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大象和蚊子教案

时间:2022-11-09 17:45:04 教案 我要投稿

大班大象和蚊子教案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大班大象和蚊子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大班大象和蚊子教案

大班大象和蚊子教案1

  活动目标

  1.认识并区分串铃、大鼓和蛙鸣筒等乐器的不同音色。

  2.会使用串铃,并根据故事情节和教师一起演奏乐器。

  活动准备

  1.大鼓、蛙鸣筒各一个,串铃每人一个。

  2.《大象和小蚊子》语言CD

  活动过程

  1.教师敲大鼓“咚——咚——咚——”,请幼儿闭上眼睛听,猜猜是什么动物走来了,引出《大象和小蚊子》的故事。

  2.幼儿欣赏故事,师幼交流。

  (1)大象和小蚊子之间发生了什么?

  (2)你听到了那些声音?

  3.引导幼儿发现故事情节和打击乐器的配合。

  (1)认识几种乐器,玩一玩,听听它们的声音。

  (2)教师讲述故事,在有声响的地方暂停,请幼儿选择一种合适的乐器配音。

  (3)教师分别用三种乐器为故事配音,请幼儿感受三种乐器的不同特点:慢敲大鼓表示大象走路,连续刮蛙鸣筒表示大象赶蚊子,摇响串铃表示蚊子飞,使劲敲大鼓表示大象跺脚。

  4.请幼儿为故事配器。

  (1)请幼儿人手一个串铃轻轻摇动,表示蚊子在飞。

  (2)教师用故事情节提示幼儿,再合适的地方为故事配器。

  5.教师和幼儿共同用越骑配合故事情节进行讲述。

  6.活动延伸。

  (1)请幼儿玩玩乐器,说说这些乐器发出的声音还像什么。

  (2)请幼儿阅读幼儿学习资源,说说自己还认识什么乐器。

大班大象和蚊子教案2

  活动目标:

  1、初步观赏乐曲,感受其中的诙谐趣味。

  2、通过联系故事线索、角色表演、动作仿照等形式表现自己对音乐的感受。

  3、体验与同伴相互嬉戏所带来的欢乐。

  4、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与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5、愿意参与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欢乐。

  教学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幼儿能用身体动作体验和表现故事情节。

  活动难点:幼儿能随图谱,按故事情节记忆动作挨次,玩音乐嬉戏。

  活动预备:

  完整音乐、图谱、多媒体课件。

  活动过程:

  一、开头部分

  1、播放课件,老师讲解并描述《大象和小蚊子》的故事,幼儿依据故事创编动作。

  二、基本部分

  2、听音乐用动作把这个故事表演一遍。

  (1)、老师带幼儿听音乐完整做一遍身体动作。

  (2)、听音乐

  用动作把这个故事表演一遍。

  3、出示图谱,老师指图,幼儿看图谱表演完整的身体动作。

  (1)、出示图谱,明确图谱上的角色。

  (2)、老师指图,幼儿尝试说一说,做一做。

  (3)、老师指图,幼儿跟着音乐看图谱做动作。

  4、分角表演。

  (1)、老师与幼儿分角色表演。

  (2)、幼儿分角色表演。

  (3)、我们玩得真快乐!请客人老师跟小伴侣一起玩嬉戏。

  三、结束部分

  请小伴侣听着音乐,做动作表演故事走出活动室。

  教学反思:

  在次活动中,幼儿爱好很高,擅长表现自己,也很投入音乐嬉戏,使幼儿充分体验了嬉戏中小蚊子叮与大象赶的逗乐情趣。作为活动的支持者,引导者,合,我在有些环节的语言组织上不够精炼,还需要加强。在活动的设计上也有一些欠缺,以后也需要更进一步的提高。

大班大象和蚊子教案3

  一、设计意图:

  随着我爱小动物主题的开展,作为班的孩子已不是简单地对动物可爱形象感到有趣了,他们更多交流的是动物有什么本领,在我们生活中有什么用处等。在经过几次活动后我有意将动物的特性融于讲述活动之中,在让幼儿运用已有的经验讲述时,同样注意有重点讲述的要求。

  讲述活动久已有之,班讲述的目标之一,是助幼儿学会有重点地把握图片、实物或情景的突出内容,有趣地讲出某个图片、实物或情景的突出特征和关键情节。本活动运用听、视觉相互影响的策略,助幼儿更准确、生动、有重点地去观察理解图片,促使幼儿详略得当地进行叙述是有益处的。

  同时我在设计此活动时思了我们的语言教育活动过程,通常是教师在于幼儿交往时常由教师一问到底,因此在本活动中我不仅注意了自己的提问方式,以开放性语言为主,还增加了孩子质疑提问的机会,让孩子在猜测、验证中增加说的兴趣。更好体现《纲要》中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

  二、活动设计:

  (一)活动目标:

  1.启发幼儿围绕“象如何救兔子”的过程完整、连贯地进行讲述,

  2.通过比较性的“听音”“看图”,引导幼儿感知理解讲述对象。

  (二)活动准备:

  1.教学挂图“象救小兔”(四幅),及几个凶猛动物形象:虎、狼、熊、鹰等。

  2.表现故事的情绪、情节的音乐磁带《兔子和虎》。

  (三)活动过程:

  1.运用“听”“看”,引导幼儿感知理解讲述对象。

  (1)出示四幅挂图:1、4正面;2、3面。

  (2)引导幼儿用合适的词汇、句式表述出兔子的表情、情绪,并引起了解“空白图”所要表现的故事重点部分的兴趣。

  (3)放音乐,进一步激发幼儿表述故事“发展”部分情节的兴趣。

  (4)完整地出示图片(将2、3两图翻过来)

  A、教师引导幼儿紧紧地围绕“谁救兔子?怎么救?”进行感知理解。

  B、引导幼儿运用准确的描述角色动态、神态的词汇进行表述。

  2、幼儿运用自己的理解,进行结伴讲述。

  (1)、幼儿自由结伴,根据挂图的内容讲述“象救小兔”的故事。教师在幼儿身边倾听幼

  儿的讲述。

  2)、请两位幼儿分别上来讲述,请小朋友仔细听听他两在讲到“象救小兔”时什么地方讲的不一样?

