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乌鸦喝水》教案模板汇编6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乌鸦喝水》教案6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乌鸦喝水》教案 篇1
【教学目的】
1.指导学生看懂图意,明白乌鸦是怎样喝水的。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要善于动脑筋克服困难。
3.学会生字词,能区别“到处”和“处处”、“什么”和“怎么”、“办法”和“用法”的不同意思。
【课时】
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指导学生看懂图意。
2.图文结合,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3.学习生字新词。
【教学过程】
一、导言
谁见过乌鸦,说说它是什么样子?
乌鸦虽然样子不美,歌声不悦耳,可它很聪明,今天我们学习第7课“乌鸦喝水”中的乌鸦就是一只聪明的乌鸦。
二、指导看图。
大家先一幅一幅仔细看,再把三幅图连起来看,想想它的意思是什么。(乌鸦看见瓶子有水,可是喝不着,它把石子放到瓶子里,它就喝着水了。)
三、读课文
图的内容是这样的,那么课文是怎样写的`呢?
1.同学自己轻声读课文。
2.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纠正读音。
四、逐段对照图,朗读课文,理解生字新词的意图。
1.读第一自然段
老师写出生字,学生认读,并组上词
kě hē zhǎo
渴了 喝水 找水
让学生注意“找”是卷舌音
渴:是想喝水,所以是三点水旁。
喝:用嘴喝,所以是口字旁。
2.看第一幅图,读第二自然段,说说这段写了什么?(乌鸦找到一个有水的瓶子,可是喝不到水)板书其中生字,并读一读。怎么办呢?注意“怎”是平舌音。结合课文内容说词义。没有办法时自己问自己,也是自己在想办法。
3.读第三自然段,想想写了什么?(乌鸦看见小石子,就想出办法来了。)
认读生字词。
Páng xǔ bànfǎ
旁边 许多 办法
结合生活实际或课文理解词义。旁边:石子在瓶子的旁边。
许多:很多。
办法:乌鸦看见石子,就想出怎么做能喝到水。
4.看第二、三幅图,读第四自然段,说说这一段写了什么?
(乌鸦把石子一个个放到瓶子里,瓶子里的水升高了,乌鸦就喝着水了。)
认读生字。
gāo
升高
看图或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词义。
升高:瓶子里的水原来在瓶中间,放了石子后,水就到瓶口水位升高了。
五、看图读全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图文结合,理解课文内容,弄懂乌鸦是怎样喝着水的。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导言:
乌鸦找到有水的瓶子,开始为什么喝不到水,后来是怎样喝到水的呢?今天我们接着学习第7课乌鸦喝水(板书课题)
二、指名朗读全文。
三、图文对照,逐段理解课文内容。
讲读第一自然段。1.读第一自然段,看写了什么?
(一只乌鸦口渴了,找水喝)
2.理解词语“到处找水喝”写出了什么?
(口渴得很,急着找水喝,可水不容易找,去了好多地方去找水。)
3.指导学生读第一段,要读出乌鸦找水的急切心情,把“到处”突出来。
讲读第二自然段。
1.结合第一幅图,谈第二段写了什么?
(乌鸦找到有水的瓶子,可喝不着水。)
2.结合图,说说为什么喝不到瓶里的水?
(瓶里的水只有半瓶,瓶子是细脖的,口很小,乌鸦的嘴伸不进去。所以喝不着水。)
3.结合上文,理解“怎么办呢?”
(乌鸦找到水很不容易,找到了又喝不着,它在问自己,说明它在动脑想办法)
4.指导学生朗读。
(要读出乌鸦先是看见水很高兴,可喝不着又很着急,最后一句要轻而慢,表示思考)
讲读第三自然段。
1.自读后说说这一段写了什么。
(乌鸦想出办法来了)
2.回答问题:乌鸦是怎样想出办法来的?
(看见小石子,就想出办法来了。)
3.指导学生读第三自然段。
大家想,乌鸦想出办法时心情是怎样的?(高兴)应怎样读?(速度稍快)学生读后给予指导,然后再读。
讲读第四自然段。
1.看二、三幅图,读第四段,想想这一段说的什么。(乌鸦把石子放到瓶子里,就喝着水了)
2.理解“把石子一个一个放到瓶子里”看图说出意思。(说明乌鸦放了一个又放一个,放了许多个小石子。)
3.“瓶子里的水渐渐升高了,乌鸦就喝着水了”这句话什么意思?
