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的悲剧教案

时间:2024-11-20 03:27:12 教案 我要投稿

伟大的悲剧教案模板汇总4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伟大的悲剧教案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伟大的悲剧教案模板汇总4篇

伟大的悲剧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快速默读课文,把握内容,体会作者感情。

  2.理清故事情节,体味关键语句。

  3.激起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培养团结合作、勇于牺牲的精神。

  教学重点

  体会作者表达的颂扬之情,通过默读、重点朗读,体味关键语句,认识人类挑战自身,实现生命价值的伟大。

  课时安排

  一课时

  课前准备

  教师可利用图书馆或网络查阅有关南极探险的资料,有条件的地区可在课前播放关于南极恶劣天气或人类南极探险的录像资料,让学生对南极有进一步的了解,为学习课文做好准备。

  本课生字词较多,要让学生提前预习课文,为朗读、复述课文做好准备。有条件的地区尽量让学生利用图书馆、网络查阅一些资料,拓宽学习的空间。

  教学内容

  《伟大的悲剧》是一篇节选的传记,课文主要记叙了斯科特探险队一行五人精疲力竭却又满怀希望奔向南极点,却悲哀地发现已经有人捷足先登,只好垂头丧气地踏上归途,最后一个个悲壮地死去的事件经过。作者茨威格饱含感情地用文学的笔法,从人类征服自然的'崇高悲壮精神的角度来写这一事件,读来令人感动。课文颂扬的是一种人类勇于探索的精神、为事业而献身的崇高精神和强烈的集体主义精神。教师在教学时,可重点突出斯科特和他的伙伴的团结合作、勇于牺牲的精神。

  教学设计

  导入

  只要对南极稍有了解的人就都知道,在南极南纬90°设立的科学实验站名为阿蒙森—斯科特站,这是为了纪念最早到达南极的两名探险家:挪威人阿蒙森和英国人斯科特。当年他们各自率领一支探险队,为使自己成为世界上第一批到达南极的探险队而进行激烈的竞争。结果阿蒙森队比斯科特队早到达极点近五个星期,并顺利回到挪威,斯科特等五人却长眠在茫茫的冰雪中。而作者茨威格并没有为胜利者阿蒙森作传,而是把目光投向斯科特,对英雄的赞叹溢于言表。历史上都是为胜利者歌功颂德,为什么作者对斯科特表达了崇高的赞誉?请同学们从课文中找答案。 (板书课题并出示目标。)

  整体感悟

  检查预习“读一读,写一写”。

  学生默读,复述课文,理清故事情节。

  出示问题组:

  1.本文写了什么内容?哪些细节最让你激动难忘?说给大家听听。

  ?2.文章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学生边读边圈点勾画,然后四人小组相互复述故事,再推举一人在全班复述,学生相互补充,教师提示大家注意环境描写的作用,帮助学生感知内容。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寻找课文中令人难忘的细节,并说出为什么这些细节令人难忘。

  研读与探究

  1.教师导学:

  这篇课文是非常感人的,研读好重点片段,会对课文内涵有更深的理解。学生朗读课文重点片段,在朗读中深入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合作探究:

  问题组:

  a.斯科特等探险队员们表现出人类怎样的优秀品质?具体表现在哪些地方?

  (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意味深长的语句)

  b.作者为什么给失败者斯科特作传?

  c.斯科特一行人探险的意义是什么?

  学生朗读课文后,可以小组讨论,共同研讨问题。

  3.教师小结:

  作者倾注了他的全部感情来写了这个悲剧,颂扬一种人类勇于探索的精神、为事业而献身的崇高精神和强烈的集体主义精神。他们的精神让所有的人仰慕,给后人以精神上的鼓舞。

  体验与反思

  教师导学:

  斯科特等人为人类事业而献身的崇高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学习了这篇文章,你得到了什么启发?联系生活实际进行讨论。

