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照片上的马活了》教案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照片上的马活了》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照片上的马活了》教案1
[教学目标]
认知:认识本课6个生字,积累“争执、四蹄、木桩、好奇、基础”5个词语。
操作:1、能正确、流利的朗读全文。
2、准确区分运用“发明、发现”;用“好奇”写一句话。
3、能根据默读要求,说说“麦布里奇是用什么办法把马奔跑时的镜头拍下来的”。
情感:使学生不仅懂得电影产生的原理是“人类的视觉残留”,而且知道发明创造需要人们积极开动脑筋、细心观察才能成功。
[教学重点]
知道电影产生的原理是“人类的视觉残留”,懂得发明创造需要人们积极开动脑筋,细
心观察才能成功。
[教学难点]
通过默读课文,说说麦布里奇是用什么办法把马奔跑时的镜头拍下来。
[教学过程]
一、交流资料,引入课文
1、同学们,你们爱不爱看电影,为什么?
2、有谁知道关于电影的小常识呢? (交流资料,资源共享)
3、根据资料,口头完成智力题。
A.电影的发明者是
B.第一部电影是
C. 电影的原理是
D.发现电影原理的是
4、今天,我们就要来学发现电影原理的小故事。(示题、读题)
5、质疑
A.为什么照片上的马会活起来? (即刻回答)
B.怎么样发现照片上的马活起来的?
二、教学生字,学习课文
学习课文第1、2节
1、听录音,想想这个故事的`起因是什么? 示:这个故事的起因是什么?
2、默读课文,完成练习。
A.示:默读要求 不出声 不动唇 边读边思
B.示练习:
1872年,在 的小酒店里,两个年轻人为了 因为。 摄影师 十分好奇就决定 。
教学生字“争执”;释义“争执”、“好奇”。
指导朗读第一、二节。(读出争执、好奇的语气)
5、齐读第一、二节。
6、引读:“有了想法,可是……”
学习课文第3、4节
1、麦布里奇说干就干,他开始做试验了,请你默读课文第三节,完成学习要求和《麦布里奇的实验报告》。
示:学习要求A.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B.读通句子
2、交流生字、新词。开火车读词、造句。
3、指读第三节。
4、小组讨论口头完成《麦布里奇的实验报告》。 示:
《麦布里奇的实验报告》
试验工具:1、木桩 2、 3、
实验步骤:1、24架相机每隔几步放一架。
实验结果:从照片上看 。
5、交流实验报告。
6、麦布里奇发现马奔跑的规律,他会怎样对别人说他拍马的过程的呢?
(指生说、同桌说)
7、齐读第三节
8、麦布里奇发现规律后他有怎么做了呢? 引读第四节第一句话
示:麦布里奇将24张照片按先后顺序连接起来,组成一条照片带给好奇的人看。
9、指导朗读
10、用“好奇”造句。
11、后来怎么样了呢? 请你默读第四节,完成练习。
示:由于 麦布里奇惊奇地发现 。
(三)学习第五节
1、1895年,发生了什么? (师生问答读)
2、辨析句子
示:1895年,法国卢米埃尔兄弟在这个发明的基础上发现了电影。
3、交流,区别“发明、发现”。完成词句活动室1选词填空
三、总结
1、学了这篇文章你懂了什么?
请你看看这道选择题怎么完成?
这篇文章告诉我们( )
A.电影原理发现的过程。
B.发明创造需要人们积极动脑,细心观察才能成功。
C.A与B
3、师总结。
4、齐读课文。
四、布置作业
1、复习生字新词,熟读课文。
2、用“好奇”写一句句子。
3、动手做做,完成语言大冲浪,把看到的情景说一说。
《照片上的马活了》教案2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8个生字“蹄、摄、侧、绊、实、序、讶、础”。正确区分运用“发明、发现”。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全文。默读课文,说说麦布里奇是用什么办法把马奔跑时的镜头拍下来的。
3、了解电影产生的原理是“人类的视觉残留”,感悟发明创造需要人们积极开动脑筋、细心观察才能成功。
教学重难点:
1、通过默读课文,说说麦布里奇是用什么办法把马奔跑时的镜头拍下来。
2、感悟发明创造需要人们积极开动脑筋、细心观察才能成功。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大家一定都拍过照片,我们都知道照片有一个特点,它记录的东西都是静止的。可是今天的课文里却告诉我们“照片上的马活了”,这是什么原因呢?