(因为石子占了水的地方,一个一个石子往瓶里放,水是一点点升上来的,水升到瓶口时,乌鸦就喝着水了。)
4.指导学生朗读。
“水渐渐升高了”应怎样读?(读得要慢)
“乌鸦就喝着水”,要读出轻松的语气来。
四、看图有感情地朗读全文,说说乌鸦喝着水的主题。
第三课时
【教学目的】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看图讲故事,讲清乌鸦是怎样喝着水的。
3.指导生字书字,完成课后练习题。
【教学过程】
一、找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组织朗读后的评议。重点句子教师适当范读。
二、看图复述课文内容。
(讲时可适当加上自己的想象,如:乌鸦口渴得怎样?都到哪里去找水?乌鸦看见小石子时怎么想的?喝着水后高兴得怎样?)
三、分析生字字形,指导书写。每个生字词抄写两遍。
四、完成课后第二题,先让学生选词填空,再把句子读一读,然后比较“到处”和“处处”、“什么”和“怎么”、“用法”和“办法”的区别。
作业:
1.把乌鸦喝水的故事讲给家长听。
2.准备默写生字词。
《乌鸦喝水》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 通过故事,学会遇事情懂得冷静,认真想办法解决;
2. 幼儿会复述故事;
3. 学会与同伴进行交流,分享自己的画画心得!
教学重点、难点
1. 领悟故事中的含义;
2. 复述故事中的语言表达。
活动准备
1. 图片:乌鸦,石头,玻璃瓶
2. 添画《乌鸦喝水》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1教师:大家都知道,我们的人体不能缺水,我们每天都要喝水。我们可以从哪里可以喝到干净卫生的水呢?如果给你一只杯子,里面只有很少的水,又 不让你把杯子拿起来,说说自己可以用什么方法可以喝到水?
2.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个关于喝水的故事,这是一只和聪明的鸟,我么先一起猜猜它是谁?
3. 猜谜语:身穿黑袍子,长得丑样子,懂得爱妈妈,是个好孩子!
二. 欣赏故事《乌鸦喝水》
1. 幼儿边看图画,边听老师讲故事;
2. 幼儿思考并讨论:故事里讲了一讲什么事情?它遇到了什么困难?它是怎么解决的?最后它喝到水了吗?(幼儿进行分组讨论,最后每组派一名小朋友进行总结)
3. 教师进行总结:是的`,我们要像乌鸦学习,当我们遇到困难的时候,我们要冷静,要开动脑筋想办法解决!
4. 认识词语:乌鸦,石头,玻璃瓶
5. 幼儿复述故事。
三. 添画《乌鸦喝水》
1. 讨论:如果你是乌鸦,发现瓶子旁边没有石子,你会想到什么方法喝到瓶子里的水?
2. 幼儿添画《乌鸦喝水》的办法;
3. 幼儿分享自己的画面及画面的故事。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充分调动了孩子们学习的兴趣,通过听故事,讨论,悟出其中的道理,使幼儿明白,遇到任何事情要学会冷静,开动脑筋想办法,才能解决问题。活动通过添画的方式,启发幼儿大胆想象,并进行动手操作,孩子们的兴趣非常浓!只是孩子们在添画时存在一定的难度,今后将加强引导幼儿的画画水平,期待有更高的提升!
《乌鸦喝水》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知道有水的瓶子中加入石子和沙子可以使水位升高。
2、通过积极探索,发现乌鸦能否喝到水与水量的多少的关系。
3、学习小组合作探索,体验与同伴合作学习、互相交流的乐趣。
4、引导幼儿细致观察画面,积发幼儿的想象力。
5、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
1、 在三只不同水量的瓶子上要做相应的刻度标记,以免孩子们在记录时混淆实验的结果。 2、瓶中的水要适量,如果水量过少,在用沙子做实验时,水慢慢不易往上冒,幼儿会得出结论:“在水量少的瓶子里加入沙子,水不会冒出来”,而事实上,不管瓶中的水有多少,加入沙子后,水都会冒出来,只是水较少时,需不断摇晃瓶子,才会冒上来,这样实验的时间过长,影响了活动的效果。
活动准备
1、乌鸦喝水的课件
2、每组6只瓶子,瓶子中的水量为少、半瓶、大半瓶(不同水量的瓶子各两瓶),一盆小石子、一盆沙子、一把小勺,一个漏斗
3、纸剪的石子、沙子堆积图
4、4、实验记录表一张
活动过程
(一)观看《乌鸦喝水》的课件,导入活动
师:乌鸦是怎样喝 水的呢?