  延伸部分:

  幼儿取桌上的角色图片自由组合,分组分角色的进行讲述练习,以补充集体教学不能充分满足每位幼儿想说充分说的不足。

大班大象和蚊子教案4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初步感受3/4拍和6/8拍节奏的不同特点,创编水牛走、小蚊子叮咬等动作。

  2、通过故事内容以及体态律动,助幼儿感受乐曲ABABA曲式的变化特点,以及音乐力度和强度的变化。

  3、体验乐曲带来的恢的气氛。

  活动准备:

  音乐:《铁匠的徒弟》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在森林的一个池塘里住着一只动物,它是谁?看图片。

  二、配乐讲述段落一

  1、描述水牛的体质特征,并画出图谱,同时,让幼儿创编水牛的动作。(感受3/4拍节奏特点)

  水牛长着一对弯弯角,弯弯角,弯弯角,弯弯角,还有一张嘴巴,嘴巴,嘴巴,还有一个屁股,屁股,屁股,屁股,走路怎么走?慢慢走,慢慢走,慢慢走,慢慢走。

  2、请幼儿复述并表演。

  谁来说说水牛的样子?

  3、配乐练习

  你们想再表演一次水牛吗?

  配乐讲述段落二

  1、根据音乐情节,创编蚊子动作。(飞叮,感受6/8拍乐曲节奏的特点)

  水牛正在水里舒服的时候来了一个它讨厌的家伙,猜猜是谁呀?(小蚊子)小蚊子左边飞飞,右边飞飞,上边飞飞,下边飞飞,它看见水牛怎么想?

  2、请幼儿复述并表演

  小蚊子怎么飞?

  3、配乐练习

  让我们一起来表演小蚊子。

  三、重复第一、第二段,巩固表演。(感受乐曲中两种不同的节奏变化)

  水牛又来了,它有……

  四、配乐讲述段落三

  1、用故事情节助幼儿感受音乐段落三的节奏特点。

  2、幼儿表演

  六猜一猜小蚊子怎么了?

  讲述表演小蚊子

  七、结局

  表现水牛和小蚊子成为好朋友的快乐情景。

  与幼儿一起提林曲结构:第一、第三、第五段是相同的,第二、第四段

  是相同的(让幼儿感受乐曲ABABA的结构特点)。

  八、幼儿自选角色打扮表演。

大班大象和蚊子教案5

  教学目标:

  1、认识串铃,学习用手臂部肌肉带动手腕摇动的方法。熟悉串铃和蛙鸣筒的音色。

  2、引导幼儿了解乐器发出的声音,根据故事情节和教师一起演奏。

  3、在教师的眼神和动作的助下,在重重敲鼓时,能不动并控制自己的乐器不发出声音。

  教学准备:

  1、乐器:鼓、串铃(幼儿人手一个)。

  2、ppt、视频。

  3、象头饰、尾巴。

  教学重点:

  引导幼儿了解乐器发出的声音,根据故事情节和教师一起演奏。

  教学难点:

  在教师的眼神和动作的助下,在重重敲鼓时,能不动并控制自己的乐器不发出声音。

  教学过程:

  1、导入活动,认手器朋友。

  师: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三位小客人,他们是谁呢?

  教师逐一出示乐器:鼓、蛙鸣筒和串铃。引导幼儿认识,通过倾听乐器发出的声音,感受其音色。

  2、教师结合乐器讲述故事。

  (1)教师放视频,展示鼓、蛙鸣筒和串铃在故事中所体现的关系。

  (2)根据故事进行提问,巩固故事。

  故事里讲了谁和谁发生的事情?(象和小蚊子)

  3、以乐器在故事中发出的声响为线索,引导幼儿回忆故事情节。

  象走路的声音像什么乐器发出的声音?(鼓轻轻地、慢慢地敲,就像象走路的声音)

  小蚊子飞来的声音像什么乐器发出的声音?(串铃摇一摇,就像好多小蚊子飞来了)

  象甩尾巴赶蚊子的声音像什么乐器发出的声音呢?(蛙鸣筒刮一刮,好像象甩尾巴呢)

  最后象生气了,重重的跺脚,是用什么乐器发出的声音?(鼓重重的敲!)小蚊子都吓死了。

  鼓励幼儿胆做小蚊子吓死的样子。

  4、教师和幼儿用乐器进行表演。

  (1)请幼儿拿出串铃,引导幼儿拿串铃轻轻摇动,尝试摇串铃,表示蚊子飞。

  (2)教师扮演象,幼儿扮演小蚊子,共同用乐器配合故事情节进行讲述。

  (3)教师再次和幼儿用乐器进行游戏。

  5、结束活动。

  教师带领幼儿出去表演游戏。

大班大象和蚊子教案6

  活动由来

  小班幼儿注意倾听的能力和理解的能力都较弱,《象和蚊子》这个故事中的角色外在形象差很,情节是幼儿生活中的经验,能够吸引他们又易于理解、记忆,于是,我进行了一次教学尝试。