  学生小组讨论,教师参与学生的学习讨论。

  教师可从团结合作、勇于牺牲的精神启发学生。

  作业

  1.积累字词句。

  2.根据查阅的资料,写一篇读书笔记。

  本教案的设计,按照《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的综合。在教学环节中,注重跨学科的学习,拓宽语文学习的领域,让学生在学科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充分激发学生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培养敢于探险的勇气、集体主义观念。学生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查找资料、引用资料,拓展了课文内容,加深了理解和感悟。复述课文是在听与说双方互动过程中进行的,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得到锻炼,思想认识也得到提升。

伟大的悲剧教案 篇2

  一、教学目标:

  1、自主阅读,品味故事的生动性。

  2、合作交流,感悟语言的潜在美。

  3、探究主题,体验情感的震撼力。

  二、设计思路:

  1、预习就是自学,充分体现学生的个性阅读,它不仅仅是为了字词,更主要的是对故事的整体感知。————自主中有方法

  2、比较文本的目的就在于让学生进一步感悟语言,能利用文本外的资源加深理解,填补阅读文本时的“浅”意识,从而突现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合作中讲深度

  3、拓展阅读是为了学生在情感体验上得到升华,加强学生思想的深度,达到体验情感的震撼力。————探究中求完善

  三、自主阅读预习题:

  1、找出最容易读错的字3————5个,并注上拼音。

  找出最难理解的词2个,查出意思。

  2、故事中最精彩的片段、最有含义的句子、最让你感动的人物各一个,可与同学交流。

  3、与原著进行比较,选择一处加以辨析。

  四、教学流程模块:

  (一)在情景中走进文本:音乐渲染、图片展示(略读)

  在《泰坦尼克号》主题曲乐中,慢慢展现南极景观图片,滚动式出现阿蒙森、斯科特的个人资料介绍,以及作者简介和两条南极探险线路图。

  (二)在交流中感知文本:交谈切入、由浅入深(粗读)

  1、从《人类的群星闪耀时》中的名言入手:“我之所以这样称呼这种时刻,是因为它们宛若星辰一般永远散射着光辉,普照着人类暂时的黑夜。”

  2、黑夜中出现了哪五颗星辰?特别醒目。

  3、感受南极的环境,领略行进的艰难,选择语段朗读。

  (三)在感悟中解读文本:讲述故事、精读语段(精读)

  1、讲述最感人的故事。

  2、边听边思考,用一句话概括故事的内容。

  3、作者在文章中是如何体现环境恶劣的?读相关段落(第七节)。

  理解“销蚀”————学生动手查词典,在比较领悟中解读词语。

  4、分析人物性格特点,体悟人物精神品质。出示文章第十节:

  a、齐读文段。

  b、用一句话概括内容。

  c、从词句的感悟中领会人物的精神境界。“战栗”、“怀着敬畏的心情感觉到”————为什么?

  5、从文章中找出最让人感动的语句加以细细体会:结合“研讨与练习二”进行,着重讨论“一个人虽然在同不可战胜的.厄运的搏斗中毁灭了自己,但他的心灵却因此变得无比高尚。所有这些在一切时代都是最伟大的悲剧。”

  根据学生理解的情况,加强朗读指导,选择情景步步深入,加以领悟。

  (四)在鉴赏中领悟文本:删减内容、赏析解读(赏读)

  截取原著中的相关部分,进行鉴赏阅读,体会表现情感内容方面的异同。着重分析:

  157页第三节末句“因为那时侯丰富的营养所含有的化学能和南极之家的温暖营房都给他们带来了力量(原文为‘热力’)。”

  “不仅如此,他们心中钢铁般的意志现在也已松懈,来的时候他们满怀无限的希望,这希望体现了全人类的好奇和渴求,这希望给他们增添了无穷的力量。当他们一想到自己所进行的是人类的不朽事业时,也就有了超人的力量……说不定在他们的内心深处,与其说盼望着回家,毋宁说更害怕回家哩。”

  策略:进行朗读。

  个体阅读————小组阅读————共同讨论————形成共识。

  (五)在拓展中体验文本:比较阅读、体悟挑战(悟读)

  阅读《莫名其妙的“挑战”》

  1、比较阅读,领悟文章主题,进行情感体验。

  2、学生各自发表意见,提出自己的看法,用思辩思想解读文本。

  3、思考:作者认为北大五名学子登山遇难值得吗?哪些理由阐明了作者的观点。

  (六)在音乐中融合文本:基调悲壮、撼动心灵(心读)

  再现“研讨与练习二”中的第三个句子,这是一种怎样的精神品质?

