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大班教案汇总10篇
作为一名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大班教案10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大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⒈通过动手操作,使幼儿知道物体的转动需要一种力,获得物体转动的经验。
⒉了解物体的转动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⒊发展幼儿的扩散思维和对科学现象的探索兴趣。
活动准备
自制风车、水车、 陀螺、会跳舞的动物。
活动过程
⒈幼儿自由操作,观察物体的`转动。
⑴教师提供风车、水车、陀螺等会跳舞的动物玩具,让幼儿自由玩。
师: 今天老师和小朋友一起到转转转商店去玩高兴吗?
(幼儿听音乐学火车车轮转动的动作进教室)
⑵玩后引导幼儿讨论:你玩的是什么玩具?(启发幼儿给玩具起名字)
①你是怎么玩的?(启发幼儿边说边演示)
②你发现了什么秘密?(它们都会转动)
⒉幼儿深入探索,观察物体的转动。了解物体的转动需要一种力 。
(幼儿操作活动时播放舒缓的音乐,营造幼儿轻松的情绪)
⑴小朋友想办法比一比看谁的玩具转动得快?(如将水倒在风车的转叶上,或转轴转动得快玩具就转得快等)
⑵让幼儿说说玩具是怎样转动的?
在幼儿充分讨论的基础上,引导幼儿说出玩具转动的方向。
⒊扩散思维训练:谈一谈生活中常见的转动物体。
⑴你在家里、大街上、公园里还见过那些东西会转动?它们是怎样转动的?
⑵引导幼儿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说出车轮、转椅、电风扇、螺旋桨等会转动。引导幼儿说出转动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⒋放录像:让幼儿更多的了解物体的转动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如:印刷机、 采油机、 机床等的转动作用。
活动结束
请幼儿在回家的路上、回到家里或到商场里看一看、找一找还有哪些东西会转动?
大班教案 篇2
目标:
1.能感受到家乡的变化,并且会用语言、绘画等形式表现对家乡新面貌的认识。
2.能为家乡的变化感到高兴,并能积极参与“让家乡变得更美”的讨论和操作活动。
准备:
1.师幼共同搜寻能反映家乡旧面貌的照片。
2.请家长讲讲原先闹市区和风景区是什么样的。
3.参观过街景后,幼儿独立创作一幅画。
过程:
一、展示大家搜集的旧照片,幼儿向大家介绍原来的城市是怎么样的。
师:小朋友们和爸爸妈妈搜集了许许多多关于我们昆山的旧照片,我们来看一下,以前的昆山是什么样子的?(组织幼儿观察并得出结论)
街道—窄
住房—小
广场—小
风景区—少
特产—不够丰富
二、幼儿讲述家乡现在的`新面貌。
师:现在,我们的家乡不再是这样的了,她变得越来越美丽,我们来看一下现在的昆山,看看和以前有什么不同?发生看来哪些变化?(组织幼儿讨论并得出结论)
街道:越来越宽,广场又大又美,有玉山广场、城市广场、浪环广场等。
新的风景区:越来越多,有亭林公园、森林公园等。
住房:小区越来越美,公寓、别墅等越来越多。
特产:如奥灶面、阳澄河大闸蟹等。
三、设计昆山美景:
1.教师:家乡变得越来越美,都是大人辛勤劳动的结果,你们想不想把昆山变得更美?准备哪些地方变得更美?
