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一的听众》教案

时间:2024-10-21 10:42:55 教案 我要投稿

有关《唯一的听众》教案3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唯一的听众》教案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有关《唯一的听众》教案3篇

《唯一的听众》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读通读顺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识记文中生字词,了解课文大意;

  3、精读和体会作者练琴时沮丧的心情。

  教学重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通过重点语句体会作者练琴时沮丧的心情。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板书课题,读题。

  2、质疑课题:读了课题,你们的头脑中有什么问题吗?

  (听众指谁?为什么叫“唯一的听众”呢?……)

  走进课文,寻找答案。

  二、初读感知课文:

  1、师提示自读要求:

  (1)轻声较快地朗读课文,读通读顺课文;

  (2)划出文中的生字词和需要识记的词语,并理解不懂的词语;

  (3)想一想,文中写了件怎样的事(课文较长,注意前后内容间的联系)。

  (师相机巡视自读情况)

  2、自读交流与反馈:

  (1)出示课后生字、词语(前两行)和单元中要求识记的词语(后两行):

  悠(悠) 仪(式) (抱)歉

  溜(走) 嘿 (无法)割舍

  白痴 折磨 沮丧 蹑手蹑脚

  神圣感 洋溢 尽心尽力

  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相机引导“歉”的写法和注意“溜”的偏旁)。

  “字不离词”、“词不离句”,理解词意:

  师重点引导:

  “悠悠”,文中形容的是悠悠的小令,“小令”就是小曲,听着这样悠悠的小令你会有什么样的.感觉吗?(美妙)请读出这种美妙的感觉;

  “溜走”,你认为什么样的走叫“溜走”呢?(偷偷地、不让人知道……)

  “嘿”,这是个感叹词,表示一种强烈的感情,我们把它带到文中来感受一下吧,体会其中的激动、开心之情;

  “无法割舍”,你觉得无法割舍的是什么?(浓浓的亲情……)

  ……

  再读词语,读出感觉。

  (2)了解课文大概内容:

  师:认识了文中这么多的生字、词语,老师相信,同学们一定也读懂了文中的很多内容,知道这课文主要写了件什么事吗?能用自己的话简要地说一说吗?

  预设:

  生:写“我”很喜欢拉小提琴,但是拉得很难听,后来得到老妇人的“指点”,最后取得了成功的事……

  (师适时鼓励、引导学生相互补充)

  (3)激趣、过渡:

  这“唯一的听众”指的是谁呢?这位老妇人她为什么会成为我唯一的听众呢?

  预设:

  生:因为我拉得很难听,家里人都不喜欢听我拉……而只有这位老妇人……

  师:是啊!现在就让我们走进前面的课文,感受作者在家里拉琴是怎样的一种感受(师相机板书:家里)

  三、精读、理解课文第一节:

  1、读第一节,划出“我”的内心感受。

  (“我”感到十分沮丧,师相机板书“沮丧”)

  2、理解“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呢?

  (1)师相机引导学生理解“白痴”;

  (2)想象爸爸和妹妹对“我”的“数次”折磨;

  (3)感受锯桌腿的难听声音。

  3、有感情地朗读该节,读出“我”的沮丧心情。

  4、师:

  爸爸和妹妹的话对于刚学小提琴的“我”来说简直就是无情的打击,因此,此时“我”的心情是十分沮丧的,也不敢在家里练琴了,最后发现了一个绝妙的去处,来到了楼区后面小山上的一片树林里(师相机板书:小树林),是啊!这样,作者就不会再担心有人自己的琴声了。

  5、过渡:

  在这样的环境里练琴,“我”的内心又是怎样的一种感受和体会呢?(自由朗读课文第二、三节)。

  四、精读、理解课文第二、三节:

  1、体会和感受第二节中的环境描写:

  “林子里静极了。沙沙的脚步声,听起来像一曲悠悠的小令。”

  (师引导体会句中运用的“反衬”手法)

  2、指名交流作者的心情:

  预设:

  生:尽管这里没有父亲的妹妹的评论,但我感到懊恼,因为我显然将那把“锯子”带到了林子里。

  生:我不由得诅咒自己:“我真是个白痴!”

