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分钟》教案(15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分钟》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一分钟》教案1
活动目标:
1、体验一分钟的“魔力”,知道一分钟很短,但可以做很多有意义的事。
2、尝试在一分钟里做一件能让别人快乐的小事。
活动准备:
多媒体课件,有秒针的大钟,磁带,录音机。
活动过程:
一、门卫爷爷不快乐
(打开多媒体课件,画面出现不快乐的门卫爷爷。)
师:门卫爷爷怎么了?
幼:不开心,很难过……
师: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幼:爷爷在叹气;爷爷的眉头拧在一起;爷爷的头发乱七八糟,看来心情很坏……
二、有魔法的一分钟
1、一分钟是多久。
师(出示多媒体课件):可是,一分钟后门卫爷爷露出了笑脸。奇怪,这一分钟里到底发生了什么事,使门卫爷爷变得快乐了呢?
幼:爷爷到超市买了很多吃的东西;有小鸟为他唱歌……
师:一分钟是多久呢?
幼:一会儿。
幼:妈妈说秒针走一圈,挺长的吧。
2、体验一分钟。
①第一次体验。孩子看大钟体验一分钟。
②第二次体验。孩子做一件事体验一分钟。(如,有的孩子走了三十步;有的孩子唱了一首英文歌,等等。)
③小结:一分钟很短,但是可以做很多事情。
3、有魔法的一分钟。
①观看多媒体课件,内容为:然然边给门卫爷爷敲背边为他唱歌,门卫爷爷快乐地笑了。
②一分钟里发生了什么事?为什么这些事能让爷爷快乐起来?
③小结:一分钟能做一件让别人快乐的小事!这太神奇了,简直是有魔法的一分钟!真的那么神奇吗?请大家试一试。
三、送你“有魔法的一分钟”
1、一分钟,你准备做一件什么事让别人快乐?
2、幼儿尝试用各自的方式让同伴和教师在短短的时间里快乐起来。
活动后记:
“有魔法的一分钟”的确具有神奇的魔力!没有想到,我竟成了“快乐”的第一受益者。不时有孩子从我身边走过:“李老师,你真漂亮!…“李老师,你真辛苦,需要我的帮助吗?”“李老师,这是我的爱心卡片,我把它送给你,因为你也有一颗爱心!”……
整个上午,所有孩子的'脸上都洋溢着快乐。大家很默契,每做一件“让别人快乐的事”就会产生这样的对话:“你快乐吗?”“快乐!”“我也很快乐!”我想起一句话,“快乐是一种香水,洒给别人,自己手上也会留下余香!”
接着,快乐开始走向家庭。不时听到家长激动的反映——
“早餐时,孩子为我剥了一个鸡蛋。”
“昨晚,孩子又为我敲背,又为我揉肩,还问我‘快乐吗’!”
“我家孩子总在说‘快乐’,我倒真被他说‘快乐’了!”这就是“有魔法的一分钟”!是世界上最神奇的一分钟!
由此,我想到一分钟可以让孩子拥有更多的魔力,它能减轻焦虑和压力,让孩子的内心平和宁静,使孩子逐渐形成一种积极、快乐、健康的生活观。例如:
一分钟教师:每天可让不同的孩子做一分钟教师,也许可以培养孩子的自信,挖掘孩子的闪光点!
一分钟认字:每天只要花一分钟认字,日积月累的效果具有滴水穿石般的功力!
一分钟床头小幽默:睡前一个小笑话,能使孩子带着快乐进入梦乡。
一分钟问题:当孩子生气要伸出拳头的时候,引导他用一分钟问自己一个问题:“除了拳头,怎样才能让我不生气?”
一分钟勇气:遇到困难时,用一分钟让自己安静一下:“没关系,我还有其他办法吗?”
一分钟忘记:也许同伴之间会发生很多不愉快的事,给自己一分钟,忘记不愉快!
《一分钟》教案2
一、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
二、教学的重点难点:
理解诗句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是本课教学的重点;结合历史背景理解一些含义深刻、感情强烈的诗句,是教学的难点。
三、课前准备
收集与诗歌内容相关的文字资料、图片或影视资料,如香港的风土人情,地理环境,回归时的情景等
四、课时准备:
1课时
五、教学过程
(—)谈话交流:同学们,请回想一下我们三年级时学过一篇课文《东方之珠》,它告诉我们什么内容呢?(香港是东方的明珠)
出示课件:香港风光图片及中国地图,了解香港自古就是中国领土,曾经隶属于广东省。
然而它却曾经被帝国主义列强占据了长达150年之久。这是为什么呢?你们了解这段屈辱的历史吗?
(二)展示资料
1、割让历史:出示课件:三个不平等条约。
一百多年前,英国侵略者靠洋枪洋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香港被长期割让给英国。虽然有血气的华夏儿女奋力反抗,但终因清政府的腐败无能而导致中华民族的近代史被打上了痛苦、屈辱的烙印。英国的'殖民统治,给香港人民留下了数不清的苦难与屈辱。
度,50年不变。区花是紫荆花,行政长官是董建华先生。
(三)、导入新课
公元1997年6月30日午夜。世界的目光聚焦中国,无数颗心在期待着一个庄严的时刻。香港维多利亚湾畔,会展中心五楼大会堂。中英两国政府将要进行香港政权交接仪式。与祖国分离一个半世纪的香港,将重新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这是多少年,多少代人热切期盼的时刻啊!所有的中国人都急切地盼望着等待着这最后一分钟的到来。
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诗歌:《最后一分钟》,重温那一刻的激情吧!。
(四)初读感知
(1)自由读诗歌,想想“最后一分钟”指的是什么时候?文中4次提到“最后一分钟”,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2)读后想想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指名说
对中国人民来说,最激动人心的时刻是国歌声中,鲜艳的五星红旗和由紫荆花绽开的特区区旗相伴冉冉升起的时候。因为,从这一刻起,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它象征着百年国耻,一朝得雪。
(3)作者按照时间顺序分别抒发了在庄严的时刻来临前、来临时和来临后的感情?迅速浏览一遍诗歌,找出哪个小节写的是庄严的时刻来临前,哪个是写来临时和来临后?
