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命生态安全教案

时间:2022-10-12 09:56:25 教案 我要投稿

小学生命生态安全教案范文(通用8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小学生命生态安全教案范文(通用8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生命生态安全教案范文(通用8篇)

  小学生命生态安全教案1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减少水和添加动物、植物会引发生态群落的变化。

  过程与方法:严格控制条件进行实验活动,坚持进行观察记录。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控制条件进行实验,细致、准确地记录到的现象的必要性。

  【教学重点】严格控制条件进行实验活动,坚持进行观察记录。

  【教学难点】在设计对比实验中严格控制变量,并注意收集实验数据用事实说话。

  【教学准备】准备若干鱼、水、水草等材料。

  【教学过程】

  一、交流生态瓶,确定实验方案:

  1、交流:生态瓶里的生物生活得还好吗?

  2、展示,比一比哪些生态瓶里的动植物生活的比较好。

  3、思考:如果改变生态瓶中的一些条件会怎样呢?

  4、引导:减少生态瓶里的水是改变生态瓶的非生物环境,增加生态瓶里的生物是改变生物的数量。

  5、学生小组自由选择其中的一种方案。

  二、实验一:减少生态瓶里的水:(参17面记录单)

  1、实验方法:选择2个生态瓶,尽量一样的,一个生态瓶的水减少一半,另一个水量不变,两个生态瓶的生物数量都不变。

  2、引导:要观察生物有什么变化,我们可以采用记录小鱼在改变前面一分钟浮出水面上来的次数。

  3、进行实验和观察记录。实验结果:由于水量减少,动植物的生存空间减少,氧气量减少,水少的小鱼浮出水面的次数比较多。

  三、实验二:增加生态瓶里的生物:(参18面记录单)

  1、实验方法:选择2个生态瓶,尽量一样的,一个生态瓶的水草增加一倍,另一个的小鱼数量增加一倍,其他条件不变。

  2、预测生态瓶里会发生什么变化。

  3、同样采用记录小鱼在改变前面一分钟浮出水面上来的次数。

  3、进行实验和观察记录。实验结果:水草增加,产生的氧气量就增加,鱼浮出水面的次数会减少;小鱼增加,耗氧量增大,小鱼浮到水面的次数会增多。

  4、讨论:如果小鱼增加2倍或者是4倍又会怎样呢?(小鱼浮出水面次数更多,甚至会缺氧死亡)。是不是植物越多越好呢?(植物过多,影响植物对光的吸收,还会减少动物的活动空间,也会产生不良影响)。

  四、总结拓展:

  1、讨论:要让生态瓶里的生物生存的更好,我们要注意什么?

  2、回家继续观察生态瓶,尝试写科学观察报告。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小学生命生态安全教案2

  活动目标

  1、通过本次主题班会使学生明确了解什么是真正的低碳生活,让学生了解低碳生活的重要性。

  2、学习和寻觅低碳节能的诀窍和办法。

  3、培养学生能够在日常生活当中从小事做起,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倡导低碳,呵护地球。

  活动方式:

  把主动权交给学生,主持、朗诵、活动与表演相结合。在自由轻松的氛围中体验低碳生活、节能减排的意义。

  活动过程

  一、班主任导入主题,明确班次班会的内容。

  二、学生活动

  1、主持人上场,宣布主题班会开始。

  2、低碳生活知多少

  (1)播放有关低碳生活的资料,学生观看,了解什么是低碳生活。

  (2)采访:通过看资料结合你们自己收集的有关资料谈谈你对低碳生活有了那些了解?

  (3)知识竞答活动。

  (4)主持人小结:“低碳生活”,就是指生活作息时所耗用的能量要尽力减少,从而减低碳,特别是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从而减少对大气的污染,减缓生态恶化,主要是从节电、节气和回收三个环节来改变生活细节。

  3、快板表演:低碳生活,从我做起。

  4、情景剧表演:我们的一天。

  5、诗朗诵:地球,我们共同的家园。

  6、我该怎样做

  (1)主持人导入:生活,从低碳开始;低碳,从现在开始;生活,从点滴开始;低碳,从自身开始。那么,在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做呢?

