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美术教案范文6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就有可能用到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美术教案6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美术教案 篇1
设计思路:
在新年到来之际,老师预设了制作新年贺卡的活动,进一步加深小班孩子对于涂色活动的兴趣,在将近半学期的美术活动中,孩子们已经对于涂色活动有了一定的了解和兴趣,这次的活动孩子们不仅动手动脑,还让孩子们对于我国的传统文化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在自己动手制作的过程后,还能将自己亲手制作的卡片送给自己最亲最爱的人,从小培养孩子们热爱自己亲人的感情。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让幼儿尝试用涂色的方法,制作美丽的新年贺卡。
2、在活动中,培养幼儿对绘画活动的参与兴趣,提高幼儿对颜色的.认知过程。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了解过新年的习俗。
2、材料准备:
(1)提供贺卡让幼儿欣赏。
(2)画好的贺卡范例、画有单线条的幼儿作品纸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1、开始部分
出示贺卡,让幼儿看看说说:“这是什么?”—“贺卡”??
“什么时候
会互送贺卡?”—“过年的时候”??
要过新年了,老师也制作了一张贺卡(出示贺卡),请小朋友来看一看,卡片上有谁?(有2个娃娃)他们在干什么呢?(庆祝新年)
2、基本部分
(1)教师示范讲解:卡片上有哪些颜色呢?(黄色、粉红色、红色、蓝色、绿色、橘黄色、褐色)
先画黄颜色的是什么呢?(元宝、铜钱)。再画粉红色的妹妹头上的彩珠、弟弟和妹妹脸上的胭脂。然后给弟弟、妹妹穿上漂亮的衣服裤子和鞋子。最后画上漂亮的花伞和背景和褐色的头发。重点:学习选用漂亮的颜色作画。难点:学习来回用力涂色,注意不涂到轮廓线外。(2)幼儿作画,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和鼓励幼儿认真作画,指导幼儿不把颜色涂出轮廓线外。
名师教案,大、中、小班教学视频,配套教案,PPT。
3、结束部分:《贺卡展览会》
表扬在活动中能认真完成作品的孩子。
名师教案,大、中、小班教学视频,配套教案,PPT。
美术教案 篇2
教学目的:
1、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我国古代人物画艺术鲜明的民族风格、艺术特色和艺术表现技法,以及当时人们的审美观念和审美形式。
2、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古代人物画作品是劳动人民长期辛勤劳作和智慧的结晶。从而使学生热爱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
3、通过教学,培养学生感受、体验、鉴赏艺术美的能力,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
教学重点与难点:
1、着重欣赏分析《韩熙载夜宴图》和《清明上河图》两幅典型作品。
2、通过欣赏作品,提高学生对美术作品的鉴赏能力。并寓德育于审美教育之中。
教学方法:
启发式、讲授法、讨论法、发现式等。
教学过程:
组织教学:
1、检查学生的准备情况。
2、师生礼仪。
二、导入新课:
1、教师概述人物画。
2、教师出示战国时期的帛画《人物龙凤图》的投影。
3、分析讲授其艺术特色。
4、揭示课题:第八讲 古代人物画
三、传授新课:
1、魏晋南北朝:
概况:
介绍顾恺之(教师出示投影。)。
赏析《女史箴图》。
2、唐代:
教师出示投影。
介绍阎立本。
赏析《历代帝王图》。
教师出示投影。
介绍周昉。
赏析《簪花侍女图》。
3、五代:
讲述时代背景。
教师出示投影。
介绍顾闳中。
赏析《韩熙载夜宴图》:
教师赏析“听琵琶曲”。
学生赏析“击鼓观舞”:
教师提问:在这一段画面中,作者又是如何安排构图和刻画人物的?为什么要这样安排?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
赏析后三个片段。
教师《韩熙载夜宴图》的两大艺术特色。
4、宋代:
教师出示投影。
介绍张择端。
教师设疑。
学生讨论。
赏析《清明上河图》。
教师归纳《清明上河图》的艺术成就和重要特点。
赏析《维摩演教图》。
赏析《泼墨仙人》。
5、明清:
赏析《归去来图》。
赏析《苏武牧羊》。
四、学生观看录像,欣赏代表作品。
五、分组讨论:
《韩熙载夜宴图》的艺术特色?
