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美术教案锦集6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美术教案6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美术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对撕纸活动感兴趣,在撕纸的基础上,学习撕长纸条的技能。
2、尝试仿编儿歌,感知仿编的乐趣。
3、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并能根据所观察到得现象大胆地在同伴之间交流。
4、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5、会用它们大胆地进行艺术表现与创造,喜欢装饰。
活动准备:
1、彩色色纸人手1—2张,每人一个小碗或一个小筐子,每人一个小勺子和小叉子。
2、一碗白色的纸条面。
3、幼儿用书《大老虎》
活动过程:
1、看书念儿歌《大老虎》,引出主题。
教师:看图说说,图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让我们也变个大老虎来吃饭吧!师生一起念儿歌《大老虎》。
教师:我们小朋友除了吃大米饭,还吃什么呢?
2、出示一碗面条,引起制作兴趣。
教师:这是一碗什么?是什么颜色?是用什么做的?鼓励幼儿大胆的讲述自己的看法,探索制作的方法。
3、 教师示范讲解制作的方法,引导幼儿一条接一条慢慢的撕长条纸,不要撕的太快。
4、 幼儿进行面条加工活动。
教师:今天我们班要举办一个《好吃的`面条》集餐活动,每个小朋友都要做一碗香喷喷的面条,好吗?幼儿进行撕纸活动,教师对幼儿进行个别指导和帮助,对能力弱的孩子重点学习撕长纸,对能力强的孩子重点学习撕细长纸条。
5、 让幼儿与同伴相互交流,介绍自己碗里的面条,再假装吃面条,感受交流和吃面条的快乐,教师给予积极的评价。
6。 带幼儿尝试仿编儿歌《大老虎》。
教师:我们小朋友扮演大老虎,吃面条好吗?我们一起说:长长面条,喷香喷香,豆腐鸡蛋,青菜肉汤。
活动建议:
1、将小朋友做成的面条放在生活区域中,让小朋友喂娃娃吃面条。
2、在区域活动中提供纸张,鼓励幼儿撕纸做许多细细的长面条,不断提高孩子灵活撕纸的能力。
活动反思:
小朋友都可以积极参与到撕纸的活动中,并与老师互动,大胆的说自己吃过或想到的各种面食;撕揪片时精细动作发展好的小朋友能撕的很小,很碎,有的小朋友则不行,是一大块,一大块的,撕的比较慢。在炒面时整个教学过程达到一个高潮,孩子们玩的特别开心。
美术教案 篇2
教材分析:
雨是生活中最常见的自然现象,下雨时,我们不难看到孩子们在雨中奔跑、嬉戏的情景,在儿童看来,下雨是一件有趣而令人激动的事情。?
教材把《下雨啦》安排在第7课,对于大部分北方地区来说,这时正是秋季,秋日的小雨清凉缠绵,能够给孩子带来创作的灵感和真实的体验。教材中还提供了一些和下雨有关的情景图片,是要引导学生悉心观察,丰富联想,引发回忆。这是一节绘画练习课,一般说来,孩子们创作的内容大致会偏重于两类,一是表现雨:用长短、疏密、走向不同的线、点表现出雨的大小,画出自己对雨的感受;二是表现雨中的情景,主要是表现人、动植物等在雨中的活动,有的可能是真实的回忆,也有的可能是建立于真实基础上的想象。教材中出示的学生作品在这些方面可以给学生带来某些启发。
学生在进行本课题的创作时,一般会涉及到描绘下雨时的某种“场景”或“情节”,和前几课的创作相比,画面内容会更加丰富,往往容易把握不好画面的构图,教学时,教师应该在这方面对学生进行初步的引导,可以通过分析优秀作品帮助学生提高认识,使学生在下笔前有意识地区分画面表达的主次,安排画面,以便能更好地借助画面表达自己的情感。
教学目标:
1.选择长短、疏密、走向不同的线条表达出对雨的感受。
2.回忆下雨时的感受,表现出下雨时的真实情景或自己的想象。
3.体验用绘画的形式表达自己感受的乐趣。
教具、学具:
l.电脑多媒体、课件、手偶机器猫、构图对比作品。
2.让学生观察下雨时的情景及雨中人物、景物的`特征。
教学方案:
一、引导目标,激发兴趣。
引入主题。
教师: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一样物品,谁能说出它叫什么?什么时间用的?(出示雨伞)学生自由发言、拿我再出一个谜语,大家能猜出来吗?