(五)体会诗歌内容。
(六)总结升华
1、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2、观看香港回归时的影视资料,感受那令人振奋的一刻.
3、情感体验:香港回来了,流浪百年的游于回来了。面对着骨肉团聚的动人一幕,你的感受是什么?你最想说的是什么?
(七)布置作业
阅读有关回归的资料,了解香港的风土人情、地理环境,了解香港的过去与现在。
《一分钟》教案3
活动目标
一、体验用一分钟的时间做事情,感知专注做事的重要性。
二、学习珍惜时间、做事不拖拉。
活动准备
一、一分钟计时器、大钟表。
二、幼儿操作材料:珠子、绳、积木、豆子、筷子。
三、《一分钟动画》、PPT、倒计时声音。
活动过程
一、谜语导入,认识钟表一分钟。
谜语“小马不停蹄,日夜不休息,滴答滴答响,催人早早起”。
出示钟表,了解认识一分钟。
二、借用游戏,感受一分钟
幼儿做一分钟的“金鸡独立”和看一分钟动画片,感受一分钟的`长短。
三、设置关卡,挑战一分钟
游戏规则:游戏共设三关,每关时间是一分钟。
第一关:串珠子(15个)
第二关:夹豆子(12个)
第三关:叠高楼(4个)
终极挑战:叠高楼(不限个数)
请挑战成功的幼儿介绍自己的成功经验,帮助幼儿感知专注做事的重要性。
四、交流讨论,把握一分钟。
幼儿在一分钟内自由讨论:一分钟还可以干什么?
五、结束活动,利用一分钟。
挑战一分钟离开教室,结束活动。
《一分钟》教案4
设计意图:
在日常生活中,做事拖拉是多数孩子在发展中共同存在的问题。大班下学期是“幼小衔接”的重要时期,应逐渐培养幼儿珍惜时间的概念,为尽快适应小学生活做准备。但时间概念对大班幼儿来说还是比较抽象,因此,我特意设计本活动,旨在引导幼儿充分感知时间的价值,从自身操作活动中,亲自体验、观察、比较、发现和感知一分钟的时长,知道抓紧时间就能做很多事情,从而形成初步的时间概念。习惯养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更需要通过此次活动将珍惜时间的道理滲透其中,并融入到孩子的一日活动中,逐步达成让幼儿懂得珍惜时间,做事不磨蹭的目标,养成抓紧时间不浪费时间的好习惯。
活动目标:
1.感受一分钟的长短,知道秒针走一圈,分针走一格,就是一分钟。
2.体验用一分钟时间做事情,感知专注做事可以提高效率。
3.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对小学生活有好奇和向往。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
课前小调查:“一分钟能做什么”,引导幼儿主动学习:已经认识过时钟。
物质准备:
幼儿游戏操作材料组:(1)蘑菇钉及插板(2)穿项链(3)摆花片;教师自制多媒体课件。
活动过程:
一、游戏导入,引导幼儿对“一分钟”的不同感受。
1.游戏“金鸡独立”要求:看谁在规定的时间,能够坚持到底。引导幼儿初步感受游戏后比较累,感觉时间长。
2.观看“一分钟动画”引发幼儿谈论与刚才游戏的不同。
提间:小朋友们,你们觉得看动画片用的时间和金鸡独立用的时间是一样的吗?你有什么感觉?
总结:刚オ我们做这两件事情都用了一分钟,一分钟有 60 秒。它的时间长度是一样的,只是会因为做的事情不同而感觉不一样。
二、认识时钟:知道一分钟有 60 秒。
出示时钟,认识时针、分针、秒针,有谁知道秒针走一圈是多长时间呢?它走一圏又要走多少下呢?让我们一起来数一下吧。知道一分钟有 60 秒。
总结:秒针走一圈,分针走一格,就是一分钟。
三、分享“一分钟能做什么”小调查,在讨论中感受一分钟能做很多有意义的事情。
引导幼儿交流分享“一分钟能做什么”的调查表,从而感受到:
一分钟很神奇,只要有效利用时间,每天都能做很多有意义的事情。
四、“魔法一分钟”游戏,体验时间的价值与自己的努力有关。幼儿分三组游戏:“摆花片”“穿项链”“蘑菇钉”,引导幼儿在两次实验操作过程中感受:相同一分钟内所完成的不同数量。
1.组织幼儿在不明老师计时一分钟的情况下,进行第一次操作活动,并引导幼儿在纸上记录完成数量。
2.“挑战一分钟”游戏,告诉幼儿进行一分钟计时,再次操作、感受和分析比较。
启发提问:第二次所做事情与第一次有什么不一样?为什么?引导幼儿完整表达,比较和验证第二次的进步与抓紧时间有关系从而理解越专注越熟练效率就会越高。
五、出示课件“元元上学”,引导幼儿感受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的'重要性。
1.出示图片 1,感受“元元”多睡了这一分钟,会发生些什么,联想上学迟到的不良后果。
(1)启发提问:“远远迟到了,他的表情什么样,迟到会影响到什么?”你想给元元什么好的建议?
2.出示图片 2,引导幼儿感知理解:不光是坐在课堂上就是珍惜时间,如果不认真听讲,哪怕一分钟想别的事情,也是白白浪费时间。
3.结合幼小衔接,引发幼儿联想讲述“如何安排放学回家后的时间”。在讲述和分析中使幼儿进一步感受做事不拖沓、有效利用时间、合理安排时间的重要性。重点激励幼儿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说说的感受和体会。
六、观看视频《一分钟能做什么?》
启发提问:“你想怎样抓紧每分每秒做些什么?你会获得什么?”延伸活动:
1.讨论交流:你想用一分钟来做些什么事情?
