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音乐教案

时间:2024-07-16 03:08:41 教案 我要投稿

有关小班音乐教案模板汇编九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班音乐教案9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有关小班音乐教案模板汇编九篇

小班音乐教案 篇1

  设计思路:

  小班的孩子从各自的家庭来到了我们的集体中,他们在横在体验成长的快乐,在感受到自己愉快成长的同时,也对自己的父母、长辈的情感有了一份新的认识:了解自己的成长离不开父母的关爱和长辈的呵护、知道娃娃哭了、困了,妈妈有好多哄娃娃的方法――抱一抱、拍一拍、亲一亲等等。

  因此在主题活动《小小的我》中,我预设了“摇篮曲”这个活动,运用幼儿已有的'哄娃娃经验创设了“娃娃要睡觉”的情景,让幼儿感受到轻柔、优美的摇篮曲对娃娃的催眠作用,在反复欣赏摇篮曲的过程中,再创编出抱娃娃的不同动作;同时也使幼儿在哄娃娃、抱娃娃的过程中,体验关爱他人的责任感,学会将关爱他人的情感迁移到各自的娃娃身上。活动结束又将焦点转到了幼儿身上,充分肯定了幼儿的成长――不要妈妈抱,我们已经长大了!将活动中幼儿的情绪加以提升!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在欣赏活动中感受摇篮曲的安静、优美,培养幼儿欣赏音乐的兴趣和习惯。

  2、学习表演歌曲,鼓励幼儿创编抱娃娃的简单动作。

  活动准备:

  录音磁带、娃娃人手一个、小床一张

  活动过程:

  一、幼儿抱娃娃进活动室。

  1、师:天黑了,星星眨着眼睛出来了,月亮也升上了天,娃娃也困了,宝宝,你们有什么办法哄娃娃睡觉呀?

  2、幼儿讨论交流,请出个别幼儿来回答。

  二、欣赏“摇篮曲”。

  1、师:你们想的办法真好呀,可是除了这些办法以外,我们还可以给娃娃听音乐哄她睡觉呢,你们听。。…。

  2、播放“摇篮曲”(第一遍),幼儿欣赏、感受。

  3、师:我的娃娃听着音乐睡着了,你们的娃娃睡着了吗?(睡着了)那我们一起把娃娃放到摇篮里好吗?

  4、师小结:娃娃睡觉的时候听的音乐轻轻的,柔柔的,很好听,这样娃娃很快就能睡着了,这种音乐我们叫它“摇篮曲”。

  5、再次欣赏(第二遍),我们来听听摇篮曲里唱了些什么?

  6、师提问:你们听到摇篮曲里唱了些什么?鼓励幼儿跟着一起哼唱。幼儿学习完整演唱“摇篮曲”,引导幼儿用轻柔、优美的歌声演唱,表现“摇篮曲”的安静、优美。

  三、表演“摇篮曲”。

  1、师播放“娃娃哭声”:哎呀!娃娃哭了,快把娃娃抱起来,我们一起哼着“摇篮曲”,摇着娃娃睡觉吧。

  2、师:xxx的娃娃不哭了,我们来看看她是怎么抱娃娃睡觉的。请出不同的抱娃娃姿势的幼儿来表演一下,鼓励其他幼儿模仿他们的抱娃娃动作。

  3、集体完整地表演“摇篮曲”,娃娃睡着后(即歌曲结束后)提示幼儿把娃娃轻轻地放到小床上,盖好小被子,让娃娃安睡!

  四、复习歌曲“不要妈妈抱”。

  师:你们的娃娃还小,需要别人抱。我们小班的朋友们已经长大了,不要妈妈抱了对吗?