2、示题读题:照片上的马活了
二、学习课文,了解实验过程
(一)学习课文,了解进行实验的原因。
1、指名分节读课文。(适时正音)
文章中的两个人名要读清楚,他们来自不同的国家
板书:英国摄影师麦布里奇法国卢米埃尔兄弟。(指名读)
一个是摄影师——麦布里奇,专门拍照片的;一对是——卢米埃尔兄弟,最终发明了电影。他们之间有什么关联呢?我们先从英国摄影师麦布里奇入手。
(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英国摄影师麦布里奇的实验和法国卢米埃尔兄弟发明电影之间存在着联系,两位年轻人为马奔跑的样子争执,只是一个导火索,引发了一次实验,产生了连锁的反应即发现视觉残留现象,发明电影。)
2、读课文一、二小节,并填空。
英国摄影师麦布里奇听说两个年轻人为了( )而争论不休,感到很( )。他决定( )。
(理解:争论不休,可以在文中找出相关句子。)
(二)边读边画,了解实验过程,品味语言文字。
师:为了求证马跃起时,四蹄都是腾空的,还是总有一蹄着地的,英国摄影师麦布里奇做起了实验。
1、快速浏览第3节,英国摄影师麦布里奇准备了什么工具?木桩细绳照相机
2、默读第3节,并试着用笔在纸上画画麦布里奇是如何摆放木桩、细绳和照相机的。
3、学生交流,师范图,让学生对照自己的图示。
学生每说一步,老师抓住关键词语,反复敲打。
第一步:跑道一侧,每隔几步,放上一架照相机。24架照相机一字排开。
第二步:另一侧,相应位置,24根木桩。
第三步:每根木桩上系细绳,另一头结在照相机的快门上。(理解:快门)
第四步:马边跑边将细绳绊断,带动了快门,拍下照片。(字形分析“绊”理解其意)
做实验必须步骤清晰准确,同样表述实验的语言也要清晰准确,这样才能让读者明确。
4、让学生看图示,说说实验的过程。(关键词语要讲清楚)。
(图示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方法,利用图示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实验的内容,指引学生关注到文中的关键字、词,还可以为学生复述实验过程进行提示。用流程图表示就是:
学习词句 运用词句
文 图文)
(三)了解“视觉残留”现象,体会实验的意义
师:实验的结果课文中已明确的告诉我们,马奔跑时——,但这次实验不仅仅只是证明了这一点,它给我们后人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1、麦布里奇还偶然发现了,将24张照片按——,组成一条照片,如果在看照片带时——,马就——。(板书:发现)
麦布里奇是对一直存在,但人们并不知道的现象,通过偶然的机会——发现了,这个现象被现在的科学家称为“视觉残留”现象。
2、卢米埃尔兄弟则是在——基础上,经过反复研究,发明了——,这是以前从来没有的东西,但自从它被发明之后,我们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
师总结:
许多伟大的发现与发明源自生活中的一些小偶然。视觉残留和电影就是其中一例。而只有有心人才能从偶然中发现金子,发明创造。希望同学们也能像麦布里奇和卢米埃尔兄弟一样细心观察,积极动脑,发现人类未知的现象,发明造福人类的东西。
三、布置作业
1、复习生字新词,熟读课文。
2、用“好奇”写一句句子。
3、动手做做,完成语言大冲浪,把看到的情景说一说,录在录音机里。
板书:
照片上的马活了(视觉残留现象)
发现发明电影
英国摄影师麦布里奇法国卢米埃尔兄弟
关于课后反思
进入三年级语文教学,课文的篇幅逐步加长,文章的内涵逐步加深,对我们教师的有效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经常说要切实提高课堂效率,如何提高,很重要一方面就是教师对教材的把握。