2.马上要上班小学了,小朋友制定相应的作息时间表,提醒自己遵守时间,抓紧每一分钟做一个珍惜时间的好孩子。
3.模拟课间十分钟。鼓励幼儿尝试按自已的想法合理安排加餐、盥洗等环节,做完这些事才能去游戏,引导幼儿感知十分钟的时间安排要做重要的事情,做完后再玩。
课后反思:
本次活动我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及兴趣爱好,以幼儿感兴趣的游戏活动贯穿于整节活动,让幼儿充分感受一分钟。活动的准备分为知识经验准备和物质准备,教师能充分为幼儿准备感兴趣及富有挑战性的操作材料。幼儿的知识经验准备:开展活动前幼儿课前小调查:“一分钟能做什么”,感受一分钟能做许多有意义的事情,并引导幼儿已经认识过时钟,懂得一分钟时间的概念。物质准备中教师为幼儿创设了情景、视频和图片,让幼儿在愉快的活动中感受时间的重要,珍惜一分钟。但是在游戏活动中由于教师组织活动比较紧张,所以导致整个活动教师的语速较快。通过本次活动让我成长了不少,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更好的结合新《纲要》与《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尊重幼儿的最近发展区,学会如何有机地总结、提升幼儿的探索发现,同时我也要掌握幼儿的兴趣点、年龄特征、知识生活经验,在活动中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参与性,使幼儿在探索中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有助于更好地进行师幼互动,从而才能达到教学的有效性。
《一分钟》教案5
活动目标
1、体验时间的宝贵,懂得珍惜时间。
2、体会一分钟的长短,了解时间与生活的关系。
3、能围绕一分钟大胆表述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1、钟、汉字(长、短)、拼图玩具
2、趣味练习
活动过程
一、发现一分钟
1、讨论:每个时钟的钟面上都有什么呢?时钟有什么用?
2、小结:时钟能告诉我们时间,让我们遵守时间。
二、感受一分钟
1、讨论:那么一分钟我们能够干些什么?一分钟到底是长还是短?
2、幼儿第一次判断:幼儿根据自己的体会分别站在"长/短"两个汉字边。
3、游戏《木头人》
请幼儿摆一个难度较高的`姿势,坚持一分钟。
4、幼儿第二次判断:
幼儿根据自己的体会分别站在"长/短"两个汉字边。
5、游戏《拼图》
请幼儿在一分钟内完成拼图,自己评价完成情况。
6、幼儿第三次判断:
请幼儿根据自己的体会分别站在"长""短"两个汉字边。
7、再次讨论:一分钟到底是长还是短呢?
8、小结:一分钟是不会变的,不论我们做什么事情,一分钟还是一分钟,我们要专注于一分钟能够完成一些重要的事情。
三、珍惜一分钟
1、幼儿观看ppt:一分钟可以做的事情。
(一分钟人可以眨60下眼睛,一分钟可以写45个字、一分钟可以喝一杯水、一分钟可以读120个字,一分钟可以做50个俯卧撑、一分钟可生产78俩汽车,一分钟可跑300米,一分钟可以数300张人民币,铅笔厂一分钟可以制造1600支铅笔,飞机一分钟可以飞行18千米。一分钟全世界诞生259个婴儿)
2、幼儿交流:一分钟可以做什么?
3、小结:每一个一分钟我们都不要浪费,我们要学会珍惜时间!
《一分钟》教案6
活动目标:
1、在游戏中体验一分钟的长短。
2、感受时间的宝贵,知道要珍惜时间。
活动准备:
1、课件:一分钟
2、拼图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感知一分钟(知道一分钟是60秒)
1、我们都认识时钟,哪一根针转一圈就告诉我们一分钟到了?(秒针)
2、分针走多少也是一分钟呢?
小结:秒针走一圈或者分针走一小格都表示过了一分钟。
3、你们觉得一分钟是长还是短?(让秒针走一圈,一起感受一下一分钟到底有多长)
总结:有的小朋友认为一分钟长,有的认为一分钟短。
二、体验一分钟的长与短(感受不同场景下的一分钟)
过渡:接下来,我们做一个一分钟的游戏,到底觉得一分钟是长还是短?
(1)木头人※规则:
1、做一个有难度的动作造型2、当念完儿歌做好造型,开始计时,听到滴滴滴的声音,游戏结束。
※你觉得一分钟是长还是短?
小结:原来一分钟不能动,不能说,就会觉得时间走的很慢,一分钟变得很长!
(2)拼图※规则:
1、独立完成拼图。
2、听到开始开始游戏,听到滴滴滴的声音,游戏结束。
※你现在觉得一分钟是长还是短?
小结:原来,同样是一分钟,当大家专心的完成任务时就会觉得时间走得好快,一分钟变得很短!
三、感受一分钟的重要性
1、虽然只有短短的一分钟,但是我们却能做很多有意义的事情,你觉得一分钟可以做什么?
2、一分钟在生活中有时会变得非常的宝贵和神奇,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个录像,我们一起看一看一分钟会发生什么事情?(播放录像:一分钟)
3、刚才的影片中,你记住了哪几件发生在一分钟里的事情?(幼儿根据数字提示回答,师提炼)(一分钟全世界诞生259个婴儿,一分钟大树可以释放1斤氧气,一分钟火箭可以距离地球300公里,一分钟足球运动员可以顶球219个,一分钟蜂鸟心脏可以跳动1200次,一分钟全世界可以生产78辆车、一分钟大班的.小朋友可以拍球60次、一分钟老师可以200个字、一分钟营养员阿姨可以包20个馄饨)
小结:一分钟发生在世界上的事情很奇妙。
4、看了发生在同一分钟里这么多奇妙的事情,你想说什么?