  1、复习演唱歌曲。老师和幼儿一起跟着音乐自己创编简单的动作,边唱边做。

  2、师:哦,我们小班的朋友们真的长大喽!(活动结束。)

  活动自评:

  活动的选材来自于幼儿的生活,并且能够在主题背景下开展,对于刚入园2个月、刚摆脱对父母家人依恋的幼儿来说,已经是蛮不错的了。活动一开始我为幼儿创设了“娃娃要睡觉”的情景,能够让幼儿置身在这个环境和情景中,同时鼓励幼儿大胆地交流讨论,但是一开始由于幼儿和我都有点拘束,因此在这个环节的时间安排上显得比较急促,应该再给予幼儿更充分的时间和机会交流一下,也许孩子们的思维能更广泛一点。

  活动的中间部分,我的引导和启发对幼儿有很好的感染作用,能用自身的情绪感染幼儿,使幼儿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活动中去,并为成功地哄娃娃睡着了而感到高兴,使幼儿的情绪和需求得到满足。

  但在引导幼儿创编抱娃娃动作的时候,如果能再给幼儿多一点拓展的机会的话,也许孩子们创编出来的动作也就更加贴近生活了。

小班音乐教案 篇2

  目标:

  1、感受进行曲的力度和均匀的`节奏。

  2、学习随音乐创编模仿的解放军的动作。

  准备:

  在电视上看过解放军操练。

  过程:

  1、听音乐。

  (1)幼儿完整地听音乐《我是小兵》。

  (2)老师带领幼儿随音乐合拍地拍手,幼儿熟悉律动,振奋地合拍地拍手,初步感知乐曲的雄壮、有力。

  2、组织幼儿随音乐创编动作,

  (1)引导幼儿讨论:解放军叔叔是怎样走路的?请幼儿用动作表现出来。(如:有地踏步走、扛枪走等。)

  (2)引导幼儿讨论:解放军叔叔是怎样打敌人的?请幼儿用动作表现出来。(如:吹号、开枪、开炮等。)

  3、幼儿随音乐练习。

  教师引导幼儿随音乐合拍地做解放军操练的动作,如:第一遍的第一、二句做吹号动作,第三、四句走步;第二遍的第一、二句做开枪动作,第三、四句做开炮动作等。

小班音乐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熟悉乐曲旋律,认识并学习使用蛙鸣筒。

  2.能根据图谱拍出相应的节奏性,并创编身体动作。

  3.根据身体动作图谱来迁移配器,学习看指挥演奏乐器。

  4.对音乐活动感兴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乐。

  5.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活动准备:

  1.乐器:木鱼,铃鼓,鸣蛙筒

  2.幼儿用书,教学挂图,磁带

  活动过程:

  1.教师出示教学挂图,请幼儿边听音乐边观察,讲述歌曲的情境,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教师:“今天我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群小客人,你们看看是谁?他们在干什么?”

  教师用稍慢的速度弹奏乐曲,请幼儿学一学小乌龟的动作,感受歌曲的意境。

  2.引导幼儿用身体动作为乐曲伴奏。

  教师提问:“你听了这首乐曲自己有什么感觉啊?“

  幼儿跟随教师随音乐做动作,感受乐曲节奏两遍。

  3.引导幼儿感受图谱,将图谱转化为身体动过。

  教师:“我们来看着图谱做一做身体动作。“

  4.引导幼儿进行配器练习。

  教师引导幼儿将图谱与乐器匹配,幼儿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乐器坐在相应的位置上。教师介绍蛙鸣筒。

  5. 看教师指挥,按顺序集体演奏。

  教师放慢速度演奏乐曲的旋律,幼儿学习迅速的`对教师的身体暗示做出节的反应。

  6.幼儿自由选择,交换乐器演奏。

小班音乐教案 篇4

  一、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小学2、学科:音乐表演 3、课时:1课时

  4、教材: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上册

  二、教学课题与目标:

  教学课题:音乐表演《过新年》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学唱歌曲,能熟练地演唱歌曲《过新年》,唱准音高和节奏;

  2、能力目标:在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对音乐作品的创新能力;及敢于展示自我的能力;

  3、情感目标:能从歌曲中感受到欢快的情绪,并快乐的享受生活中的每一天。

  三、教材分析:

  《过新年》是一首欢快、热烈的儿童歌曲,拍,五声C宫调式,一段体结构。歌曲采用了汉族民间音调和秧歌舞的节奏特点,曲调欢快、活泼,尤其是歌曲中模拟锣鼓音响的衬词“咚咚锵”的反复出现,为歌曲增添了热烈欢快的节日气氛,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孩子们喜气洋洋过新年的欢乐情景。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学会歌曲的旋律,并大胆表现歌曲,有感情演唱。

  难点:歌曲的第9、10小节和第13、14小节节奏紧密,学生在演唱时不容易跟上节奏。 四、教学方法:

  方法:合作、创新、探究、成果展示

  手段:利用百度搜索进行直观的辅助教学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情景创设、谈话交流)

  1、师生律动、问好。

  2、师:“同学们,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组图片和一首好听的乐曲,想请同学们猜猜,图中的人是在过什么节日”。(播放多媒体课件)

  (二)初步感知、学习歌曲的旋律

  1、听歌曲的范唱,整体的感知歌曲的旋律,形成初步印象。

  2、教师演唱歌曲,学生用简单的动作为歌曲伴舞,再次感受歌曲的旋律。

  3、用不同方式为歌曲伴奏(拍手、跺脚、拍桌子),在玩中巩固节奏、学习歌曲。

  (三)接龙演唱、合作学习

  1、采用师生合作接龙唱的形式,演唱歌曲;

  2、突破难点:重点学唱歌曲的第9、10小节和第13、14小节,注意聆听和模唱;

  3、学生自己选择演唱形式,合作演唱歌曲。

  (四)创作、实践、展示

  1、生根据自己的喜好分组活动,歌唱组、打击乐组、舞蹈组、秧歌组;

  要求:

  歌唱组: 可以结合自己过春节的生活体验创编歌词演唱;

  打击乐组:根据歌曲的特点创编节奏为歌曲伴奏;

  舞蹈组: 为歌曲编排欢快的舞蹈(重点指导这一小组);

  秧歌组:表演舞龙、 大头娃娃,把社会实践融入课堂。

  2、小组准备结束后,各小组展示,师已参与活动中,让学生感受到在教学中师生是平等的。

  (五)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过得快乐吗?老师希望你生活中的每一天都能像过春节一样,幸福、快乐。

  (六)课后延伸

  亲手制作精美的新年贺卡送给你的亲人;

  教学反思: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各门学科都开展起了轰轰烈烈的课改热潮,而我作为一名专职的音乐教师,也积极的投入到课改的实验中,其间我走了许多的弯路,认为音乐课改就是让学生动起来,所以我就设计很多律动、游戏、让学生充分的“动”,课堂气氛极其的活跃,学生们都陶醉到游戏中,而忽略歌曲的旋律,基础音乐知识的渗透,我意识到这样的课改不行,我开始静下心来深刻的反思,音乐课改到底应该改什么,怎样改,经过我后来的音乐教学实践我明白音乐课改应该做到活而不乱、音乐知识与音乐游戏结合、课堂中要能体现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学设计要根据歌曲的特点设计,这样才能做到高效课堂。

  《过新年》是一首欢快、热烈的儿童歌曲,在本节课中,我遵循音乐教学理念,组织开放而有活力的课堂教学,努力为学生享受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提供机会,让学生走进音乐,让音乐走进生活。倡导以“学生发展为主”,从课堂氛围到教学环节的设计,从问题的设置到学习方法的应用,从实践到理论都认真的进行思考,首先营造平等、和谐、愉悦的学习氛围,在设计这节课时,我首

  先通过图片、音乐、游戏等方法,为学生营造一种欢快、和谐的学习氛围,正是在这种轻松、平等的学习氛围中学生乐于参与,乐于学习;