  (2)学生汇报交流,主持人加以总结,大屏幕显示:

  1、每天的淘米水可以用来洗手、洗脸、洗去含油污的餐具、擦家具、浇花等。干净卫生,天然滋润;

  2、将废旧报纸铺垫在衣橱的最底层,不仅可以吸潮,还能吸收衣柜中的异味;还可以擦洗玻璃,减少使用污染环境的玻璃清洁剂;

  3、用过的面膜纸也不要扔掉,用它来擦首饰、擦家具的表面或者擦皮带,不仅擦得亮还能留下面膜纸的香气;

  4、喝过的茶叶渣,把它晒干,做一个茶叶枕头,既舒适,又能帮助改善睡眠;还可以用来洗碗、手工皂的原材、晒干后可吸异味;

  5、出门购物,尽量自己带环保袋,无论是免费或者收费的塑料袋,都减少使用;

  6、出门自带喝水杯,减少使用一次性杯子;

  7、多用永久性的筷子、饭盒,尽量自带餐具,避免使用一次性的餐具;

  8、养成随手关闭电器电源的习惯,避免浪费用电;

  9、尽量不使用冰箱、空调、电风扇,热时可用股份的蒲扇或其他材质的扇子。

  10、夏天开空调前,应先打开窗户让室内空气自然更换,开电风扇让室内先降温,开空调后调至室温25~26°之间,用小风,这样既省电也低碳;

  11、用过的塑料瓶,把它洗干净后可用来盛各种液体物质;

  12、食物废料、残渣,可以用作肥料用。

  (3)主持人小结。

  7、宣读倡议书。

  三、班主任讲话

  同学们,我们的地球需要我们共同来爱护,让我们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珍惜资源,降低能耗,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

  小学生命生态安全教案3

  一、教学目标

  1.举例说明什么是生态系统。

  2.讨论某一生态系统的结构。

  3.尝试建构生态系统的结构模型。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讨论生态系统的结构。

  2.教学难点

  说明生态系统是一个整体。

  三、教学设想

  学生对“生态系统”一词并不陌生,对其最基本的内涵通过初中生物课的学习已有初步的了解。生态系统的概念是形成生态学思想的基础,本章是围绕着剖析生态系统概念的实质展开的。因此,在教学中要突出生态系统内各组分的相互联系与相互作用、有序与和谐、多样与复杂等。要从培养学生的生态学思想的角度,制定教学策略。

  本节可以结合“思考与讨论”中的素材,讨论“你认为什么是生态系统”的话题。让学生根据自己对生态系统的理解,列举五个生态系统的实例,并列出生态系统的判断要点。学生之间相互交换作业,并对同伴的作业作出评判。

  四、教学过程

  生物在生命活动中要从环境中不断地摄取物质和能量,因而受到环境的限制,同时生物的生命活动又能不断地影响和改变环境。这说明生物与环境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研究生物与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叫生态学。那么,环境对生物的影响有什么规律呢?

  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以池塘生态系统为例,进一步分析“思考与讨论”中提出的问题。有条件的学校,教师可制作若干个不同控制条件的“生态缸”,让学生观察各个生态缸中的状况,增加感性认识。问题7是让学生尝试建构生态系统的结构模型,这是本节的教学目标之一。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和非生物成分繁多且关系复杂,无法逐个研究它们在生态系统中的结构和功能,所以引入了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的概念,将营养功能相同的生物类群看成一个整体结构,研究其中的物质与能量变化、信息传递,使研究问题得到简化。这是一种系统科学的研究方法,在其他宏观研究中也常常要应用这种方法。

  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两方面的内容:生态系统的成分,食物链和食物网。大多数学生在讨论了问题1~5后,应当能达成这一教学目标。对此,教师可进一步提出本节“问题探讨”中的素材,让学生演练,使学生对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结构有一定认识。

  生物群落与其无机环境之间的关系不是静止的,而是处于动态的变化之中:能量在其中流动,物质在其中循环,信息在其中传递,多种多样的生物及其与环境之间构建起了动态平衡的关系。

  一、环境、环境因子与生态因子的概念及关系

  环境是指某一特定生物体或生物群体以外的空间及直接、间接影响该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生存的一切事物的总和。生物的环境因子是指生物体周围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生物生存的全部因素。生态因子是指环境中影响生物的形态、生理、行为和分布的因素,如光、温度、水分、空气等。而海拔高度、水域深度等因素则只属于环境因子,因为它们的作用是通过温度、光照、气压等生态因子间接地体现出来的,它们本身对生物没有直接影响。

  二、谢尔福德耐受性定律

  谢尔福德耐受性定律表明,每一种生物对每一个生态因子都有一个耐受的上限和下限,上、下限之间的范围被称为能耐受范围(这个范围又称为生态幅),而能耐受范围中又存在着一个最适范围(又称最适区),耐受范围的两端(即除去最适范围后所剩的部分)为生理受抑区,若再往外延伸超出能耐受范围后,则为不能耐受区。