小结:一分钟虽然不长也不短,但是时间就是由每一个一分钟连接起来的,这些不同的一分钟会让生活变得美好,会让世界发生奇迹,会让生命呈现精彩。孩子们,让我们也来做好每个一分钟吧!
5、我也抓紧一分钟刚才在拼图游戏的时候有很多孩子还没有完成,我们再用一分钟把刚才没有完成的拼图认真完成吧!
四、 延伸活动
我们马上就要上小学了,小学生每天要自己安排时间,比如安排课间十分钟。我们一起和好朋友讨论一下怎样合理安排好课间十分钟。
《一分钟》教案7
设计意图
时间是渗透在孩子的一日生活里,大多数的孩子做事都比较拖拉,那该如何增强孩子的时间观念,改变他们做事拖拉的习惯。为此,我设计了《一分钟有多长》的活动,目的是想让幼儿通过体验,让幼儿感受一分钟的长短,了解一分钟的作用,知道一分钟很短,但只要珍惜时间;一分钟也能做很多事情,从而体会到时间的宝贵,意识到要珍惜时间,合理运用时间,并逐步懂得参与各项活动都必需抓紧时间。
活动目标
1、在游戏和操作中体验一分钟的长短,感受一分钟时间和人们生活节奏的关系。
2、增强幼儿的时间意识,尝试对自己的活动情况进行记录并简单分析。
3、知道懂得参与各项活动都要抓紧时间、珍惜时间。
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体验一分钟与生活有关的事情。
活动难点:尝试对自己的活动情况进行记录并简单分析。
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准备:幼儿已初步认识时钟生活经验,简单记录总数量的经验。
2、物质材料准备:PPT课件“一分钟能干什么”、时钟1个、电池1个、时钟表图1张、黑板1个、音响、大夹子4个、6种记录表记录表共38张、蓝色水彩笔7支、记号笔7支、剪刀7把、幼儿操作材料若干,如龙眼、毛巾、面团6份、大红豆、筷子6双、爱心涂色表6份、剪图形6份,盘子若干等。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经验交流、
手指游戏《包子和卷子》导入幼儿的时间观念。
导语:刚才的手指游戏你们知道用了多长时间吗?
提问:不久我们就要从幼儿园大班毕业,成为一名小学生了,大家都觉得要抓紧在幼儿园的每一分钟,那么你觉得一分钟有多长。
小结:我们请时钟走一分钟让小朋友感受一分钟吧。
二、生活体验:一分钟能干什么。
1、感受一分钟有多长。
导语:时钟可以告诉小朋友,一分钟有多长。老师请出走动时钟,幼儿观察钟面的针走动,体验一分钟。
提问1:我们都认识钟,请问哪一根针在转动一圈呢?(秒针)
提问2:秒针怎么走能告诉小朋友一分钟到了呢?
现在我们跟着秒针走一圈(60小格),请大家体验一下一分钟。
小结:秒针走了钟面一圈(60小格),就是一分钟。
导语:(教师出示时钟图)如果有的钟只有两根针,没有秒针,我们利用分针来体验一分钟。
提问:分针怎么走表示一分钟到了呢?
小结:分针走一小格都表示一分钟到了。
解析:秒针在钟面上走一圈(60小格),表示一分钟;分针在钟面上走一小格,表示一分钟。
在此感知一分钟音乐游戏(三只小熊),在这一分钟里,充分让小朋友和音乐做游戏,充分感知一分钟有多长。
2、一分钟能做什么?
导语:人们在一分钟里能做些什么事呢?老师上网查了资料,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教师边播放多媒体课件边解释:)
一分钟点钞机可以点1500张人民币;
一分钟,跑车大约能跑1200米;
一分钟主持人能说800个字;
一分钟小朋友能跑200米,从幼儿园彩虹跑道起点跑至终点,刚好200米;
一分钟人能包60个饺子;
足球队员抓住最后一分钟进球了,赢得了足球比赛。
3、实践操作:我们小朋友一分钟能做些什么?
导语:大人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体验一分钟,今天老师请小朋友来亲自体验一分钟能做什么。
提问1:你们想不想动手试试?
规则:(1)每组的材料都是不同的,表格前面写上属于你的图标,表格后面写上你的总数量,配课老师监督幼儿填表。
(2)体验规则的主导体是一分钟MP4。
(3)MP4开始想起时,大家要一起动手,一分钟到时立刻停下来,看看大家一分钟里能干些什么。
(4)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由小组的最后一名完成的小朋友把表格交到老师处交流汇总,坐回自己的位置,教师对记录结果进行简单分析。
A、请看一下剥龙眼的小朋友,在一分钟里最多剥多少颗龙眼?
B、请看一下搓圆子的小朋友,在一分钟里最多搓多少颗圆子?
C、请看一下整理毛巾的小朋友,在一分钟里最多整理多少条毛巾?
D、请看一下夹豆子的小朋友,在一分钟里最多夹了多少颗豆子?
E、请看一下剪图形的小朋友,在一分钟里最多剪了多少个图形?
F、请看一下爱心涂色的小朋友,在一分钟里最多涂了多少颗爱心?
提问1:同样花了一分钟时间,每组的结果一样吗?哪里不一样?
提问2:最多的数量是多少?最少的是多少?
小结:虽然时间相同但是每组的数量不一样。
解析:同样是一分钟,每组操作的材料不同,数量不一样;难易程度不一样,所以数量结果也不同。
4、分享交流。
导语:小朋友请看这张“搓圆子”游戏活动记录表,同一组队员的统计数量一样吗?
提问:为什么最高的数量和最少的相差这么大呢?(当场让该组幼儿再次报数验证。)
小结:在相同的时间里做同样的事情,因为每个人的动作熟练程度不一样,有快有慢,有些时间浪费掉了,所以数量不一样。
解析:重点讨论前后两次不同的游戏结果,进一步让幼儿感受时间与生活节奏的关系,懂得做事情要专心、抓紧时间不拖拉、动作就快了。我们小朋友以后做事情珍惜时间,不浪费每一分每一秒。
5、课程游戏化、
挑战一分钟游戏:《金鸡独立》
导语:小朋友敢不敢挑战一分钟的游戏?
