要用正确的方法才能做好一件事情。
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准备幼儿对圆柱形有初步的感知。
2、物质准备挂图、音带、故事读本人手一册、头饰(熊妈妈、熊宝宝)、布。活动过程:
一、预备活动:
1、师幼相互问候,走线。
2、游戏《布袋游戏》。教师准备一个装有各种物品的布袋,随意从里面拿出不同的物品,让幼儿进行观察和讲述。
二、感知活动:
1、教师:刚才我们玩了魔术布袋游戏,好不好玩啊!小朋友还想不想玩啊!但是我只有一个魔术布袋,怎么办?今天呀!小熊凯迪来帮我们了,它正在学习缝一个布袋,瞧!它缝好了。教师出示挂图,幼儿观察。教师:凯迪遇到了什么问题?(幼儿试着回答)
2、教师: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故事《缝布袋》。教师讲述故事,幼儿欣赏。(提醒幼儿要仔细听讲)
三、共同阅读:
1、师幼共同阅读故事图一至图四。教师用提问的方式引导幼儿说出故事内容。
(1)小熊凯迪在干什么?妈妈说要缝成什么形状的才好看?怎样才能缝成圆柱形呢?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呢?
(2)小熊凯迪是怎么做的.呢?它用什么方法缝布袋?
(3)这个方法正确吗?引导幼儿明白在柱子上缝布袋是取不下来的,这个方法不对。
2、师幼共同阅读故事图五至图八。教师:熊妈妈在干什么呢?她是怎么缝布袋的,最后怎么样了?这个方法行吗?引导幼儿用猜测讲述的方式来阅读故事。
3、讨论:如何使用正确的方法缝布袋。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回答,如果幼儿回答不出来,教师请幼儿回家向父母寻找答案。
4、教师小结:要做好一件事情必须学会思考,选择正确的方法。
四、完整欣赏。
1、教师带领幼儿完整的将故事朗读一遍。
2、教师和幼儿分别戴熊妈妈和熊宝宝的头饰,拿布当道具,进行故事表演。活动延伸:教师发书,并播放故事音带,幼儿看书划指读故事。
活动反思:
《缝布袋》这个故事是教孩子们明白在柱子上缝东西是取不下来的,让孩子们知道做好一件事情好学会思考,选择正确的方法。
中班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通过对比,知道不同动物的牙印是不一样的
2、乐意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发现,能用完整的语句表述:“是你咬了我的大饼吗?”
3、喜欢绘本,体验绘本阅读带来的快乐。
活动准备:音乐《小猪吃的饱饱》、自制《谁咬了我的大饼》绘本图书
被咬过的大饼、动物牙印及动物图片若干、好吃的饼干
活动过程:
一、引发兴趣-----律动曲《小猪睡觉》
意图:通过律动,激发幼儿的情趣
二、第一遍故事----边叙边议
意图:阅读讲解,帮助幼儿理解故事,了解不同动物的牙印是不一样的。
1、结合自制大饼,以“牙印”为线索,理解故事内容。
(1)、教师讲述:小猪今天可开心了,因为他做了一个很大的饼,小猪做完大饼太累了,他躺在大饼上面睡着了。不过现在他应该醒了,你们想不想去看看他的大饼啊?
(2)、咦,大饼怎么了?(被人咬了一口)到底是谁咬了我的大饼呢?.教师走到幼儿座位问个别幼儿:“xx,是你咬了我的大饼吗?”让幼儿初步感知句型。
(3)、出示各个小动物,(小鸟,狐狸和鳄鱼,大河马)
碰到小鸟,教师:“你们猜,小猪对小鸟说了什么?”
小猪说:“是你咬了我的大饼吗?”“小鸟的牙印和大饼上的牙印一样吗?”
------小鸟的牙印是怎么样的'?
------小兔的牙印是什么样子的?
------小猪碰到了狐狸,小猪问-----?猜猜狐狸的牙印会是什么样的?为什么?
------小猪问鳄鱼----?鳄鱼说-----?
-------小猪想,河马的牙印可真大啊----才轻轻的咬了一小口,就差点把我的大饼全吃完啦!
2、再次辨认不同动物的牙印
-------小猪看着自己大饼上那么多不一样的牙印,回想着这些都是谁咬的呢?
(小小的三角形是小鸟的牙印,大大的门牙是小兔的牙印,大大的三角形是狐狸的牙印,尖尖的是鳄鱼的牙印,最大的是河马的牙印)
教师小结:原来不同的动物他们的牙印都是不一样的。
---------小猪还是不知道是谁咬了他的大饼,我们一起再帮他查一查,好不好?
三、第二遍故事----完整欣赏
意图:通过图片和故事再现,感受故事中的情趣,体验模仿故事中的对话
重点:引导幼儿根据图片大胆表达,体会故事中的情趣。
四、迁移拓展
意图: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自己的牙印的形状
-----动物们的牙印都是不一样的,那么我们自己的牙印是怎么样的呢?轻轻的咬一口饼干,看看你的牙印是什么样子的?
(老师也轻轻咬一口,让孩子们与老师的牙印一起做比较,促进师生的互动交流)
中班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的欣赏和倾听能力,能找出并模仿自己喜欢的语句。
2.理解诗歌内容,能有感情地背诵诗歌。
活动准备:
1.小老鼠头饰或图片若干、辣椒头饰或图片若干。
2.一段小老鼠吃辣椒的情景剧。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教师请幼儿表演事先准备好了的情景剧,并引导幼儿回答问题;
刚刚你们看到了什么?小老鼠在干什么?
二.欣赏诗歌,以提问的形式引导幼儿理解诗歌内容。
1.小老鼠看见了什么?
2.看见了红红的辣椒,小老鼠是什么表情?请你模仿这样的表情吧!
3.尝到辣椒的.小老鼠又怎么了?请你也来做一做它的样子吧?
4.辣椒好吃吗?为什么小老鼠会捂着嘴巴吱吱叫呢?
三.学习朗诵诗歌。
1.教师示范有表情、有节奏地念儿歌。
2.请幼儿跟着老师一边做动作一边念儿歌。
3.鼓励幼儿大胆表演儿歌。
四.游戏活动。
一部分幼儿扮演小老鼠,一部分幼儿扮演红辣椒,边念儿歌边表演动作,当念到“伸手拽下尝一尝”时,“小老鼠”抱着“小辣椒”,在其脸上亲一亲,然后嘴巴做出吃的动作。当念到’ 捂着嘴巴吱吱叫”时,“小老鼠”做捂嘴转一圈的动作,然后互换角色继续游戏。
活动评析:
首先,动物头饰和情景剧的准备增加了幼儿学习诗歌的趣味性。其次,提问的形式和内容细致恰当,幼儿通过问题充分理解了诗歌内容。最后,本教案最大的特点就是角色游戏活动,既让幼儿学会了动作表演,又让幼儿通过游戏理解了诗歌的特点。
【中班教案】相关文章:
教案中班教案09-09
中班教案03-01
中班教案(经典)10-14
(经典)中班教案11-29
[精选]中班教案11-07
(精选)中班教案10-25
(经典)中班教案05-08
中班教案[经典]02-26
中班的教案07-24
中班教案【精选】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