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大班音乐教案《小篱笆》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大班音乐教案《小篱笆》,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大班音乐教案《小篱笆》1
活动目标:
1、熟悉旋律,学习小篱笆舞蹈的基本动作。
2、通过新的学习,能够跟随老师完成基本动作。
3、乐意跟随音乐跳舞。
活动准备:
钢琴伴奏《小篱笆》,热身舞蹈《暖和和的太阳》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引发幼儿兴趣。
师:"小朋友们,你们知道今天上的是什么课吗?舞蹈课。那么在上舞蹈课之前,我们应该做什么?热身!"
二,播放音乐,做热身运动。
师:"小朋友们,跟着老师一起动起来吧。"
三,钢琴《小篱笆》,让幼儿熟悉音乐。
师:"老师接下来要教给小朋友一个舞蹈,现在,请小朋友听听这首舞蹈的旋律。"钢琴弹奏《小篱笆》。
师:"小朋友们有没有觉得这音乐很熟悉啊?它叫什么名字?《小篱笆》。我们之前有学习过小篱笆的歌曲,小朋友们还会唱吗?那么,老师表演一遍小篱笆的舞蹈,小朋友们可以跟着钢琴唱小篱笆,为老师伴奏。"
四,教师剖析动作,幼儿学习动作。
1,教学重点:
锻炼幼儿手脚的协调性,幼儿能跟随音乐跳出大部分的舞蹈。
2,幼儿回忆动作。
师:"老师表演完了,那现在哪位小朋友可以告诉老师,老师刚刚跳舞用了哪些动作?"
请幼儿回答。师:"哦,我刚才做了这个动作,那么,老师刚才做这个动作的时候小朋友们在唱小篱笆的哪句歌词?是'青青的草儿发嫩芽'这句歌词对不对。那小朋友你们看,老师的这个动作像不像小草在发芽啊?那我们都来学习一下小草发芽这个动作好吗?首先,小草还没有发芽之前的动作是什么样的?两只手掌和在一起,放在身体的前面,放低一点。然后,小草开始长大,我们的两只手慢慢的向上,在长大的.时候,小草很高兴,于是它就边摇边长,我们的手,也要左右摇,来试一下,一二三四五六七八,好,现在小草露出地面了,它要发芽了,小草发芽是什么样子的,这样的是不是,好,那么我们把它连起来做一遍。"教师边唱歌词边做动作。
师:"那么,你们还记得老师做了其他什么动作吗?"
3.教师有顺序的教导幼儿学习动作。
师:"我们刚才学了几个动作,现在,老师要把整个舞蹈的动作交给你们。"
略
五.活动延伸:
师:"小朋友们都学会了这个舞蹈啊,那么你们可以跳给其他人看。"
大班音乐教案《小篱笆》2
活动目标:
1、了解圆锥体的特征,正确说出圆锥体的名称。
2、初步感知球体、圆柱体、正方体、长方体、圆锥体的特征并能准确说出几何形体的名称。
3、发展幼儿的观察、比较能力,以及对几何形体活动的兴趣。
4、感受乐曲欢快富有律动感的情绪。
5、喜欢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游戏的快乐。
活动重点难点:
1、重点:认识圆锥体并了解其特点。
2、难点:能准确的区分球体、圆柱体、正方体、长方体、圆锥体。
活动准备:
球体、圆柱体、正方体、长方体、圆锥体各一个、几何形体课件、记录表
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
老师:小朋友们,老师带来一个神奇的袋子,袋子里装的是什么呢?小朋友都很想知道吧。请一个小朋友来摸一摸,猜猜袋子里到底是什么。(请小朋友来摸一摸并说说摸到的是什么样的东西。)介绍球体(不管从哪个方向看,都是圆溜溜的,而且它的哪一面都能滚动,这样的几何形体叫球体)、圆柱体(上面一圆,下面一圆,两个圆一样大,中间一样粗,只有放倒才能滚动的形体叫圆柱体)、正方体(几何体6个面,都是正方形,这几个正方形一样大)、长方体(由6个面组成两两相对的两个面大小、形状一样,这样的几何体叫长方体)。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位新的几何形体朋友——圆锥体。
二、认识圆锥体,感知圆锥体的特征
1、老师:哪位小朋友愿意来摸一摸圆锥体,看看它有什么特点,有哪些地方与我们之前看到的几何形体不一样的地方。重点讲解圆锥体的底面是圆形,上面是尖形。这就是我们要认识的新朋友——圆锥体(播放圆锥体课件,让小朋友们说出圆锥体的名称)。
2、请小朋友比较圆锥体与圆柱体的不同,上面一圆,下面一圆,两个圆一样大,中间一样粗,只有放倒才能滚动的形体叫圆柱体,圆锥体是底面是圆形,上面是尖形,不一样粗。
3、小朋友想一想我们生活中有哪些物品和圆锥体很像如:冰淇淋、圣诞帽、路锥等等。请小朋友回答之后播放课件为小朋友介绍生活中的圆锥体。
三、感知球体、圆柱体、正方体、长方体、圆锥体的不同