  3、、过渡:

  是啊!此时,作者“我”的心里仍然是非常的沮丧,因为他又把锯桌腿的声音带到了林子里。所以,当“我”发现身后有人时是怎样的一种表现呢?(课文第四、五节中)

  五、感受和体会课文第四、五小节:

  1、划出语句,指名进行交流:

  预设:

  生:我吓了一跳。

  生:我的脸顿时烧起来,心想……

  生:我抱歉地冲老人笑了笑,准备溜走。

  2、师相机:

  是的!作者此时为自己难听的琴声破坏了林子里的和谐而感到非常的难堪和抱歉,准备溜走。 但是,老妇人诗一般的语言打动了“我”,让“我”留了下来,这是怎样的语言呢?从老妇人的语言中你又能感受到什么呢?下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

  六、作业:

  1、抄写文中的生字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唯一的听众》教案 篇2

  教学目标分析:

  1.学会6个生字。正确读写“神圣、悠悠、庄重、仪式、抱歉、溜走、介意、追问、荒唐、声望、割舍、大吃一惊”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与同学讨论。抄写印象深刻的句子。

  3.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从老教授的言行与“我”的心理、行动变化两方面感受老人对“我”的爱护、鼓励,以及“我”对她的敬佩、感激之情。

  学习者分析:

  学生已经是六年级了,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预习能力、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从老教授的言行与“我”的心理、行动变化两方面感受老人对“我”的爱护、鼓励,以及“我”对她的敬佩、感激之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认识了宁可自己吃苦也要帮助他人的桑娜夫妇,认识了为了让我安心读书,而煞费苦心的残疾青年,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一位德高望重的老教授。请大家打开课本第11课《唯一的听众》。

  二、检查预习:

  1.抽生开火车读课文。随机纠正读音。

  2.生字:

  (1)抽生往黑板上板书生字。

  (2)全班齐读生字,并说出识字方法。

  (3)把生字带拼音写两遍。

  3.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写“我”在老教授的帮助下,从原来的`没有信心拉好小提琴,到可以面对成百上千的人演奏小提琴的事。)

  4.提出自己不理解的问题。

  三、体会老妇人的良苦用心

  1.浏览全文,找出描写老人神态的关键词。(平静)

  2.描写老人神态平静的句子,总共出现了几次?在文中画出来。

  (1)一位极瘦极瘦的老妇人静静地坐在木椅上,平静地望着我。

  这是老人第一次“平静地望着我”。

  ①在什么情况下,老妇人“平静地望着我”?对“我”产生了什么影响?再读课文,画出描写“我”心理活动的语句。读一读,体会“我”的心理变化。

  ②是谁给了我动力,让“我”产生了这么大的变化?

  画出描写老教授语言的词句,读一读。谈谈自己的感受。

  (2)她一直很平静地望着我。

  这是老人第二次“平静地望着我”。

  ①从老人平静的眼神中,你品味到了什么?

  ②找出描写老教授语言的句子,有感情地朗读。

  ③在老妇人耐心地鼓励下,“我”的技艺在不断提高。再读课文,说说老妇人的称赞和鼓励使“我”发生了什么变化?

  (3)她慈祥的眼神平静地望着我,像深深的潭水……

  这是老人第三次“平静地望着我”。

  ①这次老妇人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平静地望着我”的?找到有关句子读一读。

  ②为什么说老人的眼神平静地望着我,像“深深的潭水”?你体会到了什么?

  ③如果说老教授善解人意的语言是有声的鼓励,那么她平静的神态,特别是每天早晨做“我”唯一的听众,就是无声的激励,从而使“我”最终能面对成百上千的观众演奏。那双眼睛永远定格在我的脑海里,使“我”战胜自卑,重树信心。

  四、读写结合,拓展延伸

  1.课件出示三组句子,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1)一位极瘦极瘦的老妇人静静地坐在木椅上,平静地望着我。

  (2)她一直很平静地望着我。

  (3)她慈祥的眼神平静地望着我,像深深的潭水……

  2.平静的神态背后,老人在想些什么呢?请同学们联系上下文,发挥想象,描写一段老妇人当时的心理活动。

  3.交流所写内容,进行评议。

  课后反思:

  从上学期以来,一直引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到本学期,学生一可以独立完成课前预习,节省了教学时间。本节课,在教学中,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再在小组内读议解决问题。引导学生以读为主,读中感悟,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唯一的听众》教案 篇3

  【学习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摘录印象深刻的句子。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

  3、体会老教授对“我”的鼓励、给“我”带来的变化,感受人与人之间真情的美好。

  4、环境描写、人物心理描写的作用。

  【课前准备】

  有关课件。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导入新课

  文中的“唯一的听众”指的是谁?为什么称她为“唯一”的听众?

