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中班教案模板合集5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中班教案5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中班教案 篇1
中班数学《山下果园》
活动目标:
1、简单了解2间房与3间房的分配方法。
2、解决房间的分配问题并讨论其合理性,选择合理的方法解决问题。
活动重难点:
1、探索给小兔分配住房的多种方法;
2、初步了解哪种住房的分配方法合理,并能说出理由。
活动准备:
1、教师操作材料《山下果园》游戏大图1张,小兔子卡片六张,蘑菇房卡片3张;
2、幼儿操作材料《山下果园》游戏图1张,兔子卡片6张,蘑菇房卡片3张。
3、动画光盘《山下果园》1张。
活动过程:
1、故事导入:山下果园
教师:在美丽的兔子村庄里,住着6只可爱的小兔子(出示兔子卡片),它们每天在一起玩游戏、学本领,生活可快乐啦。有一天,小兔子们在山的那一边发现了一个美丽的果园(同时出示游戏大图)。于是,它们决定搬去住。它们首先搬来了2间蘑菇房(同时出示蘑菇房放置在游戏大图上),可是,到晚上睡觉时,6只兔子遇到了个问题。小朋友,你知道小兔子遇到了什么问题吗?
教师引导幼儿说出自己的想法后,说:“那么,小兔子们到底遇到了什么问题呢?是不是和你们说的一样呢?让我们来看一看吧!”
2、师幼共同探索:2间房怎么住。
①、播放动画光盘至“6只兔子住2间蘑菇房,怎么住呢?”
教师:现在你们知道小兔子遇到什么问题了吗?原来,小兔子搬来2间蘑菇房,可是6只兔子怎么住啊?请聪明的孩子帮小兔子想想办法吧!
②、请幼儿尝试给6只小兔分配2间住房。
③、请个别幼儿上来操作,分享自己的分房方法,并说出理由。
④、探索各种分房方法
教师:你们真能干,帮小兔子想出了好办法。那么还有没有其他方法呢?让我们来看看聪明的猫头鹰是怎么帮助小兔子的?
播放动画光盘至“我们可以选择这3种方法中的1种”。
教师:猫头鹰的分房方法一共有多少种呢?(3种)
教师小结这三种方法:
方法一:一间房住1只兔子,另一间房住5只兔子。
方法二:一间房住2只兔子,另一间房住4只兔子。
方法三:每间房住3只兔子。
⑤、讨论:哪种分配方法最合理
教师:小兔子们按这三种方法各住了一天后,发现在这些方法中,有的方法合理,有的方法不合理。请你们说一说,哪种方法比较好呢?请说出你的理由。
教师引导幼儿自由表达自己的想法。
教师:很好,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猫头鹰是怎样说的'。
播放动画光盘至“我想,我们应当选好的方法”。
⑥、教师小结:
小兔子们认为“每间房里住3只兔子”是合理的,因为,这样住不会拥挤 。
3、幼儿操作:3间房怎么住
教师:后来,小兔子们又搬来了1间蘑菇房。现在有了3间蘑菇房,它们该怎么住呢?
① 、发给幼儿操作材料,让幼儿自由探索分房方法。
② 、请个别幼儿分享分房方法
教师归纳小结幼儿的分房方法。
③ 、集体讨论方法的合理性,并说出理由。
④ 、教师小结:
在这些方法中,“每间蘑菇房里住2只兔子”是比较合理的,因为这样住不拥挤。分房的方法有很多种,我们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的方法。
小兔子们谢谢小朋友了!
