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科学教案汇编5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用到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科学教案5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科学教案 篇1
活动目的:
1、通过实验,让幼儿了解水的特性。
2、通过活动,让幼儿了解水与人类的关系及水污染的严重性。
3、教育幼儿节约用水。
相关领域:科学
适用对象:中班幼儿
教学方法:观察、体验、品尝、交流
活动准备:
温开水一杯、牛奶一杯、白酒一杯(杯子为透明的)、水污染图片一组。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稳定幼儿情绪,请小朋友听倒水的声音,“请小朋友闭上眼睛,听听这是什么声音?
(二)基本部分
了解认识水,让幼儿知道水是流动的,透明的、没有颜色
没有气味的液体,出示牛奶和水,让小朋友观察颜色。
师:“这是一杯牛奶,小朋友看看牛奶是什么颜色的呀?老师这儿还有一杯水,小朋友看看水和牛奶的颜色一样吗?小朋友透过水和杯子还能看到老师的手指呢。这说明水是透明的,没有颜色的。”
(出示一杯温开水、一杯白醋、一杯白酒)(杯子是透明的)
师:“小朋友看,这有三杯透明的液体,其中只有一个杯子里装的是水,请小朋友动动脑筋,想办法将水找出来“(启发幼儿闻或尝)
师:“请小朋友试试能将水拿起来吗?
(通过此尝试,让幼儿感受水是流动的)
(每组都有准备好的.一盆水)
师:“通过我们以上做的小实验,我们可以发现水是无色无味会流动的液体。
2、讨论水和人类的关系
师:“小朋友知道水都有什么用呢?(请幼儿自由发言后,看图片)
(此过程让幼儿懂得水可以灌溉农田,还可以发电、灭火,水的作用可大了,结合幻图片向幼儿讲述水的作用,再通过图片让幼儿了解水是怎么被污染的如:公园里的小河上一些人乱往河里扔垃圾,一些企业乱排、乱放导致了水污染。)
3、教育幼儿保护水,节约用水。
师:“小朋友知道我们应该怎样保护水吗?(不乱扔垃圾,还要注意节约用水,每次洗过手后,要将水龙头关上,养成节约用水的好习惯。
(三)结束部分
师:“我们桌上的水已经被小朋友玩脏了不能喝了(幼儿体验水是流动时玩脏了) 但是这些水要是白白的倒掉多浪费呀,小朋友想想这些水还能用来干什么呢?
(可以用来洗脏手绢或给花浇水等等)
科学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能通过观察给根分类;
●能利用已有的知识设计一个证明植物的根能吸收水分的实验;
●会通过实验观察茎的运输功能。
知识与技能
●知道植物的根根据形状可以分成两大类:直根和须根;
●知道根的作用是固定植物和吸收水分、营养;
●认识形态各异的茎,知道茎的作用是运输养料和水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培养学生爱护植物,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谈话导入,直奔主题。
教师叙述:这节课老师将和同学们继续走进植物的一生这一单元。今天,我们要研究的是植物的根和茎。
二、动手实践,探究根源。
(一)通过观察、比较、描述、绘画及分类活动认识直根和须根,并了解根的作用。
1、学生观察实物,发现特点。
①教师出示菠菜与葱的实物让学生初步认识植物的根。
②让学生观察事先提供的菠菜和葱的根,发现他们的不同点。
2、学生畅谈观察结果。
学生观察完两种植物,将自己发现的根的不同形态描述出来。
3、教师适时小结。
教师适时点拨、画图,并得出结论,建立概念:像菠菜这样的根,有一条粗粗的主根,四周有一些侧根的称为直根;而像葱这种植物有许多粗细相似的根,就称为须根。根按形态有直根和须根之分。
4、按根的不同形态给植物分类。
①学生小组合作,给植物按根的不同形态分类。
(事先提供的植物:香菜、荠菜、菠菜、青菜、芫荽、葱、蒜苗、青草等。)
②汇报交流。
小组派一名代表带着实物到前面给大家说说他们的分类情况。