(谜语:千条线,万条线,数不清,剪不段,落到天里秧苗绿。落到水里看不见)
二、引入课题,激发兴趣。
1.小朋友们可真聪明!你们这么可爱,我就给你们变个魔术,看,乌云密布,电闪雷鸣
随着风在空中变成了无数的小水滴,漂漂洒洒,大滴大滴地落如大地的怀抱,这就是雨,雨滴越来越大,渐渐的连成了线,地上有了水的漩涡。今天,就让我们拿起手中的小画笔把下雨的美景描绘出来,愿意吗? 学生:愿意。(兴趣盎然)教师:下雨啦。(板书:下雨啦)
二、充分感知,探究画法
(一)创设情景,发散思维
引导学生讨论雨中的感受。欣赏雨中的树,花,草,建筑......
(二)讨论雨的画法
1.教师问:你这么喜欢雨,那你细心观察过雨点像什么吗?
2.根椐学生的描述,在黑板上画出雨点的各种样子。(边听边画)
3.教师问:学生们的想象真丰富,大雨和小雨有什么不同?
4.在黑板上的“小雨”中,添加雨点,放大雨点,画成大雨。(边画边做分析)
5.教师问:同学们观察的都很仔细,那你猜猜,雨点都到哪去了?落下来以后是什么样子。
6.小结:小朋友们真是细心的好孩子,你们对下雨的情景观察的真仔细,相信你们一定能把这幅画画好。如果你们总做这样细心的孩子,去观察大自然,你会发现更多更美的景物呢!我们随时都可以用我们的巧手去描绘它们。
(三)对比分析,讨论构图
教师:老师己经把美丽的雨景画了下来。(出示范画一)瞧,这只小青蛙在雨中唱歌呢!老师还有一幅唱歌的小青蛙,(出示范画二)比一比哪一幅更漂亮?为什么?(学生回答)
小结:通过这两幅作品,我们可以发现,画画时不要画的太小,要画在画面的中间,而且颜色搭配要漂亮。
(四)引导学生用绘画形式表达自己的感受
1.教师:老师画的雨景己经让大家欣赏过了,现在我想听听你准备画些什么?
2.学生讨论交流。
3.小结:同学们描述的雨景真美,老师真想马上就看到你们的作品,快用你们的小画笔把它们画下来吧!
三、学生作业,教师指导(教师巡视指导)
四、作品赏析,资源共享
把学生完成的作品贴在展示台上展示。学生互评。
教师在全班学生面前对表现大胆、画面生动有趣的作品进行表扬,以带动全班学生整体表现水平的提高。
美术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能选择多种图案来装饰爸爸的领带。
2.熟悉爸爸的衣饰特点,更主动的关心爸爸。
活动准备:
1. 色彩、图案各异的`领带若干。
2. 以剪好的领带形状的纸人手一份。
3. 蜡笔、剪好的不同颜色、各种图案的碎纸。
活动过程:
一、爸爸喜欢什么样的领带。
1. 出示色彩、图案各异的领带,提问:“小朋友知道这是干什么用的吗?”“家里谁最喜欢用领带啊?”
2.请幼儿自由观赏领带,说说领带的颜色及花纹。
3. “你的爸爸喜欢什么样的颜色和花纹呢?”
4.请小朋友想一想,我们能用什么图案来做领带爸爸会喜欢呢?