六、课堂:
七、布置课后思考题:
古代人物画在表现形式上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八、下课礼仪:
美术教案 篇3
一、教材分析
图案是指有装饰意味的花纹、图形,是为了达到某种装饰目的,对实用物品的外观进行的装饰设计,包括器形设计、色彩设计,纹样设计。图案的总体特点是整齐、匀称、调和,具有很强的装饰性,被人们广泛应用干服装、工艺美术品、建筑等各个领域。图案设计的形式美法则有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节奏与韵律、变化与统一。本课物品上的花廊属于“设计应用”学习领域,是学习工艺美术设计的基础,它侧重于设计,但其中也渗透着“造型表现”的成分。图案有依物造型和依情造型两种途径,依情造型是指依照人的主观想象、联想而创造出的图案,如中国传统图案龙、凤。依物造型是指先写生,然后经加工变化而创造出来的图案。图案不是自然原型的再现,而是要经过提炼和概括,使之更具有装饰性,它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本课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是学生观察自然,亲近自然的一个窗口。课前可以布置学生收集各式各样的花朵枝叶等,当学生漫步于七彩的阳光里,感受着花香鸟语,春色满园的美景时,心中自然会涌动着创造美的欲望,他们或写生、或采集、或拍摄。自然唤起了学生对艺术的兴趣,从而达到发之潜能的目的。青少年正处于富有幻想的年龄阶段,本课为学生提供了一个释放个性的空间,花的家可以幻想为“我”的家,学生的设计制作与自己的情感生活相沟通,在学习中交流情感,陶冶情操。整个学习过程是艺术与情感的交融,艺术与生活的链接。平面设计与立体制作相结合,让学生既学会用艺术的'眼光观察生活,又学会用艺术的方式美化生活。
教学目标
①体验与发现:感悟春天的美,领略自然中的美的形状与色彩,发现花朵外形的“轮廓美”,形与形的“组合美”,花、叶近乎对称的“形式美”,追求变化后“似与不似之间”的“变形美”。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美化生活的美好情感。
②实践与创造:根据收集来的各种材料,通过手绘或其他方法,设计制作一件单独纹样图案和一件二方连续纹样图案。收集各式各样废旧的纸盒、花瓶,准备各色彩纸和水粉颜料,尝试用你喜爱的方式建一个花的家,美化物品。
③欣赏与评价:学生展示课前收集到的材料,相互交流视觉感受;对同学设计的图案进行合理的评价,能从老师和同学的合理评价中得到启发,逐步使自己的艺术学习活动成为生活的一部分。
教学内容
本课内容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见课本28~29页。
(1)欣赏春天的美:叶绿花艳感悟花由田野走进艺术作品的变化过程,讨论花的家在乔迁中发生了什么变化。
(2)形式美的法则:形状的对称与均衡美,节奏与韵律美,色彩的对比与和谐美,整体的变化统一美。
第二部分:见课本30~3l页。
图案可分为单独式和连续式两大类。
单独纹样图案分自由式和适合式两种,它有对称和均衡两种骨式。
连续纹样图案分二方连续和四方连续。二方连续的骨式有波浪式、折线式、散点式等。
图案的广泛应用:服饰、瓷器工艺品、建筑墙纸等。
第三部分:见课本32~33页。
(1)用彩纸折叠、粘贴、制作立体的花。
(2)用水粉在废旧纸盒上绘制四方连续纹样。
教学重点
(1)设计并手绘一件单独纹样图案。(第l课时)
(2)运用手绘或实物拓印、刻印,折叠剪纸等方法设计制作一件=方连续纹样图案。(第2课时)
美术教案 篇4
第一单元美术的主要表现手段第一课造型的表现力
教材分析:本课是一节欣赏评述课。教材从线条、明暗、体量和空间四方面介绍了古今中外的艺术作品,涵盖建筑、雕塑、绘画和工艺等艺术形式。旨在通过对作品的赏析,引导学生勒脚造型的基本要素及它在艺术创作中的作用,感受其丰富的表现力。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造型的基本要素及它在艺术创作中的作用,感受其丰富的表现力。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欣赏感受、比较分析、交流评述等学习形式,鉴赏古今中外不同类型的美术作品,理解造型的表现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激发学生探究新知的欲望,引导学生多角度理解不同类型美术作品的造型表现力,发现身边的美,感受身边的美。