师:是不是有水的瓶子里投入石子后,乌鸦都可以喝到水呢?我们一起来做实验。6个人一组,每组有3个瓶子,可以怎样做?
师:两个人一组合作做。在3只水量不同的瓶子里加石子。石子不能掉在桌上,加入石子后水能到瓶口的表示乌鸦能喝到水。在相应的格子里做好记录,加入石子后不能到瓶口的,表示乌鸦不能喝到水,也做上记录。
(二)用石子进行实验,并记录
1、幼儿分组实验,教师观察指导
2、交流实验结果。
师:实验后,你发现了什么?
3、教师和幼儿一起看记录。提问:往3只不同水量的瓶子里放入石子后,乌鸦都可以喝到水吗?
师:水量少的瓶子里放入石子,乌鸦还是喝不到水。
(三)用沙子进行实验并记录
1、提出要求:现在我们再用沙子试一试,看看会有什么新的'发现?还是两个人合作,做好实验后分别记录。
2、幼儿实验,教师观察指导。
3、幼儿实验后交流。 师:这次你发现了什么?乌鸦能不能喝到3个瓶子里的水?
(四)比较两次实验结果的不同
1、师:水量少的瓶子里放入石子,乌鸦喝不到水,放入沙子可以喝到水,这是什么原因呢?请小朋友讨论一下。
2、出示纸剪的石子和沙子的堆积图,帮助幼儿理解,因为石子和沙子的缝隙不同,所以水量少的瓶子里加入石子后乌鸦仍然喝不到水,加入沙子后乌鸦才能喝到水。
师:这是老师剪的放大的石子和沙子的图,你们看看有什么不一样?
师:对了,石子之间的缝隙大,沙子之间的缝隙小,所以,水量少的瓶子里加入石子后,水都流到缝隙里去了,水就不能满了。加入沙子后,水也流到缝隙里去,但缝隙小,所以还有一点水在瓶口,乌鸦还是可以喝到一点水。
(五)教师小结
通过实验,我们知道了,要想让乌鸦喝到水,并不是在瓶子里加入石子就可以了,还得看水量的多少。瓶子里至少应该有半瓶左右的水,乌鸦才可以喝到水。看来《乌鸦喝水》的故事要改一改了,以后,我们遇到问题要动脑筋,有的事要通过实验才能得到更准确、更科学的结论。下次,老师请你们来讲新的《乌鸦喝水》的故事,好吗?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的内容比较丰富,从看课件导入——用石子实验探索——用沙子实验探索——比较实验结果有什么不同——得出结论等5个环节。整个活动体现了分层递进、分步落实的教学特点。教师本着幼儿是学习的主人,力图营造一个良好的探索环境。尝试以两两合作的方式让幼儿主动积极地参与两次实验,体验与同伴合作做实验、交流实验结果的乐趣。利用了形象的图示帮助幼儿理解了为什么石子装进水量少的瓶子里乌鸦还是喝不到水,使复杂的科学原理简单化,很容易被幼儿所理解。活动中,教师很好地把握了教学过程中“教”与“学”的关系,始终鼓励幼儿做一做,想一想,体现了幼儿科学教育应当培养“尝试、探索”精神的要求。
小百科:乌鸦是雀形目鸦科鸦属中数种黑色鸟类的俗称。又叫老鸹,嘴大喜欢鸣叫。为雀形目中体形最大的鸟类,体长50厘米左右。
《乌鸦喝水》教案 篇4
【教学设想】
《乌鸦喝水》是国标本人教版一年级下册中的一则童话故事,课文讲的是乌鸦想办法喝到瓶子里的水的故事。全文共有三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讲乌鸦想喝瓶子里的水却喝不着,第二自然段讲乌鸦想出了办法,第三自然段讲乌鸦利用小石子喝到了瓶子里的水。课文配有插图,形象地再现了内容,有助于学生读书领悟。
高万同老师在《谈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上册的阅读教学》中指出,起步阶段的阅读教学要把培养阅读兴趣放在首位。应激发他们围绕课文内容,产生真切的情感体验,不让一个学生成为无动于衷的旁观者,当一个有口无心的假读书郎。为此,我首先以第1自然段为引子,使学生了解到乌鸦喝不到水这一情况,然后就让他们围绕课题,大胆猜想事情的最后结果,从而找出矛盾焦点,产生好奇心,求知欲,激起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