  其次多种学习方法的灵活应用,这是一群8岁的孩子,“爱玩”是他们的天性,而且歌曲中多次出现“咚咚锵”的节奏,这正是对学生进行节奏训练的最好时机,所以我设计了拍手、跺脚、拍桌子等形式为歌曲伴奏,学生在为歌曲伴奏的.同时,又培养了学生认真倾听的学习习惯,并通过这样的形式,歌曲在学生的脑海中以形成旋律走线,为下一步学唱歌曲做铺垫,让学生们玩得开心,但玩中还注意聆听,玩得有规矩,学习于无形,孩子们通过听、拍、唱、奏、舞等方式,学习、感受歌曲,这些方法在音乐教学中既简单又实用,实现了课堂的高效;再有教学环节安排合理,从导入到结课,共设计了七个环节,情景导入→节奏训练→接龙演唱→打击乐伴奏→创作活动、展示→小结→课后延伸,这七个环节由静到动、由浅入深、多角度、多层次的学习歌曲,课堂气氛活而不乱、既注重学生的整体发展,又体现了学生个体的差异。

  缺点:

  导入时学生观看了过年情景的图片勾起学生对过年时情景的回忆,并让学生结合自己过年时的情景说说自己最开心的事,在进行这一环节时有部分学生能表述自己过年时的情景,而有一部分学生有回忆但不会用语言表述,语言表达能力较差;在学生创作展示环节,舞蹈组的学生时间比较仓促,在编排动作时,不够主动,队形变化少,比较依赖教师的指导,学生发自内心的想跳,但不会编排,以后在这一方面要加强训练。

  教学是一门艺术,教无定法,贵在得法,需要我们在教学中不断地探索,并根据学生的特点随时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使我们的教学更符合学生的实际。通过我们的教学,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得到发展,陶冶他们的情操,提高音乐鉴赏能力,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让音乐更好地走进学生的心灵,成为他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美好的一部分。

小班音乐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认真听音乐,感受旋律的活泼流畅和低沉缓慢。

  2、模仿小猫和狮子的动作自由表现,体验游戏的乐趣。

  3、通过音乐活动培养幼儿想象力、口语表达能力及肢体的表现能力。

  4、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

  小猫胸饰人手一个,狮子头饰一个。

  活动过程

  一、幼儿欣赏两段音乐。

  1、听小猫的音乐。

  “今天老师带来了一段很好听的音乐,你们想听吗?”

  “你们听了这段音乐有什么感觉?”

  2、听狮子的音乐。

  “老师还有一段音乐让小朋友听听看。”

  “听了这段音乐又有什么感觉呢?”

  二、故事引出。

  1、“老师还带来了一个故事:森林里住着一大群小猫,它们每天都会在一起唱歌、跳舞、玩游戏,开开心心地生活着。另外,森林里还住着一只大狮子……”

  2、再次听音乐。

  “你觉得哪句是表现小猫的?哪句是表现狮子的?为什么?”

  3、模仿小猫的动作和狮子的动作。

  “那我们一起来学学小猫是什么样子走路的。”

  “狮子又会是什么样子的呢?”

  4、跟随音乐表现小猫和狮子的动作。

  三、游戏《小猫和狮子》

  1、继续故事“这群小猫和大狮子住在一起可不是那么幸福的,因为这只狮子非常的凶猛,肚子饿的时候就会抓小猫吃,不过小猫们也很聪明,会想出变石头的办法逃过狮子的魔爪。”

  2、交代游戏规则:听猫的.音乐时,模仿小猫的动作自由表现;当听到狮子的音乐时,小猫静止不动,变成石头,狮子就会失望地离开。发现会动的小猫就会被狮子抓走。

  3、游戏数遍。

  教学反思:

  本课《小猫和狮子》是一堂乐曲欣赏课,有别于其他的乐曲教学活动。由于中班幼儿听辨音的分化能力有所提高,逐渐能辨别声音的细微变化。因此本课就需要幼儿会倾听,了解乐曲的名称和特点,辩听乐曲中明显不同的音的高低、快慢、轻重的变化。通过幼儿熟知的两种不同类型动物形象(一种柔和,一种威武),来对应感受乐曲中两种不同的风格。让幼儿知道轻柔的乐曲是代表小猫,而低沉的乐曲是代表狮子。而这些体验强调的是由幼儿的直接经验获得的,不是老师间接知识的传授。