规则:一个脚站立着,保持一分钟身体平衡。
导语:敢不敢向自己发起挑战一分钟游戏?
鼓励幼儿回家后于爸爸妈妈一起开展“一分钟”游戏比赛活动,进一步增强幼儿的时间观念。
三、活动延伸,如何珍惜时间。
导语:我们一起来看看叔叔阿姨是怎样珍惜时间的。
1、警察叔叔就溺水的人,早去一分钟这个人就多一份生存的希望,与时间争分夺秒。
2、医生与护士工作中在奔跑,争取每一分钟抢救病人,早一分钟存活就多一点希望,晚一分钟就会抢救生命无效。
3、地震灾害,救援官兵抢救受灾人们,早去一分钟多一点有生存的希望;如果迟去一分钟,灾情更严重。
4、火灾,早去一分钟,早点灭火,减轻灾难;迟去一分钟,大火会越来越大,财产人身安全更危险。
导语:对于刚才的灾难,一分钟重要吗?
提问:你会怎样珍惜时间?你如何在早晨的时间里珍惜时间?
小结:我们每个人对自己起床、刷牙、洗脸、吃早餐、上学的时间要抓紧,不要拖拉时间,珍惜每一分钟,不浪费每一分钟。相信你们都是珍惜时间的好孩子,做个珍惜时间的小主人。
《一分钟》教案8
学习目标
1、认识5个生字
2、了解诗歌所表达的内容,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情感。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课前准备
收集与诗歌内容相关的文字资料、图片或影视资料,如香港的风土人情,地理环境,回归时的情景等。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还记得那个日子吗?1997年7月1,就是香港回到祖国母亲怀抱的日子。在那一刻,鲜艳的五星红旗在香港的上空迎风飘扬;在那一刻,美丽的紫荆花在香港四处开放,中华民族又圆了一个团聚的梦,祖国大地又亮起了一片自由的曙光。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诗歌:《最后一分钟》。
初读感知
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自己认为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读后,同桌间互相检查,或教师指名读。
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可以在小组内互相交流。
默读诗歌,想想每节诗主要讲了什么。不懂的诗句提出来,和小组同学一起讨论讨论。
讨论交流
指名读诗,读后评价是否正确流利。
相互交流:了解了些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文中四次提到“最后一分钟”,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体会诗歌内容
读第1节,想一想:还有最后一分钟,香港就要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此时此刻,所有中国人的情感是怎样的?(激动无比的。)读出这种情感。
读第2、3节,想一想:作者分别想到了什么?(百年的痛苦欢乐,挺直了中国人的脊梁,展~t—eq香港的土地和天空,~——?—等条约终被撕毁,领土、主权的回归。)有感情地朗读第2、3节。(自豪、激动、喜悦。)
读第4节,想一想:“第一朵紫荆”是什么?我们应该带着怎样的情感来读?(急切、盼望。)
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总结升华
读了这首诗,你懂得了什么?(中国强大了,祖国领土更完整了,中国人是爱自己的.祖国的,盼望祖国早日实现和平统一大业。)
观看香港回归时的图片或影视资料,感受那令人振奋的一刻。
布置作业
阅读有关回归的资料,了解香港的风土人情、地理环境,了解香港的过去与现在。
内容概括:这篇介绍了关于《最后一分钟》教学设计三,最后一分钟,希望对你有帮助!
《一分钟》教案9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使学生知道时间的宝贵,懂得严格要求自己,珍惜时间。
2、认识本课“钟、零”等生字。
3、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材分析】
多睡一分钟带来的是20分钟的迟到,是一路焦急的等待和不停的叹息,是步行的辛苦和脸红的尴尬,是深深的后悔和宝贵的教训。通过学习,要让学生想到“分秒必争”,年年如此,一生坚持。
【学生分析】
只知一分钟很短,却不知有时一分钟也会感觉很长。从他们的切身感受入手,懂得“分秘必争”的道理。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朗读能力,表演能力,在此基础上,让他们在朗读中表演,在表演中感悟,应该是一件很轻松,也很感兴趣的事。
【教学过程】
一、活动激趣,导入新课
1、做游戏:
全体同这立正站好两臂侧平举,一动不动地站立,坚持一分钟。你们觉得一分钟长吗?
2、小结:
是啊,一分钟可以说很短,但有时也觉得很长,就象刚才,我们坚持一分钟也是不容易的。今天我们学了课文《一分钟》以后,对“一分钟”的体会一定会更深。
(让学生切身体验一分钟的时间是不算短的。既可以增强课堂情趣,又可以增强学生的时间概念,便于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学生自由读课文,认读生字。
2、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自主识字。向大家介绍好的识字方法,共同讨论。
3、认读生字:
同桌互读,开火车读。
(识字中,我让学生课前制作好生字卡片,促进了预习。并将好的记忆方法介绍给大家。使学生养成爱动脑的'好习惯,同时体验成功的快乐。对生字记忆也会更深刻。)
三、再读课文,朗读感悟
1、老师范读,学生边听边想,提出问题。
2、分组讨论:
元元只是多睡了一分钟,怎么会迟到二十分钟呢?
学生活动:
⑴ 可以在书上画一画,读一读,说一说。
⑵ 几名学生模仿着演一演。
3、集中汇报,边演边读,让几名学生到前面表演,(很形象)其他学生欣赏。
师提问:在你看的过程当中,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生回答:是元元两次叹气说“要是早一分钟就好了。”
师追问:他当时会想些什么呢?该用怎样的语气读一读呢?
学生谈谈自己的体会,并配合着表演有感情地读一读。
4、元元最后“红着脸,低着头”走进教室,他想些什么呢?你想对他说点什么吗?