5. 观察教师用碎纸图案贴画的方法装饰领带,贴画时,注意不要把碎纸粘到一起。
二、我给爸爸做领带。
1. 鼓励幼儿先挑选好图案或色彩,摆放在要装饰的领带上,然后再用浆糊粘贴。
2. 把设计好的领带挂在墙壁上进行展览,引导幼儿相互欣赏。
活动结束:
离园时,把领带带回家,给爸爸亲手戴好。
美术教案 篇4
目标:
对神秘的太空有了解的兴趣,能在已有画面上添画太空背景。
在绘画的过程中进一步激发对宇航员的敬佩之情。
准备:
1、知识经验准备:知道我们中国的宇航员已经去过太空,了解人在太空的服装特点、动作特点等。
2、材料准备:幼儿已画的宇航员画面、水笔、蜡笔、《神秘的太空》PPT
过程:
一、太空里可能有什么?
我们中国的宇航员来到了太空,他们会在太空里看到些什么呢?
出示PPT,幼儿看看讲讲
小结:在太空里有神秘的星球、有运送宇航员的火箭还可能有输送广播电视信号的卫星。
二、飞向太空
上次我们已经画了漂浮在太空中的宇航员了,今天我们来把太空中的神秘景物画出来。
提问:
1、这幅画上什么最重要?(宇航员)
2、我在添画其他景物的时候需要注意些什么?在宇航员背后的.景物怎么画?
?小结:如果你画的景物被宇航员遮挡住了,画的时候要注意两边的连接,避免出现一边高一边低的情况。
三、幼儿作画,教师巡回指导
鼓励幼儿大胆用组合方式添画背景,注意物体和人之间的遮挡关系。
提醒幼儿耐心完成涂色。
四、相互欣赏作品,说说自己对宇航员的感情。
美术教案 篇5
第一单元
单元总目标:
1、 从古今中外的优秀绘画作品中,体会到劳动____人类创造力的源泉,劳动是许多画家经常表现的重要题材之一。不同时代的画家通过劳动题材所表现的主题是不一样的,表现手法和艺术风格也是多种多样的。它们所体现的思想内涵和艺术性的高低存在着明显的差别。通过欣赏,提高学生对美术作品的审美能力和分析作品的能力。
2、 通过对表现劳动题材的优秀绘画作品的欣赏,培养学生对劳动的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念。
单元课时:
本单元分2课时教学。
活动安排:
◆观赏与描述:
* 你是否知道和理解这些美术作品所表现的劳动的性质和情节?
* 你对作品所表现的劳动场景有什么感受?
* 你对作品中人物的`劳动心情和态度有什么感受?
◆分析与研究:
* 你对这些作品和作者知道多少?
* 你了解作品的时代和社会特点吗?
* 你能不能想像作者的创作意图和要表现的主题?
◆讨论与解释:
*你从这些表现人类劳动的美术作品中获得了什么样的审美感受?
*不同的人物对劳动有什么不同的态度和感情?
◆体验与评价:
*你对人类劳动的意义有什么体验和联想?
*你对“劳动创造世界”有什么体会和看法?
活动一
1、课题 劳动____人类创造力的源泉(上)
2、学习领域 欣赏*评述
3、课时 1课时
4、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教具:欣赏挂图、课件、课外收集表现劳动题材的美术作品、课本等。
学生准备学具:课本、钢笔、笔记本、自己收集到的作品等。
5、课堂教学
(1)引导阶段
① 通过欣赏(用课件展示)表现劳动题材的中外美术作品,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对学习美术的兴趣。
② 教师宣布本课时教学任务及采用的学习方式方法,要学生注重对中外美术作品的比较、分析,谈自己对作品的初步感受和理解。
③ 学生预习,看课本上的图片和文字,认真观察、思考问题。
(2)发展阶段
① 欣赏、评述《在激流中前进》
☆ 展示图片,学生欣赏、讨论。
☆ 请几名学生根据预习时提出的问题谈自己对这幅作品的初步感受和理解。
☆ 教师归纳总结:
《在激流中前进》(油画)
作者:杜键,上海人,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教授。