2.幼儿操作活动:建构组:构建广场、立交桥。
设计组:小区设计、广场设计、新景点设计、高新技术设计。
调查组:找出昆山现在的问题所在,提供给建构组和设计组。
大班教案 篇3
目标:
1、积极尝试运用肢体语言来表现对圆舞曲的感受。
2、在合作的过程中体会和同伴共同舞蹈的乐趣。
材料环境创设:圆舞曲音乐、事先约好一位老师合作表演
设计思路:
在一个刚来园的早晨,我打开电脑,放了一首“雪绒花”的曲子,没想到,一些孩子听到这个,竟象大人一样跳起了交易舞,虽然样子不太美,动作也很僵硬,但是他们表现得兴致勃勃。有的还跟我谈起了晚上跟爸爸妈妈外出在“博乐”广场上看到很多人在跳舞锻炼身体的事情。这让我想到了我们主题“我自己”中的一个小站点“男孩女孩排排队”中的一个内容——圆舞曲,相对而言,我们的孩子平时表现的都是一些二、四拍的音乐,对三拍的音乐接触教少,其实三拍子音乐往往在体验上更容易带给幼儿以美的享受,基于以上原因,我们在区域游戏中投入了一些三步舞曲音乐,孩子们在其中自编自演了好一阵,不仅有了单个的.自我表现,一些能力强的甚至以合作的方式表现起来,他们更满足于与同伴合作的形式,这也是说明了孩子的一个年龄特征,合作意识和需求开始发展。而我们的活动“小小舞会”就是在这样的基础上产生了。
过程:
一、情景引出:带领幼儿进入舞会场地,观察舞会布置,激发兴趣。
二、欣赏乐曲,说说对音乐的感受,从而提出听音乐舞蹈的要求。
三、尝试舞蹈表现,并分享交流。
1、初步尝试用舞蹈动作表现对圆舞曲的感受。
2、分享交流提升:
1)你怎么跳的?将一些好的动作进行提升推广。
2)与朋友合作可以是几个人?二个人怎么合作?三个以上呢?
四、介绍佳宾老师,引出邀请礼仪:可以用什么方法邀请朋友跟自己跳舞?激发运用与人不同的邀请动作表现。
五、幼儿再探索,体会与同伴合作舞蹈的乐趣。
六、教师将幼儿动作组合起来,通过模仿表演,对幼儿动作进行小结和提升。
七、再探索体验表现,内化:同朋友一起跳舞真开心。
大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欣赏歌曲,感受歌曲力度的变化。
2、尝试用打击乐器表现歌曲。
活动重点:欣赏歌曲,感受歌曲力度的'变化,尝试用打击乐器表现歌曲。
活动难点:欣赏歌曲,感受歌曲力度的变化,尝试用打击乐器表现歌曲。
活动准备:
1、课件。
2、各种打击乐器。
活动过程:
一、引入
1、教师:一年四季,你喜欢哪个季节?说一说自己的理由。
2、教师:不同的季节都有一些好玩的游戏,你们知道有哪些吗?
3、教师播放课件中的春、夏、秋、冬,让幼儿通过课件,形象地感受不同季节中有特色的游戏活动。
二、欣赏歌曲
1、教师播放课件,幼儿看课件,整体欣赏这首歌曲。
2、教师:听一听,这首歌曲里面是怎么描绘春夏秋冬的?可以分别做哪些事情?这些事情你又做过吗?
三、表演歌曲
1、教师再次播放课件,幼儿看课件,整体欣赏这首歌曲。
2、教师再次播放课件,幼儿跟着音乐尝试用打击乐器表演歌曲。
3、难点节奏和旋律的地方,注意休止符和切分音,教师利用打击乐器重点练习。
4、教师可引导幼儿创编舞蹈动作来表现歌曲。
大班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感受轻松、流畅与紧张沉闷的两种不同的音乐形象,想象音乐所表述的简单情节。
2.尝试用动作、绘画、乐器等多种形式进行表现。
活动准备:电脑、光盘、各种绘画工具、鼓钗及小铃、手串铃等各种小乐器。
活动过程:
一、整体感受音乐
1.完整欣赏x2
(1)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听首曲子。
(2)听清了吗?
让我们再来听听,你可以闭上眼睛也可以在位置做做动作等会儿告诉我们听到什么。
2.分段
(1)这首曲子听上去感受是不是都一样来。
(2)这样的音乐可以分几段呢?
3.看曲式图
老师听出来和你们一样,我还听着音乐画了张图,看 看图上是不是跟你们一样也是三段呢?让我们跟着画 画。
4.为曲式图添色。
刚才我画的很急,这幅图都是用黑颜色画的怎样可以让曲式图更漂亮呢,让我们再听一次,你想怎么配,为什么?
二、分段欣赏理解。
1、欣赏A段音乐──第一段
(1)刚才我们听着音乐为曲式图配了许多颜色,其实这首曲子内容就跟你们想到的颜色一样丰富,假如你们仔细听里面还有一个有趣的故事。
(2)让我们先来听第一段听听这段音乐把我们带到那儿,在那里你会看到些什么,也可以做动作,可以把听看到的东西、动作表演。
(3)想跟着音乐站起来试试吗?