  活动目标

  1.引发小班幼儿倾听的兴趣,培养倾听习惯;理解故事的发展情节,鼓励幼儿用动作、表情表达自己的理解。

  2.引导幼儿认识呱呱筒、手铃、小鼓的名称,能感知对比鲜明的声音强弱与快慢的变化。

  活动准备

  鼓、蛙鸣筒各一个,手鼓若干,沙发靠垫若干;象、蚊子的提线纸偶各一个,画有森林的背景图一个。

  活动过程

  1.听声音,感受乐器的音色,认识新乐器呱呱筒。

  老师将乐器藏在身后,发出刮奏乐器的声音,请小朋友听一听、学一学这种声音,并猜一猜这个乐器的名字。

  (孩子们有的说像汽车,有的说像小鸭,还有的说像青蛙。老师趁势告诉小朋友:这件乐器叫呱呱筒,并让幼儿再次欣赏呱呱筒的声音,并仔细地观察其外形。)

  玩游戏“小鼓会唱歌”,感受声音的轻与重和快与慢。

  师:“请小朋友听一听现在是谁在唱歌?”(小鼓)

  师:“下面小鼓要唱两首歌,你们要仔细听一听,第一首歌和第二首歌唱得是不是一个样?”(不一样。第一首快,声音轻;第二首重,声音慢。)

  师:“小朋友看一看,老师手腕上戴的是什么?小铃要讲故事了,请你们仔细听一听,小铃在故事里变成了什么?小鼓和呱呱筒在故事里又变成了什么?”

  (以听辨三种不同乐器的声音进入活动,锻炼幼儿倾听的能力,并为后面的活动做铺垫。)

  2.看提线纸偶戏《象和蚊子》。

  教师事先做好一群小蚊子,用线将小铃铛和纸折的蚊子串在一起;纸偶象,注意突出象胖胖的形象。

  出示提线纸偶象,伴随着三种乐器讲故事:有一腕象,长得可啦!脑袋的,身体的,屁股也好好。走起路来很慢很慢,“咚咚咚”(敲击出轻缓的鼓声)。

  有一天,象出门散步,它走累了,就在草地上打起了瞌睡。一群蚊子飞来了(伴随着提线纸偶蚊子的出现,小铃发出哗啦啦的响声),它们发现了象的屁股,说:“哇!好可爱的屁股呀!让我们来叮叮它吧!”于是,蚊子们就围着象的屁股叮了起来,象觉得屁股有点痒,就用尾巴来赶蚊子,“呱呱呱”(呱呱筒发出三次连续的响声代表象甩尾巴)蚊子被赶走了。象又打起了瞌睡,象刚睡着,蚊子又飞了回来(小铃伴随着故事再次进入,发出响声),象只好又用尾巴赶“呱呱呱”(呱呱筒发出三次连续的响声)把蚊子赶跑了。可是,过了一会儿,蚊子又来了,象这次终于生气了,它用好好的脚使劲一跺,“咚!咚!”(小鼓重重地敲击两下)声音得把蚊子都给震晕啦!(提线纸偶纷纷落在地上)

  (伴随着乐器进行木偶表演,使木偶表演更加生动有趣,突出了角色形象的特征,还能让幼儿了解到乐器的使用方法。)

  3.以乐器在故事中发出的声响为线索,引导幼儿回忆故事的主要情节。

  师:“故事里面讲的是淮和谁的事情?”(是象和小蚊子)

  师:“哗啦啦的小铃声是谁来了?”(是一群小蚊子)

  (小铃的声音与一群蚊子的形象非常吻合,木偶演示助幼儿理解什么是“一群”。)

  师:“咚咚咚的小鼓声是谁发出的声音?它在做什么?”(是象在走路,它在散步)

  师:“呱呱呱的呱呱筒声在故事里是什么声?是谁在做什么?为什么要那样做?”(是象在甩尾巴,它要赶走蚊子,不让蚊子叮自己)

  师:“在故事里,小鼓最后为什么发出了‘咚!咚!’两下重重的声音?”(象生气了,使劲跺脚呢)

  师:“象跺脚后,发生了什么?是什么样子?”

  (幼儿边答“小蚊子被震晕倒在地上了”边表现晕倒的样子:有的平趴在地上、有的侧身躺在地上,还有的小手小脚都朝上,吐着小舌头)

  (咚咚咚、呱呱呱、咚!咚!三种不同的声音起到了助幼儿理解故事情节和记忆故事的作用。)

  4.现在我们一起来表演小蚊子,请张老师表演象好吗?

  师:象要带好自己的表演道具(助张老师将沙发靠垫加一根松紧带套在腰上,代表象的屁股)

  孩子们戴上小手铃表演小蚊子。(小小的手铃使幼儿很快进入到角色之中,并将自己对故事情节的理解表现出来。)

  5.再次表演,象、小蚊子的形象都由孩子扮演。

  (从认手器到自选角色的表演,总有新内容、新要求,幼儿始终有最近发展区。由老师带领、引导,到幼儿自由选择角色表演,幼儿的倾听、理解、表演能力都得到了发展。)

  延伸活动

  在表演区投放乐器、木偶和靠垫,鼓励幼儿在表演区进行表演。

大班大象和蚊子教案7

  一、设计意图:

  随着我爱小动物主题的开展,作为班的孩子已不是简单地对动物可爱形象感到有趣了,他们更多交流的是动物有什么本领,在我们生活中有什么用处等。在经过几次活动后我有意将动物的特性融于讲述活动之中,在让幼儿运用已有的经验讲述时,同样注意有重点讲述的要求。

  讲述活动久已有之,班讲述的目标之一,是助幼儿学会有重点地把握图片、实物或情景的突出内容,有趣地讲出某个图片、实物或情景的突出特征和关键情节。本活动运用听、视觉相互影响的策略,助幼儿更准确、生动、有重点地去观察理解图片,促使幼儿详略得当地进行叙述是有益处的。