  生态系统的空间大小各异,一个池塘、一片草地、一块农田、一座山林、一条河流等,都可以各自成为一个生态系统。地球上的全部生物及其无机环境构成的生态系统称为生物圈。在生物圈中,繁衍着各种各样的生物,每一种生物都生活在各自的特定环境中,它们既利用环境资源满足了自身生长发育的需要,使种群得到延续,同时,它们自身也是构成环境的重要因素。

  通过列举生态系统的各种类型,启发学生思考生态系统类型多种多样,但在结构上具有许多共同点。重点从“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之间的关系,阐释生态系统中各组成成分之间紧密联系构成一个统一整体,体现一定的结构和功能。

  “生态系统是一个统一整体”是教学的难点。在各种类型的生态系统中,都包含有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等组成成分。这些组成成分之间并不是毫无联系的,而是通过物质和能量的联系形成一定的结构。

  关于“食物链与食物网”的教学,教师要向学生说明:群落是生态系统中有生命的部分,群落中生物间的“营养联系”就是生态系统的“生命线”,其主要形式就是“食物联系”。接着以教材中的图示为例,分析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从而建立食物链、营养级和食物网的概念。

  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

  生态系统内各要素之间的作用是通过以食物联系连接的营养结构实现的。营养结构包括食物链与食物网。

  (1)食物链

  食物链是指生产者所固定的能量和物质,通过一系列取食和被食关系在生态系统中传递,各种生物按其食物联系排列的链状顺序。食物链上的每一环节,称为营养阶层(营养级)。自然生态系统主要有三种类型的食物链。

  ①牧食食物链或捕食食物链:是以活的绿色植物为基础,从食草动物开始的食物链,例如,小麦→蚜虫→瓢虫→食虫鸟。

  ②碎屑食物链或分解食物链:是以死亡的动植物残体为基础,从真菌、细菌和某些土壤动物开始的食物链,例如,死亡的动植物残体→跳虫、螨类→食虫昆虫、蜘蛛→食虫鸟、小型哺乳动物。

  ③寄生食物链:以活的动植物有机体为基础,从某些专门营寄生生活的动植物开始的食物链,例如,鸟类→跳蚤→鼠疫细菌。

  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不是固定不变的,它不仅在进化历史上有改变,在短时间内也有改变。动物在个体发育的不同阶段里,食物的改变(如蛙)就会引起食物链的改变。动物食性的季节性变化也会引起食物链的改变。因此,食物链往往具有暂时的性质,只有在生物群落组成中成为核心的、数量上占优势的种类,食物链才是比较稳定的。

  一般生态系统中的能量在沿着食物链的传递过程中,从前一环节到后一环节,能量大约要损失90%左右(能量转化效率大约是10%)。因此,越是处于食物链顶端的动物,生物量越小,能量也就越少。处于顶位的肉食动物最少,以致于不可能再有别的动物以它们为食,因为从它们身上所获得的能量不足以弥补为搜捕它们所消耗的能量。一般说来,能量从太阳开始沿着食物链传递几次以后就所剩无几了,所以食物链一般都很短,通常只由4~5个环节构成,很少有超过6个环节的。

  (2)食物网

  在生态系统中,一种生物不可能固定在一条食物链上,而往往同时属于数条食物链。实际上,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很少单条、孤立地出现(除非食性是专一的),它们往往相互交叉,形成复杂的网络式结构,即食物网。食物网形象地反映了生态系统内各生物有机体间的营养位置和相互关系,生物正是通过食物网发生直接和间接的联系,保持着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相对稳定。

  五、教后感:

  一般地说,具有复杂食物网的生态系统,一种生物的消失不致引起整个生态系统的失调,但食物网简单的系统,尤其是在生态系统功能上起关键作用的种,一旦消失或遭受严重破坏,就可能引起这个系统的剧烈变动。教育学生要有环保意识,自觉保持环境。

  小学生命生态安全教案4

  教学目标:

  1.说出我国人口增长的趋势。

  2.认同我国实行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

  3.举例说明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4.关注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负面影响。

  5.了解生物入侵及其危害,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重点:

  举例说明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难点:

  概述我国人口增长的趋势,举例说明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热身”

  展示风光秀美的风景图片,让同学们感受到生物圈的美和自己生活在其中的快乐与幸福。

  提问:1.我们就生活在这样美丽的环境中,可是人类的活动会对环境造成影响吗?