朗读、背诵课文,领会课文潜在的思想教育内涵,是本课教学的主要目标。依据课改理念,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读通、读懂、读好课文。一个巧妙的追问此时你最想对乌鸦说些什么?挖掘了课文的思想内涵,表现了语文课程重视提高学生品德修养的课改思想。课本剧表演让学生在情境中打开了记忆的仓库,激活了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学生凭借这些背景知识展开丰富的`想象,在头脑中尽情描绘课文语言所描写的情景,再通过语言,动作,神态,把平面的文字变成了立体的活生生的形象。运用自己独有的阅读感受,完成了对课文的再创造。
乌鸦是怎样喝到水的?这既是本文的教学重点又是教学的难点,运用实验等直观教学化静为动,使学生如身临其境,感受其中的奥妙,避免了抽象繁琐的讲解。
陆桴亭说:人性中皆有悟如石中有火,必敲击不已,火光始现。在阅读教学中应为学生留出时间,留出空间,创造条件让他们去自读自悟,而为师的,只在一边旁敲侧击,实实在在地把课堂还给学生。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图文结合,学习第一自然段
1、故事导入(创造性地指图⑴讲述课文的第一自然段):一只乌鸦很口渴,到处找水喝。找呀,找呀,它看见了一个瓶子,瓶子里有水!可是水不多,瓶口又小,乌鸦喝不着水。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乌鸦喝水》的故事。
2、出示课题并齐读。
3、出示并学习第一自然段:
⑴ 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第一自然段,想想刚才老师的介绍,看看你从中了解了什么?
⑵ 把自己的学习所得在学习小组内交流。
⑶ 大堂交流:
① 一只乌鸦口渴了,到处找水喝。[抓住到处启发学生想象乌鸦四处找水的情景,(睁大你的千里眼,竖起你顺风耳,乌鸦会到哪些地方找水,边找还边说着什么,想一想,说一说再来演一演)体会乌鸦口渴难耐焦急的心情。并指导朗读第一句]
(通过学生的听、说和演把学生带入课文情境,从局外人变成局内人。并为指导课本剧表演埋下伏笔。)
② 乌鸦找到了水,可是因为瓶子里水不多,瓶口又小,所以喝不着水。(抓住可是引导学生了解乌鸦发现水的惊喜和喝不到水的无奈,并指导朗读第2、3两句)。
③ 乌鸦开始想办法了。(指点:怎么办呢?这是乌鸦思考时的自言自语。并指导读好这一句。)
4、小结朗读第一自然段。(举行朗读背诵擂台赛)
(直接引用课文第一自然段导入课题,让学生自主地在听──读──说──读的阅读实践中理解课文学会阅读,完成内化,积累语言。这是国标本编者意图的体现。)
二、大胆猜想,动手实验,学习第二、第三自然段
1、过渡:
⑴ 乌鸦找到了水,可是因为瓶子里水不多瓶口太小,所以喝不着水。
⑵ 再读课题,猜想课文既然以乌鸦喝水为题,那事情结果?──必定是乌鸦喝到了水。
⑶ 这时,你最想知道什么?(乌鸦是怎样克服难题喝到水的?或乌鸦想出了什么办法才喝到了水?)
(大胆猜测找到矛盾焦点,提出问题,造成悬念,激起遐想,产生好奇心与求知欲,使学生在跃跃欲试的状态下进入阅读。)
2、指名读第2自然段猜想:石子──办法(用一句话说清两者关系即乌鸦怎样利用小石子喝到了水。)
3、小组合作学习第三自然段:
⑴ 朗读第3自然段。
⑵ 讨论:乌鸦是怎样利用这许多小石子喝到水的呢?