  同时我在设计此活动时思了我们的语言教育活动过程,通常是教师在于幼儿交往时常由教师一问到底,因此在本活动中我不仅注意了自己的提问方式,以开放性语言为主,还增加了孩子质疑提问的机会,让孩子在猜测、验证中增加说的兴趣。更好体现《纲要》中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

  二、活动设计:

  (一)活动目标:

  1.启发幼儿围绕“象如何救兔子”的过程完整、连贯地进行讲述,

  2.通过比较性的“听音”“看图”,引导幼儿感知理解讲述对象。

  (二)活动准备:

  1.教学挂图“象救小兔”(四幅),及几个凶猛动物形象:虎、狼、熊、鹰等。

  2.表现故事的情绪、情节的音乐磁带《兔子和虎》。

  (三)活动过程:

  1.运用“听”“看”,引导幼儿感知理解讲述对象。

  (1)出示四幅挂图:1、4正面;2、3面。

  (2)引导幼儿用合适的词汇、句式表述出兔子的表情、情绪,并引起了解“空白图”所要表现的故事重点部分的兴趣。

  (3)放音乐,进一步激发幼儿表述故事“发展”部分情节的兴趣。

  (4)完整地出示图片(将2、3两图翻过来)

  A、教师引导幼儿紧紧地围绕“谁救兔子?怎么救?”进行感知理解。

  B、引导幼儿运用准确的描述角色动态、神态的词汇进行表述。

  2、幼儿运用自己的理解,进行结伴讲述。

  (1)、幼儿自由结伴,根据挂图的内容讲述“象救小兔”的故事。教师在幼儿身边倾听幼儿的讲述。

  (2)、请两位幼儿分别上来讲述,请小朋友仔细听听他两在讲到“象救小兔”时什么地方讲的不一样?

  延伸部分:

  幼儿取桌上的角色图片自由组合,分组分角色的进行讲述练习,以补充集体教学不能充分满足每位幼儿想说充分说的不足。

大班大象和蚊子教案8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初步感受3/4拍和6/8拍节奏的不同特点,创编水牛走、小蚊子叮咬等动作。

  2、通过故事内容以及体态律动,助幼儿感受乐曲ABABA曲式的变化特点,以及音乐力度和强度的变化。

  3、体验乐曲带来的恢的气氛。

  活动准备:

  音乐:《铁匠的徒弟》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在森林的一个池塘里住着一只动物,它是谁?看图片。

  二、配乐讲述段落一

  1、描述水牛的体质特征,并画出图谱,同时,让幼儿创编水牛的动

  作。(感受3/4拍节奏特点)

  水牛长着一对弯弯角,弯弯角,弯弯角,弯弯角,还有一张嘴巴,嘴巴,嘴巴,还有一个屁股,屁股,屁股,屁股,走路怎么走?慢慢走,慢慢走,慢慢走,慢慢走。

  2、请幼儿复述并表演。

  谁来说说水牛的样子?

  3、配乐练习

  你们想再表演一次水牛吗?

  配乐讲述段落二

  1、根据音乐情节,创编蚊子动作。(飞叮,感受6/8拍乐曲节奏

  的特点)

  水牛正在水里舒服的时候来了一个它讨厌的家伙,猜猜是谁呀?(小蚊子)小蚊子左边飞飞,右边飞飞,上边飞飞,下边飞飞,它看见水牛怎么想?

  2、请幼儿复述并表演

  小蚊子怎么飞?

  3、配乐练习

  让我们一起来表演小蚊子。

  三、重复第一、第二段,巩固表演。(感受乐曲中两种不同的节奏变化)

  水牛又来了,它有……

  四、配乐讲述段落三

  1、用故事情节助幼儿感受音乐段落三的节奏特点。

  2、幼儿表演

  六猜一猜小蚊子怎么了?

  讲述表演小蚊子

  七、结局

  表现水牛和小蚊子成为好朋友的快乐情景。

  与幼儿一起提林曲结构:第一、第三、第五段是相同的,第二、第四段

  是相同的(让幼儿感受乐曲ABABA的结构特点)。

  八、幼儿自选角色打扮表演。

大班大象和蚊子教案9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的集体协作能力。

  2、引导幼儿认识自制鼓、手铃、响筒。能感知对比鲜明的声音强弱与快慢的变化

  3、根据故事情节集体来演奏。

  活动准备:

  1、故事挂图2、鼓一个、手铃若干、响筒若干。

  活动重点:

  引导幼儿认识自制鼓、手铃、响筒。能感知对比鲜明的声音强弱与快慢的变化。

  活动难点:

  根据故事情节集体来演奏。

  活动过程:

  导入:通过模仿象和小蚊子来到自己的座位上。

  孩子们,我们来学一学象走路吧,伸着长长的鼻子,轰轰地走着。现在咱们再变成一只小蚊子,嗡嗡地飞到自己的小椅子上。好!小朋友们表现真棒!

  一、开始部分

  认识鼓、手铃、响筒. (以听辨三种不同乐器的声音,并为后面的活动做铺垫。)

  1、玩游戏“小鼓会唱歌”,感受声音的轻与重和快与慢。

  师:小朋友们,听谁在给我们唱歌?你们认识它吗?小鼓。”(直接出示小鼓)

  师:“下面小鼓要唱两首歌,家要仔细听一听,第一首歌和第二首歌唱得是不是一个样?”

  幼:不一样。第一首快,声音轻;第二首重,声音慢。

  2、听声音,感受乐器的音色,认识新乐器响筒。

  师:接下来又是谁呢?请小朋友听一听这种声音。老师告诉小朋友:这件乐器叫响筒。(并让幼儿再次欣赏响筒的声音,并仔细地观察其外形)。

  3、师:“小朋友看一看,老师拿的是什么?手铃要讲故事了,请你们仔细听一听,手铃在故事里变成了什么?小鼓和响筒在故事里又变成了什么?”