  2.人类的活动对环境造成的影响有哪些方面的?(有利、有害两方面的)

  教师:适时介绍三北防护林等,提出应特别关注人类的活动会对环境造成破坏的情况,引入本课——今天我们就来共同探讨人类活动破坏生态环境的实例。(展示课题)

  二、新课教学

  1.探讨人口增长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1)世界人口的增长

  人类出现后很长一段时期里,由于人口数量少,人类对环境的影响很有限。19世纪初,世界人口总数达到了10亿;20xx年已突破70亿。人口的增长会对资源、环境和社会产生巨大的影响。

  (2)我国人口的增长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P103“我国不同年代人口数量的一组数据”,感受我国人口的飞速增长,了解人口数量对环境、社会和个人生活的影响。

  (3)面对人口的迅速增长,我国实行的基本国策是什么?

  我国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人口问题非常突出。为了控制人口数量和提高人口素质,我国已经把计划生育列为一项基本国策。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鼓励晚婚晚育,少生优生。

  2.分析人类活动影响生态环境的事例

  人类活动会对生态环境产生哪些影响呢?

  (1)请举例说明我们周围有哪些破坏行为?

  学生畅所欲言,列举出人类破坏生态环境的实例。

  教师总结引导:看来我们同学都很关注我们的生活环境,对生态环境的污染行为也有一定的了解。归纳同学们所列举的例子为这几个方面:

  ①人类对树木的乱砍滥伐、对土地的过度开发及一些牧民肆意的在我国的植被上放牧。

  ②人们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肆意地捕杀野生动物。

  ③工业三废的任意排放及人们自身生活污水的随意排放和生活垃圾的随意丢弃。

  (2)下面请同学们结合教材P104~105图文,就人类的破坏行为加以分析,分析这些行为产生的严重的后果及给人类自身带来了哪些灾难?

  学生分组充分讨论:每组围绕一个方面的问题。(10分钟)

  学生分组汇报交流讨论结果,教师肯定性地评价学生,并适当补充。

  ①乱砍滥伐造成的最严重的后果就是使国家森林面积减少、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引起一些自然灾害,比如沙尘暴??

  ②(展示沙尘暴图片)列举沙尘暴的危害。沙尘暴可以说是自然界对于我们人类这些破坏行为给予的一种惩罚,这种惩罚就警示我们要善待自然、尊重自然。

  ③展示人类残害动物的一些手段,分析自然环境发生的变化,让学生反思自己有无这种行为。

  ④播放太湖风光背景图片,配以柔美的《太湖美》乐曲,让学生感受到太湖昔日与今天的差别,体会人类活动对环境的破坏,激发了学生的环保意识。

  3.认真阅读教材P106~107“科学·技术·社会”,思考什么是生物入侵?生物入侵会带来怎样的危害?举出你所知道的生物入侵的实例。

  4.活动:这一环节留给学生足够的空间,搭建一个可以充分展现自我才智的平台。

  ①即兴演讲:假如你来当太湖管理局的局长,你将采取哪些措施还太湖以清澈秀美的原貌?

  ②面对以上问题,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公民,我们是无能为力,还是可以有所作为呢?应该对自己提出怎样的要求呢?

  三、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关注了人类活动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其中对环境所造成的干扰和破坏是触目惊心的,这些行为不仅破坏了动植物的生活,也使人类的正常生活受到了影响。这样的.后果是值得我们深思的,我们应该从思想上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积极行动起来,投身到保护生物圈的行列中去。

  小学生命生态安全教案5

  【教学目的】

  科学概念:

  1、自然界里某一区域生存的生物形成一个平衡和谐的整体,叫做生物群落。

  2、了解并区分概念“生物群落”和“生态系统”。

  过程与方法:能够应用分析推理等思维形式,对沙尘暴生成的原因进行分析。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认识到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2.为维护生态平衡,明确应该做些什么和怎么做。

  【教学重点】:

  应用已学知识解释维护生态平衡的原理。

  【教学难点】:

  解释并推断破坏草原生态系统平衡的原因,继而进一步解释并推断我国北方频繁引发沙尘暴的原因。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

  1、今天老师为大家带来了几张美丽的大草原,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大草原上,绿意盎然,到处都是生机,你们说说看,有哪些动物生存在这片草原上呢?预设:兔、牛、羊、老鹰、秃鹫、狼

  2、嗯,有如此多的动物生活在这片草原上,我们能想象它们生活得怎么样子?预设:很快乐,很自在,很和谐,

  3、对,他们生活在同一片草原上,相互关联,已经形成了一个平衡和谐的整体,我们把这样的一个生物群体称为了生物群落。Ppt出示生物群落概念。

  二、区分生态系统和生物群落:

  1、它和我们之前学得那个概念比较像啊?预设:生态系统。

  2、好的,我们把它也请出来,一起来区分辨认一下。生汇报:

  3、那谁包括得范围更大呢?