  二、初读课文,解决疑问

  1、带着问题初读课文。

  2、汇报交流。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读一读课文的开头和结尾,说说我在音乐方面发生了什么变化。

  2、再读全文,结合课文内容概括“我”发生变化的原因。

  3、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四、以点带面,品味全文

  1、浏览课文,找出描写老人神态的关键词。(平静)

  2、描写老人神态平静的句子,总共出现了几次,在文中画出来。

  课件出示:

  一位极瘦极瘦的老妇人静静地坐在木椅上,平静地望着我。

  她一直很平静地望着我。

  她慈祥的眼睛平静地望着我,像深深的潭水……

  ⑴ 第一次“平静地望着我”:

  ① 在什么情况下,老妇人“平静地望着我”?对我产生了什么影响?

  再读课文,并画出描写“我”的心理活动的语句。读一读,体会我的心理变化。(沮丧──充满了神圣感──沮丧──羞愧、兴奋。)

  可以联系上下文体会人物心理。如:

  沙沙的足音,听起来像一曲悠悠的小令。(环境描写,侧面反映人物心理活动。)

  ② 是谁给了我动力,让我的心理产生这么大的变化?

  划出描写老教授的语言的词句,读一读。

  “是我打搅了你吗,小伙子?不过,我每天早晨都在这儿坐一会儿。”

  “我想你一定拉得非常好,可惜我的耳朵聋了。如果不介意我在场,请继续吧。”

  “也许我会用心去感受这音乐。我能做你的听众吗,每天早晨?”

  A、谈谈体会:从老人的几句话中,可以体会到老人的良苦用心,她在消除“我”的心理障碍。

  B、练习读好这三句话。

  ③ 出示“一位极瘦极瘦的老妇人静静地坐在木椅上,平静地望着我”。

  读一读,谈谈自己的感受。(老人在默默地鼓励我,在给我信心和继续练琴的勇气)

  ⑵ 第二次“平静地望着我”:

  ① 出示“她一直很平静地望着我”,从老人平静的眼神中,你品味到了什么?

  ② 找出描写老妇人语言的句子,指导有感情地朗读。(感谢、称赞。)

  ③ 在老人耐心热情的鼓励下,“我”的技术在不断提高。再读课文,说说老妇人的称赞和鼓励使“我”发生了什么变化?(信心倍增,行动、心理均发生变化。)

  ⑶ 第三次“平静地望着我”:

  ① 这次老人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平静地望着我”的?找到有关句子读一读。

  引导体会“手指悄悄打着节奏”等隐含的信息。(琴艺长进)

  ② 出示“她慈祥的眼神平静地望着我,像深深的潭水……”为什么说老人的眼神平静地望着我,像“深深”的潭水?你体会到了什么?

  3、教师小结:

  如果说老教授善解人意的.语言是有声的鼓励,那么她平静的神态,特别是每天早晨作“我”唯一的忠实听众的举行,就是无声的激励,从而使“我”最终能面对成百上千的观众演奏。

  引读:“只看见老人微笑着靠在木椅上,手指悄悄打着节奏。她慈祥的眼神平静地望着我,像深深的潭水……”

  那双眼睛永远定格在我的脑海里,那双眼睛使“我”战胜自卑,重树信心。齐读文章最后两句。引读最后一段:“后来,拉小提琴成了……”

  三、读写结合,拓展延伸

  1、课件出示三组句子,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一位极瘦极瘦的老妇人静静地坐在木椅上,平静地望着我。

  她一直很平静地望着我。

  她慈祥的眼睛平静地望着我,像深深的潭水……

  2、平静的神态背后,老人在想什么呢?请同学们联系上下文,发挥想象,描写一段老人当时的心理活动,可选一两处写。

  课件出示:

  当我沮丧地想离开小树林时,她平静地望着我,仿佛在说……

  当我每天去小树林拉琴时,她平静地望着我,仿佛在说……

  当我渐渐奏出真正的音乐时,她慈祥的眼睛平静地望着我,仿佛在说……

  3、交流所写的内容,简单评议。

【《唯一的听众》教案】相关文章:

《唯一的听众》教案05-24

唯一的听众教案设计范文08-03

《唯一的听众》教学设计11-26

唯一的听众说课稿09-11

唯一的听众教学设计02-10

《唯一的听众》教学反思08-10

唯一的听众教学反思08-17

(合集)《唯一的听众》教学设计12-12

《唯一的听众》说课稿14篇09-12

《唯一的听众》教案范文汇总八篇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