(自由发言,领悟每一分,每一秒的重要。)
(我让学生在朗读感悟课文内容的时候,穿插着表演来进行。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表现能力,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另外,他们边读边演,又能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领悟,自然地促进了朗读水平的提高。)
5、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四、课外延伸
回家后每人用一分钟做一件事情,明天全班交流,评出“与时间赛跑的人”。
(用理论指导自己的言行,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一分钟》教案10
一、学习目标。
1、认识5个生字。
2、了解诗歌所表达的内容,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情感。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课前准备。
收集与诗歌内容相关的文字资料、图片或影视资料,如香港的风土人情,地理环境,回归时的情景等。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还记得那个日子吗?1997年7月1H。对,就是香港回到祖国母亲怀抱的日子。在那一刻,鲜艳的五星红旗在香港的上空迎风飘扬;在那一刻,美丽的紫荆花在香港四处开放,中华民族又圆了一个团聚的梦,祖国大地又亮起了一片自由的曙光。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诗歌:《最后一分钟》。
(二)初读感知。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自己认为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读后,同桌间互相检查,或教师指名读。
2、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可以在小组内互相交流。
3、默读诗歌,想想每节诗主要讲了什么。不懂的诗句提出来,和小组同学一起讨论讨论。
(三)讨论交流。
1、指名读诗,读后评价是否正确流利。
2、相互交流:了解了些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3、文中四次提到最后一分钟,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四)体会诗歌内容。
1、读第1节,想一想:还有最后一分钟,香港就要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此时此刻,所有中国人的情感是怎样的?(激动无比的。)读出这种情感。
2、读第2、3节,想一想:作者分别想到了什么?(百年的痛苦欢乐,挺直了中国人的脊梁,展香港的土地和天空等条约终被撕毁,领土、主权的回归。)有感情地朗读第2、3节。(自豪、激动、喜悦。)
3、读第4节,想一想:第一朵紫荆是什么?我们应该带着怎样的.情感来读?(急切、盼望。)
4、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五)总结升华。
1、读了这首诗,你懂得了什么?(中国强大了,祖国领土更完整了,中国人是爱自己的祖国的,盼望祖国早日实现和平统一大业。)
2、观看香港回归时的图片或影视资料,感受那令人振奋的一刻。
(六)布置作业。
阅读有关回归的资料,了解香港的风土人情、地理环境,了解香港的过去与现在。
《一分钟》教案11
教学目标
1.认识“钟、零”等13个生字,会写“钟、元”等8个字。
2.区分形近字“已、己”;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理解“眼看、后悔”等词语的意思。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出元元后悔沮丧的语气。
4.借助“要是……就……”句式,根据课文内容进行简单推断;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初步学习管理时间。
教学重点
区分形近字“已、己”;借助“要是……就……”句式,根据课文内容进行简单推断。
教学难点
初步学习管理时间。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方法
先学后教
教学准备
生备生字词卡片,师备课件、测试题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板题揭标(1分钟)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一分钟》,请伸出右手跟老师一起板书课题,并大声说出笔画名称。
2、出示学习目标
本节课我们有两个目标要完成:1.能正确的朗读课文初始课文大意;2.会认13个生字。
3、第一次先学后教(读课文,扫除生字)(5分钟)
现在我们来比读课文,看谁读得准确,读书姿势正确,能听出同学的错误!
(1)先学(2分钟)
生自由读课文
(2)后教(3分钟)
指名分节读课文,并纠正错音
shēn?? ba?? chí?? zhōng? shuí? bèi?? a?? zhe? zu?? shǒu? shí?? cháng
身? 吧 迟 钟 谁?? 背 啊?? 着?? 坐 手 十?? 常
齐读易错音
3、第二次先学后教(10分钟)
课文中的字音读准了,我们来进行下一场比赛,看谁记字音最准确
(1)先学(4分钟)
生借助拼音读生字 同桌互相读生字,并口头组词 同桌用生字卡互相检测
(2)后教(6分钟)
师用卡片检测 师用训练题检测(见课件) 生齐读音、词
4、第三次先学后教(再读课文,要求流利,知道文章大意)
课文中的生字我们都会读了,现在我们来比赛读课文,看谁的课文读得流利,能在读中知道文章大意!
(1)先学(2分钟)
1.生自由读课文,领略大意
(2)后教(3分钟)
男女赛读 师提问检测(课文讲了元元因为什么迟到而后悔?)
5、做检测题
板书设计
一分钟
多睡一分钟?? →? 到二十分钟
↑?
非常后悔
教学后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一分钟
第一课时
学 校____________姓? 名____________分 数_______________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并填空(每空3分,共48分)
____? ____? ___? ____??
钟- 中=(? )? 元-儿=(? ) 迟-尺=(? ) 洗-先=(? )
____? ____? ____? ___
背- 北=(? )? 刚-冈=(? ) 叹-又=(? )? 汽-气=(? )
??