4、师幼有序收拾整理学具,结束活动。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的重点是启发幼儿探索多种分房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是学习数的分解。我的教学思路很清晰,主要有三大环节,第一个环节由故事导入,借此提出问题:小兔子们遇到了什么问题呢?为后面的探索活动做准备。第二个环节就是引导幼儿探索2间房怎么住?第三个环节就是探索3间房怎么住?在教学方法上能运用教学光盘,结合教学图片及教学卡片等多种手段进行操作,因此教学形式是比较多样的,这些教学手段能紧密的围绕教学目标,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幼儿在整个活动中都表现出极大的热情,能积极的参与操作,踊跃的回答问题,和老师的互动非常好。不足之处就是对多媒体的运用不够熟悉,如果能自己设计多媒体课件,那么,在引导幼儿进行探索活动中会更有趣。
中班教案 篇2
教学目的:
1、认识正方形,知道正方形的名称和基本特征。
2、能区分正方形和长方形,了解它们的异同点。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准备:
各种图形若干,正方形范例,幼儿操作图形每人一套,数字磁铁。
教学过程:
1、导入活动:今天,咱们班来了好多图形娃娃,小朋友高兴吗?看看哪些图形娃娃来了?(教师出示图形,幼儿表述)我们都认识了圆形.三角形.长方形可是还有一个图形娃娃没出来,小朋友欢迎它!(幼儿鼓掌,教师出示正方形)让我们一起认识一下它吧!
2、我们请正方形娃娃先自我介绍一下(教师模仿)“小朋友好,我的名字叫正方形,我想和你们做好朋友。我有4条边,4个角。我和长方形有点像,有的小朋友总是把我们认错。小朋友请你找一找我们和长方形哪个地方是一样的?”(通过幼儿动手操作自己说,教师及时提示,让幼儿找出相同点)“小朋友真聪明!我和长方形都有4条边,4个角。4个角都是一样大。你们现在看看长方形,能找到我们不一样的地方吗?”(操作图形让幼儿自己找,充分的说,正确区分不同点)“对,我们正方形的4条边一样长,长方形的对边一样长,这是我们一样的地方。小朋友现在都认识我了,下次看到我一定叫我的名字啊!小朋友再见!”
3、正方形娃娃给小朋友带来很多积木,那我们来玩一个游戏—找图形。(运用操作材料,教师任说长方形,正方形等等由幼儿选出来,让幼儿正确区分各种图形)
4、我们今天认识了正方形,你能在咱们教室里,幼儿园里找到正方形吗?找到后喊出它的'名字。(带领幼儿在幼儿园各处找正方形,活动结束)
课外延伸:回家找找家里的什么东西是正方形的?
教学反思:
运用游戏的形式开展数学活动,符合小班的年龄特点,在整个活动中幼儿始终沉浸在游戏的欢乐中,兴趣很高。
老师针对低年龄的幼儿的特点,以出示神秘袋的方法吸引幼儿仔细观察老师出示的图形,幼儿果然变得专心了,进行对比之后,之后出示孩子们比较喜欢的交通工具火车,让孩子们进一步感知活动内容,继而通过游戏巩固所学知识点,在选饼干的过程中,使活动内容分回归生活。
中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1、能用愉快好听的声音学唱歌曲,体验与同伴合作的快乐。
2、会用适当的动作表现蚂蚁搬豆的情景。
活动准备:小蚂蚁的头饰若干,布缝制的“大豆子”一个,豆子头饰若干,图片2张,《蚂蚁搬豆》的歌曲录音带;用一个大轮胎当蚂蚁洞口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谈话:小朋友今天我们班来了一位小客人,你看是谁来了?(出示一只小蚂蚁让幼儿认识)提问:它长得什么样子?你在哪里见过它?引导幼儿讨论。
二、基本部分:
1、出示图1
师:图上画的是什么?(一只小蚂蚁 一粒豆)这只小蚂蚁在干什么?它在哪里看见一粒豆?(在洞口看见了一粒豆,)它看见一粒豆想怎么样?(搬回家。)那么,它能搬得动吗?(搬不动)为什么在蚂蚁的眼里豆子会这么大?(因为蚂蚁太小,豆子太大了。)我们一起来学一学蚂蚁搬豆时用力、着急的样子好吗?教师提示,幼儿自由表现。
2、下面我们一起看图1编一首儿歌好吗?