教学重点:造型基本要素在艺术创作中的作用。教学难点:灵活运用造型要素分析艺术作品。
教学准备:多媒体及课件教学过程:
播放一组图片(学生欣赏,激发兴趣)艺术家在创作美术作品时,除了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还要运用多种艺术手段来表现。造型作为创造形象的重要手段,具有丰富的表现力。
(一)造型表现的基本要素:线条、明暗、体量、空间
1、线条:展示一组图片:(学生欣赏,明确概念)
我们回顾人类艺术的发展,不难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线条作为重要的造型要素,贯穿了世界艺术的发展史。无论是原诗绘画,还是现代绘画;无论是原始绘画,还是西方艺术,都将线条作为重要表现语言。线条究竟有何魅力吸引着我们?就让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出示一组作品,提出问题:
比较下列作品中的线条,分别带给你了什么样的感受?(讨论、分析)《韩元仙仗图卷》中国画局部宋代武宗元(长垂流畅、遒劲有力。)《菩萨立像》石雕唐代(柔美)
《宴罢》装饰画古希腊(疏密有致,装饰性强)
总结:线条是美术创作基本的造型手段之一,它在绘画、设计、建筑、雕塑中的重要作用是不可忽视的。
2、明暗:出示作品
《圣母玛利亚》素描达芬奇意大利《女人像》线描马蒂斯法国。
提问:两幅作品的表现方法各是什么?各有什么特点?
(以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分析)
师总结,明暗是自然界的物理现象,光线照射必然会造成物体受光的不规则性,从而产生明暗变化。自达芬奇总结出,“明暗转移法”后,他就成为西方绘画表现力题干的重要艺术语言之一。
3、体量:
指建筑物或雕塑作品等实物的物质体积。体量的差异可以产生不同的视觉效果和心理感受。
※上海世博会沙特场馆(建筑)※双环(雕塑)
4、空间建筑、雕塑以实体空间关系体现不同的视觉效果,而绘画作品则是在二维的平面上虚拟性地表现出空间感。
《阿尔让特伊的大道》油画西斯莱法国(欣赏)画家运用焦点透视法则表现空间关系,在画面中营造了一种虚拟的“三位真实”。
(二)以运用所学知识赏析美术作品(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分析和交流)出示作品。
《太白行吟图》《漓江》
《老人像》《最后的晚餐》《埃及金字塔》
(三)小结拓展
总结本节课知识点,为下节课教学做好铺垫
第一单元第二课色彩的感染力
教材分析:本课是在第一课的基础上,通过对古今中外大量不同风格绘画作品的欣赏、评述以及对作品色彩特点的研究与讨论,让学生对不同风格绘画作品中色彩的表现形式有一定认识,感受色彩的艺术感染力。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体验不同的色彩及色调给人的感受。
2、让学生尝试运用色彩来表现不同的`情感,抒发内心的感受。
3、让学生学会多角度的欣赏美术作品,能够分析美术作品中色彩的象征意义。教学难点:
突破学科本位,建立美术、音乐、文学问的彼此联系,实行跨学科研究性学习和综合实践活动。教学重点:
发展学生有个性的表现能力,并把所学色彩知识大胆运用到实践当中去。教法选择:
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通过启发和诱导,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重视对学生个性和创造精神的培养;并使学生通过美术学习,加深对文化和历史的认识,加深对艺术的社会作用的认识。教具准备:多媒体电脑、实物投影仪、不同风格的音乐片段、描绘不同季节的文学作品片段、课本等。教学过程:一、引入课题:
通过多媒体展示同题材的传统绘画与现代绘画,请学生欣赏并分析得出“现代绘画的特点”,从而引入本课课题。
二、色彩知识回顾
既然我们今天是要探讨色彩,那么我们先来快速回顾一下以前所学的色彩知识,看看你们还记得吗?