  在背景音乐中,教师阐述自己的观点和评析,以达到情感的升华,然后出现以下画面:

  “在英国国家主教堂里,国王跪下来悼念这几位英雄。”————滚动式拉过。

  让我们一起深刻地记住他们————斯科特、鲍尔斯、威尔逊、埃文斯、奥茨————把五个名字刻在纪念碑上(碑在转动着,它的背面是四个字:“人性之光”)。

  五、作业:

  搜集有关探索自然方面的资料,增加和丰富自己的拓展性知识。

  你能把这堂课的感受和收获叙写出来吗?

伟大的悲剧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快速默读课文,理解内容,体会感情。

  2.品味关键语句,感受英雄的高尚品质。

  3.激起学生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培养学生的高尚品德。

  教学重点、难点:

  1.体会作者表达的颂扬之情

  2.品味关键语句,感受英雄们的高尚品质。

  课前准备:

  教师利用图书馆或网络查阅有关南极探险的资料,制作课件让学生对南极有进一步的了解。

  学生提前预习生字词并熟读课文,掌握大体内容。

  学生也可以查阅资料拓宽学习空间。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设计:

  导入:

  第四单元主要的话题是“探险”,今天我们要探险的第一站是南极。

  南极,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学生自由回答)

  极地、寒冷、终年的冰雪、冰山、暴风雪……因为人类无法在那儿生存所以又很神秘(我们先来看几幅南极的图片以及对它的气候介绍)

  正因为它的美丽、神秘,所以吸引着许多的探险者去征服它

  (介绍人类去南极探险的情况)

  人类历史上最早到达南极点的两只科考队伍是——挪威人阿蒙森率领的队伍和英国人斯科特率领的队伍,为了纪念他们设立在南纬90度的科学实验站取名为阿蒙森-斯科特站。那么当时是怎样的情况,为什么两支队伍会一前一后的来到南极呢?(看图片了解背景)

  一 、整体感知

  1.检查预习情况

  2.六分钟快速默读课文(读完四人交流)

  3.概括文章大意

  明确:斯科特一行五人满怀希望来到南极点却悲哀的发现阿蒙森已经提前到达了,所以他们只好垂头丧气的踏上归途,结果因为恶劣的天气,最后一个个悲哀的死去。

  (第一个是埃文斯——突然精神失常,在一天夜里死去;第二个是奥茨——为了不拖累同伴英雄一样的走向死亡;最后三个人爬进各自的睡袋等待死亡的到来。)

  4.谈谈读后的最大感受

  5.思考:①为什么茨威格不给胜利者阿蒙森立传,却选择失败者悲壮的一幕?

  ②茨威格在这篇传记中表现出了什么感情?

  明确:①失败者他们的悲剧经历更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斯科特他们在失败的过程中更加表现出了他们高尚的灵魂。鲁迅曾说过“悲剧是把人类最美好的愿望毁灭给人看”所以悲剧会给人精神上的震撼与启迪。

  教师点拨:茨威格这位伟大的作家,他没有看到成功者的风光而是关注了历史事件背后给人的精神启迪,给斯科特立传意义更大。

  ②对英雄的无比的崇敬和赞美。

  二 、研读赏析

  文章的感人之处在于一些重点的片断和细节,学生朗读课文重点片断,深入体会表达的思想感情。

  1.把给你震撼最大、印象最深的地方找出来,说一说是什么震撼了你?(先读一读,四人交流,全班交流)

  2.总结一下从他们身上体现出来的那些崇高的优秀的品质

  明确:诚信,体现出他高尚的人格

  坚毅、超人的勇气、英雄气概

  勇于探索的`精神、对事业的执著(为了事业献身)

  团结协作、集体主义精神

  无私的爱(对祖国、对朋友、同伴、亲人……,怀着热烈的爱而没有丝毫的恨离开了世界)

  3.能不能根据自己的理解谈一谈《伟大的悲剧》,“伟大”指什么?“悲剧”指什么?