教师边说边用肢体语言来表现动作(一只蚂蚁在洞口,找到一粒豆,用尽力气搬不动,只是连摇头。) 引导幼儿一同边说边创编动作。
讨论:“小蚂蚁搬不动豆子怎么办?谁有好办法?” 请幼儿根据自己的.认识自由回答;老师给予肯定。
3、出示图2:“让我们来看一看,小蚂蚁想了个什么好办法?” 引导幼儿看图后自由交谈。教师运用歌词小结:“左思右想好一会,想出好办法,回洞请来好朋友,合力抬着走。” 巩固歌词:“小蚂蚁想的什么好办法?”幼儿:“回洞请来好朋友---”
教师小结:为什么一只蚂蚁搬不动豆子呢?结合实际帮助幼儿理解团结起来力量大的道理。教育小朋友同伴之间要互相关心,互相帮助。
4、让幼儿一起来学一学小蚂蚁们是怎样把豆子抬回家的。师生共同把两幅图编成一首儿歌读一遍。
5、教师谈话:“老师把小蚂蚁搬豆子的事编成了一首好听的歌曲,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好吗?” (好)教师看着图完整的清唱一遍歌曲。提问:这首歌好听吗?(好听)你想不想学唱这首歌?(想)那么我们先给这首歌起个名字好吗?(好)引导幼儿给歌曲起名字,师生通过讨论确定名字叫《蚂蚁搬豆》。
6、学唱歌曲,创编动作,引导幼儿用好听、自然的声音演唱歌曲。
1)放录音,幼儿边听边用手打节奏。
2)引导幼儿一起看着图片唱一唱 。
3)跟着琴声再来唱一遍。
4)幼儿边唱边自由创编动作。(提示幼儿蚂蚁形象可以蹲着走,手指代表触角)师:我们怎样表现蚂蚁很小的样子?蚂蚁用什么跟同伴交流的?
三、随音乐进行分组表演。引导幼儿根据歌词大胆创编动作,表现蚂蚁搬豆的情景。
表演规则:
大抱枕作为“豆子”,另一名幼儿当
找到豆子的蚂蚁,轮胎当洞口。边唱边动作,唱到“请来许多好朋友”时,另外几名小朋友赶紧跑过去围在豆子周围做抬豆子动作,游戏反复进行。
师:xxx你等会请唱的最认真的小朋友来跟你一起搬豆子
四、活动延伸:在表演区做音乐游戏《蚂蚁搬豆》进一步体会团结
中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初步学会有节奏的朗诵儿歌,感受儿歌的韵律。
2、幼儿能用的不同形式表现儿歌,体验表演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故事《小老鼠上灯台》
2、小老鼠头饰,小猫头饰若干
活动过程:
一、讲故事(引出课题)
1、教师:“叽叽叽叽,谁来了?”原来你是一只小老鼠。“哎呀、家里面好闷啊、我们整天藏在又黑又闷的地洞里,多难受呀!今天,不如趁大猫不在家,到洞外面去,呼吸一下新鲜空气,活动一下身体、走呀走、突然小老鼠闻到了香味(嗅嗅鼻子)、小老鼠四处的找、然后发现了桌子上有一盏灯。哇,灯油好香呀。小老鼠四处的看看,没有猫的身影。小老鼠偷偷的飞快的爬上了灯台、大口大口吃了起来,小老鼠吃饱了,想回家了,可是小老鼠吃的太饱了,肚子鼓鼓的',爬不下来了,怎么办呀?突然,“喵喵”小猫回家了、小老鼠吓的、“叽里咕噜,从灯台上滚了下来。
2、以提问形式,加深幼儿对儿歌内容的印象。
(1)请小朋友说说看,刚才老师表演的这个故事里有谁?(小老鼠、小猫)教师就出示小老鼠和小猫的图片)
(2)真棒,那你们有没有听清楚小老鼠它在干什么呀?(引导幼儿说出:瞪着小眼睛,偷偷上灯台)。
(3)最后,小老鼠是怎么下来的?(引导幼儿说出:滚下来)
二、完整欣赏动画,带领幼儿念儿歌
1、教师结合动画完整念儿歌。
2、与幼儿已学的儿歌进行对比,逐句引导幼儿念儿歌。
三、用的不同形式表现儿歌
1、用身体动作表现儿歌;
用拍手、拍头、拍肩、拍肚子,拍腿、跺脚等肢体动作逐句来表现儿歌。
2、引导幼儿练习动作表演儿歌。
老师说:“你们觉得儿歌中的小老鼠好不好玩啊?(好玩)那我们戴上自己的小老鼠头饰来学学小老鼠好不好?”