⑶ 交流。
4、实物演示,突破难点:
⑴ 指名表演演示,其余学生观察:乌鸦怎能样把小石子放进瓶里,水又是怎样升高的?(一个一个;渐渐)
⑵ 交流,并指导用渐渐说话(出示读读说说中的例句并完成填空。)
⑶ 追问:此时,你最想对乌鸦说些什么?(乌鸦很聪明;乌鸦很执着。乌鸦遇到困难能开动脑筋等。)
(根据一定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通过实验,化静为动,突破教学难点,使学生认识事物间的联系。另外,一个巧妙的追问,挖掘了课文的思想内涵,表现了语文课程重视提高学生品德修养的课改理念。)
5、指导表情朗读,背诵2、3自然段:
(第二自然段要表现乌鸦想出办法后的兴奋,第三自然段前文表现乌鸦的艰辛后文则要读出乌鸦如愿以偿的欢欣。)
三、回归整体,总结全文,指导课本剧表演
1、齐声朗读全文。
2、回忆第一自然段第1句话我们是如何来再现当时场面的?(为人物加上动作,语言,神情等,尤其是语言,可用来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例第二自然段用上这么多小石子有办法了!第3自然段用上一个、两个、三个多甜的水啊!等)
3、两人合作,一个戴上头饰表演课本剧一个给予指导而后交换。
(高万同老师说:小孩子都是有灵性的,天生都有很强的好奇心与表现欲,他们对课文中的人、事、物都会产生自己独有的感受和想法,虽然他们说不清楚,但一心想表现,教师要给他们充分的机会。)
四、推翻条件,引出问题小论坛中比创新
小论坛:
瓶子旁边要是没有小石子,乌鸦该怎么办呢?
分小组讨论。
大堂交流。(比谁的点子更多谁的方法更合理。)
五、学习生字,指导书写
1、练读生字并组词。
2、学生看笔顺图并描红课本上的生字。
3、师生共议书写要点。
4、学生在习字册上练习描红。(仿影、临写)
六、作业
1、背诵课文。
2、继续准备课本剧表演。
《乌鸦喝水》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学会认读15个生字词,会写“找”字。
2.根据课文内容进行表演,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想象力。
3.通过学习课文,培养学生思考和探索的精神,体会动手动脑的乐趣,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
教学重点:
1.熟读课文,学会认读15个生字词,会写“找”字。
2.根据课文内容进行表演,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想象力。
教学难点:
根据课文内容进行表演,让学生知道乌鸦是怎样喝到水的。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利用录像激发学生兴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喜欢听故事吗?今天老师给你们讲个故事,好吗?在一个炎热干旱的夏天,有一只小乌鸦飞来飞去,他渴极了,可是怎么也找不到水喝,小乌鸦急得都快要哭了,他想喊妈妈,也想喊爸爸,后来他想,还是自己想办法吧。他找啊找啊,终于发现一个瓶子里还有点水,他高兴极了,他真想一口气把水喝下,可是瓶子太高,瓶口又小,乌鸦的嘴够不着,怎么办呢?他想啊想,终于想出了一个好办法,喝着水了,你们喜欢这个故事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乌鸦喝水》这篇课文,板书:乌鸦喝水(齐读课题)这节课我们不但要熟读课文,还要会认读15个生字词,同学们之间要互相帮助,合作完成,你们有信心吗?
二、新授课
(一)读课文
1.听老师读一遍课文,注意听清课文中每个字的读音。
2.自己小声的读一遍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拿起铅笔,用圈儿圈起来。
3.老师带学生读一遍课文,老师读一句,学生跟着读一句,注意听清圈圈儿字的读音。
4.自己再大声的读一读课文,看看还有没有不认识的字,如果有问问同桌。
5.出示“衔”字,找小老师教认,并解释“衔起来”的含义。
6.同桌两个同学互相读一读圈圈的字,如果都认识了,就把圈儿擦掉,还有不认识的,问问你的同桌或举手问问老师。
7.同桌的小朋友看着插图互相说一说,乌鸦是怎么喝到水的,看谁说得好,然后请学生到前面来表演。
8.表演课文内容。(质疑:为什么石子放进水里水就慢慢升高了呢?)
(二)认生字:
1.课件出示课文(请看大屏幕,变红的字或词齐读两遍)
2.做游戏:“说悄悄话”.