老师进行三段式教学提问如:请你把圆柱体举起来,哪一个几何形体不见了,它叫什么名字,请你抱一抱圆锥体等等,请个别小朋友回答问题。
小朋友们都很棒,为了奖励小朋友们下面我们进行游戏——几何形体蹲与萝卜蹲游戏的规则相同,请小朋友记住自己的几何形体的名字,开始游戏。
四、发展幼儿观察力,完成记录表
每位小朋友一张记录表,请小朋友观察课件并准确的做好记录。
活动延伸:
今天我们认识了一位新朋友——圆锥体,请小朋友回家后找一找有哪些物品和圆锥体一样的。
活动反思:
这是一节音乐活动,对于大班的幼儿来说,这算是一首难度较高的曲目了,歌曲中的转音较多,幼儿在演唱时较难掌握,歌词的理解较易,因此,怎样让这首歌成为一首朗朗上口的曲子,是本次活动需要攻克的'重点。在组织学习这首歌曲前,我引导幼儿观察了位于教室内装饰画上的“小篱笆”。让幼儿直观感知这一事物,一定程度上让他们融入自己的情感。紧接着,在歌词教授的环节,我带领幼儿一句一句的朗读歌词,结合他们丰富的想象力,让一句句优美的歌词记熟在他们心间,在幼儿的跟读中,为幼儿添上生动的意境,因此,在接下来的旋律欣赏中,幼儿不由自主的唱了起来,让活动顺利完成。在这次活动中,我运用了情境导入法,直观法,讨论法和视听法,虽然本次活动幼儿积极参与,但我认为在活动的准备阶段还可以更加充分,或者在活动结束后进行及时延伸,整合入美术活动,请幼儿根据歌词绘画出围绕在自己家门口的小篱笆。
大班音乐教案《小篱笆》3
活动目标:
1.感受歌曲三拍子的节奏,体验歌曲所表现的优美意境。
2.初步尝试用连贯、亲切、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
3.通过图谱提示理解记忆歌词,体验探索学习带来的快乐。
4.在学习歌表演的基础上,结合游戏情节,注意随着音乐的变化而变换动作。
5.在感受歌曲的基础上,理解歌曲意境。
活动准备:
1.课前熟悉歌曲的旋律节奏。
2.图谱一幅,小图片若干。
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练声:向风儿问好]
“美丽的春天来了,风儿轻轻地吹着,小朋友,让我们来向风儿问个好吧。”
2.引导幼儿倾听、感受歌曲。
(1)完整欣赏音乐。
“听了以后有什么感觉?”
“猜一猜,风儿在唱些什么?”
“它会唱些春天的哪些变化?”
“风儿唱的这首歌曲《小篱笆》真好听,让老师也来为你们唱一唱。”
(2)教师清唱歌曲一遍。“听到了什么?”
(3)教师随音乐范唱歌曲。
“歌里还唱了些什么?”[请幼儿用歌词来回答。]
3.看图谱学说歌词。
(1)出示不完整图谱一张。
“图谱上有什么?”
“每一张小图片代表歌曲里的哪一句歌词?”[幼儿学说]
“这张图谱完整吗?“
(2)教师边指图谱边演唱,请幼儿填补图谱。
出示小图片四张,将幼儿分成四组,每一组负责一张图片,将它填在图谱上相应的地方,并说出相应的歌词。
(3)有节奏的集体朗诵歌词。
4.幼儿学唱歌曲。
(1)轻声学唱。
(2)好听的声音学唱。
(3)学习不同风格的演唱。
“这首歌曲是几拍子的?”
“微风吹进小篱笆给人的感觉很连贯、很优美,当小篱笆上的积雪融化成小水滴往下滴时,应该怎么唱呢?”
[个别幼儿学唱,集体学唱一遍。]
(4)个别幼儿做小指挥带领大家演唱。
(5)集体表演唱。
5.延伸活动。
“春风除了给小篱笆的周围带来了许多变化,还会给我们的周围带来什么变化?请小朋友们找一找,把它们也编到这首歌曲里来,一定也很好听的。”
活动反思:
这是一节音乐活动,对于大班的幼儿来说,这算是一首难度较高的曲目了,歌曲中的转音较多,幼儿在演唱时较难掌握,歌词的理解较易,因此,怎样让这首歌成为一首朗朗上口的曲子,是本次活动需要攻克的重点。在组织学习这首歌曲前,我引导幼儿观察了位于教室内装饰画上的“小篱笆”。让幼儿直观感知这一事物,一定程度上让他们融入自己的情感。紧接着,在歌词教授的环节,我带领幼儿一句一句的'朗读歌词,结合他们丰富的想象力,让一句句优美的歌词记熟在他们心间,在幼儿的跟读中,为幼儿添上生动的意境,因此,在接下来的旋律欣赏中,幼儿不由自主的唱了起来,让活动顺利完成。在这次活动中,我运用了情境导入法,直观法,讨论法和视听法,虽然本次活动幼儿积极参与,但我认为在活动的准备阶段还可以更加充分,或者在活动结束后进行及时延伸,整合入美术活动,请幼儿根据歌词绘画出围绕在自己家门口的小篱笆。
【大班音乐教案《小篱笆》】相关文章:
大班音乐教案:淘气的小音符教案及教学反思01-01
小学音乐《喜鹊钻篱笆》说课稿05-11
大班音乐教案05-16
大班音乐教案10-28
小螺号音乐教案08-18
小班音乐教案小乌龟10-22
大班音乐游戏教案10-15
大班音乐教案:郊游04-14
大班幸福歌音乐教案12-20
大班音乐优秀设计教案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