  二、基本部分

  故事《象和蚊子》。

  1、教师结合乐器响筒、手铃、小鼓讲述故事。(伴随乐器讲故事,不仅能够吸引幼儿,而且能够让幼儿了解到乐器的使用方法。)

  提出问题,巩固故事。

  师:“故事里面讲的是谁和谁的事情?”(是象和小蚊子)

  2、以乐器在故事中发出的声响为线索,引导幼儿回忆故事的主要情节。

  师:“咚咚咚的小鼓声是谁发出的声音?它在做什么?”(是象在走路,它在散步)

  师:“呱呱呱的呱呱筒声在故事里是什么声?是谁在做什么?为什么要那样做?”(是象在甩尾巴,它要赶走蚊子,不让蚊子叮自己)

  师:“在故事里,小鼓最后为什么发出了‘咚!咚!’两下重重的声音?”(象生气了,使劲跺脚呢)

  师:“象跺脚后,发生了什么?是什么样子?”

  (幼儿回答并表演蚊子晕倒的样子)

  3、老师和幼儿一同表演演奏。

  师:小朋友想自己来演奏吗?那么老师扮演象,需要用小鼓和响筒;小朋友扮演小蚊子需要什么呢?(手铃)。

  4、老师讲故事,幼儿集体演奏。

  三、结束部分

  今天,小朋友们演奏的都非常好,现在这些乐器要回家休息了,咱们一起把他们送回去吧。(播放音乐)

  活动延伸:

  在表演区投放乐器,鼓励幼儿在表演区进行表演。

大班大象和蚊子教案10

  活动目标:

  1、借助故事、图谱,熟悉乐曲的旋律和节奏。

  2、在图谱的提示下,跟随音乐用身体动作完整地表演故事。

  3、在游戏中体验音乐的趣味性和白板教学的乐趣。

  活动准备:

  物质材料准备:白板课件

  活动过程:

  一、讲述故事内容,引出课题。

  观察“大象局部”,“今天,有一位动物朋友来跟我们做游戏,你们猜一猜是谁呢?”

  二、感知音乐节奏,学习动作。

  1、学习乐曲第一段。

  “瞧,它来了,它高兴地边走边跳,你们听。”

  “那它走了几下,跳了几下?”

  根据幼儿回答,出示相应图谱,学习大象走路的动作。

  2、学习乐曲第二段。

  “你们听出来蚊子叮了几下吗?会怎么叮呢?我们一起来试一试。”

  集体跟随音乐学习蚊子飞与叮的动作。

  3、学习乐曲第三段。

  “你们猜,大象被蚊子叮成这样会怎么做?”

  根据图谱学习大象赶蚊子的动作。

  4、学习乐曲第四段。

  先欣赏音乐,请幼儿猜测可能发生了什么事,边猜测边学习动作。

  三、根据图谱,完整练习动作。

  1、结合图谱,初步完成表演。

  “你们愿意跟着音乐来试一试吗?”

  2、变换形式,巩固练习动作。

  四、角色表演,巩固音乐节奏。

  1、角色扮演,完整练习。

  2、交换角色,再次练习。

  五、延伸拓展,结束本节活动。

  “下次我们让小乐器也加入我们中来,再来一起玩一玩这个游戏。”

大班大象和蚊子教案11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能用动作、表情表达自己对故事内容的理解。

  2.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感知动词:叮、赶、跺。

  活动准备:

  1.大象、蚊子图片各一副。

  2.大象、蚊子的手套偶各一个;蚊子指偶若干、大象头饰三个。

  3.画有森林的背景图一个。

  4.录音:大象和蚊子的叫声。

  指导要点:

  1、活动重点:理解故事的内容,学习动词:叮、赶、跺脚。

  2、活动难点:能用动作、表情表达自己对故事内容的理解。

  3、指导要点:通过手套偶表演,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感受故事的童真童趣。

  活动过程:

  一、用角色声音导入,激发孩子听故事的欲望。

  1.师: (播放大象叫声)听听看谁来啦?

  师:(出示大象图片)原来是一头脑袋大大的,身体大大的,屁股也好大好大大象啊,大大的大象走起路来是慢慢的。来我们一起学学大象走路。(引导幼儿学大象走)

  2.师:(播放蚊子叫声)这又是谁来啦?那小蚊子是怎么飞的?那我们一起来学学小蚊子飞。

  师:(出示小蚊子)小蚊子长得什么样呢?(引导幼儿说出蚊子的特征:尖尖、长长的嘴巴)

  师:蚊子的嘴巴会干什么啊?(叮人)

  小结:小蚊子长长、尖尖的嘴巴是用来叮人的,那爱叮人的小蚊子和大大的大象会发生什么事情呢?我们来听一个故事,故事的名称叫做《大象和小蚊子》

  二、看木偶表演《大象和蚊子》,初步了解故事内容,感受故事的童真童趣。

  出示手套偶大象,讲故事:有一头大象,长得可大啦!脑袋大大的,身体大大的,屁股也好大好大。走起路来很慢很慢。有一天,大象出门散步,它走累了,就在草地上打起了瞌睡。这时,一群蚊子飞来了(伴随着手套偶蚊子的出现,发出蚊子的叫声),它们发现了大象的屁股,说:“哇!好大的屁股呀!我们去叮叮它吧!”于是,蚊子们就围着大象的屁股叮了起来,大象觉得屁股有点痒,就用尾巴来赶蚊子,“啪—啪—啪—”蚊子被赶走了。大象又打起了瞌睡,大象刚睡着,蚊子又飞了回来(伴随着手套偶蚊子的出现,发出蚊子的叫声),大象这次终于生气了,它用好大好大的脚使劲一跺,“咚!咚!”声音大得把蚊子都给震晕啦!