3.反馈认字情况。同桌两个人都不认识的,问问老师。
4.脱离课文识词。
5.游戏:抢读词语。
6.游戏“听音乐传字卡,看看哪组得红花”。
(三)课间休息:《劳动最光荣》,跟着音乐一起唱,边唱边做自己喜欢的动作,也可以跟着老师一起做。
(四)学字
1.拿出生字卡片,边摆边读,不会的.问一问同桌。
2.做举字卡的游戏,看谁举得最快。
3.学写字。
(1)出示“找”字,组词。
(2)师:认识一个新的笔画:斜钩,跟老师写一遍。
(3)师说一说字的结构:左右结构。
(4)师板演,边写边说,注意:斜钩的写法。
(5)书写练习。
(6)在田格纸上写一“找”字。
4.游戏:摘字卡
把准备好的图片贴在黑板上,每个小鸟图片的后面都有一个字,如果读对了后面的字,这只可爱的小鸟就和这位学生做朋友。
在读卡片的过程中,我让学生说一说用什么好办法区分“喝、渴”。(板书:口渴,喝水)
(五)有感情朗读课文,回答问题。
让学生再读一读课文,边读边想象小乌鸦回到家把这件事告诉了妈妈后,妈妈会怎么说?
(六)延伸
乌鸦还有别的办法喝到水吗?让学生回去以后动脑筋想一想,动手试一试,下节课和班里的小朋友们交流。
《乌鸦喝水》教案 篇6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一、 复习导入
1、复习生字,课件出示生字,开火车读。再分男、女生赛读。
2、找个别学生口头复述课文的大概内容。
3、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
主要巩固上一节课的内容。
二、 领悟课文内容
(一) 老师范读课文,学生边听边思考:课文中乌鸦做了一件什么事?
(二) 逐段朗读,边读边悟。
1、指名朗读第1自然段。
(1) 出示句子:“一只乌鸦口渴了,到处找水喝。”
A、 指导朗读这句话,读出乌鸦到处找水喝的那种心里着急又找不到水好辛苦的语气。
B、“到处”是什么意思?
出示课件,说说乌鸦飞过哪些地方?连起来说句子:一只乌鸦口渴了,到处找水喝,它飞过——,飞过——,飞过——。
C、 戴上头饰边表演动作边读这一句话。
(2) 乌鸦找到水了吗?可是……。想一想乌鸦当时的心情。指名读第三、四句。
2、乌鸦喝不着水,怎么办呢?指名读第2自然段。
3、乌鸦想到了一个什么办法才喝到水的?齐读第3自然段。
(1) 演示实验,学生观察实验过程并说结果。
(2) 学生分组做实验,体验水渐渐升高的过程。
(3) 让学生细读课文,找出乌鸦是怎样做的句子。
(4) 比较句子
乌鸦把小石子放进瓶子里。
乌鸦把小石子一个一个地放进瓶子里。
哪一句话更恰合?(第2句话,乌鸦必须一个一个地衔石子,瓶口小只能一个一个地放进去。)
瓶子里的水升高。
瓶子里的水渐渐升高。
哪一句写得好,好在哪里?(小石子是一个一个地放进去,水不会一下子升高,是慢慢地升高。老师再用实物演示,让学生体会“渐渐”升高。)
让学生说一说“渐渐”的近义词是什么?再用“渐渐”说句话。
(5) 齐读最后一句话。读出乌鸦喝到水时高兴的`心情。
(6) 指名读第三自然段、齐读
(7) 你想对乌鸦说什么?
4、除了这个办法还有别的办法吗?
(1、)小组讨论。
(2)全班交流,组织评议,选出想得好的办法。
范读激发学生朗读欲望。
通过语言训练的方式,培养发散性思维,理解课文。
将动手、动脑和说话有机地结合起来。
引导学生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三、 回归整体,总结全文
(一)有感情地自由朗读课文。
(二)想想是什么原因让乌鸦最终喝到了水?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三)你喜欢这只乌鸦吗?用一句话夸夸他。
(四)你学了乌鸦喝水的故事以后打算怎么样做呢?
(五)要求学生把乌鸦喝水的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使学生情感得到升华,知道遇事要肯动脑筋的道理。
板书设计
19乌鸦喝水
图(乌鸦) 水不多→ 瓶口小→ 喝不着
(愁眉苦脸) (动脑筋)↓ (想办法)
图(乌鸦)笑 看见→想→放进→升高→喝到水
【《乌鸦喝水》教案】相关文章:
乌鸦喝水教案11-07
《乌鸦喝水》教案06-10
《乌鸦喝水》教案模板08-18
《乌鸦喝水》教案15篇【经典】06-17
《乌鸦喝水》教案15篇08-22
乌鸦喝水的教案(15篇)10-08
乌鸦喝水的教案15篇11-15
《乌鸦喝水》说课稿07-16
《乌鸦喝水》说课稿09-05
幼儿园乌鸦喝水的教案0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