小班音乐教案 篇6

  音乐活动:五只小鸭

  活动目标:

  1、体验叙事性歌曲的演唱风格,掌握演唱规律。

  2、能结合手指动作加强对歌词的记忆,并能积极地进行模唱和歌表演。

  活动准备:

  1、根据歌曲内容绘制的示意图。

  2、歌曲磁带。

  活动过程:

  一、出示小鸭图片,和幼儿玩《找朋友》的游戏。

  教师:今天小鸭子到我们教室里来做客了,它想和小朋友做好朋友,想和小鸭做朋友的小朋友要把眼睛看好小鸭。(玩找好朋友游戏)

  小鸭子找到了这么多好朋友,心里真开心!听小鸭在唱歌呢?

  二、练声。

  我爱我的小鸭,小鸭怎样叫?

  小鸭过来了?

  我是小鸭我?

  三、讲述故事《五只小鸭》并出示示意图。

  教师:五只小鸭不听话,跑到很远的地方去玩耍,母鸭叫着呷呷呷,只有四只小鸭回了家。四只小鸭不听话……只有三只小鸭回了家。三只小鸭不听话……两只小鸭……一只小鸭……没有一只小鸭回了家。母鸭出去找小鸭,一边找一边呷呷呷,小鸭听见妈妈叫,很快跟着妈妈回了家。

  四、提问:鸭妈妈有几只小鸭?几只小鸭不听话?它们怎样不听话?

  这个故事啊可以用唱歌的'方法来表演,听一听老师是怎样唱的?

  五、教师范唱歌曲并配合手指动作。

  六、1、幼儿演唱歌曲。

  提问:这五只小鸭真的不听话,鸭妈妈心里怎么样?

  后来小鸭找到了,鸭妈妈心里怎么样?

  我们把情绪唱到歌里去,加上动作,好吗?

  2、幼儿再次演唱歌曲。

  七、教师加上语气词演唱歌曲。

  提问:刚才老师在歌里加了什么?

  为什么加个“咦”,好象在说什么?

  为什么叫“啊”,好象在说什么?

  最后为什么要加“唉”?

  加了这些语气词后这首歌听上去怎么样?

  八、请幼儿听音乐演唱歌曲,教师加语气词。

  请幼儿加语气词,教师唱歌。

  请幼儿分成两组进行对唱。

  九、歌表演“五只小鸭”。

  教师:现在请5个小朋友来表演5只小鸭,教师做鸭妈妈,看看小朋友能不能根据歌词进行表演。

小班音乐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乐意参与轮唱的活动,并学习用生动的表情进行演唱。

  2、初步学习分角色进行演唱的方法以及学习用轻声高位进行演唱的方法。

  3、感受与同伴轮唱的愉悦情绪。

  【活动过程】

  1、律动:猪小弟

  2、练声曲:小乌鸦

  指导:

  A、帮助幼儿感受并使用轻声高位的方法进行演唱。

  B、引导幼儿用连贯和跳跃的不同的.方法进行演唱。

  3、歌曲:春天

  指导:

  A、引导幼儿用连贯的方法演唱第一段、用比较跳跃的方法演唱第二段。

  B、提示幼儿用轻声高位的方法进行演唱。

  4、表演轮唱:春天

  指导:

  A、提示幼儿用生动、愉快的表情进行演唱。

  B、帮助幼儿选择适当的头饰进行扮演活动。

  C、提示幼儿要仔细聆听同伴的演唱,轮到自己演唱时就要大胆进行演唱。

  5、律动:蝴蝶飞

  【环境材料】 柳树、花、蝴蝶、蜜蜂、小白兔头饰若干。

小班音乐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在观察画面的基础上熟悉歌词,学唱歌曲。2、学习用连续的方法演唱衬词部分,尝试用“唔”来进行伴唱。3、感受并表现歌曲甜美的意境

  活动准备:幼儿用书、教学挂图60—38、磁带|CD

  活动过程:

  一:以谈话活动引入课题。

  1、 教师:小朋友,你做过梦吗?你梦到了什么呢?