2、欣赏B段紧张沉闷的音乐。
(1)感受动作。
(2)让我们再来听听第二段,这段音乐里会发生什么事,你也可以用动作来试试看。
(3)你听到这段音乐发生什么,请你到上现来学学。
3、配乐器。
(1)这段音乐就像你们说的那样紧张很恐怖?怎样让我段音乐听上去更丰富呢?
(2)我们听着音乐用手来试。
(3)你们想怎么画,用些什么乐器,请你在下面学学用一下这乐器的动作也可以学学他的声音
(4)你是那里用鼓那里用钗。
(5)乐器我们配好了,那么谁来用鼓和钗呢?试试音乐听起来是不是更紧张。
4、欣赏第A段──第三段
(1)我们看图,接下来一段和那段一样的呢?又和第一段一样,这段音乐又恢复到很欢快愉快的第一段,这时又会发生什么事,
(2)小动物刚才在第一段你们给第二段音乐配上鼓和钗,使这个音乐更紧张可怕,那么假如我为第三段音乐配乐器,你会用什么小乐器。
三、整体表现。
1、用故事语言表述音乐情节。
(1)我们把三段都听完了,在不同的音乐发生不一样的事,把这些边起来就是一个有趣的故事。
(2)让我们再来完整的'听一遍音乐,你能试着跟着音乐讲讲吗?
2、尝试用游戏表述音乐情节。
想不想把这个故事表演一下呢?让我们试试看。
四、了解曲名观看光盘。
刚才我们编了又表演3个有趣的故事,其实我们听到的是一个俄国作曲孔普写释写的交响音乐中,的一段,有一位歆浓用这首曲子也表述了一个故事。名字叫彼得与狼想看看,他是怎么讲的什么故事,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大班教案 篇6
设计背景
大班的孩子,球对他们的吸引力是很大的。特别是当教师在给他们表演自抛自接球的时候,他们也会学着教师的样子自主学习抛接球。但是对于自抛自接相对该年龄段的孩子来说,还是会有些难度。所以,我设计了一个以两人互抛互接球的健康游戏。让孩子们在这个活动中更新一步的互动交往,更进一步了解合作。
活动目标
1、让孩子们认识到跟同伴合作是一种精神,有的时候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跟同伴合作会得到更多的帮助,更多的乐趣。
2、在互相抛球接球的过程中,一定会有的孩子会抛不好或者接不好,所以教师一定要在这个时候引导孩子要怎样才能给同伴抛个好球或者接到好球。
3、锻炼孩子们双手用力的协调性、接球的预判能力还有临时反应能力。
4、培养幼儿团结合作的观念。
5、培养幼儿对体育运动的兴趣爱好。
重点难点
1、重点:学会怎样与同伴交流,并且能够掌握如何将球抛好给同伴。
2、难点:交流过程中会产生怎样的分歧,如何去解决,是否需要教师介入等。抛球时双手的用力协调,尽量避免单手抛球。
3、因为抛接球是一个相互互换角色的活动,抛球者在将球抛出去之后就变成了接球者,他需要随时准备着接同伴抛过来的球。所以抛接球的双方都认真地对待对方,抛球的'同时准备接球。
活动准备
1、先把活动的内容、注意事项等先告知于幼儿。
2、带领幼儿活动各种大、小关节,调动其参加活动的积极性,以及身体能动性。
活动过程
一、开始环节:
1、教师带领幼儿做完准备活动之后,将幼儿两两分组,或者是让幼儿们自己需找自己的伙伴进行活动。
2、教师先做示范,一边讲解一边示范,并且确保每一个幼儿都能看到教师将球抛给同伴的动作;教师伸手迎球、接球的动作。
3、每组一个球,活动开始。创设孩子间自己抛接球的机会,教师适时介入。
二、基本环节:
1、教师在巡视幼儿活动过程当中,找出出现的问题并且指导幼儿如何去解决。
发现的问题:①不能平稳地抛接球;②接球者想接球,但是又不敢去接,没有主动去迎球并接球;③在活动过程中,同组的幼儿相互埋怨对方没有做好的情况时有发生,并没有在自身方面找原因。