、三原色、间色、复色2、对比色、邻近色3、冷、暖色4、非色彩色
5、色彩的明度和纯度。
三、欣赏分析,发现色彩搭配的规律:(课件展示大师的作品)(师):刚才我们一起欣赏了8幅不同的大师作品,有些大家很熟悉,有些可能是第一次欣赏。那么老师现在想问问同学们,你们在欣赏作品的同时,有没有发现这些作品中的色彩搭配有没有什么规律?学生讨论回答,教师总结:
色彩对比法:冷暖对比、补色对比、色彩调和法:同类色调和、邻近色调和四、欣赏分析,体会色彩的情感表达。
1、色彩的心理联想
请你尝试用一些词汇来描述以下几种色彩给人的心理联想:红、橙、黄、绿、蓝、
紫。
2、现代绘画中色彩的情感表现
我们知道色彩不但具有这些象征性,而且不同的色彩会对我们产生不同的心理影响,大师的作品中常常借助色彩的象征及色彩对人产生的心理影响来表达自己的内在情感,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大师是如何通过色彩来表达自己的情感。教师引导学生欣赏分析《乞讨者》、《呐喊》、《大堤上的缺口》、《夜间的咖啡馆》、《南方花园》等作品。
学生分组讨论回答。教师总结。四、色彩实践
1、用色彩联想表现出音乐所表达的情感。
2、能否利用所学的色彩搭配知识进行创作,并利用色彩表达自己的情感?
3、能否用较准确的美术语言评价自己和同学的作品?
五、小结
这一节课我们通过欣赏学习,了解了现代绘画中大师对色彩的搭配除了使用颜色的对比、颜色的调和外,还利用色彩的象征性来表达个人的情感。生活因为有了色彩,所以才显得更精彩。愿同学们的生活多姿多彩。
美术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2.引导幼儿通过动手操作,发现风车的制作方法,学会制作风车
3.培养幼儿主动学习的兴趣, 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
活动准备
1.幼儿人手一张彩纸
2.风车制作方法示意图
3.图片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引起兴趣。
教师出示一张图片让幼儿猜是什么季节 教师说上面都画了什么上面有小女孩 白云 太阳 花朵 小草还有什么啊? 然后让给幼儿补充 幼儿回答还有风车 你们喜欢风车吗 这么好玩的大风车,小朋友想不想自己做一个呢?这些啊 是风车的步骤 今天老师叫你们折风车 拿起桌上彩纸
二、老师教幼儿操作
风车制作方法示意图
1)把正方形的纸对折 变成长方形
2)把两条边对着中间的线折 折成长方形 问:小朋友像什么 回答:门 风扇
3)上下两条边对折 变成正方形 现在我们的大正方形变成了小正方形
4)把正方形打开 上下两条边向中间的线对折 打开
5)长方形的一条边 向上折 折到第一条线 再打开向反方向折 打开
6)上边一条线向中间折 折成小房子的`形状 下边同上
7)把两边分开折
教师 再教一遍
然后指导能力较弱的幼儿,与他们一起制作,给他们讲 使每个孩子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2.学习小风车折法。
师:小朋友都学会了折风车,折得又整齐又漂亮!
(评析:这一环节有助于幼儿养成看图示折纸的习惯,提高了幼儿的精细动作能力,进一步激发了幼儿对折纸的兴趣。这一环节充分利用了折纸作品本身所蕴含的教育意味,从不同的角度触动原有固化的折纸意象习惯,持续激发幼儿思维想象与操作尝试。)
活动评价
总结评价 结束活动 请大家一起来评一评你认为哪个风车最漂亮。交流活动的目的是达到“引导幼儿欣赏艺术作品,培养幼儿表现美和创造美的情趣”的教育要求。给幼儿提供主动探究、合作学习的自主发展空间。
美术教案 篇6
课型:造型、表现
课时:2课时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了解各种桥和塔的结构和造型。
2、启发学生欣赏和表现桥和塔,并添画桥和塔周围的景物。
3、引导学生体验桥和塔的造型美。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了解各种桥和塔的结构和造型,体验桥和塔的造型美。
教学难点:
桥和塔的造型表现
教学准备:
学生:油画棒、水彩笔、水粉颜料、有关桥和塔的图片和资料。
教师:范例课件、学生作品等、有关桥和塔的图片和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节
执教时间:4月4日——4月6日
一、引导阶段
1、说一说:启发学生回忆自己所见过的桥和塔,观察了解各种桥和塔的结构和造型。
师:为了让同学们更多地了解桥和塔的结构和造型,课前老师请同学们收集了有关这方面的图片与资料,大家完成了没有?很好,现在请你们带着问题分组进行讨论交流。待会每组派一名代表进行汇报。(1、你们在哪里见过桥和塔?2、它们在结构和造型上有哪些特征?)