  预设:生态系统。

  三、生态失衡原因分析

  1、好的,我们继续回到这片草原,假设这里只生存了草、兔、鹰三种生物,(板书草兔鹰),它们有什么关系呢?(食物链),在自然状态下,不受人类干扰的情况下,可能鹰少了,那会发生什么现象呢?(兔子多了,草少了,兔子又减少了,很长一段时间后,它们又达到了平衡)同样,如果兔子少了,会怎么样?(一部分鹰因为吃不到食物,饿死了,而草得变多了,兔子的天敌少了,食物丰富,兔子逐渐增多,慢慢地,又达到了一个平衡,)是的,那时,它们三者总处在一个动态的平衡状态当中,这就是我们一直追求的生态平衡。

  2、现在请大家再来看一张照片,你知道她们之间的关系吗?预设:同一个地方。

  3、对,这就是这片草原的最新写真,兔子、鹰还能很好得生存在这里吗?现在几乎连草也生活不了了。由于我们人类为了眼前的金钱利益,过度开发,造成了兔鹰无家可归。那到底人类的哪些行为会导致草兔鹰无法生存呢?下面给大家5分钟,请各小组讨论,完成上面这个表,当你们小组完成任务是请向老师挥手示意,如果你们听到老师击掌声,不管有没有做好,请你们坐端正等待汇报,听清楚了吗?好,开始!(请大家注意,我们要找的是人类的哪些行为导致草兔鹰数量的减少)

  4、大家讨论得非常激烈,下面我请第一小组来和大家分享下他们的结论。其他同学注意倾听,要补充的请举手等待,ok?生汇报。(注意强调过度)

  5、是的,大家都讲得很好,确实存在那么多的恶劣行为,陈老师这里也带来了几张照片,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PPT

  6、那我们的这些恶劣行为会造成什么严重后果呢?预设,水土流失、泥石流,土地荒漠化,沙尘暴,

  7、看来大家的环境意识很强烈,我们的过激行为会给我们带来很大的危害,水土流失、泥石流,土地荒漠化,典型的例子就是沙尘暴。你见过沙尘暴吗?对沙尘暴了解吗?

  8、下面我们在一段视频中来认识下沙尘暴,请大家带着问题仔细听,沙尘暴它是什么?预设:生听完,沙尘暴是恶劣天气。

  9、刚才大家讲得很好,过度开发会导致破坏生态系统,那我们把一个不属于这个生态系统的生物带人原来平衡的生态系统中,这样好吗?为什么?你有好的例子吗?

  8、资料出示:

  野兔入侵、水葫芦、牛蛙

  四、维护生态平衡

  1、人们的种种过度行为最终得到了报应,生态在不断的破坏,一条条鲜活的生命在离我们远去,地球妈妈已经为我们敲响了警钟。我们一定要行动起来,维护什么啊,生态平衡。为了维护生态平衡,我们该怎么做呢?

  2、大家说得都非常好,我们国家也行动起来了,为了保护我们的生态,建立了自然保护区,我们一起来看看,成效如何?Ppt

  3、好吧?同学们,为维护生态平衡,我们做的可大可小,刚刚同学们也纷纷表达了自己的看法,都说得很好,这里呢,老师也为大家罗列了一些我们现在就能做的事,大家一起来读一下,好吗?

  4、生朗读。

  五、小结及课后巩固

  精彩的时间总是匆匆而过,通过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呢?那我们来课后巩固一下。

  (1)舟山渔场的深海中,各种鱼类、虾、藻类等生物相互制约,形成了一个平衡和谐的整体。这是(

  B)

  A.生态系统

  B.生物群落

  (2)东海里,各种海洋生物有的遨游在海面上,沐浴着明媚的阳光;有的潜伏在海底,吞噬着泥沙,悠闲自得,我们把这片海洋整体称为了:

  (A)A.生态系统

  B.生物群落

  (3)用你今天学习的知识解释下,舟山在6月至9月实行禁渔休渔方针的科学原因。结束语:同学们,在浩瀚的宇宙中,美丽的地球是我们共同的、也是唯一的家园。本期讨论虽然结束了,但“维护生态平衡、爱护地球家园”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不过,我们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的地球妈妈一定会重新披上绿装,变得更美丽!