  (伴随着音效木偶表演,使木偶表演更加生动有趣,突出了角色形象的特征,还能为后面的故事表演做铺垫。)

  提问:1.故事里面都有谁啊?(大象和蚊子)

  2.大象和蚊子发生了什么事啊?(蚊子叮大象的屁股)

  3.小蚊子发现睡着的大象时说了一句什么话?那我们再来听听小蚊子是怎么说的。

  三、再次操作手套偶,边讲述边提问,引导幼儿回忆故事的主要情节,在进一步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感知动词:叮、赶、跺。

  四、教师边讲故事边表演

  1.师:一天,大象出门散步,它走累了,就在草地上打起了瞌睡。这时,一群蚊子飞来了(伴随着手套偶蚊子的出现,发出小蚊子的叫声),它们发现了大象的屁股,说:“哇!好大的屁股呀!我们去叮叮它吧!”

  提问:小蚊子说了什么啊?

  2.师:于是,蚊子们就围着大象的屁股叮了起来,大象觉得屁股有点痒,就怎么样啊?。(用尾巴来赶蚊子)来伸出你们的小手来帮大象一起赶赶蚊子(“啪—啪—啪—”)。

  3.蚊子被赶走了,大象又(打起了瞌睡),大象刚睡着,蚊子又飞了回来,这次大象怎么样啦?(生气了),大象很生气,它就怎么做啊?

  小结:这次大象很生气,就用它大大的脚使劲跺了两下,“咚!咚!”。来我们也来帮大象跺两下脚。声音大得把蚊子都给(震晕啦)!

  四、幼儿带上指偶,教师和小朋友一起故事情境表演。

  师:现在请羊老师来扮演大象和我们一起来玩玩蚊子叮大象的游戏吧。两个幼儿表演大象,其他的小朋友和我一起表演小蚊子。

大班大象和蚊子教案12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了解串铃发出的声音,会用臂部肌肉带动手腕摇串铃,并能在了解鼓和蛙鸣筒所表现的声音形象的基础上参与游戏。

  2.要求幼儿通过象和蚊子的故事情节,了解故事与乐器演奏的对应关系,并做出相应的游戏动作。

  3.要求幼儿学习倾听,能在倾听的基础上与同伴共同演奏乐器。

  活动准备:

  1.每人一个串铃,

  2.一面鼓。

  3.一个蛙鸣捅(可用其它能连续敲响的乐器代替)。

  活动过程:

  1.幼儿听老师讲述故事,知道象一睡着,小蚊子就可以去叮象,象甩尾巴时,小蚊子就要躲远点,不能让象尾巴碰着,当象尾巴不动时,小蚊子又可以去叮象,象使劲跺脚时,小蚊子就要“死掉”。幼儿模仿练习。

  2.幼儿听老师用打击乐表现故事内容,先缓缓敲鼓,再连续刮蛙鸣筒,接着轻轻摇响串铃,最后使劲敲鼓。这样,让幼儿知道:轻而慢敲打鼓表示象走路;刮蛙鸣筒表示象甩尾巴;摇响串铃表示蚊子飞;使劲敲鼓表示象生气使劲跺脚。

  3.幼儿每人拿一个串铃轻轻摇动,表示蚊子飞,在老师的提示下知道摇动手臂。

  4.幼儿在老师敲击乐器声中和讲故事清洁的提示下做游戏。扮蚊子的幼儿练习先听着蛙鸣筒声往后退,当什么也声都没有时,就边摇串铃,边走到象(由另一老师或高幼儿扮演)身边,当听到重纵的敲鼓声时,“蚊子”就躺下“死掉”。

  5.不用故事提示,幼儿随鼓声,蛙鸣筒声玩游戏。

  附:故事:有一腕象,长得可拉!脑袋的,身体的,屁股也好好(用夸张的声音念),走起路来很慢很慢,“咚--咚--咚--”(用较慢的、不太强的声音念)。

  有一天,象出门散步,它走累了,就在草地上打起了瞌睡。一群蚊子飞来了,它们发现了象的屁股,说,“哇!好可爱的屁股呀!让我们来叮叮它吧!于是,蚊子们们就围者象的屁股叮了起来,象觉得屁股有点痒,就用尾巴来赶蚊子,“刮--刮--刮--”蚊子被赶走了,象又打起了瞌睡,象刚睡着,蚊子又飞了回来,象只好又用尾巴赶。就这样,赶了一次又一次,象终于生气了,它用好好的脚使劲一跺,“咚--!”声音得把蚊子都给吓死拉!

大班大象和蚊子教案13

  活动由来

  小班幼儿注意倾听的能力和理解的能力都较弱,《象和蚊子》这个故事中的角色外在形象差很,情节是幼儿生活中的经验,能够吸引他们又易于理解、记忆,于是,我进行了一次教学尝试。

  活动目标

  1.引发小班幼儿倾听的兴趣,培养倾听习惯;理解故事的发展情节,鼓励幼儿用动作、表情表达自己的理解。

  2.引导幼儿认识呱呱筒、手铃、小鼓的名称,能感知对比鲜明的声音强弱与快慢的变化。

  活动准备

  鼓、蛙鸣筒各一个,手鼓若干,沙发靠垫若干;象、蚊子的提线纸偶各一个,画有森林的背景图一个。

  活动过程

  1.听声音,感受乐器的音色,认识新乐器呱呱筒。

  老师将乐器藏在身后,发出刮奏乐器的`声音,请小朋友听一听、学一学这种声音,并猜一猜这个乐器的名字。

  (孩子们有的说像汽车,有的说像小鸭,还有的说像青蛙。老师趁势告诉小朋友:这件乐器叫呱呱筒,并让幼儿再次欣赏呱呱筒的声音,并仔细地观察其外形。)

  玩游戏“小鼓会唱歌”,感受声音的轻与重和快与慢。

  师:“请小朋友听一听现在是谁在唱歌?”(小鼓)

  师:“下面小鼓要唱两首歌,你们要仔细听一听,第一首歌和第二首歌唱得是不是一个样?”(不一样。第一首快,声音轻;第二首重,声音慢。)

  师:“小朋友看一看,老师手腕上戴的是什么?小铃要讲故事了,请你们仔细听一听,小铃在故事里变成了什么?小鼓和呱呱筒在故事里又变成了什么?”