《照片上的马活了》这篇课文看似事件较多、地点及人物的转换较快,但事件之间相互关联。教师在分析教材中就要把握好其中的关联,从而心中有数:哪些事件可以一笔带过,哪些事件必须全盘掌握;哪些事件能落实训练目标;哪些事件可引发学生思考。课文按发展顺序记叙了四个事件有详有略,事件一:两位年轻人在酒店里为马奔跑的样子而争执;事件二:英国摄影师麦布里奇实验证明马奔跑时总有一脚着地;事件三:麦布里奇发现拉动照相带,马“活”了;事件四:卢米埃尔兄弟发明了电影。其中“实验”是重点,实验解决了马如何奔跑这一问题,如果没有实验也就没有麦布里奇后来的发现,更没有卢米埃尔兄弟后来的发明电影。而略写的“发现”和“发明”两个事件是关键,可以引发学生思考“为什么麦布里奇和卢米埃尔兄弟有这样的发现和发明”,让学生体会到看似简单的意义不大的实验也能产生重大的影响,只要敢于去实践去观察。至于“争执”这一段,只是起到引入的作用,读读即可。
把握教材中的内在联系,就可以找到教学的切入口,找到教学的重点,也会给你选择教学的方法提供帮助。
《照片上的马活了》教案3
教学目标:
1、在阅读中,认识本课10个生字,重点指导“序”的书写;结合理解“争执、面红耳赤、相应”等词语的意思,辨析“发现、发明”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找出有关句子,说说麦布里奇把奔跑的马拍下来的方法,并能借助提示简单说说拍照的原因。
3、能在老师的引导下提出问题,并通过资料补充初步了解电影产生的原理,知道发明创造需要人们细心观察、不断研究。
课前预习:
1、给带点字注音。
争执( ) 木桩( ) 相应( ) 结在快门上( )
2、解释带点字的意思。
着地 一侧
3、认真抄写“绊断、惊讶”,注意看清带点字的偏旁。
4、朗读课文,圈出文中出现的国名、人名,并读准字音。
课内落实(教学过程):
一、反馈预习,揭示课题。
1、反馈预习,朗读国名、人名词卡。(指名读??齐读)
出示:美国 两个年轻人
英国摄影师麦布里奇
法国卢米埃尔兄弟
(朗读关注字音、词组内的逻辑停顿。)
2、提出疑问,激发兴趣,揭示课题。
3、理解课题中“活”的意思。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把握文章重点。
1、自由轻声朗读课文,思考:照片是怎么拍的?照片上的马又是怎么跑起来的?找到相关的小节,做上记号。
2、交流反馈。
三、学习3、4节,了解拍照片的方法及马“活”了的原因。
1、学习第3节,了解拍照片的方法。
(1) 自由朗读:划出具体描写方法的'句子,读得正确、流利。
(反馈时注意正音“一侧 相应 木桩 系 结”)
(2)默读:边读边画拍照过程。
(理解“一字排开、相应”);
(3)借助简笔画,用上“先……接着……再……最后……”复述拍照方法。(个别说?小组交流?指名交流。)
(时关注表达的顺序、关键的要素、词义的理解是否正确)
2、学习第4节,初步了解马“活”了的原因。
(1) 引读第4节,引导学生质疑。
(交流板书时随机指导“序”的笔画、笔顺)
(2) 补充资料或边演示边解说“视觉暂留”。
(3) 借助板书完整地说说马“活”了的原因。
四、学习第1节,了解拍照的原因。
过渡:麦布里奇拍照的想法缘于美国小酒店里两个年轻人的争执。
(板书:“争执”,随机正音)
1、指名读第1节:找找两个年轻人争执的具体内容。
(随机正音“着地”,反馈“着”的意思。)
2、联系理解“争执”。
3、抓住“面红耳赤”朗读体会两个年轻人争执得很激烈。
4、借助提示,尝试概括拍照的原因。
英国摄影师麦布里奇听说了 ,感到很好奇,他决定把马奔跑时的镜头拍下来。
五、整体回顾课文内容,通过辨析词义,体悟文章主旨。
1、借助板书引读3、4、5节。
2、辨析“发现、发明”。
(1)联系第4节“碰巧”一词,理解“发现”的事物、规律、现象是原来就存在的,具有偶然性。
(2)联系生活、补充资料(电影的发明)理解“发明”的新事物、新方法先前是不存在的。
3、用上“发现、发明”这两个词语说说文章给你的启示。