  【板书设计】:

  维护生态平衡

  草→兔→鹰

  动态平衡

  过度开发

  导致

  生态失衡

  外来物种入侵

  小学生命生态安全教案6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说出生态系统的组成。

  2.描述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能力目标

  1.认同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2.增强自学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增强爱护生物、保护生物的情感,增强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

  1.生态系统的组成。

  2.食物链和食物网。

  ●教学难点

  1.增强爱护动物和保护动物的情感,增强环保意识。

  2.理解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度的,人类必须保护生态平衡。

  ●教学方法

  "自学--引导"式教学。

  ●教具准备

  1.教师准备:准备一个水族箱或制作一个生态小瓶,里面有小鱼、小虾、水草、假山等。一段可以反映食物链和食物网的录像片。以及森林遭到砍伐、草原因过度放牧而沙漠化的多媒体或图片。

  2.准备学生:记录近日所食用的食物的名称。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创设情景,质疑引入)

  生态系统的概念

  教师:(展示水族箱)大家仔细观察一下水族箱,你们都发现了什么?

  学生:小鱼、小虾、水草、假山。

  教师:很好,除了这些以外,还有我们看不到的一些物质和能量。回忆一下我们学过的影响生物的环境因素。

  学生甲:还有空气、光照。

  学生乙:还有水。

  学生丁:还有水中肉眼看不见的微生物。

  教师:非常正确。就像水族箱这样,在一定的区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做生态系统,我们从这个小水族箱感受到了生态系统是一个统一的整体,那么,生物与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环境之间究竟有何关系呢?

  [讲授新课]

  一、布置自学,交流提高

  生态系统的组成

  教师:请大家来仔细阅读,思考书中22页中的两段文字,认真读图(书中23页的资料分析)并讨论回答问题。

  学生:(观察、讨论、分析)

  教师:哪位同学回答一下,在生态系统中,植物、动物和真菌分别扮演着什么角色?

  学生甲:在生态系统中,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有机物中储存着来自阳光的能量。植物制造的有机物,不仅养活了植物自身,还为动物的生存提供食物,因此,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

  学生乙:动物自己不能制造有机物,它们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因而叫做消费者。

  学生丙:细菌和真菌能使动物体和植物体的造体和造物分解,所以它扮演的是分解者。

  教师:非常好!我有一个提议,一组的同学扮演植物,二组的同学扮演动物,三组的同学扮演细菌、真菌,四组的同学扮演非生物因素。每一个扮演者展示出所扮演对象的特点,注意,要发现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学生:分配角色并讨论台词:扮演成动物的同学说,我们动物家族可庞大了,我们的食物可丰富了,有各种各样的青草和甜美的果实,还有香喷喷的肉,别以为我们只知道吃,我们还能捎带为植物传播种子呢。

  扮演植物的同学说:我们的数量最多,我们形态各异,没有我们就没有绿色的大自然,没有甜美的果实和好闻的花香。虽然动物们要把我们吃掉,可是不要紧,我们有扎在地下的根,有到处传播的种子,过不了多久我们就又郁郁葱葱的了。真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呀;

  扮演真菌的同学说:自然界中每天都有许多垃圾,比如:动物的尸体,腐烂的植物,如果没有我们,它们将堆积如山,想想看那将是多么可怕的景象。只有我们慢慢地分解它们,才会使它们变成营养丰富的养料,为植物提供营养,使它们健康地生长。

  扮演非生物因素的同学说:你们都说自己很重要,但是没有我们给你们提供适宜的温度、充足的水分、矿物质、还有氧气你们能生存下来吗?由此可见,它们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的。

  教师及时评价总结:大家表演得非常好,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能够制造有机物,为消费者提供食物和栖息的场所;消费者对植物的传粉、受精、种子的传播等方面有重要的作用;分解者能够将动植物的遗体分解成无机物。如果没有分解者,动植物的遗体残骸就会堆积如山,生态系统就会崩溃。所以,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是紧密联系,缺一不可的。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中除了有生物以外,还有非生物部分,如阳光、空气和水等。

  二、食物链和食物网

  教师:我们知道,动物都是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所以消费者和生产者之间的关系总是吃与被吃的关系。比如,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虾米吃泥巴,当然这里的泥巴指的并不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泥巴,而是一个水生的微小生物,大家还能想出其他的例子来吗?

  生:(讨论)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教师:很好。像这样,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由于食物关系而形成的一种联系,叫食物链。我们用箭头把它们连起来,注意箭头要指向捕食者。下面我们就来把书中25页这幅图连接一下,看谁连的快。

  学生:(连图)

  教师:大家在连的时候发现什么问题了吗?