本作品是作者在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研究班学习时的毕业创作。为此,作者曾先后到山西禹门口、陕西宁家川等黄河险急渡口体验生活,搜集创作素材。作者以简练的艺术语言,雄健有力的笔触,凝重的色调表现了黄河船工们齐心协力在黄河的激流浊浪中奋力前进的惊险场景。作者运用衬托和对比的手法来刻画黄河船工在劳动中所表现的惊人力量和百折不挠的精神。这主要表现在汹涌激荡的河水与般工们沉着稳定的姿态的对比,大面积奔腾而来的黄河浊浪和小船的强烈对比。
② 欣赏、评述《粮食》
☆展示图片,学生欣赏、讨论。
☆请同学根据预习时提出的问题谈自己对这幅作品的初步感受和理解。
☆教师归纳总结:
《粮食》(油画)
作者:(苏联)雅布隆斯卡娅,卫国战争后著名女油画家、基辅美术学院教授。
美术教案 篇6
《蜗牛》教案
一、概要:
让幼儿了解蜗牛的生活环境以及活动特征。
二、教材说明:
本课教材中的蜗牛主要是用螺旋线画出不同动态的蜗牛,并添画环境。
三、教学目的:
1.掌握蜗牛的基本形象特征,正确地画出不同形态的蜗牛;2.通过画蜗牛,学生能掌握画圆形动物的方法;3.培养学生善于动脑和善于想象的能力。
四、教学重点:认识圆形并用基本形画蜗牛。
五、教学难点:画出蜗牛的不同动态。
六、教具准备:
1.老师准备:彩色粉笔、蜗牛动态变化分析图一幅、蜗牛在潮湿的草地上活动画一幅。2.学生准备:塑料水彩笔、美术课本、图画纸。
七、教学方法:
讲述法、演示法、练习法。
八、教学过程():
1.导语:在夏天的雨季里,同学们都见到过蜗牛爬行的情景,看它那背着自己的“小屋”在草地上自由自在蠕动的姿态,真惹人喜爱。那么大家想不想把它那可爱的样子画下来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画蜗牛。
2.板书课题:蜗牛
3.新授:
(1)讲解怎样画蜗牛。演示画法(边演示边讲解)。画法步骤(用彩色粉笔画):
请同学们练习两遍画法。
(2)讲解怎样画各种姿态的蜗牛。师:蜗牛喜欢在潮湿的地方活动。它们有向前爬行的,有向后爬行的,有抬头的,有低头的等各种不同的姿态。这些神态各异的蜗牛,我们该如何去画呢?(出示蜗牛动态变化分析图一幅)抬头的;向前爬的;向后爬的;低头的。(教师设问,各种姿态的蜗牛哪里在变动?)
(3)教师总结蜗牛动态画法规律。强调:蜗牛不同动态的画法主要是肉体的`变化,圆壳不动,因此画蜗牛先画圆壳,再根据蜗牛的不同动态画出肉体及触角。
(4)启发引导学生绘画:师:蜗牛喜欢在什么地方爬行?师生共同讨论:如何让蜗牛自由自在地爬行。(出示范画:蜗牛在潮湿的草地上爬行。)教师:请同学们看示范画,画面上的蜗牛是在干什么?上:天空上有什么?(乌云)是什么颜色?下:草地上有什么?(花草、蘑菇)是什么颜色?
4.课堂练习。
教师:同学们,如果你是一只蜗牛,会喜欢什么样的活动呢?
教师:如默默地爬行,与另一只蜗牛亲热地说话等。
教师:请两名同学说出自己要画的场面。
作业要求:在草地上画出不同姿态的小蜗牛(最少五只)。
注意事项:
①抓住蜗牛圆壳和肉体的画法特点。
②注意圆壳和肉体的比例关系。
③色彩要活泼鲜艳。
(教师巡视指导,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5.课外作业:在生活中观察各种蜗牛的动态并写生蜗牛。
6.板书设计:
课题(板书)
演示画蜗牛的步骤
蜗牛动态变化分析图
【美术教案】相关文章:
美术电脑美术教案10-31
(经典)美术教案07-22
美术的教案11-10
(经典)美术教案08-08
美术教案07-20
[经典]美术教案07-21
美术教案【经典】11-24
美术教案[精选]07-26
[精选]美术教案10-09
(精选)美术教案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