课后练习:
1、选词填空:课后“词句活动室”。
2、填空。
(1)英国摄影师麦布里奇听说了 ,感到
好奇,他决定把马奔跑时的镜头拍下来。
(2)照片上的马活起来了是因为 。
3、用上“发现、发明”这两个词语写写文章给你的启示。
(注:带的为选做作业。)
附板书:
7、照片上的马活了
美国 两个年轻人 争执
拍照: 先……接着……再……最后……
发现
英国摄影师麦布里奇
(视觉暂留)
按顺序、快速拉动 马活了
法国卢米埃尔兄弟 发明电影
《照片上的马活了》教案4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5个,积累词语若干。正确区分“发明”、“发现”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能找出有关句子,说说麦布里奇是怎样把马奔跑的镜头拍下来的。能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3.根据课文要求默读,说说麦布里奇是怎样把马奔跑的镜头拍下来的。
4.初步了解电影产生的原理是“人类视觉残留”现象。知道发明创造需要人们积极开动脑筋,细心观察才能成功。
教学重点、难点:
1.学习边默读边思考,复述麦布里奇拍摄照片的过程。
2.用区分近义词和造句的方法理解词语。
3.懂得“视觉残留”的基本现象。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示题,读题。
2.质疑。
二.整体了解。
1.带着问题,自读课文,想想你知道了什么?
2.交流。
三.学习课文。
1.根据学生交流出示课文图片,说说图片内容。
2.指导朗读第一节。
(1)理解:争执。
(2)自读,指名读两人争执的话。
(3)同桌读,齐读。
3.如果你当时在场,你会想些什么?(他们到底谁说的对……)
(很想知道一件事,一样东西,一个人到底是怎么样的,说明你对他感到非常——好奇。)
4.引读第二节。文中谁、对什么事感到横很好奇呢?
5.麦布里奇为了弄清这事,他说干就干——进行了一次试验。同学们,你们能帮他完成这次试验的报告吗?出示:
《麦布里奇实验报告》
实验工具:1.木椎2.3.
实验步骤:1.24架照像机每隔几步放一架。
2.
3.
4.
5.这样实验结果:照片证明了
6.(四人一组完成——发“实验单”。)
(1)交流。(利用实物投影仪)
7.师:原本这两个人争执的'问题已经解决了,可是后来的一次偶然的机会给了人们更大的震惊,甚至改变了我们的生活。自读4.5节,说说你知道了什么?有什么问题?(可能:马怎么会活动起来?……)
8.交流。
(1)理解:马活动起来有两个要素:A.按先后顺序B快速拉。
(2)了解马为什么会活动呢?(了解“视觉残留”)
(3)知道卢米埃尔兄弟发明了电影。(“学习园地”中提供相关资料)
a.区别:“发明”“发现”
爱迪生----了电灯。
很早以前,人们就------地球是圆的。
c.完成词句活动室1
9.指导朗读4.5节。
四.复习总结。
1.操练生字、词语。(幻灯片)
争执四蹄腾空面红耳赤
摄影师好奇终于一侧
系(jì)绊断确实顺序
惊讶基础
2、回顾全文,提炼板书。
面红耳赤精心设置好奇、偶然思考、研究
3、小结:我们现在的生活因为有了电影而更加丰富多彩,我们应该感谢麦布里奇的发现和路米埃尔兄弟的发明。我们人类正是由于好奇与偶然的发现之后,进行了不懈的思考和研究才有所发明、有所创造。希望在座的每一位小朋友学会观察、勤于学习、善于思考,愿你们在不久的将来也有所发现,有所创造。
【《照片上的马活了》教案】相关文章:
《马说》教案10-30
《马说》教案优秀08-10
小班综合教案:我家的照片11-19
大班语言活动照片教案09-23
《马说》课文教案11-09
《马说》教案(15篇)10-05
《马说》教案15篇08-16
《月亮上的足迹》教案09-28
上梯形的面积教案10-25
《垫子上的游戏》教案10-24