(学生会说出:我们将香菜、荠菜、菠菜、青菜和芫荽分为一类,他们都是直根;而葱、蒜苗和青草分为一类,他们都是须根。)
5、引导学生认识根的`作用。
(学生说出:根能吸收水分;根能把泥土固定在植物的根上;根能将养料传给植物的叶子;根可以让植物长大。)
⑤教师小结:
根是植物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将植物牢牢地固定在土壤中,同时根又从土壤中吸收植物生长所必需的水分和养料。(板书:固定植物 吸收水分和养料)
(二)通过观察、比较、实验认识茎的不同形态,了解茎的作用。
1、认识茎的不同形态。
①【提供茎的不同形态的画面(竹子、牵牛花、丝瓜、西瓜)】
过渡: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组美丽的画面,了解茎的不同形态。
②学生结合画面自由说说它们分别是什么植物的茎。
③学生仔细观察植物茎的不同形态,小组内讨论并试着给它们分别取名字。
④交流汇报。
教师用简笔画表示出各种不同形态的茎,并引导学生了解这四种地上茎的名字。
⑤教师小结:
这就是植物的茎按照生长状态分成的四种类型:直立茎、缠绕茎、攀援茎和匍匐茎。
3、通过实验了解茎的作用。
①了解实验内容,猜测实验结果。
过渡:刚才老师要求每组同学将竹子的茎插入装有红水的烧瓶中,现在请同学们观察一下,你们发现了什么?还可以猜测一下,竹子的茎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学生说出:竹子的茎可能会变红;竹子茎的内部可能会有红水;竹子的茎和叶可能会被红水染红。)
②实验操作。
A提出操作要求(将竹子的茎纵切或斜切;小组内要分好工;操作时注意刀的安全使用;注意仔细观察;做好实验记录和发言的准备。)
B学生动手操作,完成记录表格,教师巡视指导。
(重点引导学生将观察到的实验现象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出来。)
科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 比较目测法和点数法在计数速度和准确性方面的差异 2. 感知数字8的数量守恒 3. 运用已学过的群数法进行快速计数
活动准备:
1.7只小鸟图片
2.8只老鼠和8只大象图片
3.画有8只小白兔排成一横的图片和8只小灰兔围成一个圆形的.图卡各一张
4.气球16个 5.幼儿用书
活动过程:
1. 比较目测法和点数法在计算速度和准确性方面的差异,复习群数法
(1) 教师出示画有7只小鸟的图片,请幼儿说说图上有几只小鸟
(2) 请幼儿一一点数,最后确定小鸟的正确的数量
2. 排除物体大小干扰,感受8的数量守恒
3. 排除物体排列位置的干扰,感知8数量守恒
4. 打开幼儿用书,完成练习
科学教案 篇4
活动设计背景
小一班在开展角色游戏“理发店”,为了提升幼儿对理发的经验,与社区的理发店进行联系,参观。
活动目标
1.参观社区的理发店,了解理发师的只要工作内容和理发工具。
2.教育幼儿要尊敬理发师,养成乐意理发保持干净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丰富幼儿对理发师的经验。
难点:对理发工具和过程的记忆。
活动准备
1.活动前联系好社区理发店,约定具体时间。
2.理发工具一套
活动过程
开始(导入)部分
(一)班级角色游戏中“小小理发店”的引出,激发幼儿参观真实理发店的.兴趣。
(二)手拉手走到社区理发店,向理发师亲切问候“理发叔叔好”“理发叔叔辛苦啦”
基本部分
(三)社区理发店
1.理发师自己的工作,让幼儿了解理发师的本领,知道头发长了又脏又乱要经常理发把自己干净漂亮。
2.认识理发工具,一一出示,说一说------剪刀、梳子、电推剪、电吹风等。
3.难点克服:邀请一幼儿理发,观察理发过程。有效提问:理发师给小朋友理发时,先做哪些事情,再做哪些事情?是怎么做的?(理发师边给幼儿理发边介绍过程)
4.老师理发工具和过程。
结束部分
(三)边念儿歌边回幼儿园。
嘁喳喳,嘁喳喳,
理发店,把发理。
头发长了剪刀剪,
头发脏了洗一洗。
电推剪,修整齐。
电吹风,吹发型。
理好头发照镜子,
清洁美观真喜欢。
活动延伸