  学生:这些食物链彼此交错,形成了一张网。

  教师:这位同学观察得非常仔细,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往往有许多条食物链,它们彼此交错连接,形成了食物网。生态学说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教师:下面请同学们把你们近日所吃的食物都写下来,然后写出每种食物分别来自哪种动物或植物。对动物还要标明它们所吃的食物,别忘了把自己的名字写上,然后用箭头连起来,你们能发现一些什么问题吗?

  学生:(做练习)我们发现自己处于食物网的最高位置。

  教师:现在你看到自己在食物网中的位置了吧。由此可见,人类在生态系统中的地位,是比较高级的消费者,在食物链或食物网中,一种生物数量的变化往往会引起其他生物数量也发生变化,如果人们大量捕捉青蛙,导致害虫数量增加,从而危害农作物。谁还能举这方面的例子?

  学生:人们大量捕鸟,就会导致害虫增加,使树木受到毁坏。

  教师:非常正确。人类应当保护地球上每一个物种,否则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

  三、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调节能力

  教师:在一片草原上,当雨量充沛、气候适宜时,草木生长得十分繁茂,由于有了充足的食物,兔的数量急剧增加,兔的数量会无限制地增加吗?

  学生:(热烈讨论)不会,当兔的数量增加时,草的数量就会减少,兔由于缺乏食物也会减少。兔子减少了,草的数量又会增加。如此循环反复,所以兔子的数量不会无限制增加。

  教师:这说明了生态系统具有怎样的特点?

  学生:自动调控能力。

  教师:对,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教师:在草原上适度放牧,草场会由于牧草的不断生长而基本维持原状。但是,如果放养的牲畜太多了,草场会发生哪些变化呢?这些变化能说明什么问题呢?

  学生甲:草场被破坏,草不等长出来就被牛羊吃光了,最后变成一片沙漠。

  学生乙:这说明草原如果被过度利用就会超出它的自动调节范围,破坏生态平衡。

  教师:非常好!那么什么样的生态系统不容易被破坏呢?

  学生:(讨论)那些生物种类多,数量多,自然条件好的生态系统不容易遭到破坏。

  四、环保教育

  教师:要使我们周围的生存环境变好,我们每个人必须爱护生物,保护生物的多样性。

  下面我们来分析一幅图片(书中26页),你们发现什么问题了吗?

  学生:(分析、讨论)在食物链中,有毒物质会随着食物链积累,如果人吃了大豆的话,会中毒更深危害人的健康。

  教师:非常棒,那么这些有毒物质是从哪里来的呢?

  学生:工厂排放的污水,生活污水,垃圾、废物被丢入水中……

  教师:这说明了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破坏,最终威胁人类自身,所以为了我们的生存,为了地球的健康,让我们热爱大自然,珍惜环境!

  小学生命生态安全教案7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生物在一定区域内相互影响、相互依存,会形成一个生态群落。

  过程与方法:根据设计方案及实际条件制作生态瓶,并坚持对生态瓶进行管理和观察。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相互听取意见、共同协作、好象管理和观察的必要性。

  【教学重点】能设计一个生态瓶建造方案。

  【教学难点】根据设计方案及实际条件制作生态瓶,并坚持对生态瓶进行管理和观察。

  【教学准备】大饮料瓶、剪刀、建造生态瓶需要的材料、活动记录本。

  【教学过程】

  一、认识真正的池塘里的生物环境:

  1、看书14面的池塘图,讨论池塘中的生物关系:

  (1)池塘有哪些水生生物?(有水生植物如水藻水草,鱼类,虾,软条类如田螺河蚌,水鸟类如鸭,水生昆虫,青蛙等)

  (2)水生植物需要哪些生存条件?

  (3)池塘里的植物为动物提供了哪些帮助?

  (4)动物为植物生长做了哪些贡献?

  (5)我们还可以在池塘里找到哪些非生物?它们对生物有什么作用?(非生物主要有空气、水、泥土、岩石等)

  2、概括:像池塘里的这些生物和非生物这样,互相作用、互相依存,形成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我们可以把它们看成一个生态群落。一片树林,一块草地,一个湖泊,一个海洋等都可以看成是一个生态群落。

  二、设计生态瓶:

  1、说明:我们现在要模拟池塘群落建造一个生态瓶,研究其中的关系。

  2、学生讨论:该怎样设计这个生态瓶呢?问题提示:

  (1)你们准备让哪些生物来生活?