2、每个幼儿的身体机能以及技能的发展水平都是不一样的。在发现问题时,从抛球者的主动性角度来说,教师要教导幼儿怎样把球抛得平稳。从接球者的被动性角度来说,他们想接球,但是球来得偏了,低了或者高了,这样都会导致他们不想接球,想接也接不稳,接不到。
3、当孩子之间相互抛接球时,孩子能解决的问题让孩子自己去解决,让对话属于孩子间的交流。当幼儿认知发生冲突需要帮助,或者活动无法继续开展幼儿束手无策时,当谈话内容处于拉锯状态而缺乏深度和宽度时,教师都要适时介入,巧妙点拔,引发幼儿思考。教师再进行示范,在幼儿接到球或者抛出球的时候应鼓励幼儿,使球继续抛接下去。
4、引导幼儿被自己的活动所吸引,幼儿直接产生积极的互动,可衍生出各种传、抛球形式来吸引孩子,只有幼儿对教师组织的活动产生兴趣,他们才会积极参与。
三、结束环节:
1、收拾器材,带领幼儿做放松活动。
2、总结这节活动课所学习到的知识以及技能。
3、带队回教室,做好课下常规。
大班教案 篇7
目标
1.根据乐曲大胆想像音乐所表现的情景,并创编相应的动作。
2.体验合作创编音乐的乐趣。
准备
1.准备两段风格不同的音乐:第一段音乐缓慢、滑稽,第二段音乐快速活泼。
2.实物乌龟两只。
过程
1.乌龟的自我介绍。
――教师请出乌龟,以乌龟的口吻向幼儿介绍:我是小小乌龟,我爱跳舞。音乐响起来了,我为大家表演一个吧。
――教师模仿乌龟的动作进行表演。
2.爱跳舞的乌龟。
――倾听第一段音乐。乌龟随着音乐是怎样跳舞的?
――请几个幼儿来表演乌龟的动作。如乌龟进食,乌龟爬行以及乌龟缩身体的动作。
――从幼儿的表演中提取舞蹈动作,集体表演。
3.乌龟怎么了。
――倾听第二段音乐。乌龟跳了一段舞后,发生了什么事情?
――启发幼儿根据音乐的风格想像各种可能的动作,并予以鼓励。
――请幼儿运用各种动作自由地表现对第二段音乐的理解。
4.分享乌龟跳舞的故事。
――完整听一遍音乐,然后教师和幼儿一起随着音乐跳舞。
――幼儿根据第二乐段的音乐情景合作创编动作,并进行表演。
――同伴间相互交流和分享乌龟跳舞的故事。
建议
第二乐段为一个开放性的乐段,针对乐段的风格,教师应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适时发挥同伴的榜样作用,及时肯定幼儿的独创性,尽可能引导幼儿想像出丰富多样的情景,帮助幼儿提炼动作,达到创编的目的。
大班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尝试用象声词表达倾听到的声音,并用问答句的形式创编诗歌。
2、初步体会作品所表达的情感,能随着作品的展开表现出好奇、平和等相应的情绪。
3、感受春的气息,体会画面之静态美、声效之动态美,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怀。
活动准备:
1、教学ppt;小草地。
2、幼儿已学歌曲《春雨沙沙》。
活动过程:
一、遇见春天:导入故事,引发兴趣。
—— 现在是什么季节?
—— 你从哪儿发现了春天?
二、倾听春雨:欣赏故事,感知春雨的静态美和动态美。
春天的夜晚,静悄悄的,夜空里一颗星星都没有,窗外,黑漆漆的。小鼹鼠早早地躺在了床上,这会儿,它正呼呼大睡呢。(依次出示幻灯片并提问)
—— 这是什么声音?
—— 这会是谁发出的声音?
—— 让我们来问问XX吧!(幼儿感受XXXXXX,是你吗的句式)
小鼹鼠忙了大半夜,也没找到是谁在发出声音。他走回了房间,躺到床上准备接着睡觉了。
三、对话春雨:谜题揭晓,引出一问一答的句式。
—— 难道会是春雨?让我们来来问问春雨吧!
叮咚叮咚,春雨,是你吗?——是的.,那是我落在门上的声音!
哐当哐当,春雨,是你吗?——是的,那是我落在窗户上的声音!
呼啦呼啦,春雨,是你吗?——是的,那是我落在树叶上的声音!
哗啦哗啦,春雨,那是你吗?——是的,那是我落在溪水里的声音!
沙沙沙、沙沙沙,春雨,是你吗?——是的,那是我落在小草里的声音!