  2、 幼儿回忆并发言。

  3、 教师:其实呀,不止我们会做梦,小鱼也会做梦,它做了一个什么梦呢?现在我们来看一下吧。

  二:看幼儿用书上的画面,引导幼儿表达画面的主题内容。

  1、 教师:看一看画面,你觉得这首歌曲是优美的,还是欢快的?小鱼在干什么呢?

  2、 教师:猜一猜这首歌曲里可能说什么事情?

  三:引导幼儿初步学唱歌曲。

  四:引导幼儿用“唔”进行伴唱。

  五:组织幼儿讨论,体验伴唱的`美妙声音。

  1、教师:今天我们使用什么方法演唱歌曲?你觉得这样的演唱好听吗?

小班音乐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感受摇篮曲的优美舒缓。

  尝试用连贯的声音轻柔的动作演唱歌曲。

  在感受歌曲的基础上,理解软软的小枕头的意境。

  通过听、唱、奏、舞等音乐活动,培养学生的创编能力与合作能力。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幼儿已经会唱歌曲《小枕头》

  物质准备:挂图、音乐CD、枕头、纱巾

  活动过程

  1、故事引导

  (1)出示图片,让幼儿观察后说出图上有什么,发生了什么事?

  (2)教师小结:正当大家玩得开心的时候,门外传来了妈妈的脚步声,宝宝赶紧上床睡觉,这时候妈妈来了,唱起了温柔好听的摇篮曲。(稳定情绪)

  2、不同摇篮曲的欣赏

  (1)提问:小朋友知道什么是摇篮曲吗?

  (2)师幼一起欣赏2-3首经典的摇篮曲,随曲摇摆身体。(引起幼儿共鸣,知道这样的歌曲就是摇篮曲,初步感受摇篮曲的优美舒缓)

  (3)小朋友还听过什么摇篮曲?(结合幼儿的生活经验,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扩展幼儿对摇篮曲的认识范畴)

  (4)教师示范表演,动作粗野,声音洪亮的'演唱摇篮曲,提问:这样唱摇篮曲,宝宝能睡着吗?(小结摇篮曲的特点,旋律轻柔平和)

  3、情景体验

  (1)抱着自己的枕头,轻轻摇晃并轻声唱《小枕头》这首歌。

  (2)分男生组和女生组轮流扮演妈妈和宝宝。

  妈妈:轻拍宝宝的背,唱小枕头当作摇篮曲。

  宝宝:以纱巾盖被,作熟睡的样子。

  4、游戏:带宝宝去公园散步

  (1)提问:天气这么好,带枕头宝宝去公园玩吧,宝宝饿了怎么办?碰到朋友和朋友的孩子怎么办?怎么带宝宝出去?我们要注意什么?用动作表示出来。(结合幼儿生活经验,丰富幼儿肢体动作,可以师示范幼儿模仿,或者幼儿示范,师幼一起模仿,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2)边唱歌边做动作,游戏2—3次。(表扬大胆表现,声音连贯,动作轻柔的幼儿,鼓励幼儿参与到活动中)

  5、结束活动

  “让我们一起送小枕头回家吧”把枕头放回到自己的床上。

  小百科:枕头,是一种睡眠工具。一般认为,枕头是人们为睡眠舒适而采用的填充物。

【小班音乐教案】相关文章:

小班音乐教案11-05

小班音乐教案06-24

实用的小班音乐教案 幼儿园小班音乐教案10-03

最新小班音乐教案08-30

小班音乐袋鼠教案06-28

【热】小班音乐教案06-18

小班音乐教案【热门】06-18

小班音乐教案[精品]07-08

【精】小班音乐教案06-15

小班音乐教案:鱼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