(五)回忆参观理发店中理发师的理发过程。鼓励幼儿在角色游戏中表现更为丰富。
教学活动反思
幼儿参观过理发店后确实提升了经验,在角色游戏中从简单的理发到有步骤的理发,情景性更有趣味了。在过程中的调整:教师可以填入幼儿和理发师的互动,在幼儿嫩稚的提问中和理发师正确的回答中获得幼儿的需求。
科学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会制作印迹化石模型
能根据收集到的证据做出合理的解释。
科学知识:
知道什么是化石以及化石形成的过程。
了解化石的作用。
理解什么是活化石。
知道一些人们对化石的困惑和思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关注和进化有关的问题。
珍爱动植物,保护珍贵的动植物。
教学重点:
知道化石的基本知识,通过指导学生自制印迹化石模型,使学生了解化石形成的过程,再次重申证据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准备:
化石图片或实物(根据条件)、橡皮泥、贝壳、骨头或树叶、相关的文字资料、多媒体。
课时安排: 2 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效果分析
一、 导入:
1 .谈话:我们从恐龙的化石中了解了恐龙,除了恐龙化石大自然中还有许多其他化石。我们先来看一看。
2 .出示各种化石图片或实物。(在去年学这课的时候,我让学生带了化石标本,学生们很喜欢。课前老师可以先了解一下。)
3 .你认识这是哪些生物的化石?属于生物的哪个部分?
学生简单介绍,老师介绍。
4 .小结:化石是地层岩石中保存的几万年以前生物的残骸或遗迹。
二、认识化石的形成及被发现的过程。
1 .出示化石形成图,讨论:化石是怎样形成的?人们又是怎样发现的
2 .请学生发挥想象,描述化石形成的过程。(恐龙身体的哪部分会被保存下来)
3 .介绍恐龙化石的形成以及被发现的过程。
4 .制作印迹化石模型。
了解制作的步骤。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5 .小结:并不是所有的生物都会形成化石,它需要合适的地质条件和漫长年代的沉积变化,而且大多数化石都深埋在地下,可见化石是多么的珍贵。
三、认识化石在研究工作中的作用、人们多化石的困惑。
1 .思考:为什么把地层比作是一本书,把化石比作书中的特殊文字?
(让学生领悟这个比喻所蕴涵的.含义,这是认识化石作用的基本前提。)
2 .谈话:想要“读懂”这些文字,并不是那么容易。人们对各种化石以及生物进化感到困惑不解已达数百年之久。我们再来看看科学家们产生了哪些困惑。
3 .阅读课文,了解科学家的五个困惑。
学生分组讨论。
汇报:选择你们组最感兴趣的问题,说说你们的想法。
四、了解长颈鹿长颈形成原因的两种假设:
1 .谈话:对于长颈鹿长颈的原因科学家们也作出了不同的解释,你能说说你的解释吗?
2 .学生发表意见。
3 .谈话:同学们从课外书上了解了一些,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科学家们是怎么解释的?
4 .阅读课文。
找一找这两种说法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5 .讲述:这两种解释都是科学家提出来的,都有一定的合理性,曾经在历史上引起过争论。你赞成哪一种呢?说说理由。
6 .学生交流。
五、延伸、拓展:
课后继续查找相关资料,了解更多的内容。
板书设计:
2 .化石告诉我们什么
化石是: ------
化石是怎么形成的?又是怎么被发现的?
科学家的困惑:
【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精选]科学教案08-28
科学教案07-21
科学教案09-30
(集合)科学教案08-06
优秀的科学教案11-01
科学教案[优秀]10-17
科学教案(通用)10-20
科学教案【通用】11-04
[优选]科学教案12-24
科学教案【优选】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