—— 原来小鼹鼠听到的那么多声音,都是春雨下在不同的地方发出的声音呢!
四、寻找春雨:找找、看看、运用一问一答的形式大胆表述。
—— 春雨还会下在哪里呢?我们也来找一找、听一听、问一问。
五、歌唱春雨:多角度感受春雨的美。
—— 这会儿啊,我们的春雨想邀请你们和她一起来唱一首歌!(歌唱春雨沙沙)
大班教案 篇9
设计意图
大班幼儿虽然作为幼儿园里年龄最大的孩子,但他们身上依然留着许多中班孩子的年龄特点。大班幼儿在已有一定生活经验,且对角色有一定的认知下,能根据指示自主在游戏中体验生活,获得经验,学会和同伴交往。
活动目标
1、情感目标
(1)通过角色扮演买家和卖家,获得不同的情感体验;
(2)愿意与同伴协商角色,理解角色,有一定的角色意识;
2、知识目标
(1)在买卖活动中让幼儿学会一点简单的数学运算;
(2)了解厨师、收银员、顾客不同的角色特点以及他们之间简单的对话;
3、能力目标
(1)让幼儿能够大胆地参与到游戏中,并加以创造;
(2)能积极参与角色游戏,能学会布置游戏场地。
(3)在游戏中能够轻声交往,会使用礼貌用语。
(4)初步会对同伴的游戏行为做简单的评价。
(5)能爱护玩具,知道听信号较快收拾玩具。
活动重难点:
幼儿的想法是奇思妙想的,在活动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新的想法,超出预想的活动设计规划。
游戏准备:
1.经验准备:与爸爸、妈妈一起到汤圆铺进餐,观察了解店的人员及环境。
2.物质准备:餐具(一次性杯子、汤匙等),各种口味汤圆、汤圆铺PPT。
3.环境创设:收集餐具、用具布置游戏环境。
游戏过程:
1.引入排队自行选择游戏中的角色,领取钱币;幼儿和教师一起布置市场环境;师:你们有吃过汤圆吗?(引导孩子们回忆) 师:你们去过的汤圆铺是什么样子的?
2.交流经验师:汤圆铺里有什么?工作人员是怎么工作的?
3.提出规则
(1)工作人员不能随意的走动,要负责好自己的岗位,使用文明礼貌用语。
(2)顾客要明确自己的身份。
(3)游戏结束后要把玩具送回家。
4.幼儿自由选择游戏 教师事先分配好角色,幼儿也可以自主选择要扮演什么角色,(教师要特别跟幼儿强调不能大声喧哗和随意走动)
5.小结:
(1)让幼儿说说自己的'游戏体验、感受,交流"汤圆铺"里游戏开展的情况;
(2) 组织幼儿分门别类地收拾好玩具材料;
(3)组织幼儿对本次角色游戏进行讨论和评价,并做下记录;
教学反思:
课堂环节紧凑,幼儿在轻松的环境下享受,由于在游戏过程中,我讲游戏规则不到位,导致幼儿在游戏过程有的捣乱,气氛太过度的活跃,导致我控制不住场面。今后我要加强本班的游戏规则的培养,是幼儿愉快、友好的分享游戏乐趣。
大班教案 篇10
设计意图:
生活中的废旧布袋随处可见,但大多数都被丢弃了。为了让幼儿初步体验“变废为宝”的愉悦,知道生活中的许多废旧物品都可以玩出花样,更好地实践我园“绿色家园”的课题研究,我特意选用了废旧布袋来作为本次游戏的材料,这样即节约了资金,也不怕损坏,就能使幼儿放开手脚去探索、去尝试,从而得到创造性的运动经验。同时,我又将品德教育渗透其中,尽量体现了教育的整合性。
活动目标:
1、发展幼儿用听觉判断方向的能力,提高前庭功能,发展平衡能力和灵敏性。
2、激发幼儿的想象力,让幼儿积极尝试利用布袋开展活动的兴趣。
3、培养幼儿关爱残疾人的品质。
活动准备:
1、幼儿已经了解“蚕吃桑叶”--“蚕吐丝”--“蚕作茧”--“蚕变飞蛾”的过程。
2、洗净的废旧布袋人手一只,桑叶若干。
3、打击乐器4件,《我爱洗澡》伴奏带,轻音乐磁带一盘。
活动过程:
一、热身运动
(播放《我爱洗澡》伴奏带)师:听,音乐真好听呀,让我们跟着音乐一起做运动吧!