(2)形近字注音(每空3分,共36分)
已____? 共____ 元____ 轻____? 快____? 定____
己____? 六____ 无____ 经____? 决____? 是____
(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每空8分,共16分)
元元多睡了___________,结果迟到了_____________,元元非常后悔。
16.一分钟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朗读课文,理解文意;
2.会写7个生字。
教学过程
1、板题揭标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一分钟》,请伸出右手跟老师一起板书课题,大声说出笔画名称。这节课的学习目标是:1.朗读课文,理解课文;2.会写生字。(师口述,1分钟)
2、第一次“先学后教”(读课文,思考问题,理解文意,10分钟)
出示自学指导(1分钟)
1.元元多睡了多长时间?(一分钟)
2.元元多睡了一分钟,迟到了吗?(迟到了)
3.要是元元____________就_________________。
(1)先学(2分钟)
带着问题读课文,找答案
(2)后教(7分钟)
指名回答问题 指名分小节读课文,
(1)重读第一段中两个“一分钟”,注意前快后慢。
(2)注意读出“刚想走过去,红灯亮了”,“眼看就要到了,车子开了”,“他等了一会儿,才走才走过十字路口”“等啊等,一直不见公共汽车的影子”时元元焦急的心情。(必要时师范读)
(3)读出元元后悔的感情
3.齐读课文
三、第二次“先学后教”(学会写生字,10分钟)
现在咱们来比谁写的字最端正、规范,比谁的写字姿势最正确。
(1)先学(6分钟)
1.先观察字的`结构、位置再说出笔顺笔画。
2.描红、练习
3.指名上台写
(二)后教(4分钟)
1.师生评议(对不对,好不好)
2..给生字口头组词
四、做当堂训练题(19分钟)
(1)给下列生字注音并组词(每空3分,共42分)
?? _______ _______ ______? _______
钟(? )?? 元(? )?? 洗( )? 共( )
?? _______? _______ ______
已(? ) 经(? )?? 坐( )
(2)写下列生字的笔顺(每字3分,共21分)
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要是……就……”说话(组词,每空2分,共10分)
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要是________________就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课文内容我知道(1题2题每空各3分,3题每空5分,共27分)
元元走到十字路口的时候,红灯亮了,他叹了口气说“要是________________就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元元向停在车站的公共汽车跑去时,车子开了,他又叹了口气,说“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这两个地方我知道元元既_______又_______以后他一定会___________。
板书设计
一分钟
多睡了一分钟? (焦急)
迟到了二十分钟 (后悔)
教学后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分钟》教案12
设计意图:我们发现小朋友的时间观念比较淡薄,做事拖拉的情况比较普遍,尤其是早晨入园经常会有迟到的小朋友,我们的小朋友正处于幼小衔接的重要时期,幼儿园、小学是截然不同的学习环境和要求,所以我为了小朋友能适应入学问题,为此设计了本节课,目的是想让小朋友通过体验,知道一分钟虽然短,但只要珍惜也能做很多事情,并逐步懂得参与各项活动都必须抓紧时间,珍惜时间。时间的长短必须通过比较来感受,所以就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一分钟能做些什么事;一分钟做事的操作体验;一分钟可做不同的事;一分钟所做相同事的数量比较,从而引发幼儿思考“做事慢的原因”等问题。本次活动每个幼儿都能认真参与,尤其是操作部分孩子们兴趣很高,效果非常好。
活动目标:
1、认识一分钟,知道一分钟有六十秒。
2、在活动中体验一分钟时间的长短。
3、知道珍惜时间,学习有效利用每一分钟。
活动准备:
时钟一分钟的动画片、音乐、珠子、弹珠、筷子、记录表。
活动过程:
一、猜谜导入课题
二、认识一分钟
通过看时钟认识一分钟。
三、感知一分钟时间的长短
1、游戏:木头人
通过游戏“木头人”,幼儿感知一分钟的长。
2、看动画片
通过看动画片,幼儿感知一分钟的短。
小结:同样是一分钟,我们做不同的事情,因为我们的心情不一样,所以我们对时间的感受也就不一样,有的时候觉得时间长,有的时候觉得时间短。
四、幼儿在活动中进一步体验一分钟,学习有效地利用每一分钟。
1、幼儿分组操作穿珠子和夹弹珠。
2、幼儿记录结果。
3、师幼一起验证。
小结:同样是一分钟的时间,做同样的事情,因为动作不一样,所以我们的结果也就不一样。
五、玩游戏:运西瓜
1、师幼一起示范运西瓜。
2、幼儿游戏。
小结:因为速度最快,用的'时间最短,所以时间很重要,少用一点时间就是冠军
六、结束活动:拥抱妈妈
今天我们认识了一分钟,知道一分钟时间的长短,也知道了时间是非常重要的,也明白了要珍惜身边的每一分钟,所以我们要珍惜时间,珍惜一分一秒。妈妈平时照顾我们很辛苦,那我们就珍惜今天的一分钟,过去好好拥抱下你们的妈妈,感受下妈妈的爱。
《一分钟》教案13
【设计依据】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自我感悟”是学生心理特点发展的需要。教学中应注重学生的“自我感悟”,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拓宽、延伸学生的.学习空间,使学生感受到阅读的兴趣,体会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关注学生学习语文的过程,丰富学生语言实践的形式。学会正确、大胆地表达自己的见解。
【教学目标】
1、认识9个生字,会写8个。
2、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知道时间的宝贵,懂得严格要求自己珍惜时间。
4、通过学习,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揭示课题
1、组织游戏:全体同学立正站好,两臂侧平举,一动不动地站立,看谁坚持得最久。然后让同学谈感受,再面向全体同学谈话。你觉得一分钟长吗?
2、一分钟可以说很短,也可以说很长,在某种情况下,要克制自己,坚持一分钟也是不容易的。我们今天学了课文《一分钟》以后,对一分钟的体会一定会更深。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听录音朗读课文,听后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2、自由读课文,想一想课题中的“一分钟”在课文中指什么?
3、同桌互读,纠正字音。
4、学生质疑。
三、合作探究,感悟课文
1、思考:
迟到一分钟怎么变成二十分钟呢?认真读读课文,你读懂了什么?
2、小组交流,发表自己的不同看法。
3、集体交流:
你们小组都读懂了什么?
(教师相机指导。)
4、指导学生朗读。
5、读完课文,你觉得这一分钟重要吗?为什么?