(1)启发幼儿来表演小老鼠是什么样子的?(两手食指在胸前相对做小老鼠走的动作。)
(2)启发幼儿瞪着小眼睛的动作,(两手在眼睛前打转)
(2)启发幼儿做一做上灯台的动作。
(3)启发幼儿学一学小老鼠偷油吃的样子。
(4)引导幼儿做一做叽里咕噜滚下来的样子。(教师提示幼儿将两手放在胸前从上向下做绕拳动作,同时身体下蹲。)
四、游戏“猫来了”
幼儿理解游戏规则,学玩游戏,体验游戏“猫来了”的紧张情绪和迅速跑回家的快乐情绪。
1、教师说明游戏规则
师:现在我先说明一下游戏规则,请小朋友们注意听:先请二个小朋友来当老鼠,老师来当猫,老鼠要出来找吃的,但是要躲起来(可以躲在任何一个地方)结果被猫发现,猫大叫一声,然后跑回自己的家(回到自己的小板凳上)这样猫就抓不到你们了。
2、教师扮演猫,幼儿扮演老鼠,根据规则进行练习
3、幼儿扮老鼠或“猫”一起表演。
五、结束语
现在请小朋友们当小老鼠躲到外面去,猫去捉老鼠。
附儿歌:
小老鼠上灯台
一只小老鼠,瞪着小眼睛。
偷偷上灯台,为吃一口油。
喵喵喵,猫来了。
叽里咕噜滚下来。
中班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通过自主活动,发展幼儿的动手探索操作能力和创造能力。
2、乐意共享自己的和别人的快乐。
活动材料准备:
音乐区:钢琴、铃鼓、响板
动手区:编制板、细纸条
认知区:小动物图片若干
实践区:火腿肠,小刀
游戏区:娃娃家所需材料
计算区:数字卡片、计算题板、水笔
探索区:鸡蛋若干
生活区:筷子、小碗、菜、鞋带
活动过程:
一、 导入主题
1、谈话活动:你们喜欢玩区角活动吗?(在上次的活动中王定涣学
会了系鞋带的本领,还有的小朋友发现了磁铁的许多秘密)
2、 要求活动时保持安静,专心操作、探索,不影响别人。遇到困难,不怕失败,不轻易放弃。
3、介绍新增设的区域:今天在探索区放置了蛋宝宝,等会请小朋友动脑筋让蛋宝宝站起来,好吗?
二、幼儿自主活动;
1、幼儿按自己的兴趣和意愿进入
活动区活动。
2、教师观察幼儿的活动,对个别新材料,个别幼儿作适时的指导。
鼓励幼儿大胆尝试、探索,及时捕捉幼儿的创造表现,给予肯定。
3、发现幼儿遇到困难想放弃时,给予适时指导,争取取得成功。
4 、活动记 录:今天在探索区放置了蛋宝宝,并要求幼儿利用教室里的各种材料让蛋宝宝站起来,活动刚开始时,一起玩的几个幼儿都徒手想让蛋宝宝站起来,试了好些时间也不行,于是陈一鸣想起了去拿一块长方形,中间有镂空的积木,结果蛋宝宝站起来了,经他的提醒,旁边几个幼儿也想到了用积木让蛋宝宝站起来,后来,他们又找到了杯子、瓶盖、瓶子等各类材料,都能让蛋宝宝站起来。
三、师生交流共享:
1 让幼儿展示、介绍作品,部分展示在展示栏中,增强幼儿的自信心及成功感,并体验并分享自己的和别人的快乐,并引导幼儿大胆的.表达自己的作品及成果。(王定涣表演弹钢琴、林子怡把编织的生梨展示给大家看等)
2 请幼儿讲讲活动中有没有遇到困难,遇到了怎么做的。鼓励大家遇到困难不要放弃,想办法克服,就会学到更大的本领。
3 共同收拾各类教玩具。
【中班教案】相关文章:
教案中班教案09-09
(经典)中班教案05-08
[精选]中班教案11-07
中班教案(经典)10-14
中班教案【精选】10-17
中班教案03-02
中班教案[经典]02-26
中班的教案07-24
(经典)中班教案11-29
中班教案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