2、小组汇报交流感受,体验桥和塔的造型美。
3、师小结。
二、发展阶段
1、欣赏教材中的范画,(利用多媒体演示)感知范画媒材的'运用以及画面的趣味构成。
(1)这些作品运用了哪些材料来怎样表现桥和塔?
(2)他们怎样巧妙利用材料的特点?
(3)你们觉得哪幅作品画面组合得好,为什么?
2、把你的想法与同组的同学交流。
师:欣赏了这些作品后同学们是不是也很想画?今天我们就来画一画家乡的桥和塔。请同学们看作画要求。
3、作业要求:选择自己喜欢的一座桥或塔,利用各种材料和创作方式进行创作。大胆的想象、构思,自由地创造和表现桥和塔,并添画周围景物。
4、学生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5、作业展示、评价。
1、以六人小组为单位,进行展示比赛。请已经画好的小组,评一评(由组长组织进行评价,先自评后互评)。看一看谁的作品最有创意,造型与众不同,就让谁代表本组上台展示。(小组推荐)
2、全班欣赏和评价这些小组作品,评出“最受欢迎的作品”。
三、课后拓展
1、运用多种表现形式绘画和制作桥和塔。大胆想象,创作出“未来的桥和塔”。
2、布置下次运用陶土创作立体桥。
第二节
执教时间:4月7日——4月8日
活动一:
课件展示出示泥塑的桥,告诉学生我们今天就用泥来制作桥。
活动二:
课件展示多幅桥的照片,请学生仔细分析各种桥的造型特点,学生讨论、总结。
教师归纳:有的桥是弯弯的,有的桥是平平的,有的桥上有孔,有的桥是靠柱子支撑起来的,有的桥上还有花纹。
引导学生观察照片上的桥,分析一般的桥由哪几部分组成。
桥座、桥面和栏杆。
我们在用泥来做桥时可以在这几方面用什么手法加以变化与装饰?
活动三:
教师示范一座桥的做法:
*设计出桥的外形。
*根据设计从桥的底座开始做起。
有两种做法:
1。在厚泥板上切割、掏形、雕刻。
*用切割厚泥板的方法造型。在厚泥板上切割出桥的大体外形。
*利用不同的泥塑工具在桥体上掏出桥洞、桥梁等。
*小心的掏出桥面,用硬纸板卷成方筒作支撑,并在两面的栏杆上雕上花。
2。堆砌组合法
*分别堆砌桥的底座、桥柱、桥面、栏杆
*将这几部分用泥浆连接起来。将报纸团成不同的形状作支撑。
*用泥条、泥球的组合进行装饰。
活动四:
启发学生思考:你们小组打算做一座什么样的桥?它是什么形状的?打算如何装饰?也可以做未来的桥,小型的立交桥等。
分组合作一座可以称之为一道风景的桥。
教师在指导中鼓励学生大胆实践,精心制作,尤其在装饰方面可以利用多种泥条、泥球的组合进行独特的装饰。
活动五:
“这道风景最美丽”作业展示。各组派代表装扮成导游员,向大家介绍自己组制作的桥。而别的组的学生扮成游客来游览、提问。
札记:
青岛历史太短,市区的桥多是立交桥、过街天桥,塔也只有湛山寺的宝塔。为了使教学效果丰富,我从网上找到了南方城市的桥和塔的图片制成了幻灯片,启发学生在欣赏中找出他们在设计上的巧妙及各自具有的不同的美感。再绘画和制作时,学生的作业很有创意,敢于大胆突破。所以教学资源是老师们准备出来的,不是等、靠、要来的。
【美术教案】相关文章:
美术电脑美术教案10-31
(经典)美术教案07-22
美术的教案11-10
(经典)美术教案08-08
美术教案07-20
[经典]美术教案07-21
美术教案【经典】11-24
美术教案[精选]07-26
[精选]美术教案10-09
(精选)美术教案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