四、结合实际,自主学字
1、以小组为单位,自主学习生字:
读准字音、给生字找朋友、自学生字笔顺,说说识记生字的方法。
2、教师板演范写,学生在书上描红练习。
3、将学生写的生字展示评比。
五、深化认识,实践拓展
1、组织学生从活动中体会“一分钟”的价值。
⑴通过查资料说明,人们一分钟能做多少事。
⑵在你的生活中,一分钟能干多少事?动手试一试。
2、以“我一分钟能做什么”为主题,交流自己的切身感受,体会时间的宝贵。
《一分钟》教案14
活动目标:
1.体会一分钟的长短,知道时间的价值,初步树立时间概念。
2.初步感受时间是流逝的,是一去不复返的,懂得遵守时间的重要性。
3.学习制订作息时间计划,并能按计划执行,养成做事情不能拖拉的好习惯。
4.发展幼儿的观察比较能力。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活动准备:
1.故事《一分钟》课件。
2.一分钟能干什么预测表人手一张、笔人手一支。
3.作息时间计划表7张。
活动过程:
(一)在理解故事中初步感受时间。
1.故事《一分钟》导入。
2.分析故事,初步感受时间是流逝的,是一去不复返的。
教师:为什么元元只是在床上懒了一分钟,最后到学校却迟到了20分钟?(因为元元太懒了! 因为元元碰到了红灯! 因为元元没有挤上公共汽车。)
3.出示了图片,了解元元晚起床一分钟导致的后果。
晚起床一分钟——十字路口遇红灯耽误时间——没赶上公共汽车走着上学,耽误时间——上课迟到20分钟。
(二)在操作和实验中真正体会了一分钟时间的长短,懂得珍惜时间。
1.猜测一一分钟可以做哪些事情?
教师:你们猜猜一分钟的时间能做什么?
2.认识记录表。
教师:把猜测的结果用记录表记录下来。
3.验证一分钟到底可以做哪些事情?
(1)教师:你们说的事情一分钟的时间完成呢?老师帮助你们计时,你们来试验一下,好吗?
(2)教师:如果能够完成的请在后面的格子里打钩,如果不能完成请打叉。
(3)幼儿验证并且记录。
(4)幼儿交流自己记录的实验结果。
4.小结:一分钟的时间原来可以干这么多事情,我们小朋友生活中一定要珍惜每一分钟的时间。
(三)制定作息时间计划表,养成遵守时间的'好习惯。
1.激发幼儿制定作息时间表的兴趣。
教师:怎样帮助元元珍惜每一分钟,不再迟到呢?
教师:我们可以帮元元制定一份早上的时间表,只要元元认真执行时间表上的时间就可以不浪费一分钟时间,也就不再迟到了。
2.讨论如何制定作息时间表。
(1)小组讨论:早晨需要做哪些事情呢?
(2)个别幼儿交流讨论结果,教师用简笔画记录。
教师:你们讨论出早上需要做哪些事情?每件事情需要多长时间?
3.幼儿分组制定作息时间表。
4.交流幼儿制作的作息时间表,分析哪组最合理。
活动延伸:
家园共育:鼓励幼儿把作息时间计划贴到家里,每天早晨严格按照计划做事,不浪费一分钟时间。
附:故事《一分钟》
丁铃铃,闹钟响了。元元打了个哈欠,翻了个身,心想:再多睡一分钟吧,就一分钟,不会迟到的。过了一分钟,元元起来了。他很快地洗了脸,吃了早点,就背着书包上学去了。走到十字路口,他看见前面是绿灯,刚想走过去,红灯亮了。他叹了口气。说:“要是早一分钟就好了。”他等了好一会儿,才走过十字路。他向停在车站的公共汽车跑去,眼看就跑到车站了,车子开了。他叹了口气,说:“要是早一分钟就好了。”他等啊等。一直不见汽车的影子,元元决定走到学校去,到了学校,已经上课了。元红着脸、低着头,坐到了自己的座位上。李老师看着手表,说:“元元,今天你迟到了20分钟。” 元元非常后悔。
活动反思:
活动中的材料与环境的投放,为本次活动目标的达成创设了一定的条件。如孩子在看大钟体验一分钟中,了解到了一分钟就是60秒,在尝试做一件事体验一分钟时,孩子通过自己做事,体验到了短短的一分钟,却可以做许多自己想做的事,同时在活动中我又为孩子创设了许多体验后的交流时间,让孩子们毫不拘泥的大胆讲述,扩展了已有目标的涵义。
《一分钟》教案15
游戏辅导意向:引导幼儿尝试在游戏中树立适宜的抱负水平,体验游戏的快乐以及有可能带来的挫折感。游戏准备:跳绳若干,笔、记录纸若干,马表一只
游戏规则与玩法
1、 幼儿预计自己在一分钟的时间内能够跳多少次绳,记录单上进行记录。
2、 提供材料,让幼儿在一分钟内进行跳绳的练习,要求幼儿自己边练习边计数。
3、 引导幼儿讨论,现在你对自己能够完成的次数是否有不一样的估计?如果是则再次进行记录。
4、 幼儿在一分钟内再次进行跳绳活动,自己计数。
行为观察
1、游戏过程中是否能对自己的能力作出估计,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2、能够为了达到自己的目标而付出努力吗?
3、当能力表现的事实超出预计值的情绪状况,反之,当能力表现的事实低于预计值,又作何反应。
澄清讨论
1、 你觉得自己在一分钟的时间内能够跳多少次绳?为什么?
2、 经过练习,你觉得自己的'估计需要调整吗?为什么?
3、 你最后得到的结果和估计一样吗?有什么不一样?
4、 对这样的比较,你有什么感觉?
外显行为
评价要点
1、乐于参与游戏,认真、投入。
2、能独立自主的进行思考,作出自己的选择和决定。
3、能够为了达到自己预设的目标而付出努力。
4、关注自己的能力事实,体验到游戏的快乐以及有可能带来的挫折感。
【《一分钟》教案】相关文章:
一分钟教案01-22
《一分钟》教案10-11
【精选】一分钟教案四篇10-14
大班社会一分钟教案09-28
《一分钟有多长》大班教案08-05
《一分钟》教案(集锦15篇)10-03
【精华】一分钟教案四篇09-07
一分钟教案合集五篇11-09
【必备】一分钟教案四篇10-22
实用的一分钟教案四篇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