  (以听辨三种不同乐器的声音进入活动,锻炼幼儿倾听的能力,并为后面的活动做铺垫。)

  2.看提线纸偶戏《象和蚊子》。

  教师事先做好一群小蚊子,用线将小铃铛和纸折的蚊子串在一起;纸偶象,注意突出象胖胖的形象。

  出示提线纸偶象,伴随着三种乐器讲故事:有一腕象,长得可啦!脑袋的,身体的,屁股也好好。走起路来很慢很慢,“咚咚咚”(敲击出轻缓的鼓声)。

  有一天,象出门散步,它走累了,就在草地上打起了瞌睡。一群蚊子飞来了(伴随着提线纸偶蚊子的出现,小铃发出哗啦啦的响声),它们发现了象的屁股,说:“哇!好可爱的屁股呀!让我们来叮叮它吧!”于是,蚊子们就围着象的屁股叮了起来,象觉得屁股有点痒,就用尾巴来赶蚊子,“呱呱呱”(呱呱筒发出三次连续的响声代表象甩尾巴)蚊子被赶走了。象又打起了瞌睡,象刚睡着,蚊子又飞了回来(小铃伴随着故事再次进入,发出响声),象只好又用尾巴赶“呱呱呱”(呱呱筒发出三次连续的响声)把蚊子赶跑了。可是,过了一会儿,蚊子又来了,象这次终于生气了,它用好好的脚使劲一跺,“咚!咚!”(小鼓重重地敲击两下)声音得把蚊子都给震晕啦!(提线纸偶纷纷落在地上)

  (伴随着乐器进行木偶表演,使木偶表演更加生动有趣,突出了角色形象的特征,还能让幼儿了解到乐器的使用方法。)

  3.以乐器在故事中发出的声响为线索,引导幼儿回忆故事的主要情节。

  师:“故事里面讲的是淮和谁的事情?”(是象和小蚊子)

  师:“哗啦啦的小铃声是谁来了?”(是一群小蚊子)

  (小铃的声音与一群蚊子的形象非常吻合,木偶演示助幼儿理解什么是“一群”。)

  师:“咚咚咚的小鼓声是谁发出的声音?它在做什么?”(是象在走路,它在散步)

  师:“呱呱呱的呱呱筒声在故事里是什么声?是谁在做什么?为什么要那样做?”(是象在甩尾巴,它要赶走蚊子,不让蚊子叮自己)

  师:“在故事里,小鼓最后为什么发出了‘咚!咚!’两下重重的声音?”(象生气了,使劲跺脚呢)

  师:“象跺脚后,发生了什么?是什么样子?”

  (幼儿边答“小蚊子被震晕倒在地上了”边表现晕倒的样子:有的平趴在地上、有的侧身躺在地上,还有的小手小脚都朝上,吐着小舌头)

  (咚咚咚、呱呱呱、咚!咚!三种不同的声音起到了助幼儿理解故事情节和记忆故事的作用。)

  4.现在我们一起来表演小蚊子,请张老师表演象好吗?

  师:象要带好自己的表演道具(助张老师将沙发靠垫加一根松紧带套在腰上,代表象的屁股)

  孩子们戴上小手铃表演小蚊子。(小小的手铃使幼儿很快进入到角色之中,并将自己对故事情节的理解表现出来。)

  5.再次表演,象、小蚊子的形象都由孩子扮演。

  (从认手器到自选角色的表演,总有新内容、新要求,幼儿始终有最近发展区。由老师带领、引导,到幼儿自由选择角色表演,幼儿的倾听、理解、表演能力都得到了发展。)

  延伸活动

  在表演区投放乐器、木偶和靠垫,鼓励幼儿在表演区进行表演。

大班大象和蚊子教案14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对打击乐的兴趣,体验乐器演奏带来的快乐。

  2、培养幼儿的倾听能力和根据故事情节与乐器进行匹配。

  3、引导幼儿了解乐器发出的声音,并乐意参与游戏。

  活动准备:

  鼓、摇铃、盘

  活动重点难点:

  重点:能根据股市情节与与乐器进行匹配,体验游哮来的快乐。

  难点:幼儿分角色进行表演,并能控制自己的乐器。

  活动过程:

  (一)导入:师生问好

  1、教师打击乐器发出声音,激发幼儿的兴趣。

  师:小朋友,刚才听到什么声音了?(鼓声、铃声)

  还有什么声音呢?(幼儿讨论)

  2、教师出示乐器,进行演奏,幼儿熟悉乐器。

  师:今天老师请这三样乐器宝宝来和小朋友作游戏,游戏的名字叫做《象和小蚊子》。

  师:1、器宝宝来当象和小蚊子,一起来听一听什么乐器声音像象走路的声音?为什么?(幼儿讨论)

  2、边摇摇铃边提问:摇铃像谁的声音?