(运动结束)师:做做运动感觉真舒服,小朋友感觉怎么样?(简单谈话小结:天天锻炼
身体好)。
二、自由玩布袋(布袋分散在场地四周)
发现布袋,(作惊奇状)师:小朋友,你们看,地上有很多的布袋,你们玩过吗?(没有),那让我们一起来玩一玩吧!看看谁玩的花样最多,我们就让他做“超级大玩家”。(提醒幼儿分散开玩,要注意安全,并注意观察幼儿玩袋的情况。若幼儿的玩法较少或局限于个体玩耍,教师可以以游戏角色参与游戏,引导幼儿创造出多种游戏形式:如将布袋当小河练立定跳远、双脚放进布袋学袋鼠跳,将布袋披在身上做白龙袍接龙舞龙、对折布袋接成细长的小路等。)
(敲锣)师:“超级大玩家”评选活动开始了,快来报名啦。(集中幼儿讨论展示各种玩法,评选出“超级大玩家”。)
三、集体游戏:“会变的蚕宝宝”、“盲人听音走路”
1、师:小朋友们真会玩,用布袋变了很多花样。现在让我们钻进布袋,把自己变成一只蚕宝宝吧!来,变--变--变!
师:蚕宝宝是怎么走路的呢?(幼儿集体在地上做蚕宝宝走路)师:看,这只蚕宝宝爬的真好,我们来看看它是怎么爬的?(引导不会蠕动爬行的幼儿象爬得好的幼儿学习)
2、模仿“蚕吃桑叶”--“蚕吐丝”--“蚕作茧”--“蚕变飞蛾”。
师:蚕宝宝们爬了这么久,肚子一定饿了吧?看,那边有桑叶,我们爬过去吃吧!(教师不断地变动位置喂桑叶,蚕儿也随之改变爬行的方向)
师:让我来摸一摸,蚕宝宝的肚子吃的可真饱啊!(开始播放轻音乐)咦?我好象听到有蚕宝宝在吐丝了。蚕宝宝吐了许多又长又白的丝,把自己也包在里面了,变成了一个白白的椭圆的蚕茧。蚕宝宝在茧里面睡着了,慢慢地变成了蛹,又过了一段日子,蛹里的'蚕变成了飞蛾,飞蛾在蛹里感觉很不舒服,就使劲地滚来滚去,滚来滚去,终于滚破了茧,飞了出来,一只又一只,一只又一只,都飞出来了。(模仿飞蛾的动作四散飞)
3、师:刚才小朋友都从蚕宝宝变成了飞蛾,变的可真像!接下来我们再用布袋变变变(将布袋套在头上),变成盲人了。大家一起来学一学“盲人走路”吧。想想盲人会怎样走路呢?(提示慢慢地手摸索着走动)
4、幼儿将布袋套在头上,四处走动。(教师提示注意安全,互不碰撞)师:听,有声音传来了,我们试着朝声音发出的方向走去吧!(请四名老师在场地的四个角落,看教师的手势敲打乐器)
5、约四、五分钟后,师:请小朋友把布袋拿下来吧,盲人走路方便吗?(不方便)如果我们平时遇到盲人应该怎么做?遇到残疾人呢?老爷爷、老婆婆呢?(幼儿自由讨论)师:小朋友们说的真好!相信你们一定能说到做到!
四、放松游戏:布袋魔术
(今天用废旧布袋玩了很多花样,玩得很开心,启发幼儿在生活中节约,少要求家长买多的、贵的成品玩具)
师:好,我们用布袋再来变个魔术吧!我们先把它从一个胖子变成一个瘦子(将布袋竖向对折),然后再变成一个矮子(将小布袋横向对折),最后再变得矮一点,变成一个小矮人(再将布袋横向对折,此时,布袋已经被折叠好),现在,我们一起把这些小矮人送回家里去吧!
【大班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教案07-22
(精选)大班教案10-03
[精选]大班教案04-07
大班教案08-08
大班的教案11-12
大班教案[经典]10-08
大班教案(精选)01-05
大班教案【经典】03-14
大班教案(经典)03-30
大班教案[精选]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