  (2)什么样的生物可以在这个有限的空间里生活?

  (3)如果要有动物,那它们的食物来源是什么?

  (4)除了加生物外,还需要其他一些东西吗?

  (5)生物放入的顺序需要考虑吗?

  3、为了让这些生物在生态瓶里生活的更好一些,我们还应该考虑些什么?(生物品种搭配和数量多少问题)

  4、给每个小组发设计纸,用图文结合法记录下设计方案,注意标出生物和非生物的种类、数量等。

  三、制作生态瓶:

  1、说明制作步骤:

  (1)先在瓶底装入一层淘洗干净的沙(如要加几块小石子也就在这时候放)。

  (2)装入半瓶自然水域的水。

  (3)往瓶里种上自己准备的水草。

  (4)再放入小动物。

  (5)把本组成员的名字做才标签贴在生态瓶的外面。

  2、根据讨论的设计方案,选择材料完成制作生态瓶。

  3、小组商量决定生态瓶放置的地方并分工进行管理和观察记录。(16面的生态瓶观察记录表),提醒注意每天观察生态瓶里发生的变化,并做好记录。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小学生命生态安全教案8

  学习目标

  1、说出生态系统的组成。

  2、描述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3、认同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学习重、难点

  重点:生态系统的组成及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难点:生产者的概念。

  学习过程

  一、情景引入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学习任务一:掌握生态系统的组成。

  1、自学教材P23,结合教材中的插图,认真分析P23的“资料分析”,思考教材中的三个讨论题。

  2、小组讨论,交流“资料分析”中的讨论题。

  3、认真阅读P23-24的内容,理解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的概念和作用,并归纳出生态系统的组成。

  4、拓展反思

  (1)一片森林中所有的生物能看作是一个生态系统吗?

  (2)你父母每天上班劳动,创造劳动价值,他们是生产者吗?

  学习任务二:描述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1、认真阅读教材P24-25,知道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概念,理解物质和能量沿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

  2、自学教材P25,将插图中的生物用箭头连接起来,表示不同生物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然后思考教材中的讨论题。

  3、小组讨论,交流“观察与思考”中的讨论题。

  4、拓展反思:根据P25的“进一步探究”活动探究:我们自己在食物网中处于什么位置?

  学习任务三:理解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1、自学教材P26的内容,知道生态平衡的概念,理解生态平衡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2、阅读教材P26,结合插图,认真分析教材中的“资料分析”,思考P27的两个讨论题。

  3、小组讨论,交流“资料分析”中的讨论题。

  4、拓展反思:什么样的生态系统容易破坏,什么样的生态系统不容易破坏,为什么?

  三、系统总结

  四、尝试应用

  1、生物实验室中的水族箱里生活着水生植物、动物,还有其他小生物。这样的水族箱能看做一个生态系统吗?为什么?

  2、有些人爱吃蛙肉,为此便有人大量捕捉野生青蛙,这种做法会产生怎样的后果?

  五、诊断评价

  1、选择题

  (1)一个生态系统无论大小,都是由()

  A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B植物、动物、细菌、真菌组成

  C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组成D阳光、空气和水组成

  (2)植物生活需要的营养物质主要来自()

  A呼吸作用B光和作用C人类提供D动物提供

  (3)下列符合生物学意义的食物链是()

  A阳光→草→鼠→蛇→鹰B草←鼠←蛇←鹰

  C鼠→蛇→鹰D草→鼠→蛇→鹰

  2、非选择题

  在一个草原生态系统中,狼、草类和兔子的数量关系如右图所示,请据图回答:

  (1)A代表的生物是;B代表的

  生物是;C代表的生物是。

  (2)冬天草类减少,兔子的数量A,狼的数量;春天雨量充沛,草类B增多,此时兔子数量,狼的数量C,在一般情况下,三种生物的数量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现象叫。

  (3)由于大量捕杀狼,导致狼在草原中灭绝,此时草原中的兔将会()

  A增多B减少C维持不变D先增多,后减少

【小学生命生态安全教案范文(通用8篇)】相关文章:

小学五年级生命生态安全教案范文(通用8篇)10-12

小学生态文明教案范文(通用5篇)10-14

小学生态文明备课教案(通用5篇)10-14

绿色环保生态教案范文(通用6篇)10-14

小学科学渗透生态文明教育教案范文(通用11篇)10-12

小学生态环境教案范文(精选8篇)10-12

小学生态文明课教案模板(通用9篇)10-14

小学科学生态文明教案范文(精选5篇)10-15

小学生态环境教育教案范文(精选6篇)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