  (二)开始部分

  1、教师边讲述故事边表演乐器,了解基本情节,初步感知游戏。

  提问:

  (1)、象是怎么走路的?(幼儿表演)教师用鼓配合。

  (2)、象打起了瞌睡,谁来了?蚊子是怎么飞的?蚊子看见了什么?它们要干什么了?(我们去叮叮吧)它们怎么叮的?(教师用摇铃配合小蚊子飞的声音)

  (3)、象醒来了用尾巴赶蚊子,它是怎么赶的?(教师用盘子刷刷的声音表示赶蚊子的声音)

  (4)、象生气了,一跺脚,咚!蚊子怎么了?(死了)

  2、教师指导幼儿用动作表演故事师幼共同表演。

  3、幼儿分角色用乐器表演故事,教师讲述幼儿表演。

  (三)结束部分

  小朋友表现的真棒,小乐器累了,想回去休息了,我们把他们送回家整理乐器

  六、活动延伸

  为幼儿提供更多不同的乐器和材料,让幼儿自己去探究还有哪些事物发出的声音像象和小蚊子。

大班大象和蚊子教案15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认识沙锤、手铃、小鼓的名称,能感知对鲜明的声音的强弱与快慢的变化,并能在了解大鼓和沙锤所表现的声音形象的基础上参与游戏。

  2、帮助幼儿通过大象和蚊子的故事情节的理解,了解故事与乐器演奏的对应关系,并做出相应的游戏动作。

  活动重难点:

  重点:认识沙锤、手铃、小鼓的名称,能感知对鲜明的声音的强弱与快慢的变化,并能在了解大鼓和沙锤所表现的声音形象的基础上参与游戏。

  难点:了解故事与乐器演奏的对应关系,并做出相应的游戏动作。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大鼓、沙锤各一个,小鼓若干;大象、蚊子的提线纸偶各一个,每人一个串铃。

  经验准备:活动前帮助幼儿初步了解故事情节。

  活动过程:

  1、听风声音,感受乐器的音色,认识新乐器——沙锤,(教师悄悄发出沙锤的声音,请幼儿猜这是什么声音,学一学,然后出示,认识。)

  2、教师将乐器藏在身后,发出沙锤的声音,请小朋友听一听,这个声音像什么?谁来学一学这种声音,并猜一猜这种乐器的名称。

  师:咦?小朋友们有没有听见什么声音啊?快点来仔细听听这个声音像什么?谁来学一学?(幼儿回答)

  师:(出示沙锤)刚刚的声音就是这个沙锤发出来的,我们一起来说一下叫什么?(沙锤)

  师:“请小朋友听一听现在是谁在唱歌?”(小鼓)(出示鼓让幼儿认识)

  师:今天小鼓要来给我们唱两首歌,但是小鼓偷偷的告诉刘老师,它今天要考考我们小朋友,那就是要我们听仔细了,听听小鼓唱的两首歌是不是一样?哪里不一样?(幼儿回答)

  师:小朋友们看一看,老师手腕上带的是什么?(小铃)。今天小铃、小鼓、沙锤都来到了我们班级里,我们把它们一起请出来和大家打个招呼吧,三种乐器出示,认识后,简单小结,让幼儿巩固对这三种乐器的认识并区别声音的轻重。

  教师:小鼓、沙锤、小铃要讲故事了,请你们仔细听一听小铃在故事里变成了什么?

  2、看提线纸偶戏《大象和蚊子》。

  教师事先做好一群小蚊子,用线将小铃铛和纸折的蚊子串在一起。

  出示提线纸偶大象,伴随三种乐器讲故事:有一头大象,长的可大啦!脑袋大大的,身子大大的,屁股也好大好大,走起路来很慢很慢,“咚——咚——咚——”(敲击出轻缓的鼓声)

  有一天,大象出门散步,他走累了,就在草地上打起了瞌睡。一群蚊子飞来了(伴随着纸蚊子的出现,小铃发出哗啦的响声),他们发现了大象的屁股,说:“哇!好可爱的屁股呀!让我来叮叮他吧!”于是蚊子们就围着大象的屁股叮了起来,大象觉得屁股有点痒,就用尾巴来赶蚊子,“刮——刮——刮”(沙锤晃动三次代表大象甩尾巴)。蚊子被赶走了。大象又打起瞌睡。大象刚睡着,蚊子又飞了回来(小铃伴随着故事再次进入,发出响声),大象只好又用尾巴赶“刮——刮——刮”(沙锤晃动三次),把蚊子赶跑了。可是,过了一会儿,蚊子又来了,大象这次终于生气了,它用好大好大的脚使劲一跺,“咚!咚!”(小鼓重重地敲击两下)声音大得把蚊子都给震晕了!(蚊子纸偶纷纷落地)

  3、以乐器在故事中发出的声线为线索,引导幼儿回忆故事的主要情节。

  师:故事里面讲的是谁和谁的事情?(大象和蚊子)

  师:(摇动小铃)哗啦啦的小铃声是谁来了?(一群小蚊子)

  师:(敲奏小鼓)咚——咚——咚的小鼓声是谁发出的声音?它们在做什么?(是大象在走路,它在散步)

  师:(晃动沙锤)刮——刮——刮的沙锤声在故事里是什么声音?是谁在做什么?为什么要那样做?(是大象在甩尾巴,它要赶走蚊子,不让蚊子叮它)

  活动反思:

  过程中情境创设巧妙,幼儿身临其境,假戏真做。故事内容与乐器伴奏相匹配,是活动的一个创新点。重点体现为提线纸偶和声音特点突出的乐器交相出现,较好地引发了幼儿的兴趣。因为有了情境,幼儿进入活动的状态非常积极,很快融入活动当中。幼儿通过看、听、演的感受与体验,辨别声音强弱和快慢的不同,并在活动中初步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

【大班大象和蚊子教案】相关文章:

蚊子和狮子语文课件05-08

大班科学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动物和天气》09-29

大班树的教案11-07

分类大班教案11-07

大班教案植树11-06

大班《区域》教案11-05

大班蜗牛教案11-02

大班音乐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兔子和狼》09-29

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油和水》09-29

大班社会优秀教案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