  明确:伟大:指斯科特一行人的高贵的品质、高尚的人格

  悲剧:他们在归途中全部遇难

  他们在比赛中失败了,而且要为胜利者作证

  三 、拓展延伸

  斯科特他们为什么要去探险呢?这样做有什么意义?

  明确:认识自然、探索人类未知世界(为科学做出贡献)、挑战人类自我、实现人生价值

  小结:人人都要找到一种实现自己生命价值的方式,而斯科特选择的是这样一个伟大的事业,这样一个悲壮的结局。想一想从他们身上我们可以学到些什么?联系实际讨论。

  希望这些英雄的事迹可以真正震撼大家的心灵,洗涤我们的灵魂。

  你有自己心目中所敬佩的英雄吗?谈一谈他的事迹。

  四 布置作业

  查阅有关斯科特南极探险的资料,写一篇读书笔记

  课后记:

  对于这篇文章的教授我主要抓住的是对文章细节内容的品读,通过学生的品读来感受斯科特等五人的高尚人格,体味他们的悲剧色彩,使学生的心灵也受到洗涤和震荡。

  我想本节课的教授还应该重点再突出一些,在研读赏析的时候抓住斯科特等人的诚信、集体主义精神以及自我牺牲的精神来进行联系实际的深入思考。因为现代的学生比较自私,团结的意识比较差,在集体中更不愿意进行一点自我牺牲,而且受到一些不良风气的影响,常常失掉诚信这一做人的基本原则。所以在语文教学中进行这些思想观念的渗透是很重要的,它可以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也是体现语文人文色彩的重要方面。

伟大的悲剧教案 篇4

  学习目标:

  1、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课文的写作思路,并说出它的作用。

  2、体会、感受作者文中表达的情感。

  课前学习:

  1、熟读课文,查工具书解决课文中的生字词,能正确拼读,了解词的大意。

  2、查资料,进一步了解作者和北大燕园。

  课堂学习:

  第一块:整体感知课文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反思

  1(或从学过的十三岁际遇导入课文)。组织学生交流课前学习对燕园的了解。

  交流

  2让学生自读课文分组讨论:你认为本文文题揭示的是怎样的悲剧,你能为文题加上一些定语来阐述吗?本文写了哪三部分内容,请为每部分内容拟一个尽可能简洁的小标题。巡视,参与小组讨论阅读、讨论

  3组织学生交流、评价交流,学生互评

  第二块:精读课文内容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反思

  1导入,文章写的是“悲”却用大量笔墨写了“美”,你怎样理解?在行文中体现出作者怎样的感情?

  明确任务

  2组织活动,(让学生先划出感受描写美的'语段和悲的语段,再小组讨论)阅读、思考、讨论

  3组织交流、评价

  组内交流,讨论

  第三块:语文活动:我谈季羡林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反思

  1俗话说,男儿有泪不轻弹,而季羡林却常常为一些小动植物而落泪,你怎样看待其人?

  明确任务

  2组织学生展示所搜集的作者资料,以便资源共享

  展示搜集成果

  3组织学生思考、交流、评价

  思考、交流、互评

  课后反思

  课后学习:

  1、写一篇周记,描写你喜爱的一种动植物体现出其美好的一面。

  2、在你的生活周围是否也有类似本文作者所揭示的现象或问题,请谈谈并与其以书面或口头方式与其交流你学习本文的感受,对其所为提出你的想法。

【伟大的悲剧教案】相关文章:

伟大的悲剧教案07-17

《伟大的悲剧》教学设计08-28

伟大的悲剧教学设计07-27

读伟大的悲剧有感11-24

读《伟大的悲剧》有感10-26

伟大的悲剧的读书心得11-23

伟大的悲剧读后感09-09

《伟大的悲剧》读后感07-09

《伟大的悲剧》读后感09-22

